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那些極境教我的事【增訂版】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748781系列名稱:
Origin系列編號:
VO00035定價:
500元作者:
陳維滄頁數:
264頁開數:
17x23x1.47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215出版日:
20240215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863.55市場分類:
攝影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藝術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如是我見,如斯我在,陳維滄鏡頭下的生命之旅
一生,至少要拜訪一處極境!
世間事如極光,夢幻生滅;
冰雪大地,一點一滴在消融;
在曠野中苦行,探險旅行,我的超越與重生!
北極:要破冰而來、站上正北極九十度!這是地球的頂點嗎?而我的心卻是如此的寧靜與平和。
西藏:「地球中極」之稱的西藏,聖堂險地,最反璞歸真的純粹之美,隔絕世俗的喧囂,傳說的香格里拉……。
南極:在這樣敞亮的冷色調中,隱藏著震懾心靈的美景,與波濤洶湧的險境,散發著致命的吸引力。
喜馬拉雅:疲憊的身與心,不斷彼此交涉的,任何一個念頭,都牽動著下一步的安危。這時才深深體會到:心的力量,超乎想像!
沙漠:一陣風吹過,沙漠瞬間變了樣。它的美,美得讓人不自主的想接近,蔣勳說:「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親眼目睹喜馬拉雅山的念頭,一直縈繞我心。勇敢面對危險的情境,是人生不可逃避的學習。我,不只要順利安全的人生,更要挑戰內心的恐懼。
此刻滑稽而悠哉的企鵝,下一刻即將與暴風雪搏鬥;此刻平靜無波的海面,下一刻即有龐大的冰山迎面而來。啊!生命如此渺小而可貴,但心誠可如此寛廣而無限。
在正北極九十度,我們好像一群小矮人踩在巨大的地球儀上,向左走、向右走,百步之内就把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走遍了。
沙漠的美無法準確形容,它的美麗中带有殘酷,我一介都市人,把荒蕪看作美,把孤獨當作美,對於在沙漠中努力求生存的人與物,或許是很殘酷的。
本書記述最壯闊、最具挑戰性的美麗新世界……
│壯遊推薦│
江秀真(十大傑出女青年、二度聖母峰攻頂、全球首位攀登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李偉文(醫生、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吉仁(臺灣大學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義傑(極地冒險家)
柯金源(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國家文藝獎、金鐘獎導演)
程海東(前東海大學校長)
蔡志忠(著名漫畫大師)
劉順仁(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系主任)
蘇正平(前新聞局局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不畏艱辛,持續不歇前往極境壯遊,他的熱情與信念,不僅成為年輕人的典範,更能鼓勵銀髮朋友走出戶外開拓新視野。──十大傑出女青年、二度聖母峰攻頂、全球首位攀登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江秀真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決心,多深的渴望,才能一次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接受挑戰?這些動力,一定是來自生命更深沉的呼喚。──醫生、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作者以征服極境的自我挑戰,建立生命的新意,進而帶領讀者反思生命的意涵,實具王者的領導風範。──臺灣大學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李吉仁
歷經過人生關卡、生死磨難的人,可以跟隨著作者的腳步,領略一段極為清淨又暗藏玄機的人生切片。──極地冒險家 林義傑
作者用心體悟了無常,隨緣分享,就如塵世間的苦行者,沿途傳遞大自然間的「真、善、美」。──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國家文藝獎、金鐘獎導演 柯金源
作者以精湛的攝影技巧與流暢的筆觸,將嚴酷的挑戰化為生命的洗禮,不僅使讀者彷若身歷其境,更能從自然界的極境中獲得潔淨心靈之效。──前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
他用這本書告訴我們,生命可以這樣活法,而不只是把生命全部用來換取,我們早就不再需要的東西。──著名漫畫大師 蔡志忠
「極境」是大自然給人類心靈最高的支柱,讓我們感受生命在大自然中無限伸展的自由,以及肉體碰撞自然的脆弱。──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系主任 劉順仁
在荒絕之地,面對大自然,承受肉體的磨難,讓你不得不思考生死的大課題。人處於絕對的孤獨,被迫凝視真正的自己。──前新聞局局長 蘇正平
如是我見,如斯我在,陳維滄鏡頭下的生命之旅
一生,至少要拜訪一處極境!
