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在懸崖邊緣,接住你:一名專業資深精神科醫師的現場醫療記錄

原文書名:How Can I Help: A Week in My Life as a Psychiatrist


9789863596097在懸崖邊緣,接住你:一名專業資深精神科醫師的現場醫療記錄
  • 產品代碼:

    9789863596097
  • 系列名稱:

    木馬人文
  • 系列編號:

    0EHR0056
  • 定價:

    580元
  • 作者:

    大衛.戈德布魯、碧爾.布萊登
  • 譯者:

    廖偉翔
  • 頁數:

    512頁
  • 開數:

    14.8x21x3.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190110
  • 出版日:

    20190110
  • 出版社:

    木馬-遠足文化
  • CIP:

    415.95
  • 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第一本精神科醫師臨床實踐記錄,首度公開精神科醫師工作實況!

精神科醫生是一門怎樣的行業?
如何診斷、如何治療、如何處理挫折與恐懼?
「我們對於那些受困於瘋狂黑暗中的人們負有責任,因為他們不僅是我們的病人,也是我們的朋友、家人,以及我們自己。」
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從約診病患到急診處置,從會談、診斷、治療、培訓住院醫師到進行公眾教育,既細緻又繁雜,本書以精神科醫師的一週工作日誌作為整體職涯的縮影,讓讀者以更有人情味的視角,看待此一備受誤解、充滿不確定性的醫療領域。
加拿大多倫多「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CAMH)是精神醫療界享譽全球的機構。戈德布魯與布萊登兩位資深專業的醫師,在書中旁徵博引精神醫療在歷史文化的脈絡下,所發展出來的經驗與研究,為該領域勾勒出一幅清晰坦率、且充滿關懷的願景。
作者投身醫療最前線,以多年經驗探討思覺失調症、邊緣性人格、雙相情緒障礙、創傷壓力症候群、飲食障礙症等精神疾患發展與治療,並且透過大量的案例,延伸一系列關於精神健康的現代議題。過去幾十年來,精神醫學經歷了劇烈的變革,腦神經科學也有著驚人的進展,但至今精神疾患仍然影響全世界的每一個人。但精神醫療的照護最終依靠的,仍是信任的醫病關係、情感互動的人際支持,以及醫護人員永不言棄的希望,這些人我之間的論理學才是讓精神疾患者得以療癒、重拾人生的關鍵力量。

作者簡介


*大衛•戈德布魯(David Goldbloom),醫學博士、「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資深醫療顧問、多倫多大學精神科教授,投身於臨床照護、教育、研究、行政業務及倡議工作,目前仍活躍於精神醫療第一線,擔任臨床醫師及教師。畢業於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及麥基爾大學。2007年獲任命為加拿大心理健康委員會副主席,並於¬2012至2015年擔任主席。榮獲加拿大國家勳章。

*碧爾•布萊登(Pier Bryden),醫學博士、精神科醫師、臨床教師、多倫多病童醫院精神科教師,同時也是多倫多大學副教授暨大學部見習前課程主任。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牛津大學及麥克馬斯特大學。現任加拿大醫療委員會主委、《醫藝》(Ars Medica)期刊編輯。

譯者簡介


廖偉翔。台南人,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政治系輔系。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服務研究碩士,論文探討美國近年來以人群為基礎的支付制度改革。「公醫時代」及「台南新芽」創始成員,「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之一。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不分科住院醫師。合著有《島國關賤字》,譯作有《精神病大流行》。(皆為左岸出版)

相關作者簡介


審定者:賴孟泉醫師
臺灣大學醫學士,劍橋大學精神醫學博士。於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完成精神科臨床訓練。現任多倫多大學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及病童醫院精神科醫師、《自閉症:研究與實務的國際期刊》(Autis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編輯。臨床照護與研究主軸為自閉症、精神健康與性╱別。

書籍目錄


推薦序 精神科醫師是「肖」醫師?還是「笑」醫生?——楊聰財醫師
致《在懸崖邊緣,接住你》中文版讀者——本書作者

前言 「他們」就是「我們」
1 家庭醫學 星期日
2 聽取診斷 星期一上午
3 處理,而非痊癒 星期一下午
4 電擊 星期二上午
5 連接遠方 星期二下午
6 急診(一) 星期三上午
7 急診(二)星期三下午
8 約束 星期四上午
9 偏離原軌 星期四下午
10 懷疑 星期五上午
11 公眾與私人 星期五下午及晚上
結語
作者說明
註解
延伸閱讀
藥品譯名表

