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楞嚴經蠡測【第伍冊】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196281系列名稱:
明心集系列編號:
9定價:
300元作者:
王薀老師頁數:
288頁開數:
14.8x21x1.4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923出版日:
20240923出版社:
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CIP:
221.94市場分類:
佛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楞嚴經》自唐代漢譯以來,風行中國多年,歷朝振翹搖楚的俊彥之才均有深入其中,直探心源之人,紛呈至今數說不盡,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像王安石研究得透徹的,實為屈指可數。
王安石不但貴為丞相,最後也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傳奇,就連歐陽修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讚美他,甚至於寫下了「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他自幼因為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父親家中所供奉的西方三聖,奠定了他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他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二十五位菩薩圓通章時,其中的幾位菩薩的修行法門,這影響王安石極深、極廣,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王安石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他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及唐宋之際無數《楞嚴》學人之佚事。其人其事,典型在夙,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當這些老修行和諾那活佛談到了《楞嚴經》的內容跟核心的時候,諾那活佛擊掌稱妙並且說到:「其實,你們的無上大法在中國早就俱足了,為何要捨近求遠?」
吾人的內心其實存在著真心,這一片真心就是《楞嚴經》的核心,妙明真心的所在。當修行獲得了真心現前便能明瞭所謂的「真心」,它是遍十方一切處。
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
《楞嚴經》自唐代漢譯以來,風行中國多年,歷朝振翹搖楚的俊彥之才均有深入其中,直探心源之人,紛呈至今數說不盡,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像王安石研究得透徹的,實為屈指可數。
王安石不但貴為丞相,最後也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傳奇,就連歐陽修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讚美他,甚至於寫下了「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他自幼因為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父親家中所供奉的西方三聖,奠定了他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他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二十五位菩薩圓通章時,其中的幾位菩薩的修行法門,這影響王安石極深、極廣,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王安石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他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及唐宋之際無數《楞嚴》學人之佚事。其人其事,典型在夙,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當這些老修行和諾那活佛談到了《楞嚴經》的內容跟核心的時候,諾那活佛擊掌稱妙並且說到:「其實,你們的無上大法在中國早就俱足了,為何要捨近求遠?」
吾人的內心其實存在著真心,這一片真心就是《楞嚴經》的核心,妙明真心的所在。當修行獲得了真心現前便能明瞭所謂的「真心」,它是遍十方一切處。
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喜愛現代及古典美學的追求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喜好鑽研天文曆算、陰陽術數以及重新整理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愛好者,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印度、西藏各類中西古代占卜法……一位修習各路門派的武學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等等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的倡導者,創辦國樂、南管樂社和爵士樂團。老師也在年度演唱會中,和國內著名樂團配合演唱義演,裨益公益團體良多。老師自幼素愛閱讀並且收藏各類古籍善本、書畫,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皆有喜好研習與探究。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方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等等,近幾年來也不斷地研習歐洲瓷畫、金工和紙雕……。
老師早年也曾經商、創業有成,並曾受聘為諸多大小型企業、公司之管理顧問,對於經營之道亦有獨到之見解。
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用多年來在不同的領域和傳承中所習得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希望能夠為現代人帶來心靈的療癒和儲備,使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從生活中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
為了承續並且成就過去先人所未圓滿的志業,在不同的區域成立了不同的團體,例如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香港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的行事類如大隱於市的化外之人,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隱行者。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用其一貫低調筆耕或默默接引的方式,多年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不知凡幾的有緣人都曾善巧地教化過。
老師更像是一部跨文化、跨地域的行動百科,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內外二十五個國家。為了更廣泛地與有緣大眾分享,老師近年來致力於書寫創作,目前更是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及健康2.0、常春月刊等國內外各大報社約稿作家,文章經常散見在各類報章雜誌上,而其著作亦連續三年登上Amazon亞馬遜各類暢銷榜第一名,最新外文著作上市以來,更打破連續61天第一名紀錄,名列美、加、英、法、德、澳、日等7國,合計37類書籍暢銷排行榜及新書榜均獲得第一名!在國內的博客來、誠品書店各著作皆時常相繼獲得暢銷榜第一名。常受邀於國內外不同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方便之門。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靜坐之後》、《師者》【第壹冊】、《楞嚴經蠡測》【第壹冊】、《茶堂懷錄》、《楞嚴經蠡測》【第貳冊】、《師者》【第貳冊】、《靜坐與養生之間》、《楞嚴經蠡測》【第參冊】、《拴馬索》、《逆流而上——人生勵志五部曲》、《?息》、《楞嚴經蠡測》【第肆冊】、《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壹】、《金句》【1】、《?息》【二】蹻引八谿、《楞嚴經蠡測》【第伍冊】、《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六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https://www.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DwxevsZZftrCsN_1e5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LINE官方帳號:拾慧文創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一賭唐宋時期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及元禪師等大師龍象輩出的燦爛輝煌文化!
