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地緣政治Vol.1:島鏈風雲:地理×戰略×大局,在強權競逐中換位思考,秒懂地圖上的叢林法則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757718系列名稱:
Geopolitics地緣政治系列編號:
3JGE0001定價:
480元作者:
地緣政治編輯部頁數:
168頁開數:
17x23x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727出版日:
20230727出版社:
明白文化-遠足文化CIP:
571.15市場分類:
政治(一般大眾)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得島鏈者,得天下
新冷戰,海陸強權爭逐,島鏈價值正被重新定義
理解地緣政治,是提供台灣跳脫民族情感與意識形態框架的最佳途徑,秒懂真實處境!
★
▋地緣政治╳島鏈局勢╳半導體產業 ▋
超強權威「黃金組合」第一手分析
── 70張全彩地圖與照片 ╳ 雙面海報地圖──
地緣牽動大局,大局影響地緣;全年齡,認知世界最實用、最具現實感的途徑
地球板塊推擠出歐亞大陸東側三條弧形島群,等於是上帝之手為地緣政治競逐畫出了矛與盾。在地圖上可清晰看出,中國就像一支矛,亟欲化身海權強國,往太平洋穿刺;美、日、台、菲、澳聯盟則是一面盾,把島鏈當作層層包圍網,維持西太平洋現狀。
台灣就位在矛盾的交鋒點上,同時是「陸權矛」前端的鋒芒,也是「海權盾」中心的握把。
地圖上直看、橫看都一樣,台灣就位在島鏈中心點,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最中樞。
地理位置不可能一夕改變,台灣該如何主動掌握局勢,讓地緣特色變身為自己所用的矛與盾,而非被動成為海陸強權抗衡的棋子?
台灣是島,該使用傳統陸權思維看世界?或是改用海洋戰略掌握主導權?
★精彩內容:一次披露三條島鏈的兩種視角、六種換位思考,如何把島鏈推向新境地?
海陸空立體戰略布局,只會讓衝突更激烈?
以經濟與文化的力量,可以鎖緊島鏈戰線?
貿易、戰略、軍事、交鋒,綜觀全局;衝突、盤算、交易、結盟,無一遺漏。
認知世界最實用、最具現實感的途徑;地圖上一眼即懂的政治學。透過視覺化地圖講解,撥開思考迷霧,頓時清醒。
★對台灣來說,地緣政治走勢是極現實的生存問題,比意識形態選擇更為重要!
價值選擇?島鏈情結?
民主陣營?親中路線?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左右國家命運的癥結,台灣人擁有地緣政治的真實認知與洞見,才是扭轉局勢的關鍵。
★台灣首次集結地緣政治「超強黃金組合」
5位國際關係名家、3位地緣政治權威研究員、1位軍事將領、1名最受歡迎的地理老師、3位資深國際觀察者,匯聚全方位智慧結晶,提供全視野地緣解讀:
中國,為何要積極通往太平洋、在南海建造人工島?
美國,如何鎖緊三條島鏈、外加把印度也串在亞太戰略裡?
日本,為什麼通過新安保法、允許自衛隊協防周邊盟國?
澳洲,既然地處島鏈外緣,何故積極成為棋局新玩家?
菲律賓,憑什麼玩兩手策略,台灣卻無法複製這種左右逢源模式?
