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北投,從前從前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5459246定價:
350元作者:
粘忘凡相關作者:
繪者:孫心瑜頁數:
45頁開數:
20x20x1.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1014出版日:
20201014出版社:
文訊雜誌社CIP:
733.9市場分類:
兒童繪本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童書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一個又一個旅客,在小溪中泡著溫泉;
一列又一列火車,載著來參加納涼會的民眾;
一間又一間飯店,那卡西樂團與歌手生動的演出;
原來這就是從前的北投!
本書以繪本的形式,呈現北投豐富的文化資產,包含古蹟建築、在地文化、歷史場景、口述傳說等。由作者粘忘凡溫暖的文字、繪者孫心瑜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緩緩走進從前的北投時光。從日本時期、民國50∼90年代、再到21世紀,重現新北投車站、北投公園、北投公共浴場(現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中心新村等建築樣貌,以及那卡西文化、機車快遞、地熱谷煮蛋等常民記憶。
畫面中,以北投地名(源自凱達格蘭族語「Ki-Patauw」,意涵的其中一說為「女巫」)為開端,小女巫隱藏其中,守護著北投這塊土地。
在千禧湯相遇的兩位阿嬤,雖然過去互不相識,因為都在北投生活著,彷若早已認識的多年好友,聊起北投的點點滴滴。
圖風寫實精緻,參酌一幅幅歷史照片,描繪出當時的生活場景、現代的在地活動,傳遞出滿滿的回憶與情感。藉由前後呈現日本時期的北投納涼會,與現代舉辦的北投納涼祭,象徵文化資產的延續。
一個又一個旅客,在小溪中泡著溫泉;
一列又一列火車,載著來參加納涼會的民眾;
一間又一間飯店,那卡西樂團與歌手生動的演出;
原來這就是從前的北投!
本書以繪本的形式,呈現北投豐富的文化資產,包含古蹟建築、在地文化、歷史場景、口述傳說等。由作者粘忘凡溫暖的文字、繪者孫心瑜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緩緩走進從前的北投時光。從日本時期、民國50∼90年代、再到21世紀,重現新北投車站、北投公園、北投公共浴場(現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中心新村等建築樣貌,以及那卡西文化、機車快遞、地熱谷煮蛋等常民記憶。
畫面中,以北投地名(源自凱達格蘭族語「Ki-Patauw」,意涵的其中一說為「女巫」)為開端,小女巫隱藏其中,守護著北投這塊土地。
在千禧湯相遇的兩位阿嬤,雖然過去互不相識,因為都在北投生活著,彷若早已認識的多年好友,聊起北投的點點滴滴。
圖風寫實精緻,參酌一幅幅歷史照片,描繪出當時的生活場景、現代的在地活動,傳遞出滿滿的回憶與情感。藉由前後呈現日本時期的北投納涼會,與現代舉辦的北投納涼祭,象徵文化資產的延續。
作者簡介
粘忘凡
本名林淑珍,父親認祖歸宗後改姓改名。媽媽的名字叫美麗。在說故事現場則變身為蕃薯姐姐。
喜歡和家裡的長毛臘腸狗玩躲貓貓。長期使用故事面霜,有一顆愛說故事的童心。
致力於教育、兒童網站建置與兒童閱讀推廣工作,撰寫「蕃薯姊姊愛上網」專欄,參與的動畫製作與配音作品超過 300 部。網站代表作品有蕃薯藤「小蕃薯」、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臺北市教育入口網」。
出版品有《我會!》、《爸爸等等我!》、《小鱷魚別氣了!》、《小老鼠別鬧了!》、《台北奇幻飛行》,並負責《精靈上戲˙細說南海劇場》、《神獸帶路˙南海書院走讀》、《除了聽,他們沒有什麼做不到!》、《花甲歌舞劇團》、《啟程˙雲遊新北》、《轉角˙新北練習曲》、《蛙愛˙活水新北˙金鶴》等專書企劃與文稿撰寫。
相關作者簡介
