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聰明懶人學:不瞎忙、省時間、懂思考,40則借力使力效率工作術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9881920系列名稱:
職場方舟系列編號:
0ACA4005定價:
330元作者:
紀坪頁數:
304頁開數:
14.8x21x1.5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0608出版日:
20200608出版社:
方舟-遠足文化CIP:
494.01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比爾蓋茲、賈伯斯、彼得杜拉克一致認同:
「簡單,是最高級的複雜!」
為什麼TED的演講時間僅有18分鐘?
為什麼iPhone款式的選擇如此少?
夜市中受歡迎的攤位,為什麼只賣少樣產品?
網路上傳閱廣的懶人包,為什麼是3分鐘內就能看懂的?
惰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無論是產品、文章或演講,
如果得耗費太多成本,就難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究指出,具有懶人特質的人在簡化任務及流程上最具創新力,
為了減輕工作負擔,他們願意先投入時間及腦力找出好方法後
,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帶來的好處。
比爾蓋茲說:「我讓懶人做困難的工作,因為懶人能夠找到最簡單的方法完成任務。」
千萬別小看懶人,因為推動著地球旋轉的,往往正是這些懶腦袋!
聰明的懶人不會把時間填滿,懂得留白才有進步的空間。
聰明的懶人不會拘泥於目標,懂得適時的捨棄與轉彎。
聰明的懶人不會安排太多的「雜務」及「雜物」,懂得簡約才能創造更大的效率。
本書從五個角度來教你全新的懶人思維:
懶人摸魚學──想要抓大魚,先學會摸魚
懶人定位學──抓對方向,少走冤枉路
懶人職場學──弄對角色,少浪費力氣
懶人幸福學──情緒是成本,既貴又不值
懶人經濟學──創新的動力,原始於懶惰
讓你掌握懶人成功者的特質,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懶人成功法則!
惰性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觀眾的注意力及時間有限,
東西再棒,如果需耗費人們太多的成本,很難有印象。
不少的管理評論指出,具有懶人特質的人在簡化任務及流程上最具創新力,為了減輕工作負擔,他們願意先投入時間及腦力找到好方法後,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帶來的好處。
過去的工廠搬運需仰賴人力,於是有人想到在木板上裝輪子,發明了手推車。
手推車還是很費力,於是有人想到將引擎裝到推車上,發明了拖運車。
拖運車還是很費時,於是有人發明了自動輸送帶。從此工廠的產能及效率大幅提升
創造效能及效率,是身為一個聰明懶人必須的,用最少的投入時間創造最大的產出,人氣專欄「記帳士的商管筆記」作家紀坪認為,最具有影響力、創造力的成功者,都是擅於為自己、為他人,找到偷懶好方法的人;想簡化工作、讓事情變得更簡單,讓產能「效率高」,懶不是廢,是一種思考方式!
想創新先從耍懶開始!
懶人學必學心法
1. 創造自己的效能及效率,是身為一位聰明懶人必須的。
2. 創意型人才懂得留白,找到獨處的時間及空間,留給自己。
3. 如果想要創造最大的效能與效率,就要提供一些滿足人們惰性的機會。
4. 東西太複雜,就難以去突破人們的意識、前意識及潛意識產生影響力,愈簡單的東西愈具價值。
5. 知識經過融會貫通後能創造價值的,就是人們的「智慧」。
6. 正因為懶,才會去找好書、找好老師、找好的專業,找出最輕鬆的途徑完成目標。
7. 沒有雜物,才能物盡其用,沒有雜務,才能人盡其才。
8. 要當一個聰明的懶人,就別費神費力的過度冒險。
9. 聰明懶人最失敗的,不是獵不到新顧客,而是留不住老顧客。
10. 惟有敢於重新歸零「轉彎」,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認識自己的不足。
11. 為自己找到一個最適當的定位,才能少走些麻煩路,用最省力的方式,產生最大化的價值。
12. 當一個聰明的懶人,不是逼自己要為勤奮而勤奮,而是順應興趣所在,找到可發展的競爭優勢。
13. 有所成就者,通常不是考卷拿高分的人,而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專長及天賦的人。
14. 做個專注在擅長科目的獵人,主動的掌握自己的渴望,更容易達成設定的目標。
15. 情緒是一種成本,無論是與人衝突、互相批評,聽人抱怨或是說教,都是機會成本的付出。
16. 創新從來就不是真正在創造,只不過是將過去人們都沒有想到的元素連接在一起。
17. 當一個人,將大部分的時間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中時,他就會變成主動型的人。
18. 不關你的事,別太雞婆,把自己顧好最重要。
19. 槓桿要放在對的地方,笨的人花很大力氣,只能驅動一點點,聰明的人花一點點力氣,卻能帶來驚人的動能。
20. 別浪費力氣在抱怨他人,惟有如此,才有機會打破他人滿載成見的眼鏡。
比爾蓋茲、賈伯斯、彼得杜拉克一致認同:
「簡單,是最高級的複雜!」
為什麼TED的演講時間僅有18分鐘?
