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研究的起點:從自我出發,寫一個對你(和世界)意義重大的研究計畫
原文書名:Where Research Begins: Choosing a Research Project That Matters to You (and the World)
產品代碼:
9786263105751系列名稱:
麥田叢書系列編號:
RL4117定價:
390元作者:
墨磊寧Thomas S.Mullaney、雷勤風Christopher Rea譯者:
許暉林頁數:
240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1207出版日:
20231207出版社:
麥田(城邦)CIP:
501.2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超級有用……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研究計畫,包括編寫和測試你的研究問題。不僅有閱讀樂趣並具有實用性。 」──普利茲獎得主張彥(Ian Johnson)
上市三天即登上amazon工具書類第一名
踏出論文研究計畫的第一步
【專業推薦】
王宏仁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
吳鄭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洪伯邑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主編
畢恆達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陳宜倩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教師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讀完本書,從下筆的那一刻開始,你的報告和論文就會比他人更出色
本書提供步驟及經過測試的技術來幫助正要開始「研究」的你:
第一步: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方法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引導你找到核心的研究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與你心中最關注的事結合在一起。這些問題及你所關注的事,和生活、全世界,甚至和存在本身都相關。這並非意謂你的研究是虛無飄渺的、充滿哲思或者是充滿自傳意味。你不會書寫關於自身的內容,但你的書寫卻來自自我的內在,而非源於外在的角度。這是一個自我反思的決策過程,在研究計畫的起始階段非常關鍵。
第二步:以我為中心的研究並非獨角戲
第二部分的主要目標是意識到其他人的研究方向和問題,與我們之間有何交集,並且充分利用這些交集。研究從來不是一場獨白,你的研究身分也並非一成不變的。你必須在你所屬的領域中找到定位(你可能會更改或加入新的領域),這涉及與不同的課題群體互動。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保持靈活、開放的心態。然而,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的關鍵則是要保有你的自我中心。
最後一步:成為論文的主導者
養成了全新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你擺脫了普遍存在於研究社群中的誤解、恐懼、禁忌和不安全感。這些無非都是困擾著許多研究社群成員,或者阻止人們踏進研究領域的因素。你的中心穩固但極具靈活性,能夠有自信地、富有洞察力且和諧地與各領域的研究者互動。你不會被其他研究者的成就所威嚇,也不會因為知道自我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感到畏縮。
-->誰需要讀這本書:
• 不知該如何選擇研究主題
• 雖然有主題,但不確定如何將其轉化為研究計畫
• 感到害怕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做研究
• 擔心自己對研究主題提出了錯誤的問題
• 有很多好主意,但不確定要選哪一個
• 感覺研究主題是別人給的
• 想學習新的方法思考如何做研究
「超級有用……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研究計畫,包括編寫和測試你的研究問題。不僅有閱讀樂趣並具有實用性。 」──普利茲獎得主張彥(Ian Johnson)
上市三天即登上amazon工具書類第一名
踏出論文研究計畫的第一步
【專業推薦】
王宏仁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
吳鄭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洪伯邑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主編
畢恆達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陳宜倩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教師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讀完本書,從下筆的那一刻開始,你的報告和論文就會比他人更出色
本書提供步驟及經過測試的技術來幫助正要開始「研究」的你:
第一步: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方法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引導你找到核心的研究問題,並將這些問題與你心中最關注的事結合在一起。這些問題及你所關注的事,和生活、全世界,甚至和存在本身都相關。這並非意謂你的研究是虛無飄渺的、充滿哲思或者是充滿自傳意味。你不會書寫關於自身的內容,但你的書寫卻來自自我的內在,而非源於外在的角度。這是一個自我反思的決策過程,在研究計畫的起始階段非常關鍵。
第二步:以我為中心的研究並非獨角戲
第二部分的主要目標是意識到其他人的研究方向和問題,與我們之間有何交集,並且充分利用這些交集。研究從來不是一場獨白,你的研究身分也並非一成不變的。你必須在你所屬的領域中找到定位(你可能會更改或加入新的領域),這涉及與不同的課題群體互動。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保持靈活、開放的心態。然而,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的關鍵則是要保有你的自我中心。
最後一步:成為論文的主導者
養成了全新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你擺脫了普遍存在於研究社群中的誤解、恐懼、禁忌和不安全感。這些無非都是困擾著許多研究社群成員,或者阻止人們踏進研究領域的因素。你的中心穩固但極具靈活性,能夠有自信地、富有洞察力且和諧地與各領域的研究者互動。你不會被其他研究者的成就所威嚇,也不會因為知道自我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感到畏縮。
-->誰需要讀這本書:
• 不知該如何選擇研究主題
• 雖然有主題,但不確定如何將其轉化為研究計畫
• 感到害怕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做研究
• 擔心自己對研究主題提出了錯誤的問題
• 有很多好主意,但不確定要選哪一個
• 感覺研究主題是別人給的
• 想學習新的方法思考如何做研究
作者簡介
姓名:墨磊寧Thomas S.Mullaney
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中文打字機:機械書寫時代的漢字輸入進化史》(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 ,費正清獎得主)。
姓名:雷勤風Christopher Rea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教授。著有《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列文森獎得主)、《中國電影經典, 1922-1949年》(Chinese Film Classics, 1922-1949) 等。
相關著作:《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從摩羅到諾貝爾:文學•經典•現代意識》
譯者簡介
姓名:許暉林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著有《當黃河氾濫時:二十世紀初中國文學中的水利工程與國族建構》(When the Yellow River Floods: Water, Technology, and Nation-Building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研究興趣包括明清小說、明清文化史、視覺及物質研究與生態批評。
書籍目錄
引言
「以自我為中心」(Self-Centered)的研究:宣言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是最好的研究
如何使用本書
先向內探索,再向外擴展
現在就試試:馬上寫下來
第 1 部分: 成為一位「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
第一章:不一而足的問題
主題不等於問題
現在就試試:搜尋自我
現在就試試:讓「厭煩」引導你
現在就試試:從小處著眼
智囊團:
開始建立你的研究網路
你有問題了 (而這是好事情)
第二章:從問題到課題
不要急於確定問題(否則你會錯過你的課題)
對你的問題做壓力測試
現在就試試:對你的問題進行診斷測試
現在就試試:使用第一手資料來完善你的問題
現在就試試:讓你的假設變得清晰可見
現在就試試:識別眾多問題背後的課題
智囊團: 請人協尋第一手資料
你有一個要面對的課題了
第三章:規劃一個可行的研究計畫
第一手資料及其使用方法(或者說,閱讀麥片盒的五十種方法)
現在就試試:像看待麥片盒一樣地看待你的第一手資料
現在就試試:想像你的第一手資料
串聯:從資料到論點的連結
資料自己不會說話
現在就試試:用你的資料做連連看(用鉛筆)
盤點你的研究資源
現在就試試:決策矩陣
智囊團:你的決策矩陣是否完整?
兩種類型的後備方案
情況1:相同的課題,不同的案例
情況2:相同的主題,不同的計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現在就試試:不勞而獲(撰寫正式的研究提案)
智囊團:與信任的(而瞭解這只是初步構想的)導師分享你的提案
你的研究有了開頭了
第 2 部分: 超越自我
第四章:如何找到課題群體
找出和你有共同課題的研究者
現在就試試:改動一個變數
現在就試試:之前與之後
現在就試試:繪製你的群體圖譜(第二手資料搜尋)
為你的群體重寫
現在就試試:尋找並取代所有「內行人語言」
智囊團:我的通俗版提案是否明白易懂?
