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

原文書名:


9789863618928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
  • 產品代碼:

    9789863618928
  • 系列名稱:

    高寶文學系列
  • 系列編號:

    GLA051
  • 定價:

    350元
  • 作者:

    蔡瀾
  • 頁數:

    288頁
  • 開數:

    14.8x21x1.84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730
  • 出版日:

    20200730
  • 出版社:

    高寶-希代
  • CIP:

    855
  • 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金庸:「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想要活得灑脫又自在,就來聽聽蔡瀾怎麼說。

香港四大才子、老頑童蔡瀾近80年人生智慧集大成之作!
談讀書,談交友,談飲食,談家庭,談天下,快哉快哉,精彩人生!

★特別收錄──蔡瀾眼中的名人與朋友
瞭解不為人知的金庸、古龍、蔡志忠、沈宏非、成龍、村上春樹、黑澤明。

想要活得灑脫又自在,
且來聽聽蔡瀾怎麼說。

Live a Cheerful Life
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
明天又要活得比今天高興、快樂。
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天比一天活得快樂。
從心態、從生活方式、乃至待人處事各方面;
各種日子,你都得全心去活、去過,才算數。

蔡瀾:人生就要過得快樂,遠離煩惱痛苦,
凡事往好處想,即使煩惱也等明天再煩惱。


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老頑童蔡瀾,亦同時具有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等身分,在這本八十年人生智慧集大成之作當中,他暢聊讀書、交友、飲食、茶道、旅行、情感、婚姻、家庭、花鳥等主題,談及了人生意義、情感培養、養生休閒等諸多內容,讓人得以一窺大師的尋常生活及所見所思。
全書各篇篇幅精緻,一事一議,由小處出發,皆可讀到蔡瀾的獨到新見,既能啟發心智,更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即便是談論百姓尋常市井生活、家長裡短,也幽默生動,輕鬆愜意,使讀者深切感受到他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書中特別收錄蔡瀾自述履歷,以及蔡瀾眼中的名人與朋友:透過蔡瀾的視角,了解金庸、古龍、蔡志忠、成龍、村上春樹、黑澤明等人不為人知的一面。

蔡瀾認為,除了肉體的痛苦,所有所謂的痛苦都只是你想出來的。
他用自身走過的八十人生,與你至誠分享讓自己活得灑脫自在和快樂的獨門心法——

★首先,內心世界要開闊
放得下,是因為能看得開。而看得開,要仰仗於兩個方面:一要心足夠大,一要閱歷足夠滄桑。其實閱歷滄桑了,心也就大了。概括一點上,就是心要遼闊。心遼闊了,人生才能遼闊。

★其次,生活方式要豐富、有趣、充實
我們一有機會,便盡量去笑吧。我們一遇到喜歡的人,便盡量和他們接近吧。走遠幾步路,去吃一家比較有水準的餐廳,別對自己不起。種花、養鳥、逛書局、去樂器店等等,都是讓我們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的學校。盡量地學習,盡量地經歷,盡量地旅遊,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麽簡單。

★第三,人生態度要知足常樂
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麽呢?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吧,一點也不複雜。


【蔡瀾瀟灑語錄】

 不上班,怎麼知道禮拜天可貴?不偶爾偷懶一下,活著幹什麼?
 老就老了,老人有個老人樣,是個有尊嚴的老人相,改變來幹什麼?
 不做人不要緊,但是愛,非做不可。
 窮開心,總比有錢了不開心的好。
 活得不快樂,長壽有什麼意思?看開一點就沒事。

作者簡介


蔡瀾
1941年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現居香港。
知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電影人、主持人。與金庸、倪匡、黃霑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在中國被評為《新周刊》年度生活家,央視節目《開講啦》特邀講師,《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
吃喝玩樂無不在行,文學、電影、書法、金石樣樣精通,被無數人奉為人生典範。

