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改變你的心智:用啟靈藥物新科學探索意識運作、治療上癮及憂鬱、面對死亡與看見超脫

原文書名:How to Change Your Mind: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Psychedelics Teaches Us About Consciousness, Dying, Addiction, Depression, and Transcendence


9789579542883改變你的心智:用啟靈藥物新科學探索意識運作、治療上癮及憂鬱、面對死亡與看見超脫
  • 產品代碼:

    9789579542883
  • 系列名稱:

    Common
  • 系列編號:

    0CCO0053
  • 定價:

    550元
  • 作者:

    麥可•波倫
  • 譯者:

    謝忍翾
  • 頁數:

    432頁
  • 開數:

    17x22x3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207
  • 出版日:

    20200207
  • 出版社:

    大家-遠足文化
  • CIP:

    418.21
  • 市場分類:

    自然科學(一般大眾)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自然科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暢銷名作《雜食者的兩難》、《烹》作者重磅新書
《紐約時報》2018十大好書.暢銷榜第一名

探索心智邊界與運作模式的雄心之作
讓我們進入意識深處,那個藏著宇宙,藏著所謂「神性」的地方

「日常生活的問題、困頓、憂慮、沮喪都已消失……我似乎終於能夠冥想永恆的真理。」「我立刻感到進入神的懷抱。祂與我合一。」「我看到數字產生顏色,顏色附帶著聲音。」——這是超脫,是神人合一的神袐體驗。許多人,包括最講求科學實證、最唯物論的人,都曾在這樣的經歷中脫胎換骨,擺脫過去。

還有另一種現象,以神經科學的語言來說,是「大腦中主宰自我和大多數判斷的預設模式網路停止活動,更原始、更古老的腦區浮出」,如幼兒的大腦,在那裡,自我感消融了,萬世萬物如同新造,各種創意、想像,噴薄而出。——這是用藥物達成的心智模式,文學家和藝術家從中汲取絕妙靈感,灣區第一代電腦工程師也因此得以設計出無數電路晶片。

以上兩者的交會點,正是「啟靈藥」。這一類精神活性物質還有個更惡名遠播的名字,「迷幻藥」。小小棕色蘑菇和感染穀類的真菌中含有的物質,曾經是醫生和科學家寄予厚望,期盼治療精神病與成癮症狀,甚至讓健康人士過得更幸福的靈丹。但人們發現服下後不僅感官敏銳度大幅提升、感覺到自己與萬物合一的喜悅,甚至會在異象中看見宇宙根源、自身降世之祕——這種藥物似乎不僅僅對臨床病患有療效,還可能對超脫物質世界、解決人類困境提供解方。

只是這種物質的顛覆性是福也是禍:不只消融了自我與外在的界限、成年後僵化的心智模式,也消融了服從,從而摧毀了種種權威及權力結構,因而被當成敗壞道德、顛覆政府的危險物質。啟靈藥從震驚醫界、席捲歐美,到跌落神壇,只經歷了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在效用與潛力還未在實驗中獲得充分證實及否證之時,就已被列入管制藥物,染上汙名。

多年後,啟靈藥捲土重來。這一次,從醫學界、心理學界、食藥局到媒體,人人都知道絕不能重蹈覆轍。嚴謹的實驗控制、無懈可擊的研究人員、戰戰兢兢的成果發表取代了譁眾取寵的教主及口號;腦神經科學知識及腦造像解釋了靈性譫妄背後大腦的神經傳導;反文化的意涵退位,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用啟靈藥敲開通道,讓我們大腦中隱而未覺的心智冰山浮上水面——如何用啟靈藥「改變我們的心智」。

。。。

關於這樣的啟靈藥,永遠的懷疑論者、靈性開發程度幾乎為零的麥可.波倫,似乎是最不可能發生興趣的人,但他也因而成為最有公信力的報導者。「我的人生,少了什麼嗎?」的中年疑惑,帶他踏入醫院的實驗室、專業研討會、靈遊嚮導的治療椅、巫醫的地下室,透過訪問眾多在檯面上下投身啟靈藥探索的人物,將啟靈藥驚世駭俗的過去及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帶到讀者眼前,也細數啟靈藥可以如何運用在心理治療上,包括憂鬱症及臨終的死亡恐懼。

