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世界森林之書:走進林蔭之下,探索全球樹木、樹種與自然生態

原文書名:The World Atlas of Trees and Forests: Exploring earth’s forest ecosystems


9789864089482世界森林之書:走進林蔭之下,探索全球樹木、樹種與自然生態
  • 產品代碼:

    9789864089482
  • 系列名稱:

    啃知識
  • 系列編號:

    1GY620
  • 定價:

    1500元
  • 作者:

    赫曼.舒加特Herman Shugart、彼得.懷特Peter White、薩桑.薩奇Sassan Saatchi、傑羅姆.夏夫J?臆?鏔e Chave
  • 譯者:

    張雅億、丁宗蘇(審訂)
  • 頁數:

    256頁
  • 開數:

    23.8x29
  • 裝訂:

    精裝
  • 上市日:

    20231101
  • 出版日:

    20231101
  • 出版社:

    麥浩斯(城邦)
  • CIP:

    436.12
  • 市場分類:

    自然生態(一般大眾)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自然科學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達特茅斯獎」(Dartmouth Medal )傑出參考書籍獎
美國出版商協會「環境科學PROSE」獎

⁂ 世界四大頂尖森林學者共同創作
⁂ 收錄NASA航空輿圖、生態模型圖與專家攝影等近千張珍貴圖片
⁂ 全球第一本 | 研究世界億萬年森林的發展史、溯源地球的前世今生、生界萬態的整合性著作

這是一本從樹木基本形態、生理、個體生態、植群、植被,談到整個地球的前世今生、生界萬態的整合性鉅著,常識性寫法而不失專業,運用種種學門的巧妙組合而令人讚嘆,化約而不失整體論;人類從森林中演化而出,銘印著森林最古老的基因地圖,期盼這本書也可?發人類尚未出現的倫理與善念,為危在旦夕的地球救贖! --陳玉? | 植被生態暨宗教哲學退休教授

我們的世界正在熊熊燃燒,東澳、非洲、西伯利亞與北美洲西部的森林竄起濃煙與野火;生物學家推測熱帶雨林可能有一億歲,卻在十年間被砍伐近五分之一!
森林是自然的庇護所,支撐著多樣化的生命,然後我們人類仰賴、索取甚至肆意破壞,卻不了解它。
本書將拓展我們的視野,橫越世界七大洲,深入探索巨大而濃密的樹冠下,充滿變化的生態系統。
介紹全球的豐富樹種、追溯到史前到現代的自然演變、觀察浩瀚無垠的森林以及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劇烈影響。
世界範圍的森林縱觀視角
熱帶到寒帶、世界最高到最小的樹種介紹
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地圖和圖表
最新的前沿技術與研究,包括NASA航空輿圖、衛星圖像等

⁂ 國內專家推薦
丁宗蘇 |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山女孩Kit | 作家
洪信介 | 植物獵人
胖胖樹王瑞閔 | 金鼎獎科普作家
翁?斌 | 臺灣首位ISA攀樹師
張東君 | 科普作家
陳玉? | 植被生態暨宗教哲學退休教授
雪羊 | 山岳作家
舒夢蘭 | 金鐘獎自然科學及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
詹鳳春 | 日本樹木醫
鄒欣寧 | 「沒用的森林」植物文化書寫者

這是一本圖片精美的自然科普書。任何人打開封面,都會被書中碩大又美麗的照片所深深吸引。當您細讀內容後,您又不得不讚嘆由科學研究所發掘的自然奧秘,是如此纖細及彼此牽動。這本書完整集結當代最新研究近況與科學發現,也非常適合成為大學森林生態學的教科書。讀完這本書,您也會成為全世界森林與森林生態的專家。--丁宗蘇 |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當我攀在樹梢,乘著隨風搖曳的樹海時,才懂得森林的頻率。當攀上千年巨木,才感受到那歲月累積的生命力;而《世界森林之書》則不論你是否為攀樹者,定能讓你一窺這森林的內涵,並關注我們這獨一無二的環境。--翁?斌 | 臺灣首位ISA攀樹師

