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如何攻打臺灣:滲透黨政軍、以商逼政、軍演恫嚇,然後渡海、搶灘、巷戰……臺灣怎麼防?美日怎麼幫?來得及嗎?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328194系列名稱:
TELL系列編號:
DL0057定價:
460元作者:
余杰頁數:
400頁開數:
14.8x21x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802出版日:
20230802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CIP:
592.45市場分類:
政治(一般大眾)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每一次的戰爭,總在被侵略者還沒做好充分準備時就打響了。」
——作者╱余杰
•武力封鎖、先攻外島、直占本島,中國攻臺,哪種路徑「最可行」?
•「當年打不下金門,如今用高粱酒買金門。」以商逼政,就可以兵不血刃。
•「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軍馳援最快也得17天,日本要多久才會到?
•先取東沙,再拿澎湖,到時候澎湖10萬人口就是中國最好的「人質」。
作者余杰是北京大學碩士,被譽為兩岸三地「最敢說真話」的作家,
2004年他和劉曉波等人共同起草「中國年度人權報告」,遭到非法軟禁數月;
2012年他攜妻兒出走美國,目前定居華盛頓。
2016年起,余杰每年必訪臺灣,走遍各縣市包括外島,視臺灣為第二故鄉,
寫下5卷本的《臺灣民主地圖》系列、《從順民到公民:與民主台灣同行》
等多部以臺灣為主題的著述。
儘管國際社會和臺灣內部對中國是否真會攻臺有諸多討論,
但余杰認為,更恰當的問題是:中國會以何種方式武統?
武力封鎖、先攻外島、直占本島,哪種路徑「最可行」?
臺灣一旦遭受攻擊,又該如何防守?
他長期研究歷史的背景及三地生活經驗,最能完整詮釋這場
中、美、臺不斷角力的「新三國」。
◎攻臺時間點?歷史上三加四場戰爭有答案。
所有戰爭都有跡可循,余杰從歷史上三場著名的國際戰爭:
伊拉克併吞科威特、阿根廷侵略福克蘭群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以及中共建政後四場對外戰爭:
韓戰、中印邊境戰爭、中蘇珍寶島衝突、中越戰爭的規律──
預測中共攻臺時間點和可能行徑。
◎對臺動武三劇本,哪種最可能?
.封鎖海域,取代開戰。
臺灣對小麥和玉米的進口依存度很高,煤礦存量也只能撐36天。
中國也可直接剪斷15條臺灣連外海底電纜,進行資訊封鎖,
(烏克蘭有馬斯克的星鏈幫忙,臺灣呢?)
此法被美國智庫專家稱為最有效果的「灰色地帶戰術」。
.先攻外島,澎湖是人質還是阻礙?
先取東沙再拿澎湖,澎湖10萬人口是最好的「人質」;
澎湖一失,臺灣將無險可守。當年施琅攻臺就「先打澎湖」,
習近平若想學康熙收復臺灣,誰會是他的施琅?
.最後一招是渡海、搶灘、巷戰,三階段占領本島。
水淺浪險的臺灣海峽是天然屏障,但相對也是軍備補給的阻礙,
等待美軍馳援至少要花17天,臺灣島民有辦法奮戰到援軍趕到嗎?
◎美日會為臺灣一戰?來得及嗎?
疑美論認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也沒有真的派兵支援烏克蘭,
所以絕對不會幫臺灣打中國……。
但坐視中國侵占臺灣,就等於宣告「美利堅治世」將告終結,
美國勢必出手。只是,
中國戰艦數量已居世界第一,美軍真有能力護臺到最後?
滲透黨政軍、以商逼政、軍演恫嚇,渡海、搶灘、巷戰……
臺灣怎麼防?美日怎麼幫?來得及嗎?
最知美、知中、知臺的余杰,從歷史、戰略角度,
看美、中、臺新三國攻防。
「每一次的戰爭,總在被侵略者還沒做好充分準備時就打響了。」
——作者╱余杰
•武力封鎖、先攻外島、直占本島,中國攻臺,哪種路徑「最可行」?
•「當年打不下金門,如今用高粱酒買金門。」以商逼政,就可以兵不血刃。
•「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軍馳援最快也得17天,日本要多久才會到?