*揭開國公王安石、尚書張商英等文人大家浸習《楞嚴經》融入人生的獨到心得!
*闡述《楞嚴經》七處徵心、能所相對的境界和覓心法門的殊勝竅訣!
書籍目錄
關於 王薀老師
出版社編輯序
改革先驅王安石
道信參學楞伽經
弘忍的前世今生
熙寧變法釀黨爭
贊元盡透機鋒處
王安石獨鍾楞嚴
惠能的性相不二
能了諸緣即幻夢
寂照而心轉萬物
因緣皆是前世造
命裡無時徒奈何
化作春泥更護花
耳根圓通聞自性
聽經聞法要恭敬
修持證悟到漏盡
一行禪師通五明
裴休得法自黃檗
楞嚴直指心源處
識得本心當下悟
博古通今著蒙鈔
法妙難思唯信解
常住真心無輪迴
自心安住於法忍
周行七步有意涵
破除能所顯真心
世尊開解十夢兆
提婆善妒忘恩義
見性楞嚴的核心
真心遍滿一切處
恭敬出離心俱足
持咒要與佛相應
推薦序/導讀/自序
出版社編輯序
《楞嚴經》在唐朝時由般剌密諦歷經百劫千險傳至漢地,由唐初名相房玄齡之子房融潤飾譯成,詞藻優美、語義精奧,向為禪門所推崇,諷誦研讀終身者所在多有,一時緇素景從,多少才華橫逸的時人彥秀傾心其中,數說不盡。即使在薈萃中國文哲菁華的唐宋八大家中,也有潛心專研者。
王安石貴為北宋丞相,最後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傳奇,我們大多只知道他在熙豐變法時的主張——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均輸青苗、保甲置將,以及和韓琦、司馬光等北宋名臣間的黨同伐異,與黨爭後關係北宋國祚的變滅之因果。對國學有所研究者,或者也會對於王安石在儒學上的成就感到驚豔,即如蘇軾所言:「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跡,作新斯人」,如此一位大學問家、大政治家,權傾一朝的風流人物,殊不知在此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濤裡,王安石度過如此驚濤駭浪的憑藉,卻是一本時刻捧讀的《楞嚴經》。
王安石自幼因為他的父親王益在家中供奉西方三聖,為他奠定了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特別是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更是受用無窮。
「州州人物不相似,處處蟬鳴令客愁。可憐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頭。」多年來受到佛經的洗禮,王安石早已深諳人世間本是八苦所集之娑婆世界,眾生各有其因果業力。他一生中最大的挫折並非政治上的黨爭失意,而是其子王雱的英年早逝。其子王雱剛開始人形驟變之時,當然他也無法接受,原本前程似錦的大好青年,為何會染上如此的精神疾病?
