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畫中有話:花邊教主帶你看名畫背後的故事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536395系列名稱:
hello! design系列編號:
HD00073定價:
450元作者:
胡琮淨頁數:
256頁開數:
14.8x21x1.5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424出版日:
20230424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947.5市場分類:
書法筆法、雕刻精工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藝術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義大利血統的《蒙娜麗莎》花落法國羅浮宮,竟然是為了報恩?
●史上最多災多難的《最後的晚餐》能夠保存至今,其實是神蹟?
●充滿奇想的《人間樂園》是春宮畫還是警世畫?
●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引爆了導演盧貝松、史蒂芬史匹柏的科幻想像?
●被繪畫耽誤的外交官魯本斯,自帶流量,多產又好命?
●被下了詛咒的名畫《裸體的瑪哈》成為一道世紀謎題?
●超自戀又喜歡cosplay的林布蘭,差點因替人作畫而破產?
●小清新風格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創作動機「一言難盡」?
●挑戰人性禁忌的天才達利,遊走在浪漫和科學之間的元宇宙?
建築美學家「魯汶藝術花邊教主」版主,穿越古今,從上百幅經典名畫中抽絲剝繭,細說背後隱藏的創作祕辛和插曲。
從她生動有趣的解說裡,你會發現,很多偉大的發明與創意都是從過去的歷史中找尋新的靈感,藝術其實離每個人的生活並不遠。那些大膽嘗試、衝撞傳統教條、引領時代思潮的藝術家們,不僅用作品創造了不朽的傳奇,他們求真求美的人生態度,也帶給我們無限的啟發與感動。
「藉著胡琮淨娓娓道來的故事,揭開了那些隱藏在畫家內心深處的祕密,使我們更接近畫家們的心境。這些故事,揭露了畫作背後不為人知的複雜隱喻與醜陋心機,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名畫竟然隱藏了出乎意料的憎恨、殘酷、嫉妒、妄想等驚悚情節。透過胡琮淨幽默有趣的妙筆,你不僅可以了解畫家的精神世界、找出畫家想傳達的訊息,也能理解畫家寄託於作品背後的真意,更能得到心靈上深刻的感動。」
——建築師 林貴榮
●義大利血統的《蒙娜麗莎》花落法國羅浮宮,竟然是為了報恩?
●史上最多災多難的《最後的晚餐》能夠保存至今,其實是神蹟?
●充滿奇想的《人間樂園》是春宮畫還是警世畫?
●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引爆了導演盧貝松、史蒂芬史匹柏的科幻想像?
●被繪畫耽誤的外交官魯本斯,自帶流量,多產又好命?
●被下了詛咒的名畫《裸體的瑪哈》成為一道世紀謎題?
●超自戀又喜歡cosplay的林布蘭,差點因替人作畫而破產?
●小清新風格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創作動機「一言難盡」?
●挑戰人性禁忌的天才達利,遊走在浪漫和科學之間的元宇宙?
