書名:鬆弛感,就是怎麼舒服怎麼活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4020060系列名稱:
高寶文學系列系列編號:
GLA089定價:
300元作者:
*小野頁數:
208頁開數:
14.8x21x1.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614出版日:
20240614出版社:
高寶-希代CIP:
176.52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榮登當當圖書心理學新書熱賣榜榜首、長踞心理學暢銷排行榜
★破萬讀者有感推薦
敏感焦慮、身心俱疲的你,生活需要鬆弛感。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生活需要高級感》暢銷作家 *小野
寫給心累社畜的33個自救療癒練習,
讓你不再過度用力,活出不糾結、不討好的鬆弛感人生。
讀書時,你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生怕被扣一分就畢不了業、學歷端不上檯面。
出社會後,你在一個比一個優秀的同事之間戰戰兢兢,擔憂自己離升遷、加薪越來越遙遠。
我們似乎把緊繃訓練成了本能,時刻苛求自己,無奈地對生活妥協,卻總是不放過自己。
內心敏感、時常糾結、容易受傷的你,需要的是鬆弛感。
鬆弛感不是放棄努力的躺平,不是蠻不在乎、無所事事,而是盡力之後的釋然,是對追求隨遇而安。
這本書希望療癒你疲憊的心,緩解你日夜累積的緊繃感,33個放慢節奏的練習,從自我、情緒、生活、職場、關係五大面向,養成鬆弛感:
強大的自我──培養自信,允許自己失敗
穩定的情緒──停止內耗,保有心靈彈性
輕盈的生活方式──留點空白,不再過度用力
平衡的工作心態──自由成長,投入剛剛好的積極
自在的親密關係──重視自己,找回不討好的勇氣
陪你不急不徐地為心靈減重,改變不舒服的生活,消解不舒服的情緒,捨棄不舒服的關係,放下不必要的負擔,無所畏懼地堅守本心,活得舒服坦然,由內而外自帶鬆弛感。
【讀者有感推薦】
這本書將帶我們一步步看清自己的內心,引領我們走出心理的陰暗,享受張弛有度的人生。
無論翻到哪一頁,讀到哪句話,都能帶給我們力量!
★榮登當當圖書心理學新書熱賣榜榜首、長踞心理學暢銷排行榜
★破萬讀者有感推薦
敏感焦慮、身心俱疲的你,生活需要鬆弛感。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生活需要高級感》暢銷作家 *小野
寫給心累社畜的33個自救療癒練習,
讓你不再過度用力,活出不糾結、不討好的鬆弛感人生。
讀書時,你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生怕被扣一分就畢不了業、學歷端不上檯面。
出社會後,你在一個比一個優秀的同事之間戰戰兢兢,擔憂自己離升遷、加薪越來越遙遠。
我們似乎把緊繃訓練成了本能,時刻苛求自己,無奈地對生活妥協,卻總是不放過自己。
內心敏感、時常糾結、容易受傷的你,需要的是鬆弛感。
鬆弛感不是放棄努力的躺平,不是蠻不在乎、無所事事,而是盡力之後的釋然,是對追求隨遇而安。
這本書希望療癒你疲憊的心,緩解你日夜累積的緊繃感,33個放慢節奏的練習,從自我、情緒、生活、職場、關係五大面向,養成鬆弛感:
強大的自我──培養自信,允許自己失敗
穩定的情緒──停止內耗,保有心靈彈性
輕盈的生活方式──留點空白,不再過度用力
平衡的工作心態──自由成長,投入剛剛好的積極
自在的親密關係──重視自己,找回不討好的勇氣
陪你不急不徐地為心靈減重,改變不舒服的生活,消解不舒服的情緒,捨棄不舒服的關係,放下不必要的負擔,無所畏懼地堅守本心,活得舒服坦然,由內而外自帶鬆弛感。
【讀者有感推薦】
這本書將帶我們一步步看清自己的內心,引領我們走出心理的陰暗,享受張弛有度的人生。
無論翻到哪一頁,讀到哪句話,都能帶給我們力量!