為什麼iPhone款式的選擇如此少?
夜市中受歡迎的攤位,為什麼只賣少樣產品?
網路上傳閱廣的懶人包,為什麼是3分鐘內就能看懂的?
惰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無論是產品、文章或演講,
如果得耗費太多成本,就難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究指出,具有懶人特質的人在簡化任務及流程上最具創新力,
為了減輕工作負擔,他們願意先投入時間及腦力找出好方法後
,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帶來的好處。
比爾蓋茲說:「我讓懶人做困難的工作,因為懶人能夠找到最簡單的方法完成任務。」
千萬別小看懶人,因為推動著地球旋轉的,往往正是這些懶腦袋!
聰明的懶人不會把時間填滿,懂得留白才有進步的空間。
聰明的懶人不會拘泥於目標,懂得適時的捨棄與轉彎。
聰明的懶人不會安排太多的「雜務」及「雜物」,懂得簡約才能創造更大的效率。
本書從五個角度來教你全新的懶人思維:
懶人摸魚學──想要抓大魚,先學會摸魚
懶人定位學──抓對方向,少走冤枉路
懶人職場學──弄對角色,少浪費力氣
懶人幸福學──情緒是成本,既貴又不值
懶人經濟學──創新的動力,原始於懶惰
讓你掌握懶人成功者的特質,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懶人成功法則!
惰性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觀眾的注意力及時間有限,
東西再棒,如果需耗費人們太多的成本,很難有印象。
不少的管理評論指出,具有懶人特質的人在簡化任務及流程上最具創新力,為了減輕工作負擔,他們願意先投入時間及腦力找到好方法後,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帶來的好處。
過去的工廠搬運需仰賴人力,於是有人想到在木板上裝輪子,發明了手推車。
手推車還是很費力,於是有人想到將引擎裝到推車上,發明了拖運車。
拖運車還是很費時,於是有人發明了自動輸送帶。從此工廠的產能及效率大幅提升
創造效能及效率,是身為一個聰明懶人必須的,用最少的投入時間創造最大的產出,人氣專欄「記帳士的商管筆記」作家紀坪認為,最具有影響力、創造力的成功者,都是擅於為自己、為他人,找到偷懶好方法的人;想簡化工作、讓事情變得更簡單,讓產能「效率高」,懶不是廢,是一種思考方式!
想創新先從耍懶開始!
懶人學必學心法
1. 創造自己的效能及效率,是身為一位聰明懶人必須的。
2. 創意型人才懂得留白,找到獨處的時間及空間,留給自己。
3. 如果想要創造最大的效能與效率,就要提供一些滿足人們惰性的機會。
4. 東西太複雜,就難以去突破人們的意識、前意識及潛意識產生影響力,愈簡單的東西愈具價值。
5. 知識經過融會貫通後能創造價值的,就是人們的「智慧」。
6. 正因為懶,才會去找好書、找好老師、找好的專業,找出最輕鬆的途徑完成目標。
7. 沒有雜物,才能物盡其用,沒有雜務,才能人盡其才。
8. 要當一個聰明的懶人,就別費神費力的過度冒險。
9. 聰明懶人最失敗的,不是獵不到新顧客,而是留不住老顧客。
10. 惟有敢於重新歸零「轉彎」,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認識自己的不足。
11. 為自己找到一個最適當的定位,才能少走些麻煩路,用最省力的方式,產生最大化的價值。
12. 當一個聰明的懶人,不是逼自己要為勤奮而勤奮,而是順應興趣所在,找到可發展的競爭優勢。
13. 有所成就者,通常不是考卷拿高分的人,而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專長及天賦的人。
14. 做個專注在擅長科目的獵人,主動的掌握自己的渴望,更容易達成設定的目標。
15. 情緒是一種成本,無論是與人衝突、互相批評,聽人抱怨或是說教,都是機會成本的付出。
16. 創新從來就不是真正在創造,只不過是將過去人們都沒有想到的元素連接在一起。
17. 當一個人,將大部分的時間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中時,他就會變成主動型的人。
18. 不關你的事,別太雞婆,把自己顧好最重要。
19. 槓桿要放在對的地方,笨的人花很大力氣,只能驅動一點點,聰明的人花一點點力氣,卻能帶來驚人的動能。
20. 別浪費力氣在抱怨他人,惟有如此,才有機會打破他人滿載成見的眼鏡。
作者簡介
紀堡記帳士事務所、紀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碩士。
不喜歡標準答案,喜歡把腦袋放在不同位置思考問題。文風幽默風趣,總能從隨手可得的簡單數據之中,發現令人驚艷的奇妙觀點!專欄「記帳士的商管筆記」於以下網路媒體刊登:
《商業周刊》https://goo.gl/25xRC7
《天下雜誌》https://goo.gl/aMbSMF
《今周刊》https://goo.gl/xxjuzK
《大數聚》https://goo.gl/SCwVxf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1. 圖解化──每篇的內容在文章開頭先點出,讓讀者一目瞭然。
2. 主題創新──偷懶有理!其實是能空出更多的時間來創作與發明。
3. 內容有用──透過許多知名成功者的實例,讓讀者不要讓忙變成盲。
書籍目錄