但全書最大的亮光,是波倫親身在靈遊中探索生命的靈性及神袐性,用最理性、冷靜的筆,描述這最難以言喻、不可置信的體驗。這一場場靈遊,讓以科普作家身分知名的波倫,縱使並未開始信奉神佛,卻也清楚看見自己所熟知的「正常意識」,不過是精神冰山露出海面的小小一角。

過去,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甚至灣區的電腦工程師,都曾經從啟靈藥中獲得啟發,也許未來每個人也有機會從中得到遼闊心智帶來的禮物,無論是對精神疾病的療效、對靈性超脫的體驗,或者是更寬容開放的心境,波倫的導航,正是引領我們脫胎換骨的第一步。

「大家會以為自己要瘋了,
但其實服下藥物之後,他們才正要開始神識清明。」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作者)

作者簡介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

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著作屢獲《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評選年度好書,也是「詹姆斯.比爾德獎」得獎作者。目前於哈佛大學教授寫作,也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傳授新聞學。因開設創新課程、實驗性專題及計畫而成為Knight Professor。

波倫長期關注食物議題,企圖在工業社會與田園自然中尋求協調。他在代表作《雜食者的兩難》中實地走訪玉米田、工廠牧場、有機農莊與食品加工廠,追索現代飲食如何成為人類疾病的來源。在《烹》中一探烹飪如何為人類溝通往來,將自然物質轉化為滋養,為人類文明提供根基。

《時代雜誌》於2010年將波倫列為全球百大影響人物,更於2013年評選他為「食物之神」,以表彰他對飲食文化的卓越貢獻。《華盛頓郵報》盛讚他的寫作:「或許只有麥可.波倫能夠調合如此多種飲食運動、哲學與研究文獻,轉化成這般意義明晰且發人深省的訊息,旁徵博引又綱舉目張。」

融和了科學文獻、人文思索、親身體驗,並以清晰的筆法寫作,是他的一貫特色,即使主題從飲食書寫移轉到藥物科學史,此一基調仍未改變。《改變你的心智》甫上市便引起熱烈討論,並榮獲《紐約時報》2018年十大好書。

譯者簡介


謝忍翾

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畢,譯有《背離親緣》(合譯)、《樂園的復歸》、《聖堂的獻祭》、《我從死人那裡學來的把戲》、《從一杯可樂開始的帝國》(合譯)、《黑色的故事》、《艾倫• 狄波頓的人生學校:喚醒感官的大自然練習》、《生理時鐘決定一切!》、《從此刻到永恆》、《親愛的柏德太太》。喜歡舌尖上的文字、筆尖上的色彩、足尖上的音符。

懇請賜教:[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序曲】一扇新門
【第一章】 復興
【第二章】 自然史:著了「蘑」道
【第三章】 歷史:第一波浪潮
【第四章】 旅行誌:地下之旅
【第五章】 神經科學:服用啟靈藥後的大腦
【第六章】 靈遊療法:心理治療中的啟靈藥
【尾聲】謳歌神經多樣性

名詞解釋
謝辭
引用書目
出處附註
翻譯詞彙表

推薦序/導讀/自序


【跨領域聯合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洪裕宏╱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郭家穎╱精神科醫師、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
劉軒╱知名作家、心理導師
謝伯讓╱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 很少有作家(如果真的有這樣人物存在的話)足夠沉穩,也夠有記者公信力,得以同時從內在與外在處理啟靈藥這個爆炸性的議題:這得把啟靈藥從過去那段人們過度反應的不理性歷史中抽離(而那時,全美國上下可都陷入了創傷經驗之中),還得為這議題帶入理性且有啟發性的洞察才行。麥可•波倫做到了。這是份極端嚴謹且說服力強大的調查報導,而且從許多面向來說,閱讀時也非常能啟迪心靈。──喬.卡巴金(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正念療癒力》作者)