歡迎來到你的課題群體
第五章:如何探索你的領域
發掘你研究領域中的課題
讀懂你領域中的課題:重新想像「文獻回顧」
現在就試試:
創建你自己的「你的課題是什麼?」書店(即以課題群體來 組織你的領域)
現在就試試:改動他們的變數
現在就試試:為你的研究領域重寫
智囊團:在你的研究領域中尋找智囊團
歡迎來到你的領域
第六章:如何開始
別擔心,一切都是寫作
現在就試試:寫下第0稿 (Draft 0)
釐清你的初衷:寫下第1稿 (Draft 1)
現在就試試:從零到一
不完美,才美
智囊團:和自己對話
歡迎來到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
跨出你研究之旅的下一步
現在就試試:找到新課題,啟動新計畫
現在就試試:幫助其他人
致謝
延伸閱讀
推薦序/導讀/自序
【銷售紀錄、排行榜、獎項、讚語】
Hillel Gray 教授推薦:
https://www.tiktok.com/@christophergrea/video/7080938036271336710?is_copy_url=1&is_from_webapp=v1
作者墨磊寧和雷勤風教授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對於即將成為「研究者」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創新且具創見的入門讀物。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大學生和經驗不足的研究人員,但它的寫作方式令人信服,即使是經驗豐富學者也可以開始新的計畫時,從這本書中也獲益良多。本書以一個非常精準但也是經常被忽視的問題為主軸:研究過程在開始時需要以自我為中心;作為研究人員,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必須從根本上很重要;研究的力量始於與您自己與決定要寫的內容。透過練習、寫作提示和問題討論,本書與讀者可以密切結合。這本書是任何教授研究方法、研究導論或開始書寫研究計畫的人都需要的一本書。──西方學院院長哈里.賈斯汀.伊拉姆(Harry J. Elam, Jr.)
墨磊寧和雷勤風教授給了我們一本內容豐富的書,其中主題意識精準、易讀、富有同理心,有助於讀者:如何開始以及踏出研究的第一步。閱讀它,使用它,再讀一遍。── William Germano,多本寫作教學主題書的作者
這是一本我們長期以來都需要的書:對於那些面臨決定研究主題重大任務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實用、有用且令人放心的指南。墨磊寧和雷勤風以清晰、幽默和同理心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指南,讓讀者清楚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為什麼感興趣,以及如何解決你問題。研究開始將證明是對以研究為中心的課程的寶貴補充,也是尋求定義其研究規劃的讀者的指南。——西北大學教授莎拉.馬薩(Sarah Maza),
成績優異的學生——那些接受指導或獨立研究、撰寫論文、申請有聲望的獎學金和獎項以及完成研究生學位的人——通常是成績很好的人,因為他們善於遵循指示並迎合他人。但是要成為一位好的學者,學生需要具有好奇心、相關研究技能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只有確認了問題的複雜性、影響和關連後,才有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研究。在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中,作者引導他們的讀者完成一系列反思練習,目的是定義一個引人注目且有意義的研究問題。對學生以及對他們進行教學、建議和指導的人同樣有價值,本書不是一本你讀完然後又放回書架上的書。相反地,它是一本工作手冊,需要您反思並記錄您在此過程中發現的內容。閱讀本書,你將學會
批判性地評估你的興趣,明智地區分主題和問題,動態地理解可研究的資源,有效地利用網絡,敏銳地與你的領域建立聯繫,並最終慷慨地分享你對這個過程的理解。我們需要更多這類書籍:揭開所有值得追求的研究背後的帷幕。——普林斯頓大學獎學金諮詢副主任Steven E. Gump,
一本超級有用的書……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項目,包括編寫和測試你的研究問題。這對各種程度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真正有趣和有用的閱讀。——普立茲獎得主張彥
"I've never seen a book like this before... I hope I pick up a few tips, & I imagine this book will be so good for students."
—丁恩宜(耶魯大學博士)香港大學性別研究助理教授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many academics and students need to pay far more attention to."
