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跟大師學創造力6:瑞秋.卡森與環境保育+21個生態實作
原文書名:Rachel Carson and Ecology for Kids: Her Life and Ideas, with 21 Activities and Experiments
產品代碼:
9786267069837系列名稱:
STEM系列編號:
XBST0011定價:
380元作者:
蘿薇娜.苪伊譯者:
周宜芳頁數:
160頁開數:
24x19x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0825出版日:
20220825出版社:
字畝文化-遠足文化CIP:
785.28市場分類:
學習讀物(低中年級)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童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自然界的萬物都互有關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單獨生存,包括人類。」
──瑞秋.卡森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對享受大自然提供的服務,認為理所當然而需索無度。瑞秋.卡森卻以《寂靜的春天》一書,敲響人們正在破壞自然的警鐘:自然界的萬物都互有關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單獨生存,包括人類。她激勵了那些尊重和熱愛自然環境的人們,啟發了一場延續至今的環境運動。
透過這本書,可以充分了解瑞秋.卡森的一生,包括她的寫作脈絡,以及她對科學與環保的貢獻。是她喚起全世界對化學合成劑傷害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的認知,啟蒙了當代環境保護運動。
★ 國小高年級以上適讀──自然科補充教材首選。
★ 收錄超過1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 21個實作活動,對照國中小自然、藝術與人文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製作鳥食糕、繪製聲音地圖、認識食物鏈與食物網、發明生態系……等。
★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自然界的萬物都互有關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單獨生存,包括人類。」
──瑞秋.卡森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對享受大自然提供的服務,認為理所當然而需索無度。瑞秋.卡森卻以《寂靜的春天》一書,敲響人們正在破壞自然的警鐘:自然界的萬物都互有關聯,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單獨生存,包括人類。她激勵了那些尊重和熱愛自然環境的人們,啟發了一場延續至今的環境運動。
透過這本書,可以充分了解瑞秋.卡森的一生,包括她的寫作脈絡,以及她對科學與環保的貢獻。是她喚起全世界對化學合成劑傷害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的認知,啟蒙了當代環境保護運動。
★ 國小高年級以上適讀──自然科補充教材首選。
★ 收錄超過1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 21個實作活動,對照國中小自然、藝術與人文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包含:製作鳥食糕、繪製聲音地圖、認識食物鏈與食物網、發明生態系……等。
★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作者簡介
蘿薇娜.苪伊 Rowena Rae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擁有科學寫作碩士學位和兩個生物學學位,是一名自由編輯和兒童作家,擅長撰寫科學和自然文章,作品發表於兒童雜誌《Yes Mag》,並著有《上游,下游:探索流域連接》、《三文魚:游泳求生》、《化學世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等書。另外和姊姊共同撰寫短篇故事集《梅格和格雷格系列》,是專為學習閱讀障礙的孩子而設計,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書評讚譽有加。
書籍目錄
總導讀╱鄭國威
大事紀年表
引言
第1章 生物學之路
用感官體驗大自然
大家來寫俳句
第2章 初探海洋
製作鳥食糕
畫出鳥類遷徒路線
第3章 書寫海洋
畫一張聲音地圖
寫一篇關於一種瀕危動物的作文,並用聲音幫你改作文
第4章 拓展範圍
建立種子庫
發明一種生物和它的生態系
寫一份動物履歷
第5章 在海底與世界之巔
檢視食物鏈與食物網
製作食物金字塔
生態系大尋寶
第6章 大自然的驚奇
地球有多少水?
建立蟲蟲農場
第7章 萬物都相互關聯
建立一個平衡的生態系
生物累積與生物放大效應的實作練習
第8章 當鳥兒無法歌唱
漫畫創作
樹木提供哪些服務?
