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韓食溝通術:公關達人羅潔用二十道經典韓國料理,教你洞悉職場人際溝通課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126851系列名稱:
學習館系列編號:
1BE253定價:
300元作者:
羅潔頁數:
240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1110出版日:
20221110出版社:
布克文化(城邦)CIP:
494.35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用20道經典韓國料理,體悟20個職場溝通心法!
韓食料理和人際溝通,
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妙,
火候的掌控、時間的巧妙,
和溝通的層次掌控,
都需適時把握,
才能達成令人滿意、
跨越文化隔閡的溝通結果。
★美食的連結——廣結善緣
探討職場上看似簡單卻往往被忽略的溝通關鍵,例如在溝通過程中堅持下去,像幾經熱火粹練的辣炒小魚乾;在跨國公司取得決策者信任,像韓國冬粉的製作;在危機出現前洞察先機,像趁熱包料捲飯的韓國紫菜飯捲;個人品牌應向韓式炸雞學習,找到個人獨特銷售特點……
★展現自我,創造自我價值
分析如何在職場上擅用溝通力,掌握溝通技巧,成功向上、橫向、向下管理。例如運用「+1」策略,和辣蘿蔔泡菜一般,既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又能和大白菜泡菜融合不違和;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品牌,如同清澈的水泡菜;學習黃豆芽展現自信姿態,良好溝通者應隨時保持的開放式肢體語言……
★長期融合,不斷的溝通
年輕職人當有機會面臨到跨部門溝通時,往往不知所措,該如何成功完成任務,達到部門雙贏,像韓國泡菜鍋找到酸、辣融合的完美比例;人際關係需要斷捨離的梳理,對於不喜歡小黃瓜泡菜特殊口感的人,也不必勉強成為同好;及早自我定位,調整自我並發現競爭優勢,建立個人品牌,職涯才能長長久久……
專文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翔郁╱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主任
李紹唐╱二代大學校長
周玉山╱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張立╱聯合新聞網總編輯
陳東豪╱資深媒體人
劉安立╱彥星喬商總經理
羅文坤╱文化大學廣告系創系人
本書共分三大篇二十章,每篇結尾並附上獨一無二的韓國媳婦貼身食譜及溝通小提示。
作者希望藉由在傳播公關領域界近30年的職場打拚經歷,以及審視職場共事所見成功人士如何透過有效溝通,跨越文化藩籬、性別、年齡及組織層級的框架,成為職場上的佼佼者,以實際的案例分享給讀者。
此外,作者認為和諧人際溝通有如美食般讓人舒暢,以日常生活中與韓國婆婆手做美味韓食的連結,探討職場中人際溝通需要打開五感,也就是視覺感、聽覺感、嗅覺感、味覺感和觸覺感,細心做到五感平衡,溝通才能事半功倍;有如生活中製作美食時需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中求取平衡的口感,才能創造獨特的美味。
優秀溝通者需如美食家一般,若能將每個人的需求看成是五味的一味,想要創造出美味,必需要調和出一個柔和的味道;也就是溝通成功必須讓每個人都能處在一個舒服的位置,才能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用20道經典韓國料理,體悟20個職場溝通心法!
韓食料理和人際溝通,
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妙,
火候的掌控、時間的巧妙,
和溝通的層次掌控,
都需適時把握,
才能達成令人滿意、
跨越文化隔閡的溝通結果。
★美食的連結——廣結善緣
探討職場上看似簡單卻往往被忽略的溝通關鍵,例如在溝通過程中堅持下去,像幾經熱火粹練的辣炒小魚乾;在跨國公司取得決策者信任,像韓國冬粉的製作;在危機出現前洞察先機,像趁熱包料捲飯的韓國紫菜飯捲;個人品牌應向韓式炸雞學習,找到個人獨特銷售特點……
★展現自我,創造自我價值
