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蓋出好房子—日本建築師才懂ソ思考&設計:看圖就會蓋!日本學生正在學的關鍵結構、基地破解、照明與陰影、建材魅力
原文書名:暮ヘウソ空間ЫЕユ⑦手帖
產品代碼:
9786267466667系列名稱:
Plus-life系列編號:
FA0218R定價:
630元作者:
森清敏?川村奈津子譯者:
桑田德頁數:
224頁開數:
19x26x1.6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1003出版日:
20241003出版社:
原點出版-大雁CIP:
441.52市場分類:
裝潢建築、室內設計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藝術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看圖就能蓋出好房子!
日本住宅賞獲獎建築師,不藏私圖解執業祕笈
知識滿載的居家建築入門
●立剖透視圖詳細解說 ●燈光設計配置法則 ●全室建材使用清單
本書特色:
※ 給想自己蓋房子的屋主、建築領域新手,思考房子這回事!
※ 扭轉式破解!將坡地、狹長屋、畸零土地的阻礙一轉為住宅特色。
※ 單層住宅也適用!一開始就做對,徹底改善家的空間體質。
※ 提供住宅裡的好走動、好使用、好放鬆、好居住基本原則!
※ 看日本屢獲獎項的建築師,如何利用不同建材,打造室內通透與層次感?
※ 燈光設計圖解,呈現照明實際效果,滿足居家的建康與舒適需求。
※ 即便是資深建築師、專業室內設計師,也能在其中得到啟發與交流!
【一次給足,好房子斷面透視圖!】
書中,作者大方公開執業多年的個案,以實際圖片,搭配大量的專業「斷面透視圖」,不只逐一標示基地形態、尺度規格、結構與素材……等,更在重點設計上拉線,深入說明設計概念與想法。此外,除了充滿力道的建築體本身,還可從書中看到,兩位建築師如何大玩地板結構:錯層樓板、雙層地板……讓居家產生起伏變化,同時也創造以地為桌的書房、降板內嵌的客廳等趣味的室內景色。
針對燈光,也佐以圖示,羅列出11種運用於居家的照明設計,如:最小限度的照明、深凹部位的照明、由間隙透出的照明、反射的照明……透過圖像與線條、各種數據資料,與讀者進行交流對話,讓人們可以徹底理解一棟建物的身世背景。
【從15坪土地開始!30個獨棟住宅細部實例】
傾聽土地∣住屋外觀∣設想實際生活∣視線與隱私∣照明韻律
包家 地下室浮出地面,創造地下庭園。
荊野之家 用擋土牆反射光,為門廳通道引入光線。
成瀨家 運用道路高低差,截斷外部窺視。
多摩廣場家 鄰路牆面連續窗,導入銀杏行道樹景觀。
八岳山莊 將基地360度景觀極大化
岡崎之家 單坡屋頂外型,壓低高度、減輕建物的壓迫感。
白金之家 爭取空間最大值,主建物內縮創造斜壁停車場。
神樂板家 狹小基地外牆退縮形成露台,圈起一片私家天空。
鹭沼家 空箱概念進駐屋內,懸浮臥室打造新生成空間。
玉蘭?家 雙層地板,客廳安置其中、書房以地為桌。
西谷家 傳統土間與現代廚房結合,營造空間畫分趣味。
富士見野家 鑿空陽台與玄關,是深凹空間也是超大照明燈。
【一堂日本建築系學生也在上的設計課!】
作者平日除了接受建案屋主的委託「設計」之外,也在大學裡教授「設計」課程,這本書的撰寫對象,正是這類剛開始學習建築設計的學生,以及對建築充滿好奇,有意為自己打造住屋的地主或案主們,盡可能地將一些住屋設計最基本、最常見的問題點整理成冊。
看圖就能蓋出好房子!
日本住宅賞獲獎建築師,不藏私圖解執業祕笈
知識滿載的居家建築入門
●立剖透視圖詳細解說 ●燈光設計配置法則 ●全室建材使用清單
本書特色:
※ 給想自己蓋房子的屋主、建築領域新手,思考房子這回事!