作者簡介
*小野
旅日作家、設計師,親身體驗由散漫混亂的生活到張弛有度的生活方式。
她堅信,人的鬆弛感,不僅僅是內在的從容,更來自練就自己的實力,提倡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人生中的種種痛苦和執念。
已出版暢銷書:《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生活越簡單,心靈越自由》、《改變越無畏,人生越自由》、《生活需要高級感》,書寫風格頗受年輕一代讀者好評。
書籍目錄
Chapter 1. 強大自我:鬆弛來源於安全感
1. 走出盲點:鬆弛不是躺平,而是努力後的釋然
2. 強者思維:的鬆弛感是每天鼓勵自己
3. 底層自信:學會聚焦,修煉核心競爭力
4. 刻意練習:找對方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5. 放棄完美:完美主義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自虐
6. 接受失敗:以坦然的心境面對人生起伏
7. 持續學習:終身成長,才有面對挑戰的勇氣
Chapter 2. 穩定情緒:找到讓自己舒服的出路
1. 減少比較:不必與他人比較,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2. 減少焦慮:輕盈自在的外在,源自內心的從容
3. 減少壓力:讓自己的心靈保留一點彈性
4. 學會接納:允許一切發生,歲月自有饋贈
5. 學會拒絕:擁有說「不」的勇氣
6. 學會消解: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化表達
7. 療癒內在小孩:讓自己二次成長
Chapter 3. 輕鬆生活:太用力的人生走不遠
1. 斷捨離:將加法人生改為減法人生
2. 不糾結:不要過分追求,力所能及就好
3. 要留白:不要害怕浪費時間,什麼都不做也可以
4. 儀式感:學會慶祝平凡日子裡的美好
5. 保持熱愛:喜歡的事持續做,討厭的事讓它變簡單
6. 不畏變化:在改變中獲得生活的選擇權
7. 享受獨處:孤獨不是逃避,是建立自己的宇宙
Chapter 4. 平衡職場:尋求持續的職場自由
1. 正向思考:積極的情緒,才會產生積極的行動
2. 時間管理:掌握方法,讓效率翻倍
3. 心流狀態:全心投入,找到工作狀態
4. 以終為始:關注目標和結果,逐步成事
5. 不必設限:向上成長,才能有職場自由
6. 學會復盤:不斷反覆運算,別讓努力都是低水準重複
Chapter 5. 親密關係:活在自在的關係裡
1. 不討好:不委屈自己,不取悅他人
2. 界限感:越是親近的人,越要相互尊重
3. 降低期望:降低對別人的期待,找回自己的力量
4. 依戀模式:不輕易愛,不輕易離開
5.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婚姻
6. 痛苦與衝突:既要全情投入,又要及時抽離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鬆弛的人,溫柔且有力量
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從極簡到自律,從尋求改變到打造生活的高級感,一路走來,因為踐行這些生活方式,我從一個設計師轉變為職業的寫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收穫了不同的驚喜。然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不斷地摸索和調整造就了我能夠自在地面對世事的生活態度——鬆弛。
為了過上理想的生活,現代人似乎把緊繃訓練成了一種本能。在學生時代,我們保持緊繃,用努力換取優異的成績;進入社會後,我們時刻鞭策自己,用更好的業績或更高的職位來獲取更優渥的薪水,以支撐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弦繃緊了易斷,人繃緊了易疲。如果不學會鬆弛,我們很容易在緊張的快節奏中迷失自己。
鬆弛感,這三個字看起來雲淡風輕,真正做到卻不容易。鬆弛感不是對自己放鬆要求,透過降低目標來讓自己在做事的過程中更舒服;真正的鬆弛感是把精力都專注於當下,無論結果好壞,不抱怨也不畏懼,心平氣和地面對。
一如我之前提倡的那些生活方式,鬆弛感也是可以培養的。
鬆弛感的本質是對自己的篤定,也可以視為一種信念,「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躑於後而魂不驚」,這種篤定和信念來自強大的自我;鬆弛感的表現則是穩定的情緒,如涓涓細流一般滋養自己和他人,而不是如洶湧的波濤將周圍的萬事萬物都淹沒了;只要我們用積極的思維去面對和調整,無論生活、職場還是親密關係,都可以保持鬆弛的狀態。
所有這些關於鬆弛感的理解和思考,我都寫進了這本書裡,願你也能在不疾不徐的節奏裡,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人生曠野。
*小野,二○二三年三月
文章試閱
1. 走出盲點:鬆弛不是躺平,而是努力後的釋然
「緊繃感」是當代年輕人的通病,一天二十四小時似乎不夠用,時刻處於「戰鬥」狀態,身心都處於疲憊狀態。
在持續而高效運轉的背後,是社會的內捲現象,大家只能越來越拚命,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這樣才不會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然而,這也恰恰讓我們無法掌控好生活。
於是為了對抗「內捲」,不少人選擇「躺平」。什麼是躺平?說簡單點,躺平就是不上班、不勞動、降低慾望。
只是單純地放棄努力,就像自我麻痺的阿Q精神,認為一旦自己不努力了,就可以完全擺脫生活的裹挾。可是,一個人能真正擺脫心理上想要獲得成就感的訴求嗎?難。大多數人「身躺而心不平」,根本做不到真正的「無欲無求」。
所以說,逃離「內捲」的真正辦法不是「躺平」,而是需要積極的「鬆弛感」。
鬆弛感不是放棄努力的躺平,不是什麼都不在乎,不是無所事事的悠閒,而是盡力之後對追求的隨遇而安,是無所畏懼活出自在心安、堅持自己的本性。
畫家何多苓曾說:「我和林丹握手,他的手和女人一樣柔軟,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是所謂的鬆。」她認為,我們要保持一種鬆弛的狀態,當處於「緊」的狀態,什麼事都做不好。要想獲得鬆弛的狀態,一定要經過「緊」的階段。
我們看到的別人展現出來的鬆弛感,背後或許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只有長期地努力和自律,成為一個厲害的人,才能獲得鬆弛感。
不管何時,鋼琴家郎朗只要坐在鋼琴前,就能游刃有餘地彈奏。郎朗這樣敘述自己:「我每天肯定要保持兩小時練琴,不是基本,就是不間斷,再怎麼累我也會練,綜藝錄到兩點我也得練一小時,半夜也得練一會。你必須做到這樣,要不然很危險」。
