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攀登加爾默羅山:靈魂如何瘦身,走上通往成全的登山窄路
原文書名:Ascent of Mount Carmel
產品代碼:
9789869567589系列名稱:
加爾默羅靈修系列編號:
XA0018定價:
450元作者:
十字若望譯者:
加爾默羅聖衣會頁數:
480頁開數:
17x23x2.45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90708出版日:
20190708出版社:
星火文化-大是CIP:
244.93市場分類:
基督教,天主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五百週年新譯本
誠摯感謝 加爾默羅會總會長神父 Fr. Saverio Cannistrà, O.C.D.•何瑞臣教授(Professor Richard P Hardy)•張象文撰文推薦
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審閱導讀
狄剛榮休主教•王愈榮榮休主教•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推薦
台大哲學系關永中教授專文導讀
◎這本書的重要性不僅止於基督徒修煉神祕學的重要依據,對於所有嚮往神祕學的人,都是踏上神祕主義之路的指引地圖。本書用攀登上主所在的聖山──加爾默羅山做比喻,十字若望手繪了一張靈魂之旅,說明靈魂必須經歷哪些煉淨,才能到達「山頂」。作者是要帶領人走出追尋上主時遭遇的困惑與絕望,走到與創造者徹底的合一。
◎《攀登加爾默羅山》和《兩種心靈的黑夜》、《愛的活焰》同為十字若望所著,為作者奠定了神祕學家及西班牙文學巨擘的雙重地位。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默觀者、《七重山的作者》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稱許十字若望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祕學神學家」。
◎十字若望是默觀大師,他的著作充滿靈魂與天主的愛情氣息,是真正愛的大師。祈禱是為了與主相知、相愛、相結合,十字若望無疑是個中翹楚,他深知快速達到與主結合的途徑,本書即是他闡明這條狹窄山路的心得。
他視靈魂的修練有如攀登高山,愈能超脫一切世俗重物,愈能快速抵達山頂。在此煉淨之路,靈魂猶如身處黑夜中,一次次地經歷感官與心靈上的剝裸,一步步地往山頂上爬去;這一路上險象環生,各種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祈禱經驗,處處引人走向岔路。為了能安全地行走在這條路上,十字若望提出以信望愛三超德來淨化靈魂的三官能(理智、記憶與意志),並以清晰的哲學架構,逐一剖析祈禱中所有可能的神祕經驗,並說明這些經驗對於神性結合的利弊得失:除非人持有正確的祈禱態度,否則靈魂將原地踏步,毫無長進,更遑論與至聖天主的結合。
從書的結構、處理的問題、使用的語詞看來,這本書顯然與《黑夜》屬於同一系統,都是為「黑夜」這首詩所做的註解。作者十字若望說:「靈魂要達到成全的境界,通常必須先經過二種主要的夜」(《攀登加爾默羅山》1.1.1),所謂「兩種主要的夜」,指的是主動和被動的夜。夜是個象徵,表示靈魂的淨化(《攀登加爾默羅山》序.6)。神修生活中破壞力的根源是欲望,欲望使我們疲累、受折磨、黑暗、汙損和虛弱。克制欲望、主動進入感官之夜是第一卷的中心主題。
要如何進入呢?選擇徹底效法基督,讓欲望只有一個正確的導向,這是若望以基督為中心的克修觀。因此問題不在於做什麼,而是更深的心理層面,為什麼做?內在的動機是什麼?這才是關鍵點。
感官的主動之夜對修會會士而言,問題不是那麼大,問題最多的是:在深沉的靜默、漫長的孤寂、徹底的退隱、無邊無際的祈禱中,心靈內理智的活動、記憶的翻攪、意志的歸屬等等,這些問題,涉及人的認知能力、深層的心理動向,由於交往的對象是天主,此神祕經驗更是不易說明,「因其本身是特殊的與隱晦的(《攀登加爾默羅山》2.14.14)」。這是若望在第二、第三卷要處理的大事。
十字若望以清晰系統的哲學架構,囊括所有可能的神祕經驗,予以精闢地剖析,因而條理分明地論証:除了「模糊、黑暗和普遍的認識」,其餘的一切都要棄置。對若望而言,「模糊、黑暗和普遍的認識」就是默觀,是與天主交往中人的理智的最佳狀態、人的理智能達到的極限。所有能真的看到、聽見……,甚或想到或懂得的什麼,即使是從天主來的,也不要留戀或想望,因為無論是多麼崇高的經驗,都不能和天主畫等號,而貪求神祕經驗,像貪求有形之物一樣,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和阻礙。