每個國家眼中的島鏈地圖與價值不一樣,綜合文字與圖片,流暢解謎。
★關鍵特色:由淺入深,清晰易懂,深度解析,掌握大格局變化
【精煉特色】七重點,秒懂島鏈何以牽動大局
【人氣老師】巫師地理講解,天然地理讓島鏈注定成為戰略要地
【快速連走】島鏈歷史無一遺漏
【珍貴照片】超過四十張穿梭古今,如臨現場
【雙面海報】以上帝之眼俯瞰島鏈地圖全局
【圖表聚焦】二十張精華地圖與表格,全解衝突熱點與戰略意義
【換位思考】各國家眼中的島鏈都不一樣
【四個層次】詳解島鏈現況、問題、未來挑戰與黑天鵝、可能解方
【幾何棋局】地圖上連一連,各國聯盟與盤算
【名家銳眼】專家析與論,共同腦力激盪
★更多地緣政治專業分析,盡在本書:
◎「對海權國家美國而言,台灣是盾;對陸權國家中國而言,台灣是矛。中國不可能坐視台灣加入海權國家對抗中國,美國也不可能坐視台灣和大陸統一,成為陸權刺穿海權防線的矛。台灣也不是一般的島鏈國家,對外關係多摻進了民族情緒的元素。台灣只能是維持現狀,在海權與陸權的平衡點上,保住我們的安全。」──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台灣就像一只魔戒,強權掩不住擁有的渴望。唯有哈比人能駕馭魔戒,但哈比人又是誰?」「新冷戰時期的日本將島鏈視為是三條『利益線』。第一島鏈是與日本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利益線;第二島鏈是與國家發展有關的利益線;涵蓋南太平洋地區的第三島鏈,則是日美安保體制共同關注的利益線。」──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
◎「如果最後是中國統一台灣,台灣會變成中國戰線的最外緣,也成為中國海陸空軍事重鎮,幫中國擋來自於美日砲火的熱線緩衝地帶,是陸權中國掐住東亞咽喉點的工具。」──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中國的珍珠鏈戰略與海上絲綢之路,也都是從島鏈概念衍生發展而來,並且與二次大戰時日本的南向政策類似。為了沖淡外界中國威脅疑慮,北京隻句不提珍珠鏈戰略,強調海上絲路是為了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共同繁榮與福祉。然而,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無形中都是受到美國『島鏈障礙』與『跳板概念』思維的影響,人工島可作為中國的跳板,同時也是他國的障礙。」── 歐錫富(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在地緣政治上,澳洲只要處理好與印尼的關係,就沒有『天敵』,但是隨著中國政治、經濟與軍事力量向南太平洋擴張,澳洲不得不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視為主要安全威脅,這造就澳洲目前『經濟傾中、安全依美』的外交政策。」── 黃恩浩(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澳洲墨爾本大學政治學博士)
◎「近年來,日本防衛省在西南離島的部署不斷,目的就在鋪設一張『防空和反艦飛彈網路』,以便達到『北反導、南防電』的新軍事戰略目標。」──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得島鏈者,得天下
新冷戰,海陸強權爭逐,島鏈價值正被重新定義
理解地緣政治,是提供台灣跳脫民族情感與意識形態框架的最佳途徑,秒懂真實處境!
★
▋地緣政治╳島鏈局勢╳半導體產業 ▋
超強權威「黃金組合」第一手分析
── 70張全彩地圖與照片 ╳ 雙面海報地圖──
地緣牽動大局,大局影響地緣;全年齡,認知世界最實用、最具現實感的途徑
地球板塊推擠出歐亞大陸東側三條弧形島群,等於是上帝之手為地緣政治競逐畫出了矛與盾。在地圖上可清晰看出,中國就像一支矛,亟欲化身海權強國,往太平洋穿刺;美、日、台、菲、澳聯盟則是一面盾,把島鏈當作層層包圍網,維持西太平洋現狀。
台灣就位在矛盾的交鋒點上,同時是「陸權矛」前端的鋒芒,也是「海權盾」中心的握把。
地圖上直看、橫看都一樣,台灣就位在島鏈中心點,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最中樞。
地理位置不可能一夕改變,台灣該如何主動掌握局勢,讓地緣特色變身為自己所用的矛與盾,而非被動成為海陸強權抗衡的棋子?
台灣是島,該使用傳統陸權思維看世界?或是改用海洋戰略掌握主導權?
★精彩內容:一次披露三條島鏈的兩種視角、六種換位思考,如何把島鏈推向新境地?
海陸空立體戰略布局,只會讓衝突更激烈?
以經濟與文化的力量,可以鎖緊島鏈戰線?
貿易、戰略、軍事、交鋒,綜觀全局;衝突、盤算、交易、結盟,無一遺漏。
認知世界最實用、最具現實感的途徑;地圖上一眼即懂的政治學。透過視覺化地圖講解,撥開思考迷霧,頓時清醒。
★對台灣來說,地緣政治走勢是極現實的生存問題,比意識形態選擇更為重要!
價值選擇?島鏈情結?
