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你是誰就會遇見誰:愛情靠天意,但更需要人為,為每個希望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找出路。

原文書名:如何拥抱一只刺猬2


9786267377901你是誰就會遇見誰:愛情靠天意,但更需要人為,為每個希望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找出路。
  • 產品代碼:

    9786267377901
  • 系列名稱:

    Think
  • 系列編號:

    DT0278
  • 定價:

    390元
  • 作者:

    段鑫星、呂凱淇、謝幸福
  • 頁數:

    272頁
  • 開數:

    14.8x21x1.3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0401
  • 出版日:

    20240401
  •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CIP:

    544.37014
  • 市場分類:

    兩性關係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而已。
──村上春樹

◎除了愛情,我有100種讓自己快樂的方法。戀愛很麻煩。
◎我為愛走了99步,卻總在最後停住了腳步。
◎過早答應?擔心後悔,不答應?擔心孤單,愛情怎成了別無選項的單選題?

你也因這些理由,至今單身嗎?
有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不知不覺就變成單身;
有人因為對愛情恐慌、對人不信任而單身;
也有人因為對初戀念念不忘,無法再愛一次。

本書作者段鑫星是點擊量超過700萬次的「戀愛心理學」慕課主講人。
她說:愛情就像是一面鏡子,藏著我們的童年依戀與認同,
每個人在愛情裡的探索,實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探索,
所以,關於愛情,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沒結果的初戀最令人難忘──蔡加尼克式單身
每個人的心底都住著一個初戀,這個人可能隨時間推移,慢慢被我們遺忘。
但曾經小鹿亂撞的內心、彼此對視後的閃躲,總是讓我們不斷懷念。
因為,比起已完成的,人們更在意未完成的事(這就是蔡加尼克效應)。

如果你因為這樣而單身,
說明你仍沉浸在初戀製造的氤氳氛圍中走不出。
放下才能活在當下,
先不要拒絕與異性開始的機會,
慢慢的相處,淺淺的愛,再滿滿的信任,時間會是最好的答案。

◎在愛情面前我總是猶豫不決──糾結式單身
「他真的喜歡我嗎?我真的喜歡他嗎?」、
「如果我跟他挑明關係,會不會連朋友都做不成?」

你總是在關係中糾結,在錯過中內疚?
與其糾結要不要開始,不如給彼此一個機會,終結這種糾結式單身。
因為,有了試錯才會迎來那個對的人。

◎不是沒人追求,只是覺得戀愛太麻煩──沉浸式單身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
除了愛情,我有100種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如果沒有遇見合適的人,我寧願單身。

但獨立,不等於跟愛情勢不兩立。你可以先從拓展周邊的人際關係開始,
從陌生到熟悉,從侷促到從容,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熟悉」的力量。

迷茫式單身、錯過式單身、自戀式單身、社恐式單身……
你可能有一種甚至多種依戀人格、不只一種心態造成單身,
當你越懂自己為什麼單身,就越容易不單身,
為每個希望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找到出路。

作者簡介


段鑫星
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曾獲4項省級教學獎勵,2007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2016年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突出貢獻獎。
現有4部作品、4部教材、8部編著作品、15部譯作,其中《如何擁抱一隻刺蝟》、《最熟悉的陌生人》、《戀愛心理必修課》等作品一直備受好評。
近年來每年在大學、企事業單位舉辦講座百餘場。線上學習平臺慕課(MOOC)點擊量超過700萬次的「戀愛心理學」主講人。

呂凱淇
蘇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生輔導員、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謝幸福
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你越懂單身,就越不容易單身╱瑪那熊
推薦序二 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P's

前言 你的愛情,藏著你的童年依戀
第1章 沒結果的初戀最令人難忘——蔡加尼克式單身
01人生若只如初見
02念念不忘,無法再愛一次
03完美愛情需要激情與承諾
04告別過往,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緣起不滅》

第2章 偶爾羨慕愛情,常常慶幸自由——迷茫式單身
01不知不覺的成為單身
02缺乏愛情啟蒙,逃避與異性相處
03談戀愛就像照鏡子
04靠天意,但也需要人為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剩者為王》

第3章 最好的總是在錯過中——錯過式單身
01最美好的愛,永遠是前任
02心裡有個人,忘不掉,也回不去
03怕被拒絕而選擇主動拒絕
04活在當下,珍惜而不執著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李米的猜想》

第4章 在愛情面前我總是猶豫不決——糾結式單身
01再好的緣分,也經不起等待
02之所以糾結,是因為猶豫太多
03在關係中糾結,在錯過中內疚
04談感情,要避險也要避渣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請回答一九八八》