因此十字若望以信德對治理智,以望德對治記憶,以愛德對治意志,「為了在此神修的道路上安全地前進,靈魂必須有三超德的支持來穿越這個黑暗之夜,而三超德使一切事物空虛和黑暗。……靈魂不是藉理解、愛好、想像或藉其他任何感官,只有藉理智的信德、記憶的望德、意志的愛德,方能在今世中使靈魂與天主結合(《攀登加爾默羅山》2.6.1)。」
聖十字若望順序審視所有能牽繫靈魂的地上美物,這些東西分為六種:現世、本性、感官、倫理、超性和靈性的快樂。前三種是指現世的事物,可以束縛人心,竟至遭致永罰的地獄 (《攀登加爾默羅山》3.18-26) 。倫理方面的事物亦然 (《攀登加爾默羅山》3.27-29) ,這些就是德行和善工、天主賜予的特恩,但人卻可因驕傲自矜,竟至失落所有的超性果實。靈性的事物如何呢?不是至少可免去所有的危險嗎?聖人說,才不是這樣,危險甚至更多!竟然「有些人使靈性的事物只為感官服務,卻使心靈空空如也(《攀登加爾默羅山》3.33.1)。」因此,使用這些美好的事物時,必須懷有很純潔的意向。聖人以無比的技巧,卸下掩護在最神聖活動下的所有面具(《攀登加爾默羅山》3,35-34),揭發自我內最深的陷阱和潛藏的處所——人心甚至在與天主的直接交往上也尋求滿足自我。
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五百週年新譯本
誠摯感謝 加爾默羅會總會長神父 Fr. Saverio Cannistrà, O.C.D.•何瑞臣教授(Professor Richard P Hardy)•張象文撰文推薦
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審閱導讀
狄剛榮休主教•王愈榮榮休主教•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推薦
台大哲學系關永中教授專文導讀
◎這本書的重要性不僅止於基督徒修煉神祕學的重要依據,對於所有嚮往神祕學的人,都是踏上神祕主義之路的指引地圖。本書用攀登上主所在的聖山──加爾默羅山做比喻,十字若望手繪了一張靈魂之旅,說明靈魂必須經歷哪些煉淨,才能到達「山頂」。作者是要帶領人走出追尋上主時遭遇的困惑與絕望,走到與創造者徹底的合一。
◎《攀登加爾默羅山》和《兩種心靈的黑夜》、《愛的活焰》同為十字若望所著,為作者奠定了神祕學家及西班牙文學巨擘的雙重地位。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默觀者、《七重山的作者》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稱許十字若望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祕學神學家」。
◎十字若望是默觀大師,他的著作充滿靈魂與天主的愛情氣息,是真正愛的大師。祈禱是為了與主相知、相愛、相結合,十字若望無疑是個中翹楚,他深知快速達到與主結合的途徑,本書即是他闡明這條狹窄山路的心得。
他視靈魂的修練有如攀登高山,愈能超脫一切世俗重物,愈能快速抵達山頂。在此煉淨之路,靈魂猶如身處黑夜中,一次次地經歷感官與心靈上的剝裸,一步步地往山頂上爬去;這一路上險象環生,各種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祈禱經驗,處處引人走向岔路。為了能安全地行走在這條路上,十字若望提出以信望愛三超德來淨化靈魂的三官能(理智、記憶與意志),並以清晰的哲學架構,逐一剖析祈禱中所有可能的神祕經驗,並說明這些經驗對於神性結合的利弊得失:除非人持有正確的祈禱態度,否則靈魂將原地踏步,毫無長進,更遑論與至聖天主的結合。
從書的結構、處理的問題、使用的語詞看來,這本書顯然與《黑夜》屬於同一系統,都是為「黑夜」這首詩所做的註解。作者十字若望說:「靈魂要達到成全的境界,通常必須先經過二種主要的夜」(《攀登加爾默羅山》1.1.1),所謂「兩種主要的夜」,指的是主動和被動的夜。夜是個象徵,表示靈魂的淨化(《攀登加爾默羅山》序.6)。神修生活中破壞力的根源是欲望,欲望使我們疲累、受折磨、黑暗、汙損和虛弱。克制欲望、主動進入感官之夜是第一卷的中心主題。
要如何進入呢?選擇徹底效法基督,讓欲望只有一個正確的導向,這是若望以基督為中心的克修觀。因此問題不在於做什麼,而是更深的心理層面,為什麼做?內在的動機是什麼?這才是關鍵點。
感官的主動之夜對修會會士而言,問題不是那麼大,問題最多的是:在深沉的靜默、漫長的孤寂、徹底的退隱、無邊無際的祈禱中,心靈內理智的活動、記憶的翻攪、意志的歸屬等等,這些問題,涉及人的認知能力、深層的心理動向,由於交往的對象是天主,此神祕經驗更是不易說明,「因其本身是特殊的與隱晦的(《攀登加爾默羅山》2.14.14)」。這是若望在第二、第三卷要處理的大事。
