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秘境小屋+小屋典藏卡(限量套組)

原文書名:


9789757900764秘境小屋+小屋典藏卡(限量套組)
  • 產品代碼:

    9789757900764
  • 系列名稱:

    Seeker
  • 系列編號:

    70
  • 定價:

    629元
  • 作者:

    札克可倫(Zack Klein)
  • 譯者:

    鄧捷文
  • 頁數:

    320頁
  • 開數:

    17x23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707
  • 出版日:

    20200707
  • 出版社:

    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CIP:

    928
  • 市場分類:

    裝潢建築、室內設計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藝術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心裡住著一座桃花源
飽覽世界之最、遺世獨立小屋
典藏讓人掉淚、心跳不已圖卡

獻給每一位曾想要放慢生活腳步、
人間蒸發到世界角落靜一靜、
深吸一口大自然的氣息的你……

從270幅照片中嚴選出最吸引人、最精彩的10張照片,
製作出讓人最想收集擁有的「小屋典藏卡」(一組5張,隨機出貨)

★來自擁有1000萬訪客、35萬追隨者的世界性網站Cabin Porn
★6年精挑細選,從超過12000個客戶檔案中篩選出具代表性的個案
★盤點126間世界之最小屋,270幅讓人掉淚、心跳不已照片

讓人好想一卡皮箱入住的秘境小屋!
這世上有一種房子,一打開門窗,
就是大海、森林、山野、沙漠、冰雪、星空、花海……
它或許位在浪濤拍岸的海邊,或許在雲霧蒸騰的高山、蔥籠茂密的森林、開闊無邊的曠野……總之,是你心所嚮往的所在。
這幢居所,無需複雜,簡樸實用為上,用材或許沒有都會華廈的高級,但安頓身心、慰藉心靈的功能卻是都會華廈比不上的。
現在,這一生心所繫的夢想願望,可以透過觀覽、感動,
在內心獲得解放、舒發,進而實現……

如果你有能力,那就去完成自己專屬的秘境小屋吧,
如果你還無法實現,那就將這值得一生細細品味的《秘境小屋》收藏起來……

◎一處與世人共享的隱避之所
一位創始人在森林中打造了與世人共享的隱蔽之所,讓大家到此學習實做。幾位朋友收集了各種房子的照片,然後靠雙手塑造出心目中理想家園的樣子。

◎由父子所開闢的田園居所
這間小屋只能靠馬匹與背包,徒步十公里的山路,來拖運所有的工具、設備與建材,才能逐步建蓋完成。這裡不只是一家三口人的山林野居,也是作為父親的他,百年後期盼的安眠之地。

◎情侶一同替荒廢的沙漠家園煥然一新
這原是一棟破爛平房,窗戶破了、油漆剝落,還有輛破舊的老拖車停在屋旁的空地上,房子旁邊甚至還有支電線桿,突兀地闖入這塊土地。但她們卻合力將它變成了一個溫馨的沙漠之家。

◎情侶攜手搭建十七世紀風格的懷舊旅店
他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親手建造自給自足的家園,而且還能讓一些遊客來住宿。然後他看上了一塊約七公頃的林地,開始以石材作為地基,一步步地,與女友共同創建了一間懷舊旅店。

◎一群好友建造了小棚屋來烹煮樹汁
這是一間祖先遺留下來的製糖小屋,有座手工搭建的磚造拱爐與煙囪。從二○○一到二○一三年,兄弟二人聯合其他親朋好友,逐年修復毀損的製糖廠,並開始在製糖小屋中烹煮出第一批的楓糖漿。

◎九公尺高的私人臥房
他走遍森林四周,調查著樹林,爬上了幾棵樹,最後選定一棵又高又健壯的落葉松。然後,他完全靠自己的點子來蓋房子,最終完成了一間高九公尺的專屬房間。

◎再續沙漠傳奇的建築系學生
這裡只是一支約二公尺多的煙囪座落在一棵樹與一塊水泥板旁,一旁還有兩塊約三十公分高的白色磚牆,沒別的了。但不久後,他開始描繪著利用煙囪蓋房子的點子……。

