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美國會為台灣出兵嗎?:從美中台三方關係分析台海危機最佳解方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656530系列名稱:
發光體系列編號:
1ARB0006定價:
380元作者:
張德方頁數:
280頁開數:
14.8x21x1.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1014出版日:
20221014出版社:
好人-遠足文化CIP:
579.35市場分類:
政治(一般大眾)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期待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什麼,
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
從政治、經濟、軍事、亞太區域安全
全方位分析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美國軍事介入的考量
•台灣該怎麼做以避免觸發戰爭
本書揭露: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及政策
•美軍的作戰準則、海外用兵的規範與指導
•台灣與中國各自對美國有什麼國家利益
•台灣作為「第一島鏈」或「不沉航空母艦」的戰略價值
•以中共「威懾台灣」、「攻佔台灣」兩種情境,探討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行動
在兩岸關係中,讓中共「不做」什麼,與美國會「做」什麼,是台灣國家安全中最重要也最複雜的事。其中又以中共一旦對台軍事行動,美國是否「軍事介入」,最為大家關注。由於部分國人期待著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些什麼,有恃無恐的心態,遮蔽了一個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思維,亦即:維護台海和平與國家安全,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而非期待外人會做什麼!
本書藉由探討一旦台海有事,美國是否軍事介入?以及可能介入的方式,促使大家思考:「為了台灣的國家安全,與其處於被動的期待美國會『做』什麼,但可能遭遇限制;不如反思如何採取主動積極的作為,讓中共『不做』什麼。」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不論美國基於哪種理由而採取軍事手段介入他國事務,真正的目的都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本書先探討國家利益與美國政策之間的關連性,以及美國軍事介入與海外用兵的原則與目的。
如果美國具有介入的意圖,美國如何介入,是否直接參戰?本書從美、中、台三方的軍力以及中共動武的方式做全方位分析,一一從美國軍方實務層面如:美軍作戰準則、教範、海外用兵的規範與指導、作戰指揮官必須思考的問題做分析,研判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
期待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什麼,
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
從政治、經濟、軍事、亞太區域安全
全方位分析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美國軍事介入的考量
•台灣該怎麼做以避免觸發戰爭
本書揭露: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及政策
•美軍的作戰準則、海外用兵的規範與指導
•台灣與中國各自對美國有什麼國家利益
•台灣作為「第一島鏈」或「不沉航空母艦」的戰略價值
•以中共「威懾台灣」、「攻佔台灣」兩種情境,探討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行動
在兩岸關係中,讓中共「不做」什麼,與美國會「做」什麼,是台灣國家安全中最重要也最複雜的事。其中又以中共一旦對台軍事行動,美國是否「軍事介入」,最為大家關注。由於部分國人期待著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些什麼,有恃無恐的心態,遮蔽了一個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思維,亦即:維護台海和平與國家安全,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而非期待外人會做什麼!
本書藉由探討一旦台海有事,美國是否軍事介入?以及可能介入的方式,促使大家思考:「為了台灣的國家安全,與其處於被動的期待美國會『做』什麼,但可能遭遇限制;不如反思如何採取主動積極的作為,讓中共『不做』什麼。」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不論美國基於哪種理由而採取軍事手段介入他國事務,真正的目的都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本書先探討國家利益與美國政策之間的關連性,以及美國軍事介入與海外用兵的原則與目的。
如果美國具有介入的意圖,美國如何介入,是否直接參戰?本書從美、中、台三方的軍力以及中共動武的方式做全方位分析,一一從美國軍方實務層面如:美軍作戰準則、教範、海外用兵的規範與指導、作戰指揮官必須思考的問題做分析,研判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張德方
海軍官校畢業,後入三軍大學海軍指參學院受訓,前後四度赴美國海軍受訓進修,其中一次透過層層考試,錄取全海軍每年唯一名額,至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進修,與35國海軍軍官一同研究。回國後擔任三軍大學教官,教授將級軍官戰略課程,並至政治大學攻讀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
曾任中興軍艦艦長、高雄軍艦艦長、繼光軍艦艦長,以及擔任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海略組教官,海軍上校退役。發表多篇著作及譯作。
書籍目錄
【推薦序】值得一讀的軍事研究專論
【推薦序】迄今不衰的美中台關注焦點
【導 讀】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前 言】美國會用哪些軍事介入協助台灣防衛?
