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淨零排放創新課程設計:顯示科技零碳轉型人才培育
原文書名:Innovative Course Design for Zero Emission : Fostering Talent for Display Technology
產品代碼:
9789577113221系列名稱:
永續發展系列編號:
EN002定價:
550元作者:
蘇信寧 主編頁數:
394頁開數:
17x23x1.6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724出版日:
20230724出版社: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CIP:
445.92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淨零排放創新課程設計—— 顯示科技零碳轉型人才培育》是一本針對全球淨零排放目標下的創新與轉型的深度探討。本書旨在提供讀者對於淨零排放的深入理解,並提供相關的課程設計方向,以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
書中不僅分析了淨零排放的全球背景和挑戰,也提出了以顯示科技領域為主軸的人才培育策略和課程地圖。透過專家的見解和經驗分享,讀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淨零排放目標下的挑戰和機會,以及如何進行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本書最終整理了十門與顯示科技相關的節能減碳課程,為政府、產業和教育機構提供實踐參考。本書可成為推進淨零排放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的指南和參考資料。
《淨零排放創新課程設計—— 顯示科技零碳轉型人才培育》是一本針對全球淨零排放目標下的創新與轉型的深度探討。本書旨在提供讀者對於淨零排放的深入理解,並提供相關的課程設計方向,以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
書中不僅分析了淨零排放的全球背景和挑戰,也提出了以顯示科技領域為主軸的人才培育策略和課程地圖。透過專家的見解和經驗分享,讀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淨零排放目標下的挑戰和機會,以及如何進行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本書最終整理了十門與顯示科技相關的節能減碳課程,為政府、產業和教育機構提供實踐參考。本書可成為推進淨零排放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的指南和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蘇信寧
學經歷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機械材料與航太工程研究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現職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兼任管理學院AACSB執行長、後EMBA執行長與王道經營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亦擔任經濟部商業司計畫審查委員、經濟部國貿局計畫審查委員、工研院品質典範案例評選委員、國科會計畫審查委員、「科技管理學刊」(TSSCI)執行編輯與智財與大數據領域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編輯委員。
主要著作
共發表期刊論文48篇,研討會論文143篇,研究成果見於Technovation、R&D manag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等國際期刊。
學術研究
致力於科技管理與永續治理之理論研究與應用實務,並以建構跨領域之永續創新思維為本人志業。研究興趣橫跨「王道經營管理」、「ESG永續治理」、「科技創新管理」、「巨量資料分析與管理」、「智慧財產管理」等相關領域。希望在傳統科技管理領域中系統性架構出跨領域永續創新智慧,並透過此創新智慧培育學生跨領域素養、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與加速產業升級為終生職志。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淨零排放創新課程設計,引領綠色未來!
深入了解淨零排放目標,掌握科技創新與人才培育,共同實現永續發展之關鍵!
書籍目錄
主編序
主編簡介
作者簡介
第一章 推動背景
一、淨零減碳緣起
二、各國政府對淨零減碳的態度與作為
三、全球企業對淨零減碳的態度與作為
四、臺灣顯示科技淨零減碳之現況、挑戰、與發展
五、就業市場「綠領」人才需求大幅提升
六、高等教育儲備減碳人才刻不容緩
第二章 目標陳述
第三章 目標內容與工作項目
一、目標內容
二、工作項目
三、研究架構
第四章 研究結果
一、議題蒐集
二、課程蒐集
三、關鍵字蒐集
四、工作職缺蒐集
五、諮詢委員建議之課程與內容
六、專家共識會議
七、彙整諮詢委員意見後所提之課程與內容
第五章 產出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主 編 序]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現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影響日益嚴重。面對這一現實,世界各國正在積極推進淨零排放目標,對此,我們需要意識到,不僅是政府和企業,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其中。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減少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並且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
本書《淨零排放創新課程設計──顯示科技零碳轉型人才培育》的編寫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淨零排放目標下的創新與轉型,並提供相關的課程設計方向。淨零排放不僅僅是一個環保概念,而是一個涉及到全球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重大挑戰,需要跨越政府、企業、學術和公眾等多個領域的合作。而創新和人才培育是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核心。通過科技創新,我們可以開發出更加環保、高效的能源和產品;通過人才培育,我們可以為產業注入更多的創新思維和技術能力,提高淨零排放的實踐水平。