◎藝術家在地底的家
他原先只想要尋求一塊寧靜場所來寫作與繪畫。但力求精簡的生活態度,讓他捨棄了地面上的平房與圓屋,然後由聯通地道開始往地下發展,逐步挖掘溝通,最終形成如哈比人般溫馨的地洞居處。

◎親手為廢棄建物賦予新生命
這是個原作為儲存穀物的廢棄筒倉,規劃好架構後,一群大男人開始搜羅可利用廢材、大膽切割筒倉、架設永久性支撐、安置大扇窗戶、安裝電路系統……,穀倉就徹底變身了。

◎他們將家族的渡假場地變得獨一無二
他們的父母花了九天時間蓋了一間蒙古包小屋,但兄弟兩人成年後,決定再加蓋一間獨特的蒙古包。他們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準備,用兩週時間便完成了,卻也迎來了逐年人數增加的「蒙古包大會」。

真心推薦
洪育成 考工記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

作者簡介


Collected by Beaver Brook

札克•可倫(Zach Klein)
是位企業家,創立並設計了Vimeo網站—全世界最熱門的網站之一,會員數量超過2000萬。札克同時是DIY服務的執行長,幫助孩童學習各種技能,也曾在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擔任藝術創作碩士學程中的互動設計課程教員。他住在舊金山,並且時常造訪河狸溪,也就是《秘境小屋》的發源地。

史蒂芬•雷卡特(Steven Leckart)
是Wired雜誌的特派記者,並曾進入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決選。

挪亞•卡林納(Noah Kalina)
是位在紐約生活與工作的傑出攝影師。

翻譯 /
鄧捷文
以譯書為志業,享受榨乾腦汁的翻譯人生。現為專職譯者,從事各類書籍翻譯工作。

書籍目錄


序:河狸溪 如何打造社區
1-偏遠地區 在野外打造家園
2-大肆翻修 讓小平房恢復生氣
3-田園風 親手建造小農舍
4-用途取向 如何製作楓糖漿
5-空中樹屋 九公尺高的空中生活
6-現代風 搭建簡單的小居所
7-大地風 地底生活
8-回收利用 讓穀倉搖身一變
9-幾何風 構築蒙古包小屋


推薦序/導讀/自序


這本書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它是如此的令人感動!看著那些小屋的美麗照片,是那麼甜蜜、可愛,又讓人覺得平靜;然而,那些小屋背後的工作與故事,更是一種魔法!──Powell’s

是小屋靈感集合中最完整的蒐集。──戶外雜誌(Outside)

微小、手工製成的房子,宛如一個迷人的兔子洞……──紐約時報

厭世的都市人卻又離不開科技生活,也許這本書能讓你暫時避世。──―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為什麼不能讓所有這些人停止看小屋?什麼是誘惑?簡單地說,Cabin Porn是衝動的簡單生活,環境優美的視覺刺激。──大西洋(The Atlantic)

一個令人望眼欲穿的概念。──Dwell.com

如果你打算訪問Cabin Porn,你最好有很多的閒暇時間。──公寓治療(Apartment Therapy)