當一個人想用盡全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或是特別想改變生活的某一方面時,他一定是「緊繃」的。正是日復一日的訓練,才使得郎朗無論到哪裡、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一架鋼琴,就能帶來一段令人驚艷的表演。
鬆弛感需要足夠的實力和心力去支撐。有足夠的能力和閱歷,才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慌不忙,處理事情時全力以赴,哪怕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也能坦然接受。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碰到挫折。當我們為一個目標奮鬥時,很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干擾和阻礙,導致結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長時間地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帶來的會是無盡的頹廢,為難的會是自己。唯有擁有強大的心力,才能在困難來臨之時不自亂陣腳;也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吸取教訓,才能有機會扭轉局面,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
與鬆弛相對的狀態是焦慮。人之所以焦慮,究其原因,往往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如果我們的實力已經不可替代,那麼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會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掌控感和安全感。當一個人覺得周遭的環境乃至自身都處於可掌控的局面時,處理事情時也就能游刃有餘、鬆弛有度。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實現某個目標,那麼就容易激發得失心。這種得失心讓我們在面對挫敗時產生沮喪的心理。但是,如果我們把精力聚焦於過程,把一切順境和逆境都視為不可避免的體驗,也就更容易釋然。
當你歷經失敗後,才會真正懂得愈挫愈勇;當你有足夠的能力和閱歷,才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慌不忙;當你全力以赴後,哪怕最後結果不盡如人意也能坦然接受。
2. 強者思維:最高級的鬆弛感是每天鼓勵自己
被評價為具備鬆弛感的人,大多都是自我價值極高且高度認可自我的人。一個處於弱者模式的人,往往將自己置於弱小、無助的境地,把整個世界放在對立面。在心理學中,這種消極的心態是典型的受害者模式。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如果一個人陷入這種模式,會出現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徵:
認為整個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對。
將自己生活中的不順歸咎於他人。
用消極的態度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把別人的意見當作攻擊。
對周圍接觸的人都充滿負面的情緒。
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做出改變。
試問,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又怎麼可能實現精神上的鬆弛呢?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自己的強者思維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不僅會影響和改變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對人的生理機能施加影響。在面對同一個局面時,不同的心理暗示會帶來不同的結果。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參加一場比賽,自認為能拿第一,結果拿了第五。在這種情況下,在消極的心理暗示下,你會覺得失望,甚至喪失再次參加比賽的勇氣;在積極的心理暗示下,你會吸取這次失利的經驗和教訓,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讓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不但會讓自己變得積極向上,就連境遇也可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該如何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呢?做好以下兩個方面就行了:
一、 欣然接受別人的讚美
處於弱者模式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他們的人生信條是「我很平庸,不值得被人讚美」。
扔掉這種信念吧,別讓這種卑微的想法束縛自己。那些帶著愛的讚美是人間瑰寶,只有欣然接受別人的讚美,讓自己相信自己「夠好」,才能避免過於苛求自己,也不那麼緊繃。
二、 每天鼓勵自己
積極的心態可能來自別人的鼓勵,但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也就是學會自我鼓勵。如果你不擅長自我鼓勵,那麼記住下面幾句話,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句話: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生而為人,最悲慘的莫過於努力了一生,卻變成了「他人」。如果一個人認識不到自己有多麼獨特,就很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所以,大聲地告訴自己,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第二句話:我很棒,我能做到。
我讀過這樣一個故事:索拉裡是一個修補匠,他的家境十分貧寒。有一次,當地有名的畫家安東尼奧請索拉裡到家裡修補畫具。畫家的女兒美麗又優雅,索拉裡對她一見鍾情。
