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道安大師:彌天聖人

原文書名:


9786267205075道安大師:彌天聖人
  • 產品代碼:

    9786267205075
  • 系列名稱:

    高僧傳
  • 系列編號:

    A115-024N
  • 定價:

    380元
  • 作者:

    釋慧謹 編撰
  • 頁數:

    400頁
  • 開數:

    15x21x2.3
  • 裝訂:

    軟精裝
  • 上市日:

    20221205
  • 出版日:

    20221205
  • 出版社:

    經典雜誌
  • CIP:

    229.332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道安大師在戰亂頻仍的魏晉南北朝仍精勤修道、救度眾生:
講經說法不輟;一統出家眾為「釋」姓;制定僧尼規範;
一改「格義」解經;主持佛典譯場;推動重要佛教儀軌……
諸多功業及貢獻,奠定漢傳佛教之大基與發展方向。
無怪乎「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推崇他為「東方聖人」!

道安被譽為中國佛教制度的開創者;亦因有道安大師對中國佛教之改革與弘傳,方能令中國成為佛教蓬勃發展之大國。
民初國學大師梁啟超便讚歎道安法師對於中國佛教的貢獻:「使我佛教而失一道安,能否蔚為大國,吾蓋不敢言。」又說:「佛教之有安,殆如歷朝創業期,得一名相,然後開國規模具也。」

【學界推薦】
本書敘事精彩,章章有趣,令人回味反思道安之偉大事蹟和不屈不撓的弘法歷程。頗能讓讀者領會道安法師的智慧與悲願,以及「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之度化眾生的悲心。
──陳淑芬(國立清華大學跨院碩博士班學位學程教授、中文系合聘教授)

作者簡介


釋慧謹
臺灣海洋大學航管系、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選讀、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西蓮淨苑大專青年念佛會」策進法師、西蓮教育基會董事、人力資源組組長,清華大學中文系、清華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慧日山寺當家迄今。
高中時,因同學食素,稍識佛意。一九八七年加入海大普賢佛學社,旋即素食,親近臺北三峽西蓮淨苑大專青年念佛會修習,大學於佛學社之妙雲精舍早晚課不斷,種下佛種。
一九九○年進入西蓮淨苑常住,隔年依上智下諭老和尚剃度,再次年受三壇大戒。學習淨土、戒律、般若、論典,依恩師智公老和尚及惠敏法師等僧團教育聽經聞法多年,行淨土功課。接引大專學生學佛多年,關心養老議題,望為佛教求生安養盡力。
多年研習佛教石窟經變義理、敦煌變文,足跡遍於各大石窟,論文著作亦多此類。又多教授淨土諸經、《阿含經》、《佛法綱要》等。最大心願為力行淨土,自利利他、往生極樂,祈度生萬悉得解脫。

書籍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中國佛教第一位完人    陳淑芬

編撰者序
楷定中國佛教制度 成就泱泱大國規模

【示現】
第一章 「生逢百罹」的佛緣
家世英儒。早失覆蔭,為外兄孔氏所養。年七歲,讀書再覽能誦,鄉鄰嗟異。
緣起——道安法師所處時代
出身門第,形貌殊特
生逢亂世,早喪父母
感悟無常,童貞入道

第二章 出家求道遇明師
至鄴入中寺遇佛圖澄;澄見而嗟歎,與語終日。眾見形貌不稱,咸共輕怪,澄曰:此人遠識,非爾儔也。
出家求道
慧根聰明,讀經即誦
初結法緣
佛圖澄忍辱負重,勸化石氏君主
佛圖澄的神通度化
師事佛圖澄

第三章 北方播遷弘化之路
安辭不獲免,乃受請開講;名實既符,道俗欣慕。至年四十五,復還冀部,住受都寺。徒眾數百,常宣法化。
重回鄴宮寺領導僧團
後趙大亂,避居牽口山
潛修濩澤,註疏經典
飛龍山共法友,改革「格義」解經法
古恆山弘化,廣收慧遠等徒眾
重返鄴城受都寺弘法
渡黃河至陸渾「木食修學」

第四章 襄陽弘法
無變化技術,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無重威大勢,可以整群小之參差;而師徒肅肅,自相尊敬,洋洋濟濟,乃是吾由來所未見。
習鑿齒邀請至襄陽弘法
於新野分張徒眾
初到襄陽
與江東通信
廣建佛寺,興建檀溪寺
聲名遠播南北
襄陽再起烽煙
再次分張徒眾

