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女問千秋(學術版,隨書附贈流通版)

原文書名:


9789579267946女問千秋(學術版,隨書附贈流通版)
  • 產品代碼:

    9789579267946
  • 系列名稱:

    佛學研究
  • 系列編號:

    14
  • 定價:

    650元
  • 作者:

    蔡淑慧(朱顏)
  • 頁數:

    527頁
  • 開數:

    17x23x3.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10520
  • 出版日:

    20210520
  • 出版社:

    博客思-蘭臺
  • CIP:

    228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女問千秋》是作者的博士論文改編成書,彙編十二名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的三生文本。試著用文學、心理學的方便法軸線,書寫「千古大哉問」、「自白」、「洪荒女力」之非傳統章節,鋪陳她們的生命故事,寫出「如是問答」及「你也可以這麼想」,穿越時空模擬現代人情緒樣貌,描繪出內心世界。

  如果您是研究者,本書已用心列表整理好「漢譯藏經女部彙編」。如果您有一些些好奇,「黑白猜黑白想」篇章,將有機會讓我們更了解彼此。如果你是信仰者,您一定會發現能解決人生疑難雜症的智慧佛法,在文學角度裡的精采。

  本書附贈由朱顏志工團隊合作,以中英文書寫〈十二名女子生命裡的悉達多〉之〈女問千秋〉流通版。分享就是難得,凡種種千秋常遇的千古大哉問,只要有所增益,請擇您所需,一切皆美。

作者簡介


作者蔡淑慧(朱顏)得獎紀錄
兒童文學獎
1991 洪建全兒童文學獎首獎《魯斑與阿奇》
1997 佛光兒童文學故事獎佳作《棉被海、枕頭山》
2011-2014 香光莊嚴-六根系列:
眼-《大願船-阿卜亂與台灣白海豚》
耳-《二重奏》
鼻-《停車龍》
舌-《華枝春滿》
身-《會飛的百布鞋》
意-《誰的夢長》
2014  繪本《魯斑與阿奇》III:一樣不一樣中英日文版
2012  繪本《魯斑與阿奇》II:最美好的禮物
2011  繪本《魯斑與阿奇》I
金鐘獎得獎
1985 兒童節目金鐘獎
1987 兒童節目主持人金鐘獎
1991 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金鐘獎
2005 文化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金鐘獎入圍
警察廣播電臺
1985 「大圓環」兒童節目及主持人獎
1986 「星橋」音樂節目編撰獎
1987 「小木屋」兒童節目及主持人獎
1991 「文化廣場」教育文化節目及主持人獎
1998 「有情天地」民俗藝文節目獎
2005 「心靈之歌」入圍文化資訊節目及主持人獎
漢聲廣播電台
2015  「二重奏」入圍教育文化節目
文建會廣播獎
1991 文建會文化節目特優及優等
1996 文建會文化節目特優及優等
作者學歷:
1977-1981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
1997-2000 臺灣師範大學四十學分班中文碩士
2004-2006 文化大學哲學碩士
2008-2013 文化大學中文博士
學術論文
2020 《女問春秋》學術中文版、普及中英文版。
2016 聖嚴基金會:翻轉妙蓮華:聖嚴法師《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在現代性語境裡的傳統與創新。
2016 The Buddhist Picture Books in Taiwan--- You are all my reason. The series of compassion and loving-kindness and six roots發表於日本北海道ISCAL。
2015 〈佛陀慈母 摩耶夫人之敘事文本彙釋〉,發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文獻、「歷史、思想與文化——现代視野下的佛學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5 〈星雲大師文字音聲美學的人間實踐--廣播媒介的跨界呈現〉,發表於宜興中華文化研究院。
2014 〈Reincarnation perception of Buddhist women in two confusing narratives〉,發表於IABS第17屆國際佛學學術會議。
2014 聖嚴基金會:聖嚴法師人間佛教之思想與實踐:〈多情乃佛心–聖嚴法師的文學人間行〉。
2013 博論:〈漢譯佛典中佛陀時期八位佛教女性敘事研究〉
A Study of the Eight Women during the Buddha's era in Chinese Buddhist Narrative.
2013 Beyond Text: Rebirth Narratives of Model Women in Buddhism,發表於印度第十三屆國際佛教善女人大會。
2012 〈佛教女性敘事的傳統與現代〉,發表於香港第七屆青年佛教學者學術研討會「人間佛教:佛教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已成書。
2011 〈華嚴經入法界品〉裡的人間女性:一個文學視角的多元解讀,發表於華嚴學報第二期。
2011 Tu, Aming; Shi, Fayuan-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ross-language Buddhist Dictionary and Wordnet,發表於IABS第16屆國際佛學學術會議。
2011 〈化為千風──佛教與文學在生死上的交會〉發表於中國語文月刊第一O八卷第三期。
2010 〈華嚴經入法界品〉裡的人間女性:一個文學視角的多元解讀,發表於華嚴學術研討會。
2010 反切繫聯之資訊化----以慧琳《一切經音義》為例 ,發表於上海,第二屆佛經音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釋惠敏、陳晏珊、葉博榮、鄧明敦、陳鈺瀅等人共同發表。
2009 〈蓮華色比丘尼本生故事之研究〉法鼓山全國佛教論文集 。
2008 〈蓮華色比丘尼本生故事之研究〉,發表於第十九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2008 〈我,為什麼這麼愛他?〉發表於人乘佛刊第三十卷第二期。
2008 〈敦煌「不知名變文三(借花獻佛變文)研究」〉,發表於中印絲路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
2004 碩論:〈佛說未曾有因緣經〉Research into the Adbhuta-tetu-sutra.
2004 〈 Reconstructing Yasodhara's Life Narrative : From Siddhartha's Wife to Daughter of the Buddha〉,發表於第八屆國際佛教善女人大會。
2004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研究:發表於全國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發表會。
教學經歷
1981-2007 任教高雄旗津、鼎金國中、臺北?公國中、成功高中
2007-2009 法鼓山中華佛研所漢藏高級班中文教席
1990-1996 擔任廣電基金會廣播節目製作課程講師
圖文出版
2021  《女問千秋》學術論文中文版、流通普及中英文版
2020 安康經咒集
2004 圖文音聲集《曾經,我們如此美麗的相遇》
書畫展
2004  「曾經,我們如此美麗的相遇」,台北市徐州路長官邸個展
2005  「禪道意境書畫聯展 (八人聯展)」,文山教育基金會
2006  「禪境: 當代禪畫聯展」,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
2007  「詩久彌新:現代詩與造形藝術聯展—紀念廢名」時空藝術會場
2008  「台灣淨土藝術創作展」,萬華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
2009  「畫夢」,台北徐州路市長官邸個展
2018  「台灣淨土藝術創作展」,萬華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
2021  「女問千秋」書畫展,臺北徐州路市長官邸,5月16日─5月30日