建築美學家「魯汶藝術花邊教主」版主,穿越古今,從上百幅經典名畫中抽絲剝繭,細說背後隱藏的創作祕辛和插曲。
從她生動有趣的解說裡,你會發現,很多偉大的發明與創意都是從過去的歷史中找尋新的靈感,藝術其實離每個人的生活並不遠。那些大膽嘗試、衝撞傳統教條、引領時代思潮的藝術家們,不僅用作品創造了不朽的傳奇,他們求真求美的人生態度,也帶給我們無限的啟發與感動。
「藉著胡琮淨娓娓道來的故事,揭開了那些隱藏在畫家內心深處的祕密,使我們更接近畫家們的心境。這些故事,揭露了畫作背後不為人知的複雜隱喻與醜陋心機,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名畫竟然隱藏了出乎意料的憎恨、殘酷、嫉妒、妄想等驚悚情節。透過胡琮淨幽默有趣的妙筆,你不僅可以了解畫家的精神世界、找出畫家想傳達的訊息,也能理解畫家寄託於作品背後的真意,更能得到心靈上深刻的感動。」
——建築師 林貴榮
作者簡介
胡琮淨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碩士。
現任汶墨工作室負責人、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教學資歷20多年,具有30年國內外建築規劃設計實務經驗,曾擔任新北市政府景觀總顧問、台中市草悟道「行草」設計概念發想人。
她以多年旅行與玩賞藝術史的經驗,融合美術、建築、文學、政治、歷史,從普羅大眾熟悉的電影、文學或是熱門話題的角度切入藝術背後的故事,迄今已在雅痞書店、新月沙龍、旅讀中國、YWCA女青年會等單位舉辦超過400多場講座。
有聲書作品:《帝都北京vs.花都巴黎:東西方城市美學相對論》、《安藤忠雄的極簡建築之歌》
影音課程作品:《日本傳統建築》、《好好聽:建築人生》。
翻譯作品:《港灣城市再生》、《50世界精品名店》、《購物中心》。
臉書:魯汶藝術花邊教主ART Gossip
書籍目錄
推薦序 挖出畫布背後的驚悚故事,顛覆你對名畫的美好想像 建築師 林貴榮
Part 1 名畫私房話
當藝術遇見時尚:舊瓶也能裝新酒
想像力無窮的超現實預言畫:波希〈人間樂園〉
解開天才畫家達文西的千年密碼
〈蒙娜麗莎〉為何花落羅浮宮?
聖人米開朗基羅是個「健美控」?
充滿粉紅泡泡的拉斐爾,可是置入行銷高手!
挑戰世俗權威的火爆才子卡拉瓦喬
被繪畫耽誤的外交官:魯本斯
網美最愛的快照畫家:哈爾斯
不修圖的光影大師:林布蘭
文學作品中的名畫: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Part 2 藝術狂想曲
西班牙八卦名畫〈裸體的瑪哈〉大有玄機
拿破崙的公關化妝師:大衛
啟發雨果的世紀名畫:德拉克洛瓦〈自由領導人民〉
畫中有話,詩畫結合:泰納的超自然哲學
當米勒遇見小王子:甜蜜的田園交響曲
點描大師秀拉的光點方程式
顛覆文藝復興的發明:塞尚的反透視法
魔力畫家梵谷的不朽之作:〈星空〉
放逐自我的野獸派大師:高更
世紀末紅顏〈金色女子〉:克林姆的璀璨美學
世紀末的不安美學:孟克〈吶喊〉
愛是浪漫的泉源:詩人畫家夏卡爾
畢卡索vs.魯本斯跨越時空的反戰對話
描繪人類潛意識的元宇宙:達利
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探索:馬格利特
推薦序/導讀/自序
文章試閱
推薦序 挖出畫布背後的驚悚故事,顛覆你對名畫的美好想像
建築師 林貴榮
「讓我告訴各位一件我很苦惱的事。當我在畫廊看畫的時候,走過一間又一間滿是畫作的房間,看了十五到二十分鐘後,我領悟到,我其實沒有真的在看畫,我腦袋裡想著的其實是咖啡,我亟需讓自己清醒,我的苦惱就是畫廊困倦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作者、歷史小說家崔西・雪佛蘭(Tracy Chevalier)曾經這麼說。
直覺告訴我,是否有不少人跟崔西一樣困擾?每一幅畫作裡,必定描繪著表達畫家意念的關鍵。以「找出關鍵」為前提,胡琮淨的這本書就像一扇任意門,每個章節都是一個美妙的故事!你想去哪裡,由你自己決定。
透過胡琮淨幽默有趣的妙筆,你不僅可以了解畫家的精神世界、找出畫家想傳達的訊息,也能理解畫家寄託於作品背後的真意,更能得到心靈上更深的感動。
胡琮淨自稱「魯汶藝術花邊教主」,在魯汶大學「邊讀書、邊喝啤酒」的研究所生活,教室就在一五一五年建成的阿倫貝格城堡(Castle Arenberg)裡。她猶如中世紀的騎士,每天騎著鐵馬、穿過護城河,進入古堡見教授上課,這就是胡教主在魯汶美好的青春記憶。從一段比利時留學、工作的緣分,到不定期飛往各地旅行,經驗逐漸匯聚,她成了一位以歐洲為窗,望向世界的藝術評論家。她以多年玩賞藝術史的經驗,融合美術、建築、政治、歷史,從普羅大眾熟悉的電影、文學,或是熱門話題的角度,以古典至現代的繪畫名作為中心,生動解構畫作背景。她的觀察,從未脫離藝術歷史的縱深與現實社會現象的解讀;她的思考,也一貫超脫新聞媒體對於文化產業的膚淺追逐。
但,為什麼她是「花邊教主」?