第5章 不是沒人追求,只是覺得戀愛太麻煩——沉浸式單身
01除了愛情,我有100種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02一人生活比兩人自在
03單身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04獨立,不等於跟愛情勢不兩立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歡樂頌》

第6章 自戀是他談過最長的戀愛——自戀式單身
01全世界我最棒
02愛上我是你的福氣
03自戀跟童年創傷有關
04停止幻想,在真實生活中體驗愛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澀女郎》

第7章 對於感情,高不成,低不就——懸置式單身
01我與理想愛情總差一公分
02總是在尋找對的另一半
03好的愛情,也需要給彼此空間
04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面前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父母愛情》

第8章 為避免結束,拒絕開始——社恐式單身
01臉紅是基本、生人靠近只想逃
02在渴望愛與害怕愛中掙扎
03害怕受傷,也怕傷到他人
04愛情,不是等來的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壁花男孩》

第9章 我的情人是偶像——虛擬式單身
01追星是她活著的唯一證明
02「我喜歡你」可能也是一種錯覺
03在自己編織的謊言中自我沉醉
04完美的王子與公主並不存在人世間
最適合你的他是誰?
影視劇推薦——《午夜.巴黎》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
你越懂單身,就越不容易單身

諮商心理師、溝通培訓講師╱瑪那熊

開車回家路上遇到塞車,索性打開廣播(是的,我是個老派的大叔)打發時間。「接下來,與聽眾朋友分享一首老歌」剛聽到接續主持人聲音的前奏,我立刻聽出了這首歌的歌名。
好多年前與初戀對象分手後,有段時間我的生活幾乎停擺,總是無精打采、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還弄了個「失戀歌曲清單」不斷循環播放,創造出一個苦情、悲情又充滿淡淡哀傷的空間。其中,我最喜歡聽的就是蘇永康〈舊愛還是最美〉,尤其聽到「人一輩子常常只有,只有一次緣分,錯過就再也遇不到那麼好的人」這句,總是淚流滿面跟著哼唱,覺得自己一世人烏有去了(臺語:都毀了),未來注定要單身一輩子啦!
在走出來的多年後,我成為了心理師、關係顧問,接觸了許多單身者與情侶,我發現有不少人共同被困在名為「初戀」的牢籠之中,或許你也曾如此。當初有多少刻骨銘心的甜蜜,對後來的你就有多少遺憾、悔恨的哀嘆。
「不自禁找尋很像他的情人,但是沒有誰有像他的靈魂」這些年來,你總是有意無意尋找與他相似的身影,即使有其他對象出現,你還是會忍不住拿對方與記憶中逐漸模糊的身影相比:「他人很不錯,但好像還是少了點什麼」。
到最後你就如同歌詞所述,「從此能付出的情愛也不完整」。於是你乾脆躺平「享受」單身生活,縱然你心中其實仍渴望著一段愛情;又或許你成為海王、海后(按:「海王」與「海后」,分別指渣男、渣女)遊走於眾多對象之中,貪戀著肉體歡愉而不投入感情,以避免自己再次經歷類似的苦痛。
比起已經完成、圓滿的事情,人們更容易記得尚未完成、被打斷的任務。愛情往往也是如此,這種受初戀影響的單身型態,被本書作者稱為「蔡加尼克式單身」。同時這本書也打破了一般認為「單身不是我自願的」觀念,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很可能是「憑實力單身」。
什麼意思呢?你以為自己選擇了單身,事實上卻很可能是被過往愛情、成長歷程,或人際經驗所綑綁,最終導致了單身。就如人們常常不自覺的為自己寫出了許多腳本,並擔任起導演讓劇本成真,卻以為這是命運的玩笑、月老的捉弄。事實上,「單身」只是一個表面的結果,底下隱藏著許許多多的行為、心態、動力,相互交織、共同創造出我們看似坎坷的感情路。
本書將「憑實力單身」分為9種型態,除了對不同風格的單身樣貌進行深入淺出的描繪外,也從心理學切入,進行清楚全面的剖析,讓你了解自己到底為什麼總在愛情中載浮載沉、迄今仍是孤家寡人。當然,正如本書作者所說,這些分析與建議並非鼓勵大家都要去解「脫單任務」,也不需抱著「非脫單不可」的執念給自己壓力,而是透過閱讀更加認識自己。
若你最終仍不願踏入情場,也能因為知道行為背後的脈絡原因,更自在的選擇享受單身。若你早就想結束單身但總不順遂,本書則能助你找到盲點、進行調整。
人一輩子是否只有一次緣分?錯過這位是否再也遇不到更好的人?從此能付出的情愛是否更加成熟完整?這些問題的答案,端看你如何勇敢面對愛情、怎樣找回當初真實真誠的自己。我們的愛情旅程是唱成悲歌,或哼成溫暖的情歌,很大一部分取決自身的努力。所以別忘了,月老要拜,這本好書也要看!

