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司法心理學:研究與應用(雙冊不分售)
原文書名: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5th Edition
產品代碼:
9786263184862系列名稱:
人與法律系列系列編號:
BJ0088定價:
2000元作者:
柯特.巴托爾Curt R. Bartol、安妮.巴托爾Anne M. Bartol譯者:
黃致豪頁數:
1088頁開數:
17x2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109出版日:
20230109出版社:
商周(城邦)CIP:
589市場分類:
法律(一般大眾)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國際權威經典首度中譯
•大學課程與司法心理實務指定教材
•全面呼應台灣司法改革與法庭科學的進展
司法是處理人的問題,心理學是人類行為科學的典範
本書開展一場最全面的法律與心理的對話
司法心理學領域的權威教材。以實務規範、職涯發展、多元觀點為本,說明心理學知識、概念、原理原則與研究成果在民刑事司法體系的應用。所涵蓋的主題,主要是本於司法心理學家,以及在司法場域服務的心理學者們的日常工作活動,讓讀者認識司法心理學的諸多發展趨勢。
司法心理學的實踐,包括調查、研究、評估、提供檢辯專業意見、提出諮詢意見,以及為了解決與生命財產相關的紛爭事件而進行的訴訟取證程序,或者到庭作證等活動。它涵蓋了從法院審理前到判決後的一切狀況,也納入下列各式法庭活動:法庭內的證述、子女監護權評估、執法人員的篩除與選用,以及對犯罪者與矯治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的臨床服務。它同時包含在犯罪學中所建構的研究與理論;對青少年犯罪行為早期介入、預防與處遇措施的設計與執行;為犯罪被害人提供的諮商服務。
本書作者首先概述司法科學的概念,討論各式與司法心理學相關的訓練、實習及研究機會。接著從司法心理學的五個次專業領域切入,深入探討分析:一、警務與偵查心理學 Police and Investigative Psychology;二、法律心理學 Legal Psychology;三、犯罪心理學 Criminal Psychology;四、被害者學與被害者服務 Victimology and Victim Services;五、矯治心理學 Correctional Psychology。
全書編排特色:
•各章以一系列學習目標為始,建立閱讀理解方針。
•「關鍵概念」列表及「問題與回顧」討論,組織知識重點。
•「重要名詞彙編」呼應內文粗體標示,定義與解釋核心概念。
•「觀點專欄」借鏡專家學者經驗,提供攸關職涯選擇的資訊。
•「重點提示」整理相關案例與爭點,激發深度議題探討。
• 隨頁標注原文頁碼,供閱讀與資料索引參照。
◎本書對於民刑事司法心理學的應用領域提供廣泛且傑出的概述。
——丹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專業博士Apryl Alexander
◎在所有教科書中,巴托爾教授這本書提供司法心理學及心理與法律的詳盡知識與研究,也對於此領域的當代實務做了強有力的介紹。書中涵蓋司法心理學的所有面向,以五個次領域為架構,同時納入司法心理學的新興領域,如家庭司法心理學、公共安全心理學、司法神經心理學。
——阿肯色大學Pine Bluff分校心理學教授Albert Toh
◎一本對於司法心理學絕佳的整體導覽……提供該專業領域的綜合論述,對於不知道司法心理學有多寬廣和重要的學子尤其可貴。
——心理學哲學博士暨法律專業博士Kendell L. Coker
•國際權威經典首度中譯
•大學課程與司法心理實務指定教材
•全面呼應台灣司法改革與法庭科學的進展
司法是處理人的問題,心理學是人類行為科學的典範
本書開展一場最全面的法律與心理的對話
司法心理學領域的權威教材。以實務規範、職涯發展、多元觀點為本,說明心理學知識、概念、原理原則與研究成果在民刑事司法體系的應用。所涵蓋的主題,主要是本於司法心理學家,以及在司法場域服務的心理學者們的日常工作活動,讓讀者認識司法心理學的諸多發展趨勢。
司法心理學的實踐,包括調查、研究、評估、提供檢辯專業意見、提出諮詢意見,以及為了解決與生命財產相關的紛爭事件而進行的訴訟取證程序,或者到庭作證等活動。它涵蓋了從法院審理前到判決後的一切狀況,也納入下列各式法庭活動:法庭內的證述、子女監護權評估、執法人員的篩除與選用,以及對犯罪者與矯治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的臨床服務。它同時包含在犯罪學中所建構的研究與理論;對青少年犯罪行為早期介入、預防與處遇措施的設計與執行;為犯罪被害人提供的諮商服務。