十字若望以清晰系統的哲學架構,囊括所有可能的神祕經驗,予以精闢地剖析,因而條理分明地論証:除了「模糊、黑暗和普遍的認識」,其餘的一切都要棄置。對若望而言,「模糊、黑暗和普遍的認識」就是默觀,是與天主交往中人的理智的最佳狀態、人的理智能達到的極限。所有能真的看到、聽見……,甚或想到或懂得的什麼,即使是從天主來的,也不要留戀或想望,因為無論是多麼崇高的經驗,都不能和天主畫等號,而貪求神祕經驗,像貪求有形之物一樣,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和阻礙。
因此十字若望以信德對治理智,以望德對治記憶,以愛德對治意志,「為了在此神修的道路上安全地前進,靈魂必須有三超德的支持來穿越這個黑暗之夜,而三超德使一切事物空虛和黑暗。……靈魂不是藉理解、愛好、想像或藉其他任何感官,只有藉理智的信德、記憶的望德、意志的愛德,方能在今世中使靈魂與天主結合(《攀登加爾默羅山》2.6.1)。」
聖十字若望順序審視所有能牽繫靈魂的地上美物,這些東西分為六種:現世、本性、感官、倫理、超性和靈性的快樂。前三種是指現世的事物,可以束縛人心,竟至遭致永罰的地獄 (《攀登加爾默羅山》3.18-26) 。倫理方面的事物亦然 (《攀登加爾默羅山》3.27-29) ,這些就是德行和善工、天主賜予的特恩,但人卻可因驕傲自矜,竟至失落所有的超性果實。靈性的事物如何呢?不是至少可免去所有的危險嗎?聖人說,才不是這樣,危險甚至更多!竟然「有些人使靈性的事物只為感官服務,卻使心靈空空如也(《攀登加爾默羅山》3.33.1)。」因此,使用這些美好的事物時,必須懷有很純潔的意向。聖人以無比的技巧,卸下掩護在最神聖活動下的所有面具(《攀登加爾默羅山》3,35-34),揭發自我內最深的陷阱和潛藏的處所——人心甚至在與天主的直接交往上也尋求滿足自我。
作者簡介
作者:十字若望Juan de la Cruz,英文寫為John of the Cross,是默觀者、靈修大師、神祕學家、西班牙詩壇巨擘。
1542年生於西班牙,1591年12月14日病逝。1726年受封為聖人,1926年受封為教會聖師。他與聖女大德蘭同時代,二人為天主教加爾默羅聖衣會的共同改革者。
十字若望的父親為富商之後,而母親卻是鄉下孤兒。他的父親為了與母親共結連理,不顧家族勸阻,後遭驅逐並與家族斷絕關係,從此屈從貧寒處境,辛勞操作,養家餬口。父親過世後,家計更加困難,母親於是帶著他和哥哥遷往大城市以謀生活。
九歲起,十字若望接受教育並在修女院協助修女工作;十六、七歲開始在醫院照顧傳染病患,深得院長賞識,並被送進耶穌會學院就讀,接受紮實的人文教育,奠下深厚的古典文學基礎。
二十一歲入加爾默羅聖衣會,二十五歲被祝聖為司鐸。同年他見到了比他年長二十七歲的大德蘭,受到她的感召,與她合作改革修會,使之回歸原初會規的祈禱生活。然而他的同會弟兄卻誤解他,甚至將他監禁起來,在肉體和精神上極其折磨他。雖然如此,長達九個月的牢獄生活不但沒有讓他放棄改革,反而加深了他對天主的熱愛;耶穌基督的苦難與死亡滲透他的生命之中,在此期間他寫下不朽名詩(靈歌),是神秘經驗的極致表達。
十字若望的文學造詣高深,是西班牙文學黃金時代的重要作家之一,著有《聖十字若望•心靈的黑夜》、《靈歌》、《攀登加爾默羅山》、《愛的活焰》等,星火文化已陸續出版新譯本。
譯者簡介
加爾默羅聖衣會是一個完全獻身於默觀祈禱的修會,祈禱是修會神恩的根源和焦點。
一九五四年,加爾默羅會來臺建立會院,目前有二座女隱修院,分別在新竹芎林和台北深坑。現正積極籌建在臺第三座女隱修院,位於嘉義大林沙崙。
一九八一年,加爾默羅男會士開始於新竹建立會院,現今除新竹母院外,增設台北泰山及新加坡會院。泰國慧院在二○一五年建立,二○一七年在西馬來西亞又建立一座新的男會院。
書籍目錄
推薦序1 在加爾默羅山和上主相遇 赤足加爾默羅聖衣會總會長 Fr. Saverio
Cannistrà, O.C.D.
推薦序2 一條通往愛的道路 何瑞臣教授
推薦序3 審閱者語 房志榮神父
推薦序4 攀登加爾默羅山的迴響 張象文
譯者的話
攀登加爾默羅山圖
序言
第一卷 談論主動感官的夜:靈魂若想與天主結合,必須徹底擺脫世物的束縛和感官的逸樂
第二卷 談論主動心靈的夜:信德帶領理智進入主動的心靈之夜,並使之淨化
第三卷 續論主動心靈的夜:望德淨化記憶,愛德淨化意志
導讀
【之一】聖十字若望純愛的一生與著作
【之二】登山導遊
【之三】明鑒洞照、趣機若響── 與聖十字若望懇談神祕經驗知識論 關永中教授
附錄 〈黑夜〉詩的多種版本
推薦序/導讀/自序
無論是誰,只要翻翻《攀登加爾默羅山》,大家的反應總是:「好難看哪!」然而,有趣的是,歷經四百多年,文詞優雅,好看好懂的靈修書,可謂汗牛充棟,此書卻一枝獨秀,被奉為曠世傑作。「好難看!」是個事實,儘管如此,絲毫遮蓋不了鑽石般的光芒。聖十字若望的教導,至今依然迴響著,他清楚指出,達到與主結合的正確快速道路,點破神祕經驗的迷津,開示默觀修行的難解之處。
