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超級工程MIT【書盒典藏版】(共5冊)

原文書名:


9786263145856超級工程MIT【書盒典藏版】(共5冊)
  • 產品代碼:

    9786263145856
  • 系列名稱:

    科學++
  • 系列編號:

    0EYYC019
  • 定價:

    2250元
  • 作者:

    黃健琪
  • 相關作者:

    吳子平?繪
  • 頁數:

    340頁
  • 開數:

    21x26x4.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0108
  • 出版日:

    20240108
  • 出版社:

    木馬-遠足文化
  • CIP:

  • 市場分類:

    學習讀物(高年級)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童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每個台灣孩子都要知道的台灣超級工程★
隧道、橋梁、摩天大樓、高速鐵路等設施並不只是選擇一個地方就開始建設,還要做許許多多的調查和檢測,才能做一個對大多數人都受益的決定。因為公共建設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甚至五十年、一百年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孩子學習的場域,透過台灣的超級工程,更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在學校所學的學科和未來生活的關聯,並且能更了解自己居住且深愛的土地。

超級工程MIT全5冊書盒典藏版主題如下:
《01穿越雪山隧道》
《02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
《03觸碰天際的台北101》
《04奔馳南北的高速鐵路》
《05把水留住的曾文水庫》

雪山隧道、高屏溪斜張橋、台北101、台灣高鐵及曾文水庫都是名揚世界的工程建設,包含基礎工程如隧道和橋梁、交通建設如高鐵、水資源建設如水庫,以及超高大樓如台北101,在當時都是具有技術突破及劃時代的意義。透過編輯手法,將這些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有系統的組織及呈現,讓孩子學習像工程師一樣的跨領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深入淺出的設計,累積孩子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1.記者追蹤報導,幫孩子提問,做思考的引入
2.循序漸進的專題報導,為孩子解答工程的祕密
3.超級拉頁及圖解,訓練孩子讀圖表的能力
4.延伸國內外超高建築工程,讓孩子瞭解更全面
5.設計趣味工程師學習單,讓孩子體驗工程師思惟

本系列六大特色
1.扣合國小自然、社會科領域
--台灣的城鄉與區域
--家鄉的開發
--科技的發展
--台灣的自然環境等單元
2. STEAM跨領域學科應用
--科學、技術、工程、人文與藝術及數學
3.符合SDGs目標
指標6乾淨水與衛生、指標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4.資訊圖解化
--統計圖表、地圖、步驟插圖、結構剖面、流程圖一目了然
5. 精細插圖大拉頁
--主要建築結構展開圖解,強化學習興趣
6. 開拓國際視野
--延伸介紹海外相關工程建設,與世界接軌

作者簡介


黃健琪
平日閱讀習慣頗雜食,寫作範疇堪稱跨界,喜歡將自己雜七雜八的想法編寫下來,與小朋友分享。作品曾獲《好書大家讀》優良圖書推薦。著有《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火04車開進地底下》、《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07不能再斜的比薩斜塔》,及《超級工程MIT》系列。

譯者簡介


吳子平
曾經是一個很愛畫圖的小孩,現在是一家人都很愛畫圖的家長。畫過很多童書,希望變成老爺爺的時候也還在畫圖。

相關作者簡介


審訂
王仲宇|橋梁醫生、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朱登子|台灣高鐵總工程師、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高憲彰|隧道協會理事、中興工程顧問社大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建州|高屏溪橋建造工程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
鍾文貴|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謝紹松|永峻工程顧問公司建築師/台北101結構工程師
蘇昭旭|台灣高鐵探索館首任館長、NGO鐵道智庫中心執行長
(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回想四年前企劃《超級工程MIT》,就是懷著一股「把台灣超級建築的故事記錄下來吧」、「這題材我們也作得到」的心,投入製作。我們採用記者問問題的方式,把讀者對公共建設的疑問,循序漸進的把公共建設之所以如此考量並建造的過程,用故事、透視圖解、步驟插圖、統計表格等方式一一呈現。我們還特別設計一張大拉頁,把建築的主要結構精細繪製,拉線說明,每到學校分享時,看到師長及學生的驚艷目光,就知道這樣的安排值得了!
科普閱讀就是生活場域中的學習和觀察,這可以來自家庭、學校,更是來自社會那些重大建設,因為它關係著每個人現在和未來的生活,例如高速鐵路加速了南北地方的交流和發展、缺水的南台灣利用改善水庫讓水資源永續;工程建設也是跨領域的學習,它是STEAM各領域結合運用的絕佳範例。
很開心這系列5冊終於集結,也很自傲的跟大家分享,我們擁有的超級工程,也不輸給世界其他偉大的建築。這系列陸續推出以來受到的肯定和推薦,都是支持台灣原創圖書的動力。這系列是台灣最領先、跨領域、最在地、擁有強圖解,並和國際接軌的圖書,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每本書都有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建築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工程建設完整的結構。
6.接軌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海外重要的超級工程。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給台灣孩子的寶貴禮物