※ 扭轉式破解!將坡地、狹長屋、畸零土地的阻礙一轉為住宅特色。
※ 單層住宅也適用!一開始就做對,徹底改善家的空間體質。
※ 提供住宅裡的好走動、好使用、好放鬆、好居住基本原則!
※ 看日本屢獲獎項的建築師,如何利用不同建材,打造室內通透與層次感?
※ 燈光設計圖解,呈現照明實際效果,滿足居家的建康與舒適需求。
※ 即便是資深建築師、專業室內設計師,也能在其中得到啟發與交流!
【一次給足,好房子斷面透視圖!】
書中,作者大方公開執業多年的個案,以實際圖片,搭配大量的專業「斷面透視圖」,不只逐一標示基地形態、尺度規格、結構與素材……等,更在重點設計上拉線,深入說明設計概念與想法。此外,除了充滿力道的建築體本身,還可從書中看到,兩位建築師如何大玩地板結構:錯層樓板、雙層地板……讓居家產生起伏變化,同時也創造以地為桌的書房、降板內嵌的客廳等趣味的室內景色。
針對燈光,也佐以圖示,羅列出11種運用於居家的照明設計,如:最小限度的照明、深凹部位的照明、由間隙透出的照明、反射的照明……透過圖像與線條、各種數據資料,與讀者進行交流對話,讓人們可以徹底理解一棟建物的身世背景。
【從15坪土地開始!30個獨棟住宅細部實例】
傾聽土地∣住屋外觀∣設想實際生活∣視線與隱私∣照明韻律
包家 地下室浮出地面,創造地下庭園。
荊野之家 用擋土牆反射光,為門廳通道引入光線。
成瀨家 運用道路高低差,截斷外部窺視。
多摩廣場家 鄰路牆面連續窗,導入銀杏行道樹景觀。
八岳山莊 將基地360度景觀極大化
岡崎之家 單坡屋頂外型,壓低高度、減輕建物的壓迫感。
白金之家 爭取空間最大值,主建物內縮創造斜壁停車場。
神樂板家 狹小基地外牆退縮形成露台,圈起一片私家天空。
鹭沼家 空箱概念進駐屋內,懸浮臥室打造新生成空間。
玉蘭?家 雙層地板,客廳安置其中、書房以地為桌。
西谷家 傳統土間與現代廚房結合,營造空間畫分趣味。
富士見野家 鑿空陽台與玄關,是深凹空間也是超大照明燈。
【一堂日本建築系學生也在上的設計課!】
作者平日除了接受建案屋主的委託「設計」之外,也在大學裡教授「設計」課程,這本書的撰寫對象,正是這類剛開始學習建築設計的學生,以及對建築充滿好奇,有意為自己打造住屋的地主或案主們,盡可能地將一些住屋設計最基本、最常見的問題點整理成冊。
作者簡介
森清敏(Mori Kiyotoshi)+川村奈津子(Kawamura Natsuko)
日本知名實力派建築師。先後任職於日本知名建設公司設計部,接受飯店與辦公室設計之歷練,於2002年獨立創設MDS一級建築設計師事務所。曾經手為數可觀之住宅設計案,外界評為「擅長利用不同質材營造室內極度優質的通透與層次感」,備受海內外眾多建築專業雜誌及媒體推崇,亦曾獲頒諸多建築獎項。
除了執業建築師身份,兩位同時也在大學教授相關設計課程,將業界的實務經驗與建築人理念,做為專業知識傳遞。
譯者簡介
桑田德(Kuwata Toku)
一九六六年生於台灣新北市。於東吳大學日文系在學期間即從事日文翻譯,後兼任日語教師至今。曾擔任進步教育小學教師、出版社編審、網站管理員、程式設計師。近年主要相關譯作:《日本設計師才懂ソ好房子法則》《新手建築師ソ教科書 (長銷好評版)》、《日本設計師給你ソ好房子圖鑑》、《日本造園大師才懂的景觀設計85法則(暢銷好評版)》。
網址:http://kuwataster.blogspot.com
書籍目錄
Prologue 序章— 打造「今日」的住宅
0.1 和雨共生
0.2 與日同處
0.3創造「自然」與「建築」和諧關係
0.4 思考氣流的出口
0.5 為習慣注入新詮釋
0.6 生產制度 X 專業工法
chapter 1 基地「外」的價值
1.1 導入週邊風景
1.2 擋土牆的借景
1.3 當無法南面採光時
1.4 導入北側的暖陽
1.5 利用白牆的間接採光
1.6 依道路決定建物外觀
1.7 讓周邊的環境極大化
1.8 重視遠景
1.9 顧及新舊建物的互動
chapter 2 傾聽「土地」的聲音
2.1 考量上空和街道╱斜線限制下的多面體建築
2.2 考量上空和街道╱藉天空率保全完整造型
2.3 以立體拼圖思考都市住宅
2.4 樓層內縮創造斜壁停車場
2.5 善用狹長基地延伸空間
2.6 順應畸零地形打造個性住宅
2.7 沒錯,平房的優點無可取代!