書籍目錄


蔡瀾自述履歷

壹╱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天比一天活得快樂
人生幾何,要酬生平之不足也
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天比一天活得快樂
沏茶和飲茶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簡單才是茶道,人生也是如此
像人生每一個階段都糅合在一起,才是茶
小小的安穩也是一種幸福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優越的生活不是人人都有
罵我老派好了,我還是愛經典
喊窮的人都不是真的窮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
做一個饞吃饞知識的人
招財貓只是裝飾,要致富還得勤勞
名與利,不是我們的主人
每一種花都是一種美好
抽了幾十年的菸,就像交了幾十年的朋友
那些我們不懂卻理所當然的道理
好詩好詞,配好酒好茶
簡易詩詞易受人們喜愛
為了吃肉,做不成和尚了
不和思想消極的人玩
思想配額儲蓄越多,越精彩
回顧此生短且暫,慰藉不平唯欲望
最不能接受的是假東西
精彩地活過,比什麼都重要
不斷自我增值,才是最終的道理
大家有錢都玩去,天下太平
煩惱出自我們的貪婪
凡是身外物,都不重要
悠閒可以偷,問題在於你懂不懂得去偷
窮開心,總比有錢了不開心的好
忙就忙吧,苦就苦吧,享受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沒有什麼了不起
我醉欲眠君且去,是人生最高境界

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快快樂樂
好酒的定義,就是又好喝又便宜
酒除了味道,還需要一份豪氣
每一個飲者都有一個美夢
好一個「喝到死為止」,乾了
願你我,都做喝酒的人
請自己喜歡的花喝酒
借醉裝瘋也是件樂事
男人和婚姻一樣,都是那麼無聊
男人和女人各自不可抗拒的魅力
男人的缺點既可惡又可愛
給女人的關於男人的十三條忠告
有趣的女人最可愛
娶一個有錢老婆,你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
活得不快樂,長壽有什麼意思
別老是講而不去做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快快樂樂
要做什麼就要做得最好
沒有價值的東西,才是最好玩的
貓的可愛處最多
不管什麼貓,小時候總是美麗的
每天都要吸收貓能量
愛一個人和愛花一樣,你會犧牲一切
我的宗旨,總是敬老
可以疏狂,但不要傷害他人
以禮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條件
待人接物不以自我為中心
人與人之間互相尊敬,是最基本的事
每個人都要懂得尊重別人
不可為之事,便不必為
樂觀的人,運氣會更好
做人,要隨時隨地相信自己有好運
逛花墟永遠那麼快樂
聽蟬太吵,吃蟬快樂
不偶爾偷懶一下,活著幹什麼
不妨把優柔寡斷當成樂趣
什麼都不吃的人也可愛
難吃的東西吃得多了,就容易看出菜好不好吃
交稿,令自己更年輕了
停下來發一陣呆吧

?╱心態好,即使年老也覺得年輕
人生下來,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
人生最大的重量在於自己缺乏信心
生命長短不可控,生命品質卻可提高
身體健康之前,精神要先健康
別把生命浪費在無聊的人身上
世間很難有「永遠」這兩個字
觀賞豐子愷的畫,有益身心
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年代
忘記一切,開始原諒
看報是一種生活習慣,與時代無關
買菜也是一種藝術
只有錢這個兒子,最孝順最聽話
存貨越多,心境越平靜
每天勤奮練習,怎會不進步
永遠保持正宗,是唯一生存之道
心態好,即使年老也覺得年輕
總有辦法可以克服沮喪和痛苦
鹹酸甜,日日是好日
「壓力」是心態,不是藉口
默默耕耘,名利自然可以得到
成就不在於外在物質,而在於內心的滿足感
論做事的積極態度,我比許多人強
與樸實的人溝通,令思想得到平衡
最重要的還是先對得起自己
送同好東西,自己也快樂
既要有正業,也要有副業
要整容,不如先整心
別人不贊同,哪管得了那麼多
有天才與否不要緊,總要有個「真」字
聽人講話,是一門很深奧的藝術
人要對自己好一點,才有愛心去對人
容納不同的觀點,有趣得多
花開花落是尋常,何必認真