● 結果我們會發現,幸福並沒有那麼深奧……而且也並不是非得要多深奧,才能稱作幸福。波倫提到,有一位哲學教授在臨床試驗中第一次嘗試啟靈藥,靈遊歸來後,他用五個字總結:「愛,戰勝一切。」書中也提到一位老菸槍,在一次頗有成效的靈遊療程之後解釋他決定拋開尼古丁的原因:「因為我覺得抽菸再也無關緊要了。」──《紐約時報》

● 波倫這部作品,是做過深廣研究才能寫出的編年史。在某些人眼裡,胡士托世代是個笑話,啟靈藥則是讓整個故事變身笑話的哏。有另一群人,則視啟靈藥為對抗我們頑固又狹隘的心靈的可能解方,而越來越多人抱持和他們相同的想法。對於前者,本書會帶來啟發;對於後者,則提供了鼓勵。《改變你的心智》既引人入勝,又增長見聞。──《波士頓環球報》

● 本書議題廣泛,也驚心動魄。你必須稱讚波倫,他明明早已名列當代最好的科普作家,但必要時,他仍願意放下科學對唯物論的固執依戀,不堅持唯物論是解釋世間所有事物的唯一方法。啟靈藥對於臨終恐懼或重症病患的療效,無法和掀起啟靈藥旋風的神祕體驗全然分開,這是本書要傳達的重要訊息。──《衛報》

● 波倫因以植物和飲食為主題的著作而廣為人知,現在,挾著堪稱他招牌的好奇心與懷疑論態度,波倫邁入了完全不同的領域。《改變你的心智》高明地揉和了啟靈藥的歷史和私寫作,還為讀者帶來啟靈藥科學的最新進展。──《科學》期刊

● 麥可•波倫技巧精熟地帶領我們見證啟靈藥的起落,還有再次復興。《改變你的心智》如同一部編年史,記述了啟靈藥的發展之旅比大多數人所知還更長遠,也更奇特。──丹尼爾.高曼(《EQ》、《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專注的力量》作者)

● 啟靈藥究竟是打開了通往另一個現實世界的門,還是讓我們透過不同的眼鏡觀看同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現實?波倫的文字立刻就吸引住我全部注意,他的文章綜合了科學、擴大意識和政府查禁等環繞著啟靈藥的主題。但核心的複雜問題是每個人的疑問:為什麼對千千萬萬人這麼有益的物質,會成為瘋狂刑罰的中心?為什麼呢,實在令人不解。──埃洛.莫里斯(美國紀錄片名導演、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得主)

● 經過只能偷偷摸摸在地下活動的五十年後,啟靈藥重新受到注目了。能有麥可•波倫來擔任啟靈藥復興之旅的嚮導,我們無比幸運。他用謙遜、幽默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帶領我們拜訪環繞著這「顯露心靈」的化合物的歷史、人物和科學。一路上,在意識、靈性與心智的神祕之中,波倫為我們導航。很多人想了解身而為人的意義,甚至是「存在」本身的意義,過去波倫曾經為園藝愛好者和雜食者展現智識,現在他也為我們這群想了解意義的人展現了高明的技藝。──湯瑪士.因塞爾(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前院長)

文章試閱


【序曲】一扇新門

二十世紀走至半途,出現了兩種特殊的新分子,這兩種有機化合物有驚人的家族相似性,在西方投下了震撼彈,假以時日將改變社會、政治、文化史的走向,以及數百萬人的個人史——這些人最後終將任由這兩種分子進入他們的大腦。說來也巧,這些足以翻天覆地的化學物質出現時,正碰上另一場轟動世界史的大爆炸──原子彈爆炸。有些人比較二者,特別著重其中關聯,認為大千世界,既同時而生,則必有因緣交會 。無比巨大的新能量闖進了這世間,萬事萬物從此再與以前不同。

