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夜行的鳥:喜馬拉雅傳承的14堂瑜伽禪修課(二版)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313954系列名稱:
觀自在系列編號:
BA1040R定價:
550元作者: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譯者:
石宏/黃涵音/蕭斐頁數:
416頁開數:
17x22x2.6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221出版日:
20240221出版社:
橡實文化-大雁CIP:
137.84市場分類:
新時代、靈性療癒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夜空中飛過的鳥能夠看穿黑暗
眾人徹夜在睡夢中,瑜伽士卻是清醒的
──歡迎進入喜馬拉雅傳承瑜伽禪修的世界──
◎瑜伽就是三摩地
願暗夜之鳥飛越你的心地,將你自沉睡中喚醒,一睹喜馬拉雅智慧的寶藏。
本書被列為喜馬拉雅傳承瑜伽最重要的入門讀物之一,從傳承的法脈淵源、入門的靜坐方法、解說啟引和咒語的奧祕、日常修行的注意事項、靜默的真諦,到無上密法、宇宙的生滅,乃至領導統御、人倫關係都收羅在內,完整呈現傳承的智慧精髓。
◎喜馬拉雅傳承瑜伽禪修的特殊之處
•是第一個禪修的傳承。
•是最詳盡、最完整及最全面的修練。
•為世界主要禪修傳承的源頭,持續充實其他傳承。
•無需依附於任何信仰,然而,經由實證經驗可以做為形而上事理的佐證。
•在禪修和啟引狀態中傳遞夏克提(shakti)法力,確保傳承永續不絕。
千百年來,喜馬拉雅山一直是聖哲的家鄉。偉大的聖哲們遠自吠陀時期便開始在此定居,傳授瑜伽之學,如此師徒相傳法脈不絕至今。
喜馬拉雅傳承的瑜伽禪修融會了三門智慧的精華:一、帕坦迦利(Patanajali)所編著的《瑜伽經》(Yoga-sutras);二、密法(Tantra)的哲理和修行,三、歷代一脈相承的聖人和瑜伽大師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所遺留下來的獨特指授和啟引體驗,並將三者相互融合,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
世上靜坐或冥想的修行方式雖然不勝其數,然而,其心法和要領大都不出喜馬拉雅傳承,或是得自喜馬拉雅傳承。比如,「內觀」強調對呼吸的觀察覺知,「超覺靜坐」專注於持「咒」,大多數「哈達瑜伽」習練者則是將注意力放在體位法上。喜馬拉雅的坐禪,則要學習正確的盤坐體位法、完全放鬆身心、練習正確的呼吸方式,然後才將呼吸覺知和咒語結合在一起。
喜馬拉雅傳承體系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為:心念和情緒的淨化、憶持、呼吸的覺知、持咒、攤屍式、專注(Dharana)、禪定(Dhyana)等。傳承首要的目的,在於喚醒每個人內在俱有的神性火苗,目標是讓每位學生都能見到「自性」,成為未來擔負傳承的大師。
夜空中飛過的鳥能夠看穿黑暗
眾人徹夜在睡夢中,瑜伽士卻是清醒的
──歡迎進入喜馬拉雅傳承瑜伽禪修的世界──
◎瑜伽就是三摩地
願暗夜之鳥飛越你的心地,將你自沉睡中喚醒,一睹喜馬拉雅智慧的寶藏。
本書被列為喜馬拉雅傳承瑜伽最重要的入門讀物之一,從傳承的法脈淵源、入門的靜坐方法、解說啟引和咒語的奧祕、日常修行的注意事項、靜默的真諦,到無上密法、宇宙的生滅,乃至領導統御、人倫關係都收羅在內,完整呈現傳承的智慧精髓。
