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聖十字若望.心靈的黑夜:靈魂在成全的境界之前,必須經歷這些考驗
原文書名:Dark Night of the Soul
產品代碼:
9789869567510系列名稱:
加爾默羅靈修系列編號:
XA0015定價:
280元作者:
十字若望John of the Cross譯者:
加爾默羅聖衣會頁數:
288頁開數:
17x2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80205出版日:
20180205出版社:
星火文化-大是CIP:
244.93市場分類:
基督教,天主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這樣詮釋聖十字若望的這本巨著:
「經歷身體、道德和精神上的痛苦,像是
疾病、飢餓、戰爭、不公義、孤獨、生活沒有意義,痛苦地認知到自己的罪,
天主彷彿不存在。對於有信仰的人,這些全是淨化的經驗,稱之為
『信仰的黑夜』。」教宗的博士論文,就是以聖十字若望的作品為主題。
感謝◎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振東神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錦昌牧師 推薦
在信仰的修行過程中,會經歷一種什麼感覺都沒有了的狀態,
感覺不到愛、溫暖,靈修大師十字若望稱之為「黑夜」。
唯有經歷感官和心靈兩種黑夜的考驗,
靈魂才能脫離嬰兒般柔弱的階段,達到成全的境界。
聖十字若望是神祕學家當中的佼佼者,直到今天,他的主張仍是分辨一個人是真的在靈修還是假靈修的權威標準。
說到靈修,感覺大多是:啊,那一定很困難。
靈修大師十字若望卻以生活中的比喻,讓人容易親近:
◎為什麼「照向靈魂的光」卻比喻成黑夜?
大師說,因為那正像陽光照到貓頭鷹,光愈強,貓頭鷹愈看不見。人的理智愈是虛弱,
愈是無法承受燦爛的光而更加盲目。
◎為什麼天主刻意讓人進入心靈的黑夜?
因為天主要使他們斷奶,天主覺得他們該長大了,於是解開包裹他們的襁褓,讓他們
離開甜蜜的胸懷,好能習慣用自己的腳走路,同時學習開始吃堅硬的食物。
◎把天主比做火,把仍未達到成全境界的人比做溼掉的柴,在煉淨的過程中必須經歷
一段痛苦方得以與烈火合為一體,真正脫胎換骨。
◎相信、希望和愛就好像人服飾上的三種主要顏色,信是白色,望是綠色,愛是紅色。
◎修練的過程有十道愛的梯子必須攀登。
黑夜,是十字若望使用的象徵,用來描述與天主的愛結合所會遇到的障礙。他主張,靈魂要達到成全的境界,要經歷感官和心靈兩種夜。初學者、進修者和成全者,不同靈修階段的人,有各自要操練的課題。
初學者貪愛物質,進修者貪愛神祕經驗,其實進修者風險更高,因為他們自視比初學者擁有更多的靈性恩賜,反而更加無可救藥。按照十字若望的話說,「得用淨化之夜的肥皂和強效洗潔劑」(嚴厲的考驗)除掉這些貪欲」。
推薦人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房志榮神父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振東神父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錦昌牧師
臺灣大學哲學系 關永中教授
目錄
推薦序1.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房志榮教授
2.黑夜感言:神枯是神修的第一步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振東神父
3.黑夜與光明 劉錦昌牧師
編者有感:閱讀聖十字若望 林鼎盛
導論 探索十字若望的黑夜:論默觀中的被動淨化
第一卷 本卷論感官的夜
黑夜初臨,懸念殷殷,灼燃愛情,啊!幸福好運!
我已離去,無人留意,吾室已然靜息。
第一章至第十四章
第二卷 本卷談論更深入的淨化,
亦即心靈的第二個夜
開始談論心靈的夜,說明這夜是何時開始的。
第一章至第二十五章
導讀 黑夜與黎明——與十字若望懇談默觀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關永中
附錄 〈黑夜〉詩文版本
(1) 中文(本書採用版本)與西班牙文對照
(2) 白話中文版〈黑夜〉詩
(3) 英譯本 〈黑夜〉詩兩種
推薦序1 房志榮神父
聖十字若望的四部名著是:《心靈的黑夜》;《攀登加爾默羅山》;《靈歌》;《愛的活焰》。台灣加爾默羅隱修會已逐步譯成漢文發表(以上四部書均已由星火文化出版)。
談論心靈黑夜的這部書,在西班牙的文學史裡,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是很美的詩作,所採用的圖像、所表達的境界都不同凡響。不過十字若望寫詩,不同於一般詩人。其特徵在於不僅以詩達情,還用詩通天,說出天主與人靈交往的神祕之路。
另一個特徵是:一般詩人寫下名詩名句,不加解釋,讓後人去猜;甚至按照背景的轉移,另添新意,這都是合情合理的,並表達了詩作的無限遠景。但十字若望卻把他的短短詩句加以長篇的解釋。等你體味了這些解釋後,再回頭念同樣的詩句,你對詩句的領悟已不同於前了。