PART1 懶人摸魚學──想要抓大魚,先學會摸魚
1-1 效率──懶人用乘法思考,提升效能與效率
1-2 留白──適當的留白,才有進步的空間
1-3 簡單──簡單又能聚焦,才會被人記住
1-4 簡化──重組與簡化,一勞而永逸
1-5 簡約──扔掉「雜務」及「雜物」,容納新思維
1-6 避險──管理風險,不輕易冒險
1-7 口碑──耕耘老顧客,建立「好口碑」經濟
1-8 目標──要有放棄的勇氣,才能找到最適合的目標
PART2 懶人定位學──找對方向,少走冤枉路
2-1 定位──找到正確的位置,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
2-2 興趣──順應自己的興趣,發展競爭優勢
2-3 天賦──發掘專長與天賦,方能事半功倍
2-4 學歷──重要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否轉化為實力
2-5 經歷──經歷就是資源,別浪費曾走過的路
2-6 強項──改善弱點,不如強化強項
2-7 破綻──消弭破綻,才能走得更遠
2-8 選擇──做對選擇,比勤奮更重要
PART3 懶人職場學──弄對角色,少浪費力氣
3-1 跟牛頓學職場「慣性」、「加速度」及「反作用力」
3-2 跟達爾文學職場「天擇」、「地擇」、「性擇」
3-3 「點、線、面」思考,決定你的價值
3-4 善用「豬、狗、貓」人才,事半而功倍
3-5 要當個旁觀者、找碴者,還是收穫者?
3-6 「幹話」人人會講,結果大不相同
3-7 把握「權力」範圍,才能避免「越權」
3-8 「利他」或是「利己」,找到最有利的平衡點
PART4 懶人幸福學──情緒是成本,既貴又不值
4-1 懂得計算「情緒成本」,才不會勞心又勞力
4-2 活用「衝突管理」,才能激盪創新火花
4-3 無謂的批評,只是在浪費時間
4-4 過度的抱怨,影響的是人際關係
4-5 分享而不說教,溝通零障礙
4-6 善意的謊言減少了衝突,還是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4-7 懂得拒絕,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4-8 快樂經濟學,掌握幸福競爭力
PART5 懶人經濟學──創新的動力,原始於懶惰
5-1 經濟──開發懶人思維,找到創新經濟的動力
5-2 創新──不需無中生有,但要打破既有框架
5-3 創意──與其大手筆投入,不如開創有趣話題
5-4 可控──專注於可控範圍,才能帶來最高產值
5-5 深耕──處處蜻蜓點水,不如深耕經營
5-6 槓桿──用最小的力氣,達到最大的行銷效果
5-7 動腦──體力活是加法,腦力活是乘法
5-8 標籤──別被成見所困,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推薦序/導讀/自序
我這個人很簡單,但連我這種懶人都可以讀完的懶人學,一定不簡單。
――知名YouTuber走路痛
單純、簡化、換位思考或許是一道良方,也是「懶哲學」的極致精髓。
――中山大學公事所教授兼所長郭瑞坤
菁英們,要記住,世人多半是懶的,絕對不要假設群眾都跟你們一樣勤快與上進;如果你不懶,你無法了解群眾在想什麼,如果你不懶,也無法設計出占大多數的懶人想要的科技。 ――台科大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
推薦序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人性多半是「懶」的
盧希鵬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作者是我的學生,本來不想為這本書寫序的,因為懶。但是翻了一下,發現這本書好有趣啊,讓人欲罷不能,因為他寫出人性的深處,就是個「懶」字。
這本書很有意思,強調懶惰才會成功。其實不動腦筋的懶人是不會成功的,懶人會成功,是因為會獨立思考,動腦筋的懶人,才會有聰明的辦法。譬如,這本書描述,貓、狗與豬看起來都懶懶的,但是他們的懶,卻懶得不一樣。豬懶得動腦,只能算是個人手;狗懶卻忠心,是個人才;貓的懶,卻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是個人物。
我從小就不喜歡愚公移山的故事,因為愚公是個勤勞的笨蛋,愚公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子孫。勤勞不是不好,而且非常重要,只是如果用了愚蠢的辦法,勤勞只會加速悲劇的發生。懶惰也不是美德,只是這是人性,如果你不懶,就無法了解人性,為了要滿足人性,必須想出聰明的辦法。
如果我來改寫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就會說有一天愚公發懶,覺得用鏟子移山太累了,就去台灣科技大學讀研究所,學會了火藥與機械移山的方式,於是轟的一聲,山就給炸平了,還學了創新創業商業模式,從此,他的子孫不僅僅不用移山,靠著愚公的技術專利,過著榮華富貴的日子。這個故事的結局,總覺得比原本愚公移山的結局好很多。
我跟學生說,天底下有四種人,愚公算是勤勞的笨蛋,常常誤事還沾沾自喜,有點像海綿寶寶,為人熱情,但常毀了別人;還有一種是勤快的聰明人,這種人是最好的幹部,是稀有動物,要好好珍惜;第三種是懶惰的笨蛋,這種懶,將讓你一事無成,但是對組織社會沒有什麼殺傷力;而第四種是懶惰的聰明人,這種人就是個人物,因為要懶,所以就要聰明。