—Robert Campbell, Shannon School of Business, Cape Breton University
"'Where Research Begins' has finally arrived. Can't wait to read it with our graduate students."
—Ghassan Moazzin, Assistant Professor, Hong Kong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KIHSS) an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onderfully teachable--I'll assign it in the Fall."
—Jeffrey Wasserstrom, Chancellor's Professor, UC Irvine
"This will take the place of the Eco book I usually assign."
—Alexander Ba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Chapman University
文章試閱
引言
二十一世紀初,我們還在讀研究所的時候,被指派教授一門研究方法的課程。這門課是我們系上大學部必修課,理論上應由教授親自授課,可是實際上,所有的教務都是由我們負責。我們得從頭開始設計課程內容,幾乎未獲任何指導。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一名學生在學期結束前要交一份研究提案──一份詳細的攻略,概述他們的研究想要探索並回答的具體問題、會使用到的資源,以及這份研究可能會帶來的意義和影響。
我們兩人合力擬定了一學期的計畫,學生們可以藉由這份計畫,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發展出一完整的研究。我們借鏡自身經歷(包括大學時期,還有當時剛起步的年輕學者生涯的經驗),把一切整合成一幅步驟清晰的流程圖。我們認為,這份計畫已經涵蓋一切:處理第一手資料、做筆記、編寫一份第二手資料註解書目,提出假設,課題結構大綱,並總結研究的可能帶來的影響。
按照我們的教學計畫,每一名學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最終整合為完整的論文。
至少我們是這麼認為的。
沒想到,麻煩來了。課程一開始,我們的計畫就失控了。我們兩人每週都會見面交換意見,而我們也留意到一個令人不安的模式:儘管有我們這「輕鬆上路的流程圖」,學生卻還是陷入困境,他們甚至開不出車庫,更不用說按照我們的規畫來一場橫跨全國的旅程了。我還沒弄清楚研究主題,要怎麼建立參考文獻?我的興趣廣泛,但不知如何提問──我要怎麼提出正確的問題?我連問題都不知道是什麼,那我的問題要怎麼樣才算是「有意義的」呢?我閱讀了一份資料,也覺得很有趣──但我應該怎麼提出論點?
半學期過去了,大多數學生仍未決定一個能讓他們感到雀躍的提案。進度嚴重落後。如果沒有一個要研究的問題,他們要怎麼「深入挖掘資料」或「形成一個假說」呢?如果他們不確定自己的熱情是什麼,他們怎麼可能把熱情轉嫁到研究裡?
一些學生選擇妥協,選擇了並不特別感興趣的主題,然後如實地依我們的規畫去進行。但很明顯,他們之所以選擇這些主題,只是因為他們必須選擇。隨著截止日期逼近,學生和我們的焦慮與日俱增。
從後見之明來看,我們犯的錯誤很明顯:我們忘了研究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是在開始之前的部分。也就是當你還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或是要解決什麼課題的時候。研究的過程不是在你確定核心問題之後才開始。研究的過程是在你還不知道你要研究什麼之前就開始了。這正是研究這件事所具有的根本性反諷意味,卻沒有任何研究指南教你如何應對。
本書是我們共同教學多年的經驗,以及多年來不斷反思後的結晶──當我們試圖幫助一群擁有卓越能力又積極的學生展開研究旅程時,我們卻遭遇了困難和挫敗。我們發現:很多書籍都介紹過「研究過程」,為已經知道自己的問題或課題所在的研究者提供了詳盡的解釋,然而,沒有一本書能協助學生在開始階段釐清他們的問題與課題究竟是什麼。這些書清楚解釋了如何擬訂大綱、寫下初稿、修訂、引用資料等。這些書可以有效地教導年輕的研究者如何確定適當的研究計畫規模,即使你已經知道方向,它們也能幫助你保持在正軌上。然而,這些書完全沒有教你在尚未清楚自己要去哪裡之前,應該先做些什麼。沒有一本書教你該從何處入手。
為什麼有那麼多有關如何進行研究的著作,卻幾乎沒有一本能教你找出自己要研究什麼呢?這並不難解釋。我們總假設,多數人已經知道自己的「熱情所在」,只需要跟隨它即可。我們想像,「熱情」是每個人都已經擁有,而且也已充分意識到。