本書作者首先概述司法科學的概念,討論各式與司法心理學相關的訓練、實習及研究機會。接著從司法心理學的五個次專業領域切入,深入探討分析:一、警務與偵查心理學 Police and Investigative Psychology;二、法律心理學 Legal Psychology;三、犯罪心理學 Criminal Psychology;四、被害者學與被害者服務 Victimology and Victim Services;五、矯治心理學 Correctional Psychology。
全書編排特色:
•各章以一系列學習目標為始,建立閱讀理解方針。
•「關鍵概念」列表及「問題與回顧」討論,組織知識重點。
•「重要名詞彙編」呼應內文粗體標示,定義與解釋核心概念。
•「觀點專欄」借鏡專家學者經驗,提供攸關職涯選擇的資訊。
•「重點提示」整理相關案例與爭點,激發深度議題探討。
• 隨頁標注原文頁碼,供閱讀與資料索引參照。
◎本書對於民刑事司法心理學的應用領域提供廣泛且傑出的概述。
——丹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專業博士Apryl Alexander
◎在所有教科書中,巴托爾教授這本書提供司法心理學及心理與法律的詳盡知識與研究,也對於此領域的當代實務做了強有力的介紹。書中涵蓋司法心理學的所有面向,以五個次領域為架構,同時納入司法心理學的新興領域,如家庭司法心理學、公共安全心理學、司法神經心理學。
——阿肯色大學Pine Bluff分校心理學教授Albert Toh
◎一本對於司法心理學絕佳的整體導覽……提供該專業領域的綜合論述,對於不知道司法心理學有多寬廣和重要的學子尤其可貴。
——心理學哲學博士暨法律專業博士Kendell L. Coker
作者簡介
姓名:柯特・巴托爾Curt R. Bartol
大學教學資歷超過三十年,授課內容包括︰生物心理學、犯罪行為、青少年犯罪、司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犯罪剖繪等等。一九七二年於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取得「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政治科學與法律博士後研究。為卡瑟頓大學(Castleton University)開設司法心理學研究所課程,並擔任學程主任長達六年。巴托爾教授同時是臨床心理師,擔任地方政府、州政府、聯邦執法單位的心理顧問超過三十年。
著有︰Criminal Behavior: A Psychosocial Approach、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Psychology and Law: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編有︰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Forensic Psychology and Criminal Behavior。
姓名:安妮・巴托爾Anne M. Bartol
紐約州立大學阿爾伯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刑事司法碩士與博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教授刑事司法、社會學與新聞學課程超過二十年,並擔任記者與兒少保護服務的社會工作者。
共同著作︰Juvenile Delinquency: A Systems Approach; Delinquency and Justic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Psychology and Law: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riminal Behavior; and 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共同編著︰Current Perspectives;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出版許多文章探討女性與刑事法律體系、鄉村法庭與司法心理學的歷史。