我們要如何走進樹木的世界?
這是一本認識森林.樹木生命奧秘的書。
藉由科普手法,傳達有關樹木的知識。書中探討森林界中的彼此相互關聯,讓我們會更想了解樹木,同時帶領讀者走進充滿有趣,且真實的大自然。--詹鳳春 | 日本樹木醫

一本書幫你參透森林大小事!從一棵樹、一座森林、一種森林生態系,乃至分布全球不同氣候帶的森林型態和一切關乎森林的過去、現在、未來……都能通過這本書的科學視角和平易敘述窺得堂奧。--鄒欣寧 |「沒用的森林」植物文化書寫者

⁂ 國際一致好評
「這是一本美麗的書,介紹了從單獨樹木到森林生態系統的相關科學。對於想要了解自家周遭或全球森林位置、外觀、功能和隱藏力量的人來說,非常有趣。」
--《圖書館期刊》

「這本書融匯了許多內容,包括來自世界各地樹木的華麗攝影,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從生物、生態和地理角度了解更多樹木知識的人都是值得細讀的。」--潘妮•沙契(Penny Sarchet)|《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Wild Wild Life)的作者

「這是一部龐大的著作,雄心勃勃地展示廣闊的領域,提供的所有信息都非常有益。」--大衛・加斯科因(David Gascoigne)|《和鳥同行》(Travels with Birds)的作者

「包含約250張精美的彩色攝影作品,其中許多是大幅跨頁照片,讓我印象深刻。這些照片就足以使這本書經典不朽。正文以清晰、科學的風格撰寫,同時能兼顧非專業讀者。」--吉安尼安東尼奧·多米納(Gianniantonio Domina)|《社區生態學》(Community Ecology)的作者

「這本書將增強現有的森林和林地文獻,所有打開它的人將被深深吸引。」--邁克爾·希金斯(Michael Higgins)|《英國自然學家協會》

作者簡介


姓名:赫曼•舒加特Herman Shugart
赫曼•舒加特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環境科學系自然史的科克倫榮譽教授,自1971年起持續教授生態學課程,研究與教學領域結合了全球生態學、森林生態學、保育科學,以及人類文化與其環境間的互動。漢克在博士班學生、學士班學生、博士後研究助理及許多同事的協助下,在澳洲、中國、非洲、俄羅斯與北美洲等地進行研究。他發表了487項科學出版物,包括刊登於同儕審查期刊的237篇論文。他也撰寫了十一本書,並參與了八本論文集。他在2007年榮獲維吉尼亞大學首屆傑出科學家獎(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此外,他是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的會士,也是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的外籍院士。



姓名:彼得•懷特Peter White
彼得•懷特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擔任了34年的生物學教授,以及北卡羅萊納植物園(North Carolina Botanical Garden,隸屬於該校)的園長,發表了超過150篇論文,並於2020年退休。在那之前,他以研究生物學家的身分,在大煙山國家公園進行了八年的研究工作。彼得和他的學生及共同研究者廣泛從事生態學與保育生態學的研究,包括發表有關干擾生態學、生物多樣性形式、入侵種、生態復育與環境倫理的出版物。他是全分類群生物多樣性清單(All Taxa Biodiversity Inventory)的計畫領導人,致力於發掘與記錄大煙山國家公園的所有活物種。而他在北卡羅萊納植物園的工作成果,也為其他投入保育的植物園樹立了典範。



姓名:薩桑•薩奇Sassan Saatchi
薩桑•薩奇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碳循環與生態系小組的首席科學家。在取得電子物理學博士學位與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水圈實驗室(Hydrosphere Laboratory)的博士後研究職位後,薩桑加入噴射推進實驗室的雷達科學與工程部門。其後,他以資深科學家的身分加入碳循環與生態系小組,並打造自己的研究團隊,專注於研究全球碳循環以及氣候與人為干擾對森林碳動態變化的衝擊。他的研究團隊結合了森林結構與覆蓋的衛星與空載資料,以及實地測量與數學建模,藉以監測森林的碳通量。薩桑與他人合著了超過250項出版物,刊登於同儕審查與高影響力的期刊。