為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我們需要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涵蓋了政策、科技、人才培育等各個方面。其中,人才培育更是關鍵,因為只有擁有足夠的人才,我們才能夠推進淨零排放的科技創新和實踐。擁有適當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理解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理的人才,將是未來的寶貴資源。本書所提供的創新課程設計方向和人才培育方案,不僅有助於培養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生,也有助於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優秀的人才,以推進淨零排放的科技創新和實踐。因此,這本書將成為培育淨零排放人才的重要指南和參考資料。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蒐集了國內外相關資訊,並邀請了許多在淨零排放相關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他們在淨零排放目標下的創新和轉型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經驗。通過他們的分享和交流,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淨零排放目標下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如何進行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以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故我們相信,這本書將為各個領域的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以推進淨零排放的科技創新和實踐,並促進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我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在淨零排放的目標下,為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做出重要的貢獻。
本書第一章「推動背景」所關注的相關議題尤為重要。我們將深入探討淨零排放的起源,以及各國政府和企業在淨零減碳方面所作出的態度和行動。此外,我們也會關注臺灣顯示科技行業在淨零減碳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現況,探討如何在這個行業中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除了行業發展,本書還將關注淨零排放背景下的就業市場和高等教育。隨著淨零排放目標的推進,市場對於綠色職位的需求正在大幅提升,這對於教育機構和就業市場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機構的角色也變得刻不容緩,他們需要思考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並培養更多懂得淨零排放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在淨零排放的路上,目標的設定是關鍵的一步,而本書第二章「目標陳述」將探討如何以顯示科技領域為主軸,培養淨零減碳相關的人才,進而推動臺灣的永續發展。本章將分析顯示科技領域需要何種節能減碳相關之人才素養,提出顯示科技淨零減碳課程地圖,以培養未來能夠貢獻於淨零排放的專業人才。透過此地圖,讀者可以了解在全球淨零減碳的過程中,顯示科技領域應該開設什麼課程以培育減碳相關人才。未來,將逐步將這些課程落實於顯示科技之相關系所或學程,以促進顯示科技淨零碳排人才之培養。本章節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專業人才的培育,加速臺灣淨零碳排之永續發展,使臺灣成為零碳永續發展之環境。
第三章主要探討目標內容與工作項目,旨在確定在顯示科技領域中,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所需之節能減碳人才素養以及相關課程內容,並且蒐集國內外相關資訊與課程,進而提出人才培育課程之建議,以期提升臺灣在此領域中的國際競爭力。本章節包含多項工作項目,如蒐集淨零減碳議題相關關鍵字、進行顯示科技專家問卷諮詢調查或視訊諮詢、舉辦顯示科技專家座談會等,以透過專家的分析與討論,共同建立顯示科技領域之節能減碳課程地圖。最終,也發表了本書之重要架構──市場的拉力及人才的推力,有助於促進顯示科技領域在培育節能減碳人才方面的發展。
第四章「研究結果」是本書的核心章節之一,其中呈現了經過多方蒐集與研究所得的豐富資料。這些資料包含了議題、課程、關鍵字及工作職缺等相關內容的蒐集,以及諮詢委員所提出的建議、專家共識會議的成果並彙整諮詢委員意見後所提出的課程與內容。透過本章的呈現,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節能減碳相關議題與課程的發展現況,以及相關人才培育的需求和趨勢。本章所呈現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後續的人才培育計畫的制定和實施,並且有望對未來節能減碳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五章「產出」是本書的最後一章,也是整個計畫的成果呈現。在第四章的研究結果基礎上,本章結合專家委員的建議,提出了十門與顯示科技相關的節能減碳課程,並深入探討這些課程的內容、目標、學習重點及適用對象。這些課程的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習者掌握節能減碳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讓產業界更深入了解這個領域的需求與趨勢。本章的產出,可以提供給政府單位、產業界與教育機構參考,以期進一步促進節能減碳相關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文章試閱
[第一章 推動背景]
一、淨零減碳緣起
隨著工業革命風潮世界各國逐步投入產業發展,發展過程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出造成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世界各地因此頻繁地出現極端氣候,且越發嚴重。2021年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Schmidt & Vose, 2021),若是溫室氣體不斷地被大量排出,而無因應作為,則預估在2100年時,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黃昭勇,2021)。