推薦序二
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

作家╱P's

一看到《你是誰就會遇見誰》這書名,就讓我很有感覺。
每當提到「擇偶條件」時,我們總會在清單上洋洋灑灑的列下許多標準,雖然最終未必能心想事成,甚至會隨著年紀增長、閱歷變化而逐一增減,但心目中對於理想伴侶的模樣,或多或少還是有著不切實際的理想。但這裡所說的不切實際,並不是指擇偶標準太好高騖遠,或你配不上更好的人,而是我們是否真切的想過,我們期許的愛情,也許並不是以對方符合幾項條件就可堆砌而成,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態?
很多人常說找尋另一半就像是照一面鏡子,而這鏡子的意義可以是照出和自己相似的人,也可以是自我欠缺的互補對象,又或者是在我們內心底層沒有被和解、被滿足,以及受成長環境影響的依戀與認同的投射。這林林總總伴侶雛形的源頭,都來自於我們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眼就被書名給吸引,因為能左右我們被什麼樣的人吸引、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不是月老的紅線,是你我有沒有真正弄明白自己的狀態。
我們都是信仰著愛的善男信女,這無關單身與否,能遇到能相愛的人當然很好,但若遇不到也沒關係,你可能只是選擇了不將就而已,而這選擇也與愛大有關係,因為你足夠愛自己、因為你只甘願擇你所愛,且肯定要愛你所擇,所以讓自己處在一個人的位置,才有空間和時間,在未來放進另外一個最愛的人。
本書將單身的模式分成9種,並佐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對我這個單身的人來說,就像是沿路拾起碎片,拼湊出此時此刻的我為什麼單身的原因。同理,即便現在有伴侶卻過著不是理想相愛狀態,或是不斷穿梭在一段段愛情裡的人,也可以透過這本書去拆解,是不是有什麼樣的內在問題阻礙著你追尋幸福的發展?
我常常在想,不就是找個和自己一樣深愛著對方的人,真有這麼難嗎?甚至有時候也會責備起運氣、怨懟起緣分,最後回過頭自怨自艾,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諸如此類的迴圈。然而,我們本來就無法去控制別人的喜好、不能去強求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相同的回報,我們能做的,從來就只有把專注力回到自己身上。
不是用自我埋怨來解嘲、不是自暴自棄而放棄愛的權利,而是持續進化,讓自己能成為連自己都會喜歡的模樣,只要我們能夠達到那樣的狀態,甚至有沒有人喜歡也已經不是首要,因為能真摯的喜愛自己,單身也可以很開心,而且也會有更多的信念與耐心,去等待同樣喜愛這樣的自己的人來臨。
歌手白安有首歌叫做〈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我想看完這本書後,我們都能找到心滿意足的解答。

前言
你的愛情,藏著你的依戀與認同

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說過:「成年人的行為可以從他兒時找到痕跡。」同樣,成年人的親密關係中,藏著他們童年時的依戀。
從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的兒童依戀理論(atchment theory),發展到後來廣為人知的成人依戀理論,比較有廣泛影響力的是心理學家辛蒂.哈珊(Cindy Hazan)和菲利普.沙弗(Phillip Shaver)於1987年提出的四類模式,該模式將個人對自我依賴,及逃避他人的主觀認知分為正負兩面向,以自我是否值得被愛與支持,及他人是否值得信任的觀點進行研究分析,將成年人的依戀關係分為四種。
焦慮被拋棄程度,即當面對戀人時,第一反應是悲觀多一些,還是平靜多一些;迴避親密程度,即面對戀人時,潛意識中想要逃避的程度是多少。根據排列組合,可得到以下四種依戀人格:

焦慮程度低+迴避程度低=安全型
焦慮程度高+迴避程度低=痴迷型
焦慮程度低+迴避程度高=疏離型
焦慮程度高+迴避程度高=恐懼型

其中,後三種屬於不安全依戀模式。有很多研究驗證了婚戀依戀模式在人口中的分布,與早期嬰兒依戀模式的分布有一致性,這類研究結果也驗證了依戀行為的普遍性和穩定性。童年的依戀模式會直接影響成年後的依戀關係。
對於安全型依戀的個體而言,在嬰兒時期,他們對外界作出的一系列反應,父母都會給予回應,內心需要能夠得到滿足。在父母離開時,他們會傷心,但是相信父母是不會拋棄他們的,是會回來的。
這類依戀模式的嬰兒在長大後,對待戀情時,不會疑神疑鬼,他們十分信任自己的戀人,會在一段關係中感到有安全感,不擔心也不怕另一半會拋棄他們。對於戀人之間做出的親密動作,如擁抱、親吻等,他們不會抗拒。安全型依戀人格是四種人格中最適合經營戀人關係的,擁有此類人格的人在戀愛時,會營造最理想的親密關係狀態。
對於痴迷型依戀的個體而言,在嬰兒時期,他們害怕父母會隨時拋棄他們,當媽媽離開時,他們極度恐懼和害怕;當媽媽回來時,他們會表現得很開心,但同時又會發洩憤怒來懲罰父母的離開。
痴迷型依戀的人在開始一段戀情時,會快速和另一半進入狀態,但容易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腦海裡總會冒出一個想法:「他最近對我很冷漠,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愛上別人了?」就像有些情侶,因為另一半沒有及時回訊息,他們可以瘋狂到一個晚上打幾十通電話過去。他們以愛的名義,牢牢占據另一半的大部分時間,壓得對方喘不過氣來,不給對方留一點隱私空間,兩人之間一點信任都沒有,他們以為只有這樣,另一半才不會離開他們,他們害怕那種被拋棄的感覺。痴迷型依戀的女性比男性多。
疏離型依戀也被稱為迴避型依戀,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們在嬰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關愛的滿足,父母對他們自我訴求的回應也是忽冷忽熱,反覆無常。久而久之,嬰兒就把情感需求壓抑在內心,不向父母表達,對於父母的離開和返回,其反應都是冷漠的。
疏離型依戀的人性格獨立,有清晰的自我認知,不依賴他人,拒絕和他人靠近,討厭親密關係。和他們談戀愛,你會感覺和沒談戀愛時沒有區別,他們在一段感情中表現出的行為和態度是很平淡的,甚至是很冷漠的。
疏離型人格不是不需要被愛,相反的,他們內心非常渴望被關心和疼愛,只是被自己掩藏了起來,他們常常告訴自己:「不行,我不能在這段關係中陷得太深,我不需要別人愛我,我只要自己愛自己就可以了。」於是,一個名詞出現了──「渣男╱女」。疏離型依戀的人,他們可以在結束一段關係後,心安理得的又迅速愛上了別人。通常,疏離型依戀的男性比女性多。
對於恐懼型依戀的人而言,他們在嬰兒時期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當父母離開時,他們會很害怕;另一方面,對於父母表達愛時的親近,他們選擇迴避,拒絕親密。
他們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是:我很喜歡你,但是當我發現你也喜歡我時,我好像就不那麼喜歡你了,甚至討厭你。和恐懼型依戀的人交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上一秒他對你愛得死心塌地,下一秒他就莫名其妙的對你發火,叫你離開。他們面對一段戀情時,常常伴隨著很強的焦慮感,他們害怕另一半離開,但是當另一半試圖親近時,又對另一半表現出極強的排斥反應,冷漠處理,這樣的心理是很矛盾的。
安全型依戀的人適合和另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交往,無論戀愛還是分手,都會風平浪靜;疏離型依戀的人和痴迷型依戀的人往往會相互吸引,但又相互折磨,他們相愛並痛苦著,一個是瘋狂逃避,另一個則是瘋狂追趕;最後,恐懼型依戀的人,一般存在很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他和其他三種依戀人格的人交往,那麼結果大都會不太完美。

九類單身模式,你是哪一種

本書想與那些在愛河邊徘徊的人一起探討:

•是什麼阻止了我們遇到真愛時向前一步的勇氣?
•是什麼讓愛總在徘徊猶豫中消失在風中?
•是什麼讓兩個相愛的人始終逃避彼此?
•是什麼妨礙了我們為愛前行的腳步?
•明明是一個思維清晰明朗的人,為什麼還會擁有「戀愛腦」?

單身的模式有很多種,我們選擇其中常見的九種與大家共同面對,期待大家可以為愛找到出路。

蔡加尼克式單身
蔡加尼克式單(又稱蔡格尼克)身屬於理想化投射,他們把對愛情的所有幻想都投射給初戀,他們的初戀滿足了其對美好愛情的所有幻想。他們不時陷入對初戀的美好回憶中,以百分之百的純度來衡量日後的戀愛,走不出初戀的心理幻影,也無法開啟新的生活;或許因為他們在初戀時太過年輕,不懂愛情,愛得太過用力,消耗太多,無以補給,導致情感匱乏無法開啟新的戀情,把自己困在失去的初戀中,並認為那是心中永遠的完美或者永遠的痛。
對他們而言,那種至真、至美,或至傷的純粹感情的失去,使他們對再一次獲得感情這件事沒有足夠的信心。
這類人通常追求完美的愛情,把初戀完美化,而且在失戀後再次美化初戀,他們心中愛著的已經不再是這一真實世界的人,而是經過他們多次加工,活在他們心中的完美戀人。鮮花會枯萎,但活在想像中的愛永遠不會凋零。他們用心中的幻影代替了現實,缺乏與現實的聯結。
蔡加尼克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走出自我循環論證的迷宮,打破完美初戀的玻璃濾鏡,從水中月鏡中花(按:比喻虛幻的美好影像)走入現實世界,先看到真實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聯結,再看到真實的自己,慢慢打開自己的世界。蔡加尼克式單身的人是一隻活在完美想像中的刺蝟,當他們卸下刺蝟身上的迷幻時,才會被另一隻真實的刺蝟吸引。
他們的人格類型可能是完美型人格,也可能是疏離型人格,也可能是低衝突高認同型人格。他們的依戀模式可能是痴迷型、疏離型或者恐懼型。

