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圖書館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

原文書名: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 Strategies: The Role of Libraries in Shap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


9789577113818圖書館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
  • 產品代碼:

    9789577113818
  • 系列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叢書系列
  • 系列編號:

    EK005
  • 定價:

    450元
  • 作者:

    李沛錞
  • 頁數:

    220頁
  • 開數:

    17x23x1.4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0704
  • 出版日:

    20240704
  • 出版社: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 CIP:

    022
  • 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圖書館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深入剖析圖書館在面對環境變遷與社會挑戰時的關鍵角色。本書透過跨學科研究視角,探討如何藉由韌性策略與永續發展目標的整合,促進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及社區參與。從社區韌性到數位韌性,從災害應對到綠色建築,作者提出圖書館如何成為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的核心力量。書中案例與理論的交織,不僅為圖書資訊科學領域的學者提供豐富的參考,也為圖書館管理與政策制定者指明前進的方向。

作者簡介


李沛錞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圖書館校史與檔案組組長、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秘書長、逢甲大學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科學政策研究中心、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韓國延世大學訪問學者。
相關重要著作
專書篇章—
《圖書資訊學研究回顧與前瞻2.0》第8章〈資訊治理〉
期刊文章—
〈以韌性的生態系統觀點探討臺灣開放政府資料平台〉
〈系統性衝擊回復力探討: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為例〉
Unveil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The Integral Role of Public Libraries
From Community Engagement to Community Resilience: The Evolving Role of Public Libraries
研究專長
圖書館管理、科技管理、創新管理、科技政策
學術成果
發表圖書館管理、創新管理及科技創新等國際期刊論文,包括Public Library Quarterly、Library High-Tech、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Scientometric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等重要期刊,並曾獲政治大學國科會研究獎勵、優良數位學習課程等獎勵。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跨越學科,共塑未來——圖書館與永續發展
圖書館如何成為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
韌性策略理論洞見與實踐指南
全球視野下的策略性行動藍圖

