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別讓大腦不開心: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快樂」的祕密,讓我們打造更美滿的生活

原文書名:The Happy Brain: The Science of Where Happiness Comes From, and Why


9789860767575別讓大腦不開心: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快樂」的祕密,讓我們打造更美滿的生活
  • 產品代碼:

    9789860767575
  • 系列名稱:

    Life and Science
  • 系列編號:

    MX0015
  • 定價:

    480元
  • 作者:

    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 譯者:

    鄧子衿
  • 頁數:

    384頁
  • 開數:

    15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0112
  • 出版日:

    20220112
  • 出版社:

    馬可孛羅(城邦)
  • CIP:

    176.51
  • 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我們天性就想追尋快樂,
可是我們為什麼還經常感到不快樂?
這是一本解答快樂是什麼的非典型勵志書!

一本讓琥碧•戈柏又笑又長知識的「快樂」全書。

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血清素、吻胜肽素、神經傳遞、大腦反應,
原來快樂在我們體內還真的有個生成途徑!
不過......這趟路程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艱辛」。

什麼事能讓我們快樂?
回到你一塵不染或雜亂骯髒的床單?好吃的食物?
是偶像劇般的夢幻戀愛?還是萬人的崇拜追蹤?
迪恩•柏奈特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剖析快樂,提供最幽默又具啟發性的見解。

大腦關於「快樂」的運作機制是什麼?透過最新腦科學研究,以及關係專家、心理學教授、性愛專欄作家、喜劇表演者、名人等相關訪談,說明快樂是什麼、快樂從何而來,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感到快樂時,大腦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難道快樂跟神經傳導物質與激素有關嗎?大腦是否有特定區域負責「快樂」的感覺呢?但其運作的複雜程度,遠超想像。壓力大的時候,偶爾一兩次吃油炸食物會讓你快樂;但問題仍未解決,你不會永遠只吃東西讓自己感到快樂。寂寞的時候,你可能想要有一個伴侶在旁邊安慰你,但投入關係還可能讓你更煩惱。經營社群、變成大明星,感覺又快樂又有錢賺,但是一旦有負評、有醜聞、被厭棄,小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讓你的地位與心情萬劫不復。

所以人天生就想要快樂,但是快樂卻不容易獲致。柏奈特不只談快樂的好處,也從「不快樂」來探討「快樂」的本質;加上現代社會的先進與複雜程度,讓以往快樂的事物已經很難我們的滿足日常生活。柏奈特在解析快樂的多重面向之後,提供了我們省思的空間,鼓勵我們隨時檢視自己的情緒,與周遭環境互動,重新再與快樂連結,從小到老、不同階段、不同人事物,找到讓自己真正快樂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姓名: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神經科學家和脫口秀喜劇演員,主要的工作地點是英國卡地夫大學的心理醫學與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他在《衛報》(The Guardian)上的科學部落格「翻轉大腦」(Brain Flapping)最近兩年有1100萬點閱次數,並且受到知名DJ羅倫.拉維尼(Lauren Laverne)、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教授、賽門.辛(Simon Singh)、饒舌歌手格林老師(Professor Green)等人的讚賞。

譯者簡介


姓名:鄧子衿

科學編輯與譯者,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
近期翻譯作品有:《我愛讀科學的故事》、《雜食者的兩難》、《廚藝之鑰》、《醫學之書》、《章魚的內心世界》、《美的演化》。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腦中的快樂
第二章 世上只有家最好
第三章 工作讓你的腦快樂
第四章 快樂來自於他人
第五章 性、愛、狂歡
第六章 你該笑一下
第七章 快樂的黑暗面
第八章 生命各階段中的快樂