第9章 最後篇章及影響
紙作「彩繪玻璃」帝王斑蝶
設計宣傳海報
寫一封信給瑞秋.卡森
謝辭
名詞解釋
探索資源
推薦序/導讀/自序
得獎與推薦記錄 ★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推薦系列
★系列得獎紀錄:
【2017年OPENBOOK好書獎 最佳青少年圖書大獎】
《跟大師學創造力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跟大師學創造力2: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好書大家讀第74梯次推薦好書】
《跟大師學創造力3: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第41次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
《跟大師學創造力3: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跟大師學創造力4: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跟大師學創造力5: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本書特色
(編輯小語)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並設計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發現與創造,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進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本系列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五年級以上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跨領域人文x科學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
1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6瑞秋.卡森與環境保育+21個生態實作
7愛因斯坦與相對論+21個科學練習
8梵谷的藝術創造+21個藝術活動
9阿波羅登月任務+21個太空探索活動
文章試閱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鄭國威(泛科知識 知識長)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教育方針,早被這個加速時代反噬。當人工智慧加上大數據,正在代理人類的記憶與決策,而手機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正在成為我們肢體的延伸,「深度學習」怎麼會只是機器的事,我們人類更需要「深度的學習力」來應對更快速變化的未來。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臺灣學生雖然數理學科知識排名前列,但卻缺乏敘理、論證、思辯能力,閱讀素養普遍不足。這樣的偏食發展,導致文科理科隔閡更遠,大大影響了跨領域合作能力。
文科理科繼續隔離的危害,全世界都看見了,課綱也才需要一改再改。但這樣就能解決開頭問的兩個問題嗎?我發現的確有解法,而且非常簡單,那就是「讀寫科學史」,先讓孩子進入故事脈落,體驗科學知識與關鍵人物開展時到底在想什麼,接著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情況變了,你認為當時的XXX會怎麼做?」等問題,來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閱讀是Input,寫作是Output,孩子是否真的厲害,還得看他寫了什麼。炙手可熱的STEAM 教育,如今也已經演變成了「STREAM」—其中的R指的就是閱讀與寫作能力(Reading & wRiting)。讓偏向文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追根溯源,才能真正體會其趣味,讓偏向理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更能加強閱讀與文字能力,不至於未來徒有專業而不曉溝通。
市面上科學家的故事版本眾多,各有優點。仔細閱讀過這系列,發現作者早就想到我尋覓許久才找到的解法。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引言
一名女子在船上倚欄而立。她凝視著海洋,微風習習,吹皺了海面。這名叫做瑞秋.卡森的女子在許多方面都非常成功:她在政府漁業局擔任生物學家、出了一本關於海洋的書,而且有個甜蜜
的家庭。但是,她並不因此感到滿足。她一直夢想著成為全職作家,可是她在幾年前出版的第一本書,讓她對寫書感到幻滅。她學的是海洋科學,她的興趣是研究鳥類和賞鳥、研究海洋與探索海岸、研究大自然和書寫自然。她的下一步要做什麼?她的未來會如何?
1946年時的瑞秋.卡森還渾然不知,在接下來的幾年,她將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成為美國最知名的自然作家。她將面臨家庭的危機,還得和自己惡化的健康奮戰,在這一切的歷程當中,她不斷思考、持續閱讀和寫作。雖然在寫作時,她總覺得自己像是逆流的魚,但終究她會寫出優雅的文字,觸動數百萬人的情感與心靈,最終出版一本挑起人們的怒火,同時得到廣大讚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書。