除了難讀、難懂,憑良心說,還可以加上「非常囉嗦、冗長」。造成這種效應的原因,基本上這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也可說,是一部寫不完的大書。我們先來看一個有趣的例子,聖十字若望說的夜有幾種?或說有幾個?看完第一卷第一和二章,會發現他的多重分類法足夠讓人一頭霧水。一個夜,有兩種,兩個方式,三個部分。神修人必須經過兩種夜:感官和心靈;但這兩種夜有兩個方式:主動和被動。二乘二等於四:主動的感官之夜、主動的心靈之夜、被動的感官之夜和被動的心靈之夜。這四個夜是他著書計劃的關鍵標題:第一卷談主動的感官之夜,第二卷和第三卷談主動的心靈之夜,至於被動的夜,他說要在第四卷談論,然而本書只有三卷,這是他沒有兌現的承諾。但他另外又寫了一部書《黑夜》,同樣未完成,談的是被動的夜,毫無疑問,這正是聖十字若望所說的第四卷。緊接著第一卷第二章,他說一個夜有三個部分,從黃昏、深夜到黎明,整個夜是歷程,靈魂必須經過。
那麼,他說,靈魂必須經過的夜,是一個、二個、三個或四個?看是從什麼角度來說,全是正確答案。一個夜,指的是整個歷程;二個夜,指的是淨化:主動、被動,或感官、心靈;三個夜,指夜分成三個時分:黃昏、深夜和黎明;四個夜,指主動感官、主動心靈、被動感官、被動心靈,或者要倒過來說,感官主動、感官被動、心靈主動、心靈被動,都是正確答案。
聖若望個人有很深的靈修和學識涵養,他還是個善於聆聽和解答疑難的人,他聆聽了聖女大德蘭的所有經驗,還有許多當時聖德非凡的會士和隱修女的經驗,所謂的神祕祈禱、神祕經驗……,我們說他瞭若指掌,實不為過。他的所有著作都在這樣的內在背景下寫成的,惟一不變的主題:指導人靈達到與天主神性的結合,「本書談論一個靈魂如何能善做準備,很快達到神性的結合(《攀登加爾默羅山》卷首標題)。」
祈禱是一條冒險之旅,是導向真正生命的道路。對有些人,祈禱可能是個裝飾品、逃避、研究學問,也可能只是情感的歸依……,而不是真的尋找天主;有的人可能是出於無知,或無人引導。祈禱的確隱藏著寶藏,但除非人抱著正確的態度接近祈禱,不然的話,還是一無所得,一無長進,祈禱了半天依然故我。
因此聖若望在本書中要處理的問題,講白一點,就是:我們的祈禱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在序言第六和七節說:「依靠神性的恩惠,我們將要談論以下各點:靈魂應該如何行事作為;告解神師該怎樣對待他;辨認靈魂受淨化的記號,無論是感官或心靈的淨化,靈魂的淨化我們稱為黑夜,以及如何能辨識是來自憂鬱病症,或感官與心靈上其他的不成全。
因為有些靈魂,或他們的神師,可能想,天主帶領他們走在淨化心靈的黑夜路上;但也許並不是,他們受苦是由於前述的某些不成全。同樣,有許多靈魂自認為沒有祈禱,其實,他們的祈禱更是熱烈。也有些靈魂,對自己的祈禱評價很高,然而,那只不過比沒有祈禱好一點點而已。
還有些令人惋惜的靈魂,他們辛苦工作,疲累至極,卻退步不前。因為在得不到進步之處,他們想尋求進步,反而成為阻礙。另有些靈魂,在安心與寧靜中,大有進步。
有的靈魂所碰見的障礙,就在於安慰和恩寵上,天主之賜給他們,原是為了進步,而他們卻毫無進展。我們同時也要談一談,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他們許多其他的經驗:快樂、憂傷、希望和痛苦,其中有些來自成全的精神,有些來自不成全的精神。
依賴神性的恩惠,我們要說明這一切,使每位讀者的靈魂,多少可以看清所行走的道路,及如果想要抵達這山的山頂,他們應該追隨的道路(《攀登加爾默羅山》序言.6、7)。」
所以說,這本書要探究的是:我們的祈禱是真還假的?他太清楚靈修生活中的假象,假的神祕經驗、假的聖德、假的黑夜、假的默觀、假的祈禱……,這些虛假的動作,使人在靈修的道路上原地踏步,繞來繞去,甚至熱熱鬧鬧,但卻一事無成。更糟的是,備受魔鬼的戲弄,倒頭來,不只丟掉信仰,還淪落悲慘的下場。若望逐步說明,這些的基本原因是沒有克制感官的欲望,沒有放開感官的經驗,尤其是在與天主交往上,賦予感官經驗太過分的重視和貪愛。
從聖女大德蘭和聖十字若望的著作中,可以很清楚地確定,加爾默羅會的靈修是以基督為中心的靈修。若望要我們雙目注視著基督,所有的啟示都在祂身上,要我們放棄所有不幫助我們更愛基督的神見、神諭……。重要的是單純的信德、純潔的愛德,信德使我們接觸到真正的天主,愛德使我們達到和天主結合,望德陪伴我們以信和愛度過塵世的旅途。
審閱者語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房志榮神父