我在台灣科技大學時常提醒學生,你們是一群不正常的人,因為你們必須要考到所有學生的前百分之五才能進來,前百分之五是菁英,菁英都是一群不正常的人,因為他們勤快、上進、聰明。但是不要忘了,這個社會是由另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組成,而他們,多半是懶惰的人。所以菁英想出來的辦法,這個世界多半都無法接受。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都是懶的,所以成功的科技一定要滿足懶人的需求,必須要將科技的使用做到毫不費力,讓懶人也學得會,也愛用,這是科技滿足人性的關鍵。菁英為什麼愛講「幹話」,因為他們以為世人都像他們一樣勤快與聰明,懶人聽起來心中自然想罵髒話。菁英們,要記住,世人多半是懶的,絕對不要假設群眾都跟你們一樣勤快與上進,如果你不懶,你無法了解群眾在想什麼;如果你不懶,也無法設計出占大多數的懶人想要的科技。讓我們一起學習發懶吧,了解懶人的想法,你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了。
文章試閱
PART1. 懶人摸魚學──想要抓大魚、先學會摸魚
1-1 效率──懶人用乘法思考,提升效能與效率
壞人、窮人、懶人,哪一種人最具有績效創造力?
有人認為是壞人,因為壞人不擇手段,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有人認為是窮人,因為窮人對成功較具企圖心。然而,如果依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說法來看,或許懶人才是當中真正的黑馬。
比爾•蓋茲說:「我讓懶人做困難的工作,因為懶人能夠找到最簡單的方法完成任務。」
過去工廠的搬運需仰賴人力,於是有個「小懶人」就在木板上裝了輪子,發明了手推車,大大減少了搬運的力氣,但手推車還是有些費力,於是又有一個「大懶人」在推車上裝了引擎,發明了拖運車,但拖運車的操作有些費時,於是又有一個「超級懶人」發明了電動輸送帶,從此工廠的營運從傳統人力轉化為全自動機械力,效率及效能因此大大的提升,而這個進步的催化力,就是懶人們的惰性。
人們懶得到聚會場所去社交,所以有了facebook臉書。
人們懶得到市場上去購物,所以有了eBay網購。
人們懶得到圖書館找資料,所以有了Google搜尋。
人們懶得到書店裡去買書,所以有了Amazon書城。
人們懶得到電影院去看片,所以有了YouTube影音。
從人類的科技及文明史來看,所有創新的發明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的偷懶,正因為人有惰性,才會引發思考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降低負擔。正因為懶,所以才有動力去思考,找到能夠創造最大效能與效率的方法。
有人問我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寫作?又為什麼開始寫專欄?「有什麼特別的願景或故事嗎?」「想透過文字去影響更多的人嗎?」
都不是,我沒那麼了不起,其實起心動念就只是想要免費的廣告,懶得挨家挨戶去發名片,懶得費神做關鍵字廣告,懶得每次認識新朋友都還要辛苦的自我介紹,而有了自己的專欄與文字,不就省事多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懶……
聰明的懶人創造效能與效率
愛迪生說:「天才是一%的靈感,加上九十九%的努力。」千萬別被這句話的語法騙了,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重點在於你必須有那一%的好靈感,九十九%的努力才可能有價值,如果你只有九十九%的努力,卻少了那一%的靈感,那麼你就只是個幫人打工的。
創造自己的效能及效率,是身為一個聰明懶人所必須的。所謂的效率,是指能在愈少的投入下創造愈大的產出,即為有效率,反之就是沒有效率。而效能主要看的是最終產出的結果是否能達到或滿足目標。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效能是做對的事,而效率是把事做對。」
領導人重視效能,追求目標及結果的達成。
勤奮人重視投入,埋頭苦幹付出時間精力。
懶惰人重視效率,尋找方法減少自己麻煩。
勤奮的人習慣用加法做事,在效率固定的情況下,用增加投入來創造產出。懶惰的人喜歡用乘法思考,總是思索著如何減少投入,藉由效率的提升來創造產出。
如果每件工作最初的效率值是一,勤奮的人努力增加投入,多一分力就多一分收穫;懶惰的人卻思考提升效率,讓一分力有兩分收穫,甚至更高。
不少的管理論點指出,具有懶人特質的人在簡化任務及流程上最具創新力,為了減輕工作負擔,他們願意先投入時間及腦力找出好方法後,再好好享受新方法所帶來的好處。
培養懶人思維
不過,這裡所說的懶人哲學,並非真的懶到無所作為,而是建立在有責任感的基礎上,能夠思考而後動,以最省力的方式來完成目標。正所謂動口不如動手,動手又不如動腦,如果一個懶人不願動手又不願動腦的話,那當然不具績效創造力。
記住,懶不是廢,而是一種思考方式,為了讓自己能夠偷懶,所以好好的思考怎麼做能夠更省力;為了讓客戶能夠偷懶,所以好好的思考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及服務能夠讓他們更輕鬆。從飛機、汽車、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哪一項發明不是在幫助人們更偷懶?
