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金剛經宗通 七

原文書名:


9789866431500金剛經宗通  七
  • 產品代碼:

    9789866431500
  • 定價:

    250元
  • 作者:

    平實導師
  • 頁數:

    337頁
  • 開數:

    21x14.8x2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未定
  • 出版日:

    20130531
  • 出版社: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 CIP: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成佛之修證內容,是諸地菩薩之所修;般若則是成佛之道(實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入門,若未證悟實相般若,即無成佛之可能,必將永在外門廣行菩薩六度,永在凡夫位中。然而實相般若的發起,全賴實證萬法的實相;若欲證知萬法的真相,則必須探究萬法之所從來,則須實證自心如來─金剛心如來藏,然後現觀這個金剛心的金剛性、真實性、如如性、清淨性、涅槃性、能生萬法的自性性、本住性,名為證真如;進而現觀三界六道唯是此金剛心所成,人間萬法須藉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方能現起。如是實證《華嚴經》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以後,由此等現觀而發起實相般若智慧,繼續進修第十住位的如幻觀、第十行位的陽焰觀、第十迴向位的如夢觀,再生起增上意樂而勇發十無盡願,方能滿足三賢位的實證,轉入初地;自知成佛之道而無偏倚,從此按部就班、次第進修乃至成佛。第八識自心如來是般若智慧之所依,般若智慧的修證則要從實證金剛心自心如來開始;《金剛經》則是解說自心如來之經典,是一切三賢位菩薩所應進修之實相般若經典。這一套書,是將 平實導師宣講的《金剛經宗通》內容,整理成文字而流通之;書中所說義理,迥異古今諸家依文解義之說,指出大乘見道方向與理路,有益於禪宗學人求開悟見道,及轉入內門廣修六度萬行。今已講述完畢並陸續結集出版中。全書共9輯。

作者簡介


很平實的 蕭平實導師
平實導師,於甲申(1944)年出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祖父以耕讀持家,父、祖皆為三寶弟子。13歲喪母,初識無常。少時即好打坐及方外之術,亦習金石、拳術、古文、針灸等。自小厭惡迷信,每斥神造世人之說,不信神能造人。
兵役期滿後辭父離鄉,於台北市覓職;五年後成立事務所,執行業務;雖游於世務,而樂於暗助弱小。
歷練世間法18年後,於1985年歸依三寶,鼎力護法,勤修福德。自修持名念佛,精進二年之後自成無相念佛功夫。
1988年,平實導師應邀在許居士家中佛堂開始講說基本佛法,先講五蘊、十八界法之緣起性空、四聖諦、十二因緣等阿含基本佛法,以《阿含經》中所說佛法為說法的主要內容。
1989年初,平實導師轉進而改修體究念佛──參禪。從此開始常常住於「見山不是山」的境界中。十月初隨聖嚴法師前往天竺,作為期15天的朝禮聖地之旅,而中斷說法度眾之事。返國後,鑒於長時處於參禪狀態之「見山非山」境界中,不便繼續說法而暫停講課;並立即結束事務所業務,專心參禪。
因參禪始終沒有結果,後來 觀世音菩薩開示:「開悟哪有那麼簡單?心肝那麼沒閒!」(台語)所以1990年11月,平實導師中止了原來在某道場的許多義工事務,於家中開始閉關,摒絕一切外緣,專心苦參19天後,在第19天下午,終於驪龍頷下得珠──明心並且眼見佛性──發明智慧;因為無人可以印證故,嗣即深入經藏,以三乘法義印證無訛;不久又經 佛之召見,說明此世、往世因緣,給與印證。
有鑒於末法時期外道猖獗橫行於佛門中,正法日漸衰微,遂發悲勇,誓願度眾,隨即應允以前追隨 導師修學者之請求,乃於1991年仲夏復出弘法度眾。但因 平實導師以如來藏作為證悟之內容,各大山頭則皆同以意識離念靈知心,作為證悟之內容;各大山頭因為與 平實導師的法義不同故,竟謗為「不如法、邪魔外道、法義有毒」,聯合起來私下抵制如來藏正法,令如來藏正法難以永續弘傳。為免正法被如是常見外道法所取代,為護正法,平實導師毅然揭竿而作獅子吼,開始效法 玄奘菩薩之方式,以破斥邪說之方法來顯示正法的不同所在;如是弘傳了義正法,獨自面對諸方錯悟大師、各大道場之龐大勢力而無所畏懼。平易近人的 平實導師,卻作了這種大異常人的弘法志業。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成佛之修證內容,是諸地菩薩之所修;般若則是成佛之道(實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入門,若未證悟實相般若,即無成佛之可能,必將永在外門廣行菩薩六度,永在凡夫位中。然而實相般若的發起,全賴實證萬法的實相;若欲證知萬法的真相,則必須探究萬法之所從來,則須實證自心如來─金剛心如來藏。本書內容非為針對參禪人去黏解縛,又處處直示入處,想要廁身實義菩薩數中而實證般若智慧者,允宜細讀。