來自最前線的思索╱影響美國軍事介入的複雜因素╱國內外學者怎麼看?
第一部 美國國家利益與軍事介入
【第一章】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
國家利益的概念╱國家利益主導美國外交政策
【第二章】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與方式
軍事介入的定義與目的╱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美國軍事介入的方式╱美軍用兵要考慮「四個問題」
第二部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第三章】中共人民解放軍軍力
解放軍陸軍╱解放軍空軍╱解放軍海軍╱戰略部隊(二砲)
【第四章】影響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
中共不放棄對台動武╱台灣要有足夠的防禦實力及國際支持
【第五章】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方式
人民解放軍對未來戰爭的觀點與辯證╱中共對台動武的作戰準則╱中共對台動武的兩種可能模式
第三部 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性
【第六章】美中關係的演變
冷戰期間╱冷戰結束
【第七章】台灣對美國的利益
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戰略方面
【第八章】中國對美國的利益
打擊恐怖主義威脅╱禁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經貿關係╱維護亞太區域穩定
第四部 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方式
【第九章】美國對中共威懾台灣的軍事介入方式
美國東亞防務╱如果中共威懾台灣╱美國加強對台軍事援助╱武力展示╱提升亞太地區前沿駐防武力戰備
【第十章】美國對中共攻占台灣的軍事介入
作戰界線╱戰果保持與如何撤出?有關終戰的問題╱美國可能以「恢復台灣現狀」為軍事目的╱尋找美中台最大公約數
注釋
參考資料
文章試閱
【第七章】台灣對美國的利益
美國與台灣的利益是多元、多面向的,美國與台灣在民主、人權與經濟上享有共同的價值與共同的利益;在戰略上,台灣也變成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中,兼具棒子與胡蘿蔔功能的工具。
政治方面
台灣是少數從威權政治轉型至民主政治的成功範例。雖然有部分美國人士認為這項成果部分得之於美國的關心與敦促,但是與其他美國盟國由集權轉型失敗的例子相較,台灣的民主化仍然顯得難得與珍貴。美國前國務卿鮑爾曾以「成功的故事」讚揚台灣在民主與經濟上的成就,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更以「民主台灣」譽之,就是對台灣民主改革的肯定。
美國認為鼓勵中共發展民主和經濟開放,是實現國內穩定和建立國際秩序最堅實的基礎。台灣的成功正是中國大陸未來能夠走向政治民主及經濟自由最大的示範。美國希望台灣的模式能夠複製到中國大陸,促使中國大陸在民主方面的改變,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此為美國支持台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兩岸的衝突必然也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安全議題,針對這種情況,美國學者認為如果美國不能挺身而出,維護美國盟邦的權益,美國的信譽將蕩然無存。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軍作戰研究中心主任寇耳(Alberto Coll)教授曾就美國的觀點分析指出:如果中共進犯台灣,從戰略的層次來看,代表美軍在西太平洋維護權力均衡的勢力遭到侵蝕。為保持美國的信譽,美國將被迫強力回應,否則必須承受容許中共以武力對付美國長期友邦,並未受到懲罰所可能產生的政治衝擊,造成美國與區域內盟邦的關係緊張。影響所及,甚至會擴展到與全球其他友邦的關係。