世間事如極光,夢幻生滅;
冰雪大地,一點一滴在消融;
在曠野中苦行,探險旅行,我的超越與重生!
北極:要破冰而來、站上正北極九十度!這是地球的頂點嗎?而我的心卻是如此的寧靜與平和。
西藏:「地球中極」之稱的西藏,聖堂險地,最反璞歸真的純粹之美,隔絕世俗的喧囂,傳說的香格里拉……。
南極:在這樣敞亮的冷色調中,隱藏著震懾心靈的美景,與波濤洶湧的險境,散發著致命的吸引力。
喜馬拉雅:疲憊的身與心,不斷彼此交涉的,任何一個念頭,都牽動著下一步的安危。這時才深深體會到:心的力量,超乎想像!
沙漠:一陣風吹過,沙漠瞬間變了樣。它的美,美得讓人不自主的想接近,蔣勳說:「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親眼目睹喜馬拉雅山的念頭,一直縈繞我心。勇敢面對危險的情境,是人生不可逃避的學習。我,不只要順利安全的人生,更要挑戰內心的恐懼。
此刻滑稽而悠哉的企鵝,下一刻即將與暴風雪搏鬥;此刻平靜無波的海面,下一刻即有龐大的冰山迎面而來。啊!生命如此渺小而可貴,但心誠可如此寛廣而無限。
在正北極九十度,我們好像一群小矮人踩在巨大的地球儀上,向左走、向右走,百步之内就把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走遍了。
沙漠的美無法準確形容,它的美麗中带有殘酷,我一介都市人,把荒蕪看作美,把孤獨當作美,對於在沙漠中努力求生存的人與物,或許是很殘酷的。
本書記述最壯闊、最具挑戰性的美麗新世界……
│壯遊推薦│
江秀真(十大傑出女青年、二度聖母峰攻頂、全球首位攀登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李偉文(醫生、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吉仁(臺灣大學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義傑(極地冒險家)
柯金源(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國家文藝獎、金鐘獎導演)
程海東(前東海大學校長)
蔡志忠(著名漫畫大師)
劉順仁(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系主任)
蘇正平(前新聞局局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不畏艱辛,持續不歇前往極境壯遊,他的熱情與信念,不僅成為年輕人的典範,更能鼓勵銀髮朋友走出戶外開拓新視野。──十大傑出女青年、二度聖母峰攻頂、全球首位攀登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江秀真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決心,多深的渴望,才能一次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接受挑戰?這些動力,一定是來自生命更深沉的呼喚。──醫生、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作者以征服極境的自我挑戰,建立生命的新意,進而帶領讀者反思生命的意涵,實具王者的領導風範。──臺灣大學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李吉仁
歷經過人生關卡、生死磨難的人,可以跟隨著作者的腳步,領略一段極為清淨又暗藏玄機的人生切片。──極地冒險家 林義傑
作者用心體悟了無常,隨緣分享,就如塵世間的苦行者,沿途傳遞大自然間的「真、善、美」。──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國家文藝獎、金鐘獎導演 柯金源
作者以精湛的攝影技巧與流暢的筆觸,將嚴酷的挑戰化為生命的洗禮,不僅使讀者彷若身歷其境,更能從自然界的極境中獲得潔淨心靈之效。──前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
他用這本書告訴我們,生命可以這樣活法,而不只是把生命全部用來換取,我們早就不再需要的東西。──著名漫畫大師 蔡志忠
