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朗然明性: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

原文書名:Perfect Clarity:A Tibetan Buddhist Anthology of Mahamudra and Dzogchen


9786267219133朗然明性: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
  • 產品代碼:

    9786267219133
  • 系列名稱:

    善知識
  • 系列編號:

    JB0156
  • 定價:

    400元
  • 作者:

    蓮花生大士、伊喜.措嘉、龍欽巴、密勒日巴、祖古.烏金仁波切等大師
  • 譯者:

    普賢法譯小組
  • 頁數:

    272頁
  • 開數:

    17x22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30116
  • 出版日:

    20230116
  • 出版社:

    橡樹林(城邦)
  • CIP:

    26.965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大手印與大圓滿,字雖異,但義相同;
唯一差異是,大手印側重正念,大圓滿於覺性中休息。


本書為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諸多偉大上師結合自身的學習與成就,從中淬鍊出精簡務實的修行教言。這些收錄的文選提供了不可思議的智慧,極具啟發、甚為重要,而且文本中的竅訣非常簡單直接,使讀者可以輕鬆地運用。

本書以祈請文作為序曲,並有一篇讓修行者在家禪修時可念誦的祈願文,其後依序是大手印與大圓滿的見地教導,最後的〈雙運〉篇章則結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法門。

大手印,不回顧過往,不想像未來,不以造作的概念指稱禪修。此外,不將空性視為空無一物。向內觀看,對於五官所感知的對境,不評斷是非對錯,讓注意力自然而然,本然安住有如嬰兒,即使一剎那也不讓注意力散馳。

身體坐直,口不言語,嘴巴略開,讓氣息自然流動,讓心安住於無造作的本然中,此時不論生起好壞或樂苦等念頭,對於悲喜毫不在意的自心體性,是朗然而空、赤裸而覺的。此自心體性是一切有情眾生的自性,根據阿底瑜伽,它是覺性與空性的大圓滿。

雖然大手印與大圓滿使用了不同的詞彙,但在實相上,兩者的究竟意義完全沒有差別。經由這樣的教法,當面臨死亡時,在心與身的連結斷開的那一刻,心便與法身相融。然而,在仍然保有此身的時候,也可能在奧明法界之中成就真實圓滿的證悟。

作者簡介


姓名:蓮花生大士、伊喜•措嘉、龍欽巴、密勒日巴、祖古•烏金仁波切等大師
蓮花生大士、伊喜•措嘉、龍欽巴、密勒日巴、祖古•烏金仁波切等大師

譯者簡介


姓名:普賢法譯小組

主要譯者:黃靜慧
美國加州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翻譯碩士。一九九四年於美國加州皈依於夢參老和尚座下,一九九七年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皈依於藏傳佛教直貢噶舉派噶千仁波切座下。譯有《松嶺寶藏》(2013)、《千手千眼觀音齋戒》(2013)、《噶千語錄》(2015)等書。

文字校閱:楊書婷
普賢法譯小組發起人,譯有《椎擊三要:噶千仁波切大圓滿頓悟法》、《照亮解脫道之炬:前行法之次第導引》、《彩虹丹青:融合見地與修持的成就口訣》及《直顯心之奧祕:大圓滿無二性的殊勝口訣》等書。

詞彙協力:林姿瑩
普賢法譯小組成員。確吉尼瑪仁波切《中陰指引──修習四中陰法教的訣竅》及《當下了然智慧:無分別智禪修指南》譯者,邱陽創巴仁波切《如是,我能見真實》、《簡單,我有平常心》及《圓滿,我來到起點》審定。

書籍目錄


前言:瑪西亞.賓德.史密特
導引手冊介紹:祖古.烏金仁波切

1祈請文
甘露之雲堤:龍欽巴
加持之雲堤:蔣揚.欽哲.汪波
了義大力金剛持:敦珠仁波切

2大手印
明照智慧:密勒日巴
具一即足之道:岡波巴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噶瑪巴.讓炯.多傑
大手印之見、修、行:措竹.讓卓
大手印筆記:貝瑪.噶波
大手印住、動、覺之教誡:米龐仁波切

3大圓滿
立斷之基的教誡指引:金剛瑜伽女傳法,秋吉林巴取藏
無修成佛:敦珠.林巴
本初智之體性:米龐仁波切
正念之鏡:紐修.堪仁波切
驅除闇昧之燈:米龐仁波切
老維嘉雅:雪謙.嘉察.貝瑪.南嘉
大圓滿的修持要點:雪謙.嘉察.貝瑪.南嘉