在2015年,世界各國為解決溫室氣體所造成之全球暖化問題,共有195個國家簽訂了巴黎氣候協定,限制地球在本世紀之升溫幅度不超過2℃(UNFCC, 2015)。為使地球能夠永續發展,節能減碳不能僅是口號,更應成為日常生活中所應落實之行為,而各國政府也達成共識,期望在2030年能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5%,且目標在2050年能夠達到零碳排(United Nations, 2022)。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於2021年8月所發布的氣候變遷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持續惡化,地球升溫攝氏1.5度時程提前,而為防止此發生危及人類存亡,「2050年淨零碳排」成為目前唯一可能解決方案。截至今日已有超過130個國家計畫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全球超過350家企業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此倡議為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於2014年所共同發起,匯聚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類別橫跨科技、金融、食品飲料、服飾美妝等,致力實現全球100% 綠電革命;具體作為包括加入企業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 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報使用進度(CDP, 2022)。如圖1-1所示,如無氣候相關政策,則溫室氣體之段排放量於2100將超過1500億公噸(Ritchie et al., 2020)。
臺灣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自1990年的138,776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至2019年的287,060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2021),如圖1-2所示。為了響應目前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臺灣不僅在2015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明定在2050年能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之於2005年減少50%,總統蔡英文更是以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期許臺灣在2050年淨零轉型(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202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2022)。
二、各國政府對淨零減碳的態度與作為
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世界各國亦採取種種策略以達成淨零碳排之目標。例如,美國的階段性目標規劃為2030年將實現100% 無碳汙染電力、2035年實現100% 零排放汽車、2050年之前實現整體淨零排放採購(Kerry, 2021);歐盟將於2026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計畫,將對未遵守歐盟碳排放規範的進口產品課徵碳稅(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 2022);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中國也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並將之納入2021年公布的「十四五」計畫。臺灣政府不落人後,於2021年,蔡總統於公開演說時表示「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2022年3月行政院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為臺灣淨零排碳地圖勾勒出更具體樣貌(行政院,2022a)。政府單位於2023年將訂出每公噸收取碳費金額,電力、水泥、鋼鐵、光電半導體等排碳大戶將是第一波碳費繳納戶(環保署, 2021)。
三、全球企業對淨零減碳的態度與作為
除了各國積極推動綠能與減碳相關政策,國際企業大廠也加入減碳行列,要求供應商致力減碳並將之列為優先合作挑選依據。例如,國外大廠微軟在2021年購買了史上最大的碳清除量,共140萬公噸,並於「供應商行為準則」報告中,要求間接供應商申報其碳排放,且納入微軟碳核算報告中(Microsoft, 2022)。國內大廠台積電在2021年加入RE100(CDP, 2022),宣布將動員旗下供應鏈700多家廠商推動綠色製造(TSMC, 2021)。僅2400萬人口的臺灣,內需不足,經濟上長年倚賴海外市場訂單。過去臺灣企業因減碳需耗費在資源處理上的額外開銷,持以較被動的態度,但今日面對減碳議題受到國際高度重視,維持或擴大國際間產業發展地位與減碳能力息息相關,臺灣企業身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零碳轉型不只是環境議題,更是經濟議題。
四、臺灣顯示科技淨零減碳之現況、挑戰、與發展
臺灣顯示科技淨零減碳議題近年來受到極大重視,例如臺灣顯示產業公協會(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臺灣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臺灣平面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臺灣電子設備協會、國際資訊顯示學會中華民國總會)於2021年共同宣示以2050淨零碳排目標,帶領產業鏈共同創造低碳之顯示產業供應鏈,建構智慧顯示應用生態系(《經濟日報》,2022)。
工研院開發低碳排高解析microLED顯示與感測整合系統,其超低功率較一般顯示技術節電50% 以上,比現階段大尺寸LCD電視螢幕節電90%。並將AI導入高整合多工平臺設計,從產品源頭降低碳足跡(工研院,2022)。而E Ink元太科技致力於永續發展,透過低碳與環境友善的電子紙顯示技術,例如節能、低碳、護眼的電子紙看板與電子紙貨架標籤應用於大眾生活場景,減緩對氣候變遷之衝擊。元太科技的電子紙顯示器,即符合聯合國SDGs的六大項目:醫療照護應用(SDG3)、教育解決方案(SDG4)、超低耗電節能減碳(SDG7)、降低能源設施使用開發提升能效(SDG9)、智慧城市永續發展(SDG11),以及減緩氣候變遷衝擊(SDG13)(換日線,2022)。
由於國際間認定2050淨零碳排目標,各產業無不以此為未來目標,以共同減緩對環境之衝擊並達到永續發展之目的。臺灣顯示科技於全球電子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為全球第二大顯示面板供應國,2021年臺灣顯示科技上、下游產值高達1.7兆元,佔臺灣GDP 7.8%,僅次於半導體產業(《工商時報》,2022)。在各國訂定2050之淨零碳排目標後,臺灣之顯示產業如何進行產業轉型,以達到減碳甚至淨零之目的?