肆╱一切看開、放下,人生便豁達開朗
我只想做一個人
一生做人,愛恨喜惡分明
我們做人,總是忘記自己年輕過
做人總會出錯,改過重來就好
做人要懂得花錢
做人,需要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度過不平凡的青春,才有資格做普通人
從年輕開始,我一直休而退,退而休
看人也是一門學問
活下去,就得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讓我們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的學校
玩物並不喪志,養志還能賺錢
人生最大的投資,莫過於培養本行之外的興趣
時間,對我來講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等確定什麼是「最」好,你已經是「最」老
老,也要老得莊嚴、乾淨、清香
老要老得有尊嚴,老要老得乾乾淨淨
我已經把死亡也超越了
對一切身外之物,都要想得開
一切看開、放下,人生便豁達開朗
想開了,就能做到視死如歸
自己能做的事,還是不求人好
共同學習,便是同學
當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溫和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手寫情書是一種雅趣
走過許多地方,還是香港好
什麼都不喜歡,做任何事都會心煩
向苦悶報復,是人生一大樂事
餘生已晚,你們努力吧
交友之道,在於互相原諒對方
我年輕,你老

附錄╱蔡瀾眼中的名人與朋友
金庸的記憶力
古龍和吃
古龍與酒,與風塵女子
蔡志忠
沈宏非
村上春樹
成龍
黑澤明

推薦序/導讀/自序


蔡瀾自述履歷

蔡瀾,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八日出生於新加坡,父副職電影發行及宣傳,正職為詩人、書法家,九十歲時在生日那天逝世。母親小學校長,已退休,每日吃燕窩喝XO干邑,九十歲了,皮膚比兒女們白皙。
姐蔡亮,為新加坡著名學府南洋女中的校長,其夫亦為中學校長,皆退休。兄蔡丹,追隨父業,數年前逝世。弟蔡萱,為新加坡電視的高級監製,亦退休,只有蔡瀾未退休。
妻張瓊文,亦為電影監製,已退休,結婚數十年,相敬如賓。
蔡瀾從小愛看電影,當年新加坡分華校和英校,各不教對方語言。為求聽得懂電影對白,蔡瀾上午念中文,下午讀英文。
父親影響下,看書甚多,中學時已嘗試寫影評及散文,曾記錄各國之導演、監製及演員表,洋洋數十冊。資料甚為豐富,被聘請為報紙電影版副刊編輯,所賺稿費用於與同學上夜總會,夜夜笙歌。
十八歲留學日本,就讀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電影科編導系,半工半讀,得邵逸夫爵士厚愛,指令他當邵氏公司駐日本經理,購買日本片到香港放映,又以影評家身分參加多屆亞洲影展,擔任評審員。當年邵氏電影越拍越多,蔡瀾當監製,用香港明星,在日本拍攝港產片。後被派去韓國、臺灣等地當監製,間中背包旅行,流浪多國,增廣學識。
文懷先生自組嘉禾後,蔡瀾被調返香港,接他擔任製片經理一職,參與多部電影的製作,一晃二十年。
邵氏破產後,蔡瀾重投舊上司何冠昌先生,為嘉禾之電影製作部副總裁,間中與日本電影公司拍過多部合作片。成龍在海外拍的戲,多由蔡瀾監製,成龍電影一拍一年,蔡瀾長時間住過西班牙、南斯拉夫、泰國和澳洲,又是一晃二十年。
發現電影為團隊製作,少有突出個人的例子。又在商業與藝術間徘徊,令蔡瀾逐漸感到無味,還是拿起筆桿子,在不費一分的紙上寫稿,思想獨立。
《東方日報》的龍門陣、《明報》的副刊上,皆有蔡瀾的專欄,《壹週刊》創刊後,蔡瀾每週兩篇,一為雜文,一為食評。也從第一天開始在《蘋果日報》寫專欄至今。
寫食評的原因在於老父來港,飲茶找不到座位。又遭侍者的無禮,乃發憤圖強,專寫有關食物的文章,漸與飲食界搭上關係。
數年前,紅磡黃埔邀請蔡瀾開一美食坊,一共有十二家餐廳,得到食客支持,帶旺附近,新開了三十多家菜館。
間時(空閒時),蔡瀾愛書法,學篆刻,得到名家馮康侯老師的指點,略有自己的風格,西洋畫中,又曾經結識國際著名的丁雄泉先生,亦師亦友,教導使用顏色的道理,成為丁雄泉先生的徒子徒孫,愛畫領帶,以及在旅行皮箱上作畫。
蔡瀾交遊甚廣,最崇拜金庸先生,有幸成為他的好友之一。
數年前去澳門,有一舉辦國際料理學院的計劃,與日本的烹飪大學合作,但未成功,卻愛上澳門的優閒生活,開始在當地置業。
澳門蔡瀾美食城籌備多時,終於在二まま五年八月四日開業。
以上所記,皆為一時回憶,毫無檔案資料支持。學校文憑,因長久不曾使用,亦失蹤跡,其中年份日期也算不清楚。蔡瀾對所做過的事,負責就是。