所以本書的八段詩節,每一詩節有五句,可視作一些標題,點出內涵的精華。每一篇解釋就是文章,把標題盡情發揮。可惜作者只解釋了前三首,未能如他多次許下的,把其他五首也予以發揮。不過前三段詩節的解釋已夠豐富了,把靈修生活,神祕經驗的許多重要現象和概念予以澄清,對有心在默觀生活中親近天主的人大有助益。
例如把天主對待人靈有如畫家修飾面容,畫幅不該移動,否則就不易修飾(第1卷第10 章第5節),又如灌注的默觀像堅硬的食物,不是給不成熟的嬰孩吃的(第1卷第12章第1節)。為何稱光照和煉淨靈魂的光為黑夜?那正像陽光照到貓頭鷹,使牠受不了(第2卷第5章第3節),把光和熱比做理智和意志。光照亮,熱使人溫暖,但有時見光不見熱,或覺熱不覺光,雖然光和熱常是在一起的,理智和意志的關係也是如此(第2卷第12章第7節)。
最妙的是把信、望、愛三德比做三種顏色的衣飾。信德是白色,望德是綠色,愛德是紅色。這些顏色一方面是討天主的喜歡;另一方面是防止魔鬼的侵害等(第二卷末)。本書一半以上就是這樣好懂,小部分假定有了與天主親密交往的經驗才能領會。如果現在看不懂,不必失望,繼續努力,一定會有豁然開朗的一天。
2007年7月16日加爾默羅聖母節日
房志榮謹誌於台灣新竹芎林加爾默羅隱修院
作者房志榮神父為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推薦序2黑夜感言─神枯是神修的第一步
張振東神父
天主教神修學將神修過程分三個階段,亦名「神修三路」:煉路(Via Purgativa)、明路(Via Illuminativa)、合路(Via Unitiva)。煉路是進入神修的第一級,內修生活的起步點。在此過程中先修煉自己,將自己靈魂肉身於外在生活中所留下的惡習與毛病之影響,完全洗淨。正如人死後,靈魂上因小罪與罪罰等汙點不能直升天堂,應該在煉獄內(Purgatqrium)洗煉乾淨,不可升天堂與天主在一起。因此煉路的生活很難過,有時會有「神枯」的現象出現。
神枯是靈魂的黑暗期,如人在黑夜一樣,使人處在敗興與失望中,對工作及祈禱等善工皆無興趣;甚至憂愁厭倦、心灰意冷,誘惑甚多,失掉依恃天主之心。有甚者連天主存在也發生懷疑,每日如處監牢中過著暗無天日的黑夜生活。
神枯是煉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是煉淨身靈毛病的初步方法。在此過程中絕不可敗興失望,應堅信天主存在,熱心祈禱,退卻誘惑,以信德、望德、愛德的強烈精神,相信天主、冀望天主、愛慕天主。應請神師指導,做每日應做的神業功課。一旦煉路結束,會得到天主光明的照耀,身靈感到喜悅高興,生活在天主的光明中;如靈魂由煉獄中走出,上升天堂,與天主在一起。由此可稱神枯的一切生活過程皆是走向「明路」(Via Illuminativa),走向天主的階梯了,最後與天主深切的合一(Via Unitiva)。
聖十字若望以詩歌體文寫出了身靈精修的情形,在其《黑夜》的著作中,講出「神枯」的情形。如其所言;「一位初學者勤行祈禱和修德,神修充滿愉悅和美味。天主關閉門戶,使一切光明變成黑暗,神枯出現了,一切事工令人厭倦,一切感官淹沒在黑夜裡,對一切善工感到無味和苦澀。此神枯該相信是天主准許的考驗,是天主特別愛的訓練。」聖十字若望又說:「黑夜中人的感官被淨化;靈魂走過黑暗之夜,才能走向靈魂的光明。」此乃「明路」的生活。對祈禱神修皆感到甜美喜悅,處在美好的時光中。
總括以上,神枯是修道人的起步點,如在黑暗的黑夜中,千萬不要失望,應透過信德之光尋求天主。黑夜的神枯是煉淨與剷除身靈的一切障礙,然後得到天主的光照,使靈魂神性與天主結合。
聖十字若望在「黑夜」著作中亦提到靈魂乾枯的情形,如其所言:「靈魂在被動的黑夜內:一、無法在任何事上感到動心,也找不到愉悅,缺乏對上天下地事物的興趣。二、經驗到煉獄般的痛苦,充滿負面的憂心,擔心沒有好好事奉天主,感到退步、乏味。三、不能使用內在的感官(理智、意志和記憶)做默想或推理。」聖十字若望又說:「當靈魂百般無奈、放棄所走的道路,喪失勇氣,因為天主已經領他走另一條路。凡處此境的人,應該有安慰,堅心忍耐,不要憂苦,應信賴天主,祂不會離棄以純樸和正直的心尋求祂的人。」
芎林加爾默羅聖母聖衣會隱修院將聖十字若望的《黑夜》著作由外文譯成中文,給從事靈修的人一個明亮的里程碑,期望大家靜心閱讀研究之。
推薦序3黑夜與光明
劉 錦 昌牧師
第一次看到十字若望聖師的名字,是在念雅各伯.馬里旦(J.Maritain)《知識的等級》此書時,當時只是一名哲學系的學生,無法明白馬里旦的知識論全盤理論,只是覺得被馬里旦的體系以及十字若望像是霧境中層層美感所吸引。後來,幾年後初念神學時曾讀了託名狄奧尼修斯的《神秘神學》,文中不斷提及一種神性「黑暗」,內心有似懂非懂的感覺;終究因為接觸屬靈作品,逐一閱讀《不知之雲》、《七寶樓臺》(加爾默羅新譯本改譯為《靈心城堡》)等經典名著,最後開啟了十字若望《心靈的黑夜》扉頁,品嚐了其中的滋味,但是可不是輕鬆讀完。
十字若望聖師《黑夜》此書目前已有三種中文譯本,1980年黃雪松先生《心靈的黑夜》的譯文;1995年得到業師趙雅博神父《黑暗之夜》的另一種譯本。兩種譯本各有優點,可以對照來看彼此參應。很高興在2008年時,能在芎林的隱修院從修女手中親獲《黑夜》的新譯稿,回到家中隔天便用心將全書讀完。