書籍目錄


[目 次]
作者序
第一章 圖書館推動永續發展目標
緒 論
第一節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第二節 圖書館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與探討
第三節 圖書館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角色與功能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韌 性
緒 論
第一節 韌性
第二節 韌性在不同領域的研究與探討
一、韌性在心理學領域的探討
二、韌性在環境及生態系統領域的探討
三、韌性在區域經濟議題的探討
四、韌性在工程領域的探討
第三節 圖書館邁向永續發展的韌性策略
圖書館韌性策略一:資源共享與循環利用
圖書館韌性策略二:綠色建築與環境設計
圖書館韌性策略三:社區參與及教育
圖書館韌性策略四:資訊與知識的普及
圖書館韌性策略五:災害應對與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韌性與永續發展
緒 論
第一節 韌性與永續發展
一、將韌性視為永續發展的一部分
二、將永續發展視為韌性的一部分
三、將永續發展及韌性視為不同的目標
第二節 以系統觀點探討韌性策略
一、整合型策略的重要性
二、社區整合與參與
三、跨領域合作的拓展
四、數位化與科技創新
五、持續學習與適應性管理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圖書館強化社區參與及社區韌性
緒 論
第一節 社區參與
第二節 社區韌性
第三節 公共圖書館如何強化社區韌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數位韌性
緒 論
第一節 數位韌性之定義、內涵及應用
第二節 如何調查與量測數位韌性
第三節 數位韌性對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圖書館數位化發展及數位韌性
緒 論
第一節 圖書館創新與數位化發展
第二節 圖書館的數位韌性
一、在數位館藏保存方面
二、在數位技術的適應(Technological Adaptation)方面
三、在社區參與(Community Engagement)方面
四、在資訊可及性(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方面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在當前全球面臨諸多挑戰,如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生態危機以及社會經濟不平等等問題之際,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永續發展旨於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強調環境保護、社會公正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韌性策略則關注系統、社區或組織面對衝擊與壓力時,其恢復、適應與轉型的能力,以保障長期生存與發展。以下從幾個方面闡述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的重要性及其關聯性:
1. 面對環境挑戰的應對能力:氣候變化與生態危機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永續發展策略透過推動綠色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措施,旨於減輕這些環境問題。而韌性策略則幫助社會、經濟系統及自然環境在面對這些挑戰時,能夠更好地恢復與適應,甚至轉型為更永續的狀態。
2. 促進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永續發展要求經濟活動不僅要促進經濟增長,同時要確保社會公正與環境保護。韌性策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在經濟面臨衝擊(如金融危機、自然災害等)時,社會與經濟系統能夠有效地恢復並保持其功能,以確保持續發展。
3. 加強系統的適應能力與轉型潛力:韌性不僅涉及在衝擊後的恢復,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與創新,提高系統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適應能力與轉型潛力。這與永續發展的目標相輔相成,透過促進技術創新、社會行為改變、制度創新,以加強社會、經濟與環境系統的整體韌性,進而實現永續發展。
4. 強化跨領域合作:實現永續發展與提高韌性需要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與民眾之間的廣泛合作。這種跨領域合作有助於集成多方面的知識與資源,形成完整的應對策略,有效應對全球性的挑戰,推動社會整體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永續發展與韌性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築出應對當前全球挑戰的整合性架構。這個架構對於指引國際社會合作、推動全球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圖書館作為知識與資訊的儲存與傳播中心,在促進社會永續發展與韌性建設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面對全球變化迅速與環境挑戰日增的當代,圖書館的發展策略需著重於永續性與韌性,以確保其服務能夠適應未來的需求變化,並對抗各種潛在的危機。本書透過綜整分析跨領域科學文獻,用以呈現圖書館在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方面的重要性,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 促進知識的永續傳播:圖書館收藏的多元化使其成為跨時代知識傳承的重要場所。透過建立永續發展的收藏策略,如數位化古籍與珍貴文獻、發展綠色圖書館建築,圖書館不僅可保護實體圖書資源,同時也確保知識的長遠傳播,對於促進全民教育與文化保存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
2. 支持社區韌性建設:圖書館透過提供教育資源、社區活動與應對危機的資訊,支持社區成員的學習與成長,強化社區對抗自然災害與社會經濟挑戰的能力。此外,圖書館作為社區中的安全港灣,在災難發生時,亦能提供庇護所與資訊中心的功能,是社區韌性的重要支柱。
3. 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圖書館透過其服務與資源,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例如,提供關於清潔能源、綠色經濟與社會公正的資料,圖書館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學習與研究的平台。透過這種方式,圖書館實際參與全球永續發展進程中,貢獻於建立更加公平、綠色與包容的未來。
4. 促進數位韌性:在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今日,圖書館在促進數位韌性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提供數位素養教育、開放獲取資源以及數位保存與安全策略,圖書館幫助民眾提高對數位資訊的運用能力以及保護自己免受網路威脅的能力。
承上述,圖書館在發展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透過持續的創新與適應,圖書館能夠為當代及未來社會提供無可替代的支持與服務,以促進全球永續發展的目標。透過整合科技管理、科技政策、圖書資訊學的跨領域研究視角,探討圖書館在永續發展與韌性建構的角色及功能,進而以多元理論觀點,提供圖書館邁向永續發展之韌性策略建議,我由衷期盼能夠在理論發展與實務應用上對圖書館產生貢獻。