有些人比較二者,特別著重其中關聯,認為大千世界,既同時而生,則必有因緣交會。
前述兩種分子,第一種其實是無心插柳的科學產物。麥角酸二乙胺,俗稱LSD,最初於一九三八年由艾伯特·霍夫曼合成,其後不久物理學家就首次分離了鈾原子。霍夫曼當時服務於瑞士藥廠「山德士」,他尋尋覓覓的目標,其實是能刺激血液循環的藥物,而非能對精神產生作用的物質。LSD誕生五年以後,霍夫曼無意間攝入了極為微小的量,這時才明白自己創造的這種新化學物質竟有如此威力,一時間又是害怕又是驚異。

第二種分子則已存在數千年,只是已開發國家中無人知曉。製造這種分子的,並非化學家,而是毫不起眼的棕色小蕈菇,後來大家稱這種分子為裸蓋菇鹼 。曾有數百年的時間,墨西哥及中美洲原住民將此菇作為聖物使用,阿茲特克人稱其為「提歐那納卡托」,亦即「神之肉身」。西班牙人征服當地之後,這種蕈菇遭羅馬教廷大力掃蕩,從此轉為地下。一九五五年,也就是霍夫曼發明LSD十二年後,曼哈頓銀行家兼業餘真菌學家羅伯特•高登•華生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的瓦烏特拉鎮初嚐這種神奇蘑菇。兩年後,他在《生活》雜誌上發表了十五頁長的文章,談這種「使人眼觀異象的蘑菇」,這也是普羅大眾第一次接觸到有關「意識的新形態」的消息。(一九五七年,知道LSD的多半僅限於研究人員以及心理健康相關專業的圈子。)此事的影響有多大,大家要再過好些年才會明白,但西方的歷史早已就此轉向。

上述兩種分子所造成的衝擊極大,一九五ま年代科學家發現了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中扮演的角色,掀起腦科學革命,而此次革命其實與LSD的發展有關。過去總認為精神疾患的源頭是心理因素,但科學家發現,不過幾微克的LSD便能導致類似精神病的症狀,於是開始探尋精神疾患的神經化學原理。與此同時,精神治療領域開始使用啟靈藥 治療酗酒、焦慮、憂鬱等多種疾患。一九五ま年代的多數時間,一直到一九六ま年代初期,精神醫學界許多人都認為LSD和裸蓋菇鹼是仙丹妙藥。

這兩種分子的出現,也被人認為和一九六ま年代「反文化」運動興起有關,尤其影響了反文化的調性與風格。歷史上年輕人首次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成年禮:LSD靈遊 。從前的成年禮多半是要把年輕人塞入成人世界,但這場成年禮卻帶他們到達一個大多數成年人甚至都不知道存在的、心智的國度。這對於社會的影響,說得客氣點,「具有顛覆性」。

不過,雖然這些分子掀起了社會及政治的大浪,但到了一九六ま年代末期,浪潮似乎已經消散,轉而出現大量關於啟靈藥陰暗面的報導:惡性靈遊、精神崩潰、瞬間幻覺重現、自殺。一九六五年以降,對於這類新藥的興奮之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道德層面的恐慌。文化界、科學界曾迅速張開雙臂擁抱啟靈藥,現在轉身摒棄的速度卻也一樣快速。啟靈藥在許多地方曾經合法,但到了一九六ま年代末期已被劃為非法,不得不走入地下。看來,二十世紀的兩顆震撼彈至少有一顆已被拆除了引線。

然後發生了一件事,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卻又頗富深意。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一群科學家、心理治療師,以及所謂的「腦航員」認為這是科學和文化的嚴重損失,自一九九ま年代起決心要加以恢復。

今天,歷經數十年打壓與忽視之後,啟靈藥逐漸復興。新一代的科學家正在測試啟靈藥是否有可能治癒憂鬱、焦慮、創傷、成癮等心理疾病,他們許多人都是因為自身曾接觸過這類化合物才有此靈感;也有其他科學家則搭配運用啟靈藥與新興的大腦顯影工具,藉此探索大腦與心智間的關聯,希望能揭開意識的部分謎團。