文章試閱


人生幾何,要酬生平之不足也
年輕時,又高又瘦,大家都為我擔心,要強迫我喝「肥仔水」。
交了個女朋友,也是又高又瘦,一頭直長的頭髮。我們兩人在一起,朋友笑稱:「一枝竹竿和一把拂塵。」
時光蹉跎,發起中年福來,漸漸肥胖,成為被取笑的對象,我毫不在乎,反而先自嘲。
偶爾有裸體示人的機會,也不覺羞恥。這就是我的身體,我某一個時期的形態。它追隨著我爬過高山,渡過大海。在烈日下煎熬,嚴寒中熬夜,它是一副值得驕傲的軀殼,不得虧待。
珍芳達和三島由紀夫拚了老命,想把人類肉體保留在接近巔峰的狀態,我認為是不必要的。適當的運動倒要實行,但我是個懶人,除了墊上運動以外,對籃球、足球、網球、羽毛球都不感興趣。所以,只有放任地由這個軀殼浮腫下去。
難看死人,有人說。但是美醜只是一個觀念,是別人強迫你接受的觀念。隨著歲月衰老倒是必然的,皮膚的鬆弛、皺紋的增加,你我都改變不了。從前叫我喝肥仔水的人,現在要我吞減肥丸。
唉,繼續暴飲暴食吧。友人說:「人生幾何,要酬生平之不足也。」


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天比一天活得快樂
我不相信有鬼魂這件事。
人死了,如有靈魂的話,也會很快飛走。過個數小時,便無影無蹤了吧。
科學家把人體過磅,說人死了之後會減輕幾兩。也許真有靈魂存在,但是如果不消失的話,那麼空中擠滿了,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寫鬼故事,主要是愛讀《聊齋》,喜歡上那股悽豔的味道,至於青面獠牙的嚇人玩意兒,我倒沒有興趣,留給好萊塢拍恐怖片去。
在寫鬼故事的過程中,起初有許多題材很順利地入手。寫了幾篇之後,就感到吃力了,趕緊重讀《聊齋》,看看可不可以。
抄襲一些情節,但是書上只是生動地說明人物,對於故事的結構,有時拖泥帶水,有時有頭無尾,現代人讀了滿足感不夠。
我認為鬼故事有一個意外的結尾比較好看,苦苦思之,每每想不出來。
到了晚上,坐在書桌前,一小時一小時過去,一夜一夜過去,隻字不出。
這時,我才怕了起來。是不是被鬼迷住,就是這種結果?
所以,我馬上停下來,不寫了,因為已經不好玩了嘛。
前前後後,寫了二十多篇,有四萬多字,可以出一本單行本,夠了。一般的書要八萬字左右,但是我怎麼也無法繼續寫下去了。
投機取巧,和「一出版」的主編周淑屏商量:四萬字行不行?
她說:用紙用得厚一點,勉強可以,又加上蘇美璐的插圖,應該沒有問題。
書至此,郵差送來遠方的來信,打開一看,是林大洋寫的:

……我讀了你把我當主角寫的鬼故事,好玩得很。你說得對,有時鬼比人還要有趣。
我現在住在斯里蘭卡這個小島上,天天對著藍天和海鷗,一點也不感到寂寞。
在這裡,我認識了《2001:太空漫遊》的作者亞瑟•克拉克。
他的本行是作家,也是一個科學家,人造衛星的原意,是他創造出來的。現在他在這裡定居。
我們做了好朋友,每晚聊人生的意義,他的出發點是以科學來見證。我則是用空虛的靈學、道家、佛教和禪宗的說法去了解。兩人談得很愉快,互相發現對方的世界和生活方式雖然不同,但結論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怎麼談還是談不出一個人生意義的道理來。
你也曾經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試過解答,不過我知道你是聽不懂的。現在,我用更簡單直接的方式來解釋人生的意義吧。
亞瑟•克拉克和我都贊同,如果沒有學識,居住在深山中的印度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一種很好的人生。我也曾經告訴過你,我住在印度山上時,當地的一個農婦每天給我做菜,吃的盡是雞和鳩之類的山禽,我吃煩了,對她說:「燒魚給我吃吧!」
「什麼是魚?」她問。
我畫了一尾魚給她看,說:「這就是魚,天下美味,你沒吃過,實在可惜。」
她回答說:「我沒吃過,有什麼可惜?」
當時我被她當頭的那麼一棍打醒了。我把這故事也說給亞瑟聽。
亞瑟說:「這我也能理解,但是人類由猿猴進化時,學會在殘屍中找到了一根骨頭來敲擊,這是求知欲的開始,有了求知欲,便得不到安寧,永遠要追求下去。」
「人生識字憂患始,中國人也有這麼一個說法。」我對亞瑟說,他點頭理解。
我們生活在這個文明的世界,接觸了學識,已經不能停留在一個階段中。你也曾經寫過金庸先生說:要多看書,書讀多了,人生自然會昇華,層次更高。
這句話一點也不錯,我一生中,一有機會就讀書。但是書讀多了容易成書呆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旅行了。在旅途中,我向種種人學習,不管他們的文化程度比我們高還是低,都有學習的地方。
現在,我老了。亞瑟也說他老了,我每天還在雕刻佛像,亞瑟發表了新書《3001:太空漫遊》,我們都不停地創作,創作才有生命。
但是,創作了又如何?為名?為利?創作是為自己呀!我這麼對自己說,也說服不了自己。為自己?又如何?
最後,亞瑟和我都基本上同意了一點,那就是要把生活的品質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明天又要活得比今天高興、快樂。

僅此而已。
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真諦。
只要有這個信念,大家都會從痛苦和貧困中掙扎出來,一點也不難。


罵我老派好了,我還是愛經典
什麼叫經典?簡單來說,不會被淘汰的,就叫經典。
網友問我看中文小說從哪些書讀起,我笑著回答:經典呀!什麼書才稱得上經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等,都是經典,如果想成為小說家的人,連這些書也沒看過,甭夢想。
那麼,金庸小說算不算經典?當然,世界各地的華人都看得入迷,不是經典是什麼?中國大陸還沒開放時,讀者還看手抄本呢。也將一代又一代地相傳下去,著實好看嘛。成為經典,唯一的條件就是好看、耐看、百讀不厭,各個年代讀之,皆有不同的收穫。
音樂呢?貝多芬、莫札特、柴可夫斯基等,他們的交響樂之中,每一次聽,都聽得出另一種樂器的聲音來。學音樂的人,不聽這些大師的作品,如何超越?
書法呢?王羲之、顏真卿、米芾、黃庭堅、懷素等人的帖,是必讀的,最佳典範還是書法百科全書,從篆隸、行書、草書的變化學習。
學篆刻,更少不了研究最基本的漢印,再往上追溯到甲骨文、金文,後來的趙之謙、齊白石、吳讓之等數不完的大師印章,都得一一讀之。
繪畫方面,得從素描開始,再看古人畫,中西並重,方有所成。有了這些經典當基礎,才能走上抽象這條路。
這些你都沒有興趣,要從事時裝設計?那也得從古人服裝學起,漢服、西裝都得看熟,創意方起。看希臘石像腳上穿的是哪種鞋子,不然你設計了老半天,原來幾千年前已經有人想到,羞不羞?
建築亦同,所以我寧願入住古老的飯店,好過新的連鎖。每一家老飯店都有風格,皆存有氣派,為什麼要選個相同的房間下榻?
食物更是經典的菜式好,人家做了那麼多年食譜,壞的已淘汰,存下來的一定讓你滿足。不知經典何物,已拚命去fusion(指混搭),吃的是一堆飼料而已。
罵我老派好了,我還是愛經典。