•先取東沙,再拿澎湖,到時候澎湖10萬人口就是中國最好的「人質」。
作者余杰是北京大學碩士,被譽為兩岸三地「最敢說真話」的作家,
2004年他和劉曉波等人共同起草「中國年度人權報告」,遭到非法軟禁數月;
2012年他攜妻兒出走美國,目前定居華盛頓。
2016年起,余杰每年必訪臺灣,走遍各縣市包括外島,視臺灣為第二故鄉,
寫下5卷本的《臺灣民主地圖》系列、《從順民到公民:與民主台灣同行》
等多部以臺灣為主題的著述。
儘管國際社會和臺灣內部對中國是否真會攻臺有諸多討論,
但余杰認為,更恰當的問題是:中國會以何種方式武統?
武力封鎖、先攻外島、直占本島,哪種路徑「最可行」?
臺灣一旦遭受攻擊,又該如何防守?
他長期研究歷史的背景及三地生活經驗,最能完整詮釋這場
中、美、臺不斷角力的「新三國」。
◎攻臺時間點?歷史上三加四場戰爭有答案。
所有戰爭都有跡可循,余杰從歷史上三場著名的國際戰爭:
伊拉克併吞科威特、阿根廷侵略福克蘭群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以及中共建政後四場對外戰爭:
韓戰、中印邊境戰爭、中蘇珍寶島衝突、中越戰爭的規律──
預測中共攻臺時間點和可能行徑。
◎對臺動武三劇本,哪種最可能?
.封鎖海域,取代開戰。
臺灣對小麥和玉米的進口依存度很高,煤礦存量也只能撐36天。
中國也可直接剪斷15條臺灣連外海底電纜,進行資訊封鎖,
(烏克蘭有馬斯克的星鏈幫忙,臺灣呢?)
此法被美國智庫專家稱為最有效果的「灰色地帶戰術」。
.先攻外島,澎湖是人質還是阻礙?
先取東沙再拿澎湖,澎湖10萬人口是最好的「人質」;
澎湖一失,臺灣將無險可守。當年施琅攻臺就「先打澎湖」,
習近平若想學康熙收復臺灣,誰會是他的施琅?
.最後一招是渡海、搶灘、巷戰,三階段占領本島。
水淺浪險的臺灣海峽是天然屏障,但相對也是軍備補給的阻礙,
等待美軍馳援至少要花17天,臺灣島民有辦法奮戰到援軍趕到嗎?
◎美日會為臺灣一戰?來得及嗎?
疑美論認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也沒有真的派兵支援烏克蘭,
所以絕對不會幫臺灣打中國……。
但坐視中國侵占臺灣,就等於宣告「美利堅治世」將告終結,
美國勢必出手。只是,
中國戰艦數量已居世界第一,美軍真有能力護臺到最後?
滲透黨政軍、以商逼政、軍演恫嚇,渡海、搶灘、巷戰……
臺灣怎麼防?美日怎麼幫?來得及嗎?
最知美、知中、知臺的余杰,從歷史、戰略角度,
看美、中、臺新三國攻防。
作者簡介
余杰
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在世紀之交寂靜的文壇掀起一陣旋風,短短數月間暢銷百萬冊,有如魯迅和柏楊般的批判性文字和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青年。此後十餘年間,與劉曉波一起推動中國的自由與人權,屢受中共當局之禁書、拘押。
2012年1月,攜妻兒赴美,定居華盛頓郊區,主持亞太宗教自由與民主化研究所,潛心讀書思考、著書立說。2018年12月,入籍美國,自由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
以寫作為職業和志業,長期為北美和臺灣多家華語媒體撰寫專欄文章,涵蓋當代中國政治、近代思想史、民國歷史、臺灣民主運動史、美國政治等領域。致力於用文字顛覆馬列毛習極權主義、解構中華大一統觀念、批判西方左派意識形態。
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亞洲出版協會最佳評論獎」、「公民勇氣獎」、「廖述宗教授紀念獎」等獎項。
以華語文化圈唯一擁有言論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臺灣為精神故鄉,心繫臺灣的美食、風景、書店和朋友。相信讀書這一古典的愛好能帶來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願意以書為媒,結識更多自由而勇敢的心靈。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歷史如同判例,帶我們找到兩岸的未來╱江仲淵
推薦序二 中國入侵的進行式╱李文成
推薦序三 臺灣如何嚇阻中國?╱汪浩
自序 中、美、臺的「新三國演義」
第一章 臺灣與中國的「準戰爭狀態」
01 「維持現狀」不是積極的未來,陰影始終都在
02 認知戰、經貿戰及軍機擾臺的「新常態」
03 「紅色滲透」全臺灣,你,紅了嗎?