書籍目錄


自 序…………………………………………………………………………………序001
第一輯:略說金剛經宗通………………………………………………………………001
〈法會因由分〉第一………………………………………………………… 041
〈善現啟請分〉第二………………………………………………………… 071
〈大乘正宗分〉第三………………………………………………………… 105
〈妙行無住分〉第四………………………………………………………… 157
〈如理實見分〉第五………………………………………………………… 203
〈正信希有分〉第六………………………………………………………… 243
第二輯:〈無得無說分〉第七…………………………………………………………001
〈依法出生分〉第八…………………………………………………………083
〈一相無相分〉第九…………………………………………………………129
〈莊嚴淨土分〉第十…………………………………………………………261
第三輯:〈無為福勝分〉第十一………………………………………………………001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077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117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211
第四輯:〈離相寂滅分〉第十四(上承第三輯〈離相寂滅分〉未完內容)………001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125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215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291
第五輯:〈究竟無我分〉第十七(上承第四輯〈究竟無我分〉未完內容)………001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199
第六輯:〈一體同觀分〉第十八(上承第五輯〈一體同觀分〉未完內容)………001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101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149
〈所說非說分〉第二十一……………………………………………………275
第七輯:〈所說非說分〉第二十一(上承第六輯〈所說非說分〉未完內容)……001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033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105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159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205
〈了身非相分〉第二十六……………………………………………………311
第八輯:〈了身非相分〉第二十六(上承第七輯〈了身非相分〉未完內容)……001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075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211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273
第九輯:〈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上承第八輯〈威儀寂靜分〉未完內容)……001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077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157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227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金剛經》原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意為證得金剛不壞心而產生了實相智慧,由此智慧而到達無生無死彼岸底經典。