◎喜馬拉雅傳承瑜伽禪修的特殊之處
•是第一個禪修的傳承。
•是最詳盡、最完整及最全面的修練。
•為世界主要禪修傳承的源頭,持續充實其他傳承。
•無需依附於任何信仰,然而,經由實證經驗可以做為形而上事理的佐證。
•在禪修和啟引狀態中傳遞夏克提(shakti)法力,確保傳承永續不絕。
千百年來,喜馬拉雅山一直是聖哲的家鄉。偉大的聖哲們遠自吠陀時期便開始在此定居,傳授瑜伽之學,如此師徒相傳法脈不絕至今。
喜馬拉雅傳承的瑜伽禪修融會了三門智慧的精華:一、帕坦迦利(Patanajali)所編著的《瑜伽經》(Yoga-sutras);二、密法(Tantra)的哲理和修行,三、歷代一脈相承的聖人和瑜伽大師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所遺留下來的獨特指授和啟引體驗,並將三者相互融合,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
世上靜坐或冥想的修行方式雖然不勝其數,然而,其心法和要領大都不出喜馬拉雅傳承,或是得自喜馬拉雅傳承。比如,「內觀」強調對呼吸的觀察覺知,「超覺靜坐」專注於持「咒」,大多數「哈達瑜伽」習練者則是將注意力放在體位法上。喜馬拉雅的坐禪,則要學習正確的盤坐體位法、完全放鬆身心、練習正確的呼吸方式,然後才將呼吸覺知和咒語結合在一起。
喜馬拉雅傳承體系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為:心念和情緒的淨化、憶持、呼吸的覺知、持咒、攤屍式、專注(Dharana)、禪定(Dhyana)等。傳承首要的目的,在於喚醒每個人內在俱有的神性火苗,目標是讓每位學生都能見到「自性」,成為未來擔負傳承的大師。
作者簡介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
在靜默中說法的瑜伽大師
出家前本名烏夏部.艾瑞亞(Usharbudh Arya),1933年出生於一個北印度的梵文世家,從小在家中自學,9歲即能為人講解《瑜伽經》。13歲時經幾位大師學者撰文譽為「神童」後,印度各方爭相邀約講演,最高紀錄是連續在7天中講了49場。
1965至1967年先後取得倫敦文學學士、碩士和荷蘭文學博士的學位,1967年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之邀擔任梵文教授。1980年,應上師斯瓦米拉瑪要求辭去美國教職,舉家遷回印度,領導上師所創辦的道院。1992年獲准出家,法號「韋達」(Veda),成為身披橘色僧袍的斯瓦米韋達。
他在世界各地巡迴教學,時間長達近70年,直到2013年進入5年靜默期才暫時停頓。「靜默」是斯瓦米韋達極力推薦的修行方式,他說:「靜默不是不說話而已,是要連說話的念頭都不生起,這才是靜默。」
2015年7月14日凌晨,斯瓦米韋達在印度學院中安詳離世,他曾說:「我們都來自那絕對的靜默,也終將回歸靜默。」於今,他終於回到永恆的靜默,直到下一次使命的呼喚。
譯者簡介
石宏
業餘翻譯,譯有《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哈達瑜伽》、《走向靜默,如你本來》……等書。著有《去印度的幸福日記》(台灣明名文化出版)。
黃涵音
從事文化工作,現居荷蘭。自從練習瑜伽呼吸法後,獲益良多,進而學習靜坐。2010年與喜馬拉雅瑜伽傳承正式結緣。
蕭斐
專職譯者,現居台北。
書籍目錄
◎作者原序╱夜的別名是黎明
第1章 喜馬拉雅瑜伽禪修傳承
喜馬拉雅瑜伽禪修的傳承
合格的教習師
傳法
喜馬拉雅傳承瑜伽禪修的特殊之處
第2章 靜坐入門
緣起
靜坐的次第
第3章 何謂咒語:是什麼,為什麼?