民主陣營?親中路線?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都不再是左右國家命運的癥結,台灣人擁有地緣政治的真實認知與洞見,才是扭轉局勢的關鍵。
★台灣首次集結地緣政治「超強黃金組合」
5位國際關係名家、3位地緣政治權威研究員、1位軍事將領、1名最受歡迎的地理老師、3位資深國際觀察者,匯聚全方位智慧結晶,提供全視野地緣解讀:
中國,為何要積極通往太平洋、在南海建造人工島?
美國,如何鎖緊三條島鏈、外加把印度也串在亞太戰略裡?
日本,為什麼通過新安保法、允許自衛隊協防周邊盟國?
澳洲,既然地處島鏈外緣,何故積極成為棋局新玩家?
菲律賓,憑什麼玩兩手策略,台灣卻無法複製這種左右逢源模式?
每個國家眼中的島鏈地圖與價值不一樣,綜合文字與圖片,流暢解謎。
★關鍵特色:由淺入深,清晰易懂,深度解析,掌握大格局變化
【精煉特色】七重點,秒懂島鏈何以牽動大局
【人氣老師】巫師地理講解,天然地理讓島鏈注定成為戰略要地
【快速連走】島鏈歷史無一遺漏
【珍貴照片】超過四十張穿梭古今,如臨現場
【雙面海報】以上帝之眼俯瞰島鏈地圖全局
【圖表聚焦】二十張精華地圖與表格,全解衝突熱點與戰略意義
【換位思考】各國家眼中的島鏈都不一樣
【四個層次】詳解島鏈現況、問題、未來挑戰與黑天鵝、可能解方
【幾何棋局】地圖上連一連,各國聯盟與盤算
【名家銳眼】專家析與論,共同腦力激盪
★更多地緣政治專業分析,盡在本書:
◎「對海權國家美國而言,台灣是盾;對陸權國家中國而言,台灣是矛。中國不可能坐視台灣加入海權國家對抗中國,美國也不可能坐視台灣和大陸統一,成為陸權刺穿海權防線的矛。台灣也不是一般的島鏈國家,對外關係多摻進了民族情緒的元素。台灣只能是維持現狀,在海權與陸權的平衡點上,保住我們的安全。」──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台灣就像一只魔戒,強權掩不住擁有的渴望。唯有哈比人能駕馭魔戒,但哈比人又是誰?」「新冷戰時期的日本將島鏈視為是三條『利益線』。第一島鏈是與日本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利益線;第二島鏈是與國家發展有關的利益線;涵蓋南太平洋地區的第三島鏈,則是日美安保體制共同關注的利益線。」──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
◎「如果最後是中國統一台灣,台灣會變成中國戰線的最外緣,也成為中國海陸空軍事重鎮,幫中國擋來自於美日砲火的熱線緩衝地帶,是陸權中國掐住東亞咽喉點的工具。」──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中國的珍珠鏈戰略與海上絲綢之路,也都是從島鏈概念衍生發展而來,並且與二次大戰時日本的南向政策類似。為了沖淡外界中國威脅疑慮,北京隻句不提珍珠鏈戰略,強調海上絲路是為了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共同繁榮與福祉。然而,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無形中都是受到美國『島鏈障礙』與『跳板概念』思維的影響,人工島可作為中國的跳板,同時也是他國的障礙。」── 歐錫富(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在地緣政治上,澳洲只要處理好與印尼的關係,就沒有『天敵』,但是隨著中國政治、經濟與軍事力量向南太平洋擴張,澳洲不得不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視為主要安全威脅,這造就澳洲目前『經濟傾中、安全依美』的外交政策。」── 黃恩浩(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澳洲墨爾本大學政治學博士)
◎「近年來,日本防衛省在西南離島的部署不斷,目的就在鋪設一張『防空和反艦飛彈網路』,以便達到『北反導、南防電』的新軍事戰略目標。」──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作者簡介
地緣政治編輯部
《地緣政治》是台灣第一套聚焦地緣政治的常態出版叢書,脈絡化剖析「最具現實感、地圖上一眼即懂的政治學」。以視覺化圖表,提供讀者換位思考的路徑,從而在閱讀中產生自我洞見。內容由淺入深,含括自然地理、國際關係、戰略、經濟、產業鏈、文化、衝突、問題與解方等多重面向。集結國際關係名家、地緣政治研究員與資深時事觀察人,提供最具權威性的全視野解析。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特色
1. 台灣第一套常態出版地緣政治叢書,最宏觀、最實用,全方位理解島鏈地緣政治
以文為主,以圖為輔,由淺入深,順暢進入地緣政治學核心,從地緣特色、地理環境、歷史解析、各國主觀視角、名家精闢解析,深入了解太平洋島鏈的天然環境、戰略、軍事、經濟、文化、產業鏈、衝突點,為讀者建構視角最實用、最具現實感的地緣政治大局觀!