04 三場國際戰爭,預測三個攻臺時間點
第二章 封鎖海域取代開戰,這種戰術德國用過
01 海上封鎖加切斷電纜
02 封鎖臺灣就是宣戰
03 為打破封鎖而戰,美國準備好了
04 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經驗,中國得先看懂
第三章 先攻外島,目標澎湖
01 施琅攻臺「先打澎湖」,中共呢?
02 習近平想學康熙,誰是他的施琅?
03 古寧頭之役:打不下金門,就打不下臺灣
04 八二三砲戰:美國打亂了毛澤東的盤算
第四章 直攻本島,二戰時的結果是……
01 渡海、搶灘、巷戰,直攻本島
02 連麥帥都不打臺灣——美軍跳島戰略
03 英國也有一份兵演侵臺報告
04 美日聯軍獲勝有四大條件
第五章 中國四場對外戰爭的慣例——偷襲
01 韓戰:與聯合國為敵,百萬官兵戰死
02 中印邊境戰爭: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03 中蘇珍寶島衝突:爭個小島,丟大片土地
04 中越戰爭:搭上美國便車的投名狀
05 四次對外戰爭的六條規律
第六章 官場比戰場更重要的中國軍隊
01 解放軍得先打一場反腐戰爭
02 習近平的軍改
03 解放軍能打多久的仗
第七章 美國會為臺灣一戰嗎?
01 坐視中國侵占臺灣,「美利堅治世」將告終結
02 戰爭不只比軍力,人民素質更關鍵
03 在中國面前,美國得先克服四個弱點
04 臺海開戰,美國必然攻擊中國本土
第八章 中國有邦交國缺盟友,臺灣有盟友缺邦交國
01 中國沒有真正的盟友
02 日本,臺灣第二盟友
03 嘗過共產黨恐怖滋味的,對臺灣最友善
04 中共最大的敵人,自家人民
第九章 中國自比戰狼,臺灣就當刺蝟
01 「不戰而降」不是正確選項
02 示弱和讓步,換不來和平及友善
03 國土防衛軍,人人都能戰
04 不對稱戰力,成為中共啃不了的刺蝟
參考書目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
歷史如同判例,帶我們找到兩岸的未來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江仲淵
在研究現代中國的政治思想中,歷史源流是絕不可忽略的一道課題。
就我們傳統的印象看來,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富強的朝代,其壯盛的最佳辨識方法,無非是以版圖之大小來觀看,其實假如我們能細細思考,便會發現自己先入為主的思考模式極不符合邏輯:「憑甚麼一定要以版圖大小計算?宋朝經濟繁榮,平民安樂;吳越有魚鹽之力,國力不可小覷,怎麼就忽視它們了? 」
其實,這種謬誤與我們閱讀中國歷史的規律性有關係,畢竟一個國家強盛之後,往往會以開疆闢土來彰顯國威,我們所熟知的盛唐、盛清、盛明,不都是版圖極大的朝代嗎?且中國的讀書人自古以來對分裂皆抱持恐懼,就古籍歷史上看,每一次分裂都會造成大規模平民百姓的死亡,魏晉南北朝鬥成一團,讓東漢的5,000萬人口迅速銳減至800萬;五代十國亂極一時,讓安史之亂後的6,000萬人口下降至3,000萬左右。
我們再想想,宋朝對西夏與遼國的征戰、明朝的三藩之亂、清朝的太平天國之亂、民初的軍閥混戰,中國在「不統一」之下,很少得到安穩的局面,這也使得讀書人無形中誕生出了大中國的思想,亦即希望中國能有一個大統一的中央來領導大家。
傳統中國對統一政權的嚮往不言而喻。從社會看來,中華民族是重視面子的民族,而養成這種民族性的起源,顯然是社會心理的需求。人什麼時候會愛面子?是對自己的內在價值最缺乏信心的時候,對岸希望能從十九世紀末期顛沛流離的不平等條約中解放,讓西方各國明白中國已非昔日之東亞病夫。
作為一位近代中國史的沉迷者,余杰的文章我大多已經讀過,其中《1927民國之死》與《顛倒的民國》更是到達滾瓜爛熟的境界。之所以熱愛余杰,很大層面在於其剖析華人傳統史觀及其弊端,每當回想他所說的話,總不免冷汗直流,他的觀點至今依然適用。
余杰常在讀者眼中扮演金剛怒目、嫉惡如仇的形象。他的筆法極具辨識度,擅長使用歷史資料佐證,將思想主旨帶入其中,作為一名長期研究兩岸政治的作者,余杰詳細描述中共攻臺的進程,以獨到的歷史見解切入,不厭其煩的從明鄭時期施琅所發動的澎湖海戰,推導出中國攻打外島「不戰而屈人之兵」,乃至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對於攻打臺灣的評估,進而推導如今中共攻臺的難度。