胡琮淨的文字,一起手,就有別於「谷歌式」的淺層文字,也大異於學院派食古不化的象牙塔學者。她從畫中尋找蛛絲馬跡,抽絲剝繭,以極富魅力的語言,揭開作品背後的深藏意義、發掘畫布背後的真相、察覺人性善惡的存在。
書中,她的電影觀、她的現象觀察、她的評論,未曾陷溺於視覺之美,反而更跨越了表層的美感,而直接深入了畫家的意念。
藉著胡琮淨娓娓道來的故事,揭開了那些隱藏在畫家內心深處的祕密,使我們更接近畫家們的心境。這些故事,有些也揭露了畫作背後不為人知的複雜隱喻與醜陋心機,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名畫竟然隱藏了出乎意料的憎恨、殘酷、嫉妒、妄想等驚悚情節。她的觀察,不時顛覆讀者的思維,全然推翻你對名畫的優雅想像!懷抱熱情,卻冷靜注目,以風趣的文字,觀破表象。
胡琮淨持續觀察文化現象,以全方位的視野,注目東西方,為藝術進行了精采的深度詮釋。她的藝術觀察,貫穿古今、橫跨東西。我相信她的觀點,也能幫助在地的我們知道如何自處。不必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也不需夜郎自大、自我膨脹。在促進台灣文化升級與提高大眾藝術素養的願景中,我們重新省思西方藝術的變遷與演化,現在可說正是時候。
胡琮淨以都市建築美素養為中心,超過三十年來的真實體驗,濃縮成一部花邊藝術史。我閱讀著她的觀察與思考,彷彿也走了一趟顛覆之旅,窺見了時光流轉的印記,在無限的空間中,輕輕地飄浮著,有如飄進馬格利特的作品,陷入超現實意境。藉著輕鬆的文字,穿梭在人文與藝術、表象與現實之間,這就是胡教主這本書令人著迷之處
解開天才畫家達文西的千年密碼
十六世紀高度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天才輩出的時代,我們熟知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杜勒等偉大的藝術家都出身於這個輝煌時代。其中,達文西更是五百多年來被公認的世紀奇才。如果翻閱達文西遺留的《大西洋手稿》,你會發現他不僅是畫家、雕刻家、建築師,還是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製圖師、軍事家、植物學家和作家,他所擁有的淵博知識與無限創意,實在太驚人了!
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達文西應該是「腦波過動兒」。
後人從他筆記中找到一句話「太陽並不移動」,大師為何要用鏡像字寫下這段文字呢?大家都知道,當時科學新知與宗教之間有著強烈的矛盾,哥白尼到了死前才敢公開《天體運行論》。而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理論,更替後來想要證實《日心說》的伽利略帶來被軟禁與禁止出版的後果。
或許在哥白尼公開《日心說》前,達文西早就知道這些宇宙真理,也或許他擔心這些想法說出來過於驚世駭俗,但他腦子裡奇特的思想又源源不絕,才會用這種隱諱的方式記錄下來。為了解決好奇心旺盛、不吐不快的痛苦,鏡寫法成了他抒發情緒的方法,否則他的老實話在當時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
達文西是舉世公認的大畫家,文藝復興三傑之首。其實,像他這麼聰明的人,哪裡只甘於做一個畫家?從他年輕時努力接近不同城邦權貴的行徑來看,應該是有更遠大的抱負。倘若他活在現代,我認為是當行政院長的料吧!他的很多點子都棒透了!然而,在文藝復興時代,身為身分卑微的私生子的他,想從政根本是痴人說夢。因此,繪畫是他接近權力中心的唯一手段,藉此將自己發明的點子獻策給掌權的國王與公爵,只可惜時運不濟,一直沒機會走上政壇,擔任要職。