結語
致謝
註釋

文章試閱


第一章 腦中的快樂
來自化學反應的快樂
如果你想知道腦中的哪些玩意兒和快樂有關,就得思考腦中的那些「玩意兒」本身是什麼。
雖然腦部通常被視為一個完整的器官(而且是不太好看的器官),不過腦可以分為許多個別部位。腦有兩個半球(左腦半球與右腦半球),各有四個不同的「葉」(lobe):額葉(frontal lobe)、頂葉(parietal lobe)、枕葉(occipi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每個「葉」又可再細分成許多不同的區域與「核」(nuclei)。這些部位全都由稱為神經元(neuron)的腦細胞及其他支持神經元運作的膠細胞(glia)組成。每個細胞基本上都由複雜的化合物組成。所以可以這麼說,腦就像是其他絕大部分的器官和生物一樣,是一大團化合物。雖然這些化合物的關係複雜到爆,但也就只是化合物。
說實話,我們可以繼續分解下去,把化合物分解成原子,把原子分解成電子、質子與中子,然後再細分成膠子(gluon)什麼的。在深入鑽研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時,最後遇到的是複雜的粒子物理。不過,那些腦會用以完成任務的化合物,重點不在於這些化合物的物理結構,也就是說那些化合物的功能不是組成細胞,而是要「動起來」的角色。這些化合物是神經傳遞物(neurotransmitter),在腦部功能中位居樞紐地位。如果你在找尋腦中最簡單、最基本卻依然與人類感覺和思考關係密切的成分,那就是神經傳遞物。
腦由大量神經元組成,結構極度複雜。腦進行的活動或產生的結果,都來自於神經元活動的模式。稱為「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單一個電化學訊號,如同脈衝在神經元上移動,到了這個神經元的末梢時,再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直到抵達目的地為止。可以想像成一股電流從發電廠傳出來,抵達到你床邊的小燈。對於沒有實體的東西要行進那麼長的距離,其實相當厲害,但是因為太常發生了,所以我們都不會這樣想。
這些訊號(動作電位)的模式與傳輸頻率,變化非常大,接力傳送這些訊號的神經元串可以很長,而這些神經元可能還長出了無數的分支,連接腦中各個最細微的部位,好組成數十億種模式,進行數十兆次計算,腦的威力便是這樣出現的。
我們別離題太遠。訊息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的那個位置至關緊要。兩個神經元連接的位置是突觸(synapses),不過說「連接」有點奇怪,因為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接觸到,突觸本身是兩個神經元間的空隙,而非某種「物體」。那麼,如果兩個神經元之間沒有實際接觸,訊息怎麼從上一個神經元傳遞至下一個神經元呢?
這就是神經傳遞物上場的時候了。當訊號進行到上一個神經元的末端,會讓神經元把神經傳遞物噴灑到突觸中,這些神經傳遞物會和下一個神經元上的受體反應,激發那個神經元產生訊號,然後接力傳到下一個神經元。
想像在中世紀的軍隊中,斥侯發出重要訊息給位於總部指揮官的過程。訊息寫在一張紙上,一個士兵攜帶著步行傳遞。士兵走著走著遇到河流,他必須把訊息傳到對岸的軍營,這時可以將紙綁在箭或火箭上,射到對岸,對岸的士兵撿到後會繼續傳下去,直到訊息抵達總部為止。神經傳遞物就是那些箭。
腦中有各式各樣的神經傳遞物,特定的神經傳遞物對於「下一個」神經元的活動與行為會有顯著的影響。假設那個神經元的細胞膜上有相關的各種受體,神經傳遞物則要連接到特定的受體上才能引起受體的反應,有點像是鑰匙和鎖之間的關係。回到那個士兵的比喻方式:訊息是由密碼寫成的,只有友軍才能夠解讀其中的意義。