分析如何在職場上擅用溝通力,掌握溝通技巧,成功向上、橫向、向下管理。例如運用「+1」策略,和辣蘿蔔泡菜一般,既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又能和大白菜泡菜融合不違和;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品牌,如同清澈的水泡菜;學習黃豆芽展現自信姿態,良好溝通者應隨時保持的開放式肢體語言……
★長期融合,不斷的溝通
年輕職人當有機會面臨到跨部門溝通時,往往不知所措,該如何成功完成任務,達到部門雙贏,像韓國泡菜鍋找到酸、辣融合的完美比例;人際關係需要斷捨離的梳理,對於不喜歡小黃瓜泡菜特殊口感的人,也不必勉強成為同好;及早自我定位,調整自我並發現競爭優勢,建立個人品牌,職涯才能長長久久……
專文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翔郁╱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主任
李紹唐╱二代大學校長
周玉山╱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張立╱聯合新聞網總編輯
陳東豪╱資深媒體人
劉安立╱彥星喬商總經理
羅文坤╱文化大學廣告系創系人
本書共分三大篇二十章,每篇結尾並附上獨一無二的韓國媳婦貼身食譜及溝通小提示。
作者希望藉由在傳播公關領域界近30年的職場打拚經歷,以及審視職場共事所見成功人士如何透過有效溝通,跨越文化藩籬、性別、年齡及組織層級的框架,成為職場上的佼佼者,以實際的案例分享給讀者。
此外,作者認為和諧人際溝通有如美食般讓人舒暢,以日常生活中與韓國婆婆手做美味韓食的連結,探討職場中人際溝通需要打開五感,也就是視覺感、聽覺感、嗅覺感、味覺感和觸覺感,細心做到五感平衡,溝通才能事半功倍;有如生活中製作美食時需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中求取平衡的口感,才能創造獨特的美味。
優秀溝通者需如美食家一般,若能將每個人的需求看成是五味的一味,想要創造出美味,必需要調和出一個柔和的味道;也就是溝通成功必須讓每個人都能處在一個舒服的位置,才能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作者簡介
姓名:羅潔
美國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系碩士,是一位擁有近30年經驗的資深傳播顧問,曾在美國及臺灣生活及工作,先後在企業內部及代理商端擔任公關主管多年,曾在美商賽門鐵克(Symantec)擔任大中華區公關主管、美商甲骨文(Oracle)臺灣區公關經理,因而有許多與國際專業職人溝通打交道的經驗。擁有敏銳觀察的洞見力,對於國際溝通力、品牌策略、整合行銷傳播、危機處理和職場文化有其獨到的見解。
作者也曾在國內電信及軟體產業中,負責整合行銷及網站經營工作,對於數位行銷、大數據分析、社群影響及網路傳播研究深入。此外,並曾在東森電視新聞臺、中國電視公司等電視臺新聞部門擔任記者、主編和主播工作,也因此對於國內媒體生態充分了解。
職涯中接觸世代包括有嬰兒潮世代、X世代、千禧世代及Z世代,充分體認到新舊傳統文化的衝擊與傳播方式的改變,更體認到各世代間因為價值觀的差異,溝通上更屬不易。本書內容用案例分享關鍵作法,讓讀者在生活日常中鍛鍊自我,運用良好的溝通力,突破世代間的鴻溝,達成溝通的目的。
作者曾於文化大學擔任大眾傳播系講師,擁有紮實的公關經驗,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媒體培訓師,專門研究品牌策略、意見領袖、企業社會責任、人際溝通、綜合行銷策略等。
書籍目錄
用20道經典韓國料理,體悟20個職場溝通心法!
韓食料理和人際溝通,
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妙,
火候的掌控、時間的巧妙,
和溝通的層次掌控,
都需適時把握,
才能達成令人滿意、
跨越文化隔閡的溝通結果。
★美食的連結——廣結善緣
探討職場上看似簡單卻往往被忽略的溝通關鍵,例如在溝通過程中堅持下去,像幾經熱火粹練的辣炒小魚乾;在跨國公司取得決策者信任,像韓國冬粉的製作;在危機出現前洞察先機,像趁熱包料捲飯的韓國紫菜飯捲;個人品牌應向韓式炸雞學習,找到個人獨特銷售特點……
★展現自我,創造自我價值
分析如何在職場上擅用溝通力,掌握溝通技巧,成功向上、橫向、向下管理。例如運用「+1」策略,和辣蘿蔔泡菜一般,既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又能和大白菜泡菜融合不違和;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品牌,如同清澈的水泡菜;學習黃豆芽展現自信姿態,良好溝通者應隨時保持的開放式肢體語言……