他經常往返於寺廟,求助於當時的禪師及修行人,最後他明白了一切定業難轉,因此他放下他過去的執愛,他選擇了接受,他也徹底地體悟到造物者以及上蒼在他生命中所示現的是要他參悟,也是要他面對自己畢生中原本超過於對自己生命更鍾愛的,一旦失去了,他如何去面對逾恆之痛,更要他去明白把他最鍾愛精解的《楞嚴經》裡頭所說的七處徵心及能所相對等等……一連串的境界和覓心法門,在這一段時期裡,陪伴他度過了心靈之海飄搖動盪的日子。
在王安石辭去了宰相之職以後歸老還鄉的那段時間,他幾乎天天輪流讀誦的就是三部經,他非常偏愛《維摩詰經》中的入不二法門,《金剛經》裡頭的四句偈,當然最精通的莫過於把整《楞嚴經》早已爛熟於胸,並且逐字地做疏註解,連當時著名的禪師都自嘆不如並且合十讚嘆。
「霜筠雪竹鐘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在他隱退的十年當中過著平淡如同老僧般的生活,其實這何嘗不是《楞嚴》中觀音菩薩所說的現宰官之身,演說妙法之示現。他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
佛陀在《楞嚴經》中老婆心切地用了七種方法,目的就是要阿難可以真正地看到心其實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眼睛所看之物,直接破除他所自以為是的能所相對。佛陀在和阿難的一唱一和,便是對於末法眾生最具體實在的法寶。更說明了,能夠斷除我們眾生的根本煩惱的處所,並非遠在深山的古剎,更不是高居在法座上面的成就者,可以斷除我們煩惱最重要的道場就是在你的煩惱上,心不能有所分別,也無須撿擇善惡,要知道我們一切眾生的根本道場其實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根本煩惱上,不要選擇避開煩惱,要真正地願意去和煩惱相約,才能確定能否取得如何可以轉化消除煩惱的鑰匙。
王安石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其人其事,典型在夙昔,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文章試閱
試閱文一
王安石畢生之中啟發最深的應該就是元禪師,並且一凡一僧之間交情頗深。即便後來貴為宰相,但在開悟的禪師眼裡,王安石仍然是一介凡夫,雖然知道王安石於參究之間頗有用心,但畢竟富貴場中薰染過久,身心煙火味過重,若不多加錘煉,最後終究墮入空亡,所以你看即便王安石對自己的宗下功夫極有自信,但到了元禪師這裡,所受的仍然是譏諷與棒喝。一次,王安石在聊天之中問了元禪師說:「我究竟是不是參禪的根器?能不能開悟解脫?」
沒想到元禪師毫不留情面告訴他:「你的障礙頗深,這期要得究竟看來無望,下一生再說吧!」
王安石畢竟雖然有理上之認識,但究竟還尚未徹悟之時,難免心有不堪,於是悻悻然不以為然地回答元禪師說:「你為什麼如此講?」
元禪師知道激怒了王安石,於是轉個話鋒跟他提到:「禪宗重的是心法,你的心平靜嗎?你多年來所染的習氣官威已經讓自己我執傲慢難以降服,身心內外盡是火焰,如何入道?」
試閱文二
所以,對於王安石本身於宗下的修持暫且不論境界高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可以像王安石如此地深入並且研究得極為透澈的,我認為屈指可數,尤其在他辭去了宰相之職以後歸老還鄉的那段時間,除了日日自訂日課,他幾乎天天輪流讀誦的就是三部經,他非常偏愛《維摩詰經》中的入不二法門、《金剛經》裡頭的四句偈,當然最精通的莫過於把整部《楞嚴經》早已爛熟於胸,並且逐字地作疏註解,連當時著名的禪師都自嘆不如並且合十讚嘆,大意是說王安石所註解的勝過於時下諸師所註,並且若非真正詳解《楞嚴》者是無法窺見其奧妙之旨。在他隱退的十年當中過著平淡如同老僧般的生活,其實這何嘗不是《楞嚴》中觀音菩薩所說的現宰官之身演說妙法之示現,尤其不容易的是最後臨命終時,他還把自己的住宅布施做為寺廟之用……。
試閱文三