做一個饞吃饞知識的人
我從小好奇心重,對食物也想多知道一點,累積下來的經驗,略有心得,寫些文章,做做飲食節目,人家就叫我美食家了。
對「家」這個字不太有好感。我好學,但對一切知識只能用八個字形容,那就是:「一瓶不滿,半瓶晃蕩。」做任何事,都是一知半解,絕對稱不上什麼家。
英文的writer(寫作者),我倒不遑多讓。名副其實地每天寫,不是寫作人是什麼?但被稱為「作家」,心中發毛。
幸得名師指點,也學會寫毛筆字刻圖章,冠不上書法家、篆刻家那些虛名。英文的戀人或愛好者lover不單指「色情」,也很適合書法愛好者。篆刻戀人,多好!做生意也覺得不錯。好在從來不被叫成買賣家的,做得成功,最多叫「商業鉅子」之類,也肉麻。我寧願被叫作「商人」。
當別人叫我「美食家」時,我覺得刺耳。廣東人用詞簡潔,像美麗、漂亮、好看,一律叫「靚」。美食家,粵語中減少了一個「美」字,變為食家,我也認為過譽。
如果用美食家來形容喜歡吃的人,那麼除了對吃沒一點興趣的人之外,大家都是美食家了。每天吃,吃了一世人(指一生),不到「家」是什麼?一般人只是默默地吃,不像我那麼嚷在嘴邊,對喜歡吃的東西,形容起來比我生動的人很多,辭藻也比我更豐富。我寫來寫去,只有好吃、美味等原始的字眼。
小朋友問我:「怎樣才能成為美食家?」只要仔細留意吃過的東西,多問菜市場的小販,一定能學會吃。如果一心一意要當什麼「家」,不享受過程,也枉然。目前寫作也是業餘的,我的名片上只有名字,沒有頭銜,硬要安上一個的話,我會叫自己「饞人」,饞吃饞知識的人。


名與利,不是我們的主人
我沒有下一代,要不然,我也一定挑戰當今的教育制度,不讓子女上學。
看到他們背那麼重的書包就心疼得要死,還捨得嗎?
為什麼外國的學生不必受那麼多的苦?我們比不上人家嗎?
整個制度的問題很大,影響社會的是所謂的名校。家長拚命想把小孩送到名校去,今後在社會上才不會被人家看不起,因為他們本身受過這些白眼。
成為名校生,成績就要好過普通學校的學生,那麼填鴨式的教育跟著產生,書包加重,是必然的後果。
讀了名校就會出人頭地嗎?你以為啦!當今巨富又有多少個是名校出身?
兒童需要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之下才能正常地長成,教育只是一個制度。在制度的框框中長大的孩子,最多只是一個循規蹈矩又沒什麼生活情趣的人。
認識的一位友人,為了反抗強迫教育制度,把他的女兒帶到非洲,和動物一起成長。現在她已成為一位出色的作者,把一生奉獻給不上學校的兒童。
她舉辦網路上的交流會,出席公開的大學活動,和一群沒上過學校的人暢談人生的自由,富於幻想,活得精彩。
老師們的學歷不管多高,總不如電腦,從網路上學習,絕對不遜於任何名校。
我有兒女的話,也會親身教導,學問也許沒人家好,但愛心是十足的。我會把他們帶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院去,我會向他們解釋每一座名建築物是怎樣形成的。
至少,我將把自主的思想灌輸給他們,別跟著人家屁股走。名與利,是我們的奴隸,絕對不是我們的主人。


為了吃肉,做不成和尚了
人生已進入另一個階段,求平淡了。
出外旅行,不再對沒有變化的菜式感到厭惡,有什麼吃什麼。但是晚餐一定要飽,不然半夜肚子餓,找宵夜是麻煩事。
在家裡,越簡單越好,我經常做的是一碗白飯,熱騰騰時挖一個洞,把小魚乾和蔥茸放進去,再用白飯蓋之,燙得魚有點軟了,淋上頭抽,攪拌後吃,滿足矣。
再不然,就是用一包臺灣乾麵條,水滾了,煮三分鐘,用個大碗,放頭抽和黑松菌橄欖油,麵條熱後拌來吃,也是豐富的一餐了。
別以為這麼一來,什麼都不吃。到了餐廳,還是喜歡試各類未嘗過的菜,如遇名廚,就當成藝術家來欣賞。
吃時總是那麼一點點,試味道和廚藝。大魚大肉的心態已無,除非精彩萬分,不然不會囫圇吞之。
總結起來,我對火鍋還是保留批判的態度。雖然每次都覺得不錯,尤其是喝最後的濃湯,但是打邊爐並攀不上廚藝,只是把食物由生變熟而已。這麼一說,四川人不以為然,大家都反對,更傷重慶人的自尊,把火鍋從他們的生命中取走,簡直無法活了。
但事實歸事實,不管他們怎麼說切功、吃的次序、調料的重要,以及湯底的層次,我還是不覺得火鍋有什麼文化。
對外國人的白烚(水煮)更無興趣,什麼海產給他們扔進大鍋一煮,味道盡失,怪不得他們的辭彙中沒有一個「鮮」字。
燒烤最原始,說到原始,我寧願只吃三成熟,尚可試到更原始的生肉味。
一切都經歷過,吃完了火鍋、白烚、燒烤,知道怎麼一回事,再求廚藝,等到廚藝也熟悉了,才能回歸平淡,但我這個矛盾的人,連齋菜也不喜歡,怎能平淡呢?
唉,還是想吃肉。和尚,是做不成的。