2. 實用地圖、關鍵數據視覺化,秒懂島鏈地緣政治關鍵眉角!
以各種視角地圖、雙面海報、數據圖表、關鍵現場照片,搭配解說,描述島鏈各區域地緣政治樣貌,讓戰略衝突與勢力消長一目了然,觸類旁通!
3. 現況、問題、解方,在換位思考中形成洞見!
全方位解析島鏈局勢,以不同國家為中心,描述各國眼中的島鏈情勢與價值,提供換位思考視角,產生台灣在地洞見。
4. 台灣首次集結地緣政治「超強黃金組合」
由5位國際關係名家、3位地緣政治權威研究員、1位軍事實戰專家、1名最受歡迎地理老師、3位資深國際觀察者,貢獻全方位智慧結晶,提供全視野地緣解析。
書籍目錄
目錄
序言 歡迎來到地緣政治新時代
第1章 秒懂島鏈地緣政治
一圖全解:三條島鏈戰略功能
島鏈風雲再起
島鏈關鍵地緣特色
特色1:海權與陸權的交鋒
特色2:島鏈國是海權屬性
特色3:多層次天然緩衝地帶,島鏈國自設緩衝區
特色4:布滿掐住脖子的咽喉點
特色5:鏈外有鏈,科技讓時空微變形
特色6:沒鎖那麼緊,現實和情感正拉扯
特色7:主權爭議最多,現況浮動
第2章 島鏈歷史:冷戰產物,新冷戰關鍵
海陸兩權東亞戰略史
島鏈歷史連走
1.美國提出「島鏈」概念
2.韓戰讓世界轉彎,島鏈成形
3.冷戰後美國島鏈駐軍基地全覽
4.從越戰之痛到重返亞洲
5.美軍撤出菲律賓軍事基地事件
6.中國如何突圍島鏈?
7.美國航行自由行動與加強版
8.日本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
9.海峽中線是一種默契?
10.南太平洋列島爭奪
★太平洋島鏈地緣戰略史一覽
第3章全解島鏈密碼
關鍵數字:太平洋島鏈全檔案
天然地理密碼:島鏈與歐亞大陸既接近又疏遠
自然地理:地質、地貌、洋流、水文
人文地理:社會、文化、經濟、產業
主權爭議密碼
東北亞:日俄交鋒,北方四島
朝鮮半島周邊:日韓未解,竹島或獨島
宮古海峽周邊:中日台火藥庫,釣魚臺
南海諸島與海域線:中越菲台,礁與島難分
第4章 換位思考,各國眼中的島鏈
美國眼中的島鏈
中國眼中的島鏈
日本眼中的島鏈
澳洲眼中的島鏈
印度眼中的島鏈
歐洲眼中的島鏈
第5章 當代島鏈現場
島鏈現況:中國強勢崛起與新冷戰格局
島鏈問題:揪團打群架與半導體地緣政治
島鏈未來挑戰:全球最危險的地方與黑天鵝
島鏈僵局可能解方
第6章 名家銳眼看島鏈與台灣
【國際關係】矛與盾的抗衡──島鏈國家如何選擇?
【經濟文化】「魔戒」誘惑──經濟文化也能鎖緊島鏈?
【軍事戰略】台灣的戰略價值──破解中國軍方系統性弱點
【國防布局】潛艦國造──台灣拿下地緣主動權
第7章 台灣的觀點可以是
視角起步:什麼是現況?為何維持現況?