文章試閱


◎打造野外的家園
一個月後,傑克開始在新買的土地上替家人建造一間小木屋,菲爾不明白為什麼傑克不將此地保留為帳篷露營地,因為這塊地距離可以停得下卡車的地點足足有十公里遠,而所有木柴都必須收集到建地來加工,這代表著只能靠馬匹與背包來拖運所有的工具、設備與其他建材。
傑克挑了位在砂岩地正下方的地點,菲爾提醒他,小木屋以後一定會被滑落的石礫給砸中,兩兄弟為此爭論不休。傑克不肯打消念頭,他坐下來畫出一間殖民地風(Colonial-style)小木屋的標準建屋藍圖,小木屋裡頭有一間大房與一間小浴室。
在收集足夠的砂石後,傑克與丹尼斯開始運來足夠的波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有一次,兩人帶著一列至少十頭的驢子與馬匹,每一頭都載著兩袋水泥。傑克利用水泥混拌出自製的灰泥,他以水泥與鋼筋砌出小木屋的地基牆以及壁爐的基腳。地基在一九七七年春天完成,那年夏天,他們完成了骨架、外頭的牆板以及屋頂。
往後的三年內,一家人將大部分的週末時間都花在松谷。瑪莉種了一片花園,他們也試著種過葡萄、黑莓、覆盆子與各種果樹,傑克則繼續忙著屋內工作。他有次在距離小木屋約四百公尺遠的地方被一棵砍倒的黑橡樹絆倒,之後他請了菲爾幫忙將加工器具搬到樹旁,因為傑克認為,這棵樹木既漂亮又耐用,所以他把黑橡樹用來做成地板,另外一大塊則做成了壁爐架。
為了去除鏈鋸在木頭上所留下的痕跡,傑克利用大斧與手斧削去木頭上的表面,這項工法包括先以斧頭在木樑表面上劈出一些平行的橫切線,接著再用手斧光滑地削去切痕。傑克花了兩三個小時才完成壁爐架,他也在天花板樑上使用了相同工法,也在此花了更多的時間。
四張床鋪搭好了,廚房也建好了,窗戶也就定位了,傑克開始著手用石頭搭起煙囪、地基與壁爐。他每次在完成一定的進度後,就再從山谷各處的河床與小徑收集石頭回來。砌石工作是純粹的美化作業,但卻能賦予小木屋精細的作工,以與當地的自然美景相輔相成。
多年過後,這二公頃的土地成了傑克在整座山谷中最鍾愛的地點,他在一九八○年堆完了最後一塊石頭。
同年,傑克與瑪莉住在小木屋的時間更長了,有時候他們會步行來此,一次待上一個月,就只有夫妻倆人。傑克退休後,也不再到其他地方去,他開始製作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與低音提琴所需要的琴弓。在這片樹林裡,時光就像停下了腳步。
自從一九五○年代起,傑克逐漸不再留戀現代社會,由於商業主義的興起,人們開始遠離農田,改為蓋房子或生產商品。傑克認為各種產品的品質越來越低劣,他說:「我不在乎什麼進步,我寧願回到過去,我太太也一樣。當我失去她之後,一切都不同了。」
瑪莉在二○○一年過世,享壽七十八歲。不久後,傑克搬到小木屋來,幾乎一直住在這裡,他們在索奎爾的家會讓他回想起太多關於瑪莉的一切,他無法忍受待在松谷之外的其他地方。傑克會獨自走來此處,一待就是一個月,接著回到鎮上採買物資、付清帳單,再順道看看丹尼斯與孫子們。傑克將瑪莉的骨灰留在一個小紙箱裡,總會將她帶在身邊。丹尼斯說:「他不想用任何種類的骨灰罈,因為要帶著骨灰罈到處跑實在太重了。」
到了現在,傑克成了當地登山客與背包客口中的傳奇人物。雖然傑克的土地上有兩道圍籬,但他總是把大門開著,他歡迎所有遊客造訪此地。感恩節時,有位露營客在暴風雨中來到傑克的小木屋中躲雨,傑克提供了食物並讓他得以保暖,往後的八年內,這位露營客都會在感恩節時來到松谷,親手送給傑克一頓晚餐。
多年過去,傑克的身體仍然硬朗,但他開始患上心律不整的毛病,所以丹尼斯每次都會陪父親來回松谷。傑克最後一次走上松谷小徑是在二○一二年,正好是他九十三歲生日前一天,他的腳程只花了三小時十五分鐘,仍然比大多數新手背包客還要快。