本經是中國大乘佛法地區佛教徒中,家喻戶曉之大乘經典,在家居士及出家諸僧,多有人以本經作為日課而持誦不斷者。本經是將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的實相教理,濃縮成為一部文字較少而簡要的般若經典;若再將此經加以濃縮,則成為二百餘字的極精簡經典,即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心經》,如是亦可證知本經所說的內涵是金剛心,並非解說一切法空。以此金剛心如來藏的實證,能使人看見本來就無生無死的解脫彼岸,由此實證而發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智慧。有了這個無生無死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現觀,知道阿羅漢們捨壽入了無餘涅槃中的境界以後,再現觀此時猶未捨壽之際,自己與眾生的金剛心如來藏,依舊不改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境界,那麼死後入無餘涅槃或不入無餘涅槃,就無所差別了。菩薩因為如是實證、如是現觀,因此發起大悲心,願意盡未來際不入無餘涅槃,願意盡未來際利樂眾生永無窮盡,不辭勞苦。
然而《金剛經》之宗義,漸至末法時期,由於六識論的凡夫臆想中觀流行於世,同將本經解釋為一切法空之說,致使本經中所說的第八識金剛心密意全面失傳;縱使有善知識繼出於人間,欲將本經之真實義廣為弘傳,亦屬難以達成之目標。由是緣故,必須先將禪宗之開悟實證法門推廣,眾皆信有開悟之事,亦信自身可能有緣開悟,然後教以禪宗之開悟即是親證第八識如來藏妙心之真義,最後方得以本經之宗義如實闡揚,令大眾周知本經中所說「此經」者,實即第八識金剛心如來藏。然後依金剛心如來藏之清淨自性、離世間相自性、離出世間相自性、離三界六道自性……等,一一鋪陳敷演,得令已證金剛心之大眾隨聞入觀,一一現前證實 佛之所說誠屬真實語;亦令未證金剛心之大眾歡喜信受,願意盡形壽求證之,以期得入大乘見道位中,真成實義菩薩。以是緣故,應當講授本經,如實顯示本經之真實義。
又,《金剛經》屬於破相顯宗之經典,是故講解本經時,除了顯宗以外,亦應同時摧破各種邪見相,令今世後世一切真正學佛之人,讀後快速遠離各種外道常見、斷見相,亦得同時遠離各種佛門凡夫相。以是緣故,講解本經時,必須於顯示大乘自宗勝法時,同時破斥各種外道相及凡夫相,方能使聞此經典真實義者同獲大利;由此顯宗同時破相之故,永離無因唯緣論的緣起性空、一切法空邪見,則此一世實證大乘般若實智即有可能。
又,若能如實理解本經中之真實義,則能深入證實「宗、教不離」之正理,由是得以藉教驗宗、藉宗通教,漸次成就宗通與說通之自利利他功德,非唯自通得以自利而已。從此以後即能為人解說宗門與教門非一非異之理,則人間有緣眾生即得大利,不久即得因如是善知識之弘化而得實證大乘般若,是故應當講授本經,並應於顯宗之際同時破相,令末法時代佛門四眾同得法利。
又因本經所說皆是直指金剛心之本來涅槃境界,然而未證金剛心之凡夫位菩薩,雖讀而不能現觀金剛心之本來解脫境界,於是不免臆想分別而產生偏差,終究無法如實理解本經中的 世尊意旨。為救此弊,乃出之以宗通之方式而為大眾講授,是故名之為《金剛經宗通》;即以各段經文中與中國禪宗互有關聯之公案等,附於每一段經文解說之後說之,藉以引生讀者未來見道而實證《金剛經》宗義之因緣,是故即以宗通方式而作講授。復次,以《金剛經宗通》為名而講授本經者,亦因鑑於明朝曾鳳儀居士所講《金剛經宗通》並不符實,顯違佛門宗通之智慧,後人讀之難免為其所誤,以是緣故,亦應於經文中與其有關之處加以拈提,條分縷析而令佛門四眾了知其錯謬所在,不復以其錯謬之宗通註解作為依止,後日參究真如本心時,庶能遠離偏斜,則親證本經宗旨即有可能,是故即採宗通方式講授之。今者《金剛經宗通》之錄音已整理成文字,並已略加潤色,刪除口語中重複之贅言,總共達到一百三十餘萬言;今已將之編輯成書,總有九冊,仍以成本價流通之,以利當代學人;即以如是感言及緣起之說明,以為序言。
                                      佛子 平 實 謹序
                                公元二○一一年初冬 於竹桂山

