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進化思考:引導創造力的「變異與選擇」
原文書名:進化思考──生わ残ペヵ⑦ЙкЬメコゑペ「変異シ適応」
產品代碼:
9786269759323系列名稱:
設計思考系列編號:
2DDT0002定價:
820元作者:
太刀川英輔(Eisuke Tachikawa)譯者:
詹慕如頁數:
544頁開數:
14.8x21x3.5裝訂:
精裝上市日:
20230907出版日:
20230907出版社:
雙囍出版-遠足文化CIP:
176.4市場分類:
藝術總論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藝術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什麼是創造?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創造的意義?
創造力只屬於擁有天賦的少數人嗎?
學習生物演化的系統性思考法
協助你找回固有的創造力寶典
稍加練習人人都能擁有創造力,一起為世界的未來做出貢獻
NOSIGNER 創辦人太刀川英輔開創性著作《進化思考》
本書勾勒的設計藍圖超越了我們習知的設計,是等在未來下個百年的設計,是來自社會最終也將回到社會的設計新視野,是破繭而出「超越設計的設計」。
──鄭陸霖
「你具備創造力嗎?」在日本,92%的學童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是對自身的能力理解不足,還是對創造力有錯誤的想像和認識?我們時常讚歎傑出的藝術作品,同時也為改變世界的物件深受震撼,它們都是出自具有創造力的「天才」之手嗎?世界上92%的人只能認命地與創造力絕緣?
求學時期同感疑惑和挫折的太刀川英輔,在透過研究語言轉而向生物的演化學習,從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發,反覆思考生物如何經過「天擇」繼續存活在世界。太刀川英輔熱切地讓我們相信創造是人類固有的能力,我們所欠缺的只是一套學習的系統,《進化思考》就是人人都需要的創造力思考法。
「進化思考」──
將人的創造力視為與生物演化具有相同結構的現象,
此思考法將透過反覆的「變異與選擇」,引導出人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狂人,變異,HOW」;「秀才,選擇,WHY」
創造力並不專屬於人口占比極少的高智力天才,也並非建築師、設計師、音樂家等專業人士特有。諾貝爾獎的得獎者中不乏中等智力的研究者,他們改變世界的能力並不完全仰賴天賦,而是能掌握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思考的模式。
太刀川英輔將創造力的思考要素區分為兩大特質:「狂人型」和「秀才型」。狂人代表勇於突破現況挑戰未知,能靈活地因應改變(HOW);秀才能藉由分析、理解,掌握事物的本質(WHY)。看似衝突的兩種特質,正是史上被稱為「天才」的人交錯運用得以發揮創造力的思考方式。先仰賴狂人式思維產出大量可能;再憑藉秀才式思維分析出可行辦法,經由兩種思維的不斷往復操作,得以發揮出創造力。
創造性是一種在變異和選擇間反覆來回的演化現象
變異思維:大量產出偶發創意的發想手法
HOW(如何才能改變?)
選擇思維:模仿自然選擇壓力的生物學式觀察手法
WHY(為何應該如此?)
「進化思考」認為發揮創造性這種現象,跟生物演化的結構極爲相似。生物演化是透過偶然的「變異」和必然的「選擇」來回反覆:變異→選擇→變異→選擇→……形成演化的螺旋。儘管人類是現存已知動物中唯一具有創造力的物種,然而人類的歷史在地球歷史上卻顯得微不足道,生物長遠的演化歷程和豐富的案例,足以成為人類的借鏡。「進化思考」從生物演化螺旋的兩個端點「變異」與「選擇」中,將變異的可能性歸納出九種路徑;將選擇以時間的過去與未來,空間的內與外,作為觀察世界的時空觀學習法。
變異(HOW)的九種路徑
變量──試著想像極端的數值
擬態──試著模仿理想的狀況
消失──試著減少標準的裝備
增殖──試著反常地增加數量
轉移──試著尋找全新的場域
交換──試著替換為其他物件
分離──試著區分出不同元素
逆轉──試著思考相反的狀況
融合──試著打造意外的組合
選擇(WHY)的四種時空觀
解剖──了解內部結構與其意義
系統──承繼過去的系譜與脈絡
生態──觀察往外部連結的關係
預測──聯繫未來和希望的預測
「進化思考」是協助每個人找回創造力的工具,讓並非天才的我們正確認識何謂創造,並且明確理解它所必須歷經的過程。同時,明白創造超越了意志,只要透過「偶然變異」和「必然選擇」的往返,任何人都可以提高創造發生的機率。學習有效的思考模式達成創造力的發揮。更重要的是,愈多的人發揮出創造力時,我們將集結彼此的力量,為世界產生貢獻。就從質疑常識,重新發現改寫現實的變異可能性開始,拋除自我的執著。學習建構創造力只是邁向未來的開端,在過程中,請適時回顧太刀川反覆提問的六大問題:
●何謂「美」?
