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應然社會論

原文書名:


9789860762440應然社會論
  • 產品代碼:

    9789860762440
  • 系列名稱:

    當代觀察
  • 系列編號:

    11
  • 定價:

    880元
  • 作者:

    鄧正剛
  • 頁數:

    678頁
  • 開數:

    17x23x3.2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30717
  • 出版日:

    20230717
  • 出版社:

    博客思-蘭臺
  • CIP:

    540
  • 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  

    ※在庫量小

作者簡介


《應然社會論》作者簡介:
鄧正剛
湖南長沙人,漢族,1963年1月出生於平凡的市民家庭,自由職業者兼獨立思想者,無黨派人士;大專學歷,愛好廣泛,特別喜歡閱讀和思考,對社會事物總有自己的看法;從1990年代開始邊工作邊學習邊研究,曾在一些網路平臺投稿發表雜文;從2004年開始著手社會哲學理論研究,《應然社會論》是作者的第一部學術專著。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博客思出版社 出版──《應然社會論》

你存在的社會你真的了解嗎?芸芸眾生日日在其中而不知其所以,作者縱橫時空,從各個角度精闢剖析,重新認識社會存在延續的基礎與來源。
從自然的角度,運用理性思維,站在人類普遍的立場來認識社會,排除不良認知干擾,可以獲得純粹的?實的社會認識。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從自然中提取根本因素作為認識社會的起點,結合人的自然事實,研究了陌生人關係、人的認知缺陷和人類認識的根本問題,探討了理性和正義的基本內涵。下部分從社會關聯和社會組織研究入手,分析了社會經濟、政治、規則、文化和制度作為社會生活主要內容的自然應然性;認為社會矛盾是社會生活應然性的重要體現,社會偏差是極力抹殺和挑戰社會矛盾的觀念和行為,也是專制統治產生的根本原因;應然社會具有發展階段性,應然社會並非無限美好的社會;應然社會的近階段未來社會是權利社會。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書籍目錄


