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二手芬蘭:從跳蚤市集到二手商店,來自家具設計師的參與式觀察報告
原文書名:핀란드사람들은왜중고가게에갈까?헬싱키 중고가게,빈티지상점,벼룩시장에서찾은 소비와환경의의미
產品代碼:
9786263359659系列名稱:
Across系列系列編號:
VJ00064定價:
450元作者:
朴炫宣譯者:
邱麟翔頁數:
304頁開數:
14.8x21x1.9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1109出版日:
20221109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747.63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即使都是二手物品一樣能從容生活!
從二手物品文化看見真正的芬蘭。
「看著芬蘭人努力生產品質又好又耐用的物品,樂意投注時間和金錢、賦予其價值,再自然而然傳承給下一代,我不免感到羨慕。」
北歐設計之父Alvar Aalto、設計大師Ilmari Tapiovaara和Eero Aarnio、芬蘭國寶品牌Marimekko……從椅子、餐具、織品到家飾品,芬蘭絕對是無庸置疑的設計大國,赫爾辛基卻幾乎每隔兩、三個街區就有一家二手商店。
芬蘭人為何熱中二手商店?
原來對芬蘭人來說,愛惜物品、珍惜資源宛如呼吸般自然,陳列得乾淨美觀、營運得極有系統的二手商店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常。逛二手商店或參與跳蚤市集,就是享受閒暇的方法之一。
二手商店不只是實踐循環經濟的場域,「回收再利用」也象徵了未來、環境和永續性。二手物品文化將讓人重新思考及發現物品的價值,也讓人從完全不一樣的角度深度理解芬蘭。
即使都是二手物品一樣能從容生活!
從二手物品文化看見真正的芬蘭。
「看著芬蘭人努力生產品質又好又耐用的物品,樂意投注時間和金錢、賦予其價值,再自然而然傳承給下一代,我不免感到羨慕。」
北歐設計之父Alvar Aalto、設計大師Ilmari Tapiovaara和Eero Aarnio、芬蘭國寶品牌Marimekko……從椅子、餐具、織品到家飾品,芬蘭絕對是無庸置疑的設計大國,赫爾辛基卻幾乎每隔兩、三個街區就有一家二手商店。
芬蘭人為何熱中二手商店?
原來對芬蘭人來說,愛惜物品、珍惜資源宛如呼吸般自然,陳列得乾淨美觀、營運得極有系統的二手商店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常。逛二手商店或參與跳蚤市集,就是享受閒暇的方法之一。
二手商店不只是實踐循環經濟的場域,「回收再利用」也象徵了未來、環境和永續性。二手物品文化將讓人重新思考及發現物品的價值,也讓人從完全不一樣的角度深度理解芬蘭。
作者簡介
朴炫宣(박현선)
韓國弘益大學木工家具設計學學士、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今阿爾托大學)家具設計學碩士,目前經營產品設計公司About:Blank,以高品質和耐用為目標,與芬蘭在地生產者合作推出手帳、家具等產品,銷售於芬蘭、德國、比利時、新加坡等地。長年連載文章於韓國設計振興院《Design Issue Report》及Naver《Design Press》,介紹兼具功能性與簡潔美的芬蘭設計。
譯者簡介
邱麟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曾赴韓國首爾市立大學、延世大學擔任交換學生。譯有《孫石熙的脈絡新聞學》、《文明與數學》、《餐桌上的一匙歷史》、《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藝術何以如此悲傷》等書。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序
第一章 這樣下去真的沒關係嗎?
第二章 赫爾辛基的二手物品文化
第三章 販賣捐贈物,所得用於公益
第四章 替忙碌的你販售二手物
第五章 想找芬蘭設計品牌的產品嗎?