2.8 坡地住屋的水平設計
2.9 地面上的地下室
chapter 3 重視街坊間的「空間距離」
3.1 改變視線╱低於路面的隱私保護
3.2 改變視線╱高於路面的隱私保護
3.3 改變視線╱在斷面結構上發功
3.4 改變視線╱上方的隱私保護
3.5 改變視線╱帷幕設計
3.6 改變視線╱圈出天空
3.7 兼具隔間作用的窗簾
3.8 窗的陰影設計
3.9 障子門柔光
3.10選擇窗戶抑或選擇牆壁?
3.11 設置單純景觀窗
3.12 深凹窗設計
3.13 盡頭採光之美
chapter 4 打造安適的「居家場所」
4.1 錯層樓板的間距設計
4.2 加法:空箱組合
4.3 減法:鑿空設計
4.4 鑿空法創造高低變化
4.5 利用結構體打造獨有住宅空間
4.6 思考牆的厚度與開口
4.7 斜牆壁與斜天花板的趣味
4.8 複數軸線與雙坡屋頂
4.9 透過建材改變隔間的效果
4.10善用高低差的聚眾特性
chapter 5 空間的「形式」與「構成」
5.1 玄關的形式——入口空箱
5.2 玄關的形式——土間通道
5.3 整合「形式」——凹與凸
5.4 整合「形式」——素材與顏色
5.5 簡化「形式」——連續式外觀
5.6 簡化「形式」—外裝的接縫
5.7 建築╳傢俱——透過尺寸建立「形式」
chapter 6 發揮「素材」的力道
6.1 木材的線條運用——Y形柱
6.2 木材的平面變化——並排柱體
6.3 以木材的搭建法創造空間魅力
6.4 保存原始風貌的混凝土
6.5 探尋外牆灰泥的可能性
6.6 以布幕裝飾建築
6.7 以色彩裝飾空間
chapter 7 製造陰影的「照明」
7.1 最小限度的「照明」
7.2 深凹部位的「照明」
7.3 由間隙透出的「照明」
7.4 反照的「照明」
7.5 室內的「街燈」
7.6 包裹「照明」的天花板
7.7 創造韻律的「照明」
7.8 連結內外的「照明」
7.9 效果全然相異的兩種「照明」
7.10光的點與線
7.11 襯托質材的「照明」
7.12 屋外街坊的「照明」
chapter 8 友善易用的空間佈局
8.1 多重選擇的迴游動線
8.2 著重效率的最短動線
8.3 大人、小孩的日常動線
8.4 現代感的「土間廚房」
8.5 梯井創造動態空間佈局
8.6 空間佈局的關鍵——收納
8.7 變化就在「閒置」的空間裡
8.8 榻榻米和室的N種可能性
8.9 彼此相望的梯邊書桌
8.10 坐一望二的書架書桌
8.11 窗邊柔光下的書房角落
8.12 品嚐露天沐浴的樂趣
8.13戶外客廳
chapter 9 設想實際生活的細節設計
9.1 梯間閱讀區
9.2 家中的「大草原」
9.3 變換自如的秘密基地
9.4 舒適助眠的空間佈局
9.5 變色龍廚房
9.6 室外休息區
9.7 屋簷下的多功能空間
9.8 住屋門扉設計
chapter 10 藏在優質住屋裡的「細部」設計
10.1 大人味的幼童防護設計
10.2 「樓梯」——空間的調味料
10.3 分工明確的窗口設計
10.4 地下室也有自然光
10.5 善用進深
10.6 一舉兩得的隔間牆
10.7 連續感的收納設計
10.8 隱藏式門扇
10.9 傳統工法+未來概念
10.10 創造懷舊的空間氛圍
10.11 設備即是照明
10.12 建築與家具同步規畫
Appendix 附章— 從50000平方米到50平方米
住屋索引
後記 住屋建造VS.設計思考
推薦序/導讀/自序
後記—住屋建造VS.設計思考
平日除了接受建案案主的委託「設計」之外,其實我們也在大學裡教授「設計」課程,經常面對青年學子。對於案主的委託「設計」和學生的「設計」課程,在處理的方式上的確稍有不同,不過兩者倒是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同樣都對建築設計充滿了好奇,皆屬建築領域的入門新生。實際上,這本書的撰寫對象,正是這類剛開始學習建築設計的學子,以及對建築充滿好奇,有意為自己打造住屋的地主或案主們。
