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不為他人抓狂:在被逼瘋之前,找回情緒的絕對主導權

原文書名:People Can't Drive You Crazy If You Don't Give Them the Keys


9786267577028不為他人抓狂:在被逼瘋之前,找回情緒的絕對主導權
  • 產品代碼:

    9786267577028
  • 系列名稱:

  • 系列編號:

    0ZTK0054
  • 定價:

    420元
  • 作者:

    麥克.貝勒Mike Bechtle
  • 譯者:

    龐元媛
  • 頁數:

    272頁
  • 開數:

    14.8x21x1.7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1003
  • 出版日:

    20241003
  • 出版社:

    一起來-遠足文化
  • CIP:

    177.3
  • 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你的情緒價值不斐,不該被荒唐的人浪費!

有毒關係、高壓環境、失控場面……
在情況失控之前,你絕對擁有決定權:
一本讓你真正主導情緒,保有交際餘裕與穩定心態的實用原則

★解放人生,其實沒那麼難!幫助上千人擺脫困境的關係應對指南
★職場、家庭、友情都適用,30年企業教育訓練顧問的黃金處事原則
★「活得舒服」最重要!面對難搞人事物,不躺平但也不內耗

我很正常,到底是誰荒唐?
總有那麼一個人讓你抓狂,你的穩定情緒和美好生活,好像隨時會毀在他們手上:永遠挑放假時打電話的老闆,第一百次面臨情傷但訴苦要花三天三夜的摯友,無視你的隱私和發言權的控制狂父母,還有只會隔岸觀火的另一半……
當重要的關係變成人生的危機,你是否也曾陷入這些掙扎?

◇ 面對被情緒主導的人,試圖用理性邏輯說服對方
◇ 認為除非對方也有心改善,否則事情永遠不會變好
◇ 覺得只要有耐心,再糟糕的關係也能鐵杵磨成針

擺脫關係陷阱,關鍵在於「視角」
面對總是讓你血壓飆升的人、事與環境,如何才能不浪費情緒,找回內在的恆定與冷靜?擔任多年企業培訓顧問的溝通專家麥克,對人際關係與溝通的眉角頗有心得,他得出與有毒人事物共處的根本原則:練就「合宜」回應。本書將提供最明確且簡要的指示,教你保全自我,避免成為他人瘋狂行為的受害者。

當避無可避的人、事、環境逼得你失去理智,
即使無法「不反應」,也有權利決定「如何回應」。

本書將帶領你改寫「內在」視角,
成為情緒的唯一主導者——
◆ 學會與無法避開的荒唐人和平共處,當個贏家而非受害者
◆ 發掘並接受自己獨特的性情,找到發揮天生特長的方法
◆ 了解別人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何因應對別人的反應
◆ 改善那些影響自己的關係,學會面對「無可救藥的人」

翻開本書,你將學會不假裝、不內耗,
也能聰明應對各種人、事與行為的箇中之道。

作者簡介


麥克.貝勒 博士 Mike Bechtle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育博士,美國知名講者。
他為富蘭克林柯維領導者訓練機構(FranklinCovey)擔任顧問,至今已超過30年,期間為《財星》五百及一百大企業舉辦超過三千場關於時間和生活管理、溝通和關係的研討座談會。擅長建立方法架構,幫助人們有效解決生涯規劃、提升效能、高難度溝通等困擾。
此外,麥克也為《作者文摘》、《企業家》雜誌及《富比士》等國際媒體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九本著作,各國銷量超過四十萬冊,包括《他在想什麼?》、《處理隱象》、《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等。
更多資訊請見個人網頁:MikeBechtle.com。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合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於2020及2021年榮獲經濟部金書獎。譯有《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在大腦外思考》、《為什麼我們會被騙?》、《踏實感的練習》、《別什麼都說「好」》、《下一球會更好》、《簡單說重點》、《時間漩渦》等數十部作品。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困在荒唐的世界
第1章:我很正常,是你荒唐
第2章:自以為是的問題
第3章: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
第二部分:改變別人
第4章:改變你能改變的
第5章:影響力的效應
第6章:能不能跟家人斷絕關係?
第三部分:改變自己
第7章:為什麼大家不能跟我一樣?
第8章:情緒的能量
第9章:經營健全人際關係的七大訣竅
第10章:第一項重要特質:認清自己
第11章:第二項重要特質:正向人生觀
第12章:第三項重要特質:別為不該做的事抓狂
第13章:第四項重要特質:不要揠苗助長
第14章:第五項重要特質:以寬厚的胸懷處世
第15章:第六項重要特質:決策要依據操守,而非便利
第16章:第七項重要特質:經營人際關係要堅持到底
第四部分:改變你的環境
第17章:分清人際關係的重要程度
第18章:人際關係沒有保固
第19章:選擇離開的時機
第五部分:付諸實踐
第20章:放下完美主義
第21章:邁出第一步
第22章:保持健康人際關係的祕訣
第23章:努力是值得的
參考資料

文章試閱


引自第一章:我很正常,是你荒唐

你這一天的開頭很正常。孩子們要上學去,另一半要上班去,你上週末加班,所以今天放假。這種好事太難得了,簡直像上天的恩賜。你可以出門處理雜事、打幾通想打卻沒時間打的電話,做你一直沒時間做的案子。說不定還可以在你家露台看書、放鬆。

期待好多,壓力好少。這會是美好的一天。

然後狀況就來了……

 你女兒哭著走下樓梯,因為她剛才在走廊嘔吐(她還得了結膜炎)。
 你的另一半十萬火急衝回家,對你說:「我的車子發動不了,拜託你載我去上班……下午也要來接我。」
 你媽突然出現在你家門口。
 你的另一半的媽媽突然出現在你家門口。
 你的孩子沖馬桶,馬桶卻湧出一堆髒東西。
 你在教會的朋友打電話來,就是人生永遠有危機的那一位,又是一口氣嘩啦啦把這次的危機倒給你聽,都不用停下來換氣。
 你的老闆傳訊息來:「我知道我叫你今天休假……可是客戶只有今天會過來。你下午一點方不方便進來一趟?只要一小時就好。」

這些人快把我搞瘋啦!