不少具有懶人創新力的人,學業成績不一定出色,因為對他們而言,如果六十分就能及格,為何要花九十分的力氣來念書?要知道,這三十分可是得讓懶人們付出多大的代價啊。事實上,不少卓越的成功者在校成績不理想,正因為他們具有這種懶人特質。
比爾蓋茲曾打趣的說:「我有幾科考試沒過,但我同學全都過關了。現在,他在微軟擔任工程師,而我是微軟的老闆。」
千萬別小看懶人,因為推動著地球旋轉的,往往正是這些懶腦袋!
試讀文2
2-6 強項──改善弱點,不如強化強項
在我的學生時代,高中及五專聯考滿分是七百分,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等。在當時,如果對其中一科特別有興趣或是有天分,但其他科目卻表現平平時,為了升學分數,我們通常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有天分的科目上。
因為大考比的是各科成績的加總,以投考策略來講,為了拿到更高的總分,無論是學校或補習班老師,通常會告訴我們應該從自己最弱的科目開始加強。
這是因為一個科目若想要從九十分進步到九十五分,不但難度極高,對於最後的總分幫助亦相對有限;反之,若原先只有五十分的科目,就算再怎麼不拿手,只要願意投入時間準備,想要考到七十分卻是相對簡單,對於最後總分的助益也更大。
所以為了拿到更好的總分,不能浪費時間在九十分的科目上,而要想辦法把較弱的科目補起來。
上了大學後,要順利畢業,需要的不是有幾個拿手的科目領域,或是能否在某些科目中表現卓越,而是所有的科目是否都能拿到及格分,不能被當掉,如此才能滿足畢業學分的要求。如果有科目被當掉了,你還得花大把時間去重修那些不拿手的科目,而不是把時間聚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
可以說,學校教育告訴我們的是,與其花時間在強項,不如補強自己的弱項,這會讓你在大考及畢業時更具優勢。
然而弔詭的是,這些在學校勉強及格的學分,在離開學校後往往派不上用場。一門學識是一竅不通還是只懂皮毛,同樣都不容易形成競爭力,進入社會後,真正能夠有所作為的,反而是那些很早就開始強化及涉獵專一領域的人。
「獵人」能力的培育
日本漫畫家冨樫義博的暢銷作品《獵人》,雖然是一個虛構的世界觀,然而當中對於能力培養的敘述,其實相當的反映出真實世界的情況。
故事裡將人的潛能分為了強化、放射、操控、特質、變化及具體化六大類型,而一個最頂尖的獵人,通常不會平均修練各項特質,反而是先透過某些方式,試著找出自己的天性屬於何種特質,再依照自己的天性去選擇努力的方向。
特質絕大多數都是與生俱來的,也可能是從過去生活中的經驗及磨練累積而成,愈是朝著接近自己性格的特質前進,就愈能事半功倍,也能愈快掌握到特質的精隨。反之,如果選擇了與自己調性不符的特質,或是會分散特質的修練,就不容易強化個人的影響力。
刻意的去學習不擅長的領域,除了必須仰賴大量的努力及忍耐外,最終的結果往往不會太理想,甚至可能因為修練了不適合的能力,而從此葬送掉原本具有的潛能。
別像個獵物,而要當個獵人
與其改善弱點,不如強化強項。就一項技能或特質而言,只是略懂皮毛跟完全不懂其實並沒有什麼分別,而能夠有所作為者,通常都是能夠在某些領域發揮長才的人,這些長才通常是源自於過往的天賦、興趣、習慣或生活態度,也許是寫作習慣,也許是外文興趣,也許是程式設計等等。
一個人的時間及精神是有限的,根本沒有時間去滿足所有事。從古至今還沒有出現過一個人,能夠把所有的學科都讀到頂尖,反而那些有所作為者,都是只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卓越。
彼得•杜拉克曾說:「專注在可造就最大生產力的少數活動。」瞎忙永遠是最累的一種行為,得不到成就又勞心勞力,如果我們老是在滿足別人的遊戲規則,那麼就注定要成為瞎忙的人。其實大部分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我們過度投入,浪費有限的資源,要懂得割捨,才能找到對的方向。
想想,獵人跟獵物有什麼差別?主動與被動?追人與被追?宰人與被宰?