書籍目錄


致謝 03
自序 1
壹、前言  3
研究動機 3
研究目的 5
研究範圍 6
研究方法 11

貳、千古大哉問  14
如是問答 14
相遇如斯 15
請聽我說 23
隨著歲月走 55

?、洪荒女力 70
我們之間 70
書寫洪荒女力 105
漢譯佛典裡三生敘事原生文本彙編 119
從情節到故事的第一人稱敘說 121

肆、願生生世世為母親:摩耶夫人 124
摩耶夫人的千古大哉問 124
三生石上舊精魂 124
黑白猜黑白想 128
如是問如是答 129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142
發現新思維 144

伍、我是眾生的媽媽:大愛道比丘尼 148
大愛道比丘尼的千古大哉問 148
三生石上舊精魂 148
如是問如是答 159
黑白猜黑白想 162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167
發現新思維 168

陸、死生雖異性長存:勝鬘夫人 171
摩耶夫人的千古大哉問 171
三生石上舊精魂 171
如是問如是答 177
黑白猜黑白想 184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185
發現新思維 186

柒、慚愧情人遠相訪:耶輸陀羅比丘尼  189
耶輸陀羅比丘尼千古大哉問 189
三生石上舊精魂 189
如是問如是答 207
黑白猜黑白想 213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215
發現新思維 217

捌、幸福離我很近:毘舍佉優婆夷 236
其實我沒有那麼壞:玉耶女優婆夷 236
毘舍佉優婆夷大哉問 236
玉耶女優婆夷大哉問 236
三生石上舊精魂 236
如是問如是答 247
黑白猜黑白想 250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251
發現新思維 253

玖、佛陀和丈夫之間:末利夫人 263
末利夫人大哉問 263
三生石上舊精魂 263
如是問如是答 271
黑白猜黑白想 278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278
發現新思維 282

拾、如果人間天上可以重逢:韋提希夫人  294
韋提希夫人大哉問 294
三生石上舊精魂 294
如是問如是答 300
黑白猜黑白想 306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306
發現新思維 313