訊息中包含的指令也是各式各樣:攻擊、撤退、重整軍力、左側防禦等。神經傳遞物代表的意義也有這樣的變化。有些神經傳遞物可以增加訊息強度,有些則會削減強度或甚至讓訊息終止,有些會引起不同反應。承載訊息的是細胞,並非不具生命力的電線。細胞能夠產生的反應是多樣的。
在這種配置之下,腦通常在特定的部位使用特定的神經傳遞物,讓該部位有特定的角色與功用。說到此,你是不是想說可否有一種神經傳遞物是負責用來產生快樂的化學成分呢?聽起來似乎令人驚訝,但這個想法和事實相去不遠,的確有數種神經傳遞物與快樂有關。
多巴胺顯然是其中之一。在腦中,多巴胺這種神經傳遞物具備了多種功能,但是最為人熟知也研究得最透徹的,是在報償與愉悅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中腦邊緣報償路徑(mesolimbic reward pathway)中,多巴胺是支持所有活性的神經傳遞物,因此這個路徑有時也稱為多巴胺報償路徑(dopaminergic reward pathway),好明指出這一點。當腦察覺到你做了它所認同的事(渴的時候喝水、逃離致死的狀況、和伴侶性接觸等),便會釋放多巴胺,引起短暫且強烈的愉悅感,好獎勵這些行為。愉悅感讓你快樂,對吧。多巴胺報償路徑就是腦中負責這件事的部位。
也有證據指出,若是意外的體驗或回報,也會影響多巴胺的釋放量。如果愈出乎意料之外,我們愈喜歡,這可能和腦中所釋放的多巴胺多寡有關。意料中的回報只能引發少量多巴胺釋放,接著慢慢減少。但是意料之外的回報則會提高多巴胺的釋放量,並且增加釋放的時間。
就以實際的情況來說,你在發薪日看到薪水準時入帳,這是意料之中的回報。但如果你在舊褲子中發現二十英鎊,這是意料之外的回報。後者的金額雖少,但由於是意料之外的,帶來的報償感反而更高。就目前所知,這是因為釋放更多的多巴胺所造成的結果。
同樣的,如果預期中的報酬沒有出現(例如發薪日時薪水沒有撥到銀行帳戶中),會讓多巴胺的釋放量減少,而讓人感到不悅且沮喪。顯然多巴胺是人類享樂感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就如同之前提及的,產生愉悅感和報償感,只是多巴胺在腦中所發揮的多種功能之一。在愉悅感的產生過程中,或許還有其他的化合物扮演了更為獨特的角色。
當然有,腦內啡(endorphin)這種神經傳遞物,是各種引發愉悅感覺化合物中的老大。不論是因為吃了巧克力,還是有了性高潮,腦內啡能夠讓你產生暈眩並瀰漫全身的強烈溫暖感。
腦內啡的力量不可低估,海洛因和嗎啡等鴉片類藥物之所以效力猛烈,在於它們能夠刺激腦中和身體裡的腦內啡受體。這種藥物顯然能夠帶來愉悅的感覺(所以使用這些藥物的人數多到嚇人),但是顯然也會讓人衰弱。有些正處於鴉片類藥物帶來快感的人,只是呆呆看著天空、不時流出口水而已。有些估計指出,海洛因所引起的快感,僅天然腦內啡的兩成。在人類腦中的那個成分,效力是最強力毒品的五倍!人類就是這麼厲害。
對於追求快感者來說無異是個壞消息,但對於人類全體而言,腦部對於腦內啡的使用非常謹慎,則是個好消息。通常在遭受到嚴重疼痛和壓力時,腦部才會釋放出腦內啡。一個同時有疼痛與壓力的絕佳範例,是生孩子的過程。
對於生產過程,母親會使用的詞包括「有如奇蹟」、「不可思議」、「太驚奇了」等,但是絕少聽到有人說「愉快」。雖然生產的過程會為母親身體帶來絕大的負擔,但是她們依然撐了過去,並且願意再次承擔。這是因為人類女性在演化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有助於推動生育過程的適應特性,其中之一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會生產並釋放大量腦內啡。