文章試閱


《不退轉法輪經》卷三:
【文殊師利發真實誓,能令惡魔聞空中聲:「釋迦牟尼佛轉不退法輪。」爾時波旬身毛皆豎,心生驚怖,作如是言:「見此世界,皆非世界。」憂愁涕泣,身變朽老如百歲人,髮白面皺。是時魔王形體膚髮亦皆俱老,爾時魔王,將四種兵魔及魔天,皆詣佛所;亦如如來初成道時嚴治器仗而來向佛,各見己身皆悉朽老,如百歲人、形體攣曲,持仗而行,到於佛前。時四種兵及虛空諸天,皆聞釋迦牟尼佛轉不退法輪,而此四兵皆不能進,即住一面心生驚疑,悉不能得隨魔王意。爾時魔王獨至佛所,無有伴黨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衰老願賜手力。本所有國,皆非我有;如來大悲憐愍一切,寧不與我一人以為手力?」於是佛告波旬:「我觀眾生界分甚多,譬如恆沙無有量數日日成佛得般涅槃,若一劫、若過一劫,不能令彼眾生界減。」爾時魔王白佛言:「世尊!眾生界分雖多無量,我無一人可為手力。或當顛危,誰見扶持?唯願如來慈哀慰喻,令得還宮并諸眷屬。」於是佛告波旬:「顛倒眾生諸不信者,皆屬於汝,是汝手力,是即等侶。」爾時波旬甚大喜悅,作如是言:「我今當令一切眾生不起信心,皆生疑惑。墮疑惑者,悉是我力。」爾時波旬白佛言:「唯願世尊重見慰喻,令我歡喜。如佛言曰:『若得聞佛稱其名號,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願如來默然,莫作是說:『若有聞者,是諸眾生當勤精進修於菩提。』唯願世尊如是慰喻。」爾時佛告波旬:「勿生愁惱,歡喜而去。我今當令無一眾生發菩提心,亦無眾生而能動於眾生界者;乃至無一眾生於色動、及受想行識動,乃至無一眾生於身見、疑、戒取等動,亦無眾生於過去、未來、現在想動,無有眾生於殺、盜、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等動,乃至不見眾生於諸邪有而能動者。我亦不見眾生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見眾生於眾生想、壽命想、父母想、兄弟想、妻子男女想、晝夜想、一月想、半月想、歲數想、劫想、施想、戒想、忍辱想、精進想、禪定想、智慧想、力無畏想、五根想、七覺意想、八正道想、菩薩想、佛想、法想、僧想、菩提想、無礙想、一切法不動想,無有眾生於此諸想而能動者。波旬!勿生憂愁,歡喜而去。」爾時波旬聞是語已,離諸憂惱,便大歡喜,即於此處還復壯年,并以天華而散佛土;遶佛三匝,於世尊前而說偈言:
我今心歡喜,救世三佛陀;佛所說無異,真實不虛妄。
爾時波旬說是偈已,歡喜而去,還於本宮五欲自娛,更不復起擾亂之心。魔去不久,爾時大地六種震動,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大地以何因緣六種震動?非魔力耶?」佛言:「是我神力,為遣魔故,今此大地六種震動。」爾時有六十四百千眾生得無生法忍,是故大地六種震動。】
找到如來藏的人,讀了這一段覺得如何?叫作「不亦快哉!」因為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看來 佛也會騙人,對不對?不過不是騙人,是騙魔。佛騙了天魔,天魔很歡喜,於是恢復健康與威勢,就與眷屬們回去他化自在天宮享樂了。這時天魔及眷屬們都歡喜,佛也歡喜,菩薩也歡喜,大家都歡喜。但是這個騙,卻是一點都沒有騙,說的可都是如實語,都是極深妙的法義;卻不是阿羅漢們所能聽懂的,更不是凡夫俗人所能聽懂的,那些凡夫大法師們可就無論矣,因為他們的智慧遠不如天魔。