拾壹、浴火鳳凰死裡生:蓮華色比丘尼  320
蓮華色比丘尼大哉問 320
三生石上舊精魂 320
黑白猜黑白想 337
如是問如是答 338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341
發現新思維 351

拾貳、原來我也曾經這樣:微妙比丘尼 362
微妙比丘尼大哉問 362
三生石上舊精魂 362
如是問如是答 365
黑白猜黑白想 367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 367
發現新思維 377

拾?、美麗是不是罪:妙賢比丘尼 379
妙賢比丘尼大哉問 379
三生石上舊精魂 379
如是問如是答 382
黑白猜黑白想 384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385
發現新思維 385

拾肆、勇敢爭取我的愛:性比丘尼(摩登伽女) 389
性比丘尼大哉問 389
三生石上舊精魂 389
如是問如是答 392
黑白猜黑白想 395
最後你可以這麼做396
發現新思維 398

拾伍、結論 408
篇末 434
一、引用文獻 434
二、附錄 444
(一)佛教簡史表 444
(二)東漢末到宋初期間部分翻譯者概述 448
(三)漢譯藏經彙編女部列表 458
(四)大愛道比丘尼相關資料彙編 466
(五)耶輸陀羅比丘尼資料彙編 467
(六)耶輸陀羅文本遷移比較表 468
(七)蓮華色比丘尼資料彙編 474
(八)摩耶夫人資料彙編 476
(九)勝鬘夫人資料彙編 481
(十)末利夫人資料彙編ⅠⅡ 486
(十一)韋提希夫人資料彙編  489
(十二)毘舍佉優婆夷資料彙編ⅠⅡⅢ 492
(十三)翻轉妙蓮華 500
三、後記 510
四、作者學經歷 512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書寫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的三生生命文本

博論:〈漢譯佛典中佛陀時期八位佛教女性敘事研究〉A Study of the Eight Women during the Buddha's era in Chinese Buddhist Narrative,是華人地區研究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的中文首寫論文,開創有餘,精細不足,但心意滿滿。
因書寫碩士論文〈《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研究〉,整理佛陀妻子耶輸陀羅的生命文本,被佛陀自?七莖蓮花因緣的故事深深吸引。佛陀在與女性的互動裡所表現出的高度尊重與溫暖,改變了佛教文本對女性負面描述給我的印象。因此想要整理佛陀的法,對女性的?蒙,除了從漢傳大正藏經,及南傳巴利文漢譯大藏經,也略作西藏藏經甘珠爾、丹珠爾的田野徵詢。為延伸記錄佛陀生命圈裡的相關女性,再攻讀博士,完成學位。以大心力整理引用文獻及附錄,期能為年輕一代鋪陳開展。這便是《女問春秋》最初的源起。
《女問春秋》書寫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的三生生命文本,以現代詮釋的角度,與大眾分享。佛教宗教信仰者分成兩種 :信行人以及法行人,表面上看來,能夠寫論文的我,應該是法行人;但其實我是完完全全的是信行人。
自小就對「想像力」這三個字深深著迷,總覺得「想像力」可以在人間創造魔法。信仰美,愛音樂、舞蹈、繪畫、藝術,喜歡修伯里的小王子,對神祕好奇、對未知充滿想像,長成以後,對宗教、文學、哲學、歷史等課題,保持高度的研究興味,為此還畫了一個加上想像力射線的座標圖,試圖解釋人間事。
作為生長於台灣的二十世紀受教育女性,童年失怙、成長於裁剪美援麵粉袋為衣的貧困年代,在重男輕女的氛圍裡,得恩戒嚴時期的九年國教、並在解嚴後的大學自由求學,文學之後,修了哲學碩士,直到完成博士學位。求學生涯得到觀世音菩薩多方庇佑,因而人生有了轉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把成長以來不可思議的神祕經驗,結輯成文。
這一生,是接受了文明科學教育,但也能夠玄妙的夢見前生今世,更有因緣得遇見神秘經驗。雖然學了浪漫的文學,也學了理性的哲學,對佛教經典裡,所有佛陀化身、化現、化人的示現,我是完全相信的,就如同我所書寫的十二名女子一般,明白接受完全不懷疑。
  的確,文字語言是物質,能使用它的力量則是精神。當觀念形成以後,這個相信的力量將會凝聚發展成就力道,選擇研究佛教女性,動機很單純,除了喜歡佛教文學,更因為感動佛陀與耶輸陀羅,七莖蓮花的美麗本生故事。不是反抗厭女思維,而是夢想人間能如泰戈爾的詩句:
  在這裡,期望人人互相尊重,有風度的競爭、強者扶弱、兩性互補互敬、機會均等。