「極境」是大自然給人類心靈最高的支柱,讓我們感受生命在大自然中無限伸展的自由,以及肉體碰撞自然的脆弱。──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系主任 劉順仁
在荒絕之地,面對大自然,承受肉體的磨難,讓你不得不思考生死的大課題。人處於絕對的孤獨,被迫凝視真正的自己。──前新聞局局長 蘇正平
作者簡介
陳維滄
奮鬥多年,事業有成後,50歲從商場急流勇退,先後成立兩個基金會,發揚安祥禪、推廣樂教,促進兩岸文化交流;60歲為挑戰自我,到尼泊爾4150尺高山健行,從此展開極境之旅;
70歲在南極跳進零下5度c冰冷海水裡慶生;80歲壯遊之心不減,毅然前往衣索比亞、伊朗。
攝影行旅30多年來,堪稱極地達人;曾二赴希臘,三往雲南麻瘋村,五探南極,六訪北極,七入印度,以及西藏、新疆、非洲等地。
大自然示現無盡壯美,卻也給他最嚴苛試煉-冷熱兩極的氣溫、煙塵漫天的沙暴、足以致命的高山症。這些辛苦沒讓他退卻,反倒愈戰愈勇,進一步關心環保。
他不只是企業家、攝影家,更是一位關懷生態,幫助弱勢團體,有愛心的夢想家、探索者。
至今,他仍隨時整裝探索、持續追逐。
追逐時光;追逐幸福;追逐人生的究竟。
經歷:
1982年 開始逐夢,向教育部申請,成立財團法人「耕雲禪學基金會」,從事文化公益活動並創辦《中華禪學》雜誌。身兼該會董事長及發行人,啟蒙導師為 耕雲先生。
2000年美國TBC創辦人Gary Lowenthal情義相挺,兩人各捐175萬美元,於香港成立川流文教基金會,資助中港台清寒優秀學生的獎學金,並且救濟弱勢族群。
著作:
2002年《飛鴻雪泥》(獲選為金石堂書店年度好書)
2004年《夢想南極:荒冰野地的魅力》
(獲選為國家圖書館「100大值得一看的好書」)
2010年《那些極境我的事》五刷
2013年《縱橫極地:陳維滄攝影集》
2015年《魅力非洲:攝影筆記書》
2017年《看見真實的北極:不老探險家帶你與北極熊相遇》
2021年《鶴采》陳維滄攝影集
2022年《旅行中看見真善美》
2022年《寰羽》陳維滄攝影集
2023年《他們眼中的陳維滄》
2024年《陳維滄的另類旅行》
2024年《斜槓人生老頑童》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喜瑪拉雅──天堂與地獄之間
心的力量,超乎想像
想親睹聖母峰之美,只有走向她
挑戰恐懼,把危險當作人生的學習
生活越簡單,越靠近自己的心
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心的力量,可以克服肉體的苦難
50公尺走2.5小時,用盡力氣只能提起眼皮
如果沒有危險,登山就失去樂趣
南極──一本接近靈魂的大書
生命渺小可貴,心域無限寬廣
面對死亡,我沒有想像中的豁達從容
裸身跳水,刺痛,讓心靈重生
暴風雪來時,船如在空中飛
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企鵝精靈,身上結冰仍堅持守護下一代
想到前人比我苦百倍,再苦都能受
風雪獨處,更能探索內心深處
每個人都在南極找到救贖
冰雪大地,一點一滴在消融
中極──一償夙願,佛國之旅
西藏,走訪聖堂險地
做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曾十一次遠征南北極,
七次前進有「地球中極」之稱的西藏,
那是因為西藏有最反璞歸真的純粹之美,最隔絕世俗喧囂的人文之美,
是傳說的香格里拉……
北極──世界的頂點
世間事如極光,夢幻生滅
在地球頂點,正北極九十度,見證奇蹟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和平的開始
極光如夢幻泡影,是剎那也是永恆
啊!北極熊,一天巧遇七隻
與野生動物長時間相處,將改變對生活遠景的觀點
北緯80度,天堂般的幸福之地
冰海荒原中,赤子之心坦然釋放
探險旅行,我的超越與重生
沙漠──陸上的海洋
在險惡與美麗之間學習謙卑
沙漠愈貧瘠,愈感受生命的奢侈
一陣風襲來,所有生命消失無蹤
看不見的,不一定不存在
生命的偉大不在長短,而在活得精彩
在曠野中苦行,更能感悟苦難與慈悲
美麗影像背後,竟隱藏著殘酷
跋:行行覓覓,抓住了什麼?