你大概很難想像,達文西有這麼多的創意發明,畫作草稿多、實驗性高,但是畢生留下完成的完整畫作居然只有十五幅!大師的產量這麼少,是因為他太喜歡嘗試新技術,許多畫作都成了實驗品,導致他的作品不是不完整,就是毀損。
儘管達文西實際完成的作品有限,卻為後世留下了重要的「達文西密碼」筆記,讓五百年後的學者們樂此不疲地研究著。
透視法傑作〈最後的晚餐〉
逹文西的代表作之一〈最後的晚餐〉,陳列在米蘭聖瑪麗亞修道院僧侶餐廳的牆上,名畫佐餐,名符其實。
根據《聖經》描述,耶穌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口氣凝重地說:「你們當中的一個人要出賣我。」此話一出,騷動四起。大師運用完美的透視法繪製了這個場景,並嘗試「油彩與蛋彩混合」技術,耗時三年完成後,在揭幕儀式時獲得人們一致讚賞。
逹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可說是構圖創新、色彩鮮麗、栩栩如生,隱含的多重意義也常被後人拿來大做文章。在《達文西密碼》的小說和電影中,作者丹.布朗勁爆的另類解密,就引起了宗教界軒然大波,話題沸騰。他在書中顛覆了坐在耶穌右手邊的那位聖徒不是聖約翰,而是抹大拉瑪麗亞的說法。二人之間形成V字形,代表聖杯,也是達文西在畫中常用的啞謎──「V」字,代表Vinci,以及達文西將自己置入行銷的隱形簽名。(文藝復興以前的畫家,多半不能在畫作上簽名)。
在《達文西密碼》小說中,聖杯意指耶穌與抹大拉瑪麗亞的後代,這實在是非常有想像力的詮釋,戲劇張力十足,也衍生出一樁延續五百年的追殺凶案和宗教八卦。然而,這些劇情是作者瞎掰的嗎?其實不然,丹.布朗也是有所本的。
讓我們來看幾張在達文西之前其他人創作的〈最後的晚餐〉,例如十三、十四世紀畫作中,聖約翰總是趴靠在耶穌的身邊,這個曖昧的動作確實啟人疑竇,似乎不太符合男子氣概。讓人不禁懷疑撒嬌趴著的門徒,真實身分其實是抹大拉瑪麗亞,難怪丹.布朗敢冒著可能會觸怒多數基督徒的風險,大作文章!
〈最後的晚餐〉是達文西將文藝復興時期發明的透視法,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驚人之作。我很喜歡站在米蘭聖瑪麗亞修道院僧侶餐廳的盡頭,觀賞這幅畫。他運用透視圖技法將壁畫與實際空間結合為一,無縫接軌,好像在餐廳末端加了一個小廳。僧侶用餐時,耶穌一同參與,觸手可及。此外,他更首創於在背景上開窗與風景,增加空間的無限景深與想像力。這樣生動的畫作,讓在此用餐的僧侶有目睹《聖經》裡震撼時刻的臨場感,猶如懷石料理般令人刻骨銘心。
達文西創作這幅名作時曾發生過一段小插曲:據說這幅畫當初是由欣賞達文西的米蘭大公委託創作,大師接下這份工作後,為了找尋靈感,常常面壁發呆,一整天都沒有進度。修道院院長以為他偷懶,非常火大,因此請大公前來評理。
從事設計的人都知道,有時候苦思半天,就是在等待靈感乍現的那一刻。達文西也很「皮」,他解釋,自己正在為基督與猶大的面孔傷腦筋。耶穌的容貌需要天賜靈感,而猶大這種卑鄙的叛徒,則要物色獨具「小人氣質」的長相。達文西說表示,如果院長執意盡快完工,他可以勉為其難地用院長的臉來充當畫猶大。
米蘭大公聽完忍俊不禁。從此,院長連大氣都不敢吭一聲!於是大師耗時三年、耳根清淨地完成了這幅畫。畫作公開後,米蘭大公更極力讚賞其非凡的創意。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達文西的幽默。然而,〈最後的晚餐〉可說是史上最多災多難的名畫之一,無論是畫冊或是真跡,都讓人覺得好殘破喔!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什麼是「先天不良」?就是達文西試圖嘗試油彩與蛋彩混合的新技術,但是功敗垂成。