四組對照觀點,形塑台灣地緣政治觀
1.地緣:價值選擇vs島鏈情結
2.外交:日本模式vs菲律賓模式
3.戰略:美國不沉航空母艦vs中國不沉航空母艦
4.地圖上的自我洞見:自由主義派vs現實主義派
地緣政治筆陣
美菲「肩並肩」,日本「北導彈、南防電」
附錄「當代太平洋島鏈局勢地圖」雙面海報
推薦序/導讀/自序
序言 歡迎來到地緣政治新時代
近年來,地緣政治這門古典學科重新躍為全球顯學。無論是學術期刊、國際媒體、經濟論壇或企業投資報告,都可見到熱烈討論。
趨勢何以致此?全球化盛極而衰是主背景。
二○一三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後,世界政經板塊迅速摩擦、走位。貿易戰開打,強權洗牌,各種國際聯盟冒出,軍事演習日增,新冷戰態勢隱然成形。
緊接著,新冠疫情來到,更是強迫企業醒悟,世界工廠的政治風向太不可測,全球化時代的長鏈分工也潛藏太多風險。於是產業鏈被重新切割,走向區域化,來到地緣經濟的新局面。
冷戰結束之後,有長達數十年時間,全世界陶醉在經濟緊密相依的甜蜜榮景中。如今新冷戰來了,政府與企業都不能再唱高調,亟需一套更具現實感、更一目了然、更容易據以決策的理論來釐清戰略與貿易思路,而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地緣政治學」就成了首選。
國際關係和國內政治不一樣,人權與道義絕非各國政府決策的首要考量。在國際關係叢林中,國家必須把自身利益當作是至高無上的「道德」,才能守住主權完整、生存安全和經濟利益。所以,不管是民主陣營或獨裁國家,從政者攤開地圖,都可使用地緣政治的客觀理路來決定如何結盟與布局。而且,看著地圖,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視角,各自撥出來的算盤當然也不一樣。
台灣第一套常態出版地緣政治系列叢書
為了協助讀者打開思路,明白文化推出台灣第一套常態出版的地緣政治系列叢書,提供讀者換位思考與產生自我洞見的園地,期許台灣加速形成專屬於自己的地緣政治思維。
特別的是,這也是第一套台灣自製地緣政治系列叢書,讀者不必再只能讀著外文翻譯書籍,用別人的視角來強合在自己的處境上,讀著讀著,總覺視野隔層紗,理應最具現實感的地緣政治視野反倒讓人更加迷惑,以為自己是戴著美國眼鏡或日本面紗。
《地緣政治》首發作主題也選定「島鏈風雲」,聚焦討論與台灣最切身相關的島鏈變局,全方位解析天然地形與國際政治的獨特關係,以及島鏈為何會成為海權與陸權的爭鋒所在、為什麼我們的前途總是會見到中國伸手和美國身影。
島鏈,正是地緣政治的活教室,也是全球智庫最關注的分析案例。就讓我們以本書為開端,一起激盪出專屬於我們的地緣政治洞見。
文章試閱
(摘錄)第1章 秒懂島鏈地緣政治
島鏈風雲再起
新冷戰時代來臨,島鏈風雲再起,台灣成為衝突核心,地緣政治提供最具現實感的觀看視野。
文╱林俊宇
沉睡的獅子醒來,狂吼中
太平洋島鏈戰略,可說是世界少見「天然地形」和「國際關係」的絕佳結合,近代東亞國際史就是以島鏈為核心的海陸兩權交鋒史。
解說島鏈戰略重要性的經典比喻有兩種,第一種是「沉睡的獅子說」;第二種是「矛與盾的交鋒說」。
有關「沉睡的獅子」,就像流傳甚廣的拿破崙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在地圖上,歐亞大陸東側西太平洋上的三道弧狀島嶼鏈,既可以是陸權中國往外擴張的三道威猛吼叫聲波;也可以是海權國家綑綁獅子的層層鎖鏈。
太平洋島鏈是地球板塊碰撞和擠壓所形成,與歐亞大陸間相隔著緣海,這裡洋流速度快、夏季颱風強勁,一直讓島鏈和歐亞大陸維持既接近又疏遠的關係。加上陸權中國自古最大的威脅是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了防止西北方強權南下,中國耗費龐大人力與財力修築萬里長城,根本無暇顧及海岸線以外豐美的資源,在應對海上倭寇侵擾時也相形被動。
直到大航海時代,西風東漸,歐洲海權國家以島鏈為基地,向中國叩關。十九世紀,英國海權向大清帝國發動鴉片戰爭,拿到大陸南方的香港島;中法戰爭,讓法國取得越南殖民地;甲午戰爭,日本拿到澎湖和台灣。海權列強有了海上施力點,趁著大清帝國積弱不振,以割據和租借方式,在大陸擴張實質勢力。「沉睡的獅子」不只被綑綁,還幾乎遭到肢解。
上帝畫出矛與盾,台灣是交鋒關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島鏈戰略來到另一個新格局,可以用「矛與盾的交鋒」來解析。
來自北方的蘇聯勢力一路南下,赤化整個中國和中南半島部分國家。海權美國為了圍堵共產主義擴張,提出島鏈戰略思維,圍起海上「鐵幕」(Iron Curtain),成功將赤色力量困鎖在歐亞大陸,冷戰降臨。
