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平安的人間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575989835系列名稱:
人間淨土04系列編號:
1111600043定價:
200元作者:
聖嚴法師頁數:
168頁開數:
15x21x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313出版日:
20230313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CIP:
225.4市場分類:
佛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聖嚴法師用正確的佛法,為人間的紛擾及苦惱,
提出了紓解的看法和作法,將平安的種子,撒在每個人的心田。
現代人生活在和平富裕社會中,卻不一定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危機,需要透過追求財富、名望,讓自己感到平安。其實,向外追求的平安是不可靠的,唯有讓自己身心安定,並且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擁有真正的「平安」。
【身心平安——身心的平衡與安穩】 聖嚴法師
世界可以是淨土,也可以是地獄,完全由你的心來決定。
當我在指導禪修時,會鼓勵禪修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內心充滿喜悅,這在佛教中稱為「隨喜」—隨境而喜、隨事而喜、隨人而喜。其實,這並不容易,因為賺錢、陞官、生孩子、娶媳婦、抱孫子時,一定可以隨喜。如果家中發生不順的事,或者聽到背後有人批評、指責你時,還能隨喜嗎?孟子說:「聞過則喜,知過必改。」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時,還會歡喜,這是不簡單的,即使是修行人,雖然不會形之於色,也不會去反駁對方,但內心有時候還是會有一點點的波動。
不能隨事、隨人、隨時而有喜悅感的話,倒楣受損的是自己。因為人家已經跟你過不去了,你還跟自己過不去,這不是很愚蠢嗎?不如將念頭一轉,自然可以體驗到「心淨國土淨」了。
平常生活中,當你發現心中有矛盾、痛苦、不平衡的時候,首先要注意你的呼吸,然後注意你的心在想什麼?然後把自己客觀化,觀察自己為什麼會生氣?生的是什麼氣?看一看你生氣時的呼吸如何?心臟跳動得如何?接下來注意你自己的感覺,是不是很不舒服?
也就是說,在內心不安定時,不妨馬上把心念移轉到觀照自己身體的種種反應,心情便會立刻平和下來。這種平衡與穩定身心的方法,非常有用,但是要經常練習。落實「心靈環保」,實際上就是運用佛法來調整我們的心;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就頓悟成佛,但至少可以用這些簡單的方法,使得身體平衡,心理平衡。
聖嚴法師用正確的佛法,為人間的紛擾及苦惱,
提出了紓解的看法和作法,將平安的種子,撒在每個人的心田。
現代人生活在和平富裕社會中,卻不一定認為自己是「安全的」,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危機,需要透過追求財富、名望,讓自己感到平安。其實,向外追求的平安是不可靠的,唯有讓自己身心安定,並且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擁有真正的「平安」。
【身心平安——身心的平衡與安穩】 聖嚴法師
世界可以是淨土,也可以是地獄,完全由你的心來決定。
當我在指導禪修時,會鼓勵禪修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內心充滿喜悅,這在佛教中稱為「隨喜」—隨境而喜、隨事而喜、隨人而喜。其實,這並不容易,因為賺錢、陞官、生孩子、娶媳婦、抱孫子時,一定可以隨喜。如果家中發生不順的事,或者聽到背後有人批評、指責你時,還能隨喜嗎?孟子說:「聞過則喜,知過必改。」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時,還會歡喜,這是不簡單的,即使是修行人,雖然不會形之於色,也不會去反駁對方,但內心有時候還是會有一點點的波動。
不能隨事、隨人、隨時而有喜悅感的話,倒楣受損的是自己。因為人家已經跟你過不去了,你還跟自己過不去,這不是很愚蠢嗎?不如將念頭一轉,自然可以體驗到「心淨國土淨」了。
平常生活中,當你發現心中有矛盾、痛苦、不平衡的時候,首先要注意你的呼吸,然後注意你的心在想什麼?然後把自己客觀化,觀察自己為什麼會生氣?生的是什麼氣?看一看你生氣時的呼吸如何?心臟跳動得如何?接下來注意你自己的感覺,是不是很不舒服?