本書有趣的是將政治、歷史兩個若即若離的學科合併,讀政治不能不掌握歷史,否則無法打通整個脈絡,將淪為一般人最痛恨的填鴨式死背硬記,對於釐清如今趨於緊張的兩岸關係,以及中共對臺的政治、軍事、經濟決策,過去所生之事就如判例,能帶領我們找出未來的方向。
一個國家的歷史束縛越重,其轉向近代化的過程會越慢;一個國家對現代歷史的恥辱越深,它對過去的報復心理便會越發強烈。鄂圖曼帝國在工業革命前,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可是在工業革命的浪潮下,土耳其在光輝的過去中無法尋得方向,進而迷失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如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納粹德國特地尋找位於法國康比涅、過去曾簽訂《凡爾賽條約》(按:Treaty of Versailles,一戰後協約國和同盟國簽訂的和約,雙方在康比涅森林一節火車車廂內簽署停戰協定,代表一戰正式結束)的車廂簽署停戰協議,以表示一雪前恥,極為最佳例證。
中國作為東方的古老國家,對於先前稱霸於東亞,使四方諸國遣使進貢擁有著光輝歷史,但也同時受到了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各國無視中國主權,屢次侵犯領土的國族悲劇,從而衍伸出了對於收復失土的強烈信仰,對於如何尋覓臺灣軍事防禦的方向?余杰老師獨到的史學見解,將為大家開啟一段思想盛宴。
推薦序二
中國入侵的進行式
Podcast《一歷百憂解》節目主持人╱李文成
許多人在看待臺海問題時,總會陷入兩個疑惑而無法進行討論,一為戰爭何時開始,以及美國是否會願意援助。
販售戰爭恐懼的紅利是驚人的,無論最終目標是希望中方成功入侵臺灣,或者為販售那一方當前的自我影響力而渲染恐怖情緒。
但這個問題必須回歸到大國博弈的格局上來看,當中國的經濟實力在帳面數字上超越了日本與德國後,站在不看個人感受、必須為總體犧牲奉獻的獨裁國家領導階層視角,中國已經做出了跟美國叫板的態勢。
這種虛妄的情緒透過內部宣傳不斷加溫,最終讓中美之間從競合關係,逐步走向衝突加劇的貿易戰爭,也因為彼此體制與意識形態的劇烈落差,讓全球化從原本彼此追求雙贏的局面,走向了零和博弈的困境當中。
而從冷戰以來一直位居民主資本陣營第一線的臺灣,在地緣政治上無可避免的必須做出選擇,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臺海戰爭實質早已爆發。
在網路崛起以後,獨裁體制能夠在自由國度裡藉由綿密的訊息管道,藉自由為名行獨裁喧囂之惡。多輪的資訊戰早在臺灣所有媒體平臺上點燃戰火,企圖毀壞國民防衛意志的投降主義,以中立客觀為殼、包裝敵我不分的觀點,儼然在國內屢屢攻城掠地。短影音碎片化的資訊,更是早已在不知不覺間,徹底改變了年輕人吸收知識的方式,其所產生的破壞力是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臺灣社會難以償還的隱形債務。
然而,真實的國際局勢與總體發展,卻不是華美的謊言能夠扭曲的。
如果清楚認知到當前世界的貨幣、金融、經濟、軍事、外交等多面向的訊息,就會發現所謂美國衰退論,並不如中國所宣稱的那般——美利堅早已不堪一擊。反而是美國知識階層與各界菁英的自我警惕與反思。美國所建立的治世,雖然從二戰以來屢經挑戰,但無論是軍事力量強大的蘇聯、經濟一度有可能趕超的日本,也始終沒有在競技場上比美國走得更遠。
這也就回答了第二個問題,臺海儼然是第二波冷戰裡,最終決定勝負的砝碼,美國沒有喪失的條件。
而反觀中國雖然有著巨大的戰略縱深、幾乎源源不絕的人源後勤,足以作為他對臺灣的恫嚇資本,但同時他也在地緣政治上,被強大的資本民主陣營所包圍,舉凡日本、南韓、臺灣、越南,以及人口數已經超越他們的印度,中方都與之存在巨大的矛盾,在此格局之下貿然發動戰爭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必然是三連任後、「表面上」穩坐釣魚臺的習近平不可承受之重。
危險的是,但凡一個獨裁者隨著年齡更高而繼承人問題難以解決,都有可能罔顧國民集體,選擇一條冒險之路,臺灣在此時必須有更強的自我認知以及敵我意識,在中美之間與歷史長河裡找到一個更安全的位置。
感謝余杰老師的作品,透過多方角度切入,從中、美、臺三方觀點剖析,為我們在混亂而戰雲密布的二十一世紀,指點一條通往和平與希望的自強之路。
推薦序三
臺灣如何嚇阻中國?