這道鐵幕在二十世紀的數十年間發揮了極佳效果,不只限縮了陸權野心的擴張,也間接促使共產中國實行經濟改革開放措施,化身「世界工廠」,成為全球化浪潮最重要的引擎,以及全球最密切的貿易夥伴。
然而,島鏈國家與西方國家嚴重誤判,一廂情願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和現代化進程,民主化終將實現。殊不知,中國共產黨體制對權力掌握的執著程度遠遠超過外界想像,全球化讓西方國家反受中國製造產業鏈和消費市場牽制,最終發現中國開始挑戰全球民主秩序時,制約陸權野心的最佳時機已然錯過。
此時,就如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所形容,太平洋三條弧形島鏈,就像是上帝之手為地緣政治競逐畫出了「矛」與「盾」。在地圖上可清晰看出,中國就像一支「矛」,亟欲化身海權強國,往太平洋穿刺;美、日、台、菲、澳聯盟則是一面「盾」,把島鏈當作層層包圍網,維持西太平洋現狀。(見124頁)
在地圖上直看、橫看都一樣,台灣就位在矛盾的交鋒點上,同時是「陸權矛」前端的鋒芒,也是「海權盾」中心的握把,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國家。
秩序重組:五個盤整點
矛與盾的海陸強權交鋒,促使島鏈秩序重新快速整隊。
在島鏈的北邊,原先與中國交好的半島國南韓已選邊站。在經濟上,加入台美日韓「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在政治上,總統尹錫悅也公開表態:中國帶來安全威脅,台灣議題是國際議題,美韓戰略同盟關係十分重要。
二○二三年四月,尹錫悅與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Declaration),美國核潛艇將停靠南韓港口。此舉是四十多年來首見,因為美國的「雷鳴潛艇」(Boomer submarine)最多可攜帶二十枚三叉戟II彈道導彈,具有「單艇滅一國」的威力,不只核威懾北韓,中國也感覺芒刺在背。
在島鏈的中間,台海中線默契被打破了,中國空軍頻繁跨越海峽中線。
二○一九年,台灣向美國購買F-16V 戰鬥機的消息傳出後,中國開始反制,派出戰鬥機貼著海峽中線飛行,台灣出動戰機伴飛監控。二○二二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強調美國與台灣的夥伴關係將會更加堅固,中國開始無視海峽中線默契,戰鬥機和海軍艦艇多次越線,試圖建立跨越海峽中線的「新常態」。(見47 頁)
在島鏈的南邊,中國將觸角伸入南海,大興人工島礁及軍用機場,甚至開始發布當地氣象報告,並開起影城、咖啡廳、超商、銀行、醫院、郵局,還有火鍋店,企圖在媒體上營造出一般民眾生活痕跡與樣態,軟性宣示擁有整個南海水域的主權。
應對中國的頻繁動作,二○二三年,美國與菲律賓恢復睽違五年的「肩並肩」(Balikatan) 軍事演習, 隨後美國又舉辦「雷霆對抗」(Exercise CopeThunder)演習。二○二二年,美國與印尼把每年都會聯合舉辦的「神鷹之盾」(Garuda Shield)軍事演習規模增加到共十四個國家參與,成為「超級神鷹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
在島鏈的東邊,扮演第二島鏈和第三條島鏈樞紐的澳洲已在中國導彈射程內,國土安全不再受到地理位置保護。近年澳洲積極落實核潛艇計畫,並協助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南太平洋島國發展經貿、金融與基礎設施,降低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倚賴。
相對地,中國發展出「一帶一路延伸版」,積極投資、建設和金援南太平洋島國。美國企圖強化守備,與台灣邦交國帛琉、馬紹爾討論合作協議,讓美軍進駐。
美國同時也與密克羅尼西亞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外界預測,未來密克羅尼西亞可能和台灣建交。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是,二○二三年初,中國多個氣球東飄穿越美國本土上空,讓美國民眾真實感受到中國對美洲本土的威脅,民意傾向支持與中國對抗。