精彩地活過,比什麼都重要
藝人走了,大家惋惜:「那麼年輕,多活幾年才對呀!」
多活幾年?活來幹什麼?等人老珠黃?待觀眾一個個拋棄?
只有娛樂圈中的人才明白蠟燭要燒點兩頭更明亮的道理。一剎那的光輝,總比一輩子平庸好。
人生浮沉,藝人是不能接受的,他們永遠要站在高峰;要跌,只可跌死。
當事業低迷的時候,藝人恐慌,拚命掙扎。這時,好友離去,觀眾背叛,他們就陷入精神錯亂。這也是經常見到的事,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人,他們是藝人。
就算一帆風順,藝人也要求所謂的突破,換一張新面孔出現。但大家愛的是舊時的你,喜歡新人的話,不如捧一個更年輕的。
更上一層樓,對藝人來說極為危險,也只好劍走偏鋒,才有蛻變。突破需要很強的文化背景,可惜一般藝人讀書不多,聽身邊的狐朋狗友的話,一個個像蒼蠅跌下。
曾經有人對藝人下過一個結論:天才,一定要有,但是運氣,還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藝人以為神一直保佑著他們。失敗是一種考驗?他們的宗教之中,不允許有人對他們有任何的懷疑。
明明知道是錯的,可是沒有人能阻止他們。藝人像瀑布,不停沖下,無休無止,一直唱著《我行我素》之歌。
藝人並不需要同情,他們祈求的是你的愛戴。勸他們保護健康,是多餘的。
像一個戰士,最光榮的莫過於死於沙場。站在舞台上,聽大家的喝彩,那區區的絕症,算得了什麼?
燎原巨火,燃燒吧,只要能點亮你的心。藝人說:「我已活過。」


不斷自我增值,才是最終的道理
如果我有兒女,一定會鼓勵他們走進電影這一行。
第一,電影始終是一個夢工廠,源源不斷的幻想,都能以形象表現出來。
第二,做電影的人,腦筋會被訓練得非常靈活。這不行,就做那;那走不通,又預先安排了另一個選擇。
第三,接觸到的層面最廣。燈光、攝影、服裝、道具等,每一個細節都是一門獨有的學問。
第四,完成至上映,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宣傳上的快速,不是其他行業趕得上的。
第五,也是最吸引人的,是變化多端。曾經問過一個搭布景的員工,說建築工人的薪水已經是你的兩倍,你為什麼不改行?他回答說:「我在外面搭房子,一年才搭一座;我在片場裡,一個星期有一座不同的。」
做過電影之後,要應付比它刻板的工作就輕而易舉了,生存下來容易得多。
所謂的狡兔三窟,電影人最拿手。他們對付的不只是人,還有天。
天晴了出外景,一陰就搬進片場或室內,這是基本的學習,再下去,就算下雨,戶外工作也無法停止,老導演會教你:「打著傘,拍演員的特寫好了。」
導演們為了要求更好,每一秒鐘都在改變主意,跟著他的那群人,不管任何環境或約束,都要幫助他達到目的。朝九晚五的上司,怎麼刁難,也不會麻煩過電影導演。
唯一的毛病,是上癮後下不了舞台,以為光輝是永遠的,一直依戀下去,至潦倒為止。
一切工作,都是一樣吧?我們做人,總得培養其他興趣,研究深了成為專家,這份工不打,做別的。不斷自我增值,才是最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