臺灣顯示科技產業唯有持續於全球電子相關產業扮演低碳顯示技術供應鏈,方能維繫低碳顯示應用之永續生態系。臺灣過去於顯示科技技術發展領先全球,但值此淨零減碳轉型之際,應如何培養相關淨零減碳人才?方能於達到成功之淨零減碳轉型,以維繫臺灣顯示科技之競爭力,協助全球達到淨零永續發展之目標。
五、就業市場「綠領」人才需求大幅提升
國際能源署(IEA)2021年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IEA, 2021)報告指出,淨零排放將帶動再生能源的投資,在2030年將創造1,400萬個綠色技能相關職缺,這些運用綠色技能的專業群體被稱為「綠領」(Green Collar)。市調機構研究發現其實只有15% 的臺灣企業對ESG有概念,且所屬企業會在兩年之内進行相關工作,而有65% 的企業是完全沒有ESG概念的,因此綠領人才將會被列入企業零碳轉型地圖中關鍵的一塊拼圖。未來就業市場的新興綠色職缺包括分析碳排對營運面影響的「碳審計師」(carbon auditor)、熟棯碳排規則以利碳權交易的「碳排放交易員」(carbon trader)、響應綠色建築需求的綠色住宅建造者(green home builder)等。大企業設置永續部門和「永續長」、「零碳長」等類似高階職位也成為潮流趨勢,由永續高階主管帶領組織,對內,規劃邁向零碳路徑並與執行長合作將之納入核心策略;對外,與利益關係人溝通成為公司永續發展的安定力量。
六、高等教育儲備減碳人才刻不容緩
各領域產業面臨低碳轉型,以上所述的核心宗旨即是人才的培育,以各領域專家的智慧與力量幫助公司和政府完成轉型大任。學術端提供完善淨零減碳相關教育資源儲備人才,以滿足產業界需求為今日產官學界重要議題。過去國內外大學教育多停留在探討氣候變遷、能源相關學術面與政策面的探討以及減緩方針等知識授予,卻忽略解決方案的產出。如何讓莘莘學子們將書本上的知識實際應用並腦力激盪出創新想法,是教育界永遠的課題。今日應聚焦更多在淨零碳排,讓學生了解循環經濟、碳排放趨勢、去碳化路徑、碳治理原則、政策設計等議題,以縮小產學落差,跟緊業界趨勢,滿足減碳人才與減碳相關知識缺口。目前海內外與減碳、零碳相關課程仍屬少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提供一系列ESG課程(the Wharton School, 2022),分別探討ESG與氣候、ESG與社會、ESG與企業投資的關係與影響,有別以往大學過於以宏觀角度探討議題,明確限縮討論範疇,更能有效率且不失焦的切入核心重點並有利於創新思維發想。臺灣大學,去年也開設「淨零排放路徑的情境探索與政策設計」,為國內首創以淨零碳排為主的永續課程(臺灣大學,2021)。國內大學也應以此為標竿,開設更多淨零碳排工作坊、課程或學程,提供完善豐富的課程地圖,給予學生架構化的學習路徑。此外,高中教育在地球科學科目也應著墨更多在氣候變遷、國中小學基礎自然科目也可從改變考試導向教學模式做起,幫助學生建立碳知識基礎和興趣,以利接軌大學永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