斯瓦米拉瑪所言
引言
王道瑜伽
何謂咒語、為何咒語
啟引
第4章 咒語:啟引後又如何
咒語的來源
什麼是持咒
覺識中心
靜坐時間
咒語自轉
淨化
念珠的使用
修咒
深化咒語靜坐的助益
以前的咒語該如何處理
如何快速持誦長咒
兩組咒語的靜坐練習
第5章 修行人每日作息
關於靜坐
每日作息建議
第6章 特殊咒語
持咒的動機
如何修持咒語
第7章 靈修五支柱
靜止
齋戒
靜默
淨慾
伏眠
結語
第8章 靜默
從心理學角度看靜默
靜默、咒語、上師
靜默:問與答
靜默可以平息衝突
靜默療法
靜默的創造力
自己練習靜默
靜默的靈性之語
從事守靜的指南
第9章 步步皆瑜伽
控制日常的走路方式
第10章 室利毗諦亞:神明的智慧之學
什麼是室利毗諦亞?
室利毗諦亞和宇宙科學
室利毗諦亞是內在能量場的學問
第11章 瑜伽傳承的政治觀與家庭觀
瑜伽傳承的政治與經濟之道
瑜伽傳承的家庭觀:家庭是共業之池
第12章 我的靜坐小屋
第13章 獻給聖母的散文和詩歌
無言的祈禱
夏克提
舞蹈的聖人
創世
美人,容我一瞥妳的臉龐
偉大母親的念珠
她的寵物
兩者兼得
歌之花
你,你自己的她
麗波
深愛的無際
她
第14章 千年永續
◎譯後感言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原序╱夜的別名是黎明
夜空中飛過的鳥能夠看穿黑暗。夜晚中降臨的靈感也有同樣的特質。眾人徹夜在睡夢中,瑜伽士卻是清醒的。我們的上師斯瓦米拉瑪,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在夜晚中口述下來的。他在詩集《愛之耳語》(Love Whispers)中寫道:
有人問,你是做什麼的?
我回答,我專門撿拾夜裡落下的花朵。
在夜間,修行人內心深處是清明的。偶爾,在疲憊的身體之中,淺層的心可能不敵睡魔,但是深層的心仍然在孜孜地探索內在的寶藏。不久,寶藏猶如牛乳精華的乳脂,在經過攪拌後會浮上表面,成為在淺層心中浮現的字詞。
真理的特性是:凡是天啟都是超越思想的。它首先出現在「布提」(buddhi)向內的那一面,然後要找件衣服來穿,它找到的那件袍子就叫做「思想」。思想浮現出來時,為自己找到的袍子就叫做「字語」。字語披著的外衣就叫做「音聲」。所以,等到天啟來到聽者和讀者的面前時,它已經批了三層袍子、三道偽裝了。要接觸到天啟的真義,我們就必須除去音聲,來到字語;必須濾掉字語,來到思想;必須揚棄思想,直取天啟。
那無思、無字、無聲的,就是在夜間來到修行人面前的真理。即使身體已經疲憊,這時仍然要喚醒淺層的心來工作。無論手中執的是羽毛筆還是鍵盤—蘇菲派(Sufi)哲人歐馬(Omar)說的好:「是那舞動的手指在寫作。」他的父親是波斯的帳蓬工人,名叫卡揚(Khayyam)。所以,你必須是一位能為眾生提供庇護者之子,才有資格與這些暗夜之鳥比翼同飛,才能吸盡夜間落下花朵的香氣,才能品嚐神為弟子所擺設的通宵盛宴。印度古籍《梨俱吠陀》(Rig-veda)內〈夜之歌詠〉一篇中說:「夜的別名是黎明。」惟有在這樣的夜,那能看穿黑暗的天啟之鳥才會振翅飛翔。
於此,我,那庇護大師之子,為你獻上暗夜之鳥振翅所吹來的微風;音聲、字語、思想。
都是短文。此刻無暇錄下心中所浮現的長篇;它們已刻劃在記憶中,待來日再呈現與你。現在,沒有時間。沒有印書的資源。一部設備也沒有。沒有財力。你手中這本集子,只印了有限的冊數,有如一束嬌弱的,由朵朵小花所編成的捧花。
請接受這些不完美。有朝一日,它們自會完美。這裡所呈現的,不過是歷來大師們所要傳達的一些微弱的回聲。想求原旨,請直接閱讀大師們的著作。