第六章 與芬蘭人的性格很像
第七章 享受二手物品文化的芬蘭人
第八章 依然不斷進化的芬蘭二手物品文化
後記
文章試閱
二手商店之城:赫爾辛基
■超乎想像的二手商店數量
當年下定決心前往芬蘭這陌生的國家留學時,我對於芬蘭的了解僅止於世界級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以及即將就讀的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我至今仍記得第一次飛到赫爾辛基的那天。二○○五年韓國到芬蘭沒有直航,我必須在歐洲其他城市轉機。當時因為年輕,再加上不知哪來的勇氣,我選擇了最便宜的班機,轉機兩次後才抵達目的地。結果歷經了時差和睡眠不足,又孤單一人,即便當時再年輕,最後也變得筋疲力盡,對於飛機餐的幻想和對於飛行的悸動似乎也跟著消失了。
歷經舟車勞頓、抵達學生宿舍後,裡面幾乎空空如也。但我沒時間陷入慌亂,為了展開像樣的生活,必須盡快開始布置。當年網路上很難找到赫爾辛基的生活情報,幸好不久後我就發現有人為了減少留學生的困擾和不便,在論壇上分享相關資訊。我不只得知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率地處理好住宿登記、交通卡申請、銀行開戶、學生證申請等手續,更驚喜地發現能在二手商店以低價購入各類生活用品。我也進而得知,具有相當規模的回收再利用中心(Kierrä tyskeskus)就在距離學校不遠的地方。
令我十分好奇的回收再利用中心是一座大得從遠處就能看見的紅磚建築,外牆上畫有象徵「循環、再利用」的箭頭圖示,使人一目了然。由於當時是我人生第一次造訪販售二手物品的店家,內心有些緊張。一走進店鋪,看見井然有序的空間和饒富趣味的物品,我就放鬆了下來並開始到處探索。回收再利用中心陳列了各式各樣的物品,分門別類整理得很好。一樓陳列體積較小的廚房用品、書籍、服飾、家電等,二樓則陳列體積較大的家具並設有家具維修站。那一天,我立刻買了書桌、椅子、茶几、燈具等急需使用的家具,在店員親切的幫助下將家具全都送上卡車,坐上副駕駛座,直接回到了我那空蕩蕩的宿舍。從那天起,我開始在往返學校的路上發現一間又一間二手商店。不久後更發現,赫爾辛基市區的二手商店數量超乎我的想像。
在赫爾辛基市區,要找到二手商店並不難。二手商店的芬蘭文為「Kirpputori」或「Kirppis」,每兩、三個街區就有一間,每個社區都有三、四間。許多地方還會定期舉辦室內或室外跳蚤市集,也經常舉辦一些以民眾為主體的相關活動。即便較小的城鎮或村落都不例外。在二手商店和跳蚤市集中,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並且樂於其中。走進二手商店無關一個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買別人用過的東西也不是需要感到羞恥的事─不但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需要的物品,也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於是,周末和朋友一起逛跳蚤市集不知不覺成了我的日常,我也自然而然成為某些二手商店的常客。有時與其說是為了尋找特定物品,不如說是為了消磨時間,或是一邊逛一邊紓壓、整理內心的想法。
在芬蘭,為何二手物品文化這麼蓬勃?我問過很多芬蘭人這個問題,但大多數人似乎都不太清楚─「因為我們以前過得很辛苦」、「因為沒什麼錢,所以需要買東西的話都會先去二手商店,那裡很便宜」。有人甚至表示,因為那對他們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聽到我提出的問題反而覺得很新鮮。
我後來意識到,前往芬蘭之前,我從未在二手商店買過東西。雖然小時候曾經接收姊姊和親戚用過的物品,但我從來沒有實際逛過二手商店。
頭幾次,我純粹只是為了快速、便宜地買到需要的東西而光顧二手商店;但很快地,我便感受到了二手商店的魅力。從小湯匙到大家具,二手商店就像百貨商場,各類物品應有盡有,而且不同年代的物品並陳,每一樣在同一間店裡都可能不會有第二件。再加上那些物品即便過了數年、數十年,被不同的人用過,依舊沒有損壞、保持完好,並且被帶到二手商店延續生命,不禁令人感謝那些沒有隨隨便便就將物品丟棄,而是排除萬難帶來二手商店、讓物品繼續保有價值的人。
我之所以開始對二手物品文化產生興趣,不知道是因為迷上了芬蘭設計的老物件,還是因為沉醉在芬蘭的異國氛圍中,抑或出於「自己正在做好事」的某種膚淺的自豪。但可以確定的是,芬蘭的二手物品文化不僅讓我能夠愉快地只憑個人喜好購物,更給了我機會深入思考現在、未來與我想過的生活。不久之後,我自然而然開始關注起芬蘭二手物品文化的興起背景。
■二手商店:實踐「循環經濟」的場域
二手商店是實踐「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場域。人類從工業革命至今,主要採用分為「開採(take)-製造(make)-丟棄(dispose)」三階段的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線性經濟之下,資源被開採、製成物品後,一旦盡其用,就會被丟棄,導致資源無法循環。也就是說,物品被消費者丟棄後,壽命就結束了。另一方面,線性經濟若要長期運作,必須持續投入便宜的資源。然而,隨著原物料價格的變動和暴增,以及資源枯竭的徵兆愈來愈明顯,其可行性正在動搖。據估計,至二○三○年為止,全球將新增三十億中產階級人士。屆時人類能否繼續維持單向且消耗性的線性經濟,是個問題。顧名思義,「循環經濟」就是連接「線性經濟」的線頭兩端,形成一個可循環的圓形經濟結構,使原本在線性經濟之下壽命就終結的物品能夠透過維修、再利用或再生等過程,再次被使用。
「再生」不同於「再利用」,兩者之間乍看相似,經常被混淆;「再生」(Recycle)是將物品進行處理,轉化為新物品的原料,需要高度發展的技術才能達成,而且過程中的加工或合成往往會使原料的性質產生變化,導致物性變弱或品質下降,很多時候必須再耗費能源,和其他材料合成;反之,「再利用」(Reuse)是繼續使用物品的整體或一部分,不需額外加工,只需進行簡單的維修或直接使用。二手物品文化的核心是「再利用」。消費者參與二手物品的文化,就能握有主控權,延長物品的壽命,協助將線性經濟轉型為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