文殊師利菩薩發起真實的誓願,要使惡魔波旬聽聞到空中的聲音在說:「釋迦牟尼佛在轉不退法輪。」於是惡魔波旬就聽到空中有這個聲音。也就是說,眾生只要聽了 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法,他就不會再退轉了。即使他的密意是聽聞來的、刺探來的,可是聽聞了這個不退轉法輪以後,他的轉依就可以成功了,就不會退轉了。這個聲音傳到天魔波旬耳朵裡去以後,喔!不得了了,天魔身毛皆豎,因為他很生氣。可是生氣的時候又想:「這是釋迦牟尼佛在轉法輪,我又對付不了。」所以又驚、又恐怖,因為天魔最大的恐怖就是失掉欲界眷屬。
請問:佛教界裡面(只說台灣就好,不提大陸),誰的眷屬最多?看來,你們都不假思索就知道誰的眷屬最多。其實不管多少,反正台灣四大山頭,不是半斤就是八兩。可是眷屬心其實就是天魔心,天魔最擔憂的就是沒有眷屬,所以必須要不斷去擴充自己的法眷屬。但是,不要以為別的山頭大師的眷屬欲不如她,別的大山頭,有的並不是想要像慈濟功德會那樣的眷屬;其中有些大山頭的大師,想要的法眷屬是要像家眷一樣;所以如果哪個出家女弟子想要離開了,就趕快把她找來,想辦法跟她上床合修一次,那個出家弟子就永遠跑不掉了,因為已經成為一家人了。我這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如果得手以後,人家發覺他的法義確實有大問題,就會覺得是被性侵害而離開;接下來,他就要賠一大筆錢,真的是一大筆,不是一小筆。因為如果不花大錢封口,就會被捅出來,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所以台灣佛教、大陸佛教,表面上看來好像很興盛,似乎是前所未有,覺得這好像是佛教復興期;其實卻不是,反而是淪陷期。天竺晚期的佛教從表面看來是很興盛的,卻是密教興而佛教亡;而這種歷史正在台灣重演之中,目前也正在大陸重演之中;但不是現在才開始,已經開始二、三十年了!所以我們大家要發大心,好好把那一些外道法辨正清楚、趕出佛門,或者要求他們放棄外道法而回歸到佛門的正法中來。那些人很貪愛眷屬,眷屬欲都很強;不像我們,我們是來者不拒、去者不追。雖然我們會想辦法去救他們,但絕對不會去求他們:「請你們回來。」我們不要一天到晚打電話,請他們回到正法中來;但我們會從法義上來說明:「你們那樣講是不對的,錯在何處,所以你們要趕快回歸正法。」我們從來都是這樣,所以要用天魔的方式來影響我們是不可能的。
言歸正傳,這時天魔波旬心生驚怖、身毛皆豎以後,他所看的世界已經不是世界了,因為他發現到眾生將會開始進入佛門,再也不理他了。顯然這世界已經不是他的了,所以從他眼裡看來當然不是世界。當這個欲界世界的眾生留在欲界中,全都是他的,那才是他的世界。如今他發覺到,將來眾生都會被 釋迦牟尼佛度走而且不會退轉;既不退轉,就不可能再成為他的眷屬,所以說「見此世界,皆非世界」。這時候天魔「憂愁涕泣」,憂愁到哭起來,並且眼淚都掉下來了;接著由於這麼一大憂愁,「身變朽老如百歲人」。
欲界天的天神、天主看起來都是二十來歲的樣子,沒有人是百歲衰老的樣子。所以,如果有人遇見了說:「我們教主老母娘召見我。」你得要問問他,請問:「你們母娘長什麼樣子?」他說:「大概四、五十歲。」那你就說:「你見鬼了!」因為欲界的天神、天主一定都是二十幾歲的青壯模樣,沒有那種老朽之狀。當他們以老朽之狀出現的時候,那就快要換人當天主了,不會繼續由他當天主了。他的天主位子快要轉給別人來當了,因為欲界天人就是二十幾歲的模樣。