●何謂「發想的強度」?
●如何看待「關係」?
●什麼是「真正該製造的東西」?
●為什麼「自然擅長創造」?
●為什麼「人類具備創造力」?
當全球陷入氣候變遷和政局動盪的生存威脅下,正是需要發揮創造力,集結起眾人的力量,適時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的時刻。一邊加以練習「進化思考」找回我們固有創造力的同時,也請一併以永續發展,尊重環境……等為方向,重新思索人類跟自然的關係。
什麼是創造?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創造的意義?
創造力只屬於擁有天賦的少數人嗎?
學習生物演化的系統性思考法
協助你找回固有的創造力寶典
稍加練習人人都能擁有創造力,一起為世界的未來做出貢獻
NOSIGNER 創辦人太刀川英輔開創性著作《進化思考》
本書勾勒的設計藍圖超越了我們習知的設計,是等在未來下個百年的設計,是來自社會最終也將回到社會的設計新視野,是破繭而出「超越設計的設計」。
──鄭陸霖
「你具備創造力嗎?」在日本,92%的學童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是對自身的能力理解不足,還是對創造力有錯誤的想像和認識?我們時常讚歎傑出的藝術作品,同時也為改變世界的物件深受震撼,它們都是出自具有創造力的「天才」之手嗎?世界上92%的人只能認命地與創造力絕緣?
求學時期同感疑惑和挫折的太刀川英輔,在透過研究語言轉而向生物的演化學習,從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發,反覆思考生物如何經過「天擇」繼續存活在世界。太刀川英輔熱切地讓我們相信創造是人類固有的能力,我們所欠缺的只是一套學習的系統,《進化思考》就是人人都需要的創造力思考法。
「進化思考」──
將人的創造力視為與生物演化具有相同結構的現象,
此思考法將透過反覆的「變異與選擇」,引導出人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狂人,變異,HOW」;「秀才,選擇,WHY」
創造力並不專屬於人口占比極少的高智力天才,也並非建築師、設計師、音樂家等專業人士特有。諾貝爾獎的得獎者中不乏中等智力的研究者,他們改變世界的能力並不完全仰賴天賦,而是能掌握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思考的模式。
太刀川英輔將創造力的思考要素區分為兩大特質:「狂人型」和「秀才型」。狂人代表勇於突破現況挑戰未知,能靈活地因應改變(HOW);秀才能藉由分析、理解,掌握事物的本質(WHY)。看似衝突的兩種特質,正是史上被稱為「天才」的人交錯運用得以發揮創造力的思考方式。先仰賴狂人式思維產出大量可能;再憑藉秀才式思維分析出可行辦法,經由兩種思維的不斷往復操作,得以發揮出創造力。
創造性是一種在變異和選擇間反覆來回的演化現象
變異思維:大量產出偶發創意的發想手法
HOW(如何才能改變?)
選擇思維:模仿自然選擇壓力的生物學式觀察手法
WHY(為何應該如此?)
