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下)

原文書名:


9786263432581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下)
  • 產品代碼:

    9786263432581
  • 系列名稱:

    大家講堂
  • 系列編號:

    1C61
  • 定價:

    520元
  • 作者:

    湯用彤
  • 頁數:

    448頁
  • 開數:

    21x15x1.9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1102
  • 出版日:

    20221102
  •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CIP:

    228.2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湯用彤佛學研究代表作
-----------------------------
本書根據大量史料,有系統的敘述佛教於漢代傳入中國,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的佛教歷史;一一梳理中國佛教的興衰變遷、漢代佛道思想的結合,以及在魏晉南北朝佛玄思想的比較中,看中國文化發展的承續性和在印度文化影響下的創造性轉化,與佛教的傳入和中印文化的衝突、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滲透與調和,以致逐漸為中國文化所吸收,成為中國文化的思想演變。

下冊:講述佛教之南統、北統到北朝之佛學。

作者簡介


湯用彤(1893—1964),字錫予。中國現代哲學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會通中西、接通華梵、熔鑄古今的國學大師之一,與陳寅恪、吳宓並稱「哈佛三傑」。著有《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學史略》《魏晉玄學講義》《湯用彤學術論文集》《餖飣劄記》等。

書籍目錄


第十三章 佛教之南統
第十四章 佛教之北統
第十五章 南北朝釋教撰述
第十六章 竺道生
第十七章 南方涅槃佛性諸說
第十八章 南朝《成實論》之流行與般若三論之復興
第十九章 北方之禪法、淨土與戒律
第二十章 北朝之佛學


文章試閱


第十三章 佛教之南統
劉裕篡位之歲(西元四二○年),在北魏道武帝拓拔珪即位之十二年。其後約二十年,元魏統一北方。自是成南北對峙之局者,幾將一百五十年。(陳亡於西元五八九年)其間南北風化,顯有殊異。南方自永嘉衣冠南渡以來,繼承三國以來之學風。迨至宋初,士大夫仍尊玄談。《宋書》言羊玄保二子,太祖賜名曰咸,曰粲,謂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餘風。﹂王微與何偃書曰:﹁卿少陶玄風,淹雅修暢,自是正始中人。﹂《南史》言何尚之謂王球﹁正始之風尚在﹂。趙甌北論南朝習尚云:﹁至梁武帝,始崇尚經學。然魏晉之習,依然未改,且又甚焉。風氣所趨,積重難返,直至隋平陳之後,始掃除之。﹂見《廿二史劄記》。詳察羅什、慧遠之後,南北佛學亦漸分途。南統偏尚義理,不脫三玄之軌範。而士大夫與僧徒之結合,多襲支 道林。
許 詢。之遺風。佛陀跋多羅之在建業鬥場寺,宋僧弼與寶林書云:﹁鬥場禪師,甚有大心,便是天竺王、何,風流人也。﹂《祐錄》本傳。比佛教禪匠於輔嗣、平叔之風流,人士之所向可知。南朝佛法之隆盛,約有三時。一在元嘉之世,以謝康樂為其中鉅子,謝固文士而兼擅玄趣。一在南齊竟陵王當國之時,而蕭子良亦並獎勵三玄之學。一在梁武帝之世,而梁武亦名士,篤於事佛者。佛義與玄學之同流,繼承魏晉之風,為南統之特徵。爰本斯旨,述其大事,而以其他支節附見焉。南朝譯經亦不少,然少特要之關係。如晉末出《華嚴經》,至南北朝末年始盛行,且北人習之較多焉。

宋初諸帝與佛法
 
溯自兩晉,佛法隆盛以來,帝王間有崇奉釋教者,如東晉明帝、哀帝、簡文、孝武為其著者。恭帝深信浮屠道,鑄貨千萬,造丈六金像於瓦官寺,迎之步從十餘里。《晉書》本紀。宋高祖劉裕雄才大略,以布衣位至天子,雖聞其與僧人交遊。《高僧傳》謂其優禮慧嚴、僧導。然以戎衣定天下,未嘗獎挹佛法。《史》載晉安帝時冀州道人釋法稱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東有劉將軍,漢家苗裔,當受天命。﹂《南史》本紀、《建康實錄》及《高僧傳•慧義傳》。此疑係劉裕篡位時勸進者所陳符瑞多條之一,然其假口於僧徒,亦可覘朝廷之頗重佛法也。
宋代佛法,元嘉時極有可觀。其時文人如謝、顏,康樂與延之。辯明佛理,所論為神滅,為頓漸,蓋均玄談也。而文帝一朝,亦為清談家復起之世。帝雅重文教,思弘儒術,立四學。雷次宗主儒學。何尚之主玄學。何承天主史學。謝元主文學。此不但列玄學為四科之一,而雷次宗乃慧遠弟子,何尚之則讚揚佛法者也。當時宰輔,如王弘,彭城王義康,范泰,何尚之,均稱信佛,皆一時名士也。而謝靈運、顏延之亦列朝班。元嘉以文治見稱,而佛家義學,固亦此文治之重要點綴也。佛法既上流人士所提倡。寺塔之建造,因益增多。元嘉中都中造寺見於紀載者,已有十五。
《建康實錄》載竹林、清園、嚴林、永豐、南林、園上、定林及延壽八寺,《景定建康志》有能仁一寺,《至正金陵新志》有崇福、善居二寺,《高僧傳》有宋熙、天竺二寺,《比丘尼傳》有王國寺,《高僧傳》有靈味寺,均元嘉年中立。其不可考見者,當尤眾多。出家為僧者,當亦更多。而其不守清規者,應亦不少。故元嘉十二年丹陽尹蕭摩之奏曰:佛化被於中國,已曆四代。形象塔寺,所在千數。進可以繫心,退足以招勸。而自頃以來,情敬浮末,不以精誠為至,更以奢競為重。舊宇頹弛,曾莫之修。而各務造新,以自姱尚。甲第顯宅,於茲殆盡。材竹銅彩,糜損無極。無關神祇,有累人事。違中越制,宜加裁檢。不為之防,流遁未息。請自今以後,有欲鑄銅像者,悉詣臺自聞。興造塔寺精舍皆先詣所在二千石通辭。郡依事列言本州。須許報,然後就功。其有輒造寺舍者,皆依不承用詔書律,銅宅林苑悉沒入官。
書上詔可。又沙汰沙門罷道者數百人。《宋書•天竺傳》據《高僧傳•釋慧嚴傳》所載,當京尹蕭摩之上書時,文帝曾以之詢侍中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尚之答言有曰:渡江以來,則王導、周顗、庾亮、王濛、謝尚、郤超、王坦、王恭 《僧傳•慧持傳》引及。
王謐、郭文、謝敷、戴逵、許詢及亡高祖兄弟,當指尚之曾祖充及準。王元琳昆季,范汪 甯之父。孫綽、張玄、殷顗,或宰輔之冠蓋,或人倫之羽儀,或置情天人之際,或抗跡煙霞之表,並稟志歸依,厝心崇信。文詳見《廣弘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