推薦序/導讀/自序
序
推薦序
人生的三種境界
╱蔡志忠
人有三個階段:
起初他崇拜文憑、地位、權勢、財富。
再進一步,他思考自己來此一生的意義?
最後,他找到人生的目的,真正活出自己!於是,他已經從第一階段,進入最後階段。
我剛認識陳先生時,他正處於人的第二階段,但他沒有在此停留太久,早早進入最後一個階段:融入生命之中活出自己。
他用這本書告訴我們,生命可以這樣活法,而不只是把生命全部用來換取,我們早就不再需要的東西。
我們只有一輩子, 我們只能活一次,命無法重新來過。
生命不是用來換取權勢名位而已。
我們打開門走出去,都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每個人更應該思考:這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想清楚之後便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自知該怎麼活?
文章試閱
喜馬拉雅──天堂與地獄之間
疲憊的身心,浸潤在未知的恐懼與絢麗美景的期盼中。
一面追逐著迭宕起伏的景象,一面領略著危機四伏的驚悚,
心靈不斷與身體交涉,任何一個念頭的改變,都牽動著下一步的安危。
這時才深深體會到:心的力量,超乎想像!
想親睹聖母峰之美,
只有走向她
回想十四年前,在刺骨的寒風和溼濛的雲霧夾擊下,我們的隊伍氣喘吁吁的在尼泊爾山區掙扎上跋。稀薄的空氣毫不理會心臟的澎湃,我盯著自己沉重的雙腳,龜速慢爬……初登喜馬拉雅山的一幕幕影像,至今仍歷歷在目。
還記得出發前,親友紛紛勸阻,要我打消此行。家人說,搭直昇機穿梭高山峻嶺,太危險了!同事說,年壯的團員都有登山經驗,你有足夠的體力隨團完成行程嗎?甚至好友以激將法說我逞強好勝,從不曾爬過高山,必定無法適應高海拔環境,未免也太自不量力了。
但我的動機太強烈了!一方面想親自看一眼聖母峰(又名珠穆朗瑪峰),一方面想證明自己的體能足以挑戰登山的恐懼感。儘管未曾受到任何鼓勵和祝福,我還是出發了!抱著破釜沉舟的信念,把要交代的事都列好清單一一囑咐,包括資產的明細,以及特別為父母保留的一筆錢。遺囑也早就擬好了,包括最後的心願:
當我病危時,千萬別救我!