★長期融合,不斷的溝通
年輕職人當有機會面臨到跨部門溝通時,往往不知所措,該如何成功完成任務,達到部門雙贏,像韓國泡菜鍋找到酸、辣融合的完美比例;人際關係需要斷捨離的梳理,對於不喜歡小黃瓜泡菜特殊口感的人,也不必勉強成為同好;及早自我定位,調整自我並發現競爭優勢,建立個人品牌,職涯才能長長久久……
專文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翔郁╱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主任
李紹唐╱二代大學校長
周玉山╱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張立╱聯合新聞網總編輯
陳東豪╱資深媒體人
劉安立╱彥星喬商總經理
羅文坤╱文化大學廣告系創系人
本書共分三大篇二十章,每篇結尾並附上獨一無二的韓國媳婦貼身食譜及溝通小提示。
作者希望藉由在傳播公關領域界近30年的職場打拚經歷,以及審視職場共事所見成功人士如何透過有效溝通,跨越文化藩籬、性別、年齡及組織層級的框架,成為職場上的佼佼者,以實際的案例分享給讀者。
此外,作者認為和諧人際溝通有如美食般讓人舒暢,以日常生活中與韓國婆婆手做美味韓食的連結,探討職場中人際溝通需要打開五感,也就是視覺感、聽覺感、嗅覺感、味覺感和觸覺感,細心做到五感平衡,溝通才能事半功倍;有如生活中製作美食時需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中求取平衡的口感,才能創造獨特的美味。
優秀溝通者需如美食家一般,若能將每個人的需求看成是五味的一味,想要創造出美味,必需要調和出一個柔和的味道;也就是溝通成功必須讓每個人都能處在一個舒服的位置,才能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推薦序╱效忠自己的專業
李紹唐(作者曾任美商甲骨文中國華東暨華西區董事總經理,現任二代大學校長)
我與羅潔認識,是我在美商甲骨文(Oracle)擔任中國華東暨華西區董事總經理的時期,當時羅潔為美商甲骨文臺灣區公關經理。
還記得當時有一年的大中華區季度業務會議預定在臺灣舉行,慣例則是在上海或北京舉行,因此所有的董事總經理及業務團隊需要飛至臺北辦公室集合開會,過去我也曾擔任臺灣區總經理之職,因此從上海飛回臺北,頗有回家開會的感覺。
我個人一向有早起的習慣,多年以來也養成一大早到辦公室的習慣,美國知名政治家法蘭克林曾經說:「早睡早起可以使人常保健康、富有及充滿智慧。」對我而言,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要好好把握早晨思慮清晰的時光,不僅可閱讀大量行業及競爭對手資訊,還可以思考所遇到的複雜難解業務策略。
還記得當時那次大中華區業務會議,按照慣例八點半不到我就到了臺北辦公室,原本以為我會是最早到辦公室的人,卻沒想到看到羅潔已經在辦公室中,準備著每天的公司情資訊息,準備發給業務團隊。於是我們互相打了聲招呼,並簡短討論了一下臺灣地區的公關及業務情形,彼此留下良好的印象。
自己擔任總經理多年,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必須效忠的,應該是自己的專業,而不是某家企業或某個老闆,因為這樣的關係很難永久不變。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建立起的是「個人品牌」,別人信任的是你的專業表現和努力累積起來的聲譽。你的價值不會因為離開一個工作或一家公司,而有所改變。
因此當我看到作者在第五章提到「最佳推銷個人品牌的韓式炸雞」時,不禁莞爾並覺得深有同感。作者特別以林立於大街小巷的韓式炸雞美食為例,國民美食想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產品定位及獨特的口味賣點,同樣的在塑造個人品牌時也需要全盤考量,找出適合自己個性及特色的定位,成為別人心目中那個獨一無二形象的連結。
印象深刻的其二是,作者在書中跳脫了一般單刀直入地說明個人品牌在職涯的重要性外,也利用韓式炸雞食譜製作步驟拆解的方式,強調個人品牌的應該是從年輕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的。例如隨時無死角的展現個人特質,把握住每個可以發揮最有價值的記憶點成為你獨有獨特銷售點USP(Unique Selling Point),並且發揮到極致,讓高層、同僚或下屬皆能任何時刻想到的你皆可連結到你的USP。