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的實踐,主要是基於一九七九年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關係法》。《台灣關係法》明文指出,「西太平洋此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涉及美國的政治、安全與經濟利益,且為國際間所關切之事……任何試圖以和平手段以外之方式,包括經濟杯葛與禁運在內,決定台灣之前途,均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之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為了信守這種承諾,從小布希總統上任之初的「盡其所能協助台灣防衛」,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開宗明義地強調「美國的使命,就是要打敗美國及其盟邦、朋友的外在威脅」,以及二○○二年布江會談,小布希把《台灣關係法》納入「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中。上述事項,在在顯示美國政府支持台灣,並且介入台海衝突的意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依照當前的情勢,台海維持現狀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雖然一向支持台灣,然而近年來卻似乎鼓舞了台灣部分主張「走台灣路」的人士, 為了爭取國家主權,訴諸更積極的獨立主張,造成與中共衝撞的結果,使得台海陷入緊張,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認為如果海峽兩岸的任一方採取「片面改變現狀」,都將使得「損失難以估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深感其過猶不及的兩岸政策,都可能造成兩岸雙方的錯誤解讀,誤啟台海戰端。為了預防衝突發生,美國政府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清晰」政策,也就是所謂的「中共不武、台灣不獨」。美國一方面強調絕不容忍中共對台用武,另一方面也同時表示不支持甚至反對「台獨」。具體地說,如果中共以武力威嚇台灣就範,美國絕不坐視;不過美國也「不支持」台獨,如果事端因台灣挑釁而起,美國將不會介入。
經濟方面
台灣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及出口市場。除了美國與台灣雙方直接貿易的利益之外,面對中國大陸廣大的市場,透過台灣扮演對中國大陸窗口的角色,將為美國在掌握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利益的布局中帶來更多的利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Douglas H. Paal)即指出,台灣如能加強兩岸經濟交往,台灣的代客加工製造廠商,以及台灣的經理人與研發人員,配合中國大陸低勞工成本的熟練組裝工人,將有利於跨國企業在大中華區做最有效的安排,兩岸開放三通將對台灣、美國、中國大陸創造「三贏」局面。
戰略方面
台灣與美國有密切的安全關係,也屬於美國東亞全盤戰略的一部分。如同冷戰時期美國與中共在防止蘇聯擴張上有共同的戰略利益一樣,目前美國與台灣在遏制中共的威脅上,雙方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
對中共的意義
台灣位處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對外聯繫的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國際戰略地位。早在一七七一年,荷蘭人就曾宣稱「若使台灣從宗主國變為屬地,並派兵駐守的話,則可握東洋之航權」。
就中共的國家安全角度,台灣在中國大陸的國防上具有以下幾項重要的戰略價值:
一、台灣是中共海上防禦的鎖鑰:台灣距離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約一百浬,如果為中共所管轄,可發揮早期預警與擔任第一層防禦,使中共的防禦縱深大為延伸。
二、台灣是中共海軍出海的要衝:台灣位於包圍黃海與東海的美日韓安全同盟的南端;台灣也位於視南中國海為內湖的東協北端。台灣是中共海軍凸穿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海域的戰略出海口;控制台灣,解放軍海軍得以自由進出遼闊的太平洋。
三、台灣是亞太地區海上交通線的扼制點:戰略上,台灣處於亞太船運要道的中點,連接上海與香港、琉球與馬尼拉、橫須賀港與金蘭灣,以及鄂霍次克海與麻六甲海峽之間。亞太海上重要的商業或戰略運輸,都在台灣監控範圍之內。
由於台灣的地緣對中共國家安全具關鍵因素,中共擔心一旦台灣永久脫離中國大陸獨立,將成為美國的戰略據點。相反的,只要中共掌控台灣,將有助於其遂行「近海防禦」的軍事戰略,將防禦縱深從「第一島鏈」東擴至「第二島鏈」,除了遏制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更有助於防止美國介入台海問題。
