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操弄【劍橋分析事件大揭祕】:幫川普當選、讓英國脫歐,看大數據、Facebook 如何洩露你的個資來操弄你的選擇?

原文書名:Targeted: The Cambridge Analytica Whistleblower's Inside Story of How Big Data, Trump, and Facebook Broke Democracy and How It Can Happen Again


9789863844044操弄【劍橋分析事件大揭祕】:幫川普當選、讓英國脫歐,看大數據、Facebook 如何洩露你的個資來操弄你的選擇?
  • 產品代碼:

    9789863844044
  • 系列名稱:

    地球觀
  • 系列編號:

    0NEV0055
  • 定價:

    530元
  • 作者:

    布特妮.凱瑟(Brittany Kaiser)
  • 譯者:

    楊理然、盧靜
  • 頁數:

    384頁
  • 開數:

    17x23x2.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108
  • 出版日:

    20200108
  • 出版社:

    野人-遠足文化
  • CIP:

    312.74
  • 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劍橋分析洩密內幕大驚爆】★★★──
川普當選、英國脫歐不是民主政治的選擇,
而是「劍橋分析公司」的精心算計!
當大數據、心理學成為武器,
選民變成操弄工具,
我們該如何抵擋民粹風暴的強勢逆襲?網路選戰未來又將如何不斷撕裂民主?


※ 「劍橋分析公司」前業務總監布特妮.凱瑟,第一手公開數位選戰的操作內幕!
※ 川普最不想看到的爆炸性回憶錄,首度揭露川普陣營與俄羅斯、「劍橋分析」的三方合作
※ 歐美資訊戰的前車之鑑,台灣面對網路戰爭的必讀好書!

★ 繁體中文版獨家收錄「劍橋分析公司.全球客戶地圖」
★ 售出13國版權,讀者熱烈期待(德、西、荷、意、日、英、韓等多國)
★ 電影改編版權洽談中

「劍橋分析公司」知道你按讚了什麼,知道你買了什麼,知道你恐懼和害怕什麼。
他們比你還了解你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如何操縱你。

2014年,本書作者布特妮.凱瑟進入「劍橋分析公司」工作,這家公司即將顛覆全球選舉生態,他們擁有特殊的技術,能夠透過投放特定資訊,誘導選民做出特定的投票選擇。
3年的內部經歷,讓布特妮.凱瑟看到大數據如何被用作選戰武器,成功煽動選民對希拉蕊的仇恨和不信任;她也看到了美國極度鬆散的個資保障法規,如何對隱私和民主構成巨大威脅;她更看到了「政治顧問公司」一再突破道德底線,違法替候選人競選。
這一次,她決定暫拋人身安全,親自現身爆料……

◤川普靠亂放砲獲得高人氣?
錯!他靠得是劍橋分析的「行為精準投放」策略
川普每一次在電視和造勢大會上亂開地圖砲後,
「劍橋分析」馬上會把反應比較好的演講片段,剪成千百種不同版本的廣告,
針對不同性別、種族與背景的人,製作扭曲化的現實。
「劍橋分析」24小時都在追蹤廣告效益:受眾在幾分幾秒暫停、重複看了哪些段落,
每一個細節都會在第一時間被記錄下來。
這讓搖擺州選民投給川普的意願提昇了3.9%,投給希拉蕊的意願降低了4.9%。

◤「行為精準投放」5階段:劍橋分析最強大的操弄人心技術
第1階段:用「OCEAN計分法」分析選民性格,找出可被誘導的神經質選民、中間選民。
第2階段:導入最強大的預測演算法,預測選民偏好的議題和候選人。
第3階段:在選民最常使用的網路平台,投放煽動廣告。
第4階段:開發遊說app「里彭」,將選民個資視覺化,協助選戰人員電話遊說。
第5階段:測試「精準投放」的效果,24小時根據點閱率調整廣告的聲音、色彩或是口號。