在島鏈的西邊,原先被認為和太平洋島鏈不相干的印度,在面臨「中國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 Strategy)從南方包抄的態勢下,決定和美國展開印太戰略合作,與島鏈連成一線,並以民主國家之姿加入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把外交策略改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在東亞地區扮演更積極的安全角色,並擴大與區域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見98 頁)
該走哪一步?地緣政治學是解答
島鏈風雲再起,各方都把焦點放在第一島鏈中心點的緊繃情勢,台灣的動向尤其受到關注。地理位置不可能一夕改變,台灣該如何主動掌握局勢,讓地緣特色變身為自己所用的矛與盾,而非被動成為海陸強權抗衡的棋子?台灣是島,該使用傳統陸權的思維看世界,或是改用海洋思維掌握主導權?
台灣積極布局海陸空立體戰略,只會讓衝突更激烈?以經濟與文化的力量,可以鎖緊島鏈戰線?台灣人該選擇堅守民主價值?走親中路線可以解決緊張局勢?
這些疑問,都可在地緣政治學中得到解答。因為地緣政治學是認知世界最實用、最具現實感的途徑。看著地圖,仔細拆解,就能了解島鏈上的現況、問題、可能解方,以及無法預測的黑天鵝會有哪些,在推敲過程中逐漸產生洞見。新冷戰,海陸強權爭逐,島鏈價值正被重新定義,理解地緣政治,是提供台灣跳脫民族情感與意識形態框架的最佳途徑。接下來,就先從秒懂島鏈地緣政治特色開始,逐步推進。
(摘錄)第6章 名家銳眼看島鏈與台灣
【經濟文化】 「魔戒」誘惑──經濟文化也能鎖緊島鏈?
科技進步與經貿互動,促成地緣經濟概念興起。當代台日關係是一種包括島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三鏈一體」強韌互動關係。
文╱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
魔戒誘惑一
支配台灣者,支配島鏈
在《魔戒》小說裡,魔戒是權力的象徵。魔戒的力量可以讓擁有者支配世界,但最終也會導致擁有者的瘋狂與滅亡。魔法師甘道夫、英雄波羅莫與王子亞拉岡,為了對抗邪惡的索倫,都一度受到魔戒力量的誘惑。《魔戒》的故事內容引發了廣大讀者的共鳴,這是因為,魔戒的誘惑不僅僅存在於小說的世界,也存在於現實的世界當中。
在近代國際政治的發展過程中,「地緣政治」的論述恰恰反映了此一魔戒的誘惑。從早期《孫子兵法》的「衢地」與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戰爭論》的「鎖鑰」概念,即可看出地理樞紐被視為一種戰略上的「兵家必爭之地」。而地緣政治論述代表者之一麥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更是直接點出:控制了東歐就能控制大陸心臟地帶,控制了大陸心臟地帶就能控制世界島(歐亞大陸),控制了世界島就能控制全世界。在「陸權論」的概念下,東歐地區就是此一地緣戰略的魔戒。
影響當代國際政治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論述,則是美國地緣政治學家斯皮克曼主張的「邊緣地帶理論」,即:支配邊緣地區者可控制歐亞大陸,支配歐亞大陸者可掌握著世界命運。在邊緣地帶理論下,位於歐亞大陸邊緣的歐洲、中東與亞洲的季風帶為樞紐地區;而位於亞洲大陸邊緣地帶列島上的台灣,則是此一地緣戰略的魔戒。
台灣位於亞洲大陸的邊緣,向北連接琉球群島、日本列島與千島群島,向南連接菲律賓群島與大巽他群島(分屬馬來西亞、印尼)。在陸權、海權競逐的時代,台灣既是圍堵亞洲陸權國家出海的關鍵;也是亞洲陸權國家發展海洋勢力的突破口。
魔戒誘惑二
三鏈一體,台日命運緊相連
台灣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猶如大國競逐的權力魔戒。無論是大日本帝國時期桂太郎強調的「南門之關鍵」,美國麥克阿瑟主張的「不沉的航空母艦」,還是中國眼中的第一島鏈中心,都在在凸顯了台灣的重要性。
然而,隨著通訊、航太等科技的進步、國家間經貿互動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地理的戰略價值,但也促成了「地緣經濟」概念的興起。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也從過去的樞紐地區、地緣要地,變成了經濟貿易路線、產業群聚地區。
另一方面,當世界局勢處於民主與威權相互對抗的情境下,地理概念結合了價值觀的差異,進而形成新的民主海洋國家陣營與威權大陸國家陣營。