Chapter 1 生物學之路
「在我的記憶裡,我對戶外世界和整個大自然,永遠都是興趣盎然。」——瑞秋.卡森,發表於1954年的一場演說。
大約100年前,某個5月的清晨,一名十四歲的女孩收拾好筆記本和照相機,打包了一份午餐。然後叫上她的狗,一起離開女孩與家人一起住的那幢小巧的賓州農莊,走過布滿露珠的草地,沿著小徑走進森林裡。自她有記憶以來,她就經常和母親一起,穿梭在這座樹林裡。她叫得出那些樹木和花朵的名字,也能根據鳥兒的叫聲、羽毛斑紋、甚至是鳥巢,辨識各種鳥類。
這天早晨,女孩和她的狗往山丘上走去。她們踩過地面厚實的松針,一陣辛香撲鼻而來,她沉醉在一片寧靜裡。一陣鳥鳴聲傳來,她凝神傾聽,音調像是「烏依曲哩、烏依曲哩」—她隨即在筆記裡記錄下來。她認得這鳥,那是一隻馬里蘭黃喉地鶯。一人一狗循著鳥鳴聲走。女孩躡手躡腳,輕巧的穿梭在樹林間,不時停下來聆聽,走走停停。她的探索終於有了收穫:在一處陽光普照的灌木叢裡,她發現一只鳥巢,巢裡有「四顆閃著珍珠光澤的鳥蛋」。
女孩叫做瑞秋.卡森,她後來寫了一篇故事,講述那一天在森林裡的「尋巢記」。在那一天,她還發現了山齒鶉、黃鸝、杜鵑、蜂鳥和灶鳥的巢。她寫下她的探索經歷,投稿到《聖尼古拉》兒童讀物。這是瑞秋在那本雜誌刊出的第五篇故事,也是她第一篇公開發表的大自然主題報導。
這篇自然報導在1922年刊出,這時的瑞秋正朝著成為美國以及全世界最知名的「自然與環境鬥士」之路前進。她的成名之路並不尋常,以1900年代初期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首先,她成為研究自然的生態學家。再者,她結合她在生態學的知識和對寫作的興趣,並運用她研究科學的能力,撰文解釋這些觀念。她的文章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讀者,讓他們得以窺見大自然的隱祕世界。她的最後一本書敲響人類正在破壞自然的警鐘,激勵那些想要保護環境的人。由此,她開啟了一場延續到今天的環境運動。
這個故事要從賓州一座俯瞰著阿勒格尼河的山丘、一片到處都有鳥兒在歌唱的森林,在那兒成長的瑞秋.卡森開始說起。
瑞秋.卡森和她的家人
1907年5月27日,瑞秋.路易絲.卡森出生在這個初夏早晨,她是瑪麗亞與羅伯特.卡森夫婦的第三個孩子。瑞秋出生時,姊姊瑪麗安十歲,哥哥羅伯特八歲,兩個人都已經上學。對三十八歲的瑪麗亞來說,瑞秋是老天爺賜給她的禮物。瑪麗亞熱愛大自然,但她兩個較大的孩子對大自然都不感興趣。不過瑪麗亞感覺得到,瑞秋不一樣。
瑞秋的母親原姓麥克林,成長於華盛頓特區。她的學業表現出色,彈得一手好鋼琴,歌聲悅耳動聽。她上過大學,後來在學校當老師,並教鋼琴。瑪麗亞也是女子五人合唱團體「華盛頓五重唱」的成員。
瑞秋的父親羅伯特.卡森是家裡的老大。關於他人生早期的事蹟,找不到什麼紀錄,我們只知道他曾經參加教堂的合唱團。羅伯特三十歲的那年冬天,他所屬的男子四重唱團體參加一場合唱團聯誼會。有幾個合唱團上臺表演,其中一支隊伍就是華盛頓五重唱。這時,羅伯特遇見了二十五歲的瑪麗亞。他們兩人在隔年結婚,而瑪麗亞不得不放棄她的教學工作,因為在1890年代的美國,已婚女子不能教書。
卡森夫婦在賓州的坎農斯堡住了幾年。到了1900年,他們已經有兩個孩子,也就是瑞秋的哥哥和姊姊。後來他們搬到位於阿勒格尼河畔的泉谷鎮,居民約1200人。羅伯特.卡森買下當地位於科爾法克斯山丘64公畝的土地,山丘頂座落著一幢四房住宅。房子沒有中央暖氣,室內也沒有自來水。卡森家要從房屋前的水井打水,挑著水桶進屋烹煮、洗滌。搬到這裡七年後,瑪麗亞在這幢房子生下瑞秋。瑞秋整個童年時期正是在這個家度過。
野生森林
卡森家沒有什麼錢,但是他們有很多林地。瑪麗安和羅伯特整天都在學校,而瑪麗亞會帶著小瑞秋外出,探索四周的環境。這對母女漫步於山丘和林間,她們聞聞花香、尋找昆蟲,並聽鳥兒歌唱。瑞秋學會叫出植物和動物的名字,觀察最微小的細節。一整天在森林裡遊蕩,讓她「開心得臉色發亮」。瑞秋十幾歲時就提筆寫作,她後來描述到,自己是個「相當孤獨的孩子,在森林裡和溪流邊消磨許多時光。」
瑞秋在大自然裡遊走,為每一個發現而開心不已,但她也意識到周遭的工業發展情況。在科爾法克斯山丘下,泉谷鎮因為電力公司、電燈公司和塑膠工廠的到來而愈來愈工業化,它現在是個可怕、髒亂而充滿惡臭的城鎮。瑞秋決定盡可能待在她的山丘和森林裡。
作家嶄露頭角
瑞秋熱愛大自然,也熱愛閱讀和寫作。她童年時最喜歡的書是碧雅翠絲.波特的故事書,還有肯尼思.葛拉罕的《柳林風聲》。瑞秋傳世的創作當中,有一本手工小書,內容是動物的畫作,每一幅畫都配上了一段文字。
後來她還寫了一個關於兩隻鷦鷯找家的故事,標題是〈棕色小房子〉。瑞秋十歲時,寫了一個關於加拿大飛機駕駛員的故事—這是她的哥哥羅伯特曾在一封家書裡提到的一個人。羅伯特離家,加入美國空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瑞秋將這篇作品投稿至她最喜歡的讀物《聖尼古拉》雜誌舉辦的徵文比賽。她的母親在頁面一角註明,這篇作品是她的女兒自己完成的。
瑞秋確信這篇故事能開啟她未來的職業生涯,但必須等到夏天過去才能確認。終於,《聖尼古拉》第45期送到了。瑞秋翻開雜誌,沒錯,她的故事化成了鉛字,印在書頁上。標題寫著:〈雲裡的戰鬥〉,作者:瑞秋.卡森(十歲)。不止這樣:她的故事還贏得銀牌獎!瑞秋為她的成功樂壞了,又再動手寫下另一個故事,參加下一次比賽。
在接下來幾年,瑞秋寫了更多故事,投稿到《聖尼古拉》雜誌,她的故事和名字刊印在雜誌上多達五次。並為她贏得金牌獎以及榮譽會員的頭銜,還有10美元的獎金。瑞秋寫上了癮,樂此不疲的向其他雜誌投稿,這份熱情影響了她接下來一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