「進化思考」認為發揮創造性這種現象,跟生物演化的結構極爲相似。生物演化是透過偶然的「變異」和必然的「選擇」來回反覆:變異→選擇→變異→選擇→……形成演化的螺旋。儘管人類是現存已知動物中唯一具有創造力的物種,然而人類的歷史在地球歷史上卻顯得微不足道,生物長遠的演化歷程和豐富的案例,足以成為人類的借鏡。「進化思考」從生物演化螺旋的兩個端點「變異」與「選擇」中,將變異的可能性歸納出九種路徑;將選擇以時間的過去與未來,空間的內與外,作為觀察世界的時空觀學習法。
變異(HOW)的九種路徑
變量──試著想像極端的數值
擬態──試著模仿理想的狀況
消失──試著減少標準的裝備
增殖──試著反常地增加數量
轉移──試著尋找全新的場域
交換──試著替換為其他物件
分離──試著區分出不同元素
逆轉──試著思考相反的狀況
融合──試著打造意外的組合
選擇(WHY)的四種時空觀
解剖──了解內部結構與其意義
系統──承繼過去的系譜與脈絡
生態──觀察往外部連結的關係
預測──聯繫未來和希望的預測
「進化思考」是協助每個人找回創造力的工具,讓並非天才的我們正確認識何謂創造,並且明確理解它所必須歷經的過程。同時,明白創造超越了意志,只要透過「偶然變異」和「必然選擇」的往返,任何人都可以提高創造發生的機率。學習有效的思考模式達成創造力的發揮。更重要的是,愈多的人發揮出創造力時,我們將集結彼此的力量,為世界產生貢獻。就從質疑常識,重新發現改寫現實的變異可能性開始,拋除自我的執著。學習建構創造力只是邁向未來的開端,在過程中,請適時回顧太刀川反覆提問的六大問題:
●何謂「美」?
●何謂「發想的強度」?
●如何看待「關係」?
●什麼是「真正該製造的東西」?
●為什麼「自然擅長創造」?
●為什麼「人類具備創造力」?
當全球陷入氣候變遷和政局動盪的生存威脅下,正是需要發揮創造力,集結起眾人的力量,適時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的時刻。一邊加以練習「進化思考」找回我們固有創造力的同時,也請一併以永續發展,尊重環境……等為方向,重新思索人類跟自然的關係。
作者簡介
太刀川英輔 Eisuke Tachikawa
NOSIGNER創辦人
JIDA(日本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
進化思考提倡者
設計策略顧問
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客座教授
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日本館基礎概念發想者
相信透過社會設計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且推廣從生物的演化中學習發想脈絡的「進化思考」學說,願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用創意來改變世界的一分子。
作品涵蓋產品、視覺及建築等各大領域;並積極參與次世代能源、地方創生、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等各種計畫策略。曾獲得德國iF產品設計獎、德國紅點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優秀設計獎、亞洲設計獎(香港)、PENTAWARDS白金獎、台灣金典設計獎首獎、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義大利)首獎等百項國際設計大獎。同時也受邀擔任諸多國際設計大賽評審,如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WAF世界建築節等等。
代表作品包含:OLIVE、東京防災、PANDAID、山本山、橫濱DeNA海灣之星棒球隊、YOXO以及參與2025大阪世界博覽會日本館的概念發想。
所著書籍《進化思考》(海士之風出版,2021年)獲得由日本生物學家、經濟學家評選的代表性學術獎「山本七平獎」。另著有《設計與革新》(行人出版,2019年)。
https://nosigner.com/
譯者簡介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譯有多部文學小說、人文作品,並從事各領域之同步、逐步口譯。
臉書專頁:譯窩豐 www.facebook.com/interjptw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進化思考》不僅是一套思考法,在經由太刀川英輔的親身示範下,已經成為一項創造力工具,日本諸多大企業,學校機關,均邀請前往分享「進化思考」觀念。本書中,設有50道練習題(每道題約需20∼60分鐘完成),提供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即能藉由引導式提問,深入理解「進化思考」如何運用,符合「稍加練習即能擁有創造力」的「進化思考」理念。
書籍目錄
〖目錄〗
推薦序 ◎鄭陸霖
台灣版作者序
前言
序 章 何謂創造
第一章 演化與思考的結構
第二章 變異HOW
1. 變量──試著想像極端的數值
2. 擬態──試著模仿理想的狀況
3. 消失──試著減少標準的裝備
4. 增殖──試著反常地增加數量
5. 移動──試著尋找全新的場域
6. 交換──試著替換為其他物件
7. 分離──試著區分出不同元素