博客思出版社出版──《應然社會論》目錄
目次
序言 IV
上部分 應然社會之自然基礎
上部分導讀 1
第一章 論自然 2
一、自然及其現象 2
二、自然的物質 7
三、自然的生命 17
四、自然的屬性 30
五、自然的精神 38
六、自然的基本事實 44
七、自然的本質是能量 47
八、能量本體主宰自然 60
第二章 論人的自然屬性 67
一、什麼是人? 68
二、人的自然屬性 74
附件:影響人的思維的因素 102
第三章 論人類社會化是如何可能的 108
一、人類社會化的過程 110
二、人類社會化的特點和意義 114
三、人類社會化的可能性分析 117
附件:對古代社會的評價 127
第四章 論社會的存在性 129
一、什麼是社會 129
二、社會與民族的關係 131
三、社會與國家的關係 132
四、社會與家庭的關係 134
五、社會是如何存在的 136
附件一:對社會仿生論的評價 140
附件二:對社會整合論的評價 141
第五章 論人的社會屬性 142
一、符號指代性 142
二、生活複雜性 144
三、社會關聯性 145
四、社會依賴性 146
五、社會結構性 148
六、社會主動性和被動性 148
七、主觀隨意性 154
八、智性 155
九、表達衝動性 157
十、人格真實性 158
十一、唯美性 162
十二、傳承性 164
十三、自我維護性 167
十四、差異性 170
十五、缺陷性 171
第六章 論社會的自然屬性 176
一、物質性和空間性 176
二、結構性和符號性 178
三、系統性和多維性 180
四、能量性和偶然性 181
五、連續性和階段性 183
六、運動性和變化性 184
七、規則性和關聯性 187
八、平衡性和目的性 189
第七章 論人的認知缺陷 194
一、人的認知被束縛在了認知主體之中 197
二、人的感知無法穿透自然和生命 198
三、感官制約認知能力 199
四、認知的清晰度缺陷 202
五、認知的確定感缺陷 203
六、人的認知閾限 204
七、認知的歷史侷限 204
八、認知「域」的缺陷 205
九、學習方式制約認知 208
十、知識加工目的制約認知 209
十一、需求會干擾認知 210
十二、思維慣性的缺陷 211
十三、先入為主的思維缺陷 212
十四、移情思維的缺陷 213
十五、思維懸置的缺陷 213
十六、從眾思維的缺陷 214
十七、社會整體性思維的缺陷 215
十八、社會等級認知缺陷 216
十九、家庭生活的缺陷 217
二十、社會性概念的實體化錯覺 218
二十一、社會主動性認知缺陷 219
二十二、情感強度影響對他人的認知 221
二十三、對他人社會認可的認知缺陷 222
附件:認識人的認知缺陷的意義 223
第八章 論認識 225
一、人類關於認識的認識歷程 227
二、認識的複雜性 230
三、認識認識是如何可能的 237
四、認識是如何開展的 243
五、影響認識效率的因素 270
第九章 論理性 276
附件:感性概念的缺陷 297
第十章 論正義 299
下部分 應然社會之社會生活
下部分導讀 335
第十一章 論社會關聯 336
一、社會關聯的自然基礎 337
二、社會關聯的自然屬性 347
三、社會關聯的類型 352
四、社會關聯的狀態 367
五、社會關聯的結構 390
六、社會關聯的形式 394
第十二章 論社會組織 410
一、社會組織的由來 412
二、組織與群體 422
三、社會組織的種類 425
四、社會組織內部事務機制的二重性 431
五、組織質概念的提出 434
六、社會組織加工理論 436
七、社會組織的環境 438
附件:社會組織的悖論 441
第十三章 論社會經濟 442
一、什麼是經濟? 443
二、經濟的屬性 446
三、經濟的範疇和要素 453
四、經濟的主要問題 480
第十四章 論社會政治 491
一、政治及起源 492
二、政治的種類 497
三、政治的特徵 498
四、政治領域的由來 501
五、政治的主要內容 505
第十五章 論社會規則 525
一、社會規則的由來 525
二、社會規則的結構 541
三、社會規則的類型 541
四、社會規則的種類 544
五、社會規則的機制 555
第十六章 論社會文化 559
一、什麼是社會文化 559
二、社會文化的類型 562
三、社會文化的價值與功效 565
四、文化與文明的關係 577
五、話說陌生人文化 579
第十七章 論社會偏差 589
第十八章 論社會方向 616
第十九章 論應然社會 643
後記 663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推薦序/導讀/自序




上部分導讀
我們認識人類社會有一個潛在的角度和立場問題,從人的角度,站在自我的立場,或是站在某個特定群體的立場,自我意識和特定觀念會干擾社會認知,導致社會認識不真實;筆者主張從自然的角度,站在人類普遍的立場來認識社會,排除不良認知干擾,可以獲得純粹的真實的社會認識。所以為了認識社會,在方法和步驟上應該首先研究瞭解自然,從自然中提取根本因素作為認識社會的起點,然後結合人的自然事實,邏輯推理出人的自然屬性,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人類社會與人類群落和部落存在很大的差異,即人類社會中充滿各種陌生人關係,這是群落和部落中沒有的,人類群體存在社會化過程,於是人的社會屬性和社會的自然屬性隨著社會化而擴展產生。人們認識社會之所以會導致不真實,是因為人的認知缺陷所決定的,研究瞭解人的認知缺陷對於防範和糾正人的認識偏差意義重大,同時研究瞭解認識本身對建立正確的認識也十分有必要。當我們端正了認識姿態以後就會發現,理性能力是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獲得真實性認識的保障。理性是人類的高級智能,在理性的狀態下社會正義才會躍升到顯意識層面。理性思維是打開人類社會神秘現象的鑰匙,於是我們可以發現社會正義無處不在,正義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特別是陌生人之間交往互動的整個過程之中以及每個細節之中。正義具有自然應然的先天性,具有規定應然社會的權威效力,符合正義的觀念和行為是人類社會普遍認可和提倡的,反之是普遍排斥、須要糾正和懲處的觀念或行為。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文章試閱



第一章 論自然
自然,包羅萬象,極其廣闊,絢麗繽紛。自然包括浩渺的宇空、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山河湖海、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等等等;還包括細小、微觀的事物,如微生物、細胞、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等。自然還包括所有存在、意識、法則(精神)、以及一切可能性。
人們習慣把自然分為宏觀、中觀與微觀三部分,並且有狹義、廣義之分。天體、星辰之等級規模稱為宏觀自然,即宇宙;中觀自然是指人類感覺器官可以直接感測到的事物等級規模,或者說是人類看得見摸得著的可以直接體會的自然等級規模;微觀自然是極其微小的需要借助顯微儀器才能觀測的自然等級規模。狹義的自然,意為非人為使然的自然,即不被人類影響、作用、改變、修飾的一切東西。廣義的自然屬於哲學範疇,除狹義自然之外還包括人類及其社會和人的感知、思維、本性等等。
自然還可以分為無機自然和有機自然。無機自然是指純粹的物質,如水、金屬、石頭、核反應;有機自然是指與生命相關的自然世界,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等。無機自然和有機自然看似兩個完全分開的、可以相提並論的自然世界,其實是相互聯繫的、密不可分的。從科學角度來看,無機自然是有機自然的基礎,有機自然來源於無機自然;有機自然包含無機自然的許多元素;脫離無機自然,有機自然必然消亡;自然界還包含無機自然轉化為有機自然的可能性。
一、自然及其現象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要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自然不單是提供了人類生生繁衍的一切資源,還提供了人類為之著迷的無窮奧秘。人類從懵懂時候開始就一直在尋思自然的玄妙,從許多百思不得其解中一次次開悟明瞭。但是,無論人類如何心領神會,似乎都無法看清自然的真實面貌。人類通過現象看自然,發現揭開一層面紗看到的仍然是一種現象,再揭開一層面紗看到的還是現象。於是,有人感歎「自然是一切現象的總和」。
人類目前可觀察到的、可偵測到的所有具體事物,就是現象了。現象,是指事物及其關係可以刺激人類感官的徵象。現象的數量與現象之間的關聯與人類認知能力和認知深度成正比。自然現象千萬種類,千差萬別,不會一窩蜂的同時作用於人類(特別是早期人類),隨著人類的遷移、繁衍和發展,更多的自然現象層出不窮的撞擊人類感官;再則,人類的領悟能力也在逐漸提高。所以說,從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自然現象作用於人類身上必然會體現出先後順序。
純粹的現象產生於單純的基礎的自然認知,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風雨雷電、晝夜更替、冷熱變化、物體下落、熱氣上升、饑餓、性欲等等,是為第一現象,也叫做初始現象,第一現象產生於人類的直觀感受。自然事物直接作用於人類,這是早期人類面臨的最為基本的自然現象。自然的存在物以及人類的本能直接作用於人類,早期人類無法回避,只能全盤被動接受。直到近三千年以來人類才開始哲學思考,才有了「存在」的意識和概念。自然第一現象也可以稱為存在現象,之所以也叫做初始現象,是因為最為基本的自然現象是人類認知和認識的起點,沒有這個起點那麼其他所有的現象也不可能被人類感知,也就沒有了意義。在此時,人類還處在族群階段,已經形成了語言的雛形。
第一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稱為第二現象。如烏雲與下雨、雷電的關聯;季節循環的順序;生命體的誕生和死亡過程、天上下雨地下濕,通過觀察地上是否是濕的來判斷是否下過雨;熱的物體會冷卻;物體間相互碰撞會產生力量;堅硬鋒利的物體是武器等等,第二現象來源於人(觀察者)的記憶和經驗。此時的人類已經步入了部落制石器時代,語言已日漸成熟。
人類對自然的作用及其作用的結果,稱為第三現象。如看見許多人打傘而判斷是否在下雨;喝燒開過的水會更舒服;圈養動物能長期有效提供食物;耕作能使生活更穩定;摔倒受傷需要治療;高空跌落會有生命危險;吃腐爛的食物會生病等等,第三現象是人類加入自然以後的自我感受和經驗總結。此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