這是筆者拜讀十字若望著作的第四部中譯本。二○○○年四月十七日為《愛的活焰》寫<引言>,引言第二行說:我「深深景仰聖十字若望,把天主寫的那樣真切親密,使我兩週之久沉浸在天主臨在的感受中,對世事只覺索然無味,一如書中多次提到的。」二○○一年四月十二日為《靈歌》寫<中文版序>,序中引了李白的詩「秋風清,秋月明;葉落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來表達詩歌的魅力:由秋風秋月,到落葉寒鴉,再到人的相思相見和夜晚情深。十字若望進一步升到天人的層次,認為難以言喻的天人深交,可以用詩的圖像和象徵表達其一二:詩歌是較好的媒介。
六年多以後,筆者讀完了第三部中譯《兩種心靈的黑夜》,二○○七年七月十六日為這書寫了<推薦序>,略述《黑夜》這部著作的特徵是不僅以詩達情,還用以通天,說出天主與人靈交往的神秘之路。「另一特徵是:一般詩人寫下名詩名句,不加解釋,讓後人去猜...但十字若望卻把他的短短詩句予以長篇的解釋,等你體味了這些解釋後,再回頭念同樣的詩句,你對詩句的領悟已不同於前了。」推薦序的最後一段說:「最妙的是,把信、望、愛三德比作三種顏色的衣飾。信德是白色,望德是綠色,愛德是紅色。這些顏色一方面是討天主的喜歡,另一方面是防止魔鬼的侵害等。」這一點可與《攀登加爾默羅山》一書合看。
現在可以為閱讀十字若望這部《攀登加爾默羅山》(以下簡稱《攀登加爾默羅山》為《山》,《心靈的黑夜》為《夜》)的新譯做些交代。首先,該書<序言>給全書做了一個綜合介紹,序言的九個號碼分別為:1–2寫本書的緣起;3說其重要性和許多靈魂的迷失方向;4–5談神師的無知和誤導;6–7在主動和被動的夜裡都必須審慎;8作者的文體和著書意向;9題獻辭(給男會士和隱修女)。由此,可即刻跳到第一章○9所說:「本書內容的劃分使人感到混淆,我們要視《山─夜》為一部完整的書,分為四部分:《山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夜(第四卷)》」。的確如此,二書《夜》與《山》的第一章都以第一首詩開頭:「黑夜初臨,懸念殷殷...」
《山》一書開始講黑夜時,十字若望有一段自白十分重要,他在序文寫說:「談論這個黑夜,我依靠的既非經驗,也非學識,因為經驗和學識能誤導和欺騙我們;不過,我也不忽略這二方面能有的幫助,我的一切協助中,賴主慈恩,我可以說是聖經,至少在最重要、及晦澀難懂的事上是如此...所以,如果我有什麼錯誤,是由於不夠明瞭聖經,或不是聖經中的話,我也無意偏離慈母天主教會的正確見解和道理。不只對教會的命令,也對任何審斷此事更明理者,我也完全順服和聽從。」這一態度正是梵二《天主啟示教義憲章》所提倡的聖經、傳統、教會訓導,三者必須兼顧,才得與自我啟示的天主建立深刻無誤的對話。
第一卷談感官的黑夜,用七十二頁篇幅寫了十五章。第二卷談信德的黑夜,共用了一九○頁篇幅,分為三十二章長短不齊的文字:一、信德的夜也稱心靈的夜;二、信德的夜比第一個夜(感官)和第三個夜(天主)更黑暗;三、用聖經證明信德是靈魂的黑夜;四、概論靈魂須在黑暗中,經由信德達到默觀;五、談靈魂與天主結合的真實意義,「本章是整部書的根基」;六、談論三種超德成全靈魂的三個官能,使這些官能空虛、黑暗:靈魂藉信、望、愛三超德與天主結合。信德在理智中,望德在記憶中,愛德在意志中,各在這三個官能中,造成相同的空虛與黑暗。
信德帶給理智確實性,卻不產生明晰性,反而只有黑暗。望德使記憶完全空無所有,忘掉不該記得的。愛德可由〈依撒意亞先知書〉六章2節所描述的色辣芬天使面對天主的姿態來體驗:天使各有三對翅膀,「兩隻蓋住腳,象徵為了天主的緣故,在萬有中,使意志的情感盲目和熄滅;兩隻蓋住臉,象徵在天主面前理智的黑暗,餘下的兩隻用來飛翔,表示望德飛向未佔有的事物,且飛到上天下地,除天主之外,靈魂能佔有的一切之上。為此,我們必須引導靈魂的三官能達到三超德,各以其超德陶冶三官能,剝除靈魂內所有不屬於三超德的事物,置之於黑暗。」
「這就是心靈的夜,前面(第一卷)我們稱之為主動的夜,因為是靈魂盡己之所能地進入這個夜。正如在感官之夜(第一卷)所言,我們說明了空虛感官對可見事物之欲望的方法,使靈魂離開起點,到達中途,即信德,同樣,在這個心靈的夜,依賴天主的恩祐,我們要提供一個方法,如何空虛和淨化心靈官能中不是天主的一切,使三官能留在三超德的黑暗中,如我們說過的,三超德是靈魂與天主結合的方法和準備。這是徹底安全的方法,足以對抗魔鬼的狡猾詭計,對抗自愛及其在小事上的效應。這些通常極巧妙地欺騙和阻礙行走此路的神修人,因為他們不知道按照此三超德,使自己赤裸,並管理好自己。因此,他們絕不可能尋獲美善的實體與純潔,他們也不能盡其所能,直接快速地行走此路。」