加爾默羅隱修院的最新譯本有若干特色:
一、譯文十分流暢:譯者的用心洋溢在文字間,並且註釋譯文之處可輔助讀者更加了解文本;譯者是消化之後再譯出的。
二、有一篇極佳的導論:可以將讀者帶入靈修的氛圍內,預備我們的心隨十字若望的詩境,一步又一步的邁進。
三、兩篇識途老馬的引序:神學界的大師房志榮神父啟導,而哲學界的老將張振東神父,以靈修的起步神枯,同樣提醒讀者由之而入。
讀完此新譯本,我們內心真的感受到─黑夜中的淨化。願天主聖神藉十字若望聖師心靈的體驗和文詞,一境復一境引領我們;也藉新譯本的文筆使我們如沐靈性春風。深深期待此譯文,不但帶給華人天主教教友饑渴慕道者的飽足,也期許基督教界的弟兄姊妹,藉此登入靈修奧秘,並能與主享受密切契合境地。
作者劉錦昌牧師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內文試閱
修行別停留在尋求心靈的愉悅
關於靈性的貪吃,有許多可以說的。因為幾乎沒有一個初學者,無論他的行事做為多麼好,沒有不陷入這個罪的許多毛病中的。這些毛病的由來,係因初學者從修行的神業中找到了愉悅。 因為許多人被神業中的愉悅和美味所引誘,致力於尋求心靈的愉悅,甚於心靈的純潔和明智;然而,在整個靈修道路上,天主所看重和悅納的是心靈的純潔和明智。除了尋求這些愉悅的毛病之外,這些人所體驗的甜蜜美味,也誘使他們走向極端,越過了何為德行和修成德行的界限。 因為,由於被神業中得到的美味吸引,有些人會用補贖殺死自己;有的則以守齋使身體虛弱不堪,做許多讓身體更衰弱的神業。他們既沒有得到命令,也沒有得到勸導;相反地,設法隱瞞肉身的補贖,躲避他們該在這事上服從的人。有些人甚至膽敢擅做補贖,違犯命令。 這些人是最不成全的、沒有理性的人,他們把肉身的補贖放在順服和服從之上;然而,後者才是理性和明智的補贖。為此,也是天主更悅納和喜愛的犧牲,遠超過其他的一切。沒有服從的肉身補贖,無異於野獸的補贖。他們也就像野獸一樣,做補贖是為了其中尋獲的欲望和滿足。因為所有的極端都是不成全的,在這種情形上,這些人所做的是逞一己的私意,因此助長的是惡習,而不是德行。由於這樣的做為,至少他們會招致靈性的貪吃和驕傲,因為他們沒有走在服從的道路上。 魔鬼故意增加這些初學者的滿足和欲望,激起靈性的貪吃,催迫他們中的許多人,以致他們不能避開服從時,就對所得的命令隨意更改、增加或變變花樣。在這個事上,他們對於任何服從都感到很不愉快,有的人甚至落到這麼糟的地步,只要是服從所要求的神業,就會使他們失去修行的渴望和虔誠。因為他們唯一的渴望和滿足是隨心所欲地行事,(而非因為受命行事),可能的話,他們什麼都不做反而比較好。 你會看到,有許多人非常的固執,苦苦哀求神師,許可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後幾乎是猛力強取,得到神師的認可。如果不是這樣,當他們的心願沒有得逞時,他們傷心得如同小孩子,而且顯露出非常反感。他們認為,不許他們隨心所欲時,就是沒有事奉天主。因為他們所依靠的是滿足和私意,奉之為他們的神祇。當這些都被神師取消了,且要他們承行天主的旨意時,他們感到很悲傷、頹唐和灰心。他們認為自己的滿足和滿意,就是事奉天主和使天主滿意。
還有一些人,因著(聖體的)甜蜜美味,他們非常不認識自己的卑微和可憐,對天主的尊威應有愛的畏懼和尊敬很不在意。他們毫不遲疑,非常頑固地,要神師許可他們常常領聖體。還有比這更壞的,沒有得到基督的代表和分施者的許可和勸導,他們膽敢多次去領聖體。他們一意孤行,設法對他隱瞞真相。為此之故,由於巴望領聖體,草草率率地辦告解,貪婪地去領聖體,而非懷著純潔和成全的心領聖體。如果他們懷以相反的傾向,要求神師不要讓他們常領聖體,這樣對他們會更有益,也更聖善。雖然如此,比上述二種態度更好的是謙虛的順從。至於前述的大膽態度必會招致很大的禍患,因為他們的輕舉妄動而受懲罰。 有些人在領聖體時,消磨所有的時間想得到一些感受和滿足,而非謙虛地欽崇和頌揚臨在其內的天主。他們以此態度去領聖體,如果沒有得到任何可感覺的感受,就覺得一事無成。結果,他們對天主的判斷是非常卑劣的,不明白以感官取得的至聖聖體的恩寵,乃是利益最小的。因為所賜予的最大恩寵是無形可見的。天主時常除去感官上的愉悅和美味,使靈魂能以信德的眼光專注於無形可見的恩寵上。不只在領聖體時,而且在其他的神業上,初學者渴望感覺天主和品嚐天主,彷彿天主是可領悟和可接近的。這樣的渴望是極度的不成全,且非常相反天主的本質,因為在信德上很不純潔。 他們在修行祈禱時,也犯同樣的毛病,因為他們整個的祈禱活動,就在於尋獲感官的滿足和虔敬。如同人們所說的,他們使用雙臂的力氣求取這些感受,使他們的腦袋疲憊又勞累。當他們得不到感官的滿足時,感到非常沮喪失望,自認為什麼也沒做。由於這樣的尋求,他們失去真正的虔敬和靈性,這本在於以忍耐和謙虛,恆心到底,不依恃自己,只尋求悅樂天主。為此之故,一旦他們在祈禱或其他的神業中得不到愉悅,就會感到非常厭惡,很不願意再重新祈禱或修行神業,有時索性全部放棄。總之,如同我們所說的,他們活像那些小孩子,不是靠理性的引導,而是靠愉悅而行事。 他們的所有祈禱都耗費在尋求心靈的愉悅和安慰,為此,他們閱讀書籍總嫌不夠,現在默想這個主題、一會兒又默想那個,一直在天主的事上尋找愉悅。天主非常正義、明智和慈愛地拒絕給他們愉悅。因為如果祂不這樣的話,由於他們的靈性貪吃和貪求美味,必會使他們陷於無數的災禍中。因此,最好是讓這些人進入我們所指出的黑夜裡,煉淨這個幼稚的行為。 像這樣一心一意尋求美味的人,還有另一個極大的毛病,亦即行走十字架苦路時,非常鬆懈和怠惰,因為尋求美味的靈魂,自然而然地,很厭惡捨棄自我的全然乏味。
