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假如二二得五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9570732定價:
240元作者:
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Kenneth Wapnick, Ph.D.)譯者:
王詩萌/若水頁數:
171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80613出版日:
20180613出版社:
心靈平安基金會CIP:
192.1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從古至今,多少人心懷救苦救難的大志,傾注一生之力貫徹自身理想,卻往往受現實所囿而終不能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亦不乏拼搏自救之心,然而在現實面前,還是屢屢敗陣,活得憋屈而無奈。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對此,本書剴切提出:整個世界其實一直按照2+2=4的「鐵律」來運作,萬物循著固定的軌跡盈虧盛衰,一切可謂「命中註定」,無怪乎歷史上的種種救世之舉皆以失敗告終。然而,《奇蹟課程》識破世界的詭計,小我既然使出2+2=4的苦肉計,它便祭出2+2=5的救贖原則,破解小我編織的羅網,溫柔地引領我們走出世界的幻境。本書即是教導我們,如何在貌似2+2=4的世界活出2+2=5的生命氣象,而且更進一步,迎向天地間唯一真實的等式1+1=1。
內文試閱
1 導言:杜氏的「地下室人」
這是我第二次以此作為演講和研習的題目了。還記得,第一次是在六十年代末,當時我有個朋友在帶教育學的碩士班,她得知我正主持一項學校有關情緒失調兒童的研究計畫,便邀請我到她班上演講。我答應了,選的題目正是「2+2=5」。那天究竟說過什麼,如今已完全沒印象了,但記得曾在演講中強調,我們不僅該教導孩子 2+2=4,更應該啟發他們去突破定式的思維,學會從 2+2=5 的視角看世界。那時,我深深感到盡早開發兒童的創造力乃是教育制度的當務之急。
2+2=5 的說法並非由我首創,我是在費奧多爾·杜思妥也夫斯基刻畫入微的著名小說《地下室手記》中讀到的。眾所周知,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十九世紀末期的俄國小說家,同時期的知名作家還有托爾斯泰──那個時代造就了兩位俄國的文學巨匠,實在非同凡響!這本《地下室手記》創作於1864年,是杜氏一舉成名的作品,深深影響了當代世界,啟發了二十世紀的存在主義文學思潮。這類文學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存在主義者,他們往往觸感敏銳,思維精深,不僅懷疑自身存在的意義,同時察覺到世界大有問題。《地下室手記》的無名氏主人公「地下室人」,便是這麼一號人物。
《地下室手記》以日記形式描述一位精神失常的怪人所持的世界觀和社會觀。作者用「地下室」一詞,一方面象徵反社會的叛逆態度,另一方面則喻指人心的暗室,也就是佛洛伊德後來所定義的「潛意識」。這位精神分析之父,極其敬重杜思妥也夫斯基,甚至覺得杜氏對人心的洞察遠在自己之上。「地下室」就是佛洛伊德所謂的「水庫」(reservoir),裡頭儲存著種種不見容於社會的感受和想法。除了佛洛伊德,尼采對杜氏這位偉大的小說家也深感欽佩。
這本小說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對社會的攻擊謾罵,第二部分則帶領讀者回顧他十五年以前的經歷──那期間發生了一個關鍵事件,他遇見一位妓女,心生拯救之意,便把她帶回公寓。孰料,這名妓女比他還有骨氣,言談舉止也極為自重。他們兩人雖然沒發生性關係,地下室人仍有意付錢,可是這位女士堅持不收。小說到此就結束了。可以說,我們這位主角,心理扭曲,舉止瘋癲,連個正常人都算不上,更別提什麼靈性美德了,然而他對世事的洞察,卻頗為犀利。
杜氏寫作此書時,心態相當悲觀。他深知世界走的是一條死胡同,卻又不知道是否存在其他的出路。他的另一部傑作《白癡》,主人公是一位患有癲癇症的公爵,正因為患有短暫性精神障礙,故名「白癡」。雖然言行瘋瘋癲癲,卻具有基督的胸懷。故事最後以謀殺、瘋狂、背叛的悲慘結局告終。我在很多年前讀到這本書,假如沒記錯,故事的主旨是:世界尚未準備好迎接耶穌這樣的人,只要看看世界如何對待仁愛純潔之人就夠了!杜氏感到,耶穌才是世界的終極答案,問題是,世界尚且無法接受他要傳遞的訊息,所以教會當年不得不把耶穌的真面目和真訊息隱藏起來,才能夠蓬勃發展。這個議題,容後再談。
杜氏最初是一名相當激進的社會主義者。後來遭到逮捕,甚至判處死刑,所幸最終得以減刑。他感到社會根本提不出救世良方,於是轉而反對社會主義。他對俄國的社會百態非常不滿,深感國家積重難返,任何理性手段都無濟於事。這正是《地下室手記》要傳達的一大主題。地下室人常常語無倫次地發表「高論」,抱怨世界只會死守 2+2=4 的邏輯,簡直瘋狂無稽到了極點。透過這個觀點,杜氏真正想說的是:遵從理性、循規蹈矩,無異於禁錮人性,扼殺了真正的自由。從這種角度來講,地下室人可謂是當代文學中第一個存在主義英雄【原註】,對後世的影響,非一般書籍可以比肩。
【原註】一般公認祁克果是存在主義之父,而《地下室手記》是第一部以存在主義者為主人公的小說。