本書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雖然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熱情,但我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的熱情是什麼。有些熱情我們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甚至有些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或許是因為我們並不十分了解自己,或許是因為我們從未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好奇心和在意的事「也算是」一種熱情。更加令人困惑的是,我們有時會錯認真正寄予熱情之處。這種情況比我們所以為的更是常見。畢竟,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外界期望(社會、文化、家庭、現實、想像等)的包圍下,很難不將外界期望視為自己的期望。我們選擇了捷徑,而非學習內省或自我信任的方法:我們接受他人的熱情,並盡可能地假裝這是我們的熱情所在。
換句話說,當我們面臨「從何處著手展開研究」的問題時,我們大多向外界尋求驗證,任其他人來設定我們的方向。然而,研究的起點,是研究者確定其內心所抱持的課題,並找出如何解決的過程。這是我們在教授第一堂課時並未體認到的。我們在無意中讓學生錯失了寶貴的學習經驗。如果有更多時間進行內省,他們將會擁有更有意義的研究體驗。
將近二十年後,我們再次聚首,以彌補當年的不足。本書是我們希望幾十年前就開始教授的課程。我們將這本書的指導原則稱之為「以自我為中心」(self-centered)的研究。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一種主張
在這本書中,我們提倡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方法。我們著重於研究過程的早期階段,提供各種方法和思考方式,幫助啟動研究旅程,並指出對你而言極其關鍵的課題。
什麼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self-centered research)?以及,為何要進行這樣的研究呢?
首先,讓我們釐清這個名詞所包含和並不包含的意思。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包括以下內容:
1. 一種研究實踐,強調從當下角度展開研究旅程的重要性,並在整個過程中與你自己保持密切聯繫──保持對你的直覺、好奇心和偏見的關注。身為一名「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意謂著你要隨時保持內心平衡,避免因為想取悅他人而去追求一些你其實不感興趣的主題和問題。
2. 一種研究倫理,包括有意識地承認並評估自己做為一名研究者的能力和局限性。它必須保持心念集中:了解自己是誰,聆聽自己的直覺,即使聽起來很天真或表達不清楚,也要相信它們,並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淬煉提升。
3. 一種心態,肯定你的想法、假設以及關注的事對於塑造你的研究方向的價值。這種心態認為,你愈早找出身為研究者的重點和動機,就能愈早發現一個對你自己和整個世界而言都深具意義的研究課題。但無論這個研究課題對外界有多大的意義,身為研究者的你,應該最先對自己的研究課題具有深切的關懷。
既然我們已經說明何謂「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現在,我們來釐清什麼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不是指放任(或膨脹)自我。以自我為中心並不等同於自我陶醉、自我迷戀、自我揄揚、自我耽溺、自我放縱、自我關,也不等於自私自利。
反之,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是會反思的,而且習於自我批評;對自己的興趣、動機和能力誠實且深入地探究;同時也具有足夠的開放性和自信,來評估他人觀點的正確性。這意謂著要有能力挑戰固有的智慧,包括你可能在不自覺情況下帶有的缺乏理據的想法。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也不是自傳。它並不代表你寫的學期作業、文章、報告或書籍,將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或是你製作的每一部紀錄片或繪畫,會是你的自我寫照。
就如同傳統的研究方法,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方法的最終目標,是希望研究者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證為依據,針對我們周圍世界的某些領域提出具說服力的學術成果,並且以一種能改變他人想法的方式進行。然而,為了確定並解決真正對他人有意義的課題,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過程堅持認為,這道課題必須首先對你自己具有重要性。
換句話說,卓越的學術研究的先決條件是,你的研究重點不能僅是一時的興趣、一個「好點子」,或者是由別人指定的。
我們會帶著你走一次問題形成的過程──而這些問題是你所關心的──並向你展示如何透過你的熱情及付出,讓這些問題變成其他人也關心的。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是最好的研究
研究最令人驚歎,但也令人敬畏之處在於:理論上,你可以對任何事物進行研究。
從哪裡開始?