4雙運
自然解脫一切所遇:堪布岡夏
明:策勒.那措.讓卓
見地與禪修:蔣貢.工珠
中陰聽聞解脫:蓮花生大士傳法,秋吉.林巴取藏
勝義離戲懺悔:蓮花生大士傳法,秋吉.林巴取藏
伊喜•措嘉祈願文:蓮花生大士傳法,貝瑪.勒哲.匝取藏

人物簡介
詞彙解釋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導引手冊介紹
祖古.烏金仁波切

運用聞、思、修所得的三慧,以及對大手印和大圓滿教法在理論上的了解、〔在實修上的〕覺受和了證,你將擁有能於此生成就圓滿正覺所需的一切。

於此末法時期,最有效的教學風格不是冗長的學術解釋,而是直接了當的導引手冊(藏文:triyig)。大圓滿密續是以含義隱蔽的方式撰寫而成,因此只有極精於講解與論典的大師才能夠闡明其意涵。另一方面,導引手冊則以講解為基礎,是簡短且全面的教導,撰寫方式簡潔明白。這類大手印與大圓滿教法的集要,就包含了一位具格行者要於此生證得本初佛果境地的一切所需。

雖然大手印與大圓滿使用了不同的詞彙,但在實相上,兩者的究竟意義完全沒有差別。經由這樣的教法,當面臨死亡的時候,在心與身的連結斷開的那一刻,心便與法身相融。然而,在仍然保有此身的時候,也可能在奧明法界之中成就真實圓滿的證悟。

偉大的上師們曾經說過,若要認出本覺,就要累積資糧、淨除遮障,並獲得具德上師的加持。應當了解,若是想靠其他方法來認出本覺,則為妄想。你可曾聽說有誰只憑閱讀書本就認出了無二的覺性?除了領受加持、累積資糧、淨除遮障,別無其他方法可讓人認出本覺。

虔敬心比學問更重要。一個人有可能在辯論與分析思考方面獲得令人欽佩的技巧,卻仍認為大圓滿教法有缺失,誤以為大圓滿教法是大乘和尚「頓悟」學派追隨者的謬見。

領受加持,意指生起深切虔敬之際。僅僅依靠智識上的推論,確實非常難以認出本覺。噶舉派和寧瑪派強調的古蘇魯純然安住修,乃相對於班智達的觀察修。生起虔敬、領受加持、專注禪修,乃是往昔無數修行者得以成就的唯一法門。

噶舉派與寧瑪派是因世代以來的了證大師聞名,而非以偉大學者著稱。雖然噶舉和寧瑪派也曾有不少大學者,但大多數行者皆為在家的男女居士。而其中有數不盡的修行者,藉由此簡單、直接的教導傳統,實際上在圓寂時以坐姿禪定於無散亂的智慧之中。你可以親自閱讀寧瑪派與各個噶舉傳承中關於修行者的驚奇事蹟記載,便可得知。另外則有成就者塞東.修貢(Seltong Shogom)與他的一群弟子,在堅硬岩石上留下三十多個清晰腳印的例子。在我小的時候,父親曾帶我到東藏去看這些腳印。許多地方的岩石就好比麵糰一樣地被塑型,真是驚人!

藏曆每個月的第十五天,滿月落下之際,太陽同時升起――二者之間沒有任何空隙。大鵬金翅鳥出生時,雙翼就具備充足的力量,一旦破殼而出便可立即飛翔。相同地,大圓滿或大手印的修行者在色身死亡時,將同時證得圓滿佛果。因此,在死亡之際,經驗老到的瑜伽士不會失去意識,而是獲得證悟!