從古至今,多少人心懷救苦救難的大志,傾注一生之力貫徹自身理想,卻往往受現實所囿而終不能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亦不乏拼搏自救之心,然而在現實面前,還是屢屢敗陣,活得憋屈而無奈。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對此,本書剴切提出:整個世界其實一直按照2+2=4的「鐵律」來運作,萬物循著固定的軌跡盈虧盛衰,一切可謂「命中註定」,無怪乎歷史上的種種救世之舉皆以失敗告終。然而,《奇蹟課程》識破世界的詭計,小我既然使出2+2=4的苦肉計,它便祭出2+2=5的救贖原則,破解小我編織的羅網,溫柔地引領我們走出世界的幻境。本書即是教導我們,如何在貌似2+2=4的世界活出2+2=5的生命氣象,而且更進一步,迎向天地間唯一真實的等式1+1=1。
內文試閱
1 導言:杜氏的「地下室人」
這是我第二次以此作為演講和研習的題目了。還記得,第一次是在六十年代末,當時我有個朋友在帶教育學的碩士班,她得知我正主持一項學校有關情緒失調兒童的研究計畫,便邀請我到她班上演講。我答應了,選的題目正是「2+2=5」。那天究竟說過什麼,如今已完全沒印象了,但記得曾在演講中強調,我們不僅該教導孩子 2+2=4,更應該啟發他們去突破定式的思維,學會從 2+2=5 的視角看世界。那時,我深深感到盡早開發兒童的創造力乃是教育制度的當務之急。
2+2=5 的說法並非由我首創,我是在費奧多爾·杜思妥也夫斯基刻畫入微的著名小說《地下室手記》中讀到的。眾所周知,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十九世紀末期的俄國小說家,同時期的知名作家還有托爾斯泰──那個時代造就了兩位俄國的文學巨匠,實在非同凡響!這本《地下室手記》創作於1864年,是杜氏一舉成名的作品,深深影響了當代世界,啟發了二十世紀的存在主義文學思潮。這類文學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存在主義者,他們往往觸感敏銳,思維精深,不僅懷疑自身存在的意義,同時察覺到世界大有問題。《地下室手記》的無名氏主人公「地下室人」,便是這麼一號人物。
《地下室手記》以日記形式描述一位精神失常的怪人所持的世界觀和社會觀。作者用「地下室」一詞,一方面象徵反社會的叛逆態度,另一方面則喻指人心的暗室,也就是佛洛伊德後來所定義的「潛意識」。這位精神分析之父,極其敬重杜思妥也夫斯基,甚至覺得杜氏對人心的洞察遠在自己之上。「地下室」就是佛洛伊德所謂的「水庫」(reservoir),裡頭儲存著種種不見容於社會的感受和想法。除了佛洛伊德,尼采對杜氏這位偉大的小說家也深感欽佩。
這本小說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對社會的攻擊謾罵,第二部分則帶領讀者回顧他十五年以前的經歷──那期間發生了一個關鍵事件,他遇見一位妓女,心生拯救之意,便把她帶回公寓。孰料,這名妓女比他還有骨氣,言談舉止也極為自重。他們兩人雖然沒發生性關係,地下室人仍有意付錢,可是這位女士堅持不收。小說到此就結束了。可以說,我們這位主角,心理扭曲,舉止瘋癲,連個正常人都算不上,更別提什麼靈性美德了,然而他對世事的洞察,卻頗為犀利。
杜氏寫作此書時,心態相當悲觀。他深知世界走的是一條死胡同,卻又不知道是否存在其他的出路。他的另一部傑作《白癡》,主人公是一位患有癲癇症的公爵,正因為患有短暫性精神障礙,故名「白癡」。雖然言行瘋瘋癲癲,卻具有基督的胸懷。故事最後以謀殺、瘋狂、背叛的悲慘結局告終。我在很多年前讀到這本書,假如沒記錯,故事的主旨是:世界尚未準備好迎接耶穌這樣的人,只要看看世界如何對待仁愛純潔之人就夠了!杜氏感到,耶穌才是世界的終極答案,問題是,世界尚且無法接受他要傳遞的訊息,所以教會當年不得不把耶穌的真面目和真訊息隱藏起來,才能夠蓬勃發展。這個議題,容後再談。
杜氏最初是一名相當激進的社會主義者。後來遭到逮捕,甚至判處死刑,所幸最終得以減刑。他感到社會根本提不出救世良方,於是轉而反對社會主義。他對俄國的社會百態非常不滿,深感國家積重難返,任何理性手段都無濟於事。這正是《地下室手記》要傳達的一大主題。地下室人常常語無倫次地發表「高論」,抱怨世界只會死守 2+2=4 的邏輯,簡直瘋狂無稽到了極點。透過這個觀點,杜氏真正想說的是:遵從理性、循規蹈矩,無異於禁錮人性,扼殺了真正的自由。從這種角度來講,地下室人可謂是當代文學中第一個存在主義英雄【原註】,對後世的影響,非一般書籍可以比肩。
【原註】一般公認祁克果是存在主義之父,而《地下室手記》是第一部以存在主義者為主人公的小說。
作者簡介
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Kenneth Wapnick, Ph.D. 1942~2013)
為最初與筆錄者海倫共同編輯《奇蹟課程》之人。肯尼斯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深曉傳統心理治療的瓶頸,直到邂逅了《奇蹟課程》,才找到了他安心立命之處,決定終此一生為它服務,創立了「奇蹟課程基金會」,成為《奇蹟課程》的指定教學機構,開始了他講授《奇蹟課程》的生涯。
《奇蹟課程》自七0年代問世以來,逐漸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聖經。有人曲解其意,為自己的理念撐腰;有人攀附《課程》,以一代宗師自居;也有人視之為致命威脅,大加撻伐;只有肯尼斯不為各種亂象所動,始終堅持以《奇蹟課程》的話來詮釋《奇蹟課程》,且將形上理念與現實生活熔於一爐,四十年如一日,儼然成為《奇蹟課程》的中流砥柱。
行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