國際政經專家╱汪浩
余杰是華文世界中少數同時「知中、知美、知臺」的作家,他知道三國各自優劣、長短、攻守的幽微之處,寫中、美、臺「新三國演義」得心應手。所以,特別向大家推薦余杰的新書《中國如何攻打臺灣》。
近來,國際社會對習近平什麼時候攻打臺灣有諸多討論,但更恰當的問題是:習近平會在什麼情況下侵臺?
我認為習近平可能在三種情況下對臺動武:
一、習在內政上碰到大問題,決定對臺動武,以轉移矛盾。余杰書中提及的情況,如毛澤東1962年挑起中印戰爭,和1969年挑起中蘇珍寶島衝突,都是他為了轉移內部矛盾的一種權謀。這種狗急跳牆的情況,臺灣很難防範,但要時刻準備,予以迎頭痛擊。
二、習的統戰滲透成功,臺灣從上到下由投降派掌權,就像1949年解放軍渡過長江天險時,國民政府從代總統李宗仁,到和談代表團都是投降派。國防部和國軍已經被共諜徹底滲透,如國防部副部長劉斐、江陰要塞司令和重要軍官等,最後國軍江陰要塞七千官兵一炮不發投共。習近平如果斷定他對臺灣國軍上下的滲透已經成功,便會對臺動武。普丁對烏克蘭動武,也是因為他判斷烏克蘭親俄投降派會配合俄軍,揭竿而起。臺灣人民、臺灣政府和國軍要加強警惕,大力清除匪諜。
三、美國送出不會出兵的錯誤訊息,就像在韓戰和俄烏戰爭之前,美國沒有把紅線畫清楚。美國政府注意到這種情況,所以總統拜登才多次公開說美軍一定會來臺海。臺灣當然要爭取美軍前來,但這同美國認知臺灣抵抗意志有很大的關係。
余杰也在書中討論了中國侵臺的三個時間點和三種方式:武力封鎖、攻打外島及占領本島。問題是臺灣人民、政府和國軍有沒有決心和能力,嚇阻習近平或中國攻打臺灣呢?
烏俄戰爭的啟示:堅定立場,自助人助
臺灣可以從烏克蘭抗俄戰爭中得到很多啟示:
第一,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同中國可能對臺灣的侵略,本質上都是一個強國對一個弱小鄰國的侵略。普丁入侵烏克蘭的理由是,烏克蘭自古以來就是大俄羅斯的一部分,這和中共的「一中原則」一脈相承。
要打破中國「臺灣問題內政說」,臺灣政府和民間應該努力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如果臺灣人民接受「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不僅無法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中共攻打臺灣時,國際社會也無法干涉,臺灣會變得孤立無援。因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兩岸衝突是中國內政問題,各國無權干涉。所以臺灣要推動各國承認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個事實,這是臺灣安全的頭等大事。
第二,烏克蘭給臺灣的一個啟示是,在國際地緣戰略中絕對不能走中間路線,不能立場不堅定。
烏克蘭獨立以來,不少烏克蘭的政治菁英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猶豫不決,立場不堅定,不能定奪之際,寄希望於所謂的第三條路,也就是擺脫與歐盟和俄羅斯的糾纏,和中共發展一種戰略夥伴關係,希望以此來脫離烏克蘭的戰略困境,但是中共背棄了中烏條約的責任。臺灣人民應該吸取烏克蘭這個慘痛的教訓,認清與獨裁者簽「和平協議」是沒有意義的。
第三,烏克蘭給臺灣的另一個啟示是「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助才有天助人助」。
烏克蘭人民全民皆兵,進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如果烏克蘭人沒有展現出堅強的抵抗決心,美國和北約也不會提供實質性的協助,來挫敗俄羅斯的侵略。因烏克蘭人民能夠同仇敵愾,國際軍事支援才有意義,才會源源不斷的到來。烏克蘭也深刻的啟示我們,失敗主義和投降主義絕對沒有前途。
第四,烏克蘭抗戰證明,機智的不對稱作戰有效。
俄國入侵以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透過網路視訊向全球喊話,宣傳效果驚人。俄羅斯散布大量假訊息和造假圖像,企圖擾亂民心,但無數的烏克蘭人在網路上傳遞戰爭的真相,這比發假訊息的網軍更強大。臺灣長年受中國統戰宣傳和網軍的攻擊,不僅要提升網路安全,還要反守為攻,對抗中共的資訊戰。
第五,科技創新帶來軍事技術的革命,幫助烏克蘭贏得不對稱作戰的勝利。