若以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觀察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國際政治經濟變化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在地緣政治上,台灣與日本同屬第一島鏈,在冷戰時期有著脣齒相依的安全關係。
對台灣來說,台灣的安全有很大一部分依賴日美安保體制;對日本而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在地緣經濟上,台灣與日本除了有緊密的經貿互動之外,也在供應鏈上形成互補的關係。
就價值觀而言,台灣與日本共享民主、自由、人權與法治的支配等價值觀,是一種普遍價值觀的鏈結關係。
結合上述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與價值觀的思維,當代的台日關係是一種包括「島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三鏈一體」強韌互動關係。而此「三鏈一體」的互動關係,也為地緣政治提示了一項重要的方向,即經濟與文化力量是建構島鏈地緣價值的關鍵內涵。
魔戒誘惑三
強權握著「魔戒」,都容易深陷慾望沼澤
在此必須強調的是,無論是第一島鏈、南門的關鍵、不沉的航空母艦,都是周邊大國對於台灣地緣戰略價值的論述。
圍繞著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荷蘭首先於一六二四年取得了台灣,其目的是為了建立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之後,為取得反清復明的根據地,鄭成功於一六六二年擊敗荷蘭而取得台灣的控制權。到了一六八三年,施琅率水師擊敗明鄭政權,台灣的控制權轉至清朝手中。初期清朝並不關注台灣,直到日本於一八七一年出兵台灣後,才開始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即開始關注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一八九五年,在甲午戰爭中擊敗清朝的日本,取得了台灣的控制權,也開啟了往南洋地區發展的國策思維。日本以台灣為南進基地向南洋地區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歐美列強發生衝突,最終在太平洋戰爭中成為戰敗國。
時至今日,台灣周邊的國家,又是如何看待這只地緣戰略的「魔戒」?
首先,中國不斷地對外強調,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在地緣戰略上,台灣一方面是控制日本、韓國能源命脈所在;另一方面是取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優勢的關鍵。
日本則是將台灣視為其海上生命線的關鍵,也是自由與繁榮之弧的一環,連結東北亞、東南亞、印度的市場經濟民主國家。在地緣戰略上,台灣是日美安保體制對抗亞洲陸權國家時不可缺少的防禦線,也是日本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與經濟安全保障戰略的重要夥伴。
魔戒誘惑四
哈比人要保持清醒
總的來說,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的變化,地緣思維、地緣戰略亦產生了實質的改變。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即台灣經常處於地緣風暴的中心。
在歷史上,日本取得了台灣後,引發了日美的全面戰爭;美國、台灣與日本在防禦上的合作,阻擋與牽制了中國的海洋發展;若中國取得台灣,即可突破島鏈的圍堵,形成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的直接衝突。
在《魔戒》小說中,性格平和友善的哈比人,是少數能抗拒魔戒誘惑的種族。
而魔戒最後則是回到了最初製造的地方,消失在火山口的火焰之中,終結了因魔戒而引發的權力誘惑與戰爭風險。
在現實世界裡,被周邊國家視為地緣魔戒的台灣,一度被國際媒體《經濟學人》視為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面對此一地緣與戰爭風險,關鍵並不在於周邊大國能否抗拒地緣魔戒的誘惑;而是在於:性格平和友善的台灣人能否在持有魔戒之際依舊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