文章試閱


第一章 圖書館推動永續發展目標
緒 論
面對氣候變化、環境破壞、社會正義以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等當代挑戰,2015年,聯合國提出「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這個架構包涵從根除貧困、抗衡氣候變化到推動性別平等等17個宏觀目標,為全球提供一個共同進步與永續發展的藍圖。193個國家的領導人齊心協力,承諾於2030年之前攜手實現這些目標,展現了國際社會對於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綠色的未來的堅定決心。在當代的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中,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已然成為各界參與者的核心參考架構。於2015年接替前一代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MDGs)之後,SDGs成為涵蓋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的全球性行動藍圖(Sachs, 2012)。SDGs不僅在環境保護、社會公義與經濟發展之間建立相互依賴的橋樑,更重視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模式。
為了更明確地指引圖書館推動永續發展的行動方針,並著眼於在邁向永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韌性策略,本書運用文獻分析方法。透過科學文獻資料庫,以關鍵字檢索與下載,篩選並找出與推動永續發展及韌性策略相關的科學文獻。這些文獻將作為本書的論述基礎,以期全面地了解當前圖書館在永續發展與韌性策略方面的現況、挑戰與最佳實踐,從而提供理論支持與實務建議。系統性文獻分析(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LR)是一種嚴謹且透明的研究方法,旨於綜合及評估既有的科學文獻,以回答特定研究問題。首先,本書確立了研究問題與目標「針對圖書館如何推動永續發展以及相關的韌性策略進行探討」,從而制定研究計畫與範圍,包括資料庫搜尋範圍、資料來源,本書選定Scopus科學文獻資料庫以及Google Scholar,並定義用於文獻檢索的關鍵字組合,包括" sustainability", "library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resilience strate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braries", "library resilience" 等進行檢索。
在選定的資料庫中進行關鍵字檢索後,下載相關文獻,並進行初步篩選,包括閱讀標題、摘要與關鍵字,排除不相關或重複的文獻。接著建立納入與排除標準,以確保篩選過程的一致性與透明度。納入標準包括研究內容直接涉及永續發展與韌性等相關文獻,文獻類型涵蓋期刊文章、會議論文、書籍章節等;排除標準則包括不涉及相關文獻或缺乏實證數據的評論性文章。對初步篩選後的文獻進行全文閱讀,進一步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透過這個流程,本書共找出283篇科學文獻,用以確保本書論述之全面性與嚴謹性,為圖書館在永續發展和韌性策略方面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引。
本章期望更為明確地闡述圖書館在永續發展脈絡下的策略地位,並為圖書館未來的行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以及具體實施指引邁向永續發展目標。據此,本章旨於探討圖書館如何在SDGs的推行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分別從理論與實務維度進行全面性探討。首先,本章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核心概念與策略指引進行解析,以及在SDGs架構下,圖書館如何有效地參與其中,以期呈現出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與實務意涵。其次,本章納入國際間圖書資訊學領域的研究脈絡與關注焦點,用以呈現圖書館如何貢獻至永續發展目標之多維度發展議題。這不僅涉及對圖書館在永續發展中所扮演角色的剖析,同時也包括對圖書館功能與影響力的評估。透過強化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及圖書館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以期促進學術研究及實務領域對圖書館在全球永續發展框架中的認知及參與。
第一節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性(Sustainability)概念最早於1980年由《世界保育策略》(The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一書中提出,爾後被廣泛運用於經濟、社會與環境等多個領域(Talbot, 1980)。1987年的「布倫特蘭報告」(Brundtland Report)更進一步深化永續概念,呼籲針對人類發展的各種觀念與方法進行根本性的改變(Keeble, 1988)。永續性的定義雖然因領域及議題而異,然而其核心思想均著重於三大要素:生活的有限性,經濟、社會與環境三者的密切關聯,以及資源與機會的平等分配。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對此提出更為精確的解釋:「永續性是在不超過地球生態承載能力的前提下,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能力(Heselink & Goldstein, 2000)。」