8. 逆轉──試著思考相反的狀況
9. 融合──試著打造意外的組合
第三章 選擇WHY
1. 解剖──了解內部結構與其意義
2. 系統──承繼過去的系譜與脈絡
3. 生態──觀察往外部連結的關係
4. 預測──聯繫未來和希望的預測
第四章 創造
終 章 創造性的演化
結語
引用出處
參考書目
推薦序/導讀/自序
む台灣版作者序め
《進化思考》能在台灣出版,我此刻感慨良多。
我只想製作對未來有所貢獻的東西,為此我一直努力精進設計。人們該如何才能變得更有創造性?創造性又該如何為未來服務?這些一直是我不停自問的問題,並且賭上自己的人生來付諸實踐。我相信創造力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的,本書充滿了我對創造力本質結構的個人探索和自我堅定的信念。
我致力且持續進行的「為社會設計」的觀念這幾年逐漸開枝散葉,在日本它被稱為「社會設計」。身為一名社會設計師,一直以來,我十分關注台灣設計的現狀。台灣人善良且熱情,他們深知民意能驅動未來。或許正因如此,許多台灣設計師都以影響未來的設計為目標,對此,我內心深處深感共鳴。
鼓勵我出版本書,並為我介紹出版社的社會學家Jerry(鄭陸霖)教授是台灣社會設計研究的先驅者。他在實踐大學教授的學生李妮燕,為了更進一步研究社會設計加入了我的設計事務所NOSIGNER。我們彼此感到了命運的契合,第二年便結婚並有了兩個孩子。作為工作與私下最佳的合作伙伴,甚至在撰寫本文的此刻,我都得到了家庭的強大支持。此外,我有許多設計圈友人,引領著台灣設計界的發展。因此,對於我和我的家人來說,台灣就像是第二故鄉,這本書的出版讓我覺得意義非凡。
自從與她相遇後,我的「進化思考」構想如決堤的洪水般蔓延開來,之後書寫期間長子與次子誕生,我像是期待著他們的未來般完成了這本厚重札實的書。在本書中,我試圖以客觀、科學的方法審視創造性。然而,裡頭的字字句句都深深刻著我自身的想法和經歷,以及我對孩子們未來生活的想像,就像DNA一般,無法掩藏。儘管我以前寫過許多書,但這次對於身為男性的我來說,就像經歷了一次分娩,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這本書在日本引起了各種迴響和討論。後來躍居亞馬遜商管類圖書排行榜第一名,還成為全國高中入學考試和部分大學入學考試試題,甚至製播了相關的電視節目。此外,我還有機會與諾貝爾獎科學家對談;在印度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並參與高等教育的未來願景計畫的制定。這本書為我開啟了意想不到的世界大門。本書還榮獲了日本社科人文領域的代表性學術獎項「山本七平獎」,這是第一次有關於創造性、設計和生物學知識的書籍獲獎。
台灣與日本一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天災頻仍地區,是少數既經歷強烈颱風又有地震的地區。同時,我們也面臨了氣候變遷和政局動盪等各種變化,為了讓世界持續發展,現在正在考驗我們每個人的創造力。換句話說,如本書內容所述,文明、社會、生活文化的進化正面臨挑戰。為此,我們需要深思熟慮,並具有創新精神。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我希望各位能傾聽自然給我們的教導,也祈願這本關於「進化思考」的書能提升每一位台灣讀者的創造力,並幫助各位重新構建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文章試閱
〖前言〗
我們試著凝視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描繪的人體,或是伊藤若?筆下的雞;側耳聆聽奇克・柯瑞亞(Chick Corea)的〈回歸永恆〉(Return to Forever);在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裡感受空間的震撼。
真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能創造出如此精采的作品?實在不像人力所及。於是我懂了,沒錯!這些人都是天才。跟他們相較,我只是望塵莫及的一介凡人。
另外像是完成了飛機的萊特兄弟;發明第一輛汽油車的卡爾・賓士(Karl Friedrich Benz);發明印刷機的約翰尼斯・谷騰堡(Johannes Gutenberg);開發電腦的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這些改變歷史的發明家,正因為他們是創造的天才,才能催生出這些概念。我深深體認到,自己跟他們的不同。
但人類的創造性真是如此嗎?
創造性的物件,只能出自天才之手?
我和你,都只能死心?
其實我深信,無論任何人,都具備足以發揮創造性的驚人力量。但是仔細想想,我們對於創造性結構、培養創造力的適當練習方法,都一無所知。我們可以學習到設計椅子或者烹飪方式等許多製造物件的方法,但卻不曾學習過何謂「創造性」體系。
假如創造性真的具備一種確實的結構,而我們也能系統性地學習,又會如何?這麼一來,創造將會成為人人都有可能挑戰的項目。
那麼創造究竟是什麼?這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現象。世界上有無數種生物存在,卻唯有人類能發揮無比的創造性,這究竟是為什麼?既然我們屬於自然的一部分,那麼創造理應也是一種自然現象。有沒有其他類似的自然現象存在呢?
