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心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譯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7024336系列名稱:
Why系列編號:
025定價:
250元作者:
唐秀連頁數:
88頁開數:
13*19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070504出版日:
20070504出版社:
八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CIP:
221.45市場分類:
佛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揭諦揭諦去吧!去吧!波羅揭諦向解脫的彼岸去吧!波羅僧揭諦 大家都去吧!菩提薩婆訶 願你們皆得覺悟。◎宇宙生滅興替的定律,解脫生與死的我執,離苦得樂的智慧書。◎佛學暨梵語教授唐秀連博士獨到精闢心譯《心經》梵文原文的奧義。◎意境幽遠、發人深省的情境式插圖。◎中文、梵語、羅馬發音對照,從梵語讀音直探心經意義。◎深入淺出,平實易懂的詮釋,輕鬆了解佛教大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對於不知該選擇哪種心經版本的讀者而言,本書是看懂心經的入門絕佳首選。◎秉持唯美質感的印刷製作,全書精緻美麗的裝幀設計賞心悅目,對於佛子更是一本值得收藏欣賞的經典好書!
內容簡介
•揭破生命裡的根本盲點---《心經》概說•《心經》釋義•透過梵文原語直探《心經》奧秘•關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兩三事•《心經》讀音對照---中文、梵文、羅馬拼音
【內容試閱】揭破生命裡的根本盲點—《心經》概說在所有流通的佛經中,玄奘大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說是最家喻戶曉的一部,它的文字精簡扼要,在短短的篇幅裡,不僅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而且具備嚴謹鮮明的義理層次。《心經》裡的部分經文,是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就算不是佛教徒,對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名句,大多數人都能琅琅上口。《心經》的主題,是闡釋大乘佛教「空」的意義。對一般初聞佛法的人來說,「空」是甚麼,恐怕是莫測高深、百思不解的。我們生處的世間,五光十色,萬象紛呈,天天感受著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愛,有血有淚,這些都是無比真切的體驗,佛教卻提出「色即是空」,莫非是因為厭倦塵世的浮華風光,欲捨離人間,而故意跟常情唱起反調嗎? 佛教說「空」,確實是最易令人費解,甚至誤解的地方。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空」並不是為了否定眼前的現象,也不是為了遏止七情六慾的自然流露,而刻意編造出來的口號和概念。不論我們能否認清這個事實,「空」總是世間一切事物──包括理論、知識、情感、心理狀態、各種物理現象──的本來面目。然而,「空」是一個別有深意的說法,它含有反思的意味,是針對每個人內心的「無明」來說的。唯有如實地正視心底的「無明」,我們才可以深入體會到佛經裡「空」的真義。「無明」是所有煩惱的根源,然而所謂煩惱,也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僅是剎那間起心動念的貪婪、憤怒、瞋恨、驕慢、嫉妒而已。
揭諦揭諦去吧!去吧!波羅揭諦向解脫的彼岸去吧!波羅僧揭諦 大家都去吧!菩提薩婆訶 願你們皆得覺悟。◎宇宙生滅興替的定律,解脫生與死的我執,離苦得樂的智慧書。◎佛學暨梵語教授唐秀連博士獨到精闢心譯《心經》梵文原文的奧義。◎意境幽遠、發人深省的情境式插圖。◎中文、梵語、羅馬發音對照,從梵語讀音直探心經意義。◎深入淺出,平實易懂的詮釋,輕鬆了解佛教大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對於不知該選擇哪種心經版本的讀者而言,本書是看懂心經的入門絕佳首選。◎秉持唯美質感的印刷製作,全書精緻美麗的裝幀設計賞心悅目,對於佛子更是一本值得收藏欣賞的經典好書!
內容簡介
•揭破生命裡的根本盲點---《心經》概說•《心經》釋義•透過梵文原語直探《心經》奧秘•關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兩三事•《心經》讀音對照---中文、梵文、羅馬拼音
【內容試閱】揭破生命裡的根本盲點—《心經》概說在所有流通的佛經中,玄奘大師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說是最家喻戶曉的一部,它的文字精簡扼要,在短短的篇幅裡,不僅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而且具備嚴謹鮮明的義理層次。《心經》裡的部分經文,是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就算不是佛教徒,對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名句,大多數人都能琅琅上口。《心經》的主題,是闡釋大乘佛教「空」的意義。對一般初聞佛法的人來說,「空」是甚麼,恐怕是莫測高深、百思不解的。我們生處的世間,五光十色,萬象紛呈,天天感受著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愛,有血有淚,這些都是無比真切的體驗,佛教卻提出「色即是空」,莫非是因為厭倦塵世的浮華風光,欲捨離人間,而故意跟常情唱起反調嗎? 佛教說「空」,確實是最易令人費解,甚至誤解的地方。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空」並不是為了否定眼前的現象,也不是為了遏止七情六慾的自然流露,而刻意編造出來的口號和概念。不論我們能否認清這個事實,「空」總是世間一切事物──包括理論、知識、情感、心理狀態、各種物理現象──的本來面目。然而,「空」是一個別有深意的說法,它含有反思的意味,是針對每個人內心的「無明」來說的。唯有如實地正視心底的「無明」,我們才可以深入體會到佛經裡「空」的真義。「無明」是所有煩惱的根源,然而所謂煩惱,也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僅是剎那間起心動念的貪婪、憤怒、瞋恨、驕慢、嫉妒而已。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唐秀連長期深入鑽研佛學並精通梵文,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榮譽學士、日本駒澤大學訪問學者、廣州中山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各大專院校佛學暨梵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