事實上,「獵人」與「獵物」最大的差別,在於「獵人」通常都是先了解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後,主動去掌握目標及方向,再依照這個方向去強化核心能力;而「獵物」往往是被動的被迫決定方向,最後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潛能。
老是在補強那些不擅長科目的人,就像個獵物,被動的滿足他人的期望;總是專注在自己擅長科目的人,更像個獵人,主動的掌握自己的渴望,也更容易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記住,要當個「獵人」,不要像個「獵物」!
試讀文3
「幹話」人人會講,結果大不相同
人為什麼會講「幹話」?什麼又是「幹話」?
之前聽過一則笑話,大致的內容如下──
資方說:「經濟不景氣,但公司愛惜員工不想裁員,所以大家共體時艱,一起降薪,幹不幹?」
勞方憤怒的拍桌說:「幹!」
為什麼幹?因為資方講的這個就叫「幹話」。
從資方的角度來看,為了公司長期的營利,勢必得開源節流做些改變,但又愛惜老員工,捨不得剝奪他們的工作權,因此降薪可說是一個兩全其美、愛公司又愛員工的好表現,不是嗎?
是這樣嗎?從勞方的角度來看,這個邏輯正確嗎?事實上,就是用這種本位思考的模式,說出來的語言才最容易變成「幹話」。
什麼是「幹話」?直白來說,就是說話的人只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思考,對於自己說出口的話感覺良好,但聽話的那個人卻只覺得很幹。
講「幹話」不分身分
不少上位者明明能力不差,閱歷也多,為什麼還老是講「幹話」?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古代晉惠帝的故事,他在天下鬧饑荒,老百姓無食物可吃時反問:「何不食肉糜?」完全不知人間疾苦,無疑是歷史課本上的「幹話王」。
事實上,當一個人所處的位置愈高,能夠聽到的真心話反而愈少,幾乎得不到太多沒有經過修飾的資訊,而最後留在身邊的,都是那些很懂得幫忙打氣取暖、過濾資訊的朋友。久而久之,價值觀也就愈來愈狹隘,說出口的話也就越來越像「幹話」了。
然而,只有上位者會講「幹話」嗎?那可不一定。
曾見過一位年輕朋友,家境一般,但工作卻總是有一搭沒一搭、愛做不做的,領的也就是打工的薪水,從來就不是家人眼中的人才。但因為是獨子還算受寵,有一次家裡的一份投資型保單到期,拿回了一筆錢,父母就把錢交給他,希望他能有些積蓄並開始學著理財。
結果,他拿到這筆錢的第一個動作是立刻貸款買了一輛拉風的二手車,還放上臉書好好炫耀一番。這樣的行為讓父母無奈,親戚說閒話,連他的臉書好友都酸爆他了。
面對他人的批評,他是怎麼想的?
他在自己的臉書用大字幕很帥氣的寫了一段話:「很多人,都只會酸別人擁有的,卻看不見別人成功背後的努力。」
眾人看了都是滿滿的問號臉。
買這輛車他到底努力了什麼?看車?辦手續?還是跟父母撒嬌?原來,他認為自己很成功?原來,講「幹話」不分年紀、不分身分,只要有心,人人都能講「幹話」?
人為什麼會講「幹話」?