隨著時代的改變及數位時代的來臨,職人更應該思考個人品牌,要從更多元面向打造,包括平面、口碑、社群、社交、部落格、通訊軟體等形象,必須要和實體的你是一致性的。特別不能忽略網路上的品牌管理,像是網路上非常容易蒐尋到的領英(LinkedIn)、臉書(Meta)、IG上的職人生活或人格特質,也必須是一致的。
在美商甲骨文的歲月,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制,就是企業總部會針對管理階層安排「企業發言人」課程,面對瞬息萬變的傳播環境,如何因應新聞及社群媒體,考驗發言人的能力與判斷力,有了發言人訓練,可以幫助傳遞企業文化、維繫良好的品牌形象。
正是如此,我認為在職場上擁有抱負的職人,都該接受這樣的訓練,並該及早思考自身如何在職涯成長中,成功培養具有領導魅力(Charisma)的個人品牌。
本書作者能把韓食的製作過程與人際溝通,甚至和個人品牌的塑造做連結,相當少見,也是非常有趣的概念,非常適合未來想從事公關行業的職人、想瞭解個人品牌或在職場上有溝通困難的人閱讀。此外,書中所提這二十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雖不是名人,但就好像身處在我周遭優秀的外商朋友剪影,看似平凡,卻又有其獨特的見解,若能領悟其中奧妙,必定非常受用,誠摯推薦您細細品味。
自序╱美食是人際溝通上的最佳潤滑劑
我總覺得在三百六十行中,能夠從事與傳播、媒體及公關相關的工作長達近三十年的經歷,真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因為在這個領域當中所接觸到的,都是業界各具所長的頂尖人物。
仔細品味起來,這些高手能在職場武林中各顯身手,各個皆有其讓人甘拜下風的獨門招式與見解,更有許多值得讓年輕職人們學習及借鏡的地方。若有心上進心者,推敲個幾招,必能領悟其中奧妙,若巧妙運用在職場中,自我功力必能提升到更高層級,成為人中龍鳳。
在職涯中,也正是因為有幸能在跨國企業中擔任公關主管職務,才能有機會跨越部門,穿梭於各組織間,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交換意見,洞察職場中難得見到的風景,蒐集到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側寫,聽到難能可貴的職場故事。
面對職場上的過招,以及與優秀獨特人物交流時所激發出許多的溝通挑戰,一直以來我都想把它們寫成一本書,希望能給放眼國際的年輕職人們一些啟發,或給有志將傳播、公關人當成未來職業的職人一些借鏡。
這些與我互動過的精英中,有一項很有趣的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熱愛美食,也因為往往在美食分享的歡樂氛圍影響下,推波助瀾的意見交流中,充滿著五感平衡的觀感,而讓文化隔閡不再存在,溝通更加順暢,我想這也正是美食無國界的道理,美食成為人際溝通上的最佳潤滑劑。
在職涯中難免會遇到挫折與艱難,對我來說,最能夠紓壓的方式,便是待在韓國籍的婆婆身旁學做韓國料理,暫時跳開卡關的障礙。當一道道美食端上桌時,反而海闊天空,許多創意的想法因而誕生,在職場上迎刃而解。
一直以來,我對於寫作及美食料理都相當感興趣,婆婆是韓國人,過去是專業主廚,在與她的相處之中,發現韓食料理和人際溝通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妙,火候的掌控、時間的巧妙和溝通的層次掌控都需適時把握,才能達成令人滿意、跨越文化隔閡的溝通結果。
再者,本書希望年輕人考量到和諧人際溝通有如美食般讓人舒暢,美食的連結,正如職場中人際溝通需要打開五感,也就是視覺感、聽覺感、嗅覺感、味覺感和觸覺感,細心做到五感平衡,溝通才能事半功倍。有如生活中製作美食時需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中求取平衡的口感,才能創造獨特的美味。
優秀溝通者需如美食家一般,若能將每個人的需求看成是五味的一味,想要創造出美味,必需要調和出一個柔和的味道;也就是溝通成功必須讓每個人都能處在一個舒服的位置,才能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本書共分三大篇,第一篇〈美食的連結—廣結善緣〉共七章,探討職場上看似簡單卻往往被忽略的溝通關鍵,例如:如何在展開溝通前,先用微笑打招呼的方式,讓尚未溝通前卻已贏了一半的利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堅持下去,毫不退讓才能旗開得勝,像極了幾經熱火粹練過的辣炒小魚乾;還是即使在高位權重,仍懂放下身段、事必躬親的女性高級主管,能在跨國公司取得決策者的信任,擁有一片天,像極了韓國冬粉的製作過程。