聯合國於 2015 年所提出之「2030 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該議程全名為「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在2015年9月由193個會員國於紐約的永續發展高峰會中獲得一致認可,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共研議出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以及169項相關子指標,用以呈現經濟、社會、環境三個面向的關鍵議題,成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共同語言及策略架構,並進一步倡議轉化為具體行動(United Nations, 2015),以期在2030年之前實現目標,並且確保「沒有人將會被遺漏」(Oosterhof, 2018)(Ochôa & Pinto, 2020)。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被視作是對終結全球貧窮、環境保護以及在2030年前促成全人類和平與繁榮的集體承諾。這些目標不僅包括經濟層面,例如「沒有貧窮」與「體面的工作與經濟成長」,同時也關注到社會與環境議題,例如「性別平等」、「乾淨的水與公共衛生」以及「氣候行動」等。這些目標實質上構建了一個多維度的評估架構,其中涵蓋了環境、經濟與社會三大支柱。回溯這三大支柱概念的緣起,永續發展可以從三個領域、維度、範疇或支柱來思考,即環境、經濟、社會。三個領域的框架最初由經濟學家雷內.帕塞(Rene Passet)於1979年提出。它也被表述為「經濟、環境與社會」或「生態、經濟與公平」。爾後一些作者將之擴展為包括文化、機構或治理的第四支柱,或者重新配置為社會的四個領域——生態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從而將經濟學重新納入社會範疇內,並將生態學視為社會與自然的交集(Purvis et al., 2019),以突顯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的密切關聯,同時強調生態就是社會與自然的交融之處。永續發展目標不僅是各國政府的行動指南,更是全球多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藍圖。這些目標與支柱不僅彼此相互影響,也在不斷地在學術研究與實踐中進行調適與升級,以應對全球持續變化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2030永續發展目標」是一個不斷演化、多維度、跨學科的綜合架構,其中包含17項核心目標,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2030永續發展目標包括:
•目標1:終結貧窮。
•目標2:零饑餓。
•目標3:良好的健康與福祉。
•目標4:優質教育。
•目標5:性別平等。
•目標6:清潔水資源和衛生設施。
•目標7: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
•目標8:尊嚴就業與經濟成長。
•目標9:產業基礎設施。
•目標10:減少不平等。
•目標11:永續城鄉。
•目標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目標13:氣候行動。
•目標14:水下生命。
•目標15:陸上生命。
•目標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
•目標17:實現目標的夥伴關係。
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SSD,簡稱地球高峰會)對於實踐永續發展的策略與行動具有指標性。從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到其後的「十年對談(Decade of Dialogues)」,這一連串的國際會議不僅開啟了對永續性相關議題的廣泛討論,更將焦點聚焦至全球性的水、能源、食物與健康等核心議題(Dodds & Strauss, 2012; Grubb et al., 2019)。這些會議更進一步凸顯出已開發與未開發國家之間所存在的嚴重差距。在此高峰會中,多份文件與承諾被發布,旨於推進全球永續發展的議程。在此情境下,2001年的國家議會科學與環境國家會議(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2001 National Conference)則提出了一系列建議(Egelston, 2022),其中包括針對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在永續發展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首先,強調「合作夥伴關係(partnership)」的重要性。圖書館館員與資訊提供者不僅需要主動參與連結資訊來源與資訊使用者,更應該在地方、國家、以至國際層面上計劃與實施永續發展的倡議,從而自然地成為具有價值的合作夥伴(Mabudafhasi, 2002; Witte et al., 2003)。其次,資訊交流(information exchange)是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圖書館員與資訊提供者應主動推廣科學數據的流通,並積極參與當地社區決策的過程,以確保資訊與數據能在決策中發揮最大效用。除此之外,「永續意識(awareness)」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圖書館與圖書館員需要被鼓勵與賦權以促進環境學習與環境意識,包括提高社區成員對於資訊與數據工具適當使用的認知,以協助社區成員能夠更全面地從決策的角度進行評估與整合(Stilwell, 2011; Stoss, 2003)。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與新澤西州的全球學習組織(Global Learning of New Jersey)攜手合作,自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獲得了3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自1999年起為期兩年的計劃。