2. 迷茫式單身
這類單身往往屬於「自我投射」,他們的模式並不固定也並不相同,「母胎單身」既是狀態也是結果。他們也許並沒有開啟對愛情的積極自我探索,比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獨特吸引力與魅力在哪裡、自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他們茫然、不知所措,在歲月流轉中成為自己。他們也許從未遇見過愛情,也許將愛情擋在了門外,認定沒有愛情就沒有傷害。他們也許從未體驗過愛情的甜美,就悄悄的關上了心門,他們的人格中包含恐懼、焦慮與迷惑,因此他們不願意向前一步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他們的依戀模式也許過於安全;他們背後隱藏著自己的安全型依戀人格;他們也許遇見的人都不對,或許總是被傷害,為避免被傷害,也就避免了愛。他們也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因為害怕受傷而拒絕向前一步。
迷茫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如果想要走出這個自我封閉的圈層,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先破殼,向前一步,走出安全舒適區,勇敢接受愛情的風浪洗禮;第二步便是再探索,向內覺察「我最想要什麼」來進行愛情清單排序。最好的生活狀態不過就是:一個人,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溫暖而踏實。習慣於單身如同習慣於孤獨,迷茫式單身的人是一隻孤勇的刺蝟,可以伸出頭來,勇敢追尋,找到另一隻刺蝟相依相伴。而他們存在於四種依戀模式之中。

3. 錯過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懷舊式認同」。「好時光永遠是舊時光,最好的戀人永遠躺在失去的過去中」,最好的永遠是前任,戀人永遠是舊的好,現任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而這一點點卻是永遠過不去的坎,他們處於一種自我比較與患得患失中。他們可能是痴迷型人格,也可能是疏離型人格,他們過度留戀過去而無法感受當下的幸福。
他們缺乏的不是愛的能力,而是把握愛的能力,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往往會因為患得而患失,對握在手中的永遠都不珍惜,而認為錯過的永遠都是最好的,他們的人格特點多為迷戀過去。
錯過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不再回頭,回頭無岸,向前有路,只要記得向前走就好! 錯過式單身的人是一隻一直活在舊時光中穿舊衣過新年的刺蝟。他們可以把舊衣扔掉,更換新衣,遇見新人,歡喜就在當下,結伴就在燈火閃亮處。他們往往具有高衝突人格特點,比如,自我內心的衝突、追求完美與自戀的人格特點。

4. 糾結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衝突式認同」,他們一直在尋找情感關係中的最優解,以及戀愛中的正確率與準確率,內心的完美主義與尋找生活最優解的狀態,使自己困在其中,卻總是得非所願,患得患失。這類人既留戀富士山深處的櫻雨雪光,又畏懼隨時噴薄而出的熾熱岩漿。
這類個體本質上缺乏安全感,外在看似獨立,內心卻對戀人充滿期待,總期待在戀人身上尋找自己缺失的部分,又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刺,卻總想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遺失的小刺,重組成一隻完美的刺蝟,但在尋找的過程中,卻往往會迷失。
糾結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先看缺點,再看特點,最後鎖定優點,多聽建議,快拿主意,從患得患失中進行得失取捨,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糾結式單身的人是一隻左顧右盼、拿不定主意的刺蝟,此刻多捫心自問,那份答案自在其中。他們往往屬於恐懼型或痴迷型依戀。

5. 沉浸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自我陶醉式認同」,他們喜愛單身與單身生活,既不患得也不患失。從未得到就無所謂失去,內在自我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們把愛情作為生活中的錦上添花,而非生活必需,這種自在隨性、心不在焉的態度會放逐愛情。
沉浸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個體具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具有獨立人格。對他們來說,愛情是錦上添花,不是生活必需品。他們看起來不缺乏自我認知,只需要在愛情面前向前一步,並且更加開放包容,愛情之花就會盛開。
這是一隻自由綻放小刺的刺蝟,期待那隻可以開放包容的刺蝟快快抵達!這類單身的依戀模式是安全型的,只是此刻,他們完全沒有投身於戀愛這件事中!