這個時期腦部釋放腦內啡,以減緩疼痛,並且避免疼痛嚴重到讓心臟停止跳動的程度(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在生出孩子時幾乎神智失常的快樂狀態,極有可能也是由腦內啡造成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解脫了)。幸好有腦內啡,不然已經讓人筋疲力盡的生產過程可能會更難受。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其他讓你遭受到極大疼痛和壓力的狀況,都會引發腦內啡的釋放(例如身為男性卻要告訴母親生產的過程可能會更難受)。身體遭受了讓體能付出到達極限的狀況就是。馬拉松跑者說會有所謂「跑步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這是在體能極度透支後,腦部放大絕,把所有的痛苦全幹掉了。
因此有人說腦內啡的功用不是引起愉悅感,而是消除疼痛。把腦內啡貼上「引起愉悅感」的標籤,就像是在消防車上貼「讓東西變濕的機器」,這的確是事實,但並不是消防車的真正目的。
有些人認為,高到能夠檢測到的腦內啡濃度,功能是減輕疼痛,這時腦內啡發揮的功效顯而易見。證據指出腦內啡濃度低時,有其他更為基本的功能,可協助調節行為與工作安排。腦內啡系統能夠與負責調節壓力和動機的神經系統產生複雜的交互作用,進而讓我們知道哪些事情是已經「完成」的了。在從事重要工作時,你會有壓力,在完成該項工作後,腦部會分泌少量腦內啡,好產生「做好了、該幹其他事」的感覺。這時腦內啡並不會真的引發愉悅感,但是能夠幫助減少壓力,因此也和幸福快樂的感覺有關。這裡腦內啡維持快樂的方式是在於避免壓力。
不過,解釋多巴胺和腦內啡的功能時,還有一個問題:我們事先假定了「快樂」和「愉悅」是同一件事。當然有愉悅的感覺會導致快樂(甚至一般說來應該如此),但是真正的快樂應該不只有愉悅的感覺,真正的快樂應該還需要其他更多條件。生活並不是只由一連串極樂時刻所組成。快樂也和知足、滿意、愛、關係、家庭、動機、福祉,以及許多能在臉書上見到的迷因字眼有關。是否有某種化合物能夠支撐這種更為「深刻」的感覺?可能有吧。
其中之一的候選者是催產素。催產素有著非凡的名聲,往往被冠上「愛情激素」或「擁抱激素」的稱號。雖然這些稱號是現代媒體取的,不過人類是非常善於交際的物種,總是需要與其他個體間有著活躍的社會關係,才會感覺到快樂。這些關係愈是親近與強烈,就愈為重要。在情人、親屬、摯友間密切的關係,能夠讓人長期感覺快樂。催產素顯然參與了這些關係。
再次回到生孩子的過程。我們很清楚在分娩和哺乳的過程中,催產素會大量分泌,旋即讓母親與嬰兒間建立起親密的連結,這是各種個體間關係中最為重要的。同時催產素還會刺激乳汁分泌,並存在於母乳之中。不過,催產素也涉及了其他的不同狀況:性興奮、性反應、壓力應對、社會互動、生殖能力,無疑還有其他更多狀況。
因此催產素會造成許多彆扭的後果。舉例來說,催產素對於社會關係的形成與強化非常重要,但是在性交時也會大量分泌,因此人人皆知所謂「做愛不戀愛」的關係往往難以維持(也就是朋友之間有性關係,但是不受到戀愛關係與承諾的束縛)。正是因為催產素的作用,性行為基本上會改變你對性伴侶的感覺,讓單純的身體吸引力轉變成真正的情愛與渴望。催產素讓「做愛」變成「促成愛情」。
雖然催產素對於女性的影響較為深遠,但是對於男性依然有影響。舉例來說,有項研究指出,如果給予已經有對象的男性催產素,會讓他和有魅力的女性保持距離,但在單身男性上就不會有這種效果。該研究的結論是,催產素增加會強化男性對於伴侶的忠誠度,使得男性對於會干擾伴侶關係的行動更為警覺、對於與其他不熟美女互動時會更小心翼翼,特別是還有其他人在場時。基本上我們可認為催產素強化了情侶關係,但是這樣的關係並不是催產素造成的,因為給單身男性催產素是不會造成類似效果的。