也就是說,在內心不安定時,不妨馬上把心念移轉到觀照自己身體的種種反應,心情便會立刻平和下來。這種平衡與穩定身心的方法,非常有用,但是要經常練習。落實「心靈環保」,實際上就是運用佛法來調整我們的心;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就頓悟成佛,但至少可以用這些簡單的方法,使得身體平衡,心理平衡。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書籍目錄
自序
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心靈環保──淨心與淨土
開發人人心中的光明
現代青年的生活環境與身心安定
佛法與教育
家庭美滿與事業成功
佛化家庭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人生為何
生與死的尊嚴
如何因應嶄新的二十一世紀
文章試閱
【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一般人時常要求「安全」與「安定」的保障,總是希望環境給我們安全,給我們安定,如果環境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如果生活上沒有充裕的物質條件,同樣也會覺得不安定。
我們每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就像人與環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環境可以影響人,人也影響環境。可是究竟是誰來影響環境呢?答案是:每個人都能影響環境,甚至於一個念頭、一句話、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整個社會。
或許有人認為平民百姓的力量不夠,必須由大人物來登高一呼,才有力量。事實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力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影響力,大人物的力量也是根據一般人的需求,匯集成他們的聲音和他們的力量;而且,大人物所掌握的也只有他個人影響所及的範圍;可是大眾集體的力量,卻是一股巨大且足以影響整體社會的力量。因此,只要每個人心念一轉或是心理某種觀念一改變,社會便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如果再加上身體力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就會更大了。
既然個人和社會是互動的,所以社會的態度或社會的風氣,也會使每一個人隨之轉變。但社會風氣又是從何而來?有時候是更大的環境所造成的,例如日本、美國、歐洲社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常常很快就被引進臺灣,甚至造成所向披靡的風潮,有些不好的風氣,也會透過這種模式被帶到臺灣來。
雖然說「社會影響我們,我們被社會影響」,但站在宗教教育的立場,人是可以不受環境影響而變壞,反而可以因為信仰的熏陶而變好,進而影響社會。一般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宗教教育的精神,是不會對任何人失望,也不會對任何情況絕望。
心淨則國土淨
《維摩經》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大乘起信論》說:「心生則種種法生。」意思是說,當人的內心清淨時,他所看到的環境便是清淨的,心所嚮往的、心想要完成的,也一定會完成;例如「心靜自然涼」,當心安靜下來時,體溫就不會升高,會比較耐得住悶熱。
所以,如果內心能夠清淨,對環境、社會的感受,就會大不相同;如果心不清淨,充滿了不平、憤怒、仇恨、嫉妒與不滿,所看到的人,都覺得是壞人,碰到任何事都會覺得討厭,這全都是因為心不清淨,所以看到任何現象就會引起自身的煩惱。如果心能安定,那麼所看到的社會,也會讓人感到安心。
今天的社會風氣,處處顯示出人心的苦悶,以及得不到安定感的困境。多數人以為要謀求人心的安定,先要從改善生活做起,所以期望用政治、經濟、法律來改善社會環境,也就是希望人人有飯吃、有屋住、有衣服穿,進一步希望建立良好的政治、經濟措施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障人民;因此,歷來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企業家們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都紛紛提供他們的力量,貢獻不同的才能,期望建立安定的社會。
因此,過去的人,為了國家、民族、社會而努力奉獻,心中就找到安定的力量。但現代人對國家、民族、社會的意識已逐漸淡薄模糊,所以今天社會上很多人覺得自己茫茫然地一天過一天,不知道每天是為了什麼而忙,完全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其實,如果人心有所寄託,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心都能夠安定下來。所以說,救人必先救心。要使社會獲得真正的安定,仍要從人心的安定做起。
心不隨外境所轉
如何安心?最重要的就是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如果心不受環境所左右,那就是智者,心中必定自在安定。若心為環境所轉,必生煩惱。例如過於強烈的欲望將因無法滿足而產生憤怒,隨之而來的挫折,又會帶來恐懼與猜疑;又例如人家謗你一句,就暴跳如雷;人家讚你一句,就洋洋得意;被人冤枉,就痛苦懊惱;被人恭維,就趾高氣揚。雖然這些反應都是人之常情,但這都是因為不能自我肯定,才會處處需要別人肯定自己。佛法教我們應該做到心不隨「境風」所動,也就是「八風吹不動」,所謂「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當然,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我經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為了達到內心的安定,我們應該要接受心靈環保的觀念,就是要少欲知足,知足常樂。雖然在實際生活上不容易立刻做到,更不容易時時刻刻都做到,但是不妨每天練習著,慢慢一點一滴做著安心的工夫。
實踐心靈環保的方法有三種:
(一)佛教的禪修念佛,能夠讓人心自然安定。
(二)時時生起慚愧心,反省與悔過,就像儒家所說「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一天反省三次還是不夠的,應該要時時刻刻知道自己的心在做什麼。
(三)經常以感恩心,面對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全心奉獻服務,目的是為了報恩。
用這三種方法落實心靈環保,就可以隨時隨地安定自己的身心,成長自己的人格,也能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的力量。
人間需要溫暖,社會需要關懷,人人若能自安己心,必然也能安定他人,所以大家必須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安定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