譯者簡介
姓名:黃致豪
美國紐約大學(NYU)心理系與政治系畢業。
是資深執業律師,NITA法庭詰辯講師,也是司法心理學實踐者。曾任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律師訓練所教官,也曾義務為多起重大案件辯護;將司法心理學的證據與方法論引入本土司法,不遺餘力。
譯有《暴力電玩如何影響殺戮行為:探討電動遊戲、攻擊行為以及殺戮心理學的關係》(Assassination Generation: Video Games, Aggress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Killing)、《The Center Cannot Hold: My Journey Through Madness》(尚未出版)等書。
製作並主持podcast《法客心法影劇組》,藉由戲劇與文學傳播司法與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與辯證觀點。
書籍目錄
目錄
第一部 序論
第一章 簡介司法心理學
第二部 警務與偵查心理學
第二章 警務與公共安全心理學
第三章 偵查心理學
第三部 法律心理學
第四章 諮詢與作證
第五章 對刑事法院提供諮詢
第六章 家事法與其他類型民事訴訟
第四部 犯罪心理學
第七章 偏差與犯罪行為的發展
第八章 暴力與威嚇心理學
第九章 性侵害心理學
第五部 被害者學與受害者協助
第十章 司法心理學與犯罪受害者
第十一章 家庭暴力與兒童受害者
第六部 矯治心理學
第十二章 矯治心理學:成人場域
第十三章 少年事件與矯治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寫作本書,是希望它能成為司法心理學課程中的核心文本,並且對那些主修刑事司法與社會工作的學生發揮相同的功能。話雖如此,本書也是為了那些希望理解司法心理學梗概的一般讀者與心理衛生專業人員而寫。儘管許多人會把司法心理學與犯罪剖繪、犯罪現場調查,以及出庭作證等等劃上等號,但其實司法心理學這個領域的範圍要來得寬廣許多。事實上,司法心理學是一門迷人卻不易鑽研的領域,因為其議題的多元性、應用的寬廣性,以及急速發展所致。
從本書第一版推出至今,有關司法心理學該如何加以定義、哪些人可以被稱為司法心理學家,一直是熱議的主題。我們將會在第一章討論上述議題,也會對過去二十五年來司法心理學的發展進行評述,包括《司法心理學專業準則》(Specialty Guidelines for Forensic Psychology, APA, 2013c),以及司法心理學家的認證制度等。為了本書討論目的,我們以司法心理學一詞泛指:心理學知識與研究成果的產出暨其在民刑事司法體系中的應用 。司法心理學家有可能執行臨床業務,從事諮商與研究活動,也可能從事學術工作,因此會在許多不同的狀況下工作。異中有同的是:他們可能都必須在某程度上接受來自司法體系的諮詢。
本書架構從五個主要的次領域切入,時有重疊交錯之處:一、警務與偵查心理學;二、法律心理學,有時也被稱為心理與法律;三、犯罪心理學;四、被害者學與被害者服務;五、矯治心理學(包括針對成人與少年的機構與社區矯治處遇)。被害者學與被害者服務此一領域,可說是司法心理學家們參與漸增的新領域。我們在本書中一再強調:並非只要是接觸上述領域的心理學家,都是司法心理學家;事實上,許多人並不認為他們自己屬於司法心理領域。
本書內容側重在司法心理學領域的應用層面,聚焦以研究為基礎的司法實踐,強調心理學知識、概念、原理原則在民事與刑事司法體系的專業應用,包括對被告原告、加害者及被害者的各式服務與協助。本書所涵蓋的主題,大部分是本於司法心理學家,以及那些在司法場域服務的心理學者們的日常工作活動而來。這些工作活動需要大量倚賴這些學者或他們的專業同儕所致力的持續研究。舉例而言:從事風險評估的司法心理學家必須了解在此領域進行研究所使用的各種方法與程序有何最新進展。專家證人必須熟知在諸如證人指認或青少年腦部發育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論是在未成年子女監護權評估、各種不同環境下的風險評估、刑案被告的受審能力與刑事責任能力評估、學校風險評估、犯罪被害者的諮商服務、執法工作申請者的篩除與選用、各式民事能力的評估、創傷後壓力疾患的評估,乃至於少年事件當事人對其法定權利的理解,無一不與心理學研究有關。