對美國的意義
孟儒指出,中共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亞太超強之路,首要之務就是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問題,而是美中關係的重要戰略問題,民主台灣的存在是中共邁向區域強權之路的絆腳石。台灣的地緣正是美國扼制中共軍力向外擴伸的最佳戰鬥位置。對此,韓戰期間打算聯台抗共的麥克阿瑟將軍在一九五○年八月曾指出:「台灣好比一艘擊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艦供應艦,如果落入敵對國家之手,可供攻擊戰略之用,可將盟軍置於死地。」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當時也曾向國安會表示:「美國應該利用外交和經濟手段防止共產黨控制台灣,以確保台灣由非敵對的政權所管轄。」事實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就視台灣為橫越太平洋向中國大陸及日本本土挺進、必須力爭的「唯一最重要的目標」。一九四四年盟軍反攻日本的「花崗石二號」作戰構想,美國聯參會最初就是主張「馬里安納—台灣—中國」的作戰順序,先攻下台灣,建立港口、機場,再以台灣為支點,支援中國大陸對日本本土展開大規模轟炸。
一旦台灣落入中共手中,將引發兩個問題,其一,台灣的戰略地位將有助於中共在東亞地區遂行其霸權,對美國及其亞太盟邦構成威脅。另外,將造成亞太地區國家失去對美國防衛承諾的信任。為求自保,可能迫使日本等區域內國家選擇走自己的路,以發展海上力量與核子能力作為因應。這將迫使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開始軍備競賽,引發另一種區域的不穩定。
在美國的圍堵政策之中,台灣因為具有遏制中共軍力東擴的地緣戰略價值,加上長期與中共的矛盾對立,遂成為不可缺少的有力槓桿。然而此舉除了造成美國與中共關係的緊張,也讓原本就是美中關係中最敏感、最重要的台灣問題添加了複雜性。
中共對於外國干涉中國事務極為敏感,「台灣問題國際化」一向是中共的大忌。中共一方面擔心台灣的民主化會使得台灣更加斥拒對中國的認同,並逐漸從現狀的獨立走向真正的(法理上)獨立;另一方面,也憂心美國會支持台灣獨立,助長台灣採取更激烈的行為走向獨立。此外,美國與中共在對台灣的自衛的承諾也存有很深的歧見,
使得問題更加激化。上述問題均使得美國與中共因對台灣問題的不同調,存在潛在的衝突危機。而介於兩強之間的台灣,應該認清角色,慎謀自處之道。
台灣應有的認知
對台灣而言,台灣可能因為被視為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跳板或被視為維護亞太區域利益的不沉航空母艦,而具有「四戰之地」戰略價值。但是,這樣的戰略價值是由外在的國際情勢決定,台灣自身完全無法置喙。一旦台灣失去經貿上的利基,或是只要亞太強權如美國、俄國、日本、中共等國達到權力平衡或是關係得到和緩,台灣的地位極可能因為不再被認為具有戰略價值而遭貶抑甚至被出賣。例如:一九四九年美國以抗蘇為主要目標,當時的抗蘇戰略在歐洲主攻、亞洲主守。美國在亞洲只維持菲律賓、琉球、日本、阿留申群島而到阿拉斯加等口岸與島嶼之間的防線,這是美國軍事戰略的重點。台灣並未被包括在內,頗有任其自生自滅之意。直到一九五○年十月韓戰爆發,基於抗共需要,美國必須在西太平洋的亞洲前緣建立前進基地,台灣才成為美國結盟的對象。
縱使台灣因美中之間的矛盾而具價值,但是當台灣以小國之身卻坐擁「四戰之地」 的戰略位置,反可能成為外力覬覦或利用的對象。歷史上的柏林、奧地利及巴爾幹半島皆曾因位處四戰之地,卻因國小力窮無力抵擋強權勢力,而慘遭被覬覦、侵占的命運。美國戰略分析家歐爾(James E. Auer)與李蔭(Robyn Lim)教授就認為台灣具有另一項緩衝美中衝突的戰略價值。他們認為位處強權角力所在地的台灣,其地位之於美國,就如同冷戰時期的柏林一樣。柏林當時扮演了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戰爭的緩衝機制,藉著提供柏林適當的軍事能力防衛西歐免遭蘇聯攻擊,美國確保其不必與蘇聯發生戰爭。因此,保持柏林的獨立地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基於相同的道理,該兩名學者主張,維持目前台灣事實獨立的現況,藉以緩衝美國與中共爆發戰爭的風險,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古諺「懷璧其罪」,當強權是以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權謀眼光打量台灣時,周旋其間的台灣不但不應以此慶幸,反而更須謹慎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