第五章 長安五重寺弘化
安既篤好經典,志在宣法。所請外國沙門僧伽提婆曇摩難提及僧伽跋澄等,譯出眾經百餘萬言,常與沙門法和詮定音字、詳覈文旨,新出眾經於是獲正。
駐錫長安五重寺
成為北方學問領袖
一統釋姓,推動譯經,整飭戒律
禮拜佛圖澄墓,至金輿谷會法友
勸諫苻堅
往生彌勒淨土

【影響】
壹.道安的思想及著述
在家、出家莫不始戒以為基趾也。何者?雖檢形形,乃百行舟輿也,須臾不矜不莊,則傷戒之心入矣。傷戒之心入而後,欲求不入三惡道,未所前聞也,故如來舉為三藏之首也。
道安的佛學思想
道安的禪觀思想
道安的般若思想
道安的戒律思想
奠基弘法,度眾脫苦

貳.對佛教的創制與貢獻
安既德為物宗,學兼三藏,所制僧尼軌範、佛法憲章,條為三例……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
組織僧侶
制定僧尼軌範
一統釋姓
科制佛經
綜攝佛法
綜理群經,作《綜理眾經目錄》
主持譯經
推動重要佛門風氣及儀軌
道安法嗣
結語

附錄
道安大師年譜
參考資料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中國佛教第一位完人
╱陳淑芬(國立清華大學跨院碩博士班學位學程教授、中文系合聘教授)

釋道安(西元三一二至三八五年)是東晉著名高僧,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道安大師在學術上奠定了佛經漢譯的文獻整理基礎,創立了「三分科判」的規範,將佛經內文區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科加以闡述。在制度上,道安大師建立了出家者「以釋命氏」的創見,使中國僧人開始以「釋」為其姓氏,建立起僧團儀規。在翻譯理論上,道安對於譯語的文質兩難,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譯思想。在修行上,道安大師精研不同版本的般若經,提出「法身不二」的思想,皈依「彌勒淨土」信仰。其學識人格攝服了淨土宗初祖慧遠法師,使其決定出家。
因此,道安大師在推動中國佛教的發展與創新上,可謂具有「彌天」(或謂自號,或謂與習鑿齒對答之指稱)功績,鳩摩羅什大師甚至推崇他為「東方聖人」,在佛教史上貢獻至鉅。這位悲天憫人和天賦異稟的高僧,其生平值得人們認識與學習之處,均能在此書中尋得詳細介紹,使讀者可見其偉大之處。
本書作者釋慧謹法師將道安大師的生平區分為五個階段,分別在第一章到第五章敘述;第二部分「影響」之壹,整理了道安法師的思想與著述;之貳則論述為道安法師對佛教的創制與貢獻。
第一章敘說道安法師從出生到十二歲的結佛法因緣。道安法師出生時相貌醜惡,五歲時因戰亂父母雙亡,由表兄孔氏撫養長大。道安幼時雖生活清苦拮据,但宿慧聰穎、過目不忘,展現超人的記憶力。因見眾生的憂苦而生大悲心,由大悲心而長養菩提,在十二歲出家,試圖尋找解脫生死之道。
第二章主要講述道安法師剛出家的生活。前三年都是在學作僧眾事,耕地種植,三年後才有機會讀誦佛經;在他展現驚人之記誦力之後,其師才發現道安的非比尋常。二十歲受「具足戒」,使其成為一名正式僧人,之後並讓他外出遊學。道安二十四歲至三十五歲在國師佛圖澄門下學習經、律、論三藏,以戒為師,深研佛法,並被佛圖澄指定為「覆講師」,可預見其將成為一代宗師。
第三章內容講述,在佛圖澄圓寂後,道安在北方傳播佛法,雖然遍地烽火、兵荒馬亂,道安帶弟子沿鄴都西北方躲避禍難,四處遷徙,其間仍講經不輟、註經未斷,弘法名聲播揚全國。慧遠此時仰慕其名,前來恆山隨其出家。
第四章敘述道安僧團一路南遷,直到應東晉名士習鑿齒之邀,前往湖北襄陽弘法十五載。在到達襄陽之前,道安在新野分張徒眾,他深知「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但又「教化之體,宜令廣布。」因此將徒眾分派到各地弘法。此外,道安在襄陽整修白馬寺,並廣建佛寺,為僧團建蓋僧舍,讓僧人可以安定下來潛修,增長道業。襄陽是東晉的重鎮,眾多名流時貴、文人、高士匯聚於此;道安先在白馬寺、後於檀溪寺宣講《般若經》,是其弘法的精華時期。
第五章陳述,前秦苻堅因要獲取聖人道安而動干戈,派兵攻打襄陽,恭請道安法師回國都長安,居五重寺,並尊為國師,以聖人之禮相待。道安在六十八歲到七十四歲駐錫五重寺,為道安法師最重要的弘法階段。他主持譯經道場,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理論與原則,並制定適合中國僧團的行事儀軌與戒律制度,統整佛門奠基大業。道安法師不僅在佛法上有所貢獻,亦見機勸說苻堅休戰、悲憫眾生之疾苦;雖然沒有成功,卻盡顯其悲天憫人的一面。於西元三八五年二月八日,道安齋戒沐浴,圓寂往生彌勒兜率淨土。
本書敘事精彩,章章有趣,令人回味反思道安之偉大事蹟和不屈不撓的弘法歷程。
本書描述了道安法師的生平,也讓讀者親見魏晉南北朝當時的朝代更迭快速、多個政權並存之動盪不安。道安法師一生適逢亂世,長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還是精勤修道,不敢稍有懈怠,在戰爭苦難中救度眾生,使佛法的洗滌如同劃破黑暗的光芒,安定眾生身心。本書頗能讓讀者領會道安法師的智慧與悲願,以及「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之度化眾生的悲心。
慧謹法師是我在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指導的博士生,其人文知識豐富,為人謙和誠摯,畢業多年以來一直在為弘法事業精進。此次應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邀請編撰高僧傳叢書的道安法師傳,使他能在平日繁忙的弘法利生之餘,重拾筆墨,進行對道安法師行誼的撰寫,也是一件禪悅法喜的度眾工作。今應慧謹法師之請,是為序。