願彼暗夜之鳥飛越你的心地,也能每晚將你自沉睡中喚醒,讓你一睹喜馬拉雅智慧的寶藏。願你心深處永遠不再沉眠。
為你祈請喜馬拉雅大師們的降福,
──喜馬拉雅傳人斯瓦米拉瑪之弟子╱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文章試閱
喜馬拉雅瑜伽禪修的傳承
千百年來,喜馬拉雅山一直是聖哲的家鄉。偉大的聖哲們遠自吠陀時期便開始在此定居,傳授瑜伽之學,如此師徒相傳法脈不絕至今。距今一千兩百年前,首位「商羯羅阿闍黎」(Shankaracharya)將喜馬拉雅傳承的教導組織化,設立了五個中心。我們這個法名「帕若堤」(Bharati)一脈,屬於五座之一,是和「迅格利」(Shringeri)這一座的商羯羅阿闍黎世系相連。「帕」(bha)的意思是「智慧之光」,「若堤」(rati)的意思是「熱愛之人」;所以「帕若堤」的意思是,熱愛智慧、沉浸於智慧之光的行者。喜馬拉雅傳承的修行法門與哲理歷久不衰,世代遵循相傳,累積保留了大量的智慧。
學生可以自行研讀本傳承的各類著作,其中包括了歷代大師心路歷程的實錄。
在喜馬拉雅傳承中,教習師不可以「上師」(Guru,又譯「古魯」)自居而要求學生毫無條件地相信他。我們認為,所有的教導都應該出自傳承,所以學生可以依傳承自行驗證教習師的教導,而不是毫無選擇地接受。我們傳承首要的目的,是在於喚醒每個人內在俱有的神性火苗,目標是讓每位學生都能見到「自性」,成為未來擔負傳承的大師。教習師(preceptor)秉承了上師的加持,要以「無私地引領弟子走上終極開悟之路」為自己的使命。知識的傳授要以親驗為憑,所傳遞的是一股脈動的能量。
喜馬拉雅傳承的瑜伽禪修融會了三門智慧的精華:ヾ帕坦迦利(Patanajali)所編著的《瑜伽經》(Yoga-sutras);ゝ 密法(Tantra)的哲理和修行,以及ゞ 歷代一脈相承的聖人和瑜伽大師(有些姓名已不可考)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所遺留下來的獨特指授和啟引體驗。喜馬拉雅傳承不是將三種毫不相干的法門元素知識性地湊在一起,而是將各個部分相互融合,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
世上靜坐或冥想的修行方式雖然不勝其數,然而,其心法和要領大都不出喜馬拉雅傳承,或是得自喜馬拉雅傳承。比如,「內觀」(Vipassana,毗婆舍那)強調對呼吸的觀察覺知,「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專注於持「咒」(Mantra,又譯「真言」、「曼陀羅」),大多數「哈達瑜伽」(Hatha Yoga)習練者則是將注意力放在體位法上。喜馬拉雅的坐禪,則要學習正確的盤坐體位法,完全放鬆身心,練習正確的呼吸方式,然後才將呼吸覺知和咒語結合在一起。
喜馬拉雅傳承的體系十分完整,修行者每每在精通了某一種法門之後,就會發現它能銜接到體系中的另一個法門繼續修行。換言之,罕有弟子能完全精通龐大的喜馬拉雅傳承體系內的所有部分。弟子只要能掌握其中的一、兩門,就會被派到外面去授課。他自然就會吸引到對他的教學程度能受用的學生。因為如此,傳承的禪修法門從一根主幹生出許多枝幹。學生熟練了某一根枝幹的法門之後,他們的下一步會是喜馬拉雅體系內的其他法門。這就是所謂禪修法門的分與合。
以下為喜馬拉雅傳承體系內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心念和情緒的淨化