本書主要目的之一,是讓讀者們有機會認識與司法心理學相關的諸多職涯機會。在大學授課的那些年,我們清楚理解到:許多選擇以此領域為主修或主要興趣的學生們,有多麼關切日後相關的職涯機會、相應而來的種種挑戰,乃至於他們可能對此領域做出的貢獻。為求深入探討,我們提供了司法實務的相關範例。此外,我們亦納入第一線實務工作者所提供的個人敘事觀點。這些「觀點」應該可提供本書讀者攸關職涯選擇的不少資訊與忠告,有助於追尋日後目標。學生們進入大學攻讀相關領域,無論是一開始,甚至畢業之後,都未必能確知自己想要怎樣的職涯。正如同許多提供個人看法者所提到的:這沒什麼好奇怪的。他們常會提到的共同點是:設法獲取多樣化的經驗,為自己找一個好的學術導師,保持開放態度面對新機會,利用時間享受人生,並且堅持下去。
由於學生們常常會被 forensic這樣的詞彙所吸引,卻未能察覺在這個標籤之下涵蓋了多少不同的實踐方式,因此本書一開始會先概述司法科學(forensic science)的概念。接著則會討論各式與司法心理學相關的各等級學士後訓練、實習,以及研究機會。對於有志司法心理學的研究者來說,擺在眼前的道路顯然是好幾年的研究所,甚至研究所後的教育訓練。書中有許多敘事觀點,會強調大學與研究所階段實習的重要性(學生們現在有機會就可以開始參與),從身處的社群中進行體驗式學習。成為一個執業司法心理學家的路徑或許道阻且長,但一路上必然會充滿著重要的回饋。
本書另一個主要目標,是強調多文化觀點,這樣的觀點其實是所有執業與研究心理學家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訓練有素的司法心理學家們都明白:具備對民族或人種的多元敏感度,攸關執業成功與否。他們也知道:必須對於那些可能因為單一文化觀或孤立主義論所造成的不公不義,時刻保持警惕。這一點向來重要,尤其在今日的環境下。這個領域的研究者自然必須留心上述議題。而設法認識各種關係的變遷本質,包含家庭關係在內,亦為基本要務。
本書採用一些設計,希望可以讓非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讀者們易於理解。關鍵詞彙會用粗體方式呈現在文本內(定義則可以在詞彙表中找到),一系列的關鍵概念列表以及問題與回顧,則會放在每章的最末。每一章會以一系列的學習目標為始,有助學習者認識接下來要學什麼。本書也包含了詳盡的參考文獻列表,協助讀者們找到更多相關資訊。在觀點與重點提示的文字框中,提供攸關職涯選擇的資訊,也希望引發當代司法心理學相關議題的討論。例如:書中有些與精神衛生法庭、社區導向的警偵學、證人指認、誘拐兒少、仇恨犯罪、死刑、人口販運,以及協助死亡(安樂死)等相關的「觀點」;部分或許會在課堂上引發激烈辯論。
★★
本版新增
本書為第五版,包括一系列的改變,其中許多都是本於同儕審查後的建議。我們維持原本的章節架構。無可避免的,有些議題會橫跨一個或數個章節。例如:雖然關於少年刑事司法與犯罪行為在最終章會進行討論,但關於非行少年的相關資料也能在其他章節找到。同樣的,風險評估(一個與司法心理學高度相關的議題)雖然在本書中很早就做了介紹,後續章節中還是會重複出現。
本版包括以下的新增更動:
更新相關統計數據、研究內容,以及法令規範
新的焦點欄位;這些欄位中的資訊持續演進更新
擴充有關目擊證人指認以及就此議題對執法機關提供相關諮詢的討論
更深入移民相關議題,諸如對於無身分證明、行將遭受遣返之移民進行受審能力評估,以及對移民族群提供服務
更多有關人口販運以及線上性狩獵者的討論
有關暴力電玩遊戲與網路霸凌的研究
聚焦各種警察會談技巧,例如資訊蒐集與認知會談
擴大有關偵查心理學暨其對司法心理學諸多貢獻的討論
司法神經心理學家的重要貢獻
新增有關女性犯罪的討論
增加有關各種偏誤(包含警方偏誤在內)的討論篇幅
擴增被害者學重要議題的觀點,尤其自多元文化與種族結構框架出發
對於青少年的腦部發育與相關司法體系進行更多討論
針對少年犯罪提出以社區為本的可行處遇方案
對於書中各式主題所需的關注,實際上遠超乎我們能力所及;與其他司法實踐相關的議題,尤其在民事部分,本書難以全面論及。所幸書中的「觀點」專欄通常可以略補不足。此外,對於案例的討論(尤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目的並非提供百分百周延的探究,而是為重要的心理學概念與思考重點舉出例證。無論如何,我們希望這樣的入門著作有助讀者們探究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但願本書能發揮它作為司法心理學總論的功能,同時讓更多人更深入了解此一迷人而有趣的職涯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