【編撰者序】
楷定中國佛教制度 成就泱泱大國規模

禮敬佛 禮敬法 禮敬僧 禮敬中國佛教第一位完人道安大師。感恩慈濟出版高僧傳,令大眾識知高僧行誼,學習道人風骨、僧人度世本懷,倡導佛教慈悲度脫生死苦海。
道安大師被譽為中國佛教第一完人、東方聖人、印手菩薩。為何稱道安大師為中國佛教第一完人?道安以前中國佛教以梵僧為主流;經道安大師的多項創制與貢獻,不僅令漢僧成為中國佛教主流地位,更促使佛教成泱泱大國之規模,現成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國學大師梁啟超先生形容道安大師:「使我佛教而失一道安,能否蔚為大國,吾蓋不敢言。」又說:「佛教之有安,殆如歷朝創業期,得一名相,然後開國規模具也。」道安大師的思想及創制,深深影響兩晉以後佛教思想制度形成,實因其眼光弘大、博智弘通,方能造就佛教偉業。
道安大師提出「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弘法論,獲君主護教,慈心為度眾生出苦海,以智慧全力發展佛教,催熟六朝時期佛教,儼然尊至國教地位。其重要的創制與貢獻包括——
一、堅定戒、定、慧三學修行,吸引數百乃至數千僧眾追隨,大弘法化。
二、脫離格義,回到佛教原義解釋性空義理,開啟佛教另一番解經風氣,得佛教本義詮釋。
三、創立本無宗。般若是當時弘法主流,中國有自己的佛學思想,是以這股般若思潮普及於社會,作為代表標的。道安大師的本無宗被認為是當時最符合般若義理的宗派,也是當時最大宗。
四、講經不輟,弘揚般若,襄陽、長安都維持每年開講兩次《放光般若經》,單般若著作達十五種。其它大小乘經典,隨注經或翻譯開講,大弘法化。
五、著作等身,求經、解經、講經注疏、為經典作序言等共五十四種著作,包含戒律、禪定、般若、佛法論著、問答、書信等,智慧大開樂解佛法,為令四眾明瞭佛意,提綱契領明晰詮釋,弘揚正確教法。
六、中國大小乘判教思想先鋒,樹立性空為本兼弘大小乘之風格,至使中國能保留大小乘佛經,成就最豐碩漢文《大藏經》體系。
七、組織僧侶,成為良好軌範,十方慕德求法,栽培佛門良種,力行如來家業,遇兵難之緣,唯念弟子出路與生機,組織化分派弟子往各地弘法,灑出佛種,興隆道風。
八、制定僧尼軌範:因戒本尚未傳入,尋求大僧戒律未得,為讓僧眾團體修行生活有所依循,故創立僧制,制定僧尼軌範,鞏固教團,致天下遵從,猶佛門清規之始,成就大眾修行之道途。
九、一統釋姓:制定中國出家弟子以佛陀世尊之「釋」姓為姓。出家皈投世尊門下修行,姓如來姓,獲法身慧命,重得法性新生,自此中土出家人以「釋」為姓。
十、科制佛經:開創佛經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科判,助佛經易解流通。
十一、綜攝佛法:於襄陽時期,整理佛學研讀方法、詮釋法數、阿毗曇,為佛學修行脈絡架構奠基。
十二、綜理群經,作《綜理眾經目錄》,收集整理東漢至東晉約二百年間之佛經,編成中國第一本佛經目錄。列出翻譯者、並判定譯經的時間、新舊、全經或宗撮經等。三藏經典今後不含糊,不論自修或弘傳,都是大師慈行,嘉惠萬代。
十三、主持譯經,是長安時期最大貢獻,由民間轉成國家護持,成為中土第一大翻譯經典譯場,為佛經不足年代,增益重要經典,翻譯出佛經約有十四部,一八三卷,百萬餘言。為翻譯佛經一一寫序言,介紹重要內容,以便學習者容易掌握理解經義。並介紹經論的作者、譯者、版本、異譯本等,都加品評、考定。