在禪修靜坐時,為了避免念頭和情緒的起伏干擾到內心,要從事以下的淨化修行:
(一)五「戒律」(yamas):勿傷生(非暴)、勿妄語、勿偷盜、勿濫淫(梵行)、勿放縱感官。
(二)五「善律」(niyamas):潔淨、知足、鍛鍊自己的身語意(苦行)、研習能認識「自性」(Self)的智慧(自習)、奉獻於「終極實相」(Ultimate Reality),即奉神。
(三)四「梵住」(brahma-viharas,也稱為「四無量心」):即四種正確的態度,包括對幸福之人要友慈、與不幸福之人同悲、為有德之人同喜、對惡行之人捨除分別心。
(四)培養反制觀(prati-paksha-bhavana):來對治那些違反戒律、善律、四梵住等的不善思維。
從事以上的淨化修行,有助於:ヾ端正行為,ゝ從而化解業報,ゞ以及導致心地清明愉悅,讓思想愉悅清晰,進而々穩定堅固心力,不論平日生活或靜坐時,皆能保持安定。
這些修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例如,根據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大師所言,他們之所以能長時間保持靜坐姿勢不變,是因為:ヾ他們心態平和,不受惡念滋擾;ゝ他們受過啟引,知道如何將能量灌注於海底輪,然後持特定的咒語做某種密法的修定。
弟子光靠閱讀《瑜伽經》中關於體位法(asana)的一些學理論述,是無法做到大師的境地;他必須完整地遵循傳承的體系去修行,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比方說,很多修習坐禪之人,在坐中都會感覺身體或明顯或細微的移動和晃動,即使是依哈達瑜伽修習靜坐體位有成之人,縱然能坐得久,卻仍免不了有同樣的的問題。
(五)淨化修行的另一層意義是克服「干擾」:這是修定(專注力)的障礙,一共有九種:疾病、延宕、猶豫、大意、怠惰、沉迷、邪見、不堅定、退轉。還有五個伴隨產生的干擾:苦、挫折、身不定、呼吸不受控。
如果不能克服以上種種障礙,將會受制於三種不良的心地狀態:「散亂」(kshipta)、「昏沉」(mudha)、受到干擾的「不定」(vikshepas),行者因而無法進入下二「地」(bhumi)的「三摩地」(samadhi)境界,也就是心地專注於一的「一心」(ekagra)狀態,以及心地完全受控的「調伏」(ni-ruddha)狀態。
喜馬拉雅傳承在口授的部分,有些特殊的法門可以用來克服這些干擾。比如,前面提過身體不由自主的移動或晃動,或者雖然外表看不出身動但是自己會有感覺在動,可以經由以下方式來克服:ヾ淨化情緒,ゝ持特定的咒語,以及ゞ在教習師跟前坐禪,以幫助穩定行者的心。
●憶持 Mindfulness
《瑜伽經》(I.20)教導我們,「憶持」(smrty-upa-sthana,即佛教的「念住」)有許多種修習方法,具體的修法必須經由個別指導。例如,喜馬拉雅傳承所教授的體位法,是一套非常細緻的法門,要求在練習的同時要配合完全覺知身體、呼吸、心的狀態。其實,體位法練習的一個主要環節,就是自我覺知,要深入而全面觀察自己的身體、呼吸的一切狀態,特別是心的狀態。
●呼吸的覺知
呼吸的覺知原本是憶持的一種形式,其後成為修習坐禪的第一個步驟(《瑜伽經》I.34)。坐禪時,一定要學會用橫膈膜來帶動呼吸,保持緩慢、平和、均勻的呼吸,而且在吸氣和呼氣之間不要有停頓。喜馬拉雅禪修傳承向來不鼓勵練習「住氣」(Kumbhaka,不呼不吸,又譯屏息)。依照我們的方法,弟子只需要:
•以有助於禪修的正確方式呼吸。
•觀察自己呼吸的流動以及變化的情形。
•長期用同一個方法去練,不要改變。
•讓一種稱為「獨發住氣」(Kevala-kumbhaka)的現象自然發生,此時心念與極細微的氣息交織而達到完全靜止,所以會進入暫時無呼吸的狀態。
呼吸覺知的練習,可以細分為下列幾種不同的坐禪經驗型態。
(一)鼻孔交替呼吸法(Nadi-shodhana),也就是淨化氣脈呼吸法。這類型的調息法(pranayama)至少有七種不同方法,加上:
ヾ預備法,例如七種不同的「風箱式呼吸法」(Bhastrika)。ゝ這七種淨化氣脈呼吸法又各有好幾種不同的變化法(譯按,斯瓦米韋達曾說過,他所知道的交替呼吸法有上百種之多的變化型態)。
(二)內攝法(Pratyahara),這是《瑜伽經》的八肢瑜伽(Ashtanga)中,最不為人所瞭解的一「肢」(anga)。如果我們對經文的理解是正確的,那麼根據《瑜伽經》(II.54),它的意義是:ヾ首先將心靜下來,ゝ接著將各種感官(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知覺融入已經平靜的心,因此,ゞ感官才能靜下來。在教學實踐上,行者要學習某些特定的呼吸法,將覺知集中在「氣身層」(pranamaya kosha),就可以掌握攝心內斂。
如果經由勝任的教習師正確指導,內攝呼吸法要有系統地觀想呼吸是由某一個點游移到另一個點,學生能感覺到有股微妙的「氣風」(prana vayu)在其間流動,直到:ヾ忘記了肉身的存在,ゝ對氣身層的覺知更明顯,然後,ゞ當「氣」開始回歸到它源頭的「意身層」,心就靜了下來,而感官也靜止了。下一步就是「瑜伽睡眠法」(yoga-nidra)。到此,行者可以接著練瑜伽睡眠法,或者選擇進入深層次的靜坐。如果時間充裕,則不妨兩個都做。
(三)昆達里尼呼吸法:這是密法修行的第一步,覺知在脊柱中流動的能量,第一步是用觀想,繼而能感受到這個能量,彷彿脊柱是中空的而呼吸在其中流動。
ヾ 當今有許尚未入門的老師,自己還沒學通這個「須彌盧山(指人體脊柱)調息法」,卻去指導學生如何「喚醒脈輪」。如果沒有接受過上師接引進入這個法門,就不可能引導別人如實體驗須彌盧山調息法。
ゝ如果準備功夫不得法,例如,沒有能擺正脊柱,反而會傷害自己。
ゞ 再者,如果沒有配合特定的咒語(不是隨便什麼咒語都可使用),除了達不到所想要的效果之外,甚至由於無法正確導引能量的流動,可能會引起心理或生理的病態。
(四)持咒調息法。一般對此的理解是:練習住氣法的同時,將心力集中在咒語上。喜馬拉雅體系中的「出入息憶持法」則是指:在覺知咒語的同時,覺知呼吸在不同階段流動的情形。再次強調,這個法門要經過啟引來傳授。我們會在後面討論「持咒」時再介紹。
●持咒 Japa
持咒不是隨意挑選一個咒語,然後機械性地覆誦那麼簡單。咒語之學,是基於對聲音音頻振動的瞭解而建立;咒語的音聲振動,主要發自於沿著昆達里尼一線上的幾個定點;未經過啟引是無法正確掌握的。持咒的最終目的,在於進入絕對的靜默。練習持咒時,首先要將咒語由口中念誦的「外音」,轉化成心念層次的「中音」。接著,連心念形式的中音也要靜止,轉化成更精微的、不可聽聞的振動形式,進入「顯現音」的領域,那是一種天啟的振動,到了這個層次,行者就可以成為天啟的渠道。由此,再進一層,行者便完全專注於「至上音」的最高超境界,所領略的是存於神性之內的智慧。由喜馬拉雅傳承所訓練的合格教習師,才可以依循密法系統的教法,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完成九大階段的咒語修習。