6. 自戀式單身
這類單身是「自我迷戀式認同」,因為太愛惜自己的羽毛,相較其他人,他們更愛自己,因此他們在愛情中擁有極強的心理優越感與優勢感,在愛情中感覺自己一直在失去,而對方一直在得到。他們總是在想,閃閃發光的自己永遠是那麼優秀,又不缺愛,為什麼始終單身?自戀型人格的人會潛意識的貶低他人,在愛情中,他們也會貶低戀人,讓戀人總在比較中失序。
自戀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個體從不缺乏愛情,而是缺乏在愛情中的付出,他們需要的是從戀人眼睛裡看到世界、看到自己,從戀人的鏡像中映射出自己,減少自戀,這類人就會成為幸福戀人。從表面上看,他們似乎表現出極強的安全感,事實上,他們往往屬於痴迷型依戀。

7. 懸置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卡頓式認同」,對於懸置式單身者而言,向上尋找與向下相容都很不容易,於是就卡在中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特點是:過於清醒或者過於冷靜,往往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友情之上,愛情未滿,對於愛情他們表現得並無標準,卻處處都充滿著自我要求,這類個體可能表面上屬於自洽型(按:指的是一種舒適感)人格,但他們自我戀愛人格的探索並未有實質性的啟動,只是在愛情的邊緣游移,像一隻一直在尋找遺失的另一半的刺蝟,遇到的都不是合適的,合適的在哪裡他們並不知道。
懸置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對於這類個體,深入的探索自我,知道自己在愛情中要什麼,從盲目到清晰,從隨緣到隨心,就會遇到真正契合自己的愛情。他們的依戀模式往往也是看似安全,實則充滿衝突。他們往往屬於恐懼型與痴迷型依戀。

8. 社恐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迴避型認同」。村上春樹說:「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而已。」這類個體的內心其實是最渴望愛情的,只是因為疏離型依戀人格,讓他們始終與愛隔著一層紗。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面對社交場合時會感到不適,害怕陷入尷尬境地以及被人評判,他們除了有心理上的緊張不安,還會伴有臉紅、發抖、心跳加速、不敢對視等表現。
因為「社恐」,所以單身。值得關注的是,有時候「社恐」也僅僅是推託之詞,不喜歡才是真話。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社恐人」的心理活動可以被稱為認知加工偏差。社交恐懼症往往與自我認知偏差有關,比如,他們在面對社交人群時,會誇大負面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或者對模棱兩可的情況做出消極的解釋。
社恐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突破單身就是需要有冒險一試的勇氣,儘管害怕,依然向前。社恐人的心理加工模式是迴避型。他們把自己的刺緊緊的收攏在一起,從不向前。他們是一隻把刺深深隱藏的刺蝟,當遇到溫柔而堅定的愛時,會慢慢靠近。
請「社恐人」向前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如何邁出這一步,本書會給出有效的方法!

9. 虛擬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偶像投射式認同」,他們把愛情完全投射在自己內心的偶像身上,並且透過追星獲得幸福感。他們在自己與偶像想像的愛情中沉醉,把偶像想像得完美而且不可替代,十里春風,不及自己心中的偶像好。
虛擬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單身群體,首先要從痴迷與沉浸式的偶像崇拜,與偶像完美想像中走出來,通常他們需要完成從偶像那裡獲得認同和情感慰藉,藉此確立自我價值及尋求自我發展。偶像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誰。當能夠進行自我價值確認時,他們心中偶像的完美光環自然會脫落,自己也會回歸正常的生活。他們身上的刺是隱形的,當他們把自己的小刺真正亮出時,也許就邁出了生活的一大步!
本書並非勸大家趕緊「脫單」,而是嘗試從兩性視角來理解我們當下的狀態,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提升愛情品質。愛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愛情是藉著愛,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章試閱


除了愛情,我有100種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沉浸式單身指的是那些習慣單身並且享受單身狀態的人,他們忙於工作應酬、人際交往、養寵物、購物、探險、旅行等,除戀愛之外的愛好來豐富自己的生活,以其代替伴侶的角色,他們全部的情感需求可以透過全方位的個人努力,在自我邊界內得到充分施展與滿足。