這麼一想,腦中忽然有個念頭掠過。自然界中確實有一個非常類似創造的現象,那就是生物的演化。演化確實跟人類的創造性一樣,是一種能產生具備功能多樣型態的現象。我們有沒有可能從這個觀點出發,揭開創造的神祕面紗呢?
於是,我著了迷似地開始研究演化。一回神,我思考創造結構和生物演化這件事,已經將近二十年,漸漸形成了「進化思考」這套思維。
本書中整理了「進化思考」的體系、我的探究歷程以及練習方法。進化思考期待能揭開與創造相關的知識結構之謎,幫助更多人發揮創造性。希望這本書能對於你,還有企圖以己身力量運用創造性手法解決未來文明可能面臨之種種問題的人,成為引路的指南針。
む推薦序め
《進化思考》(台灣版)推薦序
◎鄭陸霖(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副教授)
太刀川英輔是⼀位頂尖的新世代設計師,他所領導的NOSIGNER設計公司跨足眾多設計領域交出傲人成績,並且一再打破我們對設計的既有想像。他不只設計產品也熱情投入防災與疫情的設計參與,贏得日本朝野關心未來願景的人士們的信任,在關係教育、文化、生態、都市的創新計畫中委以重任。他方值壯年便擔任日本工業設計協會(JIDA)理事長更加凸顯對內引領設計趨勢;對外社會溝通所被寄予的專業期望。《進化思考》如他所寫「只要稍加練習人人都可以有創造力」的信念實踐,也體現了他樂於分享與勤於寫作(行動!)的社會設計師本格作風,我們才能透過閱讀輕易獲得他深刻反思總結寶貴經歷的結晶。繁體中文版的問世,不只移除了台灣讀者擄獲創造力祕密的最後一道障礙,更是比日文版大幅更新修訂的升級「演化版」,作為催生者的我十分引以為傲(討拍)。
在二ま一一年日本三一一東北大震災四十小時內太刀川發起「OLIVE」計畫而以社會設計知名,二ま一四年我下決心離開中研院進入設計領域在實踐工設系任教,在我認為更接近實作現場的地方繼續琢磨四十年前入行之際「成為一位落地社會學者」的自我承諾。離開中研院暫時失業的二ま一五年,我曾受邀導覽由他設計展場的「社計思維──日經設計展」,那時對太刀川的設計思維印象模糊。那年,我擔任以「社會設計」為主題的「台北城市設計展」策展顧問,規劃了社會設計的國際論壇,同時編輯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的社會設計專題,可說正積極熱身,整備自己的設計視野。
我從社會這端剛躍入設計,而太刀川則從設計那頭擁抱社會,我們兩個直覺相信「設計」與「社會」(儘管尺度落差似乎很難對接)最終海水可以匯通的傻子,各自啟航離開同溫層熟悉的港口進入未知的汪洋大海,二ま一六年因為《天下雜誌》主辦公共論壇探索方興未艾的「社會設計」受邀對談,因而初次謀面!會前得知太刀川的第一本書《設計與革新》甫於年初問世,是藉機摸清對手設計思維如何拆解物件構造與更大社會脈絡關係的好機會,於是把書緊急空運快遞到手閱讀,以文會友後從此開啟我們多年的友誼。
雖然從《進化思考》問世的此刻回看只是他的牛刀小試,但不論是思慮觀察的細膩、躍進未來的熱情、打破框架的視野、敘事邏輯的用心鋪陳無不讓我驚豔,從這本帶著自傳風味的小書中,我已經可以看到未來爆發力可期的巨大身影。那次對談仍舊是我多年來最淋漓盡致的一次DxS跨界交流,除了當面表達由衷欣賞與對他未來設計事業開展的熱望,會後更是急忙催促出版界朋友儘速讓繁體中文版問世。從《設計與革新》到《進化思考》,六年的時間不算長,但除了COVID-19嚴峻疫情讓世界停擺的全球衝擊,我與太刀川的個人生活都經歷了激烈的變化。雖然距離遙遠各自平行探索DxS的航海軌跡,但像極了愛因斯坦發現的「糾纏」(entanglement)現象,這段期間關注NOSIGNER設計事業如何開展的後續動態,起碼在我設計圈的「異鄉人」(stranger)這端一直起著共鳴共震的激勵作用。這點他或許至今仍不清楚的正面影響,稍後再讓我以同為讀者的身分跟各位分享。