幾種不同的持咒修習方式:
•持咒時,同時覺知呼吸的流動情形。
•在如煮飯、閱讀、書寫等日常的活動中,同時持咒。
•在心念或心輪中,聆聽自己的咒語。
•持咒時,同時做須彌盧山調息法。
•將咒語融入某一個指定脈輪內種子字之點,然後再觀想咒語由該點浮現。
•將咒語帶入心念中的寂靜斗室,再觀想咒語由靜默之處浮現。
•將咒語與「蜂穴」內部的音聲融合,再體驗咒語從中浮現。
•在內在的殿堂做「心祭祀」時,使用自己的咒語。
•省思自己咒語的意義,這種省思要和:ヾ「沉思默想」(manana)「吠檀多」中的「摩訶偈語」(maha-vakyas),以及,ゝ自我淨化法門中的自我對話所得到的結論,達成一致。
•視持咒為一種虔誠奉獻以及默禱的心靈經驗, 如此則能將奉愛瑜伽、持咒瑜伽和禪定瑜伽三種法門融合為一。
咒語還有許多其他的運用方法,但需要由有經驗的教習師指導。如此的教習師不只是能教授方法,更要能夠以自身的力量引領弟子的心念和能量,那也是一種啟引。
●攤屍式(大休息式) Shavasana
攤屍式的種種練習法,是進入自己細微身(Subtle body)的方式。這些內在的觀想法,既細緻又複雜,不只是簡單地放鬆身體而已。修練攤屍式可在肉身層、氣身層、意身層等不同層面為之,但是要循序漸進。如前所述,種種攤屍式修練法的最後一步,是瑜伽睡眠法,這又有許多不同的層次。例如,我們可以運用瑜伽睡眠法:
ヾ來取代睡眠。
ゝ自我治療。
ゞ學習語言,輕鬆地記誦經文,從事科學發明,解決哲學問題,解決私人問題。
々即興賦詩,擬定計畫。
ぁ掌握死亡之道。
あ進入三摩地。
以上這些都需要學習特殊的修練法,並且需要獲得加持。
●專注 Dharana
此處的專注,是《瑜伽經》(I.35, 36)所謂的「極度專注」,八肢瑜伽中第六肢的「專注」,以及所引起的體驗。喜馬拉雅傳承中資深的教習師都受過不同的訓練以專注於:
ヾ身體中不同的定點。
ゝ脈輪中的點。
ゞ 各種不同的「諦」(tattvas,譯按,此處所指的是例如數論哲學所列出的二十四類「諦」)等等。
密法《實證百若瓦》(Vijnana-bhairava)一書教了百餘種不同的方式,可以用來催化進入特殊的意識狀態。另一本密法經典《馬里尼殊勝密法》(Malini-vijayottara-tantra)更列舉了將近一千三百種專注法。即使這些仍未能包括所有的專注法。喜馬拉雅傳承所訓練出來的教習師,即使並未親自修習過每一種專注法,仍然需要知道有關這些法門的基本道理。
●禪定 Dhyana
前述所有的禪修方式都是通往禪定所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準確意義的禪定是始自於意身層(所以若未到這一身層者,都還沒做到準確意義的禪定)。要進入這一個身層的方式很多,比如:
ヾ精益求精地持咒技巧。
ゝ更精微細緻的步驟來覺知呼吸。
ゞ專注凝神。
々啟引。
ぁ對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弟子,上師可以拉著弟子的心識進入更深邃的禪定。至於教習師可以藉由上師的恩典,帶領學生進入多麼高深的境界,則視乎教習師本身的程度而定。如果教習師已將學生帶至自己所到達的層次,便需要將學生引介給更高的教習師。
以上所舉幾項,只是說明之用,並非完整羅列了喜馬拉雅傳承所有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