姓名:傑羅姆•夏夫Jérôme Chave
傑羅姆•夏夫是法國土魯斯演化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單位(Evolution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Research Unit)的主任。在取得統計物理學博士學位與理論生態學博士後研究職位後,傑羅姆受聘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從事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推動力的研究。他在土魯斯的研究團隊結合了田野研究、分子生物學、遙感探測與數學建模,藉以探索生態群落中的物種共存機制,並揭開熱帶森林迷人的複雜性。傑羅姆在一般科學期刊(如《自然》、《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生態學期刊(如《美國博物學家》〔American Naturalist〕、《生態學》、《生態學期刊》、《北歐生態學會期刊》〔Oikos〕)與涵蓋植物科學的期刊(如《美國植物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中,與他人合著了超過200篇論文。

譯者簡介


姓名:張雅億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現專事翻譯。譯有《設計大師語錄》、《電影大師語錄》、《料理世界史》、《自然的祕密絮語》、《醫生我到底怎麼了》、《世界之樹》、《19~20世紀植物圖鑑》、《世界最美的動物圖鑑》等書。

相關作者簡介


姓名:丁宗蘇(審訂)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出生於南投縣,臺大動物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博士。從小成長於大自然,很幸運地長大後的工作是研究大自然、維護大自然,還有讓更多人認識大自然。真心覺得,這樣的生命是個難得的幸福。

書籍目錄


前言

1 為樹木看見整片森林
2 尺度與森林生態系
3 被視為動態鑲嵌體的森林
4 繪製世界森林地圖
5 世界森林的多樣性
6 熱帶雨林
7 北寒林
8 疏林草原與乾旱林
9 溫帶林
10 千年來的森林變化
11 氣候變遷與森林
12 展望未來:以嶄新的視野關注森林

附錄
詞彙表
參考資源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這是一本關於森林的書──內容涉及森林的範圍、功能、美景、變化、多樣性,以及之於地球的重要意義。在多不勝數的層面上,森林的非凡之處令人讚嘆。森林體驗所展露的混亂與平靜、沉著與改變、庇護與危險──這些反差的並存,觸碰到我們意識的最深根源。智人(Homo sapiens)本源自森林物種,後來逐漸適應了非洲疏林林地的環境。因此,我們生來就懷有對樹木與森林的賞慕之情。

我們在此探討的是生物、生態與地理議題,但理解到森林是可觸知且有形體的集合體,這點也同等重要。儘管森林生態學家可能會將此一認知視為一種「生態系觀點」(ecosystem approach),不過就這層意義而言,詩人與民謠歌手或許比任何人都還懂得欣賞森林。在他的史詩《依凡潔琳──阿卡迪亞的故事》(Evangeline—A Tale of Acadie,1847年)中,美國詩人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生動描繪出一座永恆的森林王國:

這,就是原始森林。低語的松樹與鐵杉,蓄著苔蘚鬍,穿著綠衣裳,在薄暮中身影朦朧,站姿宛若年邁賢者,聲音既哀傷又帶有預言意味。

森林具有一種遠古的特質,會令人想起遺落的自然、因發展而改變的美景,以及人類歷史進程的種種畫面。馴服森林荒野曾一度是人類進步的同義詞;復育荒野如今則可能是我們未來的希望。而為了抓住這個希望,我們將樹木與它們所形成的森林,視為這活生生的地球能有效運作的不可或缺機制,並從這個角度設法去理解它們。

倘若森林能營造出引人沉思的平靜氛圍,這或許是因為定義森林的樹木是如此可敬的對象。如果我們活得更久、動得更緩慢,或許我們的看法也會變得截然不同。在朗費羅的《依凡潔琳》中,當自然過程隨地方人口的遷移而逐漸抹去人類居住的痕跡時,古老的生態系仍持續存在,而「原始森林」也從其深邃的過去顯露出來。然而,朗費羅將詩中的這座森林與其他古老的森林描繪為恆久不變,這樣的意象並未反映出現實情況,那就是上千棵樹為了接觸到陽光,而在角力成為少數冠層優勢樹的過程中死亡。