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衛星和水下機器人,會是未來戰爭的主角,現有的航空母艦、登陸艦、坦克、裝甲車,將成為靶子。這對臺灣來說,是非常關鍵的。臺灣禁運晶片對俄羅斯科技業與武器製造的打擊,讓我們思考臺灣對中的「矽盾」與「矽匕首」的可能性。雖說單憑矽盾不能完全嚇阻中國侵略者的野心,但是將臺灣高科技產業納入安全戰略中,增加臺灣經營國際關係的彈性,這是美中對抗新時代下,臺灣必須採取的措施。中共不斷對臺灣武力威脅,臺灣半導體產業也應該與政府合作,加強產品、技術、人才對中國輸出的管控。
面對美中「新冷戰」的國際情勢,認清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後,臺灣應該以常規武器報復力量為後盾,對共軍的戰略目標進行威懾,使其認識到武力侵臺將招致嚴重後果。
最近,蔡英文總統正式宣告了重大國防改革,義務役恢復一年役期、提升義務役待遇、接軌現代化軍事訓練、防衛系統更重視民防力量等,臺灣這次國防改革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支持,全民國防是大家的事,這也是從烏克蘭學到的經驗。而全民參與國防的第一步,可以從閱讀余杰的這本書開始。
文章試閱
用封鎖取代開戰,減少外國勢力介入
中共封鎖臺灣的可能性確實存在。當中國對臺灣的認知戰、貿易戰和軍機擾臺的「新常態」統統失效,而臺獨逐漸成為臺灣不可逆的主流民意、並在憲制層面有所突破之際,封鎖臺灣或許成為中共的選項─中共常年煽動和操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若不能在阻止臺灣獨立上有所作為,這股早已高溫沸騰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思潮,必然形成對中共自身的反噬力量。
雖然在國際法的意義上,封鎖意味著戰爭,但中共希望透過並非直接開戰的封鎖,不發一槍一彈,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在戰術層面,封鎖臺灣有一定的可能性。前臺灣海軍艦長、戰略學者張德方認為,對中共而言,封鎖臺灣的主要考量是截斷臺灣的經濟命脈,並孤立臺灣。中共領導人普遍認為,對臺灣實施封鎖不但是能力所能及,也是對臺施壓最有效的懲罰手段。
此外,中共也認為這種做法可減少外國勢力介入。封鎖可以布雷、潛艇或水面艦艇行之,也可能以導彈威懾的方式,達到封鎖效果。
臺灣如果遭到中共封鎖,將造成嚴重影響:第一是民心士氣產生巨大之衝擊;第二,立即破壞臺灣的經濟貿易及對外航運之暢通;第三,可收打擊臺灣作戰艦艇,逐漸消耗海、空軍戰力之效。未來中共可以在臺灣周邊海域對島上各主要港口,如高雄港、基隆港等實施近距離封鎖。也可能在進出臺灣的公海航線上,以臺灣船籍為對象,進行海上遠距離封鎖。
臺灣學者鍾堅在論文〈臺灣聯外海上航道:遠程反封鎖之敏感性〉中指出,中國封鎖臺灣的理由有三:首先,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中培訓的共軍將領逐漸接班掌權,他們是習近平的同代人,具備戰狼人格,願意充當習近平的打手,成為臺海亂源所在。
其次,中共已擁有航程極遠的主戰軍艦,如新式驅逐艦和潛艇,其航母艦隊也訓練成軍,經常在南海航線、巴拉望航線的南沙水域,以及沖繩航線的釣魚臺水域(此三者為臺灣聯外的三條重要航線)偵巡演訓,累積了一定的經驗。
第三,中國雖批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從不遵守有關條文,向來視南海諸島及釣魚臺周遭為中國歷史性水域,認為在此區域攔截、檢查,乃至扣押他國商輪理所當然,更不用說被其認定是本國內部的臺灣船隻了。
美國智庫兵推:灰色地帶戰術
中共封鎖臺灣,還可能採取一種最新手段:斷電纜的「資訊封鎖」。美國網路媒體《Grid》指出,中國若是要求進入臺灣的航運貨品,必須先經過中國海關,這會使臺灣貿易放緩,而非全面中斷,促使全球企業重新考慮此航線,且可能中斷對臺的軍援,但採用此招的風險,就是臺灣和美國也能用相同方式反制中國的海運航線。
因此,部分專家認為,相較於海上封鎖,中國可能切斷臺灣電纜。過去有過非洲島國模里西斯在2018年因海底電纜無故被切斷,全國網路停擺兩天的事件。臺灣的網路仰賴15條海底電纜,恐怕會面臨相似情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也採取破壞烏克蘭電纜及網路通訊的戰術,雖然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讓烏克蘭在戰火中仍能保持連結,但不足以維持臺灣這樣的高科技經濟體運作。而且,進行資訊封鎖的優勢是,犯案國能輕易否認破壞海底電纜的罪行。