◤Facebook已經知道用戶個資遭竊,卻知情不報,
導致希拉蕊被嚴重抹黑,
民主黨選民被壓制而不出門投票……
「劍橋分析」持續在Facebook上投放心理測驗,
以此方式取得了每位18歲以上美國成人的5,000個資料點,相當於大約2.4億人的資料。
接著,我們瘋狂買下Google關鍵字搜尋服務,
讓希拉蕊的搜尋結果充斥著「狡猾」、「騙子」、「黑人小孩是兇惡的野獸」等資訊,
導致希拉蕊票倉──美國黑人投票率創下20年來最低。

◤選戰是情緒的戰爭,若要操弄「脫歐公投」,
我們要做的就是「操弄恐懼」……
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劍橋分析」都特別關注心理脆弱的選民,
我們許多選舉廣告也流於散播恐懼,原因是什麼?
那是因為我們發現,恐懼比任何武器都有效,
即便對不那麼神經質的人也是如此。
以脫歐公投為例,只要散布英國國民健保破產的恐懼、渲染移民和恐怖份子湧入邊境的幻想,
就能誘導選民投給脫歐。

◤極少人知道,Facebook、Google和Twitter,
曾經提供川普競選陣營直接的人力支援……
Facebook和Twitter會外派工作人員到川普競選團隊,
親自推銷、教導我們使用類似白手套的選舉廣告服務,
他們甚至設計了新型廣告工具幫助我們收集使用者資訊。
Google則是每天都會向川普競選團隊出售庫存,
一旦有新的獨家廣告空間可以購買,他們就會通知川普團隊。
「劍橋分析」光是在數位廣告上,就支出高達30億台幣的經費,其中大部分流向Facebook。
美國人民成了網路戰爭的受害者,
而馬克.祖克伯和雪柔.桑德伯格卻靠這種事大撈了一筆,還沒有半點悔意。

至今,「網路選戰」仍在侵蝕著所有民主國家的選舉機制,包括台灣。
布特妮.凱瑟以自己誤入歧途的經驗為例,
在書末提出4大點終結數據戰爭的方式,
大聲疾呼,教育大眾掌握自己的數據、免於被邪惡力量利用。

【媒體好評】
.「這本書相當罕見,內容不僅重要,更非常扣人心弦。」──《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布特妮的故事引人入勝、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2020年總統大選即將到來,這是一本必讀的好書!」──《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好評(Starred Review)

【揭祕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
★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胡采蘋╱財經網美
★范琪斐╱資深駐美特派記者
★范 疇╱作家、知名評論家
★張國城╱北醫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家的決斷》作者
★陳思宏╱旅德作家、《叛逆柏林》作者
★彭紹宇╱影評、演員、專欄作家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作者簡介


布特妮.凱瑟(Brittany Kaiser)
★Netflix紀錄片《個資風暴The Great Hack》主角
★「劍橋分析醜聞」吹哨者

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美國前業務發展總監,曾在歐巴馬臉書的經營團隊中工作、是死忠的民主黨支持者,卻在2016年成為協助川普勝選的幕後推手。

布特妮.凱瑟大部分的職業生涯,都在為進步的政治運動和人權組織服務。自2014年起,她開始在英國和美國的「劍橋分析公司」工作,歷時3年半,在這段期間內,該公司利用大數據、不道德商業行為,成功促使英國脫歐、川普當選,她選擇揭發前任雇主和全球大數據產業的黑暗面。離職後,布特妮.凱瑟創立了數字資產貿易協會(DATA),以「數據權利即人權」為基本信念,致力於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推進立法改革,保護大眾控制自己數據資產的權利,希望能藉此確保「民主」的長期安全。

譯者簡介


楊理然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哲學博士,臺大博士後研究,陽明大學兼任教師。《民主式經濟的誕生》譯者。翻譯興趣包括哲學、倫理學、美學以及當代社會政治議題。