「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呀!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瑪竇福音七章14節)。門很窄,所以要瘦身,必須脫下意志感官對一切世物的欲望,這是感官的夜。路很狹,走成全的路,不僅進入窄門,還須變得狹小,心靈上交出一切所有,清除所有障礙。很少人找到它,因為這條成全的高山小路,一直向上,又窄又狹,要求行路者不要加重下分(小體)的負擔,不要妨礙上分(大體),唯一要做的是尋找並獲得天主,因此,必須尋找和獲得的,也只有天主。天主就是山頂,那是第三卷要談的最大黑暗,正因為祂本身是光。
以上所做的簡介把十字若望的論述重點約略指出:感官、心靈、天主都用夜來表達,也可用攀登高山來形容。由五感官所接觸到的物質世界,夜就是克服、去障,直至徹底擺脫。心靈的三官能,理智、記憶、意志,藉三超德,信、望、愛的倒空和提升是另一種夜:理智透過無知懷抱信德,信德讓人看見天主;望德教人塗去記憶中該忘記的一切,飛向高山上的屬靈事物;愛德帶領人靈清洗意志和感情,拋開有限的慈善仁愛,投奔無邊無涯的大愛海洋,三一的真天主。祂是愛,是光,對可憐的有限之人,祂像是夜,像一團大黑暗,但人最大的幸福就在這裡,請讀第三卷看看。
從二○○○年開始,到今年二○一二年,看過了聖十字若望的《愛的活焰》、《靈歌》、《心靈的黑夜》、《攀登加爾默羅山》四部著述,要感謝芎林的加爾默羅會修女邀我校閱這些書的漢文新譯。今年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三日,四天五夜,看完了《攀登加爾默羅山》的新譯,欣然發現,無論是理解、體驗,或譯筆各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四部作品中,《山》是最難的一部。譯者所下的功夫,例如相當多的註解有的是翻譯的,有的是譯者自己加入的,都能幫助讀者把握原著的真意。顯然,這類靈修著作不僅靠懂,還得有靈修,甚至神秘生活的經驗才能較正確地領悟並受益。重要的是不要因難懂而放棄,繼續讀下去,會越讀越懂,學孟子的「以意逆志」,必有所獲。
上段末所說的「以意逆志」的讀經或讀書方法,是說用自己生活的體驗和意念,去逆料或推想經書作者的志趣或所要說的。這一點在加爾默羅會第三會會員張德政弟兄身上可以體現出來。他駕車送我到芎林,又載我由隱修院回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在這一往一來的路上,他跟我談了很多與其他會員共讀《山》這部書的經驗。我記得他說過,開始讀時,半懂非懂,甚至一頭霧水。但到了第二卷第十七章時,好像撥雲見日,懂得說的是什麼了。在回神學院的路上,他還說了不少第三會的概況,及他本人的事業成就、社會經驗及目前在教會的服務等,他說,這一切都與靈修生活有所關連。這說明在俗信友的靈修,也能在此找到極佳的滋養和鼓舞。
《攀登加爾默羅山》 推薦序 房志榮神父(輔仁聖伯敏神學院教授)
這是筆者拜讀十字若望著作的第四部中譯本。前三部讀完後都寫過短序。二○○○年四月十七日為《愛的活焰》寫<引言>,引言第二行說:我「深深景仰聖十字若望,把天主寫的那樣真切親密,使我兩週之久沉浸在天主臨在的感受中,對世事只覺索然無味,一如書中多次提到的。」二○○一年四月十二日為《靈歌》寫<中文版序>,序中引了李白的詩「秋風清,秋月明;葉落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來表達詩歌的魅力:由秋風秋月,到落葉寒鴉,再到人的相思相見和夜晚情深。十字若望進一步升到天人的層次,認為難以言喻的天人深交,可以用詩的圖像和象徵表達其一二:詩歌是較好的媒介。
六年多以後,筆者讀完了第三部中譯《兩種心靈的黑夜》,二○○七年七月十六日為這書寫了<推薦序>,略述《黑夜》這部著作的特徵是不僅以詩達情,還用以通天,說出天主與人靈交往的神秘之路。「另一特徵是:一般詩人寫下名詩名句,不加解釋,讓後人去猜...但十字若望卻把他的短短詩句予以長篇的解釋,等你體味了這些解釋後,再回頭念同樣的詩句,你對詩句的領悟已不同於前了。」推薦序的最後一段說:「最妙的是(《黑夜》卷二末)把信、望、愛三德比作三種顏色的衣飾。信德是白色,望德是綠色,愛德是紅色。這些顏色一方面是討天主的喜歡,另一方面是防止魔鬼的侵害等。」這一點可與《登山》一書合看。
現在可以為閱讀十字若望這部《攀登加爾默羅山》(下簡稱本書為《登山》)的新譯作些交代。首先,該書<序言>給全書作了一個綜合介紹,一如ゞ 所說的:序言的九個號碼分別為:1–2寫本書的緣起;3說其重要性和許多靈魂的迷失方向;4–5談神師的無知和誤導;6–7在主動和被動的夜裡都必須審慎;8作者的文體和著書意向;9題獻辭(給男會士和隱修女)。由此,可即刻跳到第一章い 所說:「本書內容的劃分使人感到混淆,我們要視《登山─黑夜》為一部完整的書,分為四部分:《登山卷一、卷二、卷三、黑夜(卷四)》。的確如此,二書《黑夜》與《登山》的第一章都以第一首詩開頭:「黑夜初現,懸念殷殷...」