天魔波旬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整個欲界都歸他掌管;這時候他不再是青壯的模樣而是如百歲人,換句話說,他的身體扭曲了、彎腰駝背了。這時候的他,髮白面皺;本來是很光鮮圓潤的,現在頭髮白了、面也皺了,走路都沒有辦法像年輕人那樣了。他這時候對 佛陀很不滿,所以帶了四種兵魔以及各種魔天一起去向 佛陀示威。因為徒眾多了才有辦法開口,徒眾很少時,要怎麼向對方開口呢?這可不像我們,我們徒眾不必多;如果人家要來作法義辨正,我們也不必很多人;但是對方人來再多也沒有用,因為他們來一千個人,講了一千句也沒有用;我們這些老師們、師兄姊們,只要一句話就把他們全都撂倒,他們根本無法回應。對不對?確實是如此。
這時候,他將四種兵魔以及魔天去到了 佛的所在。他就好像 世尊剛成佛的時候,當他初來的時候,嚴治器仗看來很威嚴的樣子;可是越靠近 佛陀,他們的身體就漸漸成為老朽之狀,必須要策杖而行。現在的問題是,當他們來到 佛陀所在以前,四種兵及虛空諸天,大家都同時聽到 釋迦牟尼佛在講《不退轉法輪經》,所以想要往前去逼 佛陀時,全都進不了,既無法前進就只好在半路上停住了。一旦停住而無法再前進了,心裡面又驚又疑:「像我們這樣又老又朽,要怎麼樣去跟釋迦牟尼佛打仗?」沒辦法了,無法前進。魔王想要策令他們前進去逼 佛,也根本作不到;這時候,天魔波旬只好自己一個人來到 佛前,都沒有伴黨,所以他只好向 佛稟白說:「世尊啊!如今我這麼衰老了,只有我一個人來到您面前,您看我,連一個人扶我都沒有,希望世尊您賜給我一個人,可以讓我扶著不會摔倒。如今我本有的這些天國,也已經不是我所有了。如來您是大慈大悲,憐憫一切人,難道連給我一個人來扶我都不行嗎?」
這個要求也很合理,佛當然不能拒絕。如果是我們面對天魔這個請求,該怎麼辦?去找個人給他嗎?不必。佛陀也不必這樣作,佛就向天魔波旬說:「你雖然這麼講,可是我看眾生界分,確實多到不得了。假設有像恆河沙那樣多的沒有數目可以算得出來的眾生,在每一天都有這麼多的眾生成佛而證得四種涅槃。又有像這麼多的恆河沙數無法計算的佛,在那麼長的每一天都在度眾生,這樣不中斷地度眾一劫或者超過一劫。像這樣度下來,所度的眾生是非常多的,但還是無法讓眾生界減少,眾生法界還是不會減少的,你別擔心。」這麼講,意思是說:你天魔波旬隨便去找,都有人可以扶你。
這個時候,魔王就向 佛稟白說:「世尊啊!眾生界分雖然多到無法計算,可是我竟然沒有一個人可以來相扶持。萬一我不小心顛危跌倒了,誰能看見而來扶持我呢?我心裡面還是很期望如來您垂下慈哀來慰喻我,使得我可以有力量,也可以有眾生跟著我一起回到天宮去。」這個要求也不算過分,所以慈悲的 佛陀就說:「那一些顛倒的眾生、不相信佛法的人,全部都算是你的眷屬,」所有不信佛法的人全算你天魔的眷屬,「這些人就是你的拐杖,他們都可以來扶持你,全都是你的伴侶。你安心啦!」佛陀這個話也講得很漂亮:凡是不信我的都是你的,因為不信我釋迦牟尼佛的,我說什麼法也沒有用,那些人全都給你;本來就不是我能度得來的,當然全都給你。這也講得很漂亮,因為不信佛法的眾生還是比信佛法的人多,那些都送給天魔好了。
但是,天魔波旬得到第一個部分,他還覺得不滿足,還想要得第二個部分,所以他又提出了要求。他心裡面想:「我應該要讓一切眾生對釋迦世尊所說的法都不生起信心。」他這麼想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講出口了,佛當然會聽到。然後他就想說:「我應該要讓這些眾生都生起疑惑,對佛法都有很多的疑惑。如果都落到疑心裡面的人、有疑惑的人,就都是我所有的力量,都可以用來護持我了。」然後他又提出要求:「希望世尊您重新再慰喻我,使得我歡喜。因為佛陀您曾經這樣講過說:『如果能夠聽聞到釋迦牟尼佛的名號,然後嘴裡也這樣唸著釋迦牟尼佛的名號,這些人就可以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希望釋迦如來您不要再講這個話了,不要這樣說:『如果有誰聽到我釋迦牟尼的名號,這些人都會殷勤精進修於菩提。』希望您不要再講這種話了。我希望世尊您答應我,用這種話來安慰我、來勸喻我。」