◎九公尺高的空中生活
伊森•薛斯勒(Ethan Schlussler)把斧頭放了下來,他往後站,看著母親的穀倉後頭山丘上那一大堆柴火,在花了四小時砍倒大冷杉(grand fir)後,他劈好了足以供家人用上一個月的木柴。當時正值二○一三年六月的午後時分,夏日艷陽要到將近晚上九點才會下山。
現在呢?伊森心裡感到困惑,他盯著眼前的樹林,忽然想起年輕時的自己,曾經夢想要蓋一間樹屋。
伊森十歲時,已經是位小小爬樹專家,到了十二歲,他自己敲敲打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間「樹屋」,也就是在母親的小木屋附近一棵樺樹上搭了約六公尺高的小平台,沒有牆壁也沒有屋頂。
二○一三年六月某天下午,伊森正在劈著柴火時,他想到了時間問題,自從他計畫搭建新的臥房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年,他回想著說:「我當時認為,我可不想到了二十年後,再來後悔說,當初有機會時怎麼不蓋間樹屋。我發現自己既有時間,有體力,也有資源,所以我就決定:好吧,我要動手了。」
伊森走遍四周,調查著樹林,他爬上了幾棵樹,最後選定一棵又高又健壯的落葉松。他找到自己原本畫的圖,接著又重新畫了幾張,先前替當地承包商工作的經驗,增進了他在建築工作上的知識。他想避免在樹上鑽孔插栓的方法,這是種常見又可靠的方法,可以將木柴固定在樹幹上,螺栓不一定會傷害或妨礙樹木的生長,但確實可能會對樹木造成危害。
從七月到八月,樹屋的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伊森先搭好屋頂,再搭起牆壁,他也決定要加個門廊。最重要的是,他想到自己必須不斷地爬著九•八公尺高的鋼梯,這三個月來,他已經在梯子上爬上爬下了數百次,他的膝蓋已經過度疲勞,而且爬梯子一點也不有趣。他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應該是某種升降梯,或許可以用個小平台,加個手動曲柄與絞盤?伊森還不確定,所以不斷思考著。
朋友艾札建議使用踏板驅動的升降梯,艾札覺得將自行車垂直吊起來,用兩個車輪在樹幹上滾,看起來一定很酷,就像自行車手把車騎上樹一樣。伊森認為用水平吊掛的方式比較容易建造與操作,而且坐在自行車上向上飄,看起來就像違反地心引力一樣,這樣更酷。
於是他跟母親要來一輛老舊的戴蒙貝克(Diamondback)自行車,並買來五顆大輪滑與約四十六公尺長的金屬纜繩。他幾乎只用一天的時間就搭好了升降梯,再花了一個星期加以修補。他用了兩條纜繩,一條在車架前端,另一條則在後端,讓自行車不會前後晃動。剛開始時,踩踏板的動作相當困難,所以伊森從曲柄組上拆掉大的齒輪,並焊在後輪轂上,將傳動裝置調低。他也從母親車庫旁的垃圾堆裡找來老舊的水槽與廢金屬,他將水槽接在纜繩上,只要裡頭裝的水夠多,重量就可以像砝碼一樣,在踩動踏板時幫忙將自行車往上拉。
他的作法沒錯,確實有效。
看著旅客們自己踩踏板爬上樹屋,對伊森而言,相當有滿足感。他知道升降梯幫整間樹屋增添了異想天開的一筆,但他也對自己獨一無二的鉗箍結構感到興奮不已,雖然樹屋以每年約六十公分的幅度從樹上下滑,但整體結構仍然支撐得相當穩固。
此外,他也稍做了調整,以減緩樹屋下滑的速度。伊森相信,只要樹屋維持穩固,樹幹就會在鉗箍結構周圍生長,有助於預防樹屋進一步下滑,並可以讓一切保持定位。他微笑著說:「你知道,只有時間才能證明我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在山丘上雕出自己的家
當三十歲的丹在一九九○年搬遷到約瑟夫時,正因為工作焦頭爛額著,想要尋求一塊寧靜場所來寫作與繪畫。他受到哈爾蘭•賀伯(Harlan Hubbard)所著的《培因山谷》一書所啟發,書中談的是如何在手造住家中的簡樸生活,他認為擺脫現代的舒適感,並在大自然中過著簡單的生活,一定能使精神更加富足,也能為生命帶來更有創造性的滿足感。