在我們成長的年代,台灣仍在進步中,我們只能看著國外的紀錄片、國外翻譯進來的書,讓我們知道國外的偉大工程是怎麼做到的。
我曾看過一部關於明石大橋的紀錄片,印象非常深刻。裡頭提到,當地原本多靠船運,溝通淡路島與神戶,但經過幾次數百人的船難,大量學童溺死後,日本民意強烈要求興建專屬橋梁,提供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明石大橋建造過程中,還遇到規模7.3的阪神大地震,震央離工地僅4公里,不過事後檢查,橋墩沒有受損,只是位移。修改路線讓橋長增加1公尺,地震三年後,依然順利完工。
我當時就覺得,像這種認識到自己生活環境的問題,努力去思考怎麼解決,一邊解決的過程中,又遇到新的問題,再繼續思考怎麼解決,正是工程的核心精神。
斜張橋之於台灣,就是類似的概念。這幾年,在路上開車,越來越常看到這種造型獨特的斜張橋,只覺得特別,一直不知道為什麼。
看了超級工程MIT系列的《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才知道,原來斜張橋的特色是:大跨徑、造型獨特、工程難度略高,但造價合理,且維護費用可負擔。很適合現在的台灣。
至於建造過程中,那些超大跨徑橋面、超長的強力鋼索,到底是怎麼吊上去的,超高的水泥塔柱又是怎麼灌出來的,這些令一般讀者感到好奇的細節,本書作了很好的圖解介紹。
讀了這本書,再開車看到斜張橋時,那種感覺很特別,原來身邊的許多改變,背後的工程細節這麼多。也認識到,不只是國外的工程有故事,其實我們身邊的這些斜張橋,也都有各自的故事,而且,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
優秀的工程,解決了一個一個的難題,讓我們的生活面貌開始改變。而下一代人,也將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更新的技術,打造更困難的工程。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前陣子有個演講,說到台積電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實是台灣的很多天時地利人和因素所共同造就的。演講中提到,其中一個讓台積電能這麼成功的原因,就是台灣發達的高速公路網,以及平穩且快速的高鐵,造就西岸一日生活圈,讓傑出的工程師,能夠不搬家,只用一個小時的車程,在竹科、中科、南科之間迅速支援,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明確的例子,優秀的交通建設工程,孵化了優秀的半導體工程。說明我們所完成的每個工程,所克服的每個難題,都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更好的基礎上前進,形成我們之前根本沒想過的優勢,站上世界舞台。
作為這套書的粉絲,我是真的每個字都看。每一本的工程主題,都是在解決一個我們自己生活環境與土地上的問題,從分析問題、初擬方案、實際執行、遇到困境,再想辦法突破。而這一整套書,就是在解決我們「缺乏同時適合大人跟小孩的台灣工程科普讀物」的問題,作者黃健琪在第1冊《穿越雪山隧道》的序言中,稍微提到這些辛苦的過程,但我想整個編輯團隊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是非常巨大的。
很高興等到了這一天,我們不再只能仰望外國,依賴翻譯。而能仔細看見我們居住且深愛的土地,那些用心做出世界級成績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作品。
這是屬於台灣自己的,教育工程。

蔡依橙(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板主 / 素養教育工作坊 講師)

作者序
一起來感受超級工程的魅力

身為記者,我採訪過多種不同類型的題材,寫過許多專題報導,同時我也是作家,為小朋友編寫兒童讀物許多年。我常常要閱讀和查詢非常多的資料,也要時時注意目前社會、國際發生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我們很關心、小朋友想要知道的。當我寫完《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火車鑽進地底下》之後,我發現工程的世界實在太吸引人了,最直接的魅力就是那些工程的機械器具,例如挖地鐵隧道的潛盾機,展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也展現了人類如何克服艱難的條件達成任務的智慧。
我興致勃勃和出版社編輯分享我的感受,以及我在撰寫時對於國內太少這類圖書可供閱讀的困擾。另一方面來看,喜愛交通運輸、建築工程類型圖書的孩子,看完童書好像也就沒有銜接的閱讀素材了。「何不企劃工程類型的圖書給孩子呢?」於是,我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超級工程MIT》的作者了。
說到工程,並非我的專業,所以要能夠快速進入工程的領域,我們都認為就從台灣的工程下手,而能名列台灣超級工程之首的,我想非雪隧莫屬。雪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隧道,為什麼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時間、金錢建造;台灣隧道這麼多,為什麼獨獨只有雪隧在通車前後,都能占據新聞版面;為什麼雪隧工程延宕的報導,總是會出現「抽坍」、「湧水」這兩個詞,這是我身為讀者時對雪隧報導的印象,卻有好多不理解的地方。
直到撰寫《超級工程MIT》,回頭閱讀這些新聞細節和查詢各種資料,我才驚覺以前因為不懂專有名詞,錯過了許多故事。不知怎麼的,從這時候開始,我化身成了本書的記者追追,一發不可收拾的,一篇接著一篇的查下去,親自走了趟雪山隧道,還去拜訪了雪隧文物館,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找了許多專家詢問。
除了工程的艱難外,雪隧也締造了許多在當時的創舉:為了能讓雪隧主坑貫通,工程人員得先挖導坑;使用傳統鑽炸法,又派了巨大的TBM機器巨獸挑戰難纏的四稜砂岩;為了讓雪隧通氣,挖了可以塞進台灣最高的101大樓的豎井……無數的工程人員,24小時輪班,耐著高溫,泡在水裡,才終於讓雪隧貫通,這麼偉大的隧道工程,超級工程MIT怎麼能少了它。
我希望小讀者喜歡這本書,能夠透過台灣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去探索你自己的能力、潛力和未來生活的可能性,我也希望大讀者和我一樣,因為閱讀這本書,讓工程不再只是個讓人過目就忘的名詞,而是個對你有意義,能成為激發你關心和了解台灣工程建設的動力。跟著化身為追追的我,一起去看看台灣的雪山隧道,了解隧道工程會遭遇的挑戰,隧道工程的應用,以及台灣與世界各國隧道的過去與現況。
黃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