這時因為 佛陀憐憫一切,當然天魔也是眾生之一,也要憐憫他,所以 佛陀就說:「你不必生起憂愁煩惱,你可以歡喜離開了。我從現在起,會使所有眾生之中,沒有一個眾生發起菩提心,也沒有眾生能夠動於眾生界。」天魔聽不懂 佛所說的密意,他只聽到語言文字的表相,心中就歡喜起來了。佛的意思是什麼呢?其實是要讓每一個眾生都證得如來藏、轉依如來藏;一旦轉依如來藏的時候,如來藏是不會發菩提心的;當眾生悟得如來藏而成為發起勝義菩提心的菩薩時,依如來藏而言,又哪有眾生可以發菩提心呢?從凡夫菩薩的立場而言,他們發四宏誓願時,他們的五陰是虛妄的,不是真發菩提心;再從他們的如來藏境界來看,當眾生發四宏誓願時,他們的如來藏也不會發起菩提心,所以 世尊真的不曾令一眾生發菩提心。佛講的正是這個意思,可是天魔聽不懂密意,單從文字語意聽取了表面的意思,心裡面就歡喜了。
然後 佛又說了很多令他歡喜的事,譬如:「亦無眾生而能動於眾生界者。」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使眾生界搖動;不搖動就是說不會動心,不動心就不會想要去修學佛法等等。佛陀其實是在說如來藏的境界,真正的眾生其實不是眾生,而是如來藏,因為眾生的本際都是如來藏,眾生的五陰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眾生;在〈所說非說分〉裡面,佛陀曾開示說:「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藏代表了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如來藏,而眾生的真實際如來藏卻是從來都對眾生的法界如如不動的。「乃至無一眾生於色動、及受想行識動。」請問:如來藏是不是五陰眾生?既不是五陰眾生,當然不會於色法動心;佛說:「我釋迦牟尼如來要讓三界中,沒有一個眾生能夠於色法動心。」眾生若真的不會於色法動心,那就是愚癡。佛說將使眾生不會於色法動心,哪有眾生不於色法動心?那不是愚癡嗎?若不是愚癡,那就是死人,不會成為 佛陀的弟子了。這天魔波旬聽起來很中意,因為如果不於色法動心、不於受想行識動心,那就不會去探討受想行識、不會探討五陰,一定會繼續輪轉於欲界生死中,永遠都是他的眷屬,當然是天魔波旬所想要的。
如果有人會於色法動心、於受想行識動心,他就會去探討:這五陰到底是常或是無常?探討的結果是無常,就會脫離天魔波旬的掌控。所以 佛陀這後面所講的都是從如來藏的立場來講的,如果從如來藏的立場,你來聽聞 佛陀這一段開示,你所聽到的法義可就跟天魔波旬所聽不同了。所以 佛說:「乃至沒有一個眾生在身見、疑見、戒禁取見上面動心來探討。」當然不會有任何一個眾生來探討,因為每一個眾生都是如來藏,如來藏不會來探討這些解脫道的正理。「乃至無一眾生於身見、疑、戒取等動……」,世尊這樣一直講下去,講到最後說:「乃至不會有眾生於眾生想、壽命想、父母想,也不會有六度想,也不會有八正道想、菩薩想、佛想、法想、僧想,」世尊是說如來藏不會於一切法上有想,什麼想都沒有,一切眾生的如來藏都不會起心動念在這上面。果然十方三界所有眾生的真實我如來藏,都不會在這上面動心;既然都不在這上面動心就不會修學佛法,不學佛法就是不會進入佛門中,世尊意思是告訴天魔說:「那些眾生全都是你天魔波旬的眷屬。」但天魔是從語句的表面來聽的,以為所有眾生都不會對佛法信受及修學了,這是他最喜歡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