對談之後四年,輪到我熱身上場出版了《尋常的社會設計》,沒想到才兩年便被他彎道超車,看到他出版了更驚人縫合跨尺度事物的巨著《進化思考》。太刀川已不是那位(僅僅被我看成)「潛力無窮」的年輕設計師,《進化思考》本身就是他驚人創造力的大爆發,是自我超越演化、結結實實躍進未來的最佳見證。當年站在「社計思維──日經設計展」門口,第一位跟我微笑招手:「歡迎來到實踐工設!」的學生李妮燕不僅已是在日本茁壯銳意成熟的設計師,更意外成了太刀川人生、家庭、事業最珍貴重要的夥伴,兩位愛情結晶的可愛小男孩輪與慧在我眼中宛如自己家族的新生代。
我還記得小倆口向我這個「媒人」在南港小酒館私密通報結婚喜事的那晚,我聽了喜出望外剛跟他們舉杯恭喜,太刀川緊接著告訴我「還有一個東西」(one more thing),就是他自承「厚到像字典」的新書即將出版!而這生產力旺盛的設計師辛苦懷胎即將哇哇落地的「孩子」名字預告為「進化設計思考」!
聞言後仗著一點默契信任便向敬重的設計老友直言:你沒有必要重複我這個社會學野放設計的「脫藩武士」的長期困擾啊!你已經站在設計專業最核心的正中央,就算你隻字不提「設計」也沒人會懷疑這是全新的設計思想;更何況「設計思考」已經因為過度使用而變得僵化陳腐(這是cliché這個法語詞彙的原始定義),放上封面只會成為你這面向未來的新書跟社會溝通的無謂負擔吧?「所以,避免將來後悔莫及,就豪邁清爽地拿掉『設計』這兩個贅字吧!」我很高興,他們聽了我的建議,更高興的是在你手上的這本《進化思考》翻開封面後,內容分量渾厚紮實而且充滿迷人的跳躍想像,書的存在本身已經成了一個踏實給人希望的物質力量!
接下來,我想履約稍早的承諾,從一位《進化思考》中、日文版本最早讀者的角度,分享我從社會學大陸的港口出航冒險,驚豔地閱讀這本從設計專業對向迎面而來 DxS豐碩成果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跟您行前簡報這本書的立體構造,與閱讀旅行如何安排攻略路徑的個人建議。
社會學大陸的風土民情向來喜歡把任何小事,像俄羅斯娃娃般,放到⼀層層越寬大越好的脈絡中弄得複雜。你我面對生態、氣候變遷、AI虛擬、疫情戰爭……眾多挑戰交織的二十一世紀近未來,不客氣些說,某種「見樹又見林」的全觀洞察能力確實需要;雖然我也必須坦白承認,也只有極少數的社會學者在打破潘朵拉盒後還能夠收拾得了失控的尷尬。太刀川在《進化思考》裡解剖簡、駕馭繁,從小尺度的物件到大尺度的生態,收放自如讓人只能擊掌佩服。我懷疑這是他從建築設計出發打下在對接不同尺度時維持架構分明的良好基礎,連帶對其恩師隈研吾更添敬意。
《進化思考》是一本厚而美的好書,表面印象並沒有欺騙你。厚,在凡事流行輕薄短小的數位時代並不容易討好,但你不需要被它厚實的篇幅給嚇到(你應該想,賺到)。NOSIGNER為它投入許多設計細功夫,這需要另⼀篇賞析設計的文章才能交代;但我確定讀者們最強烈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布滿文字間引人好奇的精美插圖。《進化思考》無疑是一本視覺宴饗的美書,這些精心搭配的圖表不只美,而且美得有道理,它們不只輔助理解也啟發想像,讓這趟旅程不僅不累而且充滿思考的視覺愉悅。
全書的主體落在討論「變異」與「選擇」這組演化對偶概念的第二章與第三章(約占全書五分之四篇幅)。第二章,太刀川先從設計師擅長的造物專業出發,貼近解剖物件的內在構造。在微觀這端,不只走得比主流社會學更為極致,而且他的分析精采神妙,展示了即便成熟的設計師也不得不折服的威力發想。如同書名「進化思考」,他向生物界演化變異的多樣動態致敬,庖丁解牛般拆解出九間獨立「變異模式」概念的練功房,讓你自由進出(照你喜歡的順序前後跳躍也無妨)刺激創意狂想的動力,為上進的讀者打好邁向高階創造力的基礎。