要想了解一個複雜的系統,加以擾動再看看會如何是不錯的作法。粒子加速器藉由粉碎原子,使原子吐露秘密;腦神經科學家則藉由小心校準劑量、施用啟靈藥物,大幅干擾志願受試者正常、清醒時的意識,消融其「自我」結構,帶來可謂「神祕」的體驗。與此同時,顯影工具則能觀察到大腦活動以及連結模式的改變。這樣的研究工作,已經有了一些令人驚奇的發現,讓人看到自我感知與靈性體驗間的「神經相關性」。一九六ま年代有句陳腔濫調,說啟靈藥提供了理解(還有「拓展」)意識的一把鑰匙,而今這樣的說法不再顯得荒謬可笑。

《改變你的心智》說的就是這場復興運動的故事。雖說動筆時並非如此打算,但所記之史卻橫跨公私領域──或許註定如此。在認識種種關於啟靈藥的第三人稱歷史的過程中,每件事都讓我想用第一人稱來探索這片心智的新奇景觀,看看這些分子對意識造成的改變會帶來何等實際感受?有沒有讓我對自己的心智多一分了解?若有,是什麼?又可能對我的人生有何種貢獻?

。。。

【自然史——著了「蘑」道】(摘選自本書第二章)

有段時間,我成日泡在霍普金斯實驗室,還花上好幾小時採訪別人的裸蓋菇鹼靈遊經驗。我越來越有興趣探索這片截然不同的領域,這個領域就是這些菇類及其奇特力量的自然史。這些菇長在哪裡、怎麼長?這些菇產生的化合物與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有極密切的關連,因此能混過血液及大腦的種種關卡,暫時接管哺乳類的大腦──這些真菌為什麼要演化出生產這種化合物的能力?那是用來毒害食用者的防禦性化學物質嗎?這答案似乎最為直截了當,但不怎麼有說服力,因為這種真菌所產生的致幻物質幾乎只存在於「子實體」當中,而子實體其實是這種生物最不介意被吃掉的部分。又或許,改變食用者的心智對蘑菇本身也有益處?

有這麼一種真菌,不僅能改變人類心智,還能引發深刻的神祕經驗,此事或許還拋出了更為哲學的問題,且可以用兩種全然不同的方式來詮釋。一種詮釋方式是,裸蓋菇鹼能夠改變心智,恰恰說明意識及靈性能以極為唯物論的方式理解,因為在心智中觀察到的變化能夠直接追溯到體內的化學物質,也就是裸蓋菇鹼。還有比化學物質更物質的東西嗎?從啟靈藥的作用中就能合理得出結論:眾神不過是人類的想像,由化學物質所引發。

可是,有過此類經驗的人竟大多都不這樣看。即便是最不信教的人,靈遊歸來後竟也深信,除了以物質方式理解現實之外,還存在著某種超越這一切的東西,某種「超脫」。他們並不否認這樣的體悟有其自然主義的基礎,只不過是以不同方式詮釋罷了。

若真是以分子為中介來體驗超脫,而這些分子既流經大腦,也流經自然的植物及真菌界,那麼或許自然並不如科學所說的那麼靜默,而「神靈」(無論定義為何)也確實存在。換言之,神靈正如無數前現代文化所深信的那樣,在自然中無所不在。同一件事,在我(靈性貧瘠的)心中是替世界除魅的最佳例證,但對啟靈經驗更為豐富的人而言,卻恰恰證明了魔魅為世界之本,無可爭議。神之肉身,無誤。

於是有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矛盾。同樣的現象,既能替靈性及宗教信仰提出唯物論的解釋,卻又能給人威力驚人的體驗,使人因此深信「非物質真實」的存在,而此種真實正是宗教信仰的基礎。