當時義大利氣候乾燥,壁畫都使用「濕壁畫技法」(Fresco),將彩色石頭或礦物磨碎成顏料,沾附在濕灰泥層上。米開朗基羅的著名壁畫〈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就是運用此種技法。然而,同一時期在阿爾卑斯山另一頭的法蘭德斯畫派大師揚•范•艾克,早在十五世紀初就發明了油畫顏料,呈現出比蛋彩畫或濕壁畫更透明、光澤更鮮豔的效果,這一點讓達文西欣羨不已。達文西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才找到北方油畫配方的祕密,希望使油畫顏料與「濕壁畫技法」工法融合。於是他以一種油彩與蛋彩的混合顏料做實驗,用在壁畫上,但是油與水無法融合,日積月累的濕氣造成畫作的顏料逐漸從牆上片片剝落。
十九世紀拿破崙率軍入侵義大利時,收藏該畫的餐廳倉庫一度變成馬廄,名畫也被馬屁股給蹂躪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該修道院更遭受嚴重轟炸,只剩下斷垣殘壁,但奇蹟的是,這幅壁畫居然逃過一劫!
只是,〈最後的晚餐〉雖然被保存了下來,已經斑剝累累。幾世紀以來,為了維護畫作的原貌,後人錯誤地重描與修復,使畫的色澤盡失,裝飾細節也幾乎蕩然無存。所幸,近代因雷射技術進步,使畫作修復稍有起色,但仍然難以恢復舊日風采。
達文西許多畫作似乎都難逃悲慘的命運,例如他與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PK未完成的〈安吉里之戰〉,就是實驗失敗的例子。這也說明了大師以實驗開創為職志,不以留下完整作品而自滿。由於這樣的實驗精神,達文西令人讚嘆的作品得以流芳百世,他在畫作與手稿中留下來的線索,更刺激了後人的無限好奇心和想像力。連最新的外科微創手術都用「達文西手臂」來命名,你就知道大師的魅力有多大了!
〈蒙娜麗莎〉為何花落羅浮宮?
說起達文西的作品,最知名的非〈蒙娜麗莎〉莫屬,麗莎臉上那抹神祕的微笑,每年吸引了超過千萬人次觀光客造訪巴黎,擠進羅浮宮觀賞。但是,許多人來到羅浮宮看見〈蒙娜麗莎〉本尊的第一眼,多半會驚呼:「很小嘛!」大家有沒有覺得中東女人蒙上一層面紗的朦朧美,顯得格外迷人?這就是達文西以獨創暈塗法(Sfumato)畫出〈蒙娜麗莎〉優雅微笑的祕密。
什麼是「暈塗法」?你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微微翹起的嘴角左右不太平均,嘴唇的輪廓也不清晰,不過,暈塗法使色彩漸層巧妙地融合一體。這種類似現代攝影技術的柔焦效果,讓美女臉上的表情更生動。
大師筆下的女人肖像常出現這種神祕感與景深,毋須勾勒線條,人物與背景自然連成一氣。〈聖母、聖嬰、聖安妮〉中溫柔的聖安妮,或是美麗的〈抱銀貂的女子〉都是使用同樣的技法,讓肖像中的主角輪廓柔和,笑容神祕又勾魂。
「暈塗法」真的這麼厲害嗎?我們比較一下達文西早期協助他的老師維洛吉歐完成的〈基督受洗圖〉,就可略知一二。維洛吉歐筆下的基督與施洗者約翰呈現出當時流行的佛羅倫技法,畫工精細、明暗分明,但是從畫面色彩與人物融合度來看,技巧略嫌生硬。而達文西筆下的天使可就不一樣了,不僅姿態秀美、表情生動,背景畫面煙氣氤氳、光色迷濛,與天使融為一體。這就是「暈塗法」的功力啦!他的老師看到後,當場決定退出江湖,從此再也不畫畫了,只專攻雕刻。
「暈塗法」的出現,大大影響後世大師們的繪畫技巧,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與之後的許多大師都將它奉為圭臬。