在判斷中共可能對臺灣實施哪一種封鎖時,有幾個因素必須一併考量:中共實施封鎖欲達成的目標、中國實施封鎖的能力、中立國干涉之可能、國際社會之反應等。
如果中共欲達成的目標,是一次徹底解決臺灣與中國統一的問題,中共有可能實施全面、有效的戰時封鎖;但如果中共目的是在試探外國之反應,或警告臺灣不要走向臺獨,則可能只是宣布「紙上封鎖」,或實施有限度、局部的封鎖。
封鎖需要動用相當武力,但並不一定立即觸發戰爭。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兵推專家瓦瑟(Becca Wasser)認為,這是一種「灰色地帶戰術」。近年來,灰色地帶戰術成為一門顯學,有可能被中共用來對付臺灣。
美日聯軍獲勝有四大條件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役」的臺海戰爭最新兵棋推演報告,指出若中國2026年以武力進犯臺灣,在其模擬的24種戰況中,在美、日等國介入下,經過為期三週的全方位衝突,中、美、日、臺各方都損失慘重。
中國方面,侵臺的結果將是中國海軍覆滅,預估有約138艘主力艦艇遭擊沉,155架戰機被擊落,另外將損失近一萬名人力。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解放軍遭俘,其兩棲作戰能力核心也將瓦解。
若中國戰敗,中共的獨裁統治將陷入危機,乃至走向崩潰─歷史經驗證明,獨裁政權發動的對外戰爭一旦失敗,將難以維繫其政權,大大加快覆滅速度。
臺灣方面,軍隊作戰傷亡可達約3,500人,全部26艘驅逐艦、巡防艦都被擊沉,空軍也將損失大半。
美方將損失兩艘航艦、10至20艘大型水面艦,另有3,200名官兵陣亡,人力損失相當於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兩地20年損失的一半。由於海軍軍力遭嚴重削弱,美國的全球地位將有很長一段時間難以恢復。
日本方面,美軍駐日基地將成為解放軍攻擊目標,因此日本將會有26艘艦艇、逾百架戰機的損失。
這份兵演報告指出,即便中國的侵略以失敗告終,但臺灣在戰後將面臨極為蕭條、百廢待興的晦暗前景。受到戰事波及,包括水、電、鐵公路在內等基礎設施都將嚴重毀損,經濟也因此而重挫。
但兵演主持者強調,這份報告並未做出臺海戰爭「不可避免,或是有可能發生」的暗示,且「中國領導階層有可能採取包括外交孤立、灰色地帶作戰,或是經濟脅迫等方式」,試圖不動用戰爭而達成其目的。
該兵演機構長期與美國政府與軍方合作,得出美、日、臺方「慘勝」的結果,與此前美國其他智庫、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大致相似。此類評估刻意誇大解放軍的戰力,同時低估美軍的戰力。唯有如此,美國軍方才能要求政府和國會維持、乃至增加軍費預算,若是美軍在軍演中輕易獲勝,國會及其代表的民意一定會要求裁軍及降低軍費。
正是在此一背景下,《美國國防新聞週刊》(Defense News)指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曾就中共部隊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發生衝突的狀況,進行兵棋推演,結果是中共部隊擊敗美國部隊。這是美軍「居安思危」的傳統,並不能認定為美軍缺乏擊敗解放軍的實力與自信。
抵禦中共的關鍵:奮戰撐到援軍趕到
兵演不是想入非非,而是應當指向一定的現實狀況。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資深研究員、兵演報告作者之一的坎西恩(Mark Cancian)強調,在中國攻臺的24種情境中,美、日、臺聯軍要達成四個必要條件,才有可能在戰爭中獲勝。
首先,臺灣必須奮力反抗,撐到援軍趕到的時間。若臺灣在中國進攻的前期很快投降,如二戰時期的丹麥(1940年4月9日,德軍越過邊界進入丹麥,丹麥70歲的老國王當即召開內閣會議,並於當天宣布投降,創下四個小時即投降的二戰最短投降記錄),那麼美國就算想反轉局面,也將無計可施。
有專家評估,臺灣最多具備防守7天的能力;甚至有人說,臺灣若孤軍奮戰,只能堅持48小時,乃至24小時。
臺灣淪陷將破壞國際秩序,疑美論錯得離譜
中國在臺灣的「在地協力者」,則用阿富汗和烏克蘭的例子,來傳播疑美論和反美論: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也沒有派兵拯救被俄羅斯侵略的烏克蘭,說明美國也不會為了臺灣與中國一戰。然而這個類比錯得離譜。