美國心理學家魯夫特(Joseph Luft)及英南姆(Harrington Ingham)曾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的思維理論。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一扇窗,再將窗戶分成四個窗格,分別為──
「開放我」:我知道、別人知道的部分,例如自己表現在外的行為、態度等等。
「盲目我」:我不知、別人知道的部分,例如人的盲點及自以為是的部分。
「隱藏我」:我知道、別人不知的部分,例如自己不為人知的祕密或過去等等。
「未知我」:我不知、別人不知的部分,例如個人未曾發現的潛能、潛意識等等。
每一個人都有這四個窗格,只是組成結構不盡相同,而當一個人老是活在「盲目我」的窗格中大放厥詞,說一些只存在於自己世界的價值觀時,就容易變成「幹話王」。
無論在家庭、學校或職場裡,只要是群體的一部分,都一定需要與人互動,此時良好的溝通就很重要,能掌握正確的資訊,才不會成為他人眼中的「幹話王」。正所謂要知彼知己,才能戰無不勝,因此,減少盲點誤區,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那麼,如果遇到了「幹話王」,應該要試著跟他們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盲點嗎?可怕的是,當一個人開始說「幹話」時,通常也代表他們在「盲目我」的某些認知已經病入膏肓,想搶救並不容易,所以最好別太樂觀的以為說「幹話」的人有那麼容易醫治,只要學會彼此尊重,保持距離便足矣。
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Leo Burnett)曾說:「自以為是,會讓我們在前進時栽跟頭。」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有多少人因為講「幹話」而付出代價?講「幹話」看起來似乎無傷大雅,但卻會讓你不知不覺中得罪不少人,還會被貼上活在自己世界的標籤。
你有信心自己絕對不會講「幹話」嗎?千萬小心,其實講「幹話」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容易,只是我們還不夠壯大,別人懶得理你罷了。
試讀文4
懂得計算「情緒成本」,才不會勞心又勞力
有個脾氣不好的男人,工作上沒什麼大成就,某天,他又因為工作表現不好,被上司狠狠的刮了一頓,心情壞極了,看什麼都不順眼,回到家之後,看見老婆慵懶的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口氣沒地方出……
「老子賺錢辛苦養家,妳小孩功課也沒顧,飯煮得又難吃,是不是過太爽了?」
老婆百般委屈,覺得嫁了個沒用的軟爛男就算了,還要沒來由的被當成出氣筒,心情自然糟到極點,忽然,她看見小孩在一旁又跑又叫的吵鬧著,一口氣沒地方出……
「整天只知道玩,功課做了沒?如果不好好念書,將來你肯定沒出息。」
莫名其妙被老媽念了一頓,孩子心情哪好得起來,就算被逼著坐在書桌前寫功課,學習成效也不高,對於書本的興趣也會愈來愈低落。正當孩子走向自己的書桌時,看見家裡的貓咪像個大爺般,慵懶的窩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口氣正好沒地方出,於是就一腳把貓咪踢了下來……
「去去去,你這翹鬍子又不用寫功課,別占著我的位子啦。」
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踢貓效應」。人的負面情緒,如果不能適時的做出調適及止血的動作,就會像傳染病一樣一直傳下去,成為負面的關係鏈結,最後,整個群體都處於一種相對的負面氛圍中,沒有人能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通常,處於這樣的家庭關係當中,每個成員都很容易將壞情緒丟給他人,養成一種負面看世界的習慣。
在多數的情況下,以負面的情緒來與人相處,通常無法傳達什麼重要的訊息,頂多只是在紓解不滿的情緒罷了,這種行為根本就是將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害人又害己。可怕的是,這種習慣還會上癮,讓你成為一個人見人厭的討厭鬼。
情緒是最昂貴的隱藏成本
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呈現一間公司的各項成本費用,但有一種隱藏的成本是財務報表不會告訴我們,卻又具有重大影響性的,這個隱藏的成本就是情緒。
在商業報價的過程中,如果來的是一個讓人勞心又傷神的討厭顧客,老闆報的價格通常會特別高,高到這位討人厭的顧客不要來最好;反之,如果是一位讓人順心又舒服的顧客,就算少賺一些、利潤少抓一點,對方仍會被視為好顧客。其實,有時候報價的高低不單單取決於利潤的多寡,而是這筆生意的情緒成本高低,情緒成本看似不易量化,卻確實影響著人的決策及行為。
情緒是一種成本,無論是與人衝突、互相批評、聽人抱怨或是說教,其實都是一種機會成本的付出,可能影響到工作的精神及好心情,不僅當下會讓自己的情緒緊繃,更可能使人長時間處於負面的情緒,同時犧牲了工作的效率。因此,要當一個聰明人,最該斤斤計較的就是情緒成本。