●達文西描繪技巧精湛,不僅畫中人物的臉部表情豐富,連手部姿勢也是表情滿滿,媲美廣告中的手部模特兒。例如〈抱銀貂的女子〉描繪年輕女子用纖纖玉指輕輕撫弄她的寵物;〈蒙娜麗莎〉則有一雙如玉筍般白泡幼咪、手不見骨的貴婦手,道出了兩位模特兒都是好命女子。
●珍藏在巴黎羅浮宮的〈岩間聖母〉,畫面最右邊的天使伸出右手食指,示意小baby耶穌舉起右手祝福聖約翰;左側的baby聖約翰單腳跪地,雙手合十,虔誠地接受祝福;聖母慈愛地扶著聖約翰的背,加入愛的手勢,畫面更和諧。這種彷彿「摩斯密碼」的手語對白,很有戲。
●從達文西的肖像畫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許多當時的美學趨勢。
你有沒有注意到,優雅的蒙娜麗莎眼神非常溫柔,帶著一股深不可測的意味,但是她卻沒有睫毛,也沒有眉毛?再看看達文西的〈抱銀貂的女子〉、〈聖母、聖嬰、聖安妮〉、〈岩間聖母〉,模特兒的眉毛也都淡到幾乎看不見,為什麼呢?
答案是,這是十六世紀歐洲最IN的女性妝容──「無眉妝」!當時佛羅倫斯流行「剃眉」,貴族女子大多將眉毛和睫毛修掉,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琪在電影《伊莉莎白》中的妝容就是「無眉妝」,因為她飾演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正是這個時代的女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蒙娜麗莎〉的作者達文西是義大利人,這幅名畫卻掛在法國羅浮宮,而不是佛羅倫斯、米蘭或羅馬?難道是法國人買來、搶來的嗎?如果你會這樣想也是情有可原,畢竟羅浮宮內陳列了太多法國在霸權時期從其他國家掠奪而來的藝術珍品。
真相是,這是他「送」給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的禮物。
這件事與達文西跟米開朗基羅的「瑜亮情結」有關。早在一五○三年,佛羅倫斯同時邀請達文西跟米開朗基羅為市政府會議廳設計壁畫時,兩位大師就結下了梁子。主辦單位刻意讓兩位大師打對臺,將他們創作的壁畫作品分別掛在同一個房間正對面的牆上,互相較勁的意味濃厚!這一招當然也符合義大利人的「八卦性格」。但是因為各種變數,兩人的作品都沒有完成,就相繼離開了佛羅倫斯。
後來因歐洲政治霸權異動,藝術舞臺轉移到了羅馬,原來活躍於佛羅倫斯、米蘭的達文西,雖被邀請客居羅馬,但他到達的時機真的晚了。此時,米開朗基羅早已在羅馬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年紀比小他快兩輪的拉斐爾也是羅馬的超級人氣王。這對成名較早的達文西來說,心裡當然有一點不是滋味。因此當法王法蘭西斯一世邀請他到法國昂布瓦斯城堡附近工作,給予他高規格禮遇,並冠上「皇室首席藝術家」頭銜時,他欣然接受。一五一六年達文西移居法國新家時,〈蒙娜麗莎〉也是「隨行女眷」。
據說大師從一五○二年就開始創作〈蒙娜麗莎〉,不斷地修改。許多達官貴人多次慕名而來收購,包括前任法國國王開出高價求售,他都不願接受。但因為法蘭西斯一世對他極度尊重,為了回報恩情,大師允諾自己駕鶴歸西後割愛。達文西去世後,法蘭西斯一世的確是花了一點錢買下「她」。但是如非達文西生前授意,他的學徒和助手們大可高價競標出售這幅畫。可見,國王以高規格禮遇大師的投資,真的很划算!
此後,〈蒙娜麗莎〉一直歸法國王室所有,直至一八○五年拿破崙才將它珍藏在羅浮宮裡,供一般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