第三章,是我們沿著「演化與創造螺旋結構」向高階創造力突破的關鍵。太刀川從第二章微觀跨入複雜千百倍的巨觀生態網絡,帶著讀者辨識全球大環境的客觀「選擇」壓力,說明與舉例的圖文依舊細膩而奔放,有時險路過彎讓人捏把冷汗,有時峰迴路轉讓你有柳暗花明的驚喜,囿於思維層次切換與理解進路的複雜,我建議讀者最好還是循著太刀川嚮導的規劃循序登頂:從第二章已站穩馬步的內側構造「解剖」開始,探索構成當下緣由的過去「系統」脈絡,接著進入外部豐富動態的「生態」關係,最後歸結到寄希望於未來的「預測」。創造力跟自由息息相關,我的前導攻略只是提供個⼈經驗的參考,這本書允許每個人探索自在的閱讀路徑,書的側面貼心印製了(真的像字典才有的)索引標記保證你不會迷路,但我可以確定的是,認真閱讀到書末您一定會像快看完四小時精采長片時的意猶未盡。
第一章呢?「演化與思考的結構」這個破題的出手式,對我是措手不及的最大震撼,甚至覺得就算只讀完第一章也已經值回票價。小書之後蟄伏六年,太刀川像猛虎出閘的拳擊手,才剛翻過繩圈入場便毫不客氣地連續揮出重拳,在八十頁的開場篇幅裡,便靠著拳王阿里般花蝴蝶的數度靈巧轉身、串連了從創造、設計、演化、到教育的課題,靠著邏輯分明的自問與天問帶出了「變異與選擇演化螺旋」這個鮮明寫在封面上「引導創造力」的精簡架構,就算是一向高傲的社會學者在如此優秀的設計師前也只能心甘情願為原創的文字威力折服。
二ま二三年,《進化思考》台灣版著陸的此刻,對我、對太刀川、對你,我都希望是一個展望未來踏上嶄新起跑線的開端。如何用「創造力」打破舊體制、開創新格局,《進化思考》的大哉問在我看來就是在宣示這個決心(resolution)的意義。「現在」(Now!)是這樣的一個時刻,我們倏然領悟,解剖系統勇敢變異以便預測生態適應選擇,冷靜回顧以便築夢繼續前進。讓我放縱一下序說者的小特權,回到我選擇下墜地面的「新起點」那一年以便勾勒現在。二ま一五年我決意離開中研院後,很多親友懷疑這接近自殺的生涯抉擇有何「創造未來」的積極意義?不久,更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我竟然現身實踐大學成為設計學院讓人費解的社會學教授。但這個動作正是我對諸多不解的回答:已呈老態的社會學必須要勇敢從雲端高度的巨觀想像縱身跳下回到地表,回到人與物件共舞的現實社會中專注微觀尋常才能重拾價值與活力。
下墜到未知的豪賭不會危險?當然!但過高的安全需求,只會綑綁我們創造力的腳步,正如《進化思考》第一章傳遞的訊息:未來只會向無懼於暴露愚蠢、敢於向更多方位變異的物種敞開!看似愚蠢,但不是沒有勝算。因為我從環境趨勢的觀察中推測相信,向未來新棲息地變異遷徙的自己絕不孤單。為什麼選擇進入設計系?因為我任性推測,「設計」作為熱情於透過「造物」以聯繫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專業,一定有對口夥伴(counterpart partners)也正從地面仰望蒼穹,抱著把微觀的物件放回到社會網絡與自然生態中才能真正閃爍創意的信念。那就是我在二ま一六年與太刀川對談時的激動心情,「或許我是任性了些,但果然並不孤單啊!」像在彼此的專業尚人煙稀少的登機閘口(gate)遇見了跟孤獨的你默契點頭的跨界同行者,我為了收到來自星塵後方傳來「握手」(shakehand)系統交流的信號而無名感動,至今難忘。