或在危機出現前洞察先機,避免危機產生,處理危機時需要掌握先機、打鐵趁熱像極了韓國紫菜飯捲,必須趁熱包料捲飯,才能將食材完全融合;個人品牌應向韓式炸雞學習,找到個人獨特銷售特點;或是欣賞一下主廚華麗的擺盤,有如個人品牌中建立自己獨特的個人識別系統,找出與眾不同的穿衣哲學等等。
第二篇〈展現自我,創造自我價值〉共八章,則是更進一步分析該如何在職場上擅用溝通力,無往不利,如何掌握溝通技巧,成功向上、橫向、向下管理,作者觀察許多年輕職人縱使擁有名校頭銜,專業技能也不差,但往往因為溝通不良而遭遇挫折,斷送升職加薪的機會,實在可惜。
這些內容可讓年輕職人反求諸己,從日常中鍛鍊溝通能力做起,例如:如何從生活周遭中學習並展現自我價值;如何運用「+1」策略,和辣蘿蔔泡菜一般,既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又能和大白菜泡菜融合不違和,激發不同綜效的美味;另外也須兼顧在溝通時產生的心理衝擊,強化自我對話的能力;不要小看聲音的影響力,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品牌,如同清澈的水泡菜;把自己當成韓星練習生來經營,趁早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點,韓國藝人為維持窈窕有形而受到歡迎的的涼拌橡子涼粉,正是維持體態形象的最佳美食;學習黃豆芽展現自信姿態,良好溝通者應隨時保持的開放式肢體語言等等。
第三篇〈長期融合,不斷的溝通〉共五章,作者觀察到年輕職人的弱項,也就是當有機會面臨到跨部門溝通時,往往不知所措,例如:遇到其他部門對口單位的虛與委蛇,或專案推行不順,該如何破除穀倉效益,該如何成功完成任務,達到部門雙贏的目的,似乎像極了韓國泡菜鍋找到酸、辣融合的完美比例而形成美味料理。
經營弱連結沒有年齡上的差別,保持強烈的好奇心為其第一步,突破同溫層、擺脫金錢考量、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才能建立自己的資訊網;人際關係經營到一段時間,也需要斷捨離的梳理,有若對於不喜歡小黃瓜泡菜特殊口感的人,也不必勉強成為同好;最後隨著網路、社群、社交媒體的發達,在我們擁抱全民皆媒體新時代的來臨,更該及早自我定位,誠實面對自己,調整自我並發現競爭優勢,建立個人品牌,職涯才能長長久久,並在其中找到樂趣。
本書的每章結尾,特別附上了獨一無二的韓國媳婦貼身食譜及溝通小提示。這個設計有如錦囊一般,當職人們在工作苦悶或是撞牆時,不妨把小提示拿出來思量一下,或是照著韓國媳婦的貼身食譜,一步一步跟著做,必能在轉換心情時達到紓壓的效果。
前言╱製作韓國泡菜是體悟人際溝通最好的方式
我的婆婆是韓國人,大家稱呼他為全媽媽,過去是專業主廚,曾任職於韓國大使館餐廳主廚,擅長各式韓國泡菜、小菜及韓國傳統料理,廚藝可比美米其林等級。
過往她曾做出幾百幾千人的韓國料理,既快速又美味,完全難不倒她。因此,我最喜歡膩在她身旁,看著她專心地準備各式韓國料理,非常樂意當她的廚房小幫手,幫著她準備各式菜餚,藉機與她聊天溝通,並且深入了解韓國文化。
在製作韓國料理的同時,除了學習著如何當個稱職的韓國媳婦外,從工法繁複的製作過程中,也體悟了人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掌控溝通的技巧。久而久之發現,做料理時和溝通時竟有異曲同工之妙,火候的掌控、時間的巧妙和溝通的層次掌控,都需要適時發揮,才能優化成為讓人滿意的結果。
韓國料理和其他各國料理一樣,想要煮出一道完美的佳餚,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前置期準備菜色的基礎工夫,包含洗菜、切菜、醬汁佐料的調配、小菜、火候掌控、起鍋時間……等等都要搭配完美,才能做出一道道美味、星級等級的韓式料理。
婆婆從小就在南韓江原道附近的傳統家庭長大,人口眾多,兄弟姐妹共五人,身為家中的么女,從小必須跟著母親學習料理,而做出可口的韓國泡菜,是小女孩最基本的工作,因此婆婆每次都笑說,做了一輩子的泡菜。
韓國的家中,每餐必有的配菜就是韓國泡菜,這也難怪為何韓國人要將韓國泡菜爭取成為世界遺產的代表之一,因為泡菜就是他們生活及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婆婆從小就展現廚藝天分,陸續開過餐廳及擔任主廚,許多韓國親戚閒話家常時,都會說在所有親戚中公認婆婆的廚藝最好,也因此,會固定向我們訂購婆婆做的泡菜及韓國小菜。