由於這個靈性的貪吃,這些人還有許多其他的毛病,到時候我們的主會藉著試探、乾枯和其他的考驗來治療他們,這些全都是黑夜中的一部分。為了避免冗長,我不願在此贅述,只是說,靈性的節制和淡泊會導致另一種非常不一樣的氣質;亦即在一切事上克苦、敬畏和順服,並且明瞭,其工作的成全和價值不在於做得很多、或其中尋獲的愉悅,而在於知道從中捨棄自我。這些初學者應該盡其所能地修持棄絕自我,直到主願意淨化他們時,把他們帶進黑暗的夜裡。
關於另外二個罪宗,亦即靈性的嫉妒和懶惰,這些初學者也有許多毛病。 至論嫉妒,他們中有許多人,當看到別人有好的靈修時,往往感到心情沉重;注意到別人在神修的道路上領先時,就會有感覺上的難過。他們不願看到別人受讚美,他人的德行使他們悶悶不樂。有時候,他們不能自抑地出言反駁,盡所能地破壞這些誇獎。他們的嫉妒之情倍增,因為得不到同樣的喝采,也因為他們想要樣樣優先。 這一切都相反愛德,如聖保祿說的,與真理同樂(〈格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六節)。如果說有愛德的嫉妒,這就是聖善的嫉妒。他們之所以難過,是因為自己沒有他人具備的德行,很高興別人有,欣喜於所有的人在事奉天主的路上都領先,因為他對天主的事奉是這麼不足。 還有,關於靈性的懶惰,這些初學者通常在較有靈性的修持上覺得很無聊,並且逃之夭夭。因為這些修持和感官的愉悅背道而馳。由於他們非常習於在靈性的修持上尋求美味,當他們體驗不到時,自會感到煩悶。一旦在祈禱中得不到所喜愛的滿足(因為畢竟這是個好事,天主取去滿足是為了要考驗他們),他們就不願再回來祈禱、或者有時溜之大吉、或心不甘情不願地來祈禱。為此,由於他們的懶惰,他們把成全的道路棄置一旁(成全的道路,亦即,為了天主棄絕自己的私意和愛好),卻以謀求個人的愛好和愉悅為優先。就這樣,他們尋求自己的滿足遠甚於尋求天主。 許多初學者願意天主渴望他們所盼望的,可是,當他們必須渴望天主的盼望時,?感到悶悶不樂,很討厭符合天主的聖意。因此,他們往往相信,那些不是他們所要的,或沒有感到愉悅的,就不是天主的聖意;反之,當他們滿意時,相信天主也滿意。他們以自己來衡量天主,而非讓天主來衡量他們。這是非常相反主在福音中的教導:誰若為祂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瑪竇福音〉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節)。 還有一些初學者,當他們受命去做些乏味的事情時,感到很厭煩。因為他們尋求靈性的滿足和愉悅,對於應有的剛毅和達到成全的勞苦,他們非常鬆懈懶散。就像那些嬌生慣養的人,他們憂悶地逃離所有的困苦難事。他們討厭十字架,然而所有的靈性歡愉全在十字架上。愈是靈性的修持,他們愈感到厭惡;因為他們力求按照自我意願的放肆和滿足,投身於靈修事物的修持。進入基督所說的生命的窄路(〈瑪竇福音〉第七章第十四節),令他們感到悶悶不樂和極度反感。 關於這些初學者處於初步階段的許多毛病,我們在此的談論已經足夠了,為的是可以看出來,多麼需要天主來把他們安置在進修者的階段;亦即把他們導入我們現在要談的黑暗的夜裡。在那裡,藉著完全的乾枯和內在的黑暗,天主使他們斷奶,不再吸吮美味和愉悅的乳房,除掉他們所有不適當的言行和幼稚的行為。使他們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獲致德行。因為,無論初學者在行為和情感上,多麼盡力地修持克苦,除非等到天主以被動的方式,經由所說的夜的煉淨,他們絕不能大功告成,其實也做不了太多的事。願天主樂於賜給我祂的神光,使我能在這個事上,說些有益於靈魂的話。因為談論和解釋這麼黑暗的夜,和這麼難的事理,真的好需要天主的光照。所以,詩句如下: 黑夜初臨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這樣詮釋聖十字若望的這本巨著:
「經歷身體、道德和精神上的痛苦,像是
疾病、飢餓、戰爭、不公義、孤獨、生活沒有意義,痛苦地認知到自己的罪,
天主彷彿不存在。對於有信仰的人,這些全是淨化的經驗,稱之為
『信仰的黑夜』。」教宗的博士論文,就是以聖十字若望的作品為主題。
感謝◎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振東神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錦昌牧師 推薦
在信仰的修行過程中,會經歷一種什麼感覺都沒有了的狀態,
感覺不到愛、溫暖,靈修大師十字若望稱之為「黑夜」。
唯有經歷感官和心靈兩種黑夜的考驗,
靈魂才能脫離嬰兒般柔弱的階段,達到成全的境界。
聖十字若望是神祕學家當中的佼佼者,直到今天,他的主張仍是分辨一個人是真的在靈修還是假靈修的權威標準。
說到靈修,感覺大多是:啊,那一定很困難。
靈修大師十字若望卻以生活中的比喻,讓人容易親近:
◎為什麼「照向靈魂的光」卻比喻成黑夜?