以能力相仿的兩個人為例,兩人工作內容相似,效率也相同,唯一的差別,是一個人個性沉穩、待人和善,另一個人卻老是一言不合就跟人起衝突。這樣的兩個人你會願意跟誰合作?一樣是完成一項工作,用同樣的時間及體力,開開心心的完成工作,跟一肚子火的完成,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老是跟情緒負面的人相處,或是把自己關在一個痛苦的氛圍裡,勢必得付出不少的情緒成本。
然而,有時候情緒成本也不一定是來自他人,你自己的選擇,也會影響到情緒成本。有些人開車時就是心情愉快,去當司機很合適,但有些人一開車就容易緊張疲倦,別說是司機工作,就連自己開車出遊都是壓力。有人喜歡創意工作,有人喜歡行政工作,有人喜歡體力的工作,當然,工作鮮少是輕鬆愉快的,但還是有痛苦指數的差別,千萬別選一個讓自己痛苦指數爆表的工作。
別忽略情緒成本
人天性都具有惰性,不想去面對煩心又勞力的事情,一旦在沒有意義的衝突、批評、抱怨、說教上浪費力氣,就會耗損太多的情緒成本。如果衝突、批評、抱怨、說教,不能為我們帶來任何的好處,就不應該把精神浪費在這裡,不僅自己不開心,旁人也得跟著受氣。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情緒相處,容易被情緒牽著走的人,從來就成不了什麼大事。
愛因斯坦曾說:「把你的手放在滾熱的爐子上一分鐘,感覺起來像一小時;坐在一個漂亮姑娘身邊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一分鐘。這就是相對論。」
一樣的時間,在快樂的氛圍中度過,或是在負面的情緒裡度過,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要懂得計算情緒成本,才能當個聰明的懶人。
試讀文5
槓桿──用最小的力氣,達到最大的行銷效果
《航海王》漫畫是一部描述主角「草帽魯夫」以當上海賊王為目標的冒險故事。
故事中出現不少具有領導魅力,卻又風格迥異的船長們,主角「草帽魯夫」有不畏失敗的勇氣、「紅髮傑克」有談笑風生的俠氣、「白鬍子」有震懾群雄的霸氣、「女帝蛇姬」有魅惑一切的嬌氣。
這幾位有著不同領導特質的船長,為這部暢銷作品贏得了高人氣,而且當中還隱含著不少有趣的管理哲學。
若論誰是最優秀的領導人,或許各有支持者,但說到誰是最懂行銷的船長,像個搞笑丑角的「小丑巴其」可能反倒是當中的最大黑馬。
向「小丑巴其」學行銷
事件行銷:抓住熱門議題
小丑巴其在故事中被海軍關進了推進城的監獄中,可他卻趁魯夫劫獄時溜了出來,並偷走了獄監的鑰匙,扮演救世主放走了囚犯們,再靠那張嘴胡吹一氣,燃起了所有人的鬥志,讓囚犯們成為小丑巴其的信眾,一起逃獄。
後來在「頂點戰爭」的戰役中,小丑巴其又從海軍的手上偷來一部影像電話蟲,當海軍關閉所有對外影像時,只剩下小丑巴其手上的電話蟲能夠使用,於是他就一枝獨秀的在世人面前嶄露頭角,成功的利用這次戰役將自己的面孔行銷到全世界。
像這種抓住熱門事件,結合自身的資源,讓自己得以在時局中取得行銷機會的方式,就是一種事件行銷。
捆綁行銷:連結名人光環
小丑巴其因為劫獄事件,與魯夫成了這個大事件的兩大主謀,明明在整個過程中沒什麼作為,卻因為跟名人魯夫綁在一起,自然而然的也成了這起大事件的要角。
加上小丑巴其與紅髮傑克以前在「海賊王」的船上一起當過見習生,曾與紅髮傑克以兄弟相稱,再透過這次事件中經常被聚焦及放送的這層關係,讓小丑巴其的名字從此跟這些大海賊捆綁在一起,成了世人眼中不得了的大人物。
這種利用跟名人做連結,或是將兩個不同商品綁在一起行銷的方式,藉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就是一種捆綁行銷。
故事行銷:說一個好故事
在逃獄的過程中,小丑巴其明明沒起到什麼大作用,卻總是能憑藉著一張嘴,說些誇張的故事,來凝聚眾人的向心力。
當海軍原本封閉的大門誤打誤撞的被開啟時,他還會擺出架式,彷彿大門是因為他的超能力而打開的一樣,加上過去與紅髮、草帽、白鬍子的舊交,讓他的故事更添可信度,吸引了一掛身手不凡的囚犯們死心塌地的追隨。
藉由這些故事的形塑,小丑巴其從一個肉腳船長,成了眾人眼中的救世主,最後世界政府也因為對他有所忌憚,邀請他成為「王下七武海」的新成員。就這樣,他從一個沒沒無聞的小海賊,一躍成為被眾人歌頌的「傳說中的海賊」。
像小丑巴其這樣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及渲染力,來形塑自己的鮮明形象,以達到行銷的目的,就是一種故事行銷。
一個好品牌,通常都有一個好故事來傳承,而一個好的行銷人,通常都很善於利用事件,或是連結知名的品牌或名人,來做一個聰明的連結行銷,從這一點來看,小丑巴其還真是個傑出的行銷人才。
簡單來說,小丑巴其所做的就是用最小的力氣,去達到最大的行銷效果。明明沒什麼本事,卻抓住熱門議題,連結名人光環,再說出一個好故事,幫本來沒什麼本事的自己,成功營造出頂尖的成功者形象。
運用槓桿原理,創造最大行銷效能
有人說行銷的本質就是隱惡揚善,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再把自己的強項給放大推銷,就像男孩追求女孩時,總是要表現得紳士大方些,最好再說上幾句動人的情話,而女孩想要吸引男孩時,也都會特別打扮一下,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都帶有行銷的元素在其中。
這就像一個槓桿,重點在於支撐點有沒有放在對的地方,笨拙的人花了很大力氣,卻只能驅動一點點的效果,而聰明的人只花一點點力氣,卻能帶來驚人的大動能。
想要聰明的行銷自己,我們得跟小丑巴其多學學,如何用最小的力氣,達到最大的行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