此計劃名為「圖書館建設永續社區」(Libraries Buil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LBSC),旨於協助圖書館工作者了解與「永續」這個詞彙相關的概念與議題。這個計畫呈現出圖書館與圖書館工作者在各種環境中如何作為社區永續發展的策略性資產與資源,同時實現正向發展、環境完整性以及公平的取用權。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建設永續社區(LBSC)」計劃是在美國圖書館協會會長Sarah Ann Long的任期內(1999-2000年)所進行的。她的ALA會長主軸即「圖書館建設社區(Libraries Build Community)」,深入探討圖書館作為促進社區歸屬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她同時主張圖書館及圖書館工作者,除了作為公共服務領域中活躍的參與者,且應與其他社區領袖共同參與社區規劃及發展的決策過程。美國圖書館協會(ALA)與全球學習機構組成的LBSC團隊所採取的首項行動,則出版75,000本資訊手冊「圖書館建設永續社區」,該手冊隨2000年6月/7月號的《美國圖書館(American Libraries)》雜誌一同郵寄。此外,LBSC團隊還準備了一天的培訓工作坊,在2000年芝加哥舉行的ALA年會前夕作為一項會前活動。該工作坊提供了對永續概念的概覽,並強化圖書館員在社區中作為領導者與創新者所扮演角色的認識與理解(Stoss, 2003)。
承上述,圖書館作為資訊及知識的中心,它是顯而易見且易於接觸的社區資源,對社區成員開放,並且在社區中扮演重要角色。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在永續發展全球議程中亦擔任多重而重要的角色,包括作為資訊的樞紐、社區參與的促進者,以及環境意識的傳播者。這些角色不僅印證了圖書館及館員在永續發展實踐中的不可或缺性,同時也為如何更有效地推動全球永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實務意涵。
第二節 圖書館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與探討
1990年代以降,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生態素養(ecological literacy)、綠色素養(green literacy)逐漸受到關注,學者社群開始針對這三種素養的探討申請研究計畫與開設課程。在會議論文《從綠色圖書館到綠色資訊素養》中,S. Kurbanoğlu 和 J. Boustany 探討資訊素養及如何邁向綠色素養,以及如何貢獻至綠色圖書館運動(Kurbanoğlu & Boustany, 2014)。此外,「環境素養」一詞早在1968年即被提及。「生態素養」在當時也不是一個新名詞,它最初在1980年代末被公開使用,後來在1990年代出現。「綠色素養」一詞則是在1990年代初被提及,它被定義為「理解人類決策與行動對環境影響的能力,透過提高對永續發展意識的提升及鼓勵批判性思維,用以改變個人或機構的行為。」「永續發展素養」則是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它定義為「個人深入致力於建設永續未來並協助做出有效決策的知識、技能與心態」。永續發展素養受到關注後,學者社群陸續出版相關書籍與文章,並在會議上發表論文,大學及學院將永續發展素養納入課程中(Hauke, 2017)。透過前述三種素養的發展與研究,我們得以可以窺見學者社群對永續發展議題探討的脈絡與沿革。
當圖書館在永續發展素養教育中的角色逐漸受到重視,「資訊取得」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已被認定為目標16.10下的一個具體指標。公共資訊取得可協助人們做出改善其生活的決策。擁有及時與相關資訊取得的社區,將更有能力擺脫貧窮與不平等,改善農業,提供優質教育,並促進人們的健康、文化、研究與創新。因此,圖書館的核心任務不僅提供資訊取得,同時必須在圖書館利用教育中傳授強化民眾資訊素養之相關知識與技能。然而,要真正滿足永續發展目標的需求,僅僅提供公共資訊取得是不夠的。面對當今世界,圖書館應更進一步協助培養民眾永續發展素養及相關技能,包括思考、解決問題、做出決策,並採取行動。透過強化永續發展素養,協助民眾擁有相關知識與技能,以建構出具備韌性的社會、經濟、環境系統(Hauke, 2017)。
儘管多年來已發展出許多綠色素養倡議,但為圖書館工作者或由圖書館提供的永續發展素養課程卻是寥寥無幾。瑪麗亞.安娜.揚科夫斯卡(Maria Anna Jankowska)在她的著作《專注於永續教育:學術圖書館工具書(Focus 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Tookit for Academic Libraries)》中主張圖書館與圖書館工作者應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教育。該著作強調學術圖書館的新角色,應將永續發展內涵融入資訊素養、館藏發展、學術出版及學術傳播、服務、行動以及未來領導者的教育中(Simpson, 2016)。此外,為了響應全球綠色圖書館運動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永續發展素養應融入圖書資訊科學課程中。在《永續發展素養與資訊素養:圖書館利用教育工作者的經驗(Sustainability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raging Librarian Experience)》文章中),托尼.M.卡特(Toni M. Carter)與格雷戈里.J.施密特(Gregory J. Schmidt)描述了美國奧本大學的圖書館工作者如何將永續發展素養整合到資訊素養課程中,以及這些努力對大學永續發展目標的影響(Carter & Schmidt,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