裴休固然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可是在歷史上他的兒子知名度也不遑多讓,因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法海禪師。所以兩人是父子關係,而當初會出家的因緣也是因為生長在裴休佛化的家庭有關,裴休從小就對佛法有著莫大的緣分,並且對於三寶極為敬重,小時每逢年節隨父母禮拜宅處之寺廟時,裴休看到大殿中的三寶佛時,裴休也無人教導就會不斷地磕頭口中喃喃自語,似乎在對佛菩薩訴說著什麼,此點每每讓寺廟中的僧侶嘖嘖稱奇,自小便和寺廟僧眾有著極好的法緣。由於裴休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很得父母兄長的疼惜,父母也都給予最好的庭訓及軌憲,雖然幼年稚齒,但已懂得承上以孝、平處以恭,在如此和融氛圍的教養之下,裴休年少時期便出入得受人側重,一方面佛學的薰陶,一方面詩詞的溫養,不久人人都稱他為河東大士。由於裴休的先祖歷來都是以佛化傳家,因此從祖輩一直到他的父親為止都是很虔誠的在家居士,到了裴休這代無論是自己或者是子女也都日有要求早晚必備課誦,除了私塾每日的必學以外,裴休都要求家眷均能深入經典,如有卓越之見定都給予讚嘆。裴休一方面家庭淵源以及自幼信篤甚勤,再加上自己宿世佛緣,精進不懈,所以雖然是以白衣之身,往來於禪林巨匠之中,但是諸山長老幾乎各個稱讚認為他是再來之人悠遊於人間行度化之事。
試閱文四
梵琦禪師和《楞嚴經》也有著深厚的因緣。有一天,當他閱讀到「緣見因明,暗成無見」這段話時,他突然之間如同觸發了宿世之善根,這段經文是出自於《楞嚴經.第四卷》,佛陀對阿難尊者所說,他的前面有提到就好比沒有修行的世俗眾生,往往都會把見專注於眼根上,所以如果你叫他閉上眼睛,那麼他所看到的就是一片漆黑,接著其他的六根作用也都是變成黯然,連頭跟腳都沒有辦法去判別。可是,假設你叫這個人用手去接觸或者是撫摸,身體上面的一切外型和器官,雖然他沒有辦法用眼睛看和判別,可是他照樣可以透過這樣子的接觸,用感官知覺的反射來做判斷,因為「見」它是依靠可以看到的一切而演變成為固定的見。實際上,在不是明朗可見的情況之下,那個看到黑暗的性自己也會顯現出來,一切的眾生平日裡由於習性的緣故,對於外境習慣攀緣,只要是沒有光就認為是黑暗無法得見,但是如果是以眾生自性上本有的覺性來看,實際上是不用依靠這個光也是可以看見,可見即便是隱藏未被發掘的一切黑暗的內在跟物質,照樣還是可以透過自性的本明妙覺去觀照到六根六塵,就算是已經完全地消融殆盡,可是那個存在的本覺哪有可能不會得見以及生起妙用?
試閱文五
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這點在《楞嚴經》裡頭其實非常重要。重點就在於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有意識分別,不單單只有在《楞嚴經》裡頭所說的十種眾生,雖然阿難有所考慮不從自身說起,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如果跟其他不同類眾生的想法有所不同,又將如何?所以他才善巧地說明其他各類的眾生似乎也都是如此呀!從這裡給予說明,並不是只有阿難一個人才有這個想法而已……。
從這段裡面引伸出來,所有眾生的心其實在未值遇善知識啟發所謂的「真心實相」之前,必然都是在迷的階段,關於這點如果沒有了解唯識基礎的初基行者更是會很難掌握。原因都是來自於每個人的自我獨大在作怪,如果未能了解在吾人身上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加上第七意識的我以及藏識,這八識說實在話也只能站在佛法的門外窺其外貌而已,尚未能夠登堂入室。《楞嚴經》裡面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秘密,那就是從六根、六塵加上六識總共十八種,再包含地、水、火、風、空、見、識,加起來總共是二十五,我們再仔細地去探究《楞嚴經》裡面蘊藏著很重要的一個大秘密,它就是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