。。。

【旅行誌——地下之旅】(摘選自本書第四章)

說我的動力來源是「好奇」,很精準,卻也有些平平無奇。到目前為止,我已深入訪談十來位曾經由嚮導引領靈遊的人,聽著他們的故事,不可能不好奇這樣的旅程會對自身有何影響。他們當中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生中最深刻的兩、三個經驗之一,還有好些人因此有了正向而持續的改變。到了我這年紀,心智的習慣早已刻得太深,似乎擺脫不掉了,也正因為如此,變得更為「開放」的可能性格外令人心動。此外,還可能有某種性靈的啟悟──不論可能性有多渺茫。我採訪過的很多人,一開始都是徹徹底底的唯物論者、無神論者,靈性開發程度都不比我高。我假定物質構成了世界一切,但有好些人卻因為有了「神祕體驗」而轉為深信在我們已知的世界之外還有別的事物,是某種超脫物質界的「未知」。我經常想到採訪過的一位癌症病患,他總跟人說自己是無神論者,結果卻發現自己「沐浴在神的愛中」。

不過,從這些人口中聽到的種種,卻也不是每一件都讓我等不及要追隨他們坐上治療椅。許多人被裸蓋菇鹼帶回過往的深淵,有好幾位一路回到早已忘卻的童年創傷場景。這些旅程令人痛徹心扉,深深震撼了這些旅人,但也有宣洩的效果。顯然,這些良藥(無論檯面上下的嚮導都如此稱呼自己所施用的藥物)能大力搖動精神的容器,使各種遭壓抑的素材浮現,其中有些很嚇人、很醜惡。我真的想要走到那一步嗎?

不想!坦白說我不想。說真的,我從不喜歡深入內省或持續反思。通常我更寧願向前看,而非向後看或向下探,而且一般而言偏好不去擾動我的精神深淵——假如我真有精神深淵。光是精神的表層就已經有夠多事要處理了。而這,大概也是我成為記者而非小說家或詩人的原因。精神的地下室裡,種種事物之所以放在那裡,一定有其原因,而且除非是確切要挖出某樣東西來解決某個問題,否則怎會有人自願走下這幾級階梯,打開那盞燈?

。。。

【神經科學——服用啟靈藥後的大腦】(摘選自本書第五章)

「大腦是個有高低階層的系統。」某次訪談時,卡哈特哈里斯如此對我說明。「最高階的部分對於較低階(及古老)的部分,比如情緒和記憶,會產生抑制作用。」所謂最高階的部分通常位於皮質,在人類演化過程中很晚才發展出來。整體而言,預設模式網絡對於大腦其他部位會產生上對下的影響,許多其他部位要溝通,都透過這個網絡位於大腦中央的中樞。羅賓曾用許多方式來形容預設模式網絡,說那是大腦的「管弦樂團指揮」、「公司主管」或是「首都」,負責進行管理以及「維繫整個系統」。此外也要控管大腦那些比較不受控制的傾向。

大腦由數個不同的專門系統組成,比如一個負責視覺處理,還有一個負責控制動作活動,大家各司其職。賴希勒寫道「能夠避免混亂,是因為各系統的地位並非生而平等。某些腦區送出的腦電訊號優先於比其他區域,而在這樣的高低階層中,居於最高位的就是預設模式網絡,負責擔任超級指揮,確保一個系統當中互相競爭的嘈雜訊號不會干擾另一個系統的訊號。」整套體系非常複雜,若沒有預設模式網絡有管理秩序,可能就會落入精神疾病的無政府狀態。

前面也提過,預設模式網絡在創造心智建構或投射的過程中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最重要的建構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己」(self),或者說是「自我」(ego)。正因如此,有些神經科學家也稱之為「我之網絡」(the me network)。假如有研究人員列出許多形容詞,請你思考這些詞對你是否適用,此時猛然活動起來的就是你的預設模式網絡。(在社群媒體發文收到「讚」的時候,此處也會有反應。)一般認為,預設網路中的節點負責自傳式的回憶,我們會利用當中的素材,藉由串起過往經驗與當下之事還有對於未來目標的預測,構築出關於自己是誰的故事。