在大學教授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大多專注在表現個人所想像的空間與形式,僅有少數同學意識到了建物本身和街坊間的關係,留意到整體使用上的方便性。而建案的案主,亦即我們的客戶,則大多僅把焦點集中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和基地內部的外裝材料,卻幾乎忽視了基地外部的一切。按理說,土地和建物是案主的,當然愛怎麼蓋就怎麼蓋,問題是,在個人的權利之外,既然是社會的一份子,每一位案主也應負起所謂的社會責任,該為基地或建物的外部付出一些心力才是。
建築設計師的任務無非就是針對所有攸關建築的問題,從外部週邊的街坊和自然環境,到內部家具的設計等等細節,經過綜合的判斷和考量,為案主提供最合宜的居住「空間」。無庸置疑,住宅即是資產,因此建築設計師也不可能忽略隔熱、防水之類的功能與品質。只不過,我們決定將這類技術面的話題交由其他更專業的建築類書去分析討論,這本書並未涉及這部分細節。我們的目標只是盡可能地將一些住屋設計最基本、最常見的問題點整理成冊。但願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對住屋設計產生更多且更完整的好奇和想像。
在尚未成立事務所的十多年前,我們都是所謂「日本五大建設公司」的其中一家設計部門的員工。在那裡,我們經手過各種不同用途、類型和規模的建案,包括飯店、商家之類的商業設施和辦公大樓等等,卻從來與自用住宅無緣。
誠然,要想成為道地的建築設計師,特別是有志於住屋設計,通常跟著一位擁有豐富住屋設計經驗的建築設計師學習,肯定是絕佳的捷徑。然而我們卻走了完全相反的路,儘管在那裡確實累積了設計的經驗,卻兜了個大圈子才正式走入住屋設計的領域。不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汲取了數不清的寶貴經驗,形成無形的資產。要不是當年那些委託我們設計的客戶,以及一群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而攜手合作的工班團隊和協力廠商,我們絕不可能擁有今日這般建築設計師的成就。因此,我們也想藉此機會,向每一位朋友致上最深的謝意。
最後我們還要特別感謝讓我們有機會完成這本書的X-Knowledge出版社副社長三輪浩之先生,與多位曾經提供寶貴意見的先進,以及我們事務所的同仁,一路協助完成本書的清水純一和荻野谷和秀,還有已經離職的加藤大作。
文章試閱
chapter 1 基地「外」的價值
Treasure beyond border
誠如大家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真恨不得現在就回家放鬆」、「週末我只想待在家裡放空」,「家」這個字眼其實包藏著另一種定義——私人空間。或許也正因如此,人們對於「家」的想法,往往存在著那麼一點的「自私」。好比說我們遇過的建案案主,絕大多數提出的需求都集中在住屋內部,卻毫不在意住屋和街坊的關聯,甚至彼此可能的影響。倘若建築設計師就這麼根據案主的需求照章處理,其結果,就是現在所見缺乏美感又稍嫌雜亂的街道模樣。
當然建築設計師也該負起一部分責任,不過在此的重點並不在討論責任歸屬,而是想強調:儘管「家」是個人所有,可以隨自己高興,愛怎麼建就怎麼建,但是切勿忘記,住屋畢竟是街坊的一部分,唯有顧全整體,才可能擁有最佳的居住環境,也才稱得上是真正優質的設計。