大師說,因為那正像陽光照到貓頭鷹,光愈強,貓頭鷹愈看不見。人的理智愈是虛弱,
愈是無法承受燦爛的光而更加盲目。
◎為什麼天主刻意讓人進入心靈的黑夜?
因為天主要使他們斷奶,天主覺得他們該長大了,於是解開包裹他們的襁褓,讓他們
離開甜蜜的胸懷,好能習慣用自己的腳走路,同時學習開始吃堅硬的食物。
◎把天主比做火,把仍未達到成全境界的人比做溼掉的柴,在煉淨的過程中必須經歷
一段痛苦方得以與烈火合為一體,真正脫胎換骨。
◎相信、希望和愛就好像人服飾上的三種主要顏色,信是白色,望是綠色,愛是紅色。
◎修練的過程有十道愛的梯子必須攀登。
黑夜,是十字若望使用的象徵,用來描述與天主的愛結合所會遇到的障礙。他主張,靈魂要達到成全的境界,要經歷感官和心靈兩種夜。初學者、進修者和成全者,不同靈修階段的人,有各自要操練的課題。
初學者貪愛物質,進修者貪愛神祕經驗,其實進修者風險更高,因為他們自視比初學者擁有更多的靈性恩賜,反而更加無可救藥。按照十字若望的話說,「得用淨化之夜的肥皂和強效洗潔劑」(嚴厲的考驗)除掉這些貪欲」。
推薦人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 房志榮神父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振東神父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錦昌牧師
臺灣大學哲學系 關永中教授
目錄
推薦序1.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房志榮教授
2.黑夜感言:神枯是神修的第一步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振東神父
3.黑夜與光明 劉錦昌牧師
編者有感:閱讀聖十字若望 林鼎盛
導論 探索十字若望的黑夜:論默觀中的被動淨化
第一卷 本卷論感官的夜
黑夜初臨,懸念殷殷,灼燃愛情,啊!幸福好運!
我已離去,無人留意,吾室已然靜息。
第一章至第十四章
第二卷 本卷談論更深入的淨化,
亦即心靈的第二個夜
開始談論心靈的夜,說明這夜是何時開始的。
第一章至第二十五章
導讀 黑夜與黎明——與十字若望懇談默觀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關永中
附錄 〈黑夜〉詩文版本
(1) 中文(本書採用版本)與西班牙文對照
(2) 白話中文版〈黑夜〉詩
(3) 英譯本 〈黑夜〉詩兩種
推薦序1 房志榮神父
聖十字若望的四部名著是:《心靈的黑夜》;《攀登加爾默羅山》;《靈歌》;《愛的活焰》。台灣加爾默羅隱修會已逐步譯成漢文發表(以上四部書均已由星火文化出版)。
談論心靈黑夜的這部書,在西班牙的文學史裡,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是很美的詩作,所採用的圖像、所表達的境界都不同凡響。不過十字若望寫詩,不同於一般詩人。其特徵在於不僅以詩達情,還用詩通天,說出天主與人靈交往的神祕之路。
另一個特徵是:一般詩人寫下名詩名句,不加解釋,讓後人去猜;甚至按照背景的轉移,另添新意,這都是合情合理的,並表達了詩作的無限遠景。但十字若望卻把他的短短詩句加以長篇的解釋。等你體味了這些解釋後,再回頭念同樣的詩句,你對詩句的領悟已不同於前了。
所以本書的八段詩節,每一詩節有五句,可視作一些標題,點出內涵的精華。每一篇解釋就是文章,把標題盡情發揮。可惜作者只解釋了前三首,未能如他多次許下的,把其他五首也予以發揮。不過前三段詩節的解釋已夠豐富了,把靈修生活,神祕經驗的許多重要現象和概念予以澄清,對有心在默觀生活中親近天主的人大有助益。
例如把天主對待人靈有如畫家修飾面容,畫幅不該移動,否則就不易修飾(第1卷第10 章第5節),又如灌注的默觀像堅硬的食物,不是給不成熟的嬰孩吃的(第1卷第12章第1節)。為何稱光照和煉淨靈魂的光為黑夜?那正像陽光照到貓頭鷹,使牠受不了(第2卷第5章第3節),把光和熱比做理智和意志。光照亮,熱使人溫暖,但有時見光不見熱,或覺熱不覺光,雖然光和熱常是在一起的,理智和意志的關係也是如此(第2卷第12章第7節)。
最妙的是把信、望、愛三德比做三種顏色的衣飾。信德是白色,望德是綠色,愛德是紅色。這些顏色一方面是討天主的喜歡;另一方面是防止魔鬼的侵害等(第二卷末)。本書一半以上就是這樣好懂,小部分假定有了與天主親密交往的經驗才能領會。如果現在看不懂,不必失望,繼續努力,一定會有豁然開朗的一天。
2007年7月16日加爾默羅聖母節日
房志榮謹誌於台灣新竹芎林加爾默羅隱修院
作者房志榮神父為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推薦序2黑夜感言─神枯是神修的第一步
張振東神父