二ま一五年底我在科隆國際設計學院(KISD)舉辦了嘗試打破物件在設計學院裡常被認定自足封閉(self-contained)的邊界,將它們放回到更大都市生態網絡的「巨大城市裡的後物件」(Meta-objects in a Mega-city)國際設計工作坊,同時對著全院發表「進化可以規劃?社會設計作為設計的未來願景」(Planning the Evolution? Social Design as a Future Vision of Design)的演說,那個演講最後以非常「中二」的喊話收尾:「讓社會學與設計一起演化,攜手跨入未來吧!」同樣在《進化思考》的第一章,太刀川透露他在二ま一六年頓悟,「懷抱著遠離自己專業領域的不安與期待」下決心,「要把創造這種現象融入到演化思想的萬能酸中,重寫人類創造性的方法論!」我相信,這個遠距的共時共鳴並非巧合,而是未來對當下的我們冥冥中的創造力召喚。
《進化思考》大氣地掙脫了「設計」早該被超越的既有框架,你看不到一絲被「造型風格」、「個人才氣」、「自足物件」注定過氣與時代脫節的老態,設計從核心處擁抱社會,新的語言就是新的生命,拒絕繼續被沾沾自喜嘮叨不停的舊神話所綑綁。從一本小書脫繭而出蛻變成一本巨著,《進化思考》六年間快速長成了萬萬想不到足以讓我在其樹蔭暫時休憩的巍峨大樹,論視野、企圖、熱情不只沒有半點消磨,反而遠超過我當初(汗顏)自以為已經夠有遠見的預期,提出了一個向大自然演化借鏡;以創造力為核心;迎向當代的全球挑戰;綜合內外時空層次分明的嶄新DxS世界觀!
我想要借用這篇略長序言的最後,引用太刀川書裡的一些話,提示一個這本書很容易會被看漏,但我認為是對於「創造力」無與倫比的洞見,也是我跟他共享、相信 DxS可以攜手一起踏入未來、繼續共創經營的暫時結論。他這麼說:
「把創造視為意志可以左右的問題,這種想法可能只是我們的成見。……試著懷疑這個前提,將會發現我們確實無法刻意地產生發想,而且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點子感到驚訝。創造是一種足以讓我們感到驚訝,相當依賴偶然性的現象,同時也是受到狀況必然性挑選的現象。……超越自己意志的偶然與必然間往返反覆,藏著開創性的鑰匙,優秀作者口中所謂『無我』的真面目。……『進化思考』認為,創造是超越個人意志所發生的現象。……以偶然為目標的變異思維;以必然為目標的選擇思維,兩者都會教我們『與意志外的世界連結』的方法。」
《進化思考》是懂得觀察寰宇、善於思考的設計師貢獻給世界的一個精心準備的禮物,設計專業應該為設計跨界可以達到的驚人縱深感到驕傲,讓我們為這位年輕的專業鼓掌,也乘機好好反省我們輕看設計的自大。但不要忘了,這本書裡勾勒的設計藍圖超越了我們(包括許多設計師們)習知的設計,是等在未來下個百年的設計,是來自社會最終也將回到社會的設計新視野,是破繭而出「超越設計的設計」。設計教育,所有的教育,只要你我想要擁抱無窮的創造力,(雖然乍聽矛盾,但你讀了這書後)都不應該再沉迷於那種自閉於「作品╱作者」的自戀文化(如果那顧影自憐的氣味從設計學院裡飄散出來,拋棄它!)。放(包括你內心裡的)孩子們走進世界吧!觀察、野放、連結、共鳴,尋找同行者,勾勒新願景,才是創造力與時俱進的王道。
《進化思考》繁體中文版的問世不是太刀川一人辛苦工作項目的終點,我相信他和我一樣期待,書經由翻譯跨越了國界是為了更有效促成社會擁抱全新設計,讓創意回歸自然生態的母體,讓它成為一個積極朝向未來設計社會運動的起點,閱讀完畢記得我們書裡的約定:一起跨過書扉走出去,勇敢無懼變異,共創更結實美好屬於創意人我們的未來。
得獎紀錄
二ま二一年第30回山本七平賞得獎著作。日本亞馬遜經濟・商業分類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