推薦序/導讀/自序


賴孟泉(多倫多大學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及病童醫院精神科醫師)——專業審定
楊聰財(精神科醫師)——推薦導讀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精神科醫師)
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蔡昌恆(恩主公醫院精神科醫師)
賴孟泉(多倫多大學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及病童醫院精神科醫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 精神醫學是一門較為深奧的學門,不只精神疾病病人忍受濃濃的社會偏見之苦,就連精神科醫師也承受不少烙印。本書細緻地展露精神科醫師在精神醫療上的所思所行,讓讀者閱讀後,有豁然開朗之效果。——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 本書忠實濃縮了精神科醫師的臨床生活,兼及古今精神醫療的發展軌跡。在一個星期的象徵時間中,主角周轉於門診、急診、急性病房、遠距醫療、教學活動與公眾教育,也來回於公事上的得意與挫折和私事上的哀愁與安慰。精神醫學從不是完美的治療之學,精神科醫師也不是完人。所謂療癒,不過如此:一個血肉之軀以關愛心向另一個受苦個體伸出援手,並在兩造互動中,毫不放鬆地反省自己所為的侷限與可能。療癒因此是種人我之間的倫理學。——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精神科醫師)
? 無論地域與文化,皆常見與精神醫學相關的各類迷思與成見。這其來有自:它的邊界開放但模糊,專注於複雜豐富而難以被化約的腦與心智,且經常被國家賦予令人敏感的權力。事實上,精神科醫師是多元論者,樂於在智識上承載多種領域(本書稱之為「智識上的折衷主義」),理解並涵容人類的各式樣態。戈德布魯醫師用數十年經驗精煉出這本誠懇、真確而溫暖的一週日誌,澄清誤解與迷思,立體且生動地描繪精神醫學的多元內涵、歷史與實踐,以及精神科醫師根柢的「人味」——對人的關懷觸動精神醫學發展演進。——賴孟泉(多倫多大學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及病童醫院精神科醫師)
? 戈德布魯醫師的一週日誌讓我回想起在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訓練的歷程,兩者有著高度的相似性。他在書中漫談自己的行醫過程,也鉅細彌遺地訴說了當代精神醫學的歷史、診斷與治療方式、精神疾病預防與污名化的挑戰,以及許多它科醫師難以接受的……不確定性。這是一本出版史上非常難得、讓局外人有機會窺探(非虛構的)精神科治療現場的著作,推薦給所有即將成為心理衛生專業人士的學生,或任何因身心問題受苦的人們。——蔡昌恆(恩主公醫院精神科醫師)
? 作者以本身豐富的學識經驗與對人的好奇與熱情,特別著重於對病患的同理心,加上精彩深度的筆觸描繪,讓同樣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深感共鳴!推薦本書給想要一窺精神醫學領域奧秘與究竟的你,也推薦給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卻害怕接受治療的你。——陳嬿伊(微煦心靈診所院長、作家)
? 可怕的從來都不是精神疾病,而是獵奇、八卦的耳聞與妄下定論的聽說。
能除去污名的從來都不是宣導或冷冰冰的數據,而是一個個讓人動容卻心碎的故事。跟著兩位精神科醫師共度一個禮拜,用七天「縮時攝影」精神醫學的幾個百年。你會發現,原來精神科和你想的不太一樣;而每位疾病患者內在的那顆心,其實和你我沒有兩樣。——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 本書不斷提醒著我們,在這樣一門科學與人文交會的專業中,精神醫學工作者首先是生而為人、為人子,而後才是一位助人者或科學家。這不只是一本滿載故事的日誌集,也是一本對助人工作者來說,相當珍貴的教科書。——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 每年,加拿大有五分之一的人苦於精神疾病或成癮。本書內容充滿智慧、思慮縝密,而且讀起來非常有趣,它將觸動你的心弦,改變你的心靈。──李博(Bob Rae,加拿大自由黨前黨魁)
? 戈德布魯和布萊登攜手合作,描寫一位英勇醫者行醫生涯的一週,他能夠優雅且有尊嚴地承認自己的極限。這兩位醫師在書中清楚傳達出戈德布魯醫師的惻隱之心、智慧、對於實際照顧自身病患的重視,以及對當前治療極限感受到的挫折。他們談電痙攣療法的章節,或許是此議題發展以來最好的書寫。──保羅•葛芬柯醫師(Paul Garfinkel,多倫多大學精神科教授、多倫多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精神科醫師、加拿大國家勳章得主)
? 以豐富的故事說明,一位將知識與智慧運用於病患照護的精神科醫師,其感受和想法為何。對於生命或家人曾以某種方式被精神疾病打動的人而言,這是一本絕佳之作;換言之,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威廉•霍納醫師(William G. Honer,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科教授兼主任)
? 本書提供我們整個社會所需的教育,幫助大眾理解精神疾病是什麼,以及精神醫學扮演的關鍵角色。筆觸兼及幽默與人性關懷,戈德布魯和布萊登兩位醫師破除了許多讓人們不願治療、不信任醫師的迷思。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作品。──克拉拉•休斯(Clara Hughes,奧運金牌得主、精神健康倡議工作者)
? 如果你想知道當今精神醫學的臨床實踐是怎麼回事,這本書深具說服力。本書為精神醫學的勝利及其限制提供了平衡的觀點,對於精神疾病所帶來的污名,及外界對精神科醫師的扭曲之見,可謂一劑絕佳的解藥。──喬爾•帕里斯醫師(Joel Paris,《聰明臨床醫師的DSM-5指引》一書作者、麥基爾大學精神科教授)
? 精神疾病往往籠罩於秘密、羞恥與恐懼之中。兩位作者醫師對精神醫學及其病患的去汙名化,有卓越的貢獻。精神疾病是什麼模樣?聽起來呢?人們能夠真正受到幫助嗎?治癒的機會呢?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真正的原因嗎?本書的答案真誠動人,而且有所助益。──薇拉瑞•普林格爾(Valerie Pringle,廣播主持人、精神健康倡議工作者)
? 透過作者個人經驗的視野,生動說明了當今及未來精神科醫師在臨床實踐所遭遇的諸多挑戰與回報。本書著實為思慮縝密、引人入勝之作。──崔佛•楊恩醫師(L. Trevor Young,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