在大家的眼中,艾嘉的生活狀態就是「優秀」的完美注解與生動詮釋。她作息規律,堅持健身,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外貌優勢帶來的自信,艾嘉從未擔心過自己的脫單問題。她也並不著急,覺得只要時機成熟,自然就會遇到靈魂伴侶。
這期間的她,過得很瀟灑,下班後不會選擇窩在家裡,而是去品嘗美食、畫畫寫生。若是適逢假期,她就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她會在平日的閒暇時光彈琴、唱歌,會在週末追劇、做家務,偶爾也會和朋友去酒吧喝點小酒。她覺得這樣的日子輕鬆又自在。
總之,那些年的她沒有感情的羈絆,過得很快樂,她把自己的單身生活過得比兩個人還精彩。她不會因為對方不回自己消息而感到煩惱、不會因為要敲定約會時間而反覆修改自己的行程、不會因為談戀愛而縮減自己的社交時間,也不會因為不確定結果的戀愛就讓自己胡思亂想。更何況一個人的生活就已經很有滋有味了,如果要考慮脫單這件事情,那麼前提是那個伴侶能讓她感受到雙倍的快樂。
可是過了30歲後,艾嘉有時也會自我懷疑:我這樣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特別是當她和同學們再見面時,大家都在分享育兒經驗,讓她感覺自己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享受快樂的單身生活,似乎透支了自己的青春。
在家人的催婚下,她先後應付了不少相親,以前覺得脫單不難,如今卻深感無力,尤其愛情這件事完全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相親對象的挑三揀四、家中親戚的冷嘲熱諷,讓她對愛情不再有自信。
回憶那些瀟灑的過去,在沉浸式單身中,她感受過快樂,但也承受過不少迫不得已的無奈。她習慣於獨立,一個人搬家已經不知道有過多少次了,凡是能自己解決,或是能花錢請人解決的,她絕不麻煩別人,努力的保持著成年人的體面。
有一次,艾嘉生病住院,需要動手術,除了告知閨蜜外,她沒有跟第二個人說。或許是因為這種「怕麻煩」的個性,她的異性緣一直不是很好,總是把那些可能會發展為戀人的異性朋友處成了哥們兒。如此獨立的她,也曾被人示好過,小宇就是其中之一。
小宇是艾嘉的同事,機緣巧合下小宇無意中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看到了艾嘉細心打造的單身世界,小宇被艾嘉富有浪漫文藝氣息的生活狀態深深吸引。小宇默默關注著她的每一條動態,艾嘉也注意到了有一位叫「淡水魚」的網友,每天都會訪問她的主頁、點讚她的動態。
終於有一天,小宇在公司主動向艾嘉表露了自己的身分,並發出了約會邀請,艾嘉面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網友,欣喜又惶恐,欣喜於在自己的伊甸園,遇見了來自另一個平行世界的訪客,又惶恐這段邂逅是否會打破這份許久未被驚擾的平靜。
約會前,小宇了解了艾嘉的喜好,並提前做好了功課。在約會中,艾嘉對於小宇的用心非常感動,但隨著對小宇的好感度增加,她變得更加遲疑了。艾嘉總是在想,如果在戀愛中經歷了背叛、冷淡、拋棄,自己應該怎麼辦?如果小宇在相處中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自己應該怎麼辦?
而小宇在追求艾嘉的過程中顧慮也很多,就像遊戲中的升級打怪一樣,小宇生怕自己追求艾嘉的速度太快亂了節奏,又怕自己畏畏縮縮顯得不夠真誠。小宇已經單身5年了,他與艾嘉不同的是:沉浸式單身的日子並非有意為之,而是迫不得已,這不是個人的選擇,而是社會的篩選。
作為小鎮青年的他為了在大城市立足,想要「脫單」必須先「脫貧」,要為「有房有車有鈔票」的愛情砝碼而奔波。小宇在深不見底的海洋中迷茫的追尋著不知道在哪裡的未來,他認為只要趁著年輕的日子多努力,一定能換回想要的愛情與麵包。在拚命工作的日子裡,小宇好像發現了另一個自己,艾嘉竟然與自己有如此相似的靈魂!
終於,小宇邁出了那一步,約會中的兩人很聊得來,但艾嘉給小宇的回饋,讓他覺得這只是作為朋友的欣賞,每當談及感情時,艾嘉總是閃躲或搪塞過去。小宇感慨:愛情裡從來沒有久病成醫,卻有久病成疾。原來,單身久了愛一個人就會變得更難。