答案是,就從你此時此刻所在的地方開始。
本書的核心有兩項主張。首先,如果你從一開始便掌握到一些關鍵方法,研究可以成為一種改變人生的體驗。其次,展開一項研究計畫的最核心之處,就是找出你的中心所在。研究不僅是解決課題的過程,也是發現你和其他人都尚未發現的課題的過程。這是一個可以產生自身動力,激發出源源不絕的靈感的發現、分析和創造的過程。深層次的課題唯有透過自我信任、接觸第一手資料和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只有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可以告訴你應該研究什麼。回答「要研究什麼?」這個問題,也意謂著需要勇敢地面對自己。
可是,如果你是唯一能回答「要研究什麼?」這個問題的人,那麼為什麼還需要讀這本書呢?
這是個好問題。
我們並不是宣稱擁有能產生研究計畫的祕訣。我們無法告訴你該研究什麼。我們能提供的是可以加速產生過程的具體方法,讓你提出問題,進而引導你發現潛在的研究課題,然後將其落實為研究計畫。
因此,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你創造理想的條件,點燃你的思維之火──借用美國爵士樂鼓手布迪.瑞奇(Buddy Rich)用以形容天才的一句話:「自燃的火焰」。它同時會向你展現如何在複雜、不確定和模糊的情況下保持平衡和清晰。它還會教你區分出無效的不確定性──即當你走錯路時,應該轉身回頭──以及極有效的不確定性──即當你感覺迷失方向時,你的內在直覺和智慧鼓勵你繼續前進的情況。
如果你正在尋找第一個研究主題,我們將協助你著手進行。如果你已經有很多好的想法,不需要我們的協助來醞釀出問題,我們將幫助你找出哪些想法和問題值得投入時間。如果你已經有一個明確的計畫,我們將教你如何深化並優化你的研究,以揭示你還不知道但仍存在的可能性。若你已是資深的研究者或教師,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研究哲學和完整策略,你可以與學生分享,甚至用來精進自己的實踐過程。
本書的設計理念首重實用,為的是提供具體、經過驗證的方法,以提供以下協助:
• 選擇一研究主題;
• 將這個主題轉化為一系列具體且吸引人的問題;
• 發現隱藏在你的問題背後的課題──而你的問題,便是由此課題促發而來;
• 處理你可能對主題存有的假設、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念;
• 清楚說明這個課題所涉及的深層關懷,並在面對眾多研究興趣以及關注的重點時做出輕重緩急的選擇;
• 聯繫並尋找和你進行相同「主題」(即你的「主修」或「領域」)的研究者社群;
• 發掘並注記在你研究領域之外的相關研究社群;
• 找到對你的研究有所幫助的資料;
• 利用找到的資料精進你的問題(尤其在初步研究階段);
• 處理心理障礙,在關鍵的早期研究階段保持動力,因為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到迷失;
• 身為一名研究者,要靈活、敏銳、機智並充滿動力。
無論在哪些領域,都少見這些能力訓練。儘管我們在此使用的是學術語言──談論著報告、論文、學生、課程和教師等──這些能力對各種領域和職業來說,都是基本而且重要的。此處介紹的想法和練習,在商業、科學、新聞、藝術、設計、工程、創立社群和創業等領域均可應用。本書所描述的能力是研究的基礎,意謂著無論你的研究領域或研究專業程度如何,對你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