製作韓國泡菜是體悟人際溝通最好的方式,因為傳統的韓國家庭通常是動員全家人,婆媳、姑嫂、子女,男生負責採購等等。當開始製作泡菜的第一步,也就是清理大白菜時,所有人便會坐在大客廳中(有些是大庭院中),一邊聊天、一邊動手摘剪大白菜,去蕪存菁留下又白又嫩的大白菜切片葉。
這是一個繁瑣心細的工作,通常要花上個好幾個小時,也就很自然地,大家就會藉由聊天來紓解手做的安靜時刻,分享家中的大小事務。這也是家族成員溝通的最佳時刻,平時若有什麼誤會,都可以在這個時候互相溝通,講開來後自然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
自己從事的工作一直都和人際溝通有關,從事新聞、傳播、公關、行銷等相關工作,也有近三十年的經驗。韓國泡菜的製作,就有如每一次的人際溝通,每個對象與溝通過程,都是需要很多的層次,如同處理泡菜的過程,從大白菜的篩選,再到撒鹽、靜置、去鹽、脫水。
溝通是一個細緻繁瑣的過程,如何把握各種機會與人相處,做到真心關懷每個人,並適時提供協助,創造更多連結人際關係的機會,發揮更多耐心及想像力,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同理心的思考,才能順利解決人際間的糾結,達到真正溝通的目的。品嘗一道料理,就如同品嘗人品一般,酸甜苦辣的滋味冷暖自知。
2020及2021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許多國家及企業都採取了不同的因應方式,特別是在家工作的時間變長,也使得許多員工在家烹飪的次數相對變多。有些外商朋友告訴我,連開視訊會議時,都不免商討一下大家的廚藝,許多職人也利用在家工作的機會,研發了許多創新甜點。烹飪原本就可以達到紓壓的功效,在疫情的影響下,看到更多以料理為主題成為溝通話題,成為另一項樂趣。
我一直很喜歡韓國料理,雖然韓食源自於中原文化,卻又衍生出帶有著陰陽五行的入菜方式,將「鹹、甜、酸、苦、辣」五味和「紅、綠、白、黑、黃」五色融入菜餚。
此外,多樣繽紛的色彩和相當豐富的配菜,並重視擺盤的協調,食具也因文化的演變而有其獨特的餐具,在餐桌上可以看到似乎融入各方文化的精隨,卻又不違和其韓國的文化特色,更加呼應在人際溝通的過程當中,除了要展現自己的立場外,更需要尊重每個人的特色與優點。如此一來,才能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與風味,每個人才能更加認清自己溝通的位置,在溝通中達到無往不利的目的。
目次
推薦序|效忠自己的專業╱李紹唐
推薦序|和諧的人際關係一如美食╱周玉山
推薦序|透過跨國料理技巧,闡述職場關係剖析╱劉安立
推薦序|韓食料理和人際溝通的異曲同工之妙╱羅文坤
推薦序|原來學問與道理,也可以藏在料理中╱張立
推薦序|讓自信與能力被看到╱陳東豪
推薦序|二十道公關經驗大菜,值得細細品味╱王翔郁
自序|美食是人際溝通上的最佳潤滑劑
前言|製作韓國泡菜是體悟人際溝通最好的方式
Part1 美食的連結──廣結善緣
第一章|開啟味蕾及人際溝通的辣味韓國泡菜
第二章|堅持極致日曬粹練後的辣炒小魚乾
第三章|事必躬親的韓國冬粉
第四章|打鐵趁熱溝通的韓式紫菜飯捲
第五章|最佳推銷個人品牌的韓式炸雞
第六章|講究層次鋪陳的韓式糖醋肉
第七章|創造儀式感的韓國烤肉
Part2 展現自我,創造自我價值
第八章|表現自我的辣炒年糕
第九章|創造「+1」價值的辣蘿蔔泡菜
第十章|尋求內在對話的韓式醬燒馬鈴薯
第十一章|聲聲清澈的水泡菜
第十二章|窈窕有形的涼拌橡子涼粉
第十三章|展現開放姿態的涼拌黃豆芽
第十四章|絕處逢生的人蔘雞湯
第十五章|遇熱不亂的海鮮煎餅
Part3 長期融合不斷的溝通
第十六章|酸辣融合成美味的韓國泡菜鍋
第十七章|發揮弱連結精神的韓國海帶湯
第十八章|人際溝通斷捨離的涼拌小黃瓜
第十九章|處變不驚的石鍋拌飯
第二十章|各顯神通公關力十足的部隊鍋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效忠自己的專業
李紹唐(作者曾任美商甲骨文中國華東暨華西區董事總經理,現任二代大學校長)
我與羅潔認識,是我在美商甲骨文(Oracle)擔任中國華東暨華西區董事總經理的時期,當時羅潔為美商甲骨文臺灣區公關經理。
還記得當時有一年的大中華區季度業務會議預定在臺灣舉行,慣例則是在上海或北京舉行,因此所有的董事總經理及業務團隊需要飛至臺北辦公室集合開會,過去我也曾擔任臺灣區總經理之職,因此從上海飛回臺北,頗有回家開會的感覺。
我個人一向有早起的習慣,多年以來也養成一大早到辦公室的習慣,美國知名政治家法蘭克林曾經說:「早睡早起可以使人常保健康、富有及充滿智慧。」對我而言,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要好好把握早晨思慮清晰的時光,不僅可閱讀大量行業及競爭對手資訊,還可以思考所遇到的複雜難解業務策略。