登山一書開始講黑夜時,十字若望有一段自白十分重要,他在序文二號寫說:「談論這個黑夜,我依靠的既非經驗,也非學識,因為經驗和學識能誤導和欺騙我們;不過,我也不忽略這二方面能有的幫助,我的一切協助中,賴主慈恩,我可以說是聖經,至少在最重要、及晦澀難懂的事上是如此...所以,如果我有什麼錯誤,是由於不夠明瞭聖經,或不是聖經中的話,我也無意偏離慈母天主教會的正確見解和道理。不只對教會的命令,也對任何審斷此事更明理者,我也完全順服和聽從。」這一態度正是梵二《天主啟示教義憲章》所提倡的聖經、傳統、教會訓導,三者必須兼顧,才得與自我啟示的天主建立深刻無誤的對話。
第二章開始「說明夜是什麼,靈魂說他經過黑夜達到結合:在一個黑暗的夜裡」。稱靈魂與天主結合的歷程為夜,有三個理由:一、因為對一切世物的慾望必須逐漸消除,並棄絕它們。這個棄絕對人的所有感官彷彿是黑夜;二、靈魂到達結合的路是信德,信德對於理智是黑暗的,如同夜;三、到達了終點,即天主:在今世對靈魂而言,天主是黑夜。這三個夜經過靈魂,或更好說,靈魂經過它們,達到與天主的神性結合。接著,十字若望出人意料地引用《多俾亞傳》(六章1
0–19:思高聖經)的故事肯定這三種夜被象徵化:焚燒魚心是以天主的愛淨化所有的受造物;天使勸小多俾亞進入聖祖的家族,即信德的父家;在第三個夜
多俾亞領受祝福,即天主。藉著信德天主與人如此隱秘與親密地交往,致使天主成為靈魂的另一個夜。與天主的交往逐步進展時,這個夜變得比另二個夜更黑暗。
從第三章一直到第十五章都在講感官的黑夜,可見要想與天主結合,徹底擺脫世物的束縛和感官的逸樂是多麼重要。頗令人吃驚的是第四章中間我們讀到:「連受造界的慈善,與天主的無限慈善相比,能稱之為邪惡。因為除了天主以外,沒有誰是善的(路十八19):那麼,把心放在世間善事的靈魂,在天主面前被視為極端邪惡。邪惡不能包含慈善,所以,這個靈魂不能與高慈善的天主結合。」乍讀這類話很難接受,慈善怎能稱邪惡,心放在世間慈善的靈魂怎可視為極端邪惡呢?不過仔細想想,本書他處也說受造界的美善是天主美善的反映。這裡說受造美善是邪惡,如同說受造界是虛無,或今世的智慧是愚妄一樣。下面果然有智與愚的對比,作為跟上段善與惡對比的互相對照。
「全世的智慧與人類的才能,和天主的無限智慧相比,是純然又至極的無知,如保祿所說的¬『在天主眼中,今世的智慧是愚妄的』(格前三19)。因此,凡重視自己知識與才能,作為途徑達到與天主上智結合的靈魂,在天主面前極為無知,必然落後,遠離天主的上智,因為無知不能領悟智慧...只有棄置所有的知識,在服事天主的路上懷著愛行走,一如無知孩童,才能獲致天主的上智,如保祿說的:『你們中若有人在今世自以為是有智慧的人該變成一個愚妄的人,為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因為這世界的智慧在天主前是愚妄的』(格前三18–19)。因此,靈魂為了達到與天主的上智結合,必須經過不知,而非透過知道。」(1.4.4–6)
第九章談論慾望如何汙損靈魂,並以聖經為證,逐漸說到靈魂的三司,即理智、意志,和記憶如何受到慾望的感染,十分具體。首先肯定「靈魂的卓越與一切最好的受造物相比,二者間的差別,遠超過純金或閃亮鑽石與瀝青之間的比較。把黃金和鑽石放在瀝青上加熱,熱力愈溶解瀝青,它們的醜陋與汙染愈是有增無減。同樣,人熾燃著對某些受造物的慾望,因其慾望的熱力,使他沾染穢物而被汙損。靈魂與其他有形受造物之間的區別更大,正如非常清純的液體與非常汙穢的泥濘一般。如果液體中混以汙泥,必被汙染;同樣,執迷於受造物也使靈魂汙染,因為這個執迷使他像似受造物...而靈魂本身是至極美麗的天主肖像。」
同一第九章的5–6二節,十字若望用厄則克耳八7–16描繪慾望所做的醜事:聖所內第一個房間牆上畫的爬蟲和不潔走獸,代表理智對塵世的低賤東西及一切受造物所形成的思想和概念。在第二個暗室內女人在哀哭塔慕次神:女人是靈魂的第二官能,即意志內的慾望。由於貪求意志所愛戀的而哀哭,即貪求畫在理智內的爬蟲走獸。第三個房間的男人,是受造物的形像和代表,即靈魂的第三官能、記憶,人藉以保存與回憶。說那些人背向聖所,因為當靈魂用這三個官能,完全又徹底地擁抱某個世物時,他就是背向天主聖所,因為靈魂的正直理性絲毫不容許受造之物。任何一個慾望,即使是最微小的不成全,也會玷染和弄髒靈魂。
簡略巡視過卷一後,現在該跳到卷二了。卷一談感官的黑夜,用七十二頁篇幅寫了十五章,已如上述。卷二談信德的黑夜,由頁七三到頁二六二,共用了一九○頁篇幅,分為三十二章長短不齊的文字:一、信德的夜也稱心靈的夜;二、信德的夜比第一個夜(感官)和第三個夜(天主)更黑暗;三、用聖經證明信德是靈魂的黑夜;四、概論靈魂須在黑暗中,經由信德達到默觀;五、談靈魂與天主結合的真實意義,「本章是整部書的根基」(頁八八⑲);六、談論三種超德成全靈魂的三個官能,使這些官能空虛、黑暗:靈魂藉信、望、愛三超德與天主結合。信德在理智中,望德在記憶中,愛德在意志中,各在這三個官能中,造成相同的空虛與黑暗。