天主教神修學將神修過程分三個階段,亦名「神修三路」:煉路(Via Purgativa)、明路(Via Illuminativa)、合路(Via Unitiva)。煉路是進入神修的第一級,內修生活的起步點。在此過程中先修煉自己,將自己靈魂肉身於外在生活中所留下的惡習與毛病之影響,完全洗淨。正如人死後,靈魂上因小罪與罪罰等汙點不能直升天堂,應該在煉獄內(Purgatqrium)洗煉乾淨,不可升天堂與天主在一起。因此煉路的生活很難過,有時會有「神枯」的現象出現。
神枯是靈魂的黑暗期,如人在黑夜一樣,使人處在敗興與失望中,對工作及祈禱等善工皆無興趣;甚至憂愁厭倦、心灰意冷,誘惑甚多,失掉依恃天主之心。有甚者連天主存在也發生懷疑,每日如處監牢中過著暗無天日的黑夜生活。
神枯是煉路生活中常有的現象,是煉淨身靈毛病的初步方法。在此過程中絕不可敗興失望,應堅信天主存在,熱心祈禱,退卻誘惑,以信德、望德、愛德的強烈精神,相信天主、冀望天主、愛慕天主。應請神師指導,做每日應做的神業功課。一旦煉路結束,會得到天主光明的照耀,身靈感到喜悅高興,生活在天主的光明中;如靈魂由煉獄中走出,上升天堂,與天主在一起。由此可稱神枯的一切生活過程皆是走向「明路」(Via Illuminativa),走向天主的階梯了,最後與天主深切的合一(Via Unitiva)。
聖十字若望以詩歌體文寫出了身靈精修的情形,在其《黑夜》的著作中,講出「神枯」的情形。如其所言;「一位初學者勤行祈禱和修德,神修充滿愉悅和美味。天主關閉門戶,使一切光明變成黑暗,神枯出現了,一切事工令人厭倦,一切感官淹沒在黑夜裡,對一切善工感到無味和苦澀。此神枯該相信是天主准許的考驗,是天主特別愛的訓練。」聖十字若望又說:「黑夜中人的感官被淨化;靈魂走過黑暗之夜,才能走向靈魂的光明。」此乃「明路」的生活。對祈禱神修皆感到甜美喜悅,處在美好的時光中。
總括以上,神枯是修道人的起步點,如在黑暗的黑夜中,千萬不要失望,應透過信德之光尋求天主。黑夜的神枯是煉淨與剷除身靈的一切障礙,然後得到天主的光照,使靈魂神性與天主結合。
聖十字若望在「黑夜」著作中亦提到靈魂乾枯的情形,如其所言:「靈魂在被動的黑夜內:一、無法在任何事上感到動心,也找不到愉悅,缺乏對上天下地事物的興趣。二、經驗到煉獄般的痛苦,充滿負面的憂心,擔心沒有好好事奉天主,感到退步、乏味。三、不能使用內在的感官(理智、意志和記憶)做默想或推理。」聖十字若望又說:「當靈魂百般無奈、放棄所走的道路,喪失勇氣,因為天主已經領他走另一條路。凡處此境的人,應該有安慰,堅心忍耐,不要憂苦,應信賴天主,祂不會離棄以純樸和正直的心尋求祂的人。」
芎林加爾默羅聖母聖衣會隱修院將聖十字若望的《黑夜》著作由外文譯成中文,給從事靈修的人一個明亮的里程碑,期望大家靜心閱讀研究之。
推薦序3黑夜與光明
劉 錦 昌牧師
第一次看到十字若望聖師的名字,是在念雅各伯.馬里旦(J.Maritain)《知識的等級》此書時,當時只是一名哲學系的學生,無法明白馬里旦的知識論全盤理論,只是覺得被馬里旦的體系以及十字若望像是霧境中層層美感所吸引。後來,幾年後初念神學時曾讀了託名狄奧尼修斯的《神秘神學》,文中不斷提及一種神性「黑暗」,內心有似懂非懂的感覺;終究因為接觸屬靈作品,逐一閱讀《不知之雲》、《七寶樓臺》(加爾默羅新譯本改譯為《靈心城堡》)等經典名著,最後開啟了十字若望《心靈的黑夜》扉頁,品嚐了其中的滋味,但是可不是輕鬆讀完。
十字若望聖師《黑夜》此書目前已有三種中文譯本,1980年黃雪松先生《心靈的黑夜》的譯文;1995年得到業師趙雅博神父《黑暗之夜》的另一種譯本。兩種譯本各有優點,可以對照來看彼此參應。很高興在2008年時,能在芎林的隱修院從修女手中親獲《黑夜》的新譯稿,回到家中隔天便用心將全書讀完。
加爾默羅隱修院的最新譯本有若干特色:
一、譯文十分流暢:譯者的用心洋溢在文字間,並且註釋譯文之處可輔助讀者更加了解文本;譯者是消化之後再譯出的。
二、有一篇極佳的導論:可以將讀者帶入靈修的氛圍內,預備我們的心隨十字若望的詩境,一步又一步的邁進。
三、兩篇識途老馬的引序:神學界的大師房志榮神父啟導,而哲學界的老將張振東神父,以靈修的起步神枯,同樣提醒讀者由之而入。
讀完此新譯本,我們內心真的感受到─黑夜中的淨化。願天主聖神藉十字若望聖師心靈的體驗和文詞,一境復一境引領我們;也藉新譯本的文筆使我們如沐靈性春風。深深期待此譯文,不但帶給華人天主教教友饑渴慕道者的飽足,也期許基督教界的弟兄姊妹,藉此登入靈修奧秘,並能與主享受密切契合境地。
作者劉錦昌牧師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內文試閱
修行別停留在尋求心靈的愉悅