十四、提出「五失本,三不易」譯經困難點原則,這是中國翻譯學史上,第一位對譯學提出理論。
十五、由道安法師興起的佛門風氣及儀軌包括:(一)推定佛誕節在夏曆四月八日,並舉行中國式行佛法事;(二)以飲食供養賓頭盧頗羅墮尊者;(三)洗浴聖僧之法。
十六、影響當世:(一)影響國主護持佛教,風行草偃;勸諫少殺,行仁政教化。(二)成為北方學問領袖,提昇學佛風氣,增長義學弘談。(三)建寺安僧。
十七、彌勒淨土信仰是當時主流,包括往生現在兜率天彌勒淨土及未來彌勒下生淨土之思想;經大師推廣,衷心信仰追隨者眾多。亦有說道安大師是往生彌勒淨土思想濫觴。
十八、道安法嗣垂芳萬世,分張徒眾派往各地弘法,開枝散葉,大弘法化,眾多門人列於《高僧傳》中;尤其慧遠大師被尊為淨土宗初祖,延續道安大師之法化,德被萬代大眾。
道安大師睿智楷定佛門道風,精進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實踐,堅持戒定慧修行,嚴整僧制,隨機度化,勇猛精進,智慧無限,行菩薩慈悲接納群眾,帶領眾生出離苦境。以智者擇法分明判事,做勇者憤志改善境界,超越生命苦難,悲心度無極,證道得解脫。一生皆逢戰爭苦難,卻衷心願為眾生打造修行福壽安樂無邊境界。
道安大師以高明智慧領眾前行,以勇者無畏承擔因緣責任。訓練徒眾從持恆學習與成長、到捍勞忍苦之養成,行效率有方之教化;以正確方法詮釋佛道,實踐自己能出離生死考場,亦令眾生出離生死考場,是真正的慈悲智慧大勇者。行菩薩六度度生之志業,履佛道道修精勤之教化,成無上上乘之佛道。
有幸執筆道安大師傳記,學習大師弘教之廣博、度生慈悲之深功,廣行法化之弘遠,行菩薩度生之大道,成就解脫到彼岸眾生。大師慈悲智慧典範流芳,菩提法水流灌,道行恩感受惠極多,百拜稽首恩謝大師教化。願學大師捍勞勇敢,機智弘化,學行般若,堅持戒定,勇敢領眾,做事承擔,上求下化,助眾菩提道業成就。
本書撰寫期間,值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極端氣候導致地、水、火、風災難無數;俄羅斯開戰烏克蘭、幣貶通膨、經濟下滑……諸般艱辛,都讓人想起道安大師之勇敢護眾,慈悲承擔,教化不斷。雖領百眾接龍功課,或週週?向或月月?向,祈安禳福超薦,悉願佛光普照法化群生,一切災消吉慶福慧生。願以書寫本書功德?向,新冠肺炎早日消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民生康樂、自在吉祥,發菩提心,精進佛道。願諸人民善法成就,功德成就,佛道普行,酬恩四重,淨土大化。

致謝
撰寫期間感恩常住全體法師護持,感謝鄭坤檑等多人護持,幸運得鄭栯羢、盛筠、劉艷秋等盡心幫忙輸入,感恩陳淑芬教授賜序;恩謝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編輯包容,大力雅正內文,成書之美,弘揚祖德。感謝四眾佛子全心護法,成就法水涓滴,潤澤人心;再謝父母親屬,師長同修大德居士,金剛護法,有情大眾,犧牲供養奉獻,共築道基,共成道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