當我離開了人間,請捐贈我的軀體給相關單位。當我成為無法治癒的瀕死病患,我要求自然死亡。如果能治癒,但得長期臥床或靠輪椅行動,不能言語,事事仰賴他人,或形同植物人時,我不願苟延殘喘,我要求個人的尊嚴,選擇自然死亡。
我隨時可以奉主召,欣然面對死亡,但不願忍受劇痛,接受病魔的折磨。因此當我病危期間,除非有可能復原過正常人的生活,否則千萬別送往醫院。我無須點滴、強心劑、升血壓藥物、輸血或洗腎,不做心肺復甦的急救手術,更不必裝呼吸器。前三天除了給水,之後中斷一切食物,給我最大的愛護,是給我止痛劑,打嗎啡或任何鎮靜劑,請讓我自然死亡。
我的生命終止之後,可以辦理軀體捐贈手續,不要舉行任何告別式。如果能將我的骨灰以樹葬、灑葬或海葬等,任何不佔空間、不污染環境的方式處理,更為理想。
這是我在神智清醒,經過深思熟慮,所作的決定。我希望這個願望能得到尊重,並由相關的人員執行。
當我將身後事說清楚,鎖進保險櫃中,又將保險櫃密碼告訴內人之後,我就了無牽掛的啟程,參加由攝影家黃丁盛領隊的跋山攝影之旅,作為人生壯遊的第一步。期待能藉由這趟健行攝影之旅,沿途捕捉美的瞬間,在攝影中觀察,在觀察中學習與領悟。
聖母峰震撼人心的美,越過萬丈深谷的險,以及在高山症發作下攀登陡坡時最刻骨銘心,令人永難忘懷。這趟旅程,是我旅遊攝影的起點,是往後探險南北極與沙漠極境的開端,也是我探索生命之旅的啟程。
挑戰恐懼,
把危險當作人生的學習
天氣晴朗的早晨,俄羅斯直昇機滿載十九位隊友的期待與興奮,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出發,直飛魯克拉(Lukla)──失事率排行全世界第六的機場。四十分鐘的飛行,節省了一星期的健行時間。
這一趟跋山攝影的健行路線,位於尼泊爾境內,喜馬拉雅山南坡的薩珈瑪塔國家公園(Sagarmatha National Park),搭直昇機抵達起點魯克拉(海拔二千八百三十五公尺),往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簡稱EBC,海拔五千三百六十公尺)來回總長一百公里,全程走完需費時十二到十五天,海拔高度約從二千五百公尺攀升至五千五百公尺,無盡的冰川與雪山,是此路線最大的特色。
由於世界十大高峰中,有八座位於尼泊爾境內。半世紀前開始,各國專業登山隊相繼征服世界高峰,自此,尼泊爾健行事業發達,步道散佈各山區,每隔一到三小時即有客棧供應食宿,遊客可在此雇請嚮導與挑夫輕裝健行。每年十月到翌年五月適合健行,尤其十到十一月雨季結束氣溫涼爽最舒適。尼泊爾健行路線多樣化,可選擇當日往返或長達一個月的行程。熱門路線有五條:聖母峰基地營、藍塘山區的藍塘路線(Langtang)、安娜普娜基地營(Annapurna Base Camp,簡稱ABC)、普恩山(Poon Hill)和江森(Jomsom)路線。
破舊的直昇機飛向連綿雪山,機艙裡塞滿了行李、相機和腳架,我們擠在沒有安全帶的小座位上,雙手緊抓著椅子,再用雙腳緊抵座位前的行李,以免滑動。隊員們各個表情凝重,彼此只有眼神的交會,而無絲毫攀談的興致,彷彿絕地任務的執行小組,共同等待著未知的命運。尼泊爾的飛行紀錄惡名昭彰,直昇機忽上忽下的跳動,有時碰上一陣亂流,抖動得非常厲害,好像隨時都有墜落的危機!
我眺望機窗外一座座雪亮的大山,內心混雜著恐懼和興奮。
這趟旅行,有太多未知的變數!這架陽春破舊的直昇機,能安全飛過高山峻嶺抵達魯克拉嗎?我的身體能適應高山氣候嗎?我是唯一沒有登山經驗的團員,有足夠的體力走完全程平安歸返嗎?