關於靈性的貪吃,有許多可以說的。因為幾乎沒有一個初學者,無論他的行事做為多麼好,沒有不陷入這個罪的許多毛病中的。這些毛病的由來,係因初學者從修行的神業中找到了愉悅。 因為許多人被神業中的愉悅和美味所引誘,致力於尋求心靈的愉悅,甚於心靈的純潔和明智;然而,在整個靈修道路上,天主所看重和悅納的是心靈的純潔和明智。除了尋求這些愉悅的毛病之外,這些人所體驗的甜蜜美味,也誘使他們走向極端,越過了何為德行和修成德行的界限。 因為,由於被神業中得到的美味吸引,有些人會用補贖殺死自己;有的則以守齋使身體虛弱不堪,做許多讓身體更衰弱的神業。他們既沒有得到命令,也沒有得到勸導;相反地,設法隱瞞肉身的補贖,躲避他們該在這事上服從的人。有些人甚至膽敢擅做補贖,違犯命令。 這些人是最不成全的、沒有理性的人,他們把肉身的補贖放在順服和服從之上;然而,後者才是理性和明智的補贖。為此,也是天主更悅納和喜愛的犧牲,遠超過其他的一切。沒有服從的肉身補贖,無異於野獸的補贖。他們也就像野獸一樣,做補贖是為了其中尋獲的欲望和滿足。因為所有的極端都是不成全的,在這種情形上,這些人所做的是逞一己的私意,因此助長的是惡習,而不是德行。由於這樣的做為,至少他們會招致靈性的貪吃和驕傲,因為他們沒有走在服從的道路上。 魔鬼故意增加這些初學者的滿足和欲望,激起靈性的貪吃,催迫他們中的許多人,以致他們不能避開服從時,就對所得的命令隨意更改、增加或變變花樣。在這個事上,他們對於任何服從都感到很不愉快,有的人甚至落到這麼糟的地步,只要是服從所要求的神業,就會使他們失去修行的渴望和虔誠。因為他們唯一的渴望和滿足是隨心所欲地行事,(而非因為受命行事),可能的話,他們什麼都不做反而比較好。 你會看到,有許多人非常的固執,苦苦哀求神師,許可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後幾乎是猛力強取,得到神師的認可。如果不是這樣,當他們的心願沒有得逞時,他們傷心得如同小孩子,而且顯露出非常反感。他們認為,不許他們隨心所欲時,就是沒有事奉天主。因為他們所依靠的是滿足和私意,奉之為他們的神祇。當這些都被神師取消了,且要他們承行天主的旨意時,他們感到很悲傷、頹唐和灰心。他們認為自己的滿足和滿意,就是事奉天主和使天主滿意。
還有一些人,因著(聖體的)甜蜜美味,他們非常不認識自己的卑微和可憐,對天主的尊威應有愛的畏懼和尊敬很不在意。他們毫不遲疑,非常頑固地,要神師許可他們常常領聖體。還有比這更壞的,沒有得到基督的代表和分施者的許可和勸導,他們膽敢多次去領聖體。他們一意孤行,設法對他隱瞞真相。為此之故,由於巴望領聖體,草草率率地辦告解,貪婪地去領聖體,而非懷著純潔和成全的心領聖體。如果他們懷以相反的傾向,要求神師不要讓他們常領聖體,這樣對他們會更有益,也更聖善。雖然如此,比上述二種態度更好的是謙虛的順從。至於前述的大膽態度必會招致很大的禍患,因為他們的輕舉妄動而受懲罰。 有些人在領聖體時,消磨所有的時間想得到一些感受和滿足,而非謙虛地欽崇和頌揚臨在其內的天主。他們以此態度去領聖體,如果沒有得到任何可感覺的感受,就覺得一事無成。結果,他們對天主的判斷是非常卑劣的,不明白以感官取得的至聖聖體的恩寵,乃是利益最小的。因為所賜予的最大恩寵是無形可見的。天主時常除去感官上的愉悅和美味,使靈魂能以信德的眼光專注於無形可見的恩寵上。不只在領聖體時,而且在其他的神業上,初學者渴望感覺天主和品嚐天主,彷彿天主是可領悟和可接近的。這樣的渴望是極度的不成全,且非常相反天主的本質,因為在信德上很不純潔。 他們在修行祈禱時,也犯同樣的毛病,因為他們整個的祈禱活動,就在於尋獲感官的滿足和虔敬。如同人們所說的,他們使用雙臂的力氣求取這些感受,使他們的腦袋疲憊又勞累。當他們得不到感官的滿足時,感到非常沮喪失望,自認為什麼也沒做。由於這樣的尋求,他們失去真正的虔敬和靈性,這本在於以忍耐和謙虛,恆心到底,不依恃自己,只尋求悅樂天主。為此之故,一旦他們在祈禱或其他的神業中得不到愉悅,就會感到非常厭惡,很不願意再重新祈禱或修行神業,有時索性全部放棄。總之,如同我們所說的,他們活像那些小孩子,不是靠理性的引導,而是靠愉悅而行事。 他們的所有祈禱都耗費在尋求心靈的愉悅和安慰,為此,他們閱讀書籍總嫌不夠,現在默想這個主題、一會兒又默想那個,一直在天主的事上尋找愉悅。天主非常正義、明智和慈愛地拒絕給他們愉悅。因為如果祂不這樣的話,由於他們的靈性貪吃和貪求美味,必會使他們陷於無數的災禍中。因此,最好是讓這些人進入我們所指出的黑夜裡,煉淨這個幼稚的行為。 像這樣一心一意尋求美味的人,還有另一個極大的毛病,亦即行走十字架苦路時,非常鬆懈和怠惰,因為尋求美味的靈魂,自然而然地,很厭惡捨棄自我的全然乏味。
由於這個靈性的貪吃,這些人還有許多其他的毛病,到時候我們的主會藉著試探、乾枯和其他的考驗來治療他們,這些全都是黑夜中的一部分。為了避免冗長,我不願在此贅述,只是說,靈性的節制和淡泊會導致另一種非常不一樣的氣質;亦即在一切事上克苦、敬畏和順服,並且明瞭,其工作的成全和價值不在於做得很多、或其中尋獲的愉悅,而在於知道從中捨棄自我。這些初學者應該盡其所能地修持棄絕自我,直到主願意淨化他們時,把他們帶進黑暗的夜裡。