還記得當時那次大中華區業務會議,按照慣例八點半不到我就到了臺北辦公室,原本以為我會是最早到辦公室的人,卻沒想到看到羅潔已經在辦公室中,準備著每天的公司情資訊息,準備發給業務團隊。於是我們互相打了聲招呼,並簡短討論了一下臺灣地區的公關及業務情形,彼此留下良好的印象。
自己擔任總經理多年,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必須效忠的,應該是自己的專業,而不是某家企業或某個老闆,因為這樣的關係很難永久不變。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建立起的是「個人品牌」,別人信任的是你的專業表現和努力累積起來的聲譽。你的價值不會因為離開一個工作或一家公司,而有所改變。
因此當我看到作者在第五章提到「最佳推銷個人品牌的韓式炸雞」時,不禁莞爾並覺得深有同感。作者特別以林立於大街小巷的韓式炸雞美食為例,國民美食想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重要的是找出自己的產品定位及獨特的口味賣點,同樣的在塑造個人品牌時也需要全盤考量,找出適合自己個性及特色的定位,成為別人心目中那個獨一無二形象的連結。
印象深刻的其二是,作者在書中跳脫了一般單刀直入地說明個人品牌在職涯的重要性外,也利用韓式炸雞食譜製作步驟拆解的方式,強調個人品牌的應該是從年輕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的。例如隨時無死角的展現個人特質,把握住每個可以發揮最有價值的記憶點成為你獨有獨特銷售點USP(Unique Selling Point),並且發揮到極致,讓高層、同僚或下屬皆能任何時刻想到的你皆可連結到你的USP。
隨著時代的改變及數位時代的來臨,職人更應該思考個人品牌,要從更多元面向打造,包括平面、口碑、社群、社交、部落格、通訊軟體等形象,必須要和實體的你是一致性的。特別不能忽略網路上的品牌管理,像是網路上非常容易蒐尋到的領英(LinkedIn)、臉書(Meta)、IG上的職人生活或人格特質,也必須是一致的。
在美商甲骨文的歲月,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制,就是企業總部會針對管理階層安排「企業發言人」課程,面對瞬息萬變的傳播環境,如何因應新聞及社群媒體,考驗發言人的能力與判斷力,有了發言人訓練,可以幫助傳遞企業文化、維繫良好的品牌形象。
正是如此,我認為在職場上擁有抱負的職人,都該接受這樣的訓練,並該及早思考自身如何在職涯成長中,成功培養具有領導魅力(Charisma)的個人品牌。
本書作者能把韓食的製作過程與人際溝通,甚至和個人品牌的塑造做連結,相當少見,也是非常有趣的概念,非常適合未來想從事公關行業的職人、想瞭解個人品牌或在職場上有溝通困難的人閱讀。此外,書中所提這二十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雖不是名人,但就好像身處在我周遭優秀的外商朋友剪影,看似平凡,卻又有其獨特的見解,若能領悟其中奧妙,必定非常受用,誠摯推薦您細細品味。
自序╱美食是人際溝通上的最佳潤滑劑
我總覺得在三百六十行中,能夠從事與傳播、媒體及公關相關的工作長達近三十年的經歷,真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因為在這個領域當中所接觸到的,都是業界各具所長的頂尖人物。
仔細品味起來,這些高手能在職場武林中各顯身手,各個皆有其讓人甘拜下風的獨門招式與見解,更有許多值得讓年輕職人們學習及借鏡的地方。若有心上進心者,推敲個幾招,必能領悟其中奧妙,若巧妙運用在職場中,自我功力必能提升到更高層級,成為人中龍鳳。
在職涯中,也正是因為有幸能在跨國企業中擔任公關主管職務,才能有機會跨越部門,穿梭於各組織間,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交換意見,洞察職場中難得見到的風景,蒐集到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側寫,聽到難能可貴的職場故事。
面對職場上的過招,以及與優秀獨特人物交流時所激發出許多的溝通挑戰,一直以來我都想把它們寫成一本書,希望能給放眼國際的年輕職人們一些啟發,或給有志將傳播、公關人當成未來職業的職人一些借鏡。