文章試閱


大圓滿的修持要點
雪謙.嘉察.貝瑪.南嘉

自在遊方者
  禮敬第二佛桑耶巴.袞千.阿里.汪波。
  於此,我將依大圓滿法而簡略說明修持的要點。
  首先,在安適的座墊上,以放鬆、舒服的方式採取毗盧遮那七支坐。由於眼睛是智慧的顯現之門,因此要張大雙眼直視前方虛空,而沒有特定的專注所緣。至於語的要點,要讓呼吸自然流暢,且不經鼻子,而是以嘴巴十分輕緩地呼吸。這些要點都有其各自的理由,因此切莫忽視或認為不重要。
  接著,培養出離心、厭離心、慈悲心及菩提心。之後,觀想根本上師在自己的頂門上,以一般的形象和穿著樣貌出現。帶著滿溢淚水的虔敬向上師祈請,而非僅用文字或陳腔濫調,如此甚深道的了悟將能迅速顯露。若要在心中生起大圓滿的了悟,就必須從具有傳承的上師心意領受加持的傳續。此傳續有賴於弟子的虔敬,因此至關重要。務必專心一意地祈請上師,而不涉入太多的念誦或勉強的修持。
  之後,根據領受四灌頂的觀想要點,將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相融,並保任大樂的內在體性,亦即離於執念的空的明性。
  此處,禪修所指的並非培養普基(阿賴耶)那種無心、蒙昧、無記的狀態,也非培養阿賴耶識那種帶著知覺且寧靜的狀態。同樣地,禪修所指的亦非培養無分別覺受的空無狀態,或顯現為對境的各種念頭。
  那麼,禪修是什麼?當過去的念頭已然止息,未來的念頭尚未生起,當下的剎那沒有概念判斷,此時你真實的本然覺性,那空而明的雙運,將顯露為心的狀態,有如虛空,這本身即是超越概念的大圓滿,立斷本淨,亦即開廣、赤裸的諸法窮盡。
  這正是你要認出的。保任此修持是指,在認出之後單純安住於自然狀態。在任何脈絡中,不論是見、修、行,這正是你要在赤裸狀態中所揭示的。除非你對此有些經驗與了解,否則某一個教誡要你遠離生、住、滅,另一個教誡則說:「這是如此、如此!」帶著這些想法,便只是在無名稱者之上加諸名稱。陷入此等智識設想的泥沼中,你將永遠沒有機會了悟。
  法身是超越概念、赤裸且空的覺性,除了僅為意象之外,無法以描述性的言詞或分析性的智識安立為具體存在。但是,當上師的加持與自身的禪修力道同時發生時,你將有如孩童發現自身智力般地斬斷錯解。屆時,切莫捨棄你的發現,而要繼續精進修持,這一點甚為重要。
  身為初學者,如果太過鬆懈,可能會落入無盡的迷妄中,因此必須隨時保持正念。
  不論是止靜、動念或注意到念頭,最重要的是在修持時,直視能觀察者的了然覺性。
  如此禪修時,覺性現前的徵兆為念頭、掉舉、煩惱似乎變得甚至比以往更多。此外,也會出現無數形式相異的樂、明、無念三種覺受。但你對此不應抱有希求或恐懼。切莫試著迎納或拒斥,或用任何方法耽著或執取。反之,要在修持的同時,直視能經驗這些的覺性。如此,它們將成為你的朋友。如果你對這些覺受耽著或執取,便只會糾纏於執念中。
  如果心變得昏昏欲睡或昏沉呆滯,覺性的明性仍未現前,此時可以在心間觀想一個「阿」字或光點,並從頂門射出,以清除這個狀態。吐氣之後暫停一下,觀想「阿」字或光點盤旋在頭頂上方一支箭高之處。
  如果過度掉舉,則可以深度放鬆身心,降低視線,並在鼻尖上觀想一個小小的圓點,讓自己穩定下來。
  有時,當晴空無雲,也可以背對太陽坐下,將視線朝向天空的中央,輕緩呼吸,並在每次吐氣之後稍微閉氣。藉此,開廣、赤裸的覺空法身將於剎那中在內心顯現。此三虛空了悟,乃是最為甚深的教誡。
  其他時候,你可以身採毗盧遮那七支坐,自然呼吸,讓心遠離念頭。之後,背躺下,伸展四肢,眼睛望向天空。大喊三次「阿」,同時呼氣。之後,讓心保持在自然狀態。藉此,將能了悟無分別的法性。
  此外,當你身採毗盧遮那七支坐而於本然中休息時,不要逗留在所知(對境),而是全然敞開且自在輕鬆地凝視,安住於空性中,超越內、外和內外之間。藉此,將能了悟如虛空的空性。
  再者,不要逗留於空性中,而是安住於無所執取、自知自明的感知中。如此一來,將能了悟毫無實質、毫無執念的感知。
  再者,將注意力放在從覺性明性中生起的念頭活動,你將了悟念頭有如波浪融於海水,無所緣且無執念地解脫。
  上述教誡皆為甚深的法門,可以立即帶來個人的覺受。藉此,你將於內在獲得定解。
  簡言之,先前所提到的本自覺性禪修,包括諸法窮盡的本淨了悟;善與惡、過患與善德的超越;證得與清除、變異與更動的不具;超越二元概念的智慧;中觀、大手印或大圓滿等究竟的了悟,本身於三時之中皆具,而這正是你應該認出的。
  這麼做的同時,不要刻意專注,也不要散漫放蕩。而是要如平穩的河流,保任無造作的本然瑜伽。這是修持的精要。
  此時,不論發生什麼,包括六種認知、與五毒相關的念頭,或短暫覺受的波動,一切都顯現為覺性、菩提心的展現。它們在顯現上是平等的,一樣都是空性,既同等真實、也同等虛假。它們全都無異於覺性的幻現,因此,不要加以否定或肯定、迎納或拒斥、耽著或執取為應捨棄或應對治的事物。反之,要離於執念且敞開放鬆,而處於能覺受者之覺性的了然狀態。務必要讓所生起的一切自然解脫,以藉此鍛鍊你的了悟力。
  此處,「奢摩他」一詞指的是止靜的面向,而「毗婆舍那」一詞指的是直接了悟敞開覺性和空性的面向。兩者儘管名稱不同,但實際上是不可分的。
  經由了悟覺性的體性為空,而遠離「常見」之邊;經由看見自性為明性,而解脫「斷見」之邊。經由不再希求培養樂、明、無念的覺受,而從三界的狀態中解脫。經由摧毀對對治法的執念,自性中即不再留有垢染或過失。
  別期望自己在陷入心造作的設想泥沼中時,未來還能獲得菩提;反之,要將此時此刻、內在即具的三身作為修道。這本身即是大圓滿的特有功德。對了悟此點的修行者來說,不論身在何處,安樂的太陽都能由內在放射光芒。
  障礙與歧途都來自希望和恐懼,也來自耽著和執取事物為實。因此,要避免執取任何事物,這一點至關緊要。
  不論你的覺受為何,包括身體生病、心中痛楚、「真的」有煩惱、耽著和執取、迎納或拒斥,都要認出、祈請上師,並領受加持。對於迎納或拒斥的心,不能只是粗略地了解,而要詳細地審視及追蹤:它從何處生起?住於何處?又去往何處?
  如此一來,你將發現它並非任何存在,也不住於任何地方。於是,你絕無可能不經驗到超越能知、所知而無法言說的本初智。那是法身,亦即赤裸而能覺的空性。當此覺受生起時,要確實保任這個狀態,則所有的障礙與歧途都將自然解脫。
  對上師的虔敬,是一切增上修持之王,因此,要捨棄將他視為凡夫的想法。千萬不要讓自己與視師為佛的虔敬分離。
  此外,若能輪替觀修無常、悲心、生起次第、有相和無相的圓滿次第,它們將彼此增益,這是最有效的方式。
  每一座修結束時,絕對不要忘記迴向。
  至於座修之間,則絕對不要忘記視一切現象如幻的修持。
  夜間,要修持睡夢瑜伽。在即將入睡時,祈請自己能體驗到睡夢光明。之後,將上師與你的心融合,保持覺性的了然狀態。同時,不要受到任何其他念頭的干擾,進而入睡。
  此外,還有需要了解的其他要點。除非能抉擇見地,否則將無法摧毀耽著於能知與所知概念、視其為真實的繫縛。務必要在禪修狀態中,抉擇一切現象為無實、普遍、任運、獨一。
  除非能保任持續的禪修,否則將無法達至關鍵的要點。單單設想見地為如何如何,是不足的。要精進不懈地恆時禪修,此事不可或缺。
  除非能分辨善惡的行止,否則將有可能落入認為善惡皆空以致盡造惡法的歧途。重點是要持續感受到萬法有如幻相,並深信因果不虛,而藉此令後得位的所作所為都轉變為善行。
  如果分離了方便與智慧,將永遠無法脫離繫縛。務必要步上令勝者們歡喜的大道,也就是空性與悲心雙運、福德與智慧二資糧雙運的大道。
  這些是極重大的要點,因此,應銘記在心,如下:

  除非心中生起無常與厭離,
  否則此生看似修行之事務,
  絕難讓人真實成就神聖法。
  願於內在生起真實出離心。
  除非修持悲心、殊勝菩提心,
  否則處於耽著自利之黯昧,
  絕難令此殊勝大乘道照耀。
  願能修持真實尊貴菩提心。
  儘管尚未達至聖者之境界,
  我卻造作看似利益他人行。
  彼等未利他人實則束縛己。
  願能於寂靜處精進作修持,
  不以散漫忙碌而愚弄自己。
  方便智慧分離將如斷腿者,
  無力行於遍智諸道地之旅。
  融合空悲、生圓、二資糧之時,
  願能步上毫無錯謬之道途。
  若未領受具傳承師之加持,
  即使勤修亦難了悟本然狀。
  藉由圓滿虔敬之因緣和合,
  願獲傳續了悟傳承之無上灌頂。
  離言之大圓滿即光明本覺,
  乃為自始任運之三身五智。
  憑藉自在安住本然之教誡,
  願於諸法窮盡地獲得穩固。
  若是利益眾生時機成熟時,
  願披永不疲厭之利他盔甲。
  願我能由輪迴存有大河中,
  獨自救度吾人無量之母親。

  此為利益初學者之口訣教誡, 乃由瑜伽士揚巴.洛爹(Yanpa Lodey,意為「自在遊方者」)為友人嘎瑪里所寫。
  止筆於此!噫啼(IT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