《女問千秋》中文學術版,依佛所說漢譯佛典經錄,
彙編十二名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的三生文本。

  試著用文學及心理學的方便法軸線,書寫「千古大哉問」、「洪荒女力」之非傳統章節,鋪陳她們的生命故事。並模擬現代人情緒樣貌的內心小劇場,寫出「黑白猜黑白想」。心心念想的是久來迷失在重複的劇碼裡,找不到答案,仍在紅塵裡翻滾的我們。若因著如此仿情境文字,明白這些古代女子,是由學習佛法的智慧,才找到方法而改變了心性與命運。對照仍然煩惱的自己,願意開啟心門,聞思修佛法增長智慧,本書印製初衷即如斯如是。
從佛法的智慧裡,獲益最多的部分,是開始誠懇的發現我自己、挖掘深層的存在,在現象及情緒的糾纏裡,試著自我療癒並翻轉。我開始喜歡今生是個女人,並且體會孕育的高貴,藉由過去女性生命文本裡的種種掙扎,印證了自己成長經驗裡的辛酸,相信這般,學習無關男女,人人皆如是。
  這本類學術書,您一定會發現許多美麗的驚喜,當然也會有種種無奈,就請您與我一笑置之吧。確確是情深未備,過重難言,流轉以來,宿習所牽,身語意患,凡種種業,今悉皆懺悔求寬諒。
  祈能在累劫的淚海裡,漸漸微笑自在。特別是今生此書的諸大功德善知識,只要您教導同行參與了,末學合十深深。同願諸佛菩薩護祐,十方有情,吉祥如意,福慧圓滿。#出書請找博客思出版社。

文章試閱


壹、前言
《女問千秋》書,學術版以博士論文「漢譯佛典中佛陀時期的佛教女性敘事研究」為內容,並增加閱讀標題。另外新增加實驗單元「黑白猜黑白想」於兩版本中,作為《女問千秋》中英文普及版的共時連結。
研究動機
碩士班書寫碩士論文〈《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研究〉 ,整理佛陀妻子耶輸陀羅的生命文本,被佛陀自敘七莖蓮花因緣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佛陀在與女性的互動裡所表現出的高度尊重與溫暖,改變了佛教文本裡對女性負面描述給我的印象,因此想要整理佛陀的法,對女性的啟蒙,為延伸記錄佛陀生命圈裡的相關女性,而報考博士班。這便是本論文的撰寫動機。
從佛典文本裡佛陀時期的女性生命記錄,選取佛教女性,以佛陀的妻子耶輸陀羅為範本之始,將跟佛陀有關之三大家族之直旁系親屬、親族及出家、在家弟子為選取角色樣本,呈現女性文本的種種生命樣態。依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彙編分散在佛典裡的情節文本,重構、再現女性修行作為敘事文本。將女性文本描述的生命樣態,以善惡業為軸,以習性、欲望、情愛為線,在親情、友情、愛情裡,織出生命之網。
佛陀以平等觀對待眾生,智慧無分男女,如《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所言: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本論文為什麼寫佛陀時期的女性,因為想呈現最原始的狀態。佛陀是一個大智慧者,他對各種不同的女性說法,不過當時的印度女性實在沒有發言的機會,即便幾次佛典結集的大盛會,也沒有女性參加。因此如果能把記錄女性的文本,從大藏經裡或其他的藏外經典,在印度本地或流傳演化於其他地區,能找到的漢譯文字紀錄,便是文本的來源。至於,疑偽經的認定問題,十方學者如王文顏等都有嚴謹的界定。由於我以文學角度切入彙整文本,因此全部採納。
書寫遭遇到最大的困擾是,漢譯佛典資料龐大,歷史的版本界定,有傳承認定的困擾,所以最後決定以所有文本皆記錄的態度,承認所有的存在,包括南傳、北傳、藏傳的文本資料,只要翻譯成漢文本,皆在我的研究範圍。
寫佛陀身邊的十二個女性,是想從母親、妻子、愛人、朋友、學生……各個角度這樣一個全貌的方式,拼湊成一個女性的整體形象。也就是說,每個女性在他的生命過程裡,應該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在一個大的圓裡面,可能占其中的幾分之幾,所以如果把十二個女性都寫出來的話,從現代科技CBETA搜尋到了非常多的資料,閱讀及找出相關文本以三生結構結集成故事型態的傳記文本,相信能夠呈現原始佛典裡面的女性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