愛情要試錯

「認知不協調」,在心理學中指的是,人們對於某件事情的認知和實際不相符。現今社會上有一類人堅持做「快樂的單身主義者」,然而他們真的能一個人如此堅定、瀟灑的過一輩子嗎?
歌手阿桑的〈葉子〉裡有一句歌詞,「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很好的概括了「沉浸式單身」的狀態,我們也可以從故事的主人公艾嘉身上窺知一二。
年輕時的艾嘉擁有著完美的單身生活,為什麼她不願意戀愛呢?一方面,她的舒適圈太大了。姣好的外表、豐富的娛樂生活、良好的交際圈,沒有愛情生活但依然完滿。
另一方面,愛情的試錯成本太高了。儘管她也曾屈從於現實,和熟悉又陌生的「網友」小宇展開了曖昧之旅,但是在面臨抉擇時,艾嘉害怕自己的節奏被打亂、害怕自己選錯人、害怕對方不是那個正確的他、害怕自己受傷,於是她又退縮了。在某種程度上,沉浸式單身群體可以說是「害怕戀愛麻煩者」。
那艾嘉為什麼會後悔陷入沉浸式單身呢?一方面是現實的壓力。曾經她在舒適圈內自由選擇,但是當父母的催促、相親對象的挑選、親戚的嘲弄都擺上檯面時,生活突然督促她快速成長,再也沒有理由逃避。
另一方面是內心真實的聲音。從蕩氣迴腸的瀟灑到柴米油鹽的平淡,艾嘉需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心理建設或者說適應。而在那些一個人走走停停看世界的過程中,她真的沒有動搖過嗎?
案例中所提及的艾嘉努力維持著成年人的體面,而她在背後又承擔了多少午夜夢迴的孤單。但是出於對感情的患得患失、對未來的恐懼,都讓她再次對戀愛敬而遠之。
感情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經營,最後還未必得償所願。其實對於沉浸式單身的人而言,她們內心並不是不期待愛情,而是喪失了接納一個人的勇氣,既是接納戀人的勇氣,也是對自我確認的勇氣,於是「為了避免結束,避免了一切開始」。
她們希不希望有個臂彎可以環繞呢?其實也是希望的。只是如果沒有臂彎,現在的一切好像也不差。
親愛的你,不要輕易抗拒可能發生的事情,只要你所抵達的終點是幸福,那在前進的過程中即使遇到曲折也無所謂,要給自己擁抱幸福的勇氣。

優秀未必是婚戀的標配

走過山川與星河的她,好像選擇了一個人創造色彩,這色彩讓人著迷、流連忘返,讓我的靈魂不自覺的向她靠攏,希望能夠走進她的世界。然而,這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卻如此難以捉摸,上一秒我們還可以談笑風生,而下一秒她便讓我感知到清晰又令人絕望的邊界。使我不禁會想,她真的適合我嗎?
綜藝節目《奇葩說》裡有一期辯論題目──「剩男剩女該不該差不多得了(按:表示希望對方適可而止,做事情不要太過分了,在某一個程度上,就差不多夠了)」。然而對於沉浸式單身的女性而言,或許字典裡就沒有「差不多得了」 這一個選項,有的只是沉浸在一個人的「100種快樂模式」裡。
艾嘉是一個沉浸式單身群體的縮影,在職場裡得心應手的她,在生活裡也遊刃有餘,不會因一個人生活而感到無趣,更不會因為長久單身而期待戀愛。
「永遠年輕,永遠積極向上」是她靈魂的外顯,這份獨特的魅力讓她的生活看起來如此充實又精彩。滿分作文對她而言從來都不需要借鑑別人的素材,對生活的經營、付出和精心設計,早已經讓她的文章充實又美好。這份獨一無二的文章,讓人初次接觸後便忍不住想要了解作者的一切,然而等到真正看到她的內心世界後,「小宇們」才察覺自己早就「中毒已深」,卻同時發現無法再進一步,只得自我勸退。
艾嘉真的很難吸引異性的目光嗎?從她對自己的認知中也能看到一二,從未擔心自己無法脫單,是她對自己能力和樣貌的自信,規律的作息和堅持健身的習慣,又讓她比同齡人更加出色,彈琴唱歌的愛好更是讓她不缺乏氣質的底蘊。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大部分沉浸式單身女性的標配,事業有成又沒有容貌焦慮,忙碌的生活中總是不缺少自給自足的快樂與滿足。
艾嘉的世界或許無法涵蓋所有優秀職場女性的豐富,但這「100種自給自足的快樂與滿足」總歸是沉浸式單身女性的能力基礎。
然而,成也優秀敗也優秀。正是這份強大的優秀,讓「艾嘉們」早已失去了對愛情的渴望和需要,讓自己的生活裡不需要「他」也能過得美好和滿足。這也讓「艾嘉們」在面對不期而遇的感情時,顯得無所適從又覺得沒有必要,多了一份淡漠和距離感,少了一份熱切和回應。就像艾嘉面對小宇時的欣喜又惶恐,欣喜著在自己的伊甸園遇見了來自另一個平行世界的訪客,又惶恐著這段邂逅是否會打破這份許久未被驚擾的平靜。也正是這份「惶恐被驚擾到平靜」的心態,擊碎了多少「小宇」對愛情的憧憬。
愛情需要向前一步的勇氣,往後一步是退路。這種「沉浸式單身」,堵住了多少「小宇」的向前一步。沒有回應的單向奔赴(按:指一廂情願,只是單方面一直在付出),或許這就是一場不適合的愛情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