這些與我互動過的精英中,有一項很有趣的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熱愛美食,也因為往往在美食分享的歡樂氛圍影響下,推波助瀾的意見交流中,充滿著五感平衡的觀感,而讓文化隔閡不再存在,溝通更加順暢,我想這也正是美食無國界的道理,美食成為人際溝通上的最佳潤滑劑。
在職涯中難免會遇到挫折與艱難,對我來說,最能夠紓壓的方式,便是待在韓國籍的婆婆身旁學做韓國料理,暫時跳開卡關的障礙。當一道道美食端上桌時,反而海闊天空,許多創意的想法因而誕生,在職場上迎刃而解。
一直以來,我對於寫作及美食料理都相當感興趣,婆婆是韓國人,過去是專業主廚,在與她的相處之中,發現韓食料理和人際溝通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妙,火候的掌控、時間的巧妙和溝通的層次掌控都需適時把握,才能達成令人滿意、跨越文化隔閡的溝通結果。
再者,本書希望年輕人考量到和諧人際溝通有如美食般讓人舒暢,美食的連結,正如職場中人際溝通需要打開五感,也就是視覺感、聽覺感、嗅覺感、味覺感和觸覺感,細心做到五感平衡,溝通才能事半功倍。有如生活中製作美食時需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中求取平衡的口感,才能創造獨特的美味。
優秀溝通者需如美食家一般,若能將每個人的需求看成是五味的一味,想要創造出美味,必需要調和出一個柔和的味道;也就是溝通成功必須讓每個人都能處在一個舒服的位置,才能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本書共分三大篇,第一篇〈美食的連結—廣結善緣〉共七章,探討職場上看似簡單卻往往被忽略的溝通關鍵,例如:如何在展開溝通前,先用微笑打招呼的方式,讓尚未溝通前卻已贏了一半的利基;在溝通過程中如何堅持下去,毫不退讓才能旗開得勝,像極了幾經熱火粹練過的辣炒小魚乾;還是即使在高位權重,仍懂放下身段、事必躬親的女性高級主管,能在跨國公司取得決策者的信任,擁有一片天,像極了韓國冬粉的製作過程。
或在危機出現前洞察先機,避免危機產生,處理危機時需要掌握先機、打鐵趁熱像極了韓國紫菜飯捲,必須趁熱包料捲飯,才能將食材完全融合;個人品牌應向韓式炸雞學習,找到個人獨特銷售特點;或是欣賞一下主廚華麗的擺盤,有如個人品牌中建立自己獨特的個人識別系統,找出與眾不同的穿衣哲學等等。
第二篇〈展現自我,創造自我價值〉共八章,則是更進一步分析該如何在職場上擅用溝通力,無往不利,如何掌握溝通技巧,成功向上、橫向、向下管理,作者觀察許多年輕職人縱使擁有名校頭銜,專業技能也不差,但往往因為溝通不良而遭遇挫折,斷送升職加薪的機會,實在可惜。
這些內容可讓年輕職人反求諸己,從日常中鍛鍊溝通能力做起,例如:如何從生活周遭中學習並展現自我價值;如何運用「+1」策略,和辣蘿蔔泡菜一般,既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又能和大白菜泡菜融合不違和,激發不同綜效的美味;另外也須兼顧在溝通時產生的心理衝擊,強化自我對話的能力;不要小看聲音的影響力,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品牌,如同清澈的水泡菜;把自己當成韓星練習生來經營,趁早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點,韓國藝人為維持窈窕有形而受到歡迎的的涼拌橡子涼粉,正是維持體態形象的最佳美食;學習黃豆芽展現自信姿態,良好溝通者應隨時保持的開放式肢體語言等等。
第三篇〈長期融合,不斷的溝通〉共五章,作者觀察到年輕職人的弱項,也就是當有機會面臨到跨部門溝通時,往往不知所措,例如:遇到其他部門對口單位的虛與委蛇,或專案推行不順,該如何破除穀倉效益,該如何成功完成任務,達到部門雙贏的目的,似乎像極了韓國泡菜鍋找到酸、辣融合的完美比例而形成美味料理。
經營弱連結沒有年齡上的差別,保持強烈的好奇心為其第一步,突破同溫層、擺脫金錢考量、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才能建立自己的資訊網;人際關係經營到一段時間,也需要斷捨離的梳理,有若對於不喜歡小黃瓜泡菜特殊口感的人,也不必勉強成為同好;最後隨著網路、社群、社交媒體的發達,在我們擁抱全民皆媒體新時代的來臨,更該及早自我定位,誠實面對自己,調整自我並發現競爭優勢,建立個人品牌,職涯才能長長久久,並在其中找到樂趣。
本書的每章結尾,特別附上了獨一無二的韓國媳婦貼身食譜及溝通小提示。這個設計有如錦囊一般,當職人們在工作苦悶或是撞牆時,不妨把小提示拿出來思量一下,或是照著韓國媳婦的貼身食譜,一步一步跟著做,必能在轉換心情時達到紓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