但是親眼目睹喜馬拉雅山的念頭,一直縈繞我心。勇敢面對危險的情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學習。我固然希望順利安全的人生,但更想要挑戰內心的恐懼。望著窗外雪白的山頭,在心中低語:「喜馬拉雅山,我,終於來了!」
生活越簡單,
越靠近自己的心
直昇機降落時,揚起一片塵煙,直到塵沙緩緩落定,隨飛行一起顛簸動盪的心才算踏實下來,暗地裡鬆了一口氣。
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似乎存在於世界任何角落,才走下飛機,附近的居民就迎上前來,帶著好奇和微笑,想幫我們搬行李。雖然互不相識,但他們純樸的眼神卻為旅人心中注入一絲溫暖。舉目四下陌生的環境,一股即將出征的激昂,莫名湧出。
午後,大家把所有的行李、乾糧、器材清點好,攝影隊十九人連同雪巴挑夫們共四十多人,領著犛牛隊,浩浩蕩蕩出發健行了。
健行「trekking」這個字源於南非,原意是指帶著家當和牲口長途跋涉,為尋求下一個新的居所而遷移。現代的健行則意指攜帶維生必需品,依計畫路線在山中步行,深入山林之美。我們此次的健行,更傾向於前者。此外健行還分為兩個等級,一千到三千五百公尺屬於中海拔健行。此趟健行攝影之旅,屬於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健行,必須有登高山的體力、經驗和裝備。
響咚咚的牛鈴聲,一路帶領我們盡情拍攝美景,在起起伏伏的路上慢行。高聳山峰、清澈溪流,以及井然有序的梯田為伴,迎面而來的陌生人,親切問候「Namaste」,表達著真誠與友善,是這人間天上的共通語言。一路共穿越了二十幾座橋,時而下切河谷沿河岸行走,時而向上爬升,時而「之」字形陡上……。
因為一路上有雪巴相伴,替我背負行李器材,一對一悉心照顧,讓我有幸重拾大學時代的攝影興趣,並從這趟旅途開始,展開了旅遊攝影的生涯。我的雪巴經常提醒我要小心步伐,走在前頭的他,有時甚至主動幫我尋找拍攝景點,架起腳架,等我一走近,便指著遠方說:「Good picture!」每當遠遠看見藏傳佛教的五色風馬旗,在風中飄揚,便知道前方有小村落出現,入村的路旁堆著刻有經文的瑪尼石,我學著當地人的習俗信仰,繞著這些瑪尼石轉圈祈福。小村裡零星分佈的小屋,色彩明亮,多半是提供食宿的小客棧。走累了,就往小屋裡坐坐,喝杯暖暖的奶茶,看著太陽下閃著光芒的雪山,小憩一番。一路上的客棧聚落,都可作為旅人食宿的休憩站。
高山缺水是普遍的現象,而這裡水的價格比汽油還貴,資源短缺可見一斑。沿路我們甚至於看到三歲小孩子,賣力提水桶的景象,令人看了有些心疼。但孩子們天真無邪、純樸友善的眼神,讓人見了心生歡喜。當地人的居住品質,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但從他們嘴邊展現的笑容,不難感受到他們心靈的富足。
洗澡在當地是一項奢侈的享受,隊員若想要洗澡,只能買一桶水,將就著洗洗,即便這樣,費用也比房租高出一倍。在山上的八天,我們只洗過一次澡。客棧裡甚至沒有電,隨團廚師只點盞蠟燭,為了省水也不洗菜,直接切一切就下鍋。
就著昏黃燈光,我們這群台灣登山客、雪巴以及各國的背包客共處小屋,享用烤餅及沾料的尼泊爾式晚餐。有人睏了,就躺在一張簡單的小床上,呼吸著冰冷而潔淨的空氣,沈沈地進入夢鄉。雖然屋窄人稠,眾人擠作一堆,但初探秘境的心情是愉悅的,靈魂是釋放的。我不自覺地哼起記憶中的歌曲來:「記得當時年記小,我愛談天你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睏覺了,夢裡花兒落多少。」這是盧前作詞,黃自作曲的「本事」,曾經沈澱在我年幼的心靈深處,卻在此時此刻浮現嘴邊,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可見環境極單純、物質極簡樸的生活,讓人更接近大自然的美好,也更向自己的心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