信德帶給理智確實性,卻不產生明晰性,反而只有黑暗。望德使記憶完全空無所有,忘掉不該記得的。愛德可由依六2所描述的色辣芬天使面對天主的姿態來體驗:天使各有三對翅膀,「兩隻蓋住腳,象徵為了天主的緣故,在萬有中,使意志的情感盲目和熄滅;兩隻蓋住臉,象徵在天主面前理智的黑暗,餘下的兩隻用來飛翔,表示望德飛向未佔有的事物,且飛到上天下地,除天主之外,靈魂能佔有的一切之上。為此,我們必須引導靈魂的三官能達到三超德,各以其超德陶冶三官能,剝除靈魂內所有不屬於三超德的事物,置之於黑暗。」(參閱頁九五–九七)
「這就是心靈的夜,前面(卷一)我們稱之為主動的夜,因為是靈魂盡己之所能地進入這個夜。正如在感官之夜(卷一所言),我們說明了空虛感官對可見事物之慾望的方法,使靈魂離開起點,到達中途,即信德,同樣,在這個心靈的夜,依賴天主的恩祐,我們要提供一個方法,如何空虛和淨化心靈官能中不是天主的一切,使三官能留在三超德的黑暗中,如我們說過的,三超德是靈魂與天主結合的方法和準備。這是徹底安全的方法,足以對抗魔鬼的狡猾詭計,對抗自愛及其在小事上的效應。這些通常極巧妙地欺騙和阻礙行走此路的神修人,因為他門不知道按照此三超德,使自己赤裸,並管理好自己。因此,他們絕不可能尋獲美善的實體與純潔,他們也不能盡其所能,直接快速地行走此路。」(頁九七)
在第六章用依六2講過三超德與三官能的關係後,第七章再用主耶穌的話,說明心靈黑夜的門和路是狹窄的:「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呀!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瑪七14)。門很窄,所以要瘦身,必須脫下意志感官對一切世物的慾望,這是感官的夜。路很狹,走成全的路,不僅進入窄門,還須變得狹小,心靈上交出一切所有,清除所有障礙。很少人找到它,因為這條成全的高山小路,一直向上,又窄又狹,要求行路者不要加重下分(小體)的負擔,不要妨礙上分(大體),唯一要作的是尋找並獲得天主,因此,必須尋找和獲得的,也只有天主。天主就是山頂,那是卷三要談的最大黑暗,正因為祂本身是光。
至此所簡介的只是本書的前九九頁,餘下的還有一○○頁到二六二頁卷二的繼續發揮,加二六三到二八三頁的卷三,這裡就不介紹了。以上所做的簡介把十字若望的論述重點約略指出:感官、心靈、天主都用夜來表達,也可用攀登高山來形容。由五感官所接觸到的物質世界,夜就是克服、去障,直至徹底擺脫。心靈的三官能,理智、記憶、意志,藉三超德,信、望、愛的倒空和提升是另一種夜:理智透過無知懷抱信德,信德讓人看見天主;望德教人塗去記憶中該忘記的一切,飛向高山上的屬靈事物;愛德帶領人靈清洗意志和感情,拋開有限的慈善仁愛,投奔無邊無涯的大愛海洋,三一的真天主。祂是愛,是光,對可憐的有限之人,祂像是夜,像一團大黑暗,但人最大的幸福就在這裡,請讀卷三看看。
從二○○○年開始,到今年二○一二年,看過了聖十字若望的《愛焰》、《靈歌》、《黑夜》、《登山》四部著述,要感謝芎林的加爾默羅會修女邀我校閱這些書的漢文新譯。今年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三日,四天五夜,看完了《攀登加爾默羅山》的新譯,欣然發現,無論是理解、體驗,或譯筆各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四部作品中,《登山》是最難的一部。譯者所下的功夫,例如相當多的注解有的是翻譯的,有的是譯者自己加入的,都能幫助讀者把握原著的真意。顯然,這類靈修著作不僅靠懂,還得有靈修,甚至神秘生活的經驗才能較正確地領悟並受益。重要的是不要因難懂而放棄,繼續讀下去,會越讀越懂,學孟子的「以意
逆志」,必有所獲。
上段末所說的「以意逆志」的讀經或讀書方法,是說用自己生活的體驗和意念,去逆料或推想經書作者的志趣或所要說的。這一點在加爾默羅會第三會會員張德政弟兄身上可以體現出來。他駕車送我到芎林,又載我由隱修院回神學院。在這一往一來的路上,他跟我談了很多與其他會員共讀《登山》這部書的經驗。我記得他說過,開始讀時,半懂非懂,甚至一頭霧水。但到了第二卷第十七章時,好像撥雲見日,懂得說的是什麼了。在回神學院的路上,他還說了不少第三會的概況,及他本人的事業成就、社會經驗及目前在教會的服務等,他說,這一切都與靈修生活有所關連。這說明在俗信友的靈修,也能在此找到極佳的滋養和鼓舞。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四旬期第一主日於輔仁聖伯敏神學院
房志榮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