接到案主的委託時,通常我們會先觀察基地外的狀況,試著掌握基地週邊住家的形式、大小、距離、密度,看看是否鄰近綠地、看得見山景、有行道樹或田地。因為四周的環境和景觀肯定會直接影響規劃,而這一影響,甚至遠大於基地本身的形狀與面積。此外,會試著去了解基地的地段,是位處市中心的密集區,抑或位在郊外的住宅區或別墅區,不同地段自有不同的設計考量和規劃方式。在幾經察訪之後,才會決定哪些部分應該融入週邊的環境,而哪些部分又該特別凸顯自家的性格。
但是不論如何,外觀上一定是個別具特色的造型。在觀察和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善用足以為住屋「加分」的週邊環境,倘若發現了可能「減分」的問題點,也會力圖化解。只要掌握基地本身不同面向的特性,並且透過這些特性的帶領,我們相信,即便結果未必完全採納案主個人需求,但所設計出來的住屋,他日就算換了主人或改變用途,它仍舊會是最符合居住者需求的狀態,永遠無需額外出力大幅裝修。
1.1 導入周邊風景
Framing your own exclusive view
只要仔細觀察,肯定都能從基地周邊找出諸如青山、綠樹、藍海、田野、小溪,公園、行道樹之類足以為住屋加分的風景。而這些或大或小、或天然或人工的景致,其實都是建築設計師理當積極納入的設計重點。一旦將這些可加分的風景導入室內,所設計出來的住屋,勢必是獨一無二且絕無僅有的建築作品。
我們在「多摩廣場家」所導入的,是周邊的銀杏行道樹和日本栗樹。
1.2 擋土牆的借景
One man’s “retaining wall”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要想賦予小型住屋更為寬敞的空間視野,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方法,就是善用和鄰宅之間的空隙,製造一條具有空間穿透力的「通道」。
只要仔細觀察基地特性,一定都能找出這條「通道」的位置和方向。某些狀況甚至可以藉由一般多被視為減分的階梯狀擋土牆,營造出一條既可拉長正門入口的進深,又能保護居住者隱私的「通道」,將減分的問題點逆轉成加分的優勢。
1.3 當無法南面採光時
When southern light isn’t at your disposal
當遇到一塊東西狹長,且南面擁有大片視野的基地時,人們往往以為只要在四面廣設窗戶,即可享有充分的日照和採光,殊不知倘若基地位處南北側緊鄰鄰宅的密集住宅區,恐怕多半只是太陽的陰影……。遇到這種情形,不如封鎖南面窗口,僅在東西兩面設置開口,如此一來,東西向的每一扇門窗,上午和下午都能接受日照,即便整天待在室內,也能隨處得享足夠光線,在柔和的採光中安閒度日。
1.4導入北側的暖陽
Tranquil light from the north
面北的房間往往給人陰暗、潮濕的負面印象,實際上只要採光得當,照樣可以打造出特殊用途的房間。比起南向窗口所接收到的直射陽光,面北的窗口光線相對偏弱,一般來說更適合用作畫室和書房。換言之,南北兩側的房間其實各具優點:北側的房間夏日濕潤涼爽,南側的房間則在入冬以後相對溫暖且濕度適中。然而,若想把直射的陽光導入北側房間,也並非無計可施,只需透過高低斷面的採光手法,一樣可以加強北側室內的日照,改善人們對於面北房間的刻板印象。
1.5 利用白牆間接採光
Claiming a slice of nature
密集地區的住屋緊鄰鄰宅,採光尤其不易。打開窗戶,看到的盡是鄰居的窗戶和空調機組,不得已只好終日窗簾緊閉。這時候,不妨參考京都的傳統民宅,利用庭院倉庫白色粉刷牆的陽光折射,將光線導入室內。一旦將此手法應用在現代的住屋設計中,即便身處密集的住宅區,一樣可能讓居住者獲享充足的光線和舒適的通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