勇敢的索拉裡向畫家提親,想要娶畫家的女兒為妻。畫家見索拉裡只是個窮小子,開玩笑地說:「娶我女兒的人,只能是和我一樣優秀的畫家。你能做到嗎?」索拉裡當真了,和畫家定下十年之約,他承諾自己十年後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
從那以後,索拉裡每天早上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地告訴自己:「你一定能成為像安東尼奧那樣偉大的畫家!」接下來的每一天,他都滿懷激情和信心,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技藝。十年後,索拉裡真的成了著名的畫家,他的成就甚至超過了安東尼奧。
你選擇相信什麼,也許最終真會看見什麼。積極的心理暗示常常能給人帶來動力和勇氣,創造完全出乎意料的奇蹟。當你遇到困難時,不妨給自己打打氣,告訴自己「我很棒,我能做到」。
第三句話: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在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Mary and Max)中,瑪麗寫信向馬克思傾訴,她苦惱自己沒有朋友,也沒有人喜歡她。後來,瑪麗收到了馬克思寄來的餅乾,上面有這樣一句話:「愛人先愛己。(Love yourself first.)」告訴自己值得被愛,才有機會和可能發現更多的愛。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斷擴大的,如果一個人連愛自己都做不到,那麼他也很難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愛和尊重。
從現在開始,每天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生活自然會變得自在和鬆弛。
3. 底層自信:學會聚焦,修煉核心競爭力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領,就很難生存下去,而整天處於憂慮中。
鬆弛感的獲得,離不開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越強,可控的部分就越多,外在的表現就越鬆弛。
如何不被社會淘汰,如何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領,如何做到不可替代呢?比如醫生或律師。一個優秀的醫生或律師,擁有幾十年的工作經驗,達到了其他人無論怎麼努力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的水準。他們累積了數不清的案例,面對職場和生活中的難題時,閱歷和經驗會幫助他們來判斷和處理,進而從容地應對。
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首先,確定適合自己的競爭領域。
怎樣才能找出自己的優勢呢?有一個簡單又有效的辦法,即分別列出你最擅長做的事情、喜歡做的事情,以及職場或生活中需要的能力,然後找出這三個部分重疊的領域,那可能就是最適合你修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
我有個朋友欣欣,她喜歡美食,每到一個地方必先打卡當地美食。她經常自己做一些新鮮又好吃的點心。她大學讀的是新聞傳媒系,讀書的時候就喜歡在社交平臺發佈自己做美食的影片,收穫了很多網友的好評。近幾年,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欣欣果斷放棄了穩定的工作,選擇成為一名美食部落客,經營自己的自媒體平臺。
她既懂美食又懂媒體,把愛好和專業背景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都會正式或者不正式地思考這個問題。往往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很多人只有在覺得自己人生有意義的時候,才會產生愉悅和滿足;否則,就會陷入迷惘和無聊中。
《顛父人生》是一部講述父女親情的電影。影片中,父親和女兒依妮絲的一次對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瞭解到「意義」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女兒問父親:「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父親回答說:「日常瑣事占據了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一會做做這個,一會做做那個,而時間則像水一般流逝。人生也是如此。我們如何才能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呢?有時候,我會想起你小時候學騎自行車的情景,有時候我會想到在公車站找到你的那一天。遺憾的是,人總是後知後覺,身在其中時卻無法察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什麼都想抓住,覺得這件事一定要做,那件事也非做不可,卻忘記了自己擁有的不過是一具普普通通的肉體,沒有分身術,也不是機器人。如果事事投入全部的精力,最後可能一事無成。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物品都有標價,唯獨時間沒有。一秒、一分、一小時,時間按照自己的節奏永不停歇地向前,無法購買也無法存留。因此,對於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好好利用時間,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在計算機還沒有普及的二十世紀初,有一道數學難關橫亙在科學家的面前——二的七十六次方減去一,其結果是質數嗎?很多科學家嘗試解出這道難題,但都徒勞無功。
一九○三年十月,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數學年會上,一位叫科爾(Frank Nelson Cole)的數學家成功地破解了這道難題,論證出最終的結果不是質數,而是合數。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科爾:「您花了多長時間論證這個課題?一個禮拜、一個月還是一年?」科爾微笑著搖搖頭,平靜地說:「都不是,三年內的每個星期天。」
當你堅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做什麼,就不會因為路上的一些風景而動搖。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每個人只有朝著正確的方向日復一日地努力,才能最終抵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