雖然還有其他可提之事,不過重點在於催產素對於腦部的愛情、親密關係、信賴、友情和社會關係體驗而言,居於樞紐的地位。除了最憤世嫉俗的人,都會同意這種化合物對於永恆的快樂來說是必要的。那麼,催產素就是快樂之源嗎?
不全然是。催產素就像是大部分的事物,具備了正反兩面。
舉例來說,你和個體或群體間的社會關係加強了,也會增加你對這種關係外其他個體的敵意。有項研究指出,給男性催產素會讓他更快認為,不屬於自己文化或種族淵源的人具有負面的特徵。換言之,就是催產素讓你成為種族主義者。如果種族主義屬於快樂的一部分,那麼我會無法確定人類是否應該值得擁有快樂了。
我們沒必要有如此極端的念頭,不過你可能親眼目睹過某人因為愛人與他人互動過於親密而產生了深深的嫉妒、憤怒,甚至恨意,或許你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驗。的確有「激情犯罪」(crimes of passion)的事實,點出了這種反應的力量及所造成的破壞力有多大!有許多詞彙能夠用來描述因嫉妒而狂怒或因疑心而偏執的人,但「快樂」並不在那些詞彙之中。催產素對於社會關係而言很重要,但並非所有的社會關係都會帶來快樂。事實上,社會關係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
這整段說明會不會跑偏了?愉悅感和親密關係可以導致快樂,所以能夠讓愉悅感和親密關係產生的化合物只是「間接」引起快樂。那有什麼化合物是直接引起快樂的嗎?
可能是血清張力素(serotonin),許多神經元活動時使用到這種神經傳遞物,它扮演的角色很多元,例如促進睡眠、控制消化,而和我們討論主題最相關的功能則是調節情緒。
對於讓人得到好心情(也就是快樂)來說,血清張力素很重要,現今醫師開立的抗憂鬱藥物中,絕大部分的功能便是提高腦中血清張力素的含量。目前普遍的看法是血清張力素濃度不足才會導致憂鬱症,當然就需要從這個方向解決。
百憂解(Prozac)和其他類似的藥物,統稱為選擇性血清張力素重吸收抑制劑(SSRI)。在傳遞訊息的過程中,血清張力素釋放到突觸後,並不會受到分解或摧毀,神經元會吸收並重複使用。選擇性血清張力素重吸收抑制劑會阻止這個再吸收作用發生,本來血清張力素只是短暫的出現在突觸中,活性短暫且猛烈,但有了這類藥物之後,完整的血清張力素在突觸中的時間增長了,因此能夠持續刺激相關的受體。這就像你的烤土司機舊了,土司會在還沒烤好前就跳出來,但是你得讓它烤久一點才能烤成自己喜歡的焦度。這種方式可以治療憂鬱症,顯然血清張力素是帶來快樂的化合物,對吧?
並非如此。事實上,現在還沒有人知道那些藥物是否真的讓腦中的血清張力素增加了。如果事情有那麼簡單,就只是因為引發快樂狀態的血清張力素不足,那麼憂鬱症應該很容易就能夠治療。不過從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和腦部運作的方式來看,選擇性血清張力素重吸收抑制劑會很快就增加腦中血清張力素的濃度,但是這類藥物在定期定量的服用狀況下,至少要數星期才能夠看見成效。顯然不只血清張力素讓人有愉快的心情,間接作用在其他方面也發揮了效用。
這種找尋快樂的方式所隱含的真正問題,在於你聲稱某種自己喜歡的簡單分子具備了強大的神經特性,但這並不表示神經系統是這樣運作的。只要隨便找找,就可發現許多文章或專欄解釋能夠暗中操控你「快樂激素」或其他激素的方法:只要採取某些簡單飲食或運動技巧,便能夠增加腦中相關化合物的濃度,讓你的生活永遠充滿幸福和快樂。但很不幸,這些說法都過度簡化了極度複雜的過程。
基本上,認為某種化合物會造成快樂,可能是錯誤的想法。上面提到的種種化合物可能牽涉到快樂的感覺,卻都不是快樂的成因。五十英鎊的鈔票很有價值,但本身只是一張紙,不是因為紙有價值。對於快樂來說,那些化合物就相當於製造鈔票用的紙。化合物能夠讓快樂存在,但它們幾乎只是剛好扮演了這個角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