盧靜
雜學家。為了畢業劇本接觸TRPG,為了推廣遊戲開始翻譯,結果入門卻是社會科學。喜歡民俗、文學、社會科學,希望透過翻譯,讓讀者用新的視角觀看生活與社會。
譯作賜教:[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序章╱遭到特別檢察官約談的那一天
全彩照片集
◎〔第一章 他們顛覆了全球選舉生態〕2014年初
◎〔第二章 所有荒唐錯誤的起源〕2014年10月∼12月17日
◎〔第三章 奈及利亞,數百萬美元的選戰合約〕2014年12月
◎〔第四章 奈及利亞億萬富翁氣炸了〕2015年1月∼4月
◎〔第五章 深入「劍橋分析」的機密技術核心〕2015年2月∼7月
◎〔第六章 前進美國!獲得川普新帝國的鑰匙〕2015年6月
◎〔第七章 英國脫歐,劍橋分析準備大展身手〕2015年9月
◎〔第八章 臉書,最會卸責的個資漏洞公司〕2015年12月∼2016年2月
◎〔第九章 合作對象愈來愈骯髒,我該怎麼說服自己?〕2015年9月∼2016年2月
◎〔第十章 為川普贏得選戰的是Facebook、Google和Twitter〕2016年夏天
◎〔第十一章 脫歐公投根本就是恐懼的總和〕2016年春∼夏
◎〔第十二章 褲子口袋裡的希拉蕊慶功酒會門票〕2016年8月∼2017年1月
◎〔第十三章 世界毀滅了〕2016年11月∼12月
◎〔第十四章 脫歐炸彈來襲!劍橋崩毀的前奏〕2017年1月∼6月
◎〔第十五章 墨西哥大地震讓我決定離職〕2017年7月∼9月
◎〔第十六章 與劍橋分析關係改變〕2017年10月∼2018年1月
◎〔第十七章 劍橋分析面臨質詢〕2018年2月∼3月
◎〔第十八章 被拖垮到人生谷底〕2018年3月16∼21日
◎〔第十九章 決定說出真相並承擔後果〕2018年3月21∼23號
◎〔第二十章 踏上未知的贖罪之路〕2018年3月23至今
後記
終結數據戰爭
謝辭


推薦序/導讀/自序


【揭祕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旭暉(香港國際關係學者)
★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胡采蘋(財經網美)
★范琪斐(資深駐美特派記者)
★范 疇(作家、知名評論家)
★張國城(北醫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家的決斷》作者)
★陳思宏(旅德作家、《叛逆柏林》作者)
★彭紹宇(影評、演員、專欄作家)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

文章試閱


◎序章Prologue╱遭到特別檢察官約談的那一天
沒有什麼比跟聯邦探員一起坐車,更能讓你質疑自己的人生選擇了。2018年7月18日上午,我心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想法。那時聯邦探員隨車陪著我蜿蜒穿過華盛頓特區的街道,前去參加特別檢察官(Special Counsel)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的約談。

其實,那天早上我坐了兩趟車。第一趟車帶我去了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隨機挑選的一間咖啡店。當我一開始滑進車子的後座時,司機得到的指示是這樣的:司法部的人會等到最後才選一個地方,沒有事先計畫,也沒有事先告訴任何人。然後等我們上路了之後,司機才會透過無線電得知我們的目的地。在咖啡店的時候,第二趟車的司機就在路邊等待。和第一趟車一樣,第二位司機也穿著深色西裝,戴著墨鏡,同樣地也有另一位探員在車上,而車窗都裝上了隔熱紙。搭上第二趟車時,我從車窗望出去,城市裡閃閃發光的建築和
街道,明亮、白炙、閃現而又消失,就像相機的閃光燈一樣從我們車旁掠過。

在我上了車,坐在兩位律師之間的後座位子上時,實在很難不去思考自己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才會要去和聯邦特別檢察官談論我在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中所做的一切。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成為惡名昭彰的政治傳播公司(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firm)。

想當初,我是懷著讓我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的希望而進入這家公司。結果現在事情卻變得如此荒唐,而且一切似乎都扭曲到無法挽回了。我的初心只是想要學習如何善用數據資料,但在幫助父母度過經濟難關的過程裡,我也漸漸犧牲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個人價值觀。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我的天真和野心是怎麼讓自己站到了歷史錯誤的一邊。