臺灣不是阿富汗,也不是烏克蘭,其存亡與美國太平洋霸主的地位,乃至美國在全球建構的「美利堅秩序」息息相關。阿富汗和烏克蘭都是民主轉型失敗的國家,其經濟和產業對西方無足輕重,其地理位置也非戰略核心。而臺灣是第三波民主轉型成功的樣板,其經濟和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對全球至關重要,地理位置更處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樞紐。無論從影響美國外交的哪一種理論出發(理想主義或現實主義),美國都不會任由臺灣被中國占領。
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近日發布報告指出,臺灣落入中國之手的後果包括:中國可一舉超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由獨裁中國主持的「中華治世」(Pax Sinica)恐降臨;北京及其盟國將更肆無忌憚追求一己利益;亞洲國家將被迫走上核擴張之路,區域與國際安全環境將更加危險。
該報告主要執筆者之一的易思安指出,解放軍侵占臺灣後,將突破第一島鏈中心,占領臺灣的軍事基地和情報設施。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和潛艦,將駐紮在臺灣的深水港,解放軍可以空前不受阻礙的進入太平洋深水區。以臺灣為基地的中國轟炸機和飛彈部隊,將可突襲駐紮在沖繩和關島的美軍。美、日和臺灣目前在東亞沿岸淺水區追蹤中國潛艇的偵察系統,將被削弱甚至完全失效。中國特種部隊與兩棲部隊還可用臺灣作為跳板,入侵日本的琉球群島(以及與那國島、石垣島等)和菲律賓的呂宋島。南海北端將成為解放軍的飛彈潛艦海上堡壘,進一步增強中國在東南亞的軍事主導地位。臺灣是美國的第八大貿易夥伴,也是智能經濟的支柱,失去臺灣,可能引發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蕭條,可能使數百萬美國人失去工作。
易思安指出,臺灣若淪陷,將是美國外交政策史上的創傷,核軍備競賽將開始,並且很容易迅速失控。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機率,會達到史無前例:「世界將開始滑向深淵的邊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將面臨倒退的風險。國際法和普世價值等抽象概念,將越來越顯得古怪,甚至有些荒謬。這將是一個新的帝國時代;成王敗寇,強權即公理。」另一方面,歐洲的分裂可能隨之而來,使歐洲大陸陷入令人毛骨悚然、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政治環境。隨著中國的崛起和全球地緣經濟的螺旋式下降,許多發展中國家脆弱的政權可能倒臺,導致一波又一波的激烈政治暴力,並在一些國家引發毀滅性的饑荒。總而言之,臺灣的陷落,無疑是美國不能容忍之事。
「全球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蕭良其認為,臺灣失守將導致中國奪取在西太平洋的霸權:「這場衝突將瓦解美國的同盟體系,並導致該地區內外的巨大動盪。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建立『無上限』夥伴關係,臺灣的淪陷也可能鼓勵其他獨裁者追求其戰略和領土利益,嚴重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
美國政府一直重視臺灣的自由和獨立,並清晰的表達了以武力幫助臺灣對抗中共的政策。前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日經亞洲評論》專訪時表示,若中國出兵臺灣,美國不會坐視不管,美國必定履行其法定義務(《臺灣關係法》)。
美國海軍學院教授余茂春指出:「美國軍事介入中共武力攻臺行動的戰略清晰一直存在,根本沒有什麼莫須有的『戰略模糊』。自一九八○年廢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來,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對此有任何模糊,而且每當中共製造武力攻臺危機之時,在位美國總統全都毫無例外的公開申明或展示美國武力干涉、直接介入的決心和意志。」
2023年3月,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做出保證,他說:「(美國的)嚇阻力是真實的,而且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