繪者╱孫心瑜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暨研究所第一名畢業。學生時代即獲各種繪畫比賽大獎。繪製過郵票,1992年曾到長江探源,旅居美加、上海、遊歷歐亞,2020年在新冠疫情延燒下,前往世界的盡頭南極,幾經波折歷險歸來並創作相關遊記繪本。從事各類視覺設計工作多年,連續獲得信誼幼兒文學獎,第35屆金鼎獎。2015年以《北京遊》成為臺灣第一位獲選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的繪本作家。2016年代表臺灣參加新加坡及墨西哥書展與當地創作者分享交流創作經驗,並受新北市邀約開了《走進無字書漫遊世界》繪本創作個展。2017年《回家》入選首屆AFCC亞洲童書大獎。《一日遊》、《午後》、《背影》等無字繪本,榮獲好書大家讀。繪本作品已翻譯成英、法、義、西語、韓文、簡中等不同版本,行銷全世界。現專注插畫設計與繪本創作。
出版作品有《一日遊》、《午後》、《小米有個小袋子》、《北京遊》、《香港遊》、《台南遊》、《背影》、《回家》、《酒釀》……等,近年與新北文化局、藝術教育館、臺南文學館等公部門合作的繪本亦多受好評,更多作品請參考FB:@joycesun.shystudio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以北投歷史場景為主題,寫實細膩的繪畫風格,搭配親切溫暖的文字創作,適合各年齡層的讀者一同來認識北投。
★以黑白、仿局部染色、朦朧褪色回憶感及全彩等不同方式表現,加上多元的視角,呈現新北投地區橫跨百年精彩的文史樣貌。
★包含兩頁精美立體頁,描繪夏日納涼會煙火場景,感受古蹟建築躍然於紙上。
★附錄文資小知識,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北投的各式文化資產。
文章試閱
「淡水線」的火車沿著淡水河朝北方前進,冒出的蒸氣往上飄昇。
紗帽山上的雲霧迷濛飄緲,漸漸靠攏聚合成一雙白絨絨的翅膀。
小女巫望著山腳下硫磺熱氣瀰漫的北投,輕輕吹了一口氣……
這一年,是1913年。
「北投公園」和「北投公共浴場」興建完工。
《臺灣日日新報》盛大舉辦的「北投大納涼會」熱熱鬧鬧登場。
當時臺北廳長是井村大吉先生,他參考東京「上野公園」的設計,興建北投公園,還仿照日本靜岡「伊豆溫泉」的形式,建造北投公共浴場,也就是現在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1916年,「新北投浴場線」興建完成,設置「新北投乘降場」,後來改名為「新北投驛」,就是新北投車站。
新北投的地名,就是這樣來的。
車站的興建帶動了北投地區的溫泉觀光產業,只是完工通車時,井村大吉先生已經不是臺北廳長。
為了迎接越來越多湧進北投泡溫泉的人潮,木造結構的「新北投車站」,後來依照原樣式擴建了三分之一。
車站屋頂上,本來只有左邊那三個等距的老虎窗,那次擴建時在右邊又增加一個,噠、噠、噠―噠―,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律感。
喜歡來北投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除了日本人,還有臺灣人。
北投公園裡那兩座歐式噴水池,飛濺的水珠彷彿一顆顆清涼碧綠的薄荷糖,每到夏天,總讓小孩忍不住想再靠近一點。
楓香、肯氏南洋杉聯手撐起的樹蔭,才稍稍讓氣溫往下降,小販熱情的叫賣招呼,卻硬是把溫度又拉高往上。
溫泉,療癒了勞動後的疲累、想念家鄉的苦、還有征戰留下來的傷。
沒有人喜歡離別和死亡,特別是因為戰爭造成的離別和死亡。
湯屋裡充滿硫磺味的蒸氣和溫暖,合力驅趕這個冬天刺痛入骨的冰寒。
(希望他們都平安回家了……)
從地底竄升的熱度從來都不會挑對象,只要投入它的懷抱,它給的溫暖都一樣。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以前用溫泉醫療照護日本傷兵,也會繼續照護著向它尋求慰藉、溫暖,每一扇卸除防衛的溫柔心窗。
1999年冬天開放的這座戶外溫泉浴場,是為了迎接2000年的千禧湯。
泡得暖呼呼的身體,也像溫泉冒著煙。
兩位阿嬤坐上石砌的溫泉池外簷,用打濕的毛巾半摀著口鼻深呼吸。
兩位阿嬤雖然是第一次在這裡相遇,卻好像認識多年的朋友,自自然然便聊起她們的青春,她們的北投老時光......
她們的雙下巴微微向上抬起,右手往前一伸、拳頭緊緊一握,就成了麥克風,那些被那卡西歌手唱紅的歌曲,又從她們的唇齒之間緩緩流動開唱。