丹原本想在森林裡找間老舊的木屋重新修繕,但他在小鎮附近偶然發現一處空蕩的牧馬場,並說服地主以每年一百美元的租金將這將近一公頃的土地租給他,作為交換條件,便是替地主修繕圍欄、砍樹與照護土地。
土地位於道路終點下方約三十公尺處,座落於樹木佇立於兩旁的瓦洛厄河(Wallowa River)旁,景物就像是一幅油畫。丹並不想在此建造任何永久性的建築物,他說:「你得先在某個地方花點時間,再開始建房子。」他準備要實驗一下,當時他已經開始減少自己所擁有的財物。在鎮上,丹租了間飯店套房當作辦公室,他就在此出版了一本攝影小雜誌,也收藏了各種相關作品。在牧場上,他搭了一頂梯皮帳篷(tepee),他稱之為「布教堂」,每天晚上他都透過排煙孔的開口看星星。
那幾年夏天,丹的前妻與兩個小孩都會前來與他同住,三人稍後搬到附近的小鎮去了。最後,他改搭了約四•八公尺的大梯皮帳篷,裡頭有木頭地板與電力供給,讓他終於連飯店的套房辦公室都省了。當時,他搭了幾座小圓頂蒸汗小屋(sweat lodge)以及一•二乘一•二公尺的戶外廁所,他還挖了兩個小池塘來儲水、種了個小花園,並不斷美化著這片牧場。
早在一個月前,丹挖了這條地道當作小屋外接構造的一部分,地道通往一處圓形的地底臥室,裡頭有二•四公尺寬、○•九公尺高。他還在小屋左後方的角落挖了個洞,並鋪設了木頭的爬行空間,可以通往有如洞穴般的房穴,丹的靈感來自新墨西哥查柯峽谷(Chaco Canyon)所發現的大地穴(kive)。對某些人而言,丹的住所也令人想起美洲原住民的地穴,這種地穴是由美洲大平原(Great Plains)的部族所發展,其中包括樑柱骨架,再覆蓋著草、樹枝與草皮或泥土的混合物,看起來就像是個有矮小門廊的土堆。
丹的建造過程很簡單,在兒子的協助下,他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利用十字鎬、鏟子與雙手,在小屋後頭的山丘上不斷向下挖著。接著,丹擺下一張大尺寸的塑膠布,覆蓋著洞穴並延伸到洞穴的邊緣外。至於牆壁,他將一些約五公分寬十五公分長的回收木板與地面垂直擺設,再釘在一起。地板方面,他將約五公分寬十公分長的木板鋪設跨越圓形骨架的範圍。他在屋頂上切出約六十乘六十公分的洞口當作天窗,將塑膠布的邊緣拉在一起,再將尾端釘在屋頂上。他又在屋頂上方加了幾塊塑膠,並以約六十至九十公分的泥土蓋起來。塑膠能保持木頭的乾燥,泥土則能防止溫度從臥室裡溜出去。
幾年後,《魔戒》第一集電影在全球戲院大賣。丹早在十二歲時就愛上了托爾金的著作《哈比人》,甚至還試著替自己搭建地底堡壘,當時只用了一塊膠合板將洞穴蓋起來。到了十幾年後的現在,這部電影讓他體會到,自己終於住進了哈比人的房子裡。他在河邊發現一棵倒下的松樹,多年來的流水逐漸使松樹較大的枝幹扭曲,丹把樹枝跨設在自己的家門前當成屋簷,他也利用向朋友要來的木柴與殘餘瓦片修補成屋頂。最後一手,他也將先前從尹納哈河(Imnaha River)所鑿穿的峽谷中所收集而來、上頭覆蓋著地衣的十多顆石頭排列組合,構成房穴的大片門面。
多年來,丹往來於全國各地,單純隨著當下的腳步前進。他曾經搭上火車、騎自行車橫越州際公路、長途跋涉或開著露營車走遍全美國。
丹用多年時間將他的冒險旅途,以手繪方式記錄在電子雜誌中,稱為《月光編年史》,他在二○○六年所建造的地底工作室中讓這份刊物問世。他的旅程越豐富,他就越熱愛回到自己小小的地底家園,每天早上跑過屋頂的鹿所造成的聲響,就是叫他起床的鬧鐘。
最近這幾年,他都會在夏威夷過冬,每天都會衝浪。每次離開約瑟夫的牧場之前,他都會將家門鎖上,並在門前擺放一尊紅褐色的小佛像,他說:「我把佛像放在那裡,看是不是還會被人偷走,但佛像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