關於另外二個罪宗,亦即靈性的嫉妒和懶惰,這些初學者也有許多毛病。 至論嫉妒,他們中有許多人,當看到別人有好的靈修時,往往感到心情沉重;注意到別人在神修的道路上領先時,就會有感覺上的難過。他們不願看到別人受讚美,他人的德行使他們悶悶不樂。有時候,他們不能自抑地出言反駁,盡所能地破壞這些誇獎。他們的嫉妒之情倍增,因為得不到同樣的喝采,也因為他們想要樣樣優先。 這一切都相反愛德,如聖保祿說的,與真理同樂(〈格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六節)。如果說有愛德的嫉妒,這就是聖善的嫉妒。他們之所以難過,是因為自己沒有他人具備的德行,很高興別人有,欣喜於所有的人在事奉天主的路上都領先,因為他對天主的事奉是這麼不足。 還有,關於靈性的懶惰,這些初學者通常在較有靈性的修持上覺得很無聊,並且逃之夭夭。因為這些修持和感官的愉悅背道而馳。由於他們非常習於在靈性的修持上尋求美味,當他們體驗不到時,自會感到煩悶。一旦在祈禱中得不到所喜愛的滿足(因為畢竟這是個好事,天主取去滿足是為了要考驗他們),他們就不願再回來祈禱、或者有時溜之大吉、或心不甘情不願地來祈禱。為此,由於他們的懶惰,他們把成全的道路棄置一旁(成全的道路,亦即,為了天主棄絕自己的私意和愛好),卻以謀求個人的愛好和愉悅為優先。就這樣,他們尋求自己的滿足遠甚於尋求天主。 許多初學者願意天主渴望他們所盼望的,可是,當他們必須渴望天主的盼望時,?感到悶悶不樂,很討厭符合天主的聖意。因此,他們往往相信,那些不是他們所要的,或沒有感到愉悅的,就不是天主的聖意;反之,當他們滿意時,相信天主也滿意。他們以自己來衡量天主,而非讓天主來衡量他們。這是非常相反主在福音中的教導:誰若為祂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瑪竇福音〉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節)。 還有一些初學者,當他們受命去做些乏味的事情時,感到很厭煩。因為他們尋求靈性的滿足和愉悅,對於應有的剛毅和達到成全的勞苦,他們非常鬆懈懶散。就像那些嬌生慣養的人,他們憂悶地逃離所有的困苦難事。他們討厭十字架,然而所有的靈性歡愉全在十字架上。愈是靈性的修持,他們愈感到厭惡;因為他們力求按照自我意願的放肆和滿足,投身於靈修事物的修持。進入基督所說的生命的窄路(〈瑪竇福音〉第七章第十四節),令他們感到悶悶不樂和極度反感。 關於這些初學者處於初步階段的許多毛病,我們在此的談論已經足夠了,為的是可以看出來,多麼需要天主來把他們安置在進修者的階段;亦即把他們導入我們現在要談的黑暗的夜裡。在那裡,藉著完全的乾枯和內在的黑暗,天主使他們斷奶,不再吸吮美味和愉悅的乳房,除掉他們所有不適當的言行和幼稚的行為。使他們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獲致德行。因為,無論初學者在行為和情感上,多麼盡力地修持克苦,除非等到天主以被動的方式,經由所說的夜的煉淨,他們絕不能大功告成,其實也做不了太多的事。願天主樂於賜給我祂的神光,使我能在這個事上,說些有益於靈魂的話。因為談論和解釋這麼黑暗的夜,和這麼難的事理,真的好需要天主的光照。所以,詩句如下: 黑夜初臨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十字若望Juan de la Cruz
英文寫為John of the Cross
是默觀者、神祕學家、西班牙詩壇巨擘。
1542年生於西班牙,1591年12月14日病逝。1726年封聖,1926年封為教會聖師。他與聖女大德蘭同時帶,是天主教會重要的改革者。
他的父親出身貴族,但為了與十字若望的母親共結連理,甘願放棄貴族身分,做工掙錢養家餬口。父親過世後,家計更加困難,他十四歲開始工作,照顧絕症病患。
二十歲入加爾默羅聖衣會,二十五歲晉鐸。那一年,他見到了比他年長二十七歲的大德蘭,受到她的感召,與她合作改革修會,回歸嚴格的祈禱生活。然而他的同會弟兄卻誤解他,甚至將他單獨監禁起來,一週鞭打三次。長達九個月的牢獄生活不但沒有讓他放棄改革,反而加深了他對天主的熱愛,耶穌基督的受苦與死亡滲透入他的生命之中,在此期間,他寫下了《靈歌》等重要著作。
十字若望的文學造詣高深,他的著作被視為西班牙文學的高峰。著有《心靈的黑夜》、《靈歌》、《攀登加爾默羅山》、《愛的活焰》等。
譯者簡介:
加爾默羅聖衣會是一個完全獻身於默觀祈禱的修會,祈禱是修會神恩的根源和焦點。一九五四年,加爾默羅會來臺灣建立會院,目前有二座女隱修院,分別在新竹芎林和臺北深坑,目前正積極籌建在臺第三座女隱修院,位於嘉義大林沙崙。
一九八一年年,加爾默羅男會士開始建立會院於新竹,現今除新竹母院、臺北泰山及新加坡會院,泰國會院在二○一五年建立,二○一七年在西馬來西亞又建立一座新的男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