英國作家湯瑪士•哈代(Thomas Hardy)有一首詩名為〈在森林中〉(In a Wood,1898年)。詩中言辭所呈現的映像更加動態,其中描述陷入鬥爭的樹木,樣子酷似周遭的人類。

心灰意冷,
飽受城市壓迫,
我如同歸巢般
來到了這座森林;
夢想著森林的平和
為憂愁之人帶來安慰──
自然是溫柔的解放之鄉
使人擺脫俗世的紛擾。
然而,在步入森林後,
大大小小的樹
皆顯露出它們近似人類──
盡是好鬥之士!
岩槭推擠著橡樹,
藤蔓捆縛住纖細的幼樹,
常春藤編織而成的祭壇
絞殺了高壯的榆樹。

樹木間相互競爭,藉由增高以獲取空間,最後的結果是贏家取得了不可動搖的優勢地位。隨著這位優勝者最終的死亡,剩餘的較小樹木間再度爆發無數爭戰,以奪取支配地位。哈代的詩在蘇格蘭生態學家亞歷山大•瓦特(Alexander Watt)的散文中得到呼應──後者所闡述的正是以理解森林動態變化(forest dynamics)為目的的理論基礎。

尺度(scale)是這些詩在森林描述上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科學的討論中,森林動態變化的本質、現象與驅動因素皆取決於尺度。在上述作為例子的詩中,一座森林是恆久不變還是正在改變,這點視尺度而定──意即納入考量的時間與空間維度會侷限我們對這座森林的看法。在建構有關森林的假說時,生態學家經常會使用經明確認可的尺度,以限制森林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領域──即森林所形成的現象,以及導致森林改變這些現象的內部與外部作用力。我們在寫這本書時遵循了此一觀點。

人類透過所有的感官去欣賞森林:微風吹拂下樹葉窸窣或樹枝掉落時劈啪作響,新生植物的清新香氣或林火熄滅後的刺鼻臭味,光滑或粗糙樹皮的觸感,以及收穫期間果實與種子的味道。話雖如此,我們特別仰賴的還是視力──以致英文問句Do you see what I mean?(你明白我的意思嗎?)甚至把視力(see)當成理解力來使用。基於這個理由,本書在視覺上呈現了豐富多彩的圖片,以輔助說明我們針對森林與樹木想要表達的看法,這點特別令我們感到滿意。

《世界森林之書》力圖藉由評估森林的運作情形、所在位置與景觀樣式,展現出森林生態系的奧妙。何種樹性(treeness)優勢導致親緣關係極遠、看似不相干的植物物種,卻擁有相同的生態特性?樹要如何在能量收支間取得平衡,以同時生長茁壯與繁衍能發育的後代?不同尺度的生長與再生過程是如何相互作用,使森林產生那些從飛機上可以看到的準晶體圖案?森林作為地球的運作機制又是如何作用?本書透過檢視範圍橫跨全球的森林實例和其運作情形,不僅回答了這些問題,還提供了更多資訊。另外,藉由比較世界各地主要的森林系統,包括熱帶與亞熱帶雨林、溫帶林、雲霧森林以及北寒林,我們也揭露了科學家目前針對森林功能與樹木對不同環境的反應所獲得的知識。

森林佔據了地球陸地表面的三分之一,並存在於各式各樣極為不同的氣候條件中。目前儲存於森林活植物與土壤中的碳對地球運作而言至關重要,因此當森林受到改變時,全球生態系與氣候也會有所反應。在本書的最後,我們會討論這些大規模的議題,以及闡述強大的新科技如何使我們能以過去從未想像的方式「看見」森林。在此當下,面對由人口大小與相關需求所造成的全球變遷,從更廣泛的角度去了解地球上的森林,成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