  個別的自我,是一個有獨特過往也有未來軌跡的存在。產生個別自我是人類演化的一項輝煌成就,但也並非全無缺點,並可能產生失調現象。感受到個人身分,這件事的代價便是感到與他者以及自然分離。自我反思或許可以帶來極高的智識與藝術成就,但也會導致以負面方式看待自己,還有諸多類型的不快樂。(有一篇論文〈胡思亂想的心是不快樂的心〉(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經常為人所引用,文中心理學家發現不快樂的感覺與花在東想西想的時間之間有高度相關性,而想東想西正是預設模式網絡的主要活動。)不過,無論是好是壞,我們大部分人都全盤接受,把這個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無法動搖,不但和自己所知的一切一樣真實,也是我們此生身而為有意識的人類的基礎。至少,我一直如此認為,直到有了啟靈體驗,我才忍不住思考是否真是如此。

卡哈特哈里斯的第一個實驗,最令人吃驚之處,或許在於發現預設模式網絡活動最為急遽的下降,和受試者主觀體驗的「自我消融」,二者具有相關性。(有個志願者表示:「我只以意念或者概念的方式存在」,另一個則回想:「不知我在何處結束,周圍又從何處開始。」)預設模式的血流量及耗氧量越是陡降,志願者就越可能表示自我感消失。

二ま一二年,卡哈特哈里斯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利用裸蓋菇鹼以fMRI研究論斷啟靈狀態的神經相關性〉(Neural Correlates of the Psychedelic State as Determined by fMRI Studies with Psilocybin),公開了研究結果,不久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朱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發現自己研究中的掃描資料和卡哈特哈里斯的極為相似。布魯爾利用fMRI研究冥想老手的腦部,這些人表示自我超脫時,在fMRI上顯示的是他們的預設模式網絡靜了下來。看來,預設模式網絡活動驟然銳減時,自我也暫時消失,而我們通常體驗到的自己與世界、主體與客體間的分野也全都消融不見。

這種與更大的整體合而為一的感受,當然是神祕經驗的一大特徵,我們會感到個體性還有分離,正是由於自我有界限,主體和客體間也有明確劃分。不過,這些或許都是心智的建構,是一種幻覺──佛教徒一直都想告訴我們這件事。啟靈時「不二」的體驗,或許代表在「自己」消失時,意識仍然存在,也代表儘管我們(還有「自己」本身)總喜歡把「自己」想得不可或缺,但實則不然。卡哈特哈里斯懷疑,主客體間失去明確劃分,或許有可能解釋神秘體驗的另一個特色:它所引發的感悟,總讓人覺得是客觀的真實,是真相的開示,而非僅是普普通通、老生常談的感悟。或許,要能評判某個感悟只不過是主觀想法、一己之見,還得先感到主體性,而用了啟靈藥的神祕主義者失去的,正是主體性的感受。

神秘經驗,或許只不過是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不再活動時的感受。要使其不再活動,有好些辦法,可以像卡哈特哈里斯及布魯爾那樣,藉由啟靈藥以及冥想,但或許也可以利用某些呼吸法(比如整體自療呼吸法)、感官剝奪、禁食、祈禱、令人驚嘆得難以自已的體驗、極限運動、瀕死經驗等。若在這些活動當中掃描腦部狀況,會顯現什麼呢?我們只能推測,但很可能會像布魯爾及卡哈特哈里斯一樣,看到預設模式網絡的活動靜了下來。之所以能使其靜下來,作法可能是限制血液流向網絡,或者刺激皮質中的血清素2A受體,又或者去干擾通常負責組織腦部活動的震盪節律。不過,無論發生過程為何,只要關閉這個網絡的連線,或許我們就得以接觸意識的非凡狀態,也就是合一或狂喜的時刻,即便有實際成因,也並不減損這些時刻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