我們都遇過這種荒唐人。我們就算不是正處在令人抓狂的狀況,大概也是剛剛才脫離,不然就是正要陷進去。讓人緊張的事件彷彿接二連三降臨。難得沒有壓力的時候,我們又開始擔心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只要有荒唐人,就有誇張的抓狂事上演。我們拚命想消滅抓狂事,但只要荒唐人還沒離開我們的人生,抓狂事就會繼續上演。有些人是在無意間惹出抓狂事,有些人卻好像不逼瘋我們不罷休。

我們都有一個感到最自在的情緒設定點。在這個情緒設定點,一切很順利,我們很開心,也沒人擾亂我們的生活。就算有人搗亂,我們也會不假思索就竭盡全力讓生活回歸正常。我們會努力解決問題、改變荒唐人,或是改變局勢。

種種辦法要是有用,我們就能回到情緒設定點,回歸自在的心境。要是沒用,我們就焦慮、擔憂、煩亂,滿腦子只想回到舒適圈。

這就是抓狂事,任何能讓我們不安的事情都算。抓狂事總是跟人脫不了關係,就是那些簡直要把我們搞瘋的荒唐人。有荒唐人,就不愁沒抓狂事。

我們以為少了抓狂事,人生會更美好。但是你跟別人說起人生的閱歷,要說哪些故事?全都是抓狂事,不會是例行公事。我們說一個人的人生「多采多姿」,意思是此人經歷過不尋常的危難。我們會跟別人說的,是在假期遇到的刺激冒險,而不是早晨看報之類的例行公事。真人實境秀也經過剪輯,去除大段的無聊內容,只呈現抓狂的片刻。

我認識的一位退休警察,說他的職業生涯是「長年的例行公事,偶爾穿插驚濤駭浪」。我們回顧過往,會發現是抓狂的片段豐富了人生。我們想避開的,是當下的痛苦,多半是人際關係所引發的痛苦。

抓狂事有很多種型態,對我們的人生也會引發不同的影響。你家的雪納瑞犬在客人剛踏進你家時嘔吐在地毯上,確實會讓你抓狂,但不會比你家廚房失火嚴重。你那貼心的另一半不小心把你最愛的羊毛衣放進烘衣機,烘過的羊毛衣給你家金絲雀穿正合身,卻也在你的心中點燃另一種抓狂:你知道丈夫是好意,卻也要承受他的無心之過。

這兩種情況,都是別人的言行讓我們抓狂。

荒唐的言行是怎麼一回事
荒唐人會在我們的人生上演抓狂事,但每一件抓狂事對各人的影響各有不同。我們在這本書討論的抓狂事,具有下列特質:

首先,抓狂事會牽動我們的情緒。事件本身是怎麼一回事,或是一個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其實不重要。抓狂事之所以讓我們抓狂,是因為引發我們的某些感受。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形:兩人被同樣的一場塞車困住,同樣沒能準時前往同一場約會,但其中一人很懊惱,另一人卻不會。問題並不在於塞車遲到,而是我們對於塞車遲到的反應。

第二,抓狂事通常與人有關。我們之所以抓狂,是因為別人讓我們失望。別人超我們的車、遲到,或是酸言酸語回應我們。某個情況會讓我們抓狂,大概跟人脫不了關係。在酷熱難耐的日子,我們罵電力公司高層收這麼高的電費,害我們開冷氣就得荷包失血,也怪老闆不加薪,害我們不敢調整自動調溫器。

第三,抓狂事往往是出乎意料。我們沒預料到,所以沒能防備。罹患重病、失業,或是半夜接到警方來電,說家裡十幾歲的孩子闖禍了,這些都是人生當中難以預料的事情。

第四,能讓我們抓狂的事情,都是切身相關的。世上的抓狂事很多,但不是每一件都會影響到我們。這本書探討的,是會把我們直接拉出舒適圈的抓狂事。聽見某企業總裁因為侵佔公司的退休基金而被逮捕是一回事,得知自己的退休基金被自家公司總裁侵佔,那可是另外一回事。

第五,抓狂事往往被誇大。當然也不見得一定是如此,只是我們常常把一件事想得比實際上誇張。規定的回家時間已經過了十分鐘,女兒還沒回家,你有點生氣。半小時後,你有些惱火。再過一小時,你就慌了。又過了一小時,六神無主的你打電話報警。等到女兒終於踏進家門,你不知道是該寬心,還是該殺人。

問題在於控制
一個狀況讓我們不自在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控制的程度。我們要是能處理,就不會太介意。車子爆胎,我們修好。馬桶溢出,我們請水管工修理,自己再收拾。我們一時精神不濟,對孩子口出惡言,事後也道歉。

最讓我們抓狂的,往往是無法解決的問題,還有無法改變的人。醫生在同一句話說出「不治」與「癌症」,抓狂就進入新的境界。好友不顧昔日交情背叛我們,我們也不敢保證自己能「讓一切回得去」。不可理喻的老闆完全不講道理,我們大概也無力改造老闆。

遇到這些情況怎麼辦?要怎樣才能從抓狂事脫身?

這就像兩人在跳舞。我們努力跟上,卻也猜不透對方會怎麼做。對方踏出我們意料之外的舞步,我們慌忙反應,免得兩人都摔倒。對方也會針對我們的動作回應,兩人不斷適應著彼此的分歧,繼續有來有回跳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