在5年之前,我加入了劍橋分析的母公司「SCL 公司」(SCL Group)。具體來說,當時我加入的是他們集團的「SCL 社會公司人道援助部門」(humanitarian division, SCL Social),而我是在公司執行長亞歷山大.尼克斯(Alexander Nix)的手下做事。在這個嶄新開端之後的幾年裡,一切的發展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作為一名終身民主黨人,多年來一直是支持進步價值的運動人士,也因此我說服自己以不接觸公司的共和黨客戶為藉口,開始在劍橋分析公司工作。但過了沒多久,因為人道主義的相關計畫實在難以獲得穩定的資金,而其他部門的成功也在誘惑著我,於是我開始逐漸偏離自己的原則。在劍橋分析公司裡,我第一次在職業生涯中賺到了一大筆錢,而他們也讓我相信,自己正在從無到有和大家一起建立革命性的政治傳播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我見識到了劍橋分析公司所颳起的巨大影響力:一方面公司盡可能獲取美國公民的個人資料,另一方面則利用這些個資去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其中我也見識到臉書公司(Facebook)對於隱私政策的隨便態度,也看到聯邦政府完全忽視了對個資的法律監管,而這些都促成了劍橋分析公司的巨大影響力。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劍橋分析公司是怎麼利用個資的力量,幫助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贏得總統大選。

車繼續開著,我和我的律師靜靜地坐在後座,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事情做準備。我們也都知道,我將會完整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現在的問題只是大家到底想知道些什麼。大多數的人似乎都想要知道這些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也想要我從專業和個人觀點提供答案。我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為何我的價值觀變得如此扭曲,例如從我的家庭財務狀況到我當時相信希拉蕊無論如何都會贏的謬論。但這些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許最真實的原因是,在這過程中的某處,我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在剛開始做這份工作的時候,我曾以為自己是個行家,早已知道政治這行有多麼憤世嫉俗、有多麼混亂,但結果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當時的自己實在是過於天真了。

而現在,就是我必須糾正錯誤的時候。

汽車平穩駛過華盛頓特區的街道,我開始感覺到我們快要到達目的地了。特別檢察官的團隊曾警告我,當我一抵達要接受審問的那座大樓,就會有大批記者在等著我,所以不要感到害怕或驚訝。本來他們說那座大樓很安全,但據說現在已非如此。因為記者們發現那座大樓就是用來約談證人的地方。

司機跟我說,一位記者正躲在信箱後面。他認出了那是CNN 的記者,因為他曾經看到她穿著高跟鞋,在大樓裡閒晃了八小時。「妳看,他們為了追新聞,什麼事都做的出來!」他喊道。當我們接近那棟大樓,轉了一個彎正要進入後面的車庫時,司機叫我把臉從窗戶邊移開,雖然說,窗戶早已貼上了深色隔熱紙。為了這次和特別檢察官的面談,我被告知要把這天完全空出來。他們同時也警告我,沒有人知道我得花多少時間作證,也沒有人知道我會被盤問多久。但不管多久,我都準備好了。畢竟,現在的處境是我自己造成的。

一年前,我決定挺身而出,在我所熟悉的黑暗之處點亮一盞明燈,成為一名吹哨者(whistleblower)。我這麼做的理由,是因為當我面對現實,看著劍橋分析公司所做的一切之後,我清楚地發現自己是多麼誤入歧途。此外我也認為這麼做,是能彌補我所犯下錯誤的唯一方法。但其實更重要的理由,是因為我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任何願意傾聽的人聽。也只有透過這個故事,才能讓我們學習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並做好準備。這就是我現在的使命:對劍橋分析公司的運作方式以及大數據(Big Data)所帶來的危險發出警告。這樣一來,下次兩黨選民才可能更加理解,我們的民主正在面臨怎麼樣的資訊戰(data wars)威脅。司機把我們帶進地下室車庫,越開越深,不斷繞著彎道往下而去。

為什麼要帶我們到如此之深